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下册第六单元12《祝福》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下册第六单元12《祝福》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09 18:20: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祝福》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小说《祝福》列在《彷徨》集的首篇,可见鲁迅对其的重视程度。在分析这篇课文时,大家往往把目光首先集中在对文中的典型环境与人物形象的描写上。其实鲁迅在这篇小说中的细节描写也十分丰富。从众多细节中,我们可以探究出造成祥林嫂人生悲剧的根源,就是封建礼教的迫害。而其中对祥林嫂影响最深的莫过于封建婚姻制度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运用讲授法、小组讨论法等具体方法,营造互动、探究的良好学习环境,可以帮助理解封建婚姻制度对祥林嫂的影响,能使学生们更深刻地把握课文内涵,对祥林嫂悲剧的认识自然也就加深了。
教材分析:
《祝福》是部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中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作者鲁迅,体裁为小说。本篇课文体现了鲁迅小说“为人生”的宗旨,意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学习时,要结合小说对社会环境的描写思考社会环境对人物命运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人物形象,思考祥林嫂不幸遭遇的社会根源,深入挖掘小说的思想内涵;还要注意小说的细节描写,欣赏小说简练的叙述语言和生动的人物对话。《祝福》通过描述祥林嫂悲剧的一生,表现了作者对受压迫妇女的同情以及对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无情揭露。也阐述了像文中的“我”一样的启蒙知识分子,对当时人们自私自利以及世态炎凉的这一社会现状的无动于衷和不知所措。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对鲁迅的《祝福》这篇小说完成了两个小任务。一是疏通了字词,二是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理清了主要人物祥林嫂的生平经历。所以课堂上,教师需要对造成祥林嫂人生悲剧的社会根源进行学习,强调封建婚姻制度对祥林嫂的迫害。但是,学生在理解上有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封建婚姻制度对当时女性的迫害,探究造成悲剧的社会根源的本质。
教学目标:
把握行文脉络,理解封建婚姻制度是如何一步步把祥林嫂推向死亡,探究造成悲剧的社会根源。
教学重难点:
理解封建婚姻制度造成人物悲剧的原因,从而认识到旧社会封建礼教吃人的罪恶本质。
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视频片段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大雪漫天,狂风怒吼,爆竹声声。在现代文学人物画廊里,艰难地走出一位衣衫褴褛、面容憔悴、神色悲哀、白发蓬松、目光呆滞的四十岁上下的女人。那又瘦又长的左手提着一个装着只破碗的竹篮,干枯的右手拄着一支下端开裂的长竹竿。她,就是祥林嫂——鲁迅先生的现实主义小说《祝福》里的一个悲惨的下层劳动人民。现代作家丁玲说:“祥林嫂是非死不行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里赶,是一样使她精神上增加痛苦。”那么,祥林嫂为什么非死不可呢?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呢?接下来,让我们来深入探讨祥林嫂的悲剧根源。(播放同题电影《祝福》中祥林嫂出场的画面)
二、通读课文,把握主旨
1.师:在鲁迅的笔下,祥林嫂是一个善良、朴实、淳厚的贫苦农村妇女。这样一位广泛存在于当时旧社会的女性形象,最后却独自凄凉地死在了春节的祝福中。我们首先通读一遍课文,请大家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祥林嫂的人生悲剧
明确:四个动词:问、抓、撞、捐。
问——“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
抓——被婆婆抓回去,卖给别人当老婆
撞——认为再嫁是“不贞”,于是拜天地时,一头撞在案角上,鲜血直流
捐——在土地庙捐门槛
2.师:我们已经用最简洁的话总结出了她的悲剧,那么造成她悲剧的原因有哪些?大家从祥林嫂的外部生存环境入手,分析悲剧的外因。思考祥林嫂的身边都有哪些人,并把他们分类,他们在祥林嫂一生的悲惨命运中代表了什么?
