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拿来主义》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2《拿来主义》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09 16:36: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揣摩课文中运用比喻、讽刺、反语和特定语境中词语的含义,体会鲁迅先生杂文尖锐犀利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
思维发展与提升:
理解本文在批判中立论的方法;分析和梳理文本层层推进的论证推理过程。
审美鉴赏与创造 :
联系历史背景,准确理解文中特定语境中词语的含义,揣摩语言感彩。体会鲁迅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关心祖国的情感。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 :
能感受作者在对待中外文化上的拿来主义态度;能体会拿来主义的意义和非拿来主义的危害。
教学重点:
了解和学习鲁迅先生对待外国文化的正确态度与方法,发扬“拿来主义”精神,阅读中外作品时注意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教学难点:
领会运用形象化的比喻和幽默讽刺的语言来论证论点的写作特色。
一、导入解题
1、这是十年前美国迪士尼公司制作的动画片,当时在全球席卷了3亿美元的票房,《功夫熊猫》十年后,美国梦工厂如法炮制,制作了动画片《功夫熊猫》,当它在北美播映的第一个周末,就以6000万美元的票房夺得冠军,这两个图片有何不同?认真观察, 两个动画片的相同之处,并回答。
明确:都是美国借鉴了中国的元素,鲁迅称这种借鉴叫“拿来主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鲁迅的《拿来主义》,看看鲁迅先生能否给我们适当的建议。
2、写作背景简介。
文为时而作,这篇文章写作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现实针对性,那么鲁迅先生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这篇文章的?明确;清朝政府实行“闭关主义”,其结果是落后挨打;鸦片战争以后,清朝政府和北洋军阀以及后来的国民政府奉行卖国政策即“送去主义”当时在文化工作者中间,在对待外国文化问题上,存在两种错误认识,概括起来,就是“全盘否定”和“全盘西化”。针对这些错误认识,鲁迅写了这篇文章,提出了“拿来主义”的口号,阐明了对待外国文化的正确态度。
二、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朗读。
2.字词检测。
3.拿来主义”的观点是在哪一段提出的?然后又是从哪一段开始阐述的
明确:在第二段提出,直到第七段才开始正面阐述“拿来主义”这一主张。
4.以第7段为分界点的话,8-10段的内容是什么?
明确:拿来的方法和原则。
5.通过这种分割方式,文章一共分为几部分?明确:三部分。第一部分(1-6)为什么拿来。 第二部分(7)提出观点——拿来。第三部分(8-10)怎样拿来。
三、合作探究借助探究的问题,引领学生诵读文本,理解文本。
1.本文题为拿来主义,探讨的是什么问题?观点在哪里出现?
明确:探讨如何对待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的问题。主要观点在第7段提出,接着加以论证。
2.观点在行文中间才出现,之前都做了什么?
明确:在“拿来主义”之前,先谈到了“闭关主义”、“送去主义”、“听凭送来”几种情况,几种情况都是作者所反对的。 “闭关主义”——给枪炮打破了大门,碰了一串钉子——封闭落后。 “送去主义”——子孙们、残羹冷炙做奖赏 ——亡国灭种。 “听凭送来”——被“送来”东西吓怕了——毒害侵略。这说明这几种方式都不可取,所以我们就只有“拿来”。
3.如何实行“拿来”?
明确: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1)具体是怎么论证的呢?运用“大宅子”的比喻。 “鱼翅”比喻外国文化中的精华部分;“鸦片”比喻外国文化中精华和糟粕共存的部分;“烟枪和烟灯”外国文化中没有使用价值但适当保存一点可以作反面教材的部分;“姨太太”比喻外国文化中反动腐朽应该完全摒弃的部分。
(2)在论证怎样“拿来”的时候,是不是直接就指出来该怎样做的呢?
明确:也不是。也是先否定几种做法:孱头——怕被染污徘徊不敢走进门——害怕继承拒绝借鉴,逃避主义;昏蛋——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盲目排斥,虚无主义,左派幼稚病患者;废物——欣欣然蹩进卧室大吸鸦片——崇洋媚外全盘西化,投降主义。
(3)那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怎样的呢?
明确:他占有,挑选。
4.总结全文。
⑴我们究竟应当怎样对待文化遗产呢?
