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说课稿
一、说教材
二、说教学理念
三、说教学对象
四、说教学目标
五、说教法与学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七、说教学板书
八、教学评价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是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学习者学习知识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掌握了基础知识上不断拓展延伸,本节要求学习者在运用了前一章“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定律”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进一步了解光的基础知识,本节内容向学习者展示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平面镜成像的运用。在光学上,本节开始了对像的概述,为后面探究“凸面镜成像”奠定了基础。而本节内容就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内容是光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说教材
2、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本节是结合前面学习的“光的反射定律”和“光的直线传播”的一个应用,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是学生对光的基础知识的进一步深化,从而在知识上得到拓展。本节开始了像的具体讲述,为后面学习“凸面镜成像”作了铺垫,为此我制定出一下 教学重点。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与运用
(3)、实像和虚像的概念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说教材
教学难点:
物理教学区别于其他教学,在实验中解释现象,学习者不仅仅要记住物理现象,更要能在现象中掌握其本质和原理,教师在教学上更多的是带起学习者思考,激起学习者学习兴趣,在实验中解决问题。抽象的物理概念一直是学习物理的难处,再加上八年级学生刚刚真正开始接触物理的学习,没有一定的物理思考经验, 对抽象事物往往难以理解,所以本节内容难点之处在于一下几点。
(1)、为什么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定律”。
(2)、区别“实像”和“虚像”的概率。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说教学理念
物理教学一直体现实验的重要性,在实验中得到答案,学习者在看到现象后,在教师的引导下,更易于激发对探究未知事物的兴趣。新课标提出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提倡探究性学习,在课时学习我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联系实际”的教学理念。本节我一开始展示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和学生一起开始初步总结成象的一些特点,提出假设、做实验验证、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数据、最后得出结论的一般物理实验步骤,对学生以后学物理做实验打下基础,在具体实验上我让学生分小组做,不仅培养学生们之间的合作精神,而且往往小组成员会在某个问题上思考角度不一样,相互交换意见,从而对知识理解的更加深刻。能将抽象的物理概念向学生以具体化展示,让学生易于理解是物理教学所强调的,在本节中平面镜成像成的像是“虚像”较为抽象,教学中我结合前面所学的“光的直线传播”中“小孔成像”和示意图片加以具体化解释。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说教学对象
八年级的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处于形式运算阶段,虽然能够在心理上控制若干变量,还能考虑到其他几个变量,摆脱了具体实际经验的支持,可以根据可能的情境进行思维,但是他们刚刚开始物理的学习,在思考相关问题上缺乏经验和往往找不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在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上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本节内容是本册重点内容之一,不仅是对前面学习光的基础知识的延伸,而且为后面学习“凸面镜成像”奠定基础。对于刚学物理的学生,在本节实验上要强调物理实验的一般步骤和注意的事项,结合教学重点,根据新课标的三个维度要求,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学生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通过学习,学生能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解决实例问题。
(3)学生讲述日常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现象及其运用。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说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课堂小组和老师一起做“平面镜成像”实验,记录和分析实验信息,学习实验解决问题的思路;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和实像的含意。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说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体会物理现象的美妙和学习物理的乐趣,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
