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冈实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地理期中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冈实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地理期中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2-09 17:31:09

文档简介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冈实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地理期中试卷
1.(2023高二上·青冈期中)用周长40厘米,宽为30厘米的图纸绘制下列国家政区图,比例尺最小的是(  )
A.韩国 B.日本 C.蒙古 D.中国
(2023高二上·青冈期中) 2023年暑假,安徽省某校地理研学小组对安徽省金寨县某区域进行考察。下图是该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2.甲处河段河流的流向是(  )
A.自东南向西北 B.自东北向西南
C.自西北向东南 D.自西南向东北
3.研学小组在图示区域最高点的观察表述,可信的是(  )
A.能看到乙处有车辆在行驶 B.能看到丙处有人在漂流
C.能看到丁处有人在攀岩 D.能看到戊处有人在爬山
4.(2023高二上·青冈期中)过境省道在图示路段,路面的最大高差可能是(  )
A.5m B.10m C.18m D.30m
5.(2023高二上·青冈期中)以下地理现象中,不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
A.昼夜现象
B.昼夜交替现象
C.时差的产生
D.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方向发生偏转
6.(2023高二上·青冈期中)从地转偏向力考虑,理想状态下,下列示意图中(空心箭头表示水流初始运动方向,虚线箭头表示水流实际运动方向),能正确表示北半球水流流向的是(  )
A. B.
C. D.
7.(2023高二上·青冈期中)下列四个地方的地球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①广州(23°N) ②上海(30°N) ③北京(40°N) ④哈尔滨(45°N)
A.②>①>④>③ B.④>③>②>①
C.②>④>③>① D.①>②>③>④
8.(2023高二上·青冈期中)下列各图所示意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9.(2023高二上·青冈期中)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读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下列关于该河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为槽形河谷 B.水流湍急
C.为“V”形河谷 D.水深壁陡
(2023高二上·青冈期中)石绳(左图)又名绳状熔岩,是岩浆喷出地表,顺坡而下,冷却表皮受到内部尚未凝固仍在流动的岩浆的作用(推挤、扭动、卷曲),沿流动方向呈弧形弯曲或呈链形排列而成。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推测左图中石绳内部应具有(  )
A.层理构造 B.片理构造 C.冲刷构造 D.气孔构造
11.右图中能够反映石绳形成过程的序号是(  )
A.① B.② C.③ D.⑤
12.石绳的延伸方向(  )
A.与岩浆流动的方向一致 B.指向地势低洼的方向
C.垂直于岩浆流动的方向 D.垂直于板块移动方向
13.(2023高二上·青冈期中)下列四幅图表示的气候类型正确的是(  )
A.热带雨林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气候
14.(2023高二上·青冈期中)读“全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描述正确的是(  )
A.丙气压带控制下温和湿润 B.甲风带是北半球的低纬信风带
C.丙是副极地低气压带 D.乙风带是南半球的中纬西风带
(2023高二上·青冈期中)下图是位于同一半球的亚热带大陆东、西两岸沿海地区年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若曲线②所示地区位于北半球,则曲线①所示地区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16.若曲线①表示上海,则曲线②所示地区气候资料与下图最相符的是(  )
