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5张PPT。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大气圈与天气、气候》Page ? 1新课导入Page ? 1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1、大气圈的组成(阅读教材35页一、二段,思考下列问题。)(1)为什么地球表面会分布有大气圈?(2)低层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其作用? 地球的体积与质量适中,其引力可以使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Page ? 1(阅读教材P36页,完成下列问题。)2、大气圈的结构(1)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分为哪几层?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划分的依据是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2)对流层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3)平流层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4)高层大气对人类的意义是什么? 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短波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Page ?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选择性吸收大气中的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线;
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能量最强的可见光部分很少被吸收,绝大部分可以透过大气射到地面。Page ? 1(2)反射作用
影响因素:云层
尘埃越厚
越多反射越强例:夏季,多云的白天,
气温不会 。太高Page ? 1(3)散射作用波长越短越容易被散射,散射的都是波长比较短的光,蓝光 紫光 和青光 所以晴朗天空呈现蔚蓝色
影响因素:太阳辐射经过的大气路径
尘埃、云雾的多少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Page ? 1太
阳
辐
射地
面
吸
收大气吸收 、
反射、
散射等削弱
作用地
面
辐
射大气
吸收射向宇宙空 间射向宇宙空 间大
气
辐
射射向地面大气的受热过程及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太阳暖地面”“地面暖大气”“大气还地面”Page ? 1(阅读教材P38页,完成下列问题。)1.大气运动的形式有哪些?
2.热力环流的成因是什么?
3.试画出下图中的热力环流?三、大气的运动1.热力环流Page ? 1归纳总结: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Page ? 1冷
热
不
均
引
起
热
力
环
流Page ? 1活动:运用大气热力环流的原理,解释图中的现象?Page ? 1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______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大小与水平气压梯度成____,方向____等压线,由_____压区指向_____压区。(阅读教材P39页,完成下列问题。)Page ? 1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的风向理想状态的风:风向与等压线垂直Page ? 1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风(北半球)高空中的风:风向与等压线平行Page ? 1近地面的风:风向与等压线斜交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与地面摩擦力(→)共同作用下开成的风(北半球)Page ? 1“高空风向与近地风向”演示Page ? 1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且不考虑地球的自转(地转偏向力忽略不计)。0°90°单圈环流Page ? 1三圈环流Page ? 1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Page ? 1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大气环流变得更加复杂化。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使得实际的气压带往往不能呈明显的带状分布,而被分裂成一个个的高、低气压中心。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Page ? 1七月海平面气压分布一月海平面气压分布定义:盛行风向随季节作有规律变化的风叫做季风。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季风环流Page ? 1季风环流锋面系统Page ? 1冷锋Page ? 1冷锋ABCPage ? 1暖锋Page ? 1ABC暖锋Page ? 1准静止锋Page ? 1气旋(低压)和反气旋(高压)系统Page ? 1【气旋与反气旋的对比分析】1.水平气流北半球南半球Page ? 1【方法技巧】手势判断气旋与反气旋(北半球---右手,南半球---左手)北半球气旋:右手大拇指朝上(表示垂直上升气流),四手指半握(则为逆时针方向)。
