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小学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2021五上·塔河期末)制造一个黑暗的场景,然后让一束阳光通过三棱镜照到白屏上,会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光沿直线传播 B.光的折射 C.光的反射
2.在下列现象中,( )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A.司机从观后镜中观看车后的情况
B.水中月亮
C.看到的河底比实际的浅
3.一条河流从崎岖不平的山地流到地势平缓的地方,各个部分的样态如图所示,最有可能处于上游的是( )
A. B. C.
4.(2021五上·荆州期中)关于寓言故事“猴子捞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水中的月亮是光源
B.天上的月亮是光源
C.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5.下列哪项是光的弊端 ( )
A.太阳能热水器
B.激光手术
C.城市的玻璃幕墙反射太阳光
6.我们排队时,如果一位同学看到前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就表明队伍排整齐了,这是因为( )。
A.光的折射 B.光的反射 C.光沿直线传播
7.我们研究风卷起的沙子对岩石的影响时,使用的实验方法( )。
A.对比实验 B.模拟实验 C.理想实验
8.在做模拟火山形成的实验中,用酒精灯加热模拟的是( )。
A.地球内部的作用 B.地球外部的作用 C.人类的活动
9.在研究土地上有无植被覆盖对侵蚀的影响实验时,保持相同的条件是( )。
A.植被覆盖、土地坡度、降雨量相同
B.植被覆盖、土地坡度、降雨高度相同
C.土地坡度、降雨量、降雨高度相同
1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地球上大部分是海洋,陆地面积较小
B.地球的陆地被海洋包围着
C.中国的地势是“东高西低”
11.下列关于表达河流侵蚀和沉积作用正确的语句为( )
A.陡坡处容易形成土壤沉积
B.缓坡处水流速度较大
C.水流速度大的地方容易把土壤侵蚀
12.(2022五上·巨野期中)在火山喷发过程中流淌出来的熔岩冷却后形成的岩石是( )
A.沉积岩 B.岩浆岩 C.变质岩
13.白天在教室里,同学们能看到黑板上的字,是利用了( )。
A.光的