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光的干涉 课件(共29张PPT)高二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4.3 光的干涉 课件(共29张PPT)高二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12-09 17:29: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第3节 光的干涉
第四章 光
肥皂膜看起来常常是彩色的,雨后公路积水上面漂浮的油膜,也经常显现出彩色条纹。这些彩色条纹或图样是怎样形成的
1、观察光的干涉现象,认识干涉条纹的特点。
2、知道光产生干涉现象的条件,能阐述干涉现象的成因及明暗条纹的位置和特点。
3、理解薄膜干涉的原理,知道薄膜干涉的现象和应用。
我们知道:如果两列机械波的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振动方向相同,就会发生干涉。
思考:光是一种电磁波,那么光也应该会发生干涉现象,怎样才能观察到光的干涉现象呢?
波的干涉
知识点一、光的双缝干涉
托马斯·杨
1773~1829
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成功地观察到了光的干涉现象。
托马斯·杨的时代没有激光。他用日光照亮一条狭缝,通过这条狭缝的光再通过双缝,发生干涉。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它有力地证明了光是一种波。
【视频:用氦氖激光器双缝干涉实验】
实验现象:在屏上得到明暗相间的条纹。
1.单色光的双缝干涉图样特点
①明暗相间的条纹;
②条纹间距相等;
③同样条件下,红光条纹间距大。
2.决定条纹明暗的条件
①明条纹形成的原因
中央明纹以p0点为例
光程差δ =0,S1、S2步调一致,该点振动加强。(亮)
第一条亮纹的形成原因以p2点为例
光程差δ = λ ,S1、S2在P2处步调一致,该点振动加强。(亮)
产生明条纹的条件:光程差 δ = n λ ( n = 0,±1,±2 …)
思考:为什么在屏上会得到明暗相间的条纹?
②暗条纹形成的原因
第一条暗纹的形成原因以p1点为例
光程差δ= ,S1、S2在P1处步调相反,该点振动减弱。 (暗)
第二条暗纹的形成原因以p3点为例光程差δ = ,S1、S2在P1处步调相反,该点振动减弱。(暗)
产生暗条纹的条件:光程差 δ = λ ( n = 0,±1,±2 …)
1.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如果不用激光光源而用一般的单色光源,为了完成实验可在双缝前边加一单缝获得线光源,如图所示,在用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时,若单缝S从双缝S1、S2的中央对称轴位置处稍微向上移动,则(  )
A.不再产生干涉条纹
B.仍可产生干涉条纹,且中央亮纹P的位置不变
C.仍可产生干涉条纹,中央亮纹P的位置向上移
D.仍可产生干涉条纹,中央亮纹P的位置略向下移
D
练一练
知识点二、干涉条纹和光的波长之间的关系
1.干涉条纹的间距
思考:光的双缝干涉条纹特征,如条纹间距、宽度等,能反映出光的波长、频率等信息吗?
条纹间距的含义:相邻两条亮纹(或暗纹)中心之间的距离叫做条纹间距。
2.干涉条纹和光的波长之间的关系
如图所示,波长为λ 的单色光照射到双缝上。两缝中心之间的距离为d ,两缝S1、S2 的连线的中垂线与屏的交点为P0。
双缝到屏的距离OP0=l,屏上一点P1与P0 的距离为x,两缝与P1的距离分别为 P1 S1=r1、P1S2=r2,在线段P1S2上作P1M=P1 S1。
S1
S2
P1
P0
激光束
M
由于,∠ S1 P1S2很小,可以认为两个底角近似等于90°,
即可认为ΔS1S2M是直角三角形,
有:S2M = r2-r1=dsin θ ①
再连接P1O和OP0 ,
同样可以将P1O看做与S1M垂直,
所以,
有:②
消去 ,有r2-r1=d
(1)当两列波的路程差为波长的整数倍,即
d nλ(n = 0,±1,±2 …)时出现亮条纹,
也就是说,亮条纹中心的位置为 x = n λ。
同理可得暗纹中心的位置为x = λ。
(2)相邻两个亮条纹或暗条纹的中心间距是:
x = λ(根据这个关系式可以测出波长)。
思考:观看视频说一说不同颜色的单色光产生的干涉条纹会有什么不同?