(2)小组在做“平面镜成像”实验时,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培养自己合作学习的能力。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说教法与学法
1. 讲授法
2.演示法
教师向学生演示物理想象,可以更加激起学生思考。演示具体的图片和模型,以具体化展现物理现象,更能让学生理解。例如本节教学一开始我在课堂上做演示平面镜成像特点,激发了学生对成像特点的思考,在“虚像和实像”讲解时用“小孔成像”和“平面镜成像”示意图片的比较,
3.合作学习法
物理学习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尤其在实验上,合作学习能让学习者在解释物理现象上各抒己见,说自己的思考角度,在学习物理上可以对知识理解的更加深刻。例如在课堂上做实验我将学生们分成小组,小组协作做实验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说教法与学法
进一步了解平面镜成像特点。
4.讨论法
讨论法是物理学习必不可少的部分,由于学生对未知物理现象有一样的预知愿望,结合现象,让学生们讨论可能的现象原理,更好的带起学习物理的兴趣,讨论物理原理的运用,不仅能将所学的知识深化,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这些方法在教学过程就会体现出来。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复习总结
练习作业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导入新课
物理教学中一开始就能调动学生者的兴趣,在后面的学习中,学生就会体现出积极参与教学,学习物理知识就会显得容易和轻松愉快,在本节内容学习上我利用先行组织者,一个猴子和老虎的故事,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在上课之前给大家讲个有关一只老虎和一只猴子的故事。从前有只猴子,在森林中碰到了一只饥饿的老虎,老虎就想把猴子吃了,可是猴子对老虎说:“我不能让你吃,因为有另外一只老虎已经说好了要吃我的,它比你威武,我必须让它吃掉”,老虎就说:“这森林没有谁比我威武,我就要吃你”,猴子就说:“吃我可以,但是你要打败那只威武的老虎才行。”老虎就说:“行,你带我去找它”,猴子带老虎来到了河边,指着水面说:“就是它”,老虎向水面一看,果然有个和它一样威武的老虎,老虎非常生气,水面上的老虎也很生气,老虎撩起利爪,它也跟着撩起了利爪,老虎一气之下,跳进河里想与他决斗,没想到,它被骗了,它淹死了,猴子高兴地走了。
说完故事,向大家提问“为什么老虎被猴子打败了?猴子就是用了本节内容的哦。”激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的学习。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讲授新课
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中解决物理现象的最基本方法,实验能给学生以直观明确的展示,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现象的本质,也是验证现象的基本方式,我在本节内容讲授新课部分采用开始演示平面镜成像,再和学生一起探讨和总结成像的特点,提出假设,试验验证,分析实验数据,总结验证假设并得出结果的一般物理实验过程。给学生学习实验的一般过程以基础认识,为以后物理学习实验部分做铺垫,为此,我在讲授新课进行一下环节。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讲授新课
提出假设
小组实验,验证试验
得出结论,推演原理
拓展延伸
演示实验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演示实验
向学生演示物理现象能给学生以直观的认识,更易于发现和提出假设。
(1)在教学上我将带来的镜子在面前照看,给学生演示,并问镜子中的老师和我是不是一样啊?设问可以引起学生思考并一起假设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一:(像和物体的大小形状相同)
(2)我再叫上一位同学上来将镜子拿住,我来回走动,问学生镜子中的我到镜面的距离和我到镜子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呢?你们想想并发表观点。这样的提问可以再次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假设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二(镜子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到镜子的距离相等)。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提出假设
总结假设的平面镜成像特点,让知识再现,不仅能加深影像,而且能让教学有条有序的进行。也是物理做实验的前提。
根据我的演示实验提出假设:
(1)像和物体的大小形状相同。
(2)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小组实验,验证假设
物理学习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尤其在实验上,合作学习能让学习者在解释物理现象上各抒己见,说自己的思考角度,在学习物理上可以对知识理解的更加深刻。经过我的演示后,课堂上,将学生们分成如干个小组(可以设5或6个人一组)和我一起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验证结论。
在此部分我指导各个小组和他们一起做验证试验,
(1)先将一根蜡烛点着,让学生观看烛光在平板玻璃上的像和本身的大小和形状猜想:像和本身的大小和形状相同。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小组实验,验证假设
(2)调动一边蜡烛A的位置A1,用铅笔记下蜡烛到平板玻璃的距离A1O,在另一边根据烛光将另一根蜡烛A’的位置调至和平板玻璃中像位置重合,记下位置A’1,然后用直尺分别测量A1O和A’1O长度,让学生比较两者关系,以及A与A’连线和平板玻璃的关系;改动A的位置到A2,重复上述实验,记录A2O和A’2O长度,以及改动后A与A’连线和平板玻璃的关系,得出:A’和A物体的连线和平板玻璃垂直,A’和A到平板玻璃的距离相等;验证了两者关于平面镜对称。
