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课件(5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课件(5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5-05-02 15:01:36

文档简介

课件16张PPT。期末复习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整体性二、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 一)地域分异规律 影响因素: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C、山地垂直地域分异(二)非地域分异现象
一、自然带地 理 环 境 的 差 异 性 标志成因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不同导致水热状况及其组合不同(热量)(水分)(水热状况)地形 、洋流 、海陆分布补充1.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洋流 B. 海陆分布 C. 地形 D. 大气环流ABCA 、从赤道到两极 沿南北方向更替规律成因
?太阳辐射随纬度变化,导致热量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变化方向、经度变化方向、
纬线方向、经线方向补充2 .
下列叙述符合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是( )
自然带随纬度变化方向更替
B. 自然带沿纬线方向更替
C. 自然带沿东西方向更替
D. 自然带沿南北方向延伸CDCB、从沿海到内陆 沿东西方向更替规律成因
?主要是由于距海远近引起的水份差异。
在中纬地区表现得明显。纬度变化方向、经度变化方向、
纬线方向、经线方向温带荒漠带66°34N23°26N0°西岸 中部 东岸 西岸 中部 东岸中纬度地区低纬度地区高纬度地区补充3.下列哪种气候类型发育两种自然带( )
地中海气候 B. 温带海洋性气候
C. 温带大陆性气候 D. 热带草原气候C、垂直地域分异 图示沿海拔方向更替规律成因
?主要是水、热状况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变化,导致自然带的更替、变化上升100米,气温降低 。补充4.影响垂直地域分异的根本原因是( )
纬度高低不同 B. 海陆分布不同
C. 地势高低不同 D. 大气环流不同垂直自然带谱的丰富程度决定于山地的相对高度和纬度位置、活动4: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复杂程度主要受
哪些条件影响?
P61二、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 一)地域分异规律 影响因素: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C、山地垂直地域分异(二)非地域分异现象
一、自然带地 理 环 境 的 差 异 性 标志成因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不同导致水热状况及其组合不同(热量)(水分)(水热状况)地形 、洋流 、海陆分布补充5.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洋流 B. 海陆分布 C. 地形 D. 大气环流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概念:表现地球各圈层相互作用的结果成因:通过圈层间的 来实现能量交换和物质运动生物 气候 土壤 水文 地貌 20世纪30年代,美国中西部大草原过度开垦、放牧,造成的频繁的“黑风暴”刮走了3亿吨尘土。据此完成1~3题。
1.“黑风暴”现象的直接原因主要是 (  )
A.植被遭到破坏 B.地下水位下降
C.降水异常减少 D.温室效应加剧
2.“黑风暴”现象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具有 (  )
A.地域性 B.整体性 C.地带性 D.非地带性AD3.“黑风暴”现象对我国北方农业发展的启示是
A.少耕免耕,维持土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B.深翻扩耕,充分挖掘土地的生产潜力
C.施用绿肥,防止土壤肥力不断下降
D.退耕还林还牧,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BACBDC读北半球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从降水的成因类型上
看,A带的降水主要是
______ 雨,
E带的降水主要为 雨。
(2)C带大陆东岸降水比
较丰富,其降水类型主
要是( )
A.地形雨 B.锋面雨 C.对流雨 D.台风雨课件18张PPT。单元活动 学会应用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是按照一定的投影方法、比例关系和规定符号,把真实的地形地貌描绘在平面上的一种地图,通常用等高线来表示地形的高低起伏。它能反映地面的实际高度、起伏状况,并具有一定的立体感。等高线地形图用途广泛,比如地质工程,军事工程,建筑工程等等都要用到它。一、认识等高线地形图缓坡部位等高线分布稀疏,单位水平距离内的高差较小;陡坡部位等高线分布密集,单位水平距离内的高差较大 。一、认识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突出,表示这个地区的地形是山脊。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出突出的各点的连线,被称做分水线。一、认识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突出,表示这个地区的地形是山谷。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出突出的各点的连线,被称做集水线。一、认识等高线地形图鞍部是指相邻两个山顶之间的低下部分,其形如马鞍。鞍部两侧等高线闭合,且数值相等。一、认识等高线地形图陡崖部位若干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思考:这个陡崖的高度最高不超过多少米?最低不低于多少米?陡崖最高不超过500,最低不低于300陡崖的计算方法
假设陡崖的高度是x,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有n条等高线重合,而等高距为a,则陡崖高度的取值范围是:
a(n-1)≤X<a(n+1)例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有陡坡、缓坡、山顶、盆地、峡谷,判断: 甲处是 ;乙处是 ;丙处是 ;丁处是 ;戊处是 。山顶盆地峡谷陡坡缓坡等高线在数量上和形态上的基本特点: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高度相等
等高距全图一致。等高距即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
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但在垂直的峭壁悬崖处,等高线可以重合
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缓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
特殊的等高线:0米表示海平面;200米等高线区分平原和低丘;500米、1000米等高线表示低山丘陵或高原;2000米、3000米等高线表示中山或高原;4000米等高线表示高山和高原。
二、地形图的判读问题:
1.这张等高线地形
图反应的是哪一种
地形?
