中图版九下历史第一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2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参考课件(共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图版九下历史第一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2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参考课件(共3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5-03 22:17: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8张PPT。第2课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快速浏览找一找1、列宁为什么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怎样评价这个政策? 2、苏联是怎样成立的?怎样从年代上区分“沙俄”、“苏俄”、“苏联”? 3、“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是如何形成的?如何评价这种体制的利与弊?参考答案:
不可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禁止自由贸易,且农
民余粮必须上缴。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请你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指的是什么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这一政策的实施结果如何?影响:在艰苦的战争时期,集中了有限的人力、物力,战胜了敌人,巩固了政权。
但人民群众不满,造成生产力破坏,社会不稳定3、列宁说这话时,苏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 一战和三年国内战争使俄国的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1920年的工业总产值只等于战前的30%,钢产量只相当于战前的4.6%,生铁只有战前的3%左右。67%的铁路毁于战火。人民生活必需品如面包、衣服和肥皂这样起码的物品都十分匮乏。很多人经常挨饿。情景研究:针对这种形势,列宁做出了怎样的探索?列宁向农民解释“粮食税”问题 由于实行新经济政策,耶戈列夫斯克地方农民的积极性迅速提高,这是他们在踊跃交纳粮食税(1922年)。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说出下图俄国发展情况出现的原因120100806040200谷物产量工业总产量原因:实施了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列宁说: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材料中列宁的言论,反映了什么?从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是俄国国情决定的。
它是列宁将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1、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新经济政策巩固了政权。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A经济上—“新经济政策”B政治上—成立“苏联”(一、)新经济政策1.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
2.首要任务: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3.开始时间:1921年4.内容(特点)(1)允许多种经济并存 (2)大力发展商品经济5.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新”)苏联的成立 1922年12月最初入盟的是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后来共有15个加盟国。苏联国旗苏联国徽沙俄(1546年—1917年)(共371年)
苏俄(1917年—1922年)(共5年)
苏联(1922年—1991年) (共69年)扶木犁的穷国
虽然新经济政策使苏联得到复苏,但直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靠畜力、人力完成。
——《大国崛起》汪洋大海中的孤岛
苏联是当时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把苏联看作是“毒瘤”,欲彻底除之而后快。斯大林的愿望 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必须在10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
——斯大林《论经济工作人员的任务》 斯大林的选择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
——《大国崛起》 海报:《完成五年计划》(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为宣传国民经济发展的五年计划而绘制)钢铁工人们生产钢铁 (宣传画)社会主义工业化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项目之一——第聂伯河上的大坝钢铁厂美38.2%德英法其他国家俄15.3%12.1%2.6%25.2%6.6%美41.9%德英法其他国家苏11.6%9.3%13.7%17.8%5.7%苏 联 工 业 总 产 值 的 变 化沙皇时代1937年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上,中国受到了苏联的很多影响。我国也实施了计划经济,中国同苏联的五个计划成果比较,有哪些相似之处? 都重点发展重工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为强盛的工业国。中国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斯大林的探索——实行计划经济)
1.社会主义工业化??:
( 1 ) 1928-----1937年,实行两个五年计划。??
?( 2 )重点-----发展重工业。
( 3 )?结果-----苏联由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大为加强。
2.农业集体化:
( 1 ).目的---适应工业化需要。
( 2 ).方法----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打击富农。
( 3 ).1937年完成。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农民加入集体农庄农业集体化运动有怎样的特点?其影响如何?
1、特点:主要通过行政手段强制组建;消灭富裕农民;大批牲畜被宰杀;强行征购粮食,等等。
2、影响: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粮食减产,饥荒严重,农业长期停滞落后。苏联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中国农民申请加入合作社 在人民公社食堂就餐
这些图片反映了什么样的问题?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受苏联模式的影响很大,也不可避免地走了苏联一样的弯路。 邓小平说过:“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1、“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指的是什么?好在哪里?
2、“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指的是什么模式?这个模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即斯大林模式。也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建立。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是何时建立的呢?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产生根源:这一模式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内部文化落后的特殊条件下形成的。
评价:作用:在苏联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情景探究:还有积极性吗在莫斯科市政府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一位农民代表说:“你们号召我们改进耕作,实现机械化。这样我们就会得到发展,我们的收入将增加,我们将有更多的马、牛和机器,到那时你们会怎样呢?”