八年级学生刚接触物理不久,在实验上没有明确的思路,缺少经验,我在实验上应注意学生的细节,不对之处给予纠正。为此在实验上我注重以下两点。
(3)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误差(如平板玻璃放的不垂直,桌子不平,试验次数等)
(4)小组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汇报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总结实验记录和实验的误区。
(平面镜成像特点得到验证)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得出结论,推演原理
在黑板上画图示和图片演示法来解释知识,直观形象,能更好的让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为此我在讲解本环节时利用图示来说明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定律),在说原理的同时对实像和虚像进行区别,对知识进一步深化。将平面镜成像图示和小孔成像比较说明“实像”与“虚像”,联系前面学习的小孔成像的知识,将知识点连贯起来,易于学习理解。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平面镜成像图示
小孔成像图示
比较
S
S2
注意像S1和像S2的区别:S1是S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形成,S2就是S的直线
光线形成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得出结论,推演原理
平面镜成像原理:
(1)光的直线传播
(2)光的反射定律
实像和虚像:
实像:由物点发出的光线经透镜折射,所有折射线均可会聚于一点,该点叫做物点的实像点,所有实像点的集合叫做物体的像。实像的特点是:实际光线的会聚,倒立,异侧,可成在屏上。
虚像:由物点发出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其反射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叫做该物点的虚像点,其集合叫做物体的虚像.虚像的特点是: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正立,同侧不能成在屏上。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拓展延伸
学习知识不能局限于基础,要学以致用,才能深化知识,才能不断延伸和更深刻的理解。为此我设定一下两个环
节。
(1)运用
学习平面镜的图示画法后。老师讲解具体的题目;学生学习后能在平面镜上的一侧给出实物或者“像”,能画出相应的“像”与“实物”。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A
A‘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拓展延伸
(2)知识迁移
在物理教学中,学生在学习了原有基础知识上,利用讨论法的方式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学生在思考中对原有知识理解更加透彻,不仅回顾了学过的知识,而且对知识在想的多,想的奇中延伸和迁移,也能让学生在学习物理中感受学习的愉快。为此我设置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
1、 大家想想为什么娃娃镜中的像不符合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呢?
2、当我们自己照镜子的时候,“像”和我们的上下一致,为什么左右却被颠倒了呢?
3、 通过学习大家谈谈生活中除了镜子和水面倒影,平面镜成像特点还有哪些运用?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复习总结
复习教学内容是不仅要涵盖教学重点而且要简洁客观,我设计一下复习总结。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练习作业
作业布置应涵盖了本节的教学的重点内容,这样可以复习并掌握基础知识,我也布置了相关实验的作业,从而让学生加深物理实验步骤,也布置了思考题,在课后让学生思考,达到知识迁移。完成本节教学过程。
1、课堂练习
(1)用图示的方法分别解释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原理。
(2)给出几道题,要求根据实物的位置画出平面镜中像的位置。
(3)给出几道题,要求根据像的位置画出实物的位置。
(4)阐述“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练习作业
2、课后练习
(1)结合今天刚做的“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课后完成本次实验报告
(2)将书本上的课后练习在课后完成。
(3)想想“一个牧童A处在放牛,回家前,牛要去河边喝水,然后回家(B处), A,B在同一侧,问怎么走路线最短?”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A
B
O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说教学板书
板书应该给学生以知识再现和回顾的作业,既要力求简洁明了,又要不缺教学重点内容。简洁明了才能让学生易于回顾,在给出大标题能在脑中再现内容,完善教学重点内容才能让学生不遗漏知识。为此我设计以下板书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说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以价值判断。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通过教学评价,我们可以了解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和老师的教学效果。完成说课稿后总结了形成性评价,能将抽象的物理概念向学生以具体化展示,让学生易于理解是物理教学所强调的,在本节中平面镜成像成的像是“虚像”较为抽象,教学中我结合前面所学的“光的直线传播”中“小孔成像”和示意图片加以具体化解释。是本课时的成功之处。在本节课堂上做实验时,采用了组间评价和组内评价。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