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独特的情感体验,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积极、自主的探究性学习。运用讲授法和小组讨论法,让学生领会作家对社会现实和人生世相的深刻洞察,拓展视野,体会其对旧世界、丑恶事物的批判意识;学会观察社会生活,思考人生问题,增强对社会的认识;提升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
教材分析:
本文是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的一篇小说,学习本单元,要注意知人论世,在人物与社会环境共生、互动的关系中认识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关注作品的社会批判性。要了解作品如何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实现创作意图,品味小说在形象、情节、语言等方面的独特魅力;学习用读书提要或读书笔记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尝试小说创作。《祝福》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封建思想对广大民众的毒害,抨击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表现了对底层劳动妇女的深切同情。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结合小说对社会环境的描写思考社会环境对人物命运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人物形象,思考祥林嫂不幸遭遇的社会根源,深入挖掘小说的思想内涵;还要注意小说的细节描写,欣赏小说简练的叙述语言和生动的人物对话。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通过之前一个课时的学习,已经掌握了《祝福》这篇小说的时代背景,理清了小说的情节结构,但是,在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赏析作品的写作手法方面,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加以引导,同时启发学生模仿小说家的眼光去观察社会人生,借鉴小说作品的写法去创作故事,让他们在阅读、思考、观察、写作的融合中提升自己的语文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人物形象体会其性格的复杂多样性。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小说主要人物性格的探究,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原因。
2、借鉴小说作品的写法去创作故事,在阅读、思考、观察、写作的融合中提升自己的语文核心素养。
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图片
教学时间:12分钟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1分钟)
学生讲述:祥林嫂是卫家山人,二十六七时死了男人,从家里逃出来后,由卫老婆子介绍给鲁四老爷家做女工,鲁四老爷讨厌她是个寡妇,时常皱着眉头,一副不太高兴的样子。日子很快过去了,祥林嫂做工十分卖力,甚至比男人还勤快,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都由她一人包办,这一年鲁家竟不用雇短工。
新年刚过了不久,祥林嫂到河边淘米洗菜,被婆家的人用白蓬船绑了回去。婆家又把祥林嫂卖给贺家坳的贺老六,用卖得的钱做小儿子娶媳妇的聘礼。祥林嫂拼死反抗,在拜堂时猛撞香案,血如泉涌。好在贺老六待祥林嫂不差,家中又添了个男孩阿毛,日子还算安稳。
哪知两年以后,厄运再次降临到祥林嫂头上。先是丈夫患伤寒去世,接着两岁的儿子阿毛又被狼衔去吃了五脏,只剩一只小鞋挂在刺柴上。贺家大伯来收屋,把祥林嫂赶出家门,她走投无路,只好回到鲁镇做鲁四老爷家的女工。鲁四老爷告诫鲁四太太,祭祀的时候不要让祥林嫂插手。祥林嫂反复地向人们诉说着阿毛被狼吃的悲惨故事,但镇上的人却渐渐对她失去兴趣。
自从和柳妈谈了天,知道死后的魂灵要锯开两半分给两个男人,要到土地庙捐门槛,让千万人践踏才能赎罪。从此,祥林嫂闭了嘴,头上带着大家以为耻辱的记号的伤痕,默默地跑街,扫地,洗菜,淘米,用历来积存的工钱到土地庙捐了门槛。她本以为可以坦然地做祭祀的活儿,但是鲁四太太仍然不让她插手,使他大受打击。她的精神更不济了,记忆尤其坏,最后被赶出鲁家,沦为乞丐。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里,在鲁镇即将进行祝福之时,祥林嫂冻死在镇上,结束了她悲惨而又屈辱的一生。
提问:听完《祥林嫂的故事》,同学们能不能按照时间顺序,概括祥林嫂的悲剧人生呢?(面向全班同学提问)
二、祥林嫂形象分析(5分钟)
1、结局祥林嫂在鲁镇人们祝福时寂然死去了,小说三次写到祝福,那么在鲁镇人们前两次祝福时,祥林嫂都在做什么 (面向全班提问,引导学生注意女主人公际遇的悲惨和命运的不公)
2、从三次祝福中我们可以看出祥林嫂的生活多么悲惨,命运多么不公。小说又从多个方面描写了祥林嫂的形象,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找出文中对于祥林嫂的描写,明确描写的手法,从描写内容概括出她的特点,总结她的形象,并派一个代表回答。(通过分组讨论,分析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挖掘其社会根源,引导学生全面把握祥林嫂性格的多样性,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与主题的关系上加深对封建礼教、封建思想的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该小说的主题)