北半球反气旋:右手大拇指朝下(表示垂直下沉气流),四手指半握(则为顺时针方向)。
南半球气旋:左手大拇指朝上(表示垂直上升气流),四手指半握(则为顺时针方向)。
南半球反气旋:左手大拇指朝下(表示垂直下沉气流),四手指半握(则为逆时针方向)。Page ? 1课件24张PPT。 专题突破
专题一 根据地层判断地壳变动的过程
1.地层性质
根据地层组成物质的颗粒粗细、成分和颜色等,可以推断沉积时的环境特征。例如,根据石灰岩地层可推知当时为海洋环境;根据红色页岩地层可推知为湿热气候;根据含煤地层可推知当初气候温暖湿润、森林茂密。 2.地层厚度
地层厚度大,说明在相应的地质年代内,地壳下降快,时间长,或者是沉积物来源丰富;地层厚度小,说明地壳下降慢,时间短,或者是沉积物来源较少。
3.地层相互关系
(1)若地层是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里,地壳稳定下沉,地理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2)若地层出现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地壳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地层颠倒是因为地壳运动剧烈、岩层强烈褶皱所致。 (3)若地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三:一是缺失地层所代表的时代,发生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当地开始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三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
(4)若上下两套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说明下部岩层形成后,该地地壳平衡抬升或褶皱隆起上升,地层遭受外力侵蚀而成;若侵蚀面上覆新的岩层,是因为上升后该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上升而成;若侵蚀面上部为风化壳,是由于地壳上升后一直在遭受外力侵蚀。
(5)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岩层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岩层形成时代。例1 如图中的图甲是“我国西南某地的地质构造和等高线图”,图乙是“图甲中沿MN线的部分地质剖面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的地形为________,在图乙中补画出完整的沿MN线的地形、地质剖面图。
(2)根据岩层弯曲特征,该地的地质构造应是________,该地质构造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地形?(3)某地质考察队,在该地区找到了有色金属矿床和石芽、石笋、石柱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你认为有色金属矿床和喀斯特地貌应分别分布于A、B、C三地中的哪一地?并说明判断理由。
解析 (1)从图中等高线数值可以看出,该地最大海拔高度为700米以上,地势高差也在500米以上,故可判断该地区地形为山地。(2)根据MN沿线的地质岩层剖面可看出,该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一般向斜构造多形成谷地,但由于向斜槽部岩层挤压而坚实,反而不易被外力侵蚀而形成高地,同时周围相邻的背斜顶部易被外力侵蚀而成为谷地。(3)有色金属是由于岩浆活动而形成的,故一般多见于岩浆岩地区;而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在流水的溶蚀作用下形成的,故多见于石灰岩地区。根据图中岩层的图例很容易看出有色金属分布在C处,喀斯特地貌分布在A处。
答案 (1)山地 画图略(形态正确、顶点正确、地层分布正确,注意每个地层与地表高层的交点及对应图例)。
(2)向斜 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而成为山岭。
(3)有色金属矿床应位于C处,有色金属矿的形成与岩浆活动相关;喀斯特地貌应位于A处,因为石灰岩是可溶性岩石。 专题二 海陆分布与等温线弯曲
由于海陆热容量与传热方式不同,在同一季节内,海洋与陆地的气温高低不同,等温线的弯曲方向不同。以北半球为例,冬季大陆降温迅速,气温比同纬度海洋低,等温线在大陆向低纬凸出,在海洋向高纬凸出;夏季大陆增温快,气温比同纬度海洋高,等温线在大陆向高纬凸出,在海洋向低纬凸出。其模式如下图所示。例2 读“某区域1月份等温线图”,图中虚线表示海岸线,回答(1)~(4)题。
(1)图中的甲地位于 ( )
A.南半球的海洋上
B.南半球的陆地上
C.北半球的海洋上
D.北半球的陆地上
解析 温度由南向北降低,判断为北半球,冬季甲地等温线向高纬凸出,温度高,为海洋。C (2)图中甲地的气温可能是 ( )
A.<2℃ B.>4℃
C.2℃<甲<4℃ D.<2℃或>4℃
解析 甲地位于2℃等温线与4℃等温线之间。C (3)图中乙地的气温可能是 ( )
A.>2℃ B.<4℃
C.2℃<乙<4℃ D.<2℃或>4℃
解析 乙地在陆地上,其地形可能是山地,也可能是盆地,所以乙地气温<2℃或>4℃。D (4)关于图中甲、乙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气压比乙地低
B.甲地气压比乙地高
C.甲地气温比乙地低
D.甲地气温比乙地高