A. B.
C. D.
17.(2023高二上·青冈期中)图1是某节气的太阳光照图,AB为晨昏线,阴影部分代表夜半球,虚线表示回归线和极圈。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图1转绘到极地俯视图中(图2),用阴影表示夜半球,并标注地球自转方向。
(2)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置接近   (近日点或远日点),弧AB是   (晨、昏)线;A地日出地方时是:   。
(3)图1中的E点的地方时为   ,北京时间为   。
(4)图中的B、D、N、M四点,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序为   。
(5)由D点向正南方向发射炮弹,落点将偏   (东或西)
(6)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
(7)不考虑天气影响,这一天,A、B、D三地的人可以同时观看日落的是   。
18.(2023高二上·青冈期中)读图回答
(1)A、B、C、D四处,属于背斜的是   ,属于向斜的是   。
(2)此时,背斜在地貌上是   ,原因是   ;向斜在地貌上是   ,原因是   。
(3)找油气应在图中   处;找地下水应在   处;如果修建地下隧道,应选择在   处。
19.(2023高二上·青冈期中)读“亚洲季风图”,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卡奔塔利亚湾地处澳大利亚北部,周边地区的气候类型为干、湿季分明的热带草原气候
(1)图一此时是北半球的   季,亚欧大陆上形成   (气压中心名称),它割断了   (气压带名称),使其只能保留在海洋上。
(2)此时图一,B处盛行   季风(风向),主要成因是   。
(3)半年后,图一A处盛行   季风(风向),主要成因是   。
(4)看图三结合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状况,分别指出卡奔塔利亚湾周边干、湿季盛行风,并说明成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地图的基本知识
【解析】【分析】选项中的四幅地图按照范围从大到小排列为:中国地图>蒙古地图>日本地图>韩国地图,则比例尺从小到大依次是:中国地图<蒙古地图<日本地图<韩国地图。
故答案为:D。
【点评】相同图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内容越简略;范围越小比例尺越大,内容越详细。
【答案】2.C
3.B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河流由高出流向低处,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凸起的方向相反。
2.根据图中的指向标,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凸起的方向相反,判断出甲处河段河流的流向是自西北向东南,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3.A.由图可知,最高点和乙处中间隔一座土丘,看不到行驶的车辆,A错误;
B.最高点与丙处河流中间是先陡坡后缓坡,可以通视,B正确;
C.最高点和丁处有陡崖,不能通视,C错误;
D.最高点和戊之间有小土丘阻挡,不能看到戊处有人在爬山,D错误。
故答案为:B。
4.【答案】C
【知识点】地貌的观察
【解析】【分析】由图可知,图中过境省道最高处海拔为40米-50米,最低处为30米-40米,根据公式计算可得相对高度为0米-20米,因此四核选项中路面的最大高差可能是18m,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河流由高出流向低处,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凸起的方向相反。
5.【答案】A
【知识点】昼夜更替
【解析】【分析】昼夜现象是因地球是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同一时间,太阳只能照亮半个地球,产生昼夜现象;而昼夜交替现象、时差的产生和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方向发生偏转等都是地球自转的结果。故选A。
6.【答案】A
【知识点】地表物体水平运动的偏转
【解析】【分析】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河流在北半球偏向右,南半球偏向左。由经纬度的增加可知道A、B表示地区位于北半球,C、D表示地区位于南半球。图中实际流向是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发生的。A项、B项,位于北半球,实际运动方向偏向初始运动方向右边,故A正确,B项错误。C项、D项,位于南半球,实际运动方向偏向初始运动方向左边,故C项、D项均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点评】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现象。2、地方时的差异。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运动物体不偏转。
7.【答案】D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自转线速度大致随纬度升高而降低。根据材料可知,将四地纬度进行排序:广州<上海<北京<哈尔滨,因此四个地方的地球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①>②>③>④,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地球自转线速度大致随纬度升高而降低。
8.【答案】A
【知识点】内力作用;褶皱;外力作用
【解析】【分析】由图可判断,①是褶皱、②是风蚀蘑菇、③是河口三角洲,④是断层。褶皱和断层是地壳运动的结果,由内力作用形成,①④正确;风蚀蘑菇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河口三角洲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风力侵蚀作用和流水沉积作用都属于外力作用,②③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形态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干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重力能等,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积成岩。它将高山削平,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
9.【答案】A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分析】雅鲁藏布江河谷落差大,水流湍急,以下切侵蚀和溯源侵蚀为主,水深壁陡,为“V"形河谷,根据题意可知,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河流是指降水或由地下水涌出地表的水汇集在地面低洼处,在重力作用下经常地或周期地沿流水本身造成的洼地流动。河流对地表形态的塑造有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河流的侵蚀作用有侧蚀、下蚀、溯源侵蚀,不同的侵蚀作用塑造不同的河流地貌。