明确:总之,我们要拿来。
⑵拿来之后怎样区别对待呢?
明确: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⑶正确对待文化遗产有什么积极作用? 明确: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
⑷怎样才能做到正确对待文化遗产?
明确: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⑸实行拿来主义有什么重要性和迫切性?
明确: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四、总结提升
1、论证方法总结。
(1)先破后立。作者对“三个主义”,前二个主义是“破”,是铺垫,是蓄势;而第7段是“立”。论述自己主张的时候,也是破在前头,先把一些不正确的态度加以分析批判,然后再论证自己的主张。这样,观点明确,中心突出。“送去主义”和“拿来主义”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破”正是通为了“立”,“破”得彻底,“立”得才牢靠。
(2)类比论证。在论证“送去主义”时,举“尼采自称是太阳”为例,中国也是“大度”,但最终“尼采疯了”,“中国穷了”。
小结:对比重在对事物间的差异性的揭示,而类比则着重于对事物间共性的展现。类比法是将性质、特点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不同事物加以比较,从而引出结论的方法。
(3)比喻论证。比喻论证就是通过打比方,深入浅出地阐明事理、证明思想的论证方法。传统文化遗产——大宅子;人们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对待大宅子的态度;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的比喻。
2.欣赏本文的语言艺术。鲁迅的杂文“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语言犀利、幽默,举例说明。
(1)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明确:“捧”,刻画毕恭毕敬、谄媚讨好的奴性心理;“挂”,只有几张画,却还要一路的“挂”过 去,表现其自鸣得意、大张旗鼓。“几张”这一数量词,暗示了“学艺”上的东西已相当贫乏。从而揭露了所谓“发扬国光”实际是自欺欺人,非常可笑的。
(2)总之,活人代替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明确:“进步”是反语,表现了作者对“送去主义”的嘲讽。
(3)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明确:这是语言的布局问题。明明要批判,却先作肯定,这种欲擒故纵之法常用于驳论。
五、延伸拓展
问题:拿来主义在今天是否依然适用?根据你对“拿来主义”的理解,讨论我们课堂开始谈到的问题,该如何看待《功夫熊猫》?
明确:“拿来主义”并未过时,我们可以学习《功夫熊猫》的3D技术,精良制作,向传统文化取材,又不必泥于传统,创作出属于我们的动漫电影,像大热的《大圣归来》、《捉妖记》就堪称践行了“拿来主义”的典范之作。因此我们也可以借鉴作者文末所说的:“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仿造句式“没有拿来的《功夫熊猫》,中国动画片不能自成为新的动画片。”
六、学以致用
材料:有报道称,12月2日上午10点半,北京朝阳区香河园路与左家庄东街路口,一名东北口音的中年大妈“经过一个骑车老外时突然摔倒,随即瘫软倒地不起,”外国小伙下车搀扶却被讹,还急哭了,后来经警方到场,送医院检查诊断并未受伤,“女子随即再度瘫软大呼难受,”最终在双方调解下,外国小伙给付1800元“医药费”告终。还有一组图片显示该小伙不但外套口袋被撕破了,还显出颇为无奈的表情。
实践一:针对以上材料,你觉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网络上的新闻?请用“先破后立”的方式,提出自己的观点。
示例:破:轻信盲从要不得。立:认真求证最当紧。
实践二:针对自己的观点,能不能再认真思考一下,多找出几个“破”的角度呢?
示例:破:遇事跟着感觉走常流于表面。对人轻信盲从常会误入歧途。凭激愤的宣传则会推波助澜。立:面对一种情况,我们应当审慎认真地求证,方能还原事情的真相。
实践三:根据自己所列出来的“破”和“立”的角度,怎样把它构筑成篇呢?如果要根据这个写一篇作文的话,列出作文的提纲。
示例:题目及段落提纲。标题:流言止于智者。引论:引述材料,引题。本论:面临一种宣传时,我们常常是跟着感觉走,这样常常会让我们对事情的理解流于表面;我们很愿意相信“有图有真相”,对于这个“图”和“真相”的轻信盲从常会把我们带入歧途;凭着对事情的一知半解,便激于义愤地“求扩散”,则更会对其造成更大的负面影响推波助澜。
结论:所以,面对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应该用一种审慎认真的态度,小心求证,方能还原事情的真相。切记,流言止于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