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搭石》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5《搭石》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09 19:36: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案:五年级上《搭石》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汛、谴”等 7 个生字,会写“汛、挽”等 10 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 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2. 难点: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哪些石头?它们有什么作用呢?
2.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也是跟石头有关,叫做《搭石》。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作者围绕搭石写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 学生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圈画出生字。
2. 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听生字的读音。
3.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认读。
汛:河流定期的涨水。
谴:责备。
惰:懒。
衡:平。
协:调和,和谐。
绰:宽,缓。
4. 学生自由读、开火车读、分组读、齐读生字词。
5.作者介绍
刘章,原名刘玺,字尔玉,笔名东旭,别号雾灵山人、燕山痴子等。当代著名诗人、作家。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 学生交流,教师总结:作者通过描绘摆搭石、走搭石等生活中的几个平凡的情景,赞颂了搭石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同时也赞美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
3.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写什么是搭石。
第二部分(第 2-4 自然段):写人们摆搭石、走搭石的情景。
第三部分(第 5 自然段):点明中心,借搭石赞美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
(四)深入研读,体会情感
1. 学生自由朗读第 1 自然段,思考:什么是搭石?
学生交流,教师总结: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提问: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谁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
学生交流,教师出示句子: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
引导学生体会搭石的重要性。
2. 学生齐读第 2 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交流,教师总结:描写了老人摆搭石的情景。
提问:从“无论怎样”“只要”“一定”“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教师总结:体会到了老人的认真细致,表现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
3. 学生齐读第 3 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交流,教师总结:描写了一行人走搭石的情景。
提问:从“协调有序”这个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教师总结:“协调有序”写出了走搭石的动作美,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4. 学生齐读第 4 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交流,教师总结:描写了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和年轻人背老人走搭石的情景。
提问:从这两个情景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教师总结:体会到了乡亲们互相谦让、尊敬老人的美好品质。
5. 学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交流,教师总结:点明中心,借搭石赞美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
(五)课堂总结
这篇课文通过描绘摆搭石、走搭石等生活中的几个平凡的情景,赞颂了搭石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同时也赞美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
(六)布置作业
1. 抄写生字词。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