【答案】10.D
11.A
12.C
【知识点】内力作用;火山;外力作用
【解析】【点评】岩浆岩的形成:地幔中的岩浆上升或喷出、冷凝形成侵入岩(花岗岩)或喷出岩(玄武岩)。喷出岩的气孔构造明显,主要是由于岩浆喷出后冷凝的速度快,气体溢出后形成。
10.根据材料可知,石绳属于喷出岩。喷出岩具有矿物结晶颗粒小、有的有流纹或气孔构造等特点,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11.石绳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读右图可知,甲为岩浆,乙为侵入岩,丙为喷出岩,丁为沉积岩,戊为变质岩,因此,①表示冷却、凝固作用,②表示地壳抬升运动,③表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外力作用,④表示压实、固结作用,⑤表示变质作用,⑥表示熔化,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2.根据材料可知,石绳弧顶多指向岩浆流动方向,即地势低洼的方向,因此,石绳的延伸方向应垂直于岩浆流动的方向。所以,石绳的延伸方向取决于岩浆流动方向,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3.【答案】B
【知识点】气候类型的判读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①图中各月均温大概在25℃以上,全年高温;且各月降水量均在150mm以上,年降水量大,可知①为热带雨林气候;②图中气温最高月在7月,判断为北半球,且气温高时降水少,雨热不同期,可知②为地中海气候;③图中各月均温在20℃以上,全年高温,各月降水量在400mm以下,分为明显的干湿两季,可知③为热带草原气候;④图中最冷月均温小于0℃,每月降水量都很少,可知④为温带大陆性气候,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 气候类型主要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
14.【答案】D
【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
【解析】【分析】A..由图可知,丙气压带两侧气流辐散,应为高气压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难以凝云致雨,天气晴朗,A不符合题意;
B.图中显示,甲风带的风向为东南风,说明风向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向左偏形成的,因此甲风带应该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B不符合题意;
C.根据上题的分析,丙气压带为高气压带,不可能是副极地低气压带,C不符合题意;
D.根据上题的分析,甲风带为东南信风带,乙风带的风向为西北风,应该是南半球的中纬西风带,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规律:全球有七个气压带与六个风带;气压带与风带相间分布;高低气压带相间分布;南北半球相应风带风向关于赤道对称,如南、北半球低纬信风的风向分别为东南风和东北风,南、北半球的中纬度西风带的风向分别为西北风和西南风,南、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的风向分别为东南风和东北风。
【答案】15.B
16.B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气候类型的判读
【解析】【点评】气候类型主要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
15.若曲线②所示地区位于北半球,读图可知,夏季②地降水很少,11月-次年1月降水量较大,冬季多雨,则可判断②地应是位于大陆西岸的地中海气候,那么曲线①所示地区可推测应是位于大陆东岸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该地夏季受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影响,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使得该地降水丰富,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16.若曲线①表示上海,则曲线②所示地区雨热不同期,为地中海气候。A是温带季风气候、B是地中海气候、C是亚热带季风气候、D是热带季风气候,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17.【答案】(1)
(2)23°26′N,90°W;远日点;昏;0:00
(3)18:00;2:00
(4)D>M>N>B
(5)东
(6)黄赤交角
(7)AB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地球公转及其特征;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光照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图2中,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西经度数减小,所以图中地球自转呈顺时针,表明中心点为南极点,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90°W,同时注意赤道昼夜平分。绘图略。
(2)看图1可得,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说明为北半球夏至日,此时最接近远日点(7月初),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90°W,因此太阳直射点坐标为23°26′N,90°W。根据地球自转规律,弧AB由白天过渡到黑夜,为昏线。A地出现极昼现象,日出的地方时为零时。
(3)E位于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上,此时地方时为18时;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90°W,地方时为12时,所以120°E为2时,北京时间为2时。
(4)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四点纬度从低到高的排序为DMNB,所以四点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为D>M>N>B。
(5)由D点向正南方向发射炮弹,在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向左偏转的影响,落点将偏东。
(6)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7)ABD三点此时AB均位于昏线上,同时日落。这一天,AB两地的人可以同时观看日落。