解析 冬季,海洋上气压低于陆地。A专题三 气候的判读例3 下图1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图2为“世界海陆分布的局部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A气压带名称及受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
(2)画出B所在风带的风向。
(3)说出图1中甲、乙两图气压带位置的差异及成因。
(4)简述图2中C海沿岸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 解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A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应为赤道低气压带,受其控制的地区具有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2)B所在风带是赤道低气压带以北的信风带,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该处的风向为东北风。(3)与二分日相比,图甲的气压带位置偏北,图乙的气压带位置偏南,这是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的结果。(4)C海为地中海,该海沿岸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了冬雨夏干的地中海气候。 答案 (1)A是赤道低气压带。受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为终年高温多雨。
(2)画图略。(提示:B所在风带的风向为东北风)
(3)图1气压带位置比2图偏北,原因是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或回归运动)。
(4)C海沿岸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原因是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课时作业
下图为“不同气候区岩石的风化深度与当地年均温及年降水量的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对图示信息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岩石的风化深度与年均温呈负相关
B.岩石的风化深度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
C.年降水量与年均温呈正相关
D.岩石的风化深度与气温年较差呈正相关2.若图中有甲、乙、丙、丁四地,其对应的年均温和年降水量分别为(3°C,800 mm)(15°C,900 mm)
(7°C,5 mm)(23°C,2 900 mm),则岩石风化深度大致相同的是 (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甲和丁 D.丙和丁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岩石的风化深度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第2题,由上题知,岩石的风化深度与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甲地与乙地年降水量接近,因此岩石风化深度两地大致相同。
答案 1.B 2.A 理论联系实践,学习有用地理是中学地理教学的主要出发点。例如,影视剧中往往让女主角面朝大海,海风吹拂下让头发向后飘逸以反映女主角的快乐心情。结合“北半球某滨海地区海陆环流图”(甲图)和“气温变化特征图”(乙图),回答3~4题。 3.图甲中①、②、③、④四处气温最低的是(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4.为了完成女主角头发向后飘逸的场景,如果你是导演,你会选择什么时间段来完成拍摄( )
A.16时至次日8时 B.8时至16时
C.18时至次日6时 D.6时至18时
解析 第3题,由甲图中气流运动状况知近地面海洋气温低于陆地气温,根据气温垂直分布规律知甲图中②处气温最低。第4题,海风从海洋吹向陆地,说明陆地温度高,空气上升;海洋气温低,气流下沉,这样风才从海洋吹向陆地,所以在海洋温度低于陆地温度期间,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答案 3.B 4.B5.依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昆明准静止锋又称云贵准静止锋,位于云贵高原,锋面徘徊于昆明和贵阳之间,易形成连阴雨天气。
材料二 昆明准静止锋示意图(图1);昆明准静止锋的位置图(图2) (1)描述昆明准静止锋在贵阳和昆明之间的走向,并说明其形成的季节和成因。
(2)依据图和表格的信息,比较昆明和贵阳冬季气候的差异,并分析其成因。
(3)描述昆明夏季气候特点,并分析其成因。解析 第(1)题,由图示可直接读出昆明准静止锋在贵阳和昆明之间的走向;结合材料一、二可以知道昆明准静止锋形成的季节和原因。第(2)题,结合材料三可以发现昆明和贵阳冬季在气候上的差异,这与在冬半年影响该地的锋面关系密切。第(3)题,由材料三可以看出昆明夏季气温和降水等气候特点,这与昆明所在地区的地形和大气环流形势有关。 答案 (1)西北—东南走向。秋冬季节(冬半年)。南下冷空气和西南暖湿气流相遇形成锋面,受云贵高原阻滞而形成。
(2)差异:贵阳降水多于昆明,气温低于昆明。
成因:贵阳位于锋面的冷空气一侧,气温较低,多阴雨天气;昆明位于锋面的暖空气一侧,天气晴朗且气温较高。
(3)特点:昆明夏季凉爽湿润。