得到的回答是:“我们将把你作为富农加以剥夺。 ”——姜长斌《读懂斯大林》
实现农业集体化以后,苏联政府采取提高工业品价格、降低农产品价格的办法,要农民为工业化提供资金……
据统计……从农民手中拿走的粮食,约占其收获量的40%,而粮食收购价远低于生产成本。……一五计划期间,通过这些办法从农民手中得到的资金,在工业化资金中约占1/3 斯大林的经济发展也存在着一些致命的弱点,首先是经济发展不均衡,重工业、军事工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轻工业、农业受到了很大的伤害,特别是农业。第二方面呢就是人民的生活没有能得到重大的改善,没有能够和工业发展同步得到改善,到斯大林逝世的时候,人均的粮食的产量、人均的肉类的产量,还没有达到沙皇时代的水平。 弊端:一、重重工业,轻轻工业;
二、品种少、质量差。
三、打击了农民积极性。
四、发展粗放,资源浪费。 斯大林模式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也曾运用过很长时间,并且带来了很多弊端。中国是在何时改变这种模式的?建国初期,我国为了恢复国民经济,实行计划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走农业集体化道路,建立农业合作社。
1978年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中国应该从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中吸取怎样的教训呢?① 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也要兼顾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保证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协调发展。)
② 制定经济政策要遵循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 要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
④ 大力保护环境和资源,提倡可持续发展,注重经济效益等;
⑤在政治上要防止个人专断,切实加强民主与法制。 1、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怎样的特点? 总的特点:道路曲折。
先后出现过两次重大转折。
第一次发生在列宁时期,即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为新经济政策;
第二次发生在斯大林时期,即放弃新经济政策,实行工业化、农业集体化。讨论2、苏联的工业化途径有何特点?这种工业化的途径给苏联的经济造成了什么重大问题?
①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
②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的长期停滞。讨论 斯大林就认为,我的工业化资金只能靠我自己内部来积累,内部来积累呢,那主要当然要来自于农业,所以,他就明确提出一个要贡税论,就是说要农民,除了他要交的粮食,应该交的国家任务之外,在工业品上,他要把工业品的价格定得更高一些,然后这样让农民买东西的时候付出更多的钱,就是说通过这样一个方式来积累工业化的资金。 苏联的一枝独秀和它所采取的“计划”方式,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的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一时之间,“计划”成为最时髦的名词。 苏联的工业化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有什么不同?资本主义:是从轻工业部门开始的;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工业革命;工业化的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殖民掠夺、向外国借债。
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开始于1928-1937年的两个五年计划;主要运用行政手段来保证,实现高积累多投资。1929年—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 思考一:从苏联与西方世界的对比,说明了什么问题? 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在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上发挥巨大积极作用。思考二:苏联工业化取得如此巨大成就,但谁家有什么苏联 时代的家用电器吗?为什么? 几乎没有,苏联工业发展过程中,轻工业与重工业发展不平衡。这是苏联工业化的一个大问题。7、这是流行于前苏联的一则笑话:某主妇到食品店买肉。“有肉吗?…‘没有。…’那牛奶呢?”“我们只管卖肉,过街那家店看有没有牛奶卖。”这则笑话( )
A.赞扬苏联人特别有幽默感
B.说明社会主义制度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讽刺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带来的物质短缺问题
D.表明苏联人特别爱吃肉、喝牛奶C8、斯大林曾说:“工业化的中心,工业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这一思想给苏联发展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
A.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B.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加速了农业化的发展
D.形成了过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B9、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 )
A.废除粮食税,实行余粮征集制
B.实行农业集体化政策,消灭地主阶级
C.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D.推行计划经济,重点发展重工业C10、右边是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l921~1925年粮食产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法令》的颁布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
D.农业集体化的推行B以时间为线索说出重要人物和事件(时间五分钟)1.二月革命2.十月革命 3. 列宁 4.人民委员会的成立 5. 三年内战 6.战时共产主义政策7.新经济政策 的实施 8.苏联成立 9.第一、二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10. 新宪法的颁布 11.“斯大林模式”的形成12.斯大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