【点评】①经过赤道与晨线交点的那条经线上的地方时为6时,经过赤道与昏线交点的那条经线上的地方时为18时。②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与之相对组成经线圈的那条经线上的地方时为0时(或24 时)。③过晨昏线与纬线圈相切点的那条经线的地方时,要么是0时(或24时),要么是12时。切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的是0时(或24时),切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的是12时。
18.【答案】(1)D;C
(2)谷地;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影响,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山岭;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
(3)D;C;D
【知识点】褶皱;构造地貌的判读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图中信息显示,D处岩层向上拱起,故D处的地质构造为背斜,C处岩层向下凹陷,故C处的地质构造为向斜构造。
(2)D处为谷地,D处地质构造为背斜,其地貌的形成主要是背斜顶部岩层受挤压力作用,岩层易被侵蚀,二形成谷地;C处为山地(岭),其地质构造为向斜,其地貌的形成原因是: 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
(3)背斜构造是良好的储气、储油构造,因此,在D处(背斜)可能找到油气资源;向斜构造是良好的储水构造,故在C可以找丰富的地下水。背斜构造为拱形构造,适合修建地下隧道,故修建地下隧道适宜在D处。
【点评】构造地貌
地质构造 褶皱 断层
背斜 向斜



法 从岩层形态上判断 岩层一般向上拱起 岩层一般向下弯曲 岩层受力断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
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判断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 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图示



貌 未侵蚀地貌 常形成山岭 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形成泉、湖泊
侵蚀后地貌 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
图示
19.【答案】(1)夏;亚洲低压或者印度低压;副热带高气压带
(2)西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3)西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4)干季——东南信风。干季为南半球冬半年,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区域受来自内陆的东南信风控制;气流来自陆地,性质干热。湿季——西北季风。湿季为南半球夏半年,气压带风带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北季风;气流来自低纬海洋,性质暖湿。
【知识点】天气图的判读;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海陆分布对气压带与风带的影响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气压带风带向北移,说明为北半球的夏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此时亚欧大陆上形成的热低压名称是印度低压(亚洲低压),它切断了副热带高压带,使得副热带高压带保留在海洋上。
(2)根据B处附近的风向可知,此时受西南风影响较大,为西南季风,西南季风的成因是由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导致。
(3)A地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冬季盛行西北季风,西北季风有陆地吹向海洋,由高纬吹向低纬。
(4)卡奔塔利亚湾周边千季盛行东南信风,湿季盛行西北季风。卡奔塔利亚湾地处澳大利亚北部,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干季时,为南半球的冬半年,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区域受来自陆地的东南信风控制,气流来自内陆,较为干燥,干热少雨;湿季时,为南半球夏半年,气压带风带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向左偏转为西北季风,西北风从低纬度的海洋上吹来,带来大量水汽,温暖湿润。
【点评】受夏季西南季风和冬季东北季风影响,当地的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当地地处热带附近,纬度低,全年高温,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量大,为雨季,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降水量少,为旱季。
1 / 1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冈实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地理期中试卷
1.(2023高二上·青冈期中)用周长40厘米,宽为30厘米的图纸绘制下列国家政区图,比例尺最小的是(  )
A.韩国 B.日本 C.蒙古 D.中国
【答案】D
【知识点】地图的基本知识
【解析】【分析】选项中的四幅地图按照范围从大到小排列为:中国地图>蒙古地图>日本地图>韩国地图,则比例尺从小到大依次是:中国地图<蒙古地图<日本地图<韩国地图。
故答案为:D。
【点评】相同图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内容越简略;范围越小比例尺越大,内容越详细。
(2023高二上·青冈期中) 2023年暑假,安徽省某校地理研学小组对安徽省金寨县某区域进行考察。下图是该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2.甲处河段河流的流向是(  )
A.自东南向西北 B.自东北向西南
C.自西北向东南 D.自西南向东北
3.研学小组在图示区域最高点的观察表述,可信的是(  )
A.能看到乙处有车辆在行驶 B.能看到丙处有人在漂流
C.能看到丁处有人在攀岩 D.能看到戊处有人在爬山
【答案】2.C
3.B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河流由高出流向低处,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凸起的方向相反。
2.根据图中的指向标,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凸起的方向相反,判断出甲处河段河流的流向是自西北向东南,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3.A.由图可知,最高点和乙处中间隔一座土丘,看不到行驶的车辆,A错误;
B.最高点与丙处河流中间是先陡坡后缓坡,可以通视,B正确;