生1:鲁四老爷、四婶——剥削者,鄙视祥林嫂——封建政权
生2:祥林嫂的婆婆、小叔子、夫家大伯——卖出祥林嫂,逼迫她赶她走——封建族权
生3:柳妈——给予了祥林嫂极大的精神负担——封建神权
生4:鲁镇人、鲁四老爷家其他短工等普通群众—鄙视、奚落、嘲笑—封建夫权
(设计意图:初步概括祥林嫂的人生悲剧以及悲剧产生的多种原因,为接下来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深入剖析具体原因做好铺垫)
三、层层剖析,探索根源
师:大家仔细思考,鲁四老爷、四婶以及鲁家的其他佣人,为什么歧视祥林嫂;祥林嫂的婆婆、小叔子、夫家大伯为什么敢卖出祥林嫂,归根结底是因为祥林嫂有两段不幸的婚姻。所以追究其根源,以上四权的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封建婚姻制度。接下来我们将从封建婚姻制度的角度探索祥林嫂的人生悲剧
1.师:首先请大家在文中仔细找一找,祥林嫂的本名叫什么
生:文中没有提到祥林嫂的本名
师:请大家思考,作者这样设计的意图是什么呢?
明确:体现了封建婚姻制度中女子“冠夫姓”的糟粕思想。首先祥林嫂本名并不叫祥林嫂,她“大概也就姓卫”,祥林只是丈夫的名字,所以大家都叫她祥林嫂。她就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无人关心她姓甚名谁,说明她的社会地位极其低下。
师:除了名字,我们来找找其他细节。文中是如何讲述祥林嫂的第一次婚姻的呢
明确:“她是春天里没了丈夫;他本来也打柴为生,比她小十岁”,作者用一句轻描淡写的“比她小十岁”,写出了祥林嫂第一次婚姻的不幸。从小给别人做童养媳,还有一个严厉的婆婆,人生最是青春时是在婆婆家无穷无尽的劳作。可是上天不会眷顾可怜人,她的小丈夫在一个春天去世了。
2.师:第一任丈夫死后,祥林嫂到鲁家做工。阅读祥林嫂两次到鲁家的情景,仔细观察鲁四老爷态度的变化
明确:第一次,鲁四老爷知道她是一个寡妇后,皱了皱眉,认为她不吉利因而有一些嫌弃,先是在精神上给予了祥林嫂打击;并且每天派给她特别繁重的劳动,这是从身体上进行摧残。
第二次,鲁四老爷“照例皱过眉”,对她更嫌弃了,并暗暗告诫四婶祥林嫂是不干不净、败坏风俗的,不可让祥林嫂做出辱没祖宗的事也就是参加所谓的祭祀活动。
师:鲁四老爷的态度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转变?中间发生了什么事?
明确:祥林嫂被迫再嫁了
师:祥林嫂为什么会被迫再嫁?
明确:第一任丈夫死后,婆婆准备把祥林嫂卖给别人当老婆,换取小儿子娶老婆的聘礼。婆婆强迫祥林嫂改嫁说明旧社会劳动妇女没有地位,死了丈夫还得受制于婆婆。绳子一捆,塞到花轿里,以八十千的价格“卖”掉了。可以看出彼时社会的已婚妇女,就像是夫家的一件商品,可以随意变卖。更加体现了封建婚姻制度的不合理。
3.师:阅读“祥林嫂再嫁”一段。在我们大家的印象中,婚礼本应该是热闹的,喜气洋洋的。那么祥林嫂和贺老六的婚礼是一个什么场面呢?重点关注“嚎、擒、撞、大窟窿、用香灰止血、七手八脚、关”这些词。你能概括一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婚礼”吗?
明确:这是一场血淋淋的惨剧、乱七八糟的闹剧、反抗失败的悲剧。百分之百的包办、不折不扣的欺骗、地地道道的买卖、野蛮粗暴的强迫,是浸透了劳动妇女血和泪的封建婚姻。
师:我们再从祥林嫂的内心环境入手,思考她在婚礼上闹得“真出格”,说明了什么?
明确:祥林嫂闹得越出格,说明封建思想对她的毒害越深,她追求贞节的好女人形象;但是封建大家长制度却使她被迫再嫁,使她不能维护好女人的形象;这对矛盾,让她产生了强烈的负罪感,给她造成沉重的精神负担,使她欲生不能。
师:非常棒,在这里我们又找到了一个封建礼教迫害祥林嫂的证据
4.师:然而在当时的社会风气下,受到封建婚姻制度影响的难道只有祥林嫂一人吗?