(1)外貌描写(三次)
初到鲁镇: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
明确:纯朴、有青春活力、健壮、能吃苦耐劳、温驯、容易满足。
再到鲁镇:
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祆,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明确:已失去青春活力、遭受沉重打击、极度痛苦
死前的外貌:
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明确:苍老不堪、精神完全麻木、毫无生命力
总结:描写外貌主要采用了白描的手法,简笔勾勒人物的形象,写出了祥林嫂是一位勤劳、善良、纯朴、顽强、能吃苦耐劳,极易满足,但是却深受命运的打击极度痛苦的农村妇女的形象。
(2)动作描写
明确:在祥林嫂的内心深处,有着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她认为“一女不侍二夫”,再嫁是一种耻辱,一种罪无可恕的罪过,所以她出格的反抗再嫁;而她相信封建迷信,相信自己再嫁后就不干净,相信自己死后会被分身,所以用一年的工钱捐门槛,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典型的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农村妇女的形象。
(3)语言描写
重复着“阿毛的故事”、问“到底有没有魂灵呢”,可以看出,她已经麻木、空虚、恐惧的内心了。
(4)细节描写
祥林嫂眼神的描写,对空碗、破竹竿的描写,可以看出,碗是破的,表明她很穷;碗中是空的,表明她即便是乞丐,也没有人同情。
(5)侧面描写
鲁四老爷对待祥林嫂的态度、鲁镇上人们对待祥林嫂的态度、四太太对待祥林嫂的态度、柳妈对祥林嫂的态度,可以看出,祥林嫂生活的社会是一个多么残酷的社会,人民给予她的只有蔑视、轻视,没有丝毫的同情。
总结:
①祥林嫂是旧中国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农村妇女的典型。
②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温驯,安分守己,极易满足,想依靠自己的努力劳动生存下去。
③在旧社会她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一次又一次沉重的打击,使她变得麻木,她被践踏、被迫害、被愚弄、被鄙视,最终被旧社会吞噬。
三、合作探究(3分钟)
有人说,祥林嫂之死,鲁四叔是罪魁祸首,你怎样看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分析鲁四叔的形象,每组派一个代表回答。
1、侧面描写
鲁四老爷的书房陈设的描写:敬奉“陈抟老祖”是把他当作卫道德护法神;对联一边脱落,一边还在,虽崇尚道学,但确实虚伪的假道学;几部书;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
明确:点明了鲁四老爷的身份(地主阶级,封建理学的卫道士)和思想基础,揭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环境。
2、正面描写(语言描写)
预设:大骂新党
明确: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他迂腐、保守、顽固,反对一切改革和革命,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
图片
鲁四老爷一共开过六次口,说了百十个字,却把保守,虚伪,自私,冷酷无情,阴险狠毒的性格特征暴露的淋漓尽致。
明确:鲁四老爷迂腐、保守、顽固,反对一切改革和革命,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他自私伪善,冷酷无情,对祥林嫂的迫害大都是他授意或得到他默许的,是他通过“祝福”阻断了祥林嫂的生路,把她逼向死地,他是导致祥林嫂惨死的人物。
五、结束语(30秒)
除了鲁四叔,文中其他人对祥林嫂又有着怎样的影响(或负什么责任)?对这些人的做法又该怎样理解(或可以为他们作出怎样的辩护)?造成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是什么?同学们回去思考一下,我们下节课再一起探讨。
六、作业布置(30秒)
1、思考讨论
2、二选一
(1)课文中作者没有写出鲁四老爷的肖像,请你通过想象,选择一个场景,刻画鲁四老爷的肖像,特别是眼睛,字数为200字左右。
(2)以“阿毛”的身份写一篇反映“母亲”不幸遭遇的文章。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学生课堂活动的基本表征是学生的表达,比如提出疑问,讨论问题,展示议论或独立思考的结果,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等等。让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辩论、合作探究,在提高文本解读能力的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增进合作意识。从课堂的开展的进程方面来看,选准一个好的切入点,对很好地解读一篇文章是非常重要的。本节课,从祥林嫂的故事入手,一步一步地揭示出她生存的社会环境,让学生理解了封建礼教杀人的本质,在此基础上其它的一些环节就迎刃而解了。从具体的教学流程上看,还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如有一些问题是教师设计的,而不是学生的自学或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自然生成,所以有些地方斧痕较明显。再者,教学内容较多,时间较为紧促,可能导致学生讨论不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