C.最高点和丁处有陡崖,不能通视,C错误;
D.最高点和戊之间有小土丘阻挡,不能看到戊处有人在爬山,D错误。
故答案为:B。
4.(2023高二上·青冈期中)过境省道在图示路段,路面的最大高差可能是(  )
A.5m B.10m C.18m D.30m
【答案】C
【知识点】地貌的观察
【解析】【分析】由图可知,图中过境省道最高处海拔为40米-50米,最低处为30米-40米,根据公式计算可得相对高度为0米-20米,因此四核选项中路面的最大高差可能是18m,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河流由高出流向低处,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凸起的方向相反。
5.(2023高二上·青冈期中)以下地理现象中,不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
A.昼夜现象
B.昼夜交替现象
C.时差的产生
D.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方向发生偏转
【答案】A
【知识点】昼夜更替
【解析】【分析】昼夜现象是因地球是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同一时间,太阳只能照亮半个地球,产生昼夜现象;而昼夜交替现象、时差的产生和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方向发生偏转等都是地球自转的结果。故选A。
6.(2023高二上·青冈期中)从地转偏向力考虑,理想状态下,下列示意图中(空心箭头表示水流初始运动方向,虚线箭头表示水流实际运动方向),能正确表示北半球水流流向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地表物体水平运动的偏转
【解析】【分析】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河流在北半球偏向右,南半球偏向左。由经纬度的增加可知道A、B表示地区位于北半球,C、D表示地区位于南半球。图中实际流向是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发生的。A项、B项,位于北半球,实际运动方向偏向初始运动方向右边,故A正确,B项错误。C项、D项,位于南半球,实际运动方向偏向初始运动方向左边,故C项、D项均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点评】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现象。2、地方时的差异。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运动物体不偏转。
7.(2023高二上·青冈期中)下列四个地方的地球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①广州(23°N) ②上海(30°N) ③北京(40°N) ④哈尔滨(45°N)
A.②>①>④>③ B.④>③>②>①
C.②>④>③>① D.①>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自转线速度大致随纬度升高而降低。根据材料可知,将四地纬度进行排序:广州<上海<北京<哈尔滨,因此四个地方的地球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①>②>③>④,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地球自转线速度大致随纬度升高而降低。
8.(2023高二上·青冈期中)下列各图所示意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知识点】内力作用;褶皱;外力作用
【解析】【分析】由图可判断,①是褶皱、②是风蚀蘑菇、③是河口三角洲,④是断层。褶皱和断层是地壳运动的结果,由内力作用形成,①④正确;风蚀蘑菇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河口三角洲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风力侵蚀作用和流水沉积作用都属于外力作用,②③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形态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干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重力能等,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积成岩。它将高山削平,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
9.(2023高二上·青冈期中)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读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下列关于该河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为槽形河谷 B.水流湍急
C.为“V”形河谷 D.水深壁陡
【答案】A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分析】雅鲁藏布江河谷落差大,水流湍急,以下切侵蚀和溯源侵蚀为主,水深壁陡,为“V"形河谷,根据题意可知,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河流是指降水或由地下水涌出地表的水汇集在地面低洼处,在重力作用下经常地或周期地沿流水本身造成的洼地流动。河流对地表形态的塑造有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河流的侵蚀作用有侧蚀、下蚀、溯源侵蚀,不同的侵蚀作用塑造不同的河流地貌。
(2023高二上·青冈期中)石绳(左图)又名绳状熔岩,是岩浆喷出地表,顺坡而下,冷却表皮受到内部尚未凝固仍在流动的岩浆的作用(推挤、扭动、卷曲),沿流动方向呈弧形弯曲或呈链形排列而成。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推测左图中石绳内部应具有(  )
A.层理构造 B.片理构造 C.冲刷构造 D.气孔构造
11.右图中能够反映石绳形成过程的序号是(  )
A.① B.② C.③ D.⑤
12.石绳的延伸方向(  )
A.与岩浆流动的方向一致 B.指向地势低洼的方向
C.垂直于岩浆流动的方向 D.垂直于板块移动方向
【答案】10.D
11.A
12.C
【知识点】内力作用;火山;外力作用
【解析】【点评】岩浆岩的形成:地幔中的岩浆上升或喷出、冷凝形成侵入岩(花岗岩)或喷出岩(玄武岩)。喷出岩的气孔构造明显,主要是由于岩浆喷出后冷凝的速度快,气体溢出后形成。