2.根据经纬度位置
大致判断一下描述
的是我国哪个地形
区?
3.500米等高线以下
再一次出现闭合的
500米等高线的意义?二、地形图的判读丘陵地面有起伏,等高线数值均在300米以下,海拔较低,且相对高度不大,坡度比较缓和。二、地形图的判读沙丘沙丘形态的迎风坡较缓(等高线较稀疏),背风坡较陡(等高线较密集)二、地形图的判读谷岭相间地形思考:在这幅图上有几个主要山谷?有几个主要山岭? 读下图,正确的说法( )
A.甲地位于山脊上 B.甲地位于山谷中
C.乙地位于山脊上 D.丙地位于山谷中
A下面四幅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距相等,水平比例尺不同,请判断坡度最陡的是哪一幅( )
B三、地形剖面图的判读与绘制地形剖面图判读的要点、起点、重点、经过的最高点和最低点、转折点等。三、地形剖面图的判读与绘制绘制:
水平比例尺尽量保持与原图一样。垂直比例尺要考虑:①剖面线经过地区的高差②考虑图幅范围,不能画到图幅以外③规定水平基线的高程,一般低于剖面线穿过的最低点课件19张PPT。第二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各要素之间有什么联系?五大要素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根据描述判断它们体现了哪些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横断山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内陆干旱地区外力作用下的“风蚀蘑菇”
长江中下游冬季无结冰期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
牦牛是青藏高原地区特有的动物
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
热带雨林地区的红壤
干旱地区生长的“骆驼刺”
地貌---气候气候---地貌气候---水文水文---地貌气候---生物植被---气候气候---土壤水文---植物干旱河流少
内流河少数耐旱植物发育差
肥力低风积、风蚀地貌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三、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之一
地理环境各要素总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在发展变化着,和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
我乃厄尔尼诺神像!你猜对了吗?
知道我为什么这样可怕吗?
问题探究:“厄尔尼诺”与秘鲁渔业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遍及太平洋和环太平洋地区,厄尔尼诺能使海水急剧升温,洋面平均温度骤升约3~5℃。海温的强烈上升造成水中浮游生物大量减少,水中氧的含量降低,鱼类因缺氧而死亡,秘鲁的渔业生产受到打击,同时造成厄瓜多尔等赤道太平洋地区发生洪涝或干旱灾害.“厄尔尼诺”的影响 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之二
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在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牵一发而动全身”。
3、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之三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不同区域间的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甚至全球。青藏高原的隆起与亚洲地理环境青藏高原: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下强烈隆升
www.themegallery.com对亚洲地理环境的影响:①改变了海陆分布和亚欧大陆轮廓。
②引发并加强了亚洲季风,使东亚和南亚成为全球最强烈的季风气候区。使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成为生物种类最丰富、生物产量最高的地区。
③高原隆升使中亚和西亚地区成为“干旱核心”
④青藏高原的隆升,阻挡了西伯利亚的南下气流,导致中亚、西亚干旱区的细小粉尘随冬季风向东输送,逐渐沉积,形成了黄土高原。
⑤使流经黄土高原的黄河成为世界含沙量、输沙量最大的河流,由于泥沙在下游不断淤积,下游成为“地上河”,多水患灾害,且使河口不断向渤海推进。
(地貌)(气候、生物)(地貌)(水文、地貌)“地表系统各圈层之间的能量交换”三、地球圈层间的能量交换、物质运动“地表系统各圈层之间的物质运动”说说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意义:
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物质运动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能量交换www.themegallery.com四、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1、自然带的概念和命名
不同地域由于所处的 纬度位置 和 海陆位置 不同, 水热状况 及其组合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代表性 植被 和 土壤 ,并在地球上呈 带状 分布,构成了自然带。
由于 自然植被 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所以自然带往往以 植被类型 命名。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陆地自然带分布模式图
赤道北回归线北极圈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带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带热带季
风气候热带季
雨林带地中海
气候亚热带
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亚热带常绿
阔叶林带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
草原带温带荒漠带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落叶阔
叶林带亚寒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气候苔原带冰原气候冰原带温带海洋
性气候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自然带基本与气候类型分布吻合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分异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地球圈层间的能量交换、物质运动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水文气候土壤植被地貌①地理环境各要素与地理环境总体特征的协调一致②地理环境各要素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③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在不同区域间的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小结:课件17张PPT。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