成因:夏季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和(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带来的暖湿气流影响,降水多;云雨减弱了太阳辐射;地处云贵高原,海拔高而气温低。课件10张PPT。世界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动物种类的分化达到高峰,个体数却较少。具有鲜丽的体色,奇怪的外形。美洲主要有狨鼠,卷尾猴,蛛猴。树懒,小食蚁兽,南美貘,吸血蝠,蜂鸟,麝雉,森蚺等。非洲有大猩猩,黑猩猩长尾鲮鲤,倭河马,太阳鸟,避役等。亚洲有猩猩,长臂猿,眼镜猴,蜂猴,猕猴,巨松鼠,绿孔雀,蟒蛇,巨蜥,树蛙等。澳洲有树袋鼠,袋貂,树袋熊,食火鸡,极乐鸟等。 吉隆坡(马来西亚)
新加坡(新加坡)
雅加达(印尼) 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降水变率大全年高温,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夏季暖热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热带草原气候狮子,长颈鹿,鸵鸟,猎豹,袋鼠,羚羊,斑马,鬣狗 内罗毕(肯尼亚)、
约翰内斯堡(南非)、
墨西哥城(墨西哥) 全年高温,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干湿季分明热带沙漠气候麦加(沙特阿拉伯)
迪拜(阿联酋)
科威特(科威特)
利马(秘鲁) 全年高温少雨
(全年炎热干燥)地中海气候植物:无花果、柑橘 动物:也是梅花鹿 罗马、威尼斯、米兰、都灵、佛罗伦萨(意大利)、马赛(法国)、巴塞罗那(西班牙)、里斯本(葡萄牙)、雅典(希腊)、伊斯坦布尔(土耳其)
耶路撒冷(以色列)
开罗(埃及)、开普敦(南非)
旧金山(美国)、洛杉矶(美国)、圣迭戈(美国)、圣地亚哥(智利)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雨热不同期)温带海洋性气候阴雨天气多,热量和光照条件一般不太适合发展种植业 (巴黎盆地热量条件较好,有种植业分布),一般以畜牧业(如苏格兰北部),花卉种植业(如荷兰)等对热量要求较小的农业类型为主。 植物:枫树,郁金香、温带落叶阔叶林 动物:斗牛犬、鼻羚羊 伦敦(英国)
巴黎(法国)
墨尔本(澳大利亚)
温哥华(加拿大) 全年温和多雨温带大陆性气候乌鲁木齐(中国)、乌兰巴托(蒙古)
莫斯科、圣彼得堡(俄罗斯)
渥太华、多伦多(加拿大)
纽约、费城、波士顿、匹兹堡、底特律、芝加哥(美国) 全年少雨,降水集中于夏季,夏季高温,冬季寒冷课件7张PPT。《水圈和水循环》要点探究
知识点一:水圈和水循环1、地球上陆地与海洋的比例是多少?
2、水循环的能量来自于什么?
3、哪一种水循环最完整?三种水循环都具有的环节是什么?3、海陆间水循环环节最为完整,其中蒸发、降水在三种水循环中都
有体现。探究内容:探究结果:1、地球表面大约有71%被水面覆盖。2、水循环的能量来源有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等。
1)联系调节作用:联系地球四大圈层
2)平衡更新作用:使各种水体不断更新,维护全
球水体的动态平衡
3)迁移交换作用:促使地球表层各个圈层之间、
海陆之间实现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
4)影响塑造作用:影响着全球气候生态,塑造着
地表形态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知识点二:洋流的分布规律1、从臭氧、二氧化碳和水汽的吸收作用,可知大气吸收具有什么特性?
2、对比晴朗和多云的白天哪一个温度低?
3、为什么晴朗的天空常呈现蔚蓝色?3、因为波长较短的蓝紫光更容易被散射。探究内容:探究结果:1、臭氧吸收紫外线,二氧化碳水汽吸收红外线,所以具有选择性。2、由于多云云层厚,大气的保温效果更好,所以晴朗的白天气温低。以 海 区中心1、中低纬海区北半球: 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 时针方向流动大洋西岸大洋东岸2、中高纬海区北半球: 时针方向流动大洋西岸 流大洋东岸 流南半球:南极大陆周围是 时针的 漂流。副热带流流顺逆暖寒逆寒暖顺西风
知识点三:洋流的地理意义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洋流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洋流对航海的影响洋流的知识点总结课件33张PPT。塑造地表形态的外力作用风化作用与地貌——使地表岩石形成风化壳海边岩石的风化花岗岩风化作用球状风化丹霞地貌(danxia landform)属于红层地貌,是一种水平构造地貌。
它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
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
丹霞地貌丹霞地貌侵蚀作用与地貌——破坏岩石及其风化产物流水侵蚀海浪侵蚀冰川侵蚀风力侵蚀V形谷——流水侵蚀作用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流水侵蚀作用造成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karst landform) 地面上石灰岩的溶蚀形成孤峰、峰岭、峰丛,
地下石灰岩的溶蚀形成溶洞,
石灰岩溶蚀后的蚀余部分形成“太湖石”、“水上石” 路南石林武陵源桂林山水溶洞石笋和石钟乳瑶琳仙境海蚀崖海蚀象鼻山海浪侵蚀冰斗沙尘暴泥石流飞来石-冰川搬运流水堆积地貌洪积扇冰川堆积新月形沙丘——风力堆积深厚黄土层的来源——风力堆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