10.根据材料可知,石绳属于喷出岩。喷出岩具有矿物结晶颗粒小、有的有流纹或气孔构造等特点,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11.石绳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读右图可知,甲为岩浆,乙为侵入岩,丙为喷出岩,丁为沉积岩,戊为变质岩,因此,①表示冷却、凝固作用,②表示地壳抬升运动,③表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外力作用,④表示压实、固结作用,⑤表示变质作用,⑥表示熔化,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2.根据材料可知,石绳弧顶多指向岩浆流动方向,即地势低洼的方向,因此,石绳的延伸方向应垂直于岩浆流动的方向。所以,石绳的延伸方向取决于岩浆流动方向,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3.(2023高二上·青冈期中)下列四幅图表示的气候类型正确的是(  )
A.热带雨林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气候
【答案】B
【知识点】气候类型的判读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①图中各月均温大概在25℃以上,全年高温;且各月降水量均在150mm以上,年降水量大,可知①为热带雨林气候;②图中气温最高月在7月,判断为北半球,且气温高时降水少,雨热不同期,可知②为地中海气候;③图中各月均温在20℃以上,全年高温,各月降水量在400mm以下,分为明显的干湿两季,可知③为热带草原气候;④图中最冷月均温小于0℃,每月降水量都很少,可知④为温带大陆性气候,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 气候类型主要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
14.(2023高二上·青冈期中)读“全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描述正确的是(  )
A.丙气压带控制下温和湿润 B.甲风带是北半球的低纬信风带
C.丙是副极地低气压带 D.乙风带是南半球的中纬西风带
【答案】D
【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
【解析】【分析】A..由图可知,丙气压带两侧气流辐散,应为高气压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难以凝云致雨,天气晴朗,A不符合题意;
B.图中显示,甲风带的风向为东南风,说明风向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向左偏形成的,因此甲风带应该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B不符合题意;
C.根据上题的分析,丙气压带为高气压带,不可能是副极地低气压带,C不符合题意;
D.根据上题的分析,甲风带为东南信风带,乙风带的风向为西北风,应该是南半球的中纬西风带,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规律:全球有七个气压带与六个风带;气压带与风带相间分布;高低气压带相间分布;南北半球相应风带风向关于赤道对称,如南、北半球低纬信风的风向分别为东南风和东北风,南、北半球的中纬度西风带的风向分别为西北风和西南风,南、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的风向分别为东南风和东北风。
(2023高二上·青冈期中)下图是位于同一半球的亚热带大陆东、西两岸沿海地区年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若曲线②所示地区位于北半球,则曲线①所示地区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16.若曲线①表示上海,则曲线②所示地区气候资料与下图最相符的是(  )
A. B.
C. D.
【答案】15.B
16.B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气候类型的判读
【解析】【点评】气候类型主要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
15.若曲线②所示地区位于北半球,读图可知,夏季②地降水很少,11月-次年1月降水量较大,冬季多雨,则可判断②地应是位于大陆西岸的地中海气候,那么曲线①所示地区可推测应是位于大陆东岸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该地夏季受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影响,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使得该地降水丰富,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16.若曲线①表示上海,则曲线②所示地区雨热不同期,为地中海气候。A是温带季风气候、B是地中海气候、C是亚热带季风气候、D是热带季风气候,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17.(2023高二上·青冈期中)图1是某节气的太阳光照图,AB为晨昏线,阴影部分代表夜半球,虚线表示回归线和极圈。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图1转绘到极地俯视图中(图2),用阴影表示夜半球,并标注地球自转方向。
(2)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置接近   (近日点或远日点),弧AB是   (晨、昏)线;A地日出地方时是:   。
(3)图1中的E点的地方时为   ,北京时间为   。
(4)图中的B、D、N、M四点,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序为   。
(5)由D点向正南方向发射炮弹,落点将偏   (东或西)
(6)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
(7)不考虑天气影响,这一天,A、B、D三地的人可以同时观看日落的是   。
【答案】(1)
(2)23°26′N,90°W;远日点;昏;0:00
(3)18:00;2:00
(4)D>M>N>B
(5)东
(6)黄赤交角
(7)AB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地球公转及其特征;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光照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图2中,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西经度数减小,所以图中地球自转呈顺时针,表明中心点为南极点,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90°W,同时注意赤道昼夜平分。绘图略。
(2)看图1可得,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说明为北半球夏至日,此时最接近远日点(7月初),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90°W,因此太阳直射点坐标为23°26′N,90°W。根据地球自转规律,弧AB由白天过渡到黑夜,为昏线。A地出现极昼现象,日出的地方时为零时。
(3)E位于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上,此时地方时为18时;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90°W,地方时为12时,所以120°E为2时,北京时间为2时。