——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自主学习5]阅读课本P69—70段落和图3-3-3,了解喀斯特地貌。1、喀斯特地貌是由 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
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含有 的水对 岩石的 和 作用。
2、 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喀斯特作用可溶性二氧化碳溶蚀淀积可溶性岩石CO2 +H2 O+CaCO3=Ca(HCO3)2
Ca(HCO3)2= CaCO3↓+ H2 O + CO2↑ 可溶性透水性溶蚀力流动性碳酸盐类岩石岩石空隙和裂隙的发育程度所含二氧化碳、有机酸和无机酸的数量;水的流动性大气降水、地面坡度、岩石裂隙的类型与连通性最基本条件(石灰岩白云岩)3、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基本条件:4、喀斯特地貌的类型:峰林、峰丛、孤峰;
溶蚀洼地;落水洞等溶洞、地下河;石钟乳、石笋、石柱等溶蚀作用溶蚀作用淀积作用峰林溶蚀洼地孤峰落水洞地下河石钟乳石笋石柱峰丛孤峰峰林地下河石钟乳石笋石柱溶洞天坑[活动探究3]阅读课本P71段落和图3-3-4,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1)桂林地区石灰岩广布,岩性纯,空隙、裂隙发育广泛——岩石的可溶性、透水性都很好(2)桂林位于亚热带湿润地区,气候温暖,降水充沛,
(3)桂林地区东、西、北地势高,中、南地势低,漓江谷地自北向南纵贯全境——水的流动性好,流水侵蚀作用强烈(4)桂林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生物的生长,生命活动旺盛,土壤和水中的有机酸含量较高。——水的溶蚀力强1、桂林位于我国西南的 高原,是 区的一个著名旅游胜地。
2、成因剖析:云贵广西壮族自治右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8—9题。8.下列旅游景观与图示地貌相类似的是( )
A.长江三峡
B.桂林山水
C.黄山怪石
D.天涯海角9.从图中看最有利于该地貌形成的条件是( )
A.岩石具有可溶性 B.地面平坦
C.气候干燥 D.植被稀少BA图7为“我国南方某山丘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2~14题。
12.该地区可能发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①水土流失加剧  ②土壤次生盐碱化加重   ③沙尘暴频发  ④洪涝灾害增多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D13.引起该地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地壳上升  B.植被遭毁  
C.气候恶化  D.围湖造田B14.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了
A.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地理要素的稳定性   
D.地理要素的独立性B读图6,完成13—14题。
13.该河段水位季节变化最大的年份是
A.1970年 B.1980年
C.1990年 D.2000年
14.2000年较1990年水位变化减少,其原因最有可能是流域内
A.年降水量增大 B.上游围湖造田
C.植被覆盖增加 D.水土流失严重cc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西北内陆地区自然景观迥异,生态环境脆弱。
26.从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分析,下列现象中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不相符的是 ( )
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B.流水侵蚀显著,风力侵蚀微弱
C.植被稀少,土壤贫瘠
D.太阳辐射强B课件24张PPT。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第一节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问题:
你能说出这些植物生长分布地理环境的主要特点吗?不同地区自然景观为什么会产生差异?这也差异又有什么规律可循?阅读课本回答:
1、组成地理环境的要素有哪些
2、地理环境差异性主要表现?
3、这种差异性主要取决于什么?
组成要素不同、要素的组合不同.气候、水文、地貌、植被、土壤等不同地域的物质和能量分布不同这些自然带的分布有没有规律性呢?思考:陆地自然带
(以北半球为例)热 带 雨 林 带热带草原带1、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热量条件)
?低纬度地区最明显
?沿经线(南北)方向线更替
?自然带与纬线平行亚寒带针叶林带寒带苔原原带极地冰原带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水分条件)?中纬度地区最明显
? 沿纬线(东西)方向更替
? 自然带与经线平行4、地理环境的地带性差异规律自然景观和自然带
沿着纬度变化的方
向作有规律的更替,
与纬线大体平行
自然景观和自然带沿
着从滨海向内陆方向
更替,并大致与经线
平行
自然景观和自然带大
致沿等高线方向延伸,
从山麓向山顶更替
太阳辐射受地球
形状影响,从赤
道向两极递减,
以热量为主水分条件沿经度
变化的方向变化,
以水分条件为主
水热条件的垂直
变化
低纬和
北半球
的高纬
地区中纬度
地区、
亚欧
大陆
海拔较
高的
山地
珠穆朗玛峰垂直自然带雪线 是永久冰雪带的下界,受气温、降水的共同影响,气温高的山地雪线也高,而降水多的山地雪线要低。如喜马拉雅山南坡虽然日照高于北坡,但因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有丰富的降水,雪线在4000m,远低于北坡雪线高度5800m。 迎风坡南坡是阳坡热量多于阴坡
自然带南坡多余于北坡即阳坡多于阴坡北半球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阳坡雪线高于阴坡冰川带寒带荒漠带高山草甸带落叶阔叶林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疏林草原带热带雨林带气候小结水文生物地貌土壤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差异性陆 地 环 境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山地垂直地域分异非地带性分异规律要素不同要素组合要素分异地带性分布非地带性
分布小 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