生:不是,还有像四婶和柳妈这样千千万万的女性
师:非常正确,让我们看看祥林嫂在回到鲁家后,四婶和柳妈分别是什么表现?生:柳妈继续向祥林嫂宣扬封建思想,四婶不让祥林嫂沾手祭祀活动。
师:接下来请一位同学起来朗读柳妈的话,要求读出感情
明确:柳妈说到:“你和你的第二个男人过活不到两年,倒落了一件大罪名。你想,你将来到阴司去,那两个死鬼男人还要争,你给谁了好呢?阎罗大王只好把你锯开来,分给他们。你不如及早抵挡,你去土地庙里捐一条门槛,当作你的替身,给千人踏万人跨,赎了这一世的罪名。”
师: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柳妈的这看似随口说的一段话,在祥林嫂的整个人生悲剧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明确:加速了祥林嫂的死亡。柳妈的这一段话,更加让祥林嫂认定了再嫁就是不好的,是罪恶的。原来在当时的社会,女人们把“从一而终”、“好女不侍二夫”当作信仰,若改嫁就是不洁之人。在封建婚姻思想的奴役下,女人生前依附男人而活,死后也难逃封建婚姻制度的枷锁。于是这成为屠杀祥林嫂的一把刀。这段话也为后来祥林嫂去土地庙里捐门槛赎罪做了铺垫。
师:有人说,“祥林嫂去土地庙捐门槛是她的最后一次反抗”,对此你怎么看?
明确:为了摆脱死后的惩罚,无奈的祥林嫂用尽一生的积蓄去土地庙捐了门槛,她以为这次可以做一个正常人,但根本摆脱不了封建迷信的愚弄,摆脱不了人们的歧视。这也成为了压死祥林嫂的最后一根稻草。让祥林嫂对生活再无半点憧憬,最终沦为行尸走肉的乞丐。最终在初春的祝福声中,为悲惨的人生划上了句话。
师: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祥林嫂的悲剧仅仅是一个个例吗?不,当然不是。最后让我们来总结一下,旧社会的封建婚姻制度是如何迫害像祥林嫂一样的千千万万的女性的
明确:(1)男尊女卑,三从四德:封建婚姻制度的束缚让女性没有任何社会地位,没有尊严,没有自由,沦为任人宰割的社会附属品。(2)心理和生理的双重压迫:克夫、守寡、不贞、不详、童养媳这些字眼,使许多像祥林嫂一样的女性饱受社会的歧视和指点,足以让女性沦为封建思想的牺牲品。另外,无休止的体力劳动,相夫教子、侍候公婆,使得封建社会下的女性无法选择自己的人生。
(设计意图:从具体细节分析封建婚姻制度是如何一步一步荼毒祥林嫂的,并找到造成祥林嫂人生悲剧的社会根源)
四、结束语
鲁迅先生的《祝福》无疑是描述“封建礼教的迫害”最一针见血的文章,印证了封建礼教杀人不见血的可怕。封建婚姻制度的绳索犹如千斤铁链,紧紧捆缚着祥林嫂、戕害着祥林嫂;封建婚姻制度要求她守节,而婆婆却逼迫她再嫁,使她“不能守节”。这深入骨髓的苦楚,使祥林嫂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正如丁玲所说“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祥林嫂的悲剧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而是整个社会的悲剧,是整个人类的悲剧。
五、作业布置
1.经典具有永久的可开掘力。《祝福》中的艺术价值很高,请同学们课后从不同角度去挖掘,自己确立专题阅读,自主研究并写出阅读体验。
2.根据《祝福》的内容,以祥林嫂的角度写一篇自传。
六、板书设计
板书采用画图形式,把社会环境设计成一座大坟墓,主人公祥林嫂处于最下层,中间依次是其他几个人物:鲁四爷、四婶、柳妈等,最上面是“封建礼教”几个大字。目的是揭示封建礼教对祥林嫂、对鲁镇所有人食物残害和扼杀。
七、教学反思
祥林嫂是整篇文章的核心人物,透过她的悲剧命运可以了解小说的主题和作者的创作意图。鲁迅的作品手法丰富内容深刻,在教学中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要突出重点,方法上采用读、思、议结合,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能力,应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热情,不能用教师空洞的分析取代学生自主钻研教材。所以,采用了小组讨论、质疑、探究相结合的方法,深入挖掘封建思想,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祥林嫂这个人物的悲惨和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以及作者想要展示内心深处对封建思想的痛恨,对受封建思想毒害的人们的怜悯和无奈,而不紧紧是单薄的“封建礼教杀了祥林嫂”这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