(4)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四点纬度从低到高的排序为DMNB,所以四点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为D>M>N>B。
(5)由D点向正南方向发射炮弹,在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向左偏转的影响,落点将偏东。
(6)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7)ABD三点此时AB均位于昏线上,同时日落。这一天,AB两地的人可以同时观看日落。
【点评】①经过赤道与晨线交点的那条经线上的地方时为6时,经过赤道与昏线交点的那条经线上的地方时为18时。②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与之相对组成经线圈的那条经线上的地方时为0时(或24 时)。③过晨昏线与纬线圈相切点的那条经线的地方时,要么是0时(或24时),要么是12时。切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的是0时(或24时),切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的是12时。
18.(2023高二上·青冈期中)读图回答
(1)A、B、C、D四处,属于背斜的是   ,属于向斜的是   。
(2)此时,背斜在地貌上是   ,原因是   ;向斜在地貌上是   ,原因是   。
(3)找油气应在图中   处;找地下水应在   处;如果修建地下隧道,应选择在   处。
【答案】(1)D;C
(2)谷地;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影响,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山岭;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
(3)D;C;D
【知识点】褶皱;构造地貌的判读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图中信息显示,D处岩层向上拱起,故D处的地质构造为背斜,C处岩层向下凹陷,故C处的地质构造为向斜构造。
(2)D处为谷地,D处地质构造为背斜,其地貌的形成主要是背斜顶部岩层受挤压力作用,岩层易被侵蚀,二形成谷地;C处为山地(岭),其地质构造为向斜,其地貌的形成原因是: 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
(3)背斜构造是良好的储气、储油构造,因此,在D处(背斜)可能找到油气资源;向斜构造是良好的储水构造,故在C可以找丰富的地下水。背斜构造为拱形构造,适合修建地下隧道,故修建地下隧道适宜在D处。
【点评】构造地貌
地质构造 褶皱 断层
背斜 向斜



法 从岩层形态上判断 岩层一般向上拱起 岩层一般向下弯曲 岩层受力断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
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判断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 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图示



貌 未侵蚀地貌 常形成山岭 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形成泉、湖泊
侵蚀后地貌 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
图示
19.(2023高二上·青冈期中)读“亚洲季风图”,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卡奔塔利亚湾地处澳大利亚北部,周边地区的气候类型为干、湿季分明的热带草原气候
(1)图一此时是北半球的   季,亚欧大陆上形成   (气压中心名称),它割断了   (气压带名称),使其只能保留在海洋上。
(2)此时图一,B处盛行   季风(风向),主要成因是   。
(3)半年后,图一A处盛行   季风(风向),主要成因是   。
(4)看图三结合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状况,分别指出卡奔塔利亚湾周边干、湿季盛行风,并说明成因。
【答案】(1)夏;亚洲低压或者印度低压;副热带高气压带
(2)西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3)西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4)干季——东南信风。干季为南半球冬半年,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区域受来自内陆的东南信风控制;气流来自陆地,性质干热。湿季——西北季风。湿季为南半球夏半年,气压带风带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北季风;气流来自低纬海洋,性质暖湿。
【知识点】天气图的判读;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海陆分布对气压带与风带的影响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气压带风带向北移,说明为北半球的夏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此时亚欧大陆上形成的热低压名称是印度低压(亚洲低压),它切断了副热带高压带,使得副热带高压带保留在海洋上。
(2)根据B处附近的风向可知,此时受西南风影响较大,为西南季风,西南季风的成因是由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导致。
(3)A地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冬季盛行西北季风,西北季风有陆地吹向海洋,由高纬吹向低纬。
(4)卡奔塔利亚湾周边千季盛行东南信风,湿季盛行西北季风。卡奔塔利亚湾地处澳大利亚北部,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干季时,为南半球的冬半年,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区域受来自陆地的东南信风控制,气流来自内陆,较为干燥,干热少雨;湿季时,为南半球夏半年,气压带风带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向左偏转为西北季风,西北风从低纬度的海洋上吹来,带来大量水汽,温暖湿润。
【点评】受夏季西南季风和冬季东北季风影响,当地的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当地地处热带附近,纬度低,全年高温,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量大,为雨季,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降水量少,为旱季。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