根据相邻亮(暗)条纹距离
表达式 x = λ可知,条纹
之间的距离与光波的波长成正比,因此能够断定,不同颜色的光,波长不同。
3.白光的干涉图样
若用白光作光源,则干涉条纹是彩色条纹,且中央条纹是白色的。这是因为:
(1)从双缝射出的两列光波中,各种色光都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各种色光都在中央条纹处形成亮条纹,从而复合成白色条纹。
(2)两侧条纹间距与各色光的波长成正比,即红光的亮纹间宽度最大。紫光亮纹间宽度最小,即除中央条纹以外的其他条纹不能完全重合,这样便形成了彩色干涉条纹,而且同一级条纹内紫外红。
1.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绿色平行光源经过双缝后在光屏中间位置附近形成间距相等、明暗相间的绿色亮条纹,下列操作能减小条纹间距的是(  )
A.减小双缝间距
B.换用红色光源
C.减小光照强度
D.减小光屏到双缝的距离
D
练一练
2.一束白光在真空中通过双缝后在屏上观察到的干涉条纹,除中央白色亮条纹外,两侧还有彩色条纹,其原因是(  )
A.各色光的波长不同,因而各色光分别产生的干涉条纹的间距不同
B.各色光的速度不同,因而各色光分别产生的干涉条纹的间距不同
C.各色光的强度不同,因而各色光分别产生的干涉条纹的间距不同
D.上述说法都不正确
A
知识点三、薄膜干涉
【视频:用肥皂膜做薄膜干涉实验】
思考: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1.薄膜干涉
光照射到薄膜上,在薄膜的前后两个面反射的光在薄膜靠近光源的一面相互叠加,发生干涉的现象。
2.薄膜干涉的成因
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肥皂薄膜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使下面厚、上面薄,因此在薄膜上不同的地方,从膜的前、后表面反射的两列光波叠加,若两列波叠加后互相加强,则出现亮纹;在另一些地方,叠加后互相减弱,则出现暗纹。
白光照射时是彩色条纹
3.薄膜干涉的应用
(1)检查表面的平整程度
取一个透明的标准样板,放在待检查的部件表面并在一端垫一薄片,使样板的平面与被检查的平面间形成一个楔形空气膜,用单色光从上面照射,入射光从空气层的上下表面反射出两列光形成相干光,从反射光中就会看到干涉条纹。
标准样板
待检部件
空气薄层
①如果被检表面是平的,产生的干涉条纹就是平行的;
②如果观察到的干涉条纹不平行,则表示被检测表面微有凸起或凹下,这些凸起或凹下的地方的干涉条纹就弯曲。从弯曲的程度就可以了解被测表面的平整情况。
(2)增透膜
在透镜或棱镜的表面上涂上一层薄膜(一般用氟化镁)。当薄膜的厚度适当时,在薄膜的两个表面上反射路程差恰好等于半个波长,因而互相抵消,这就大大减小光的反射损失,增强了透射光的强度,这种薄膜叫增透膜。
镀层薄膜
增透膜的厚度
因为人眼对绿光最敏感,所以一般增强绿光的透射,即薄膜的厚度是绿光在薄膜中波长的1/4。由于其它色光不能被有效透射,故反射较强,这样的镜头呈淡紫色。
标准验规
待测透镜
暗纹

(3)牛顿环
检验透镜球表面质量
1.关于薄膜干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干涉条纹的产生是由于光在膜的前、后两表面反射形成的两列光波叠加的结果
B.干涉条纹中的暗条纹是由于A项中所述两列反射光的波谷与波谷叠加的结果
C.干涉条纹是等间距的平行线时,说明薄膜的厚度处处相等
D.观察薄膜干涉条纹时,应在入射光的另一侧观察
A
练一练
2.利用薄膜干涉可检查工件表面的平整度。如图(a)所示,现使透明标准板M和待检工件N间形成一楔形空气薄层,并用单色光照射,可观察到如图(b)所示的干涉条纹,条纹的弯曲处P和Q对应于A和B处,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N的上表面A处向上凸起
B.N的上表面B处向下凹陷
C.若减少薄片的厚度,则干涉条纹间距会减小
D.条纹的cd 点对应处的薄膜厚度相同
D
技法点拨:
条纹是光在标准板M的下表面反射和N的上表面反射叠加而成的;
空气薄膜厚度从左向右依次增大,又因为同一条纹上各处空气薄膜厚度相同,所以N的上表面A处空气厚度与左边相同;将 之间的薄片向右拉出一些,空气薄膜厚度依次减小,观察到的条纹宽度会变大,若改用绿光照射,入射光的波长变长,相邻明(暗)条纹会变大。
光的双缝干涉实验
两个亮(或暗)条纹中心间距公式 x = λ
亮条纹的条件及中心位置公式
干涉条纹和光的波长之间的关系
薄膜干涉
暗条纹的条件及中心位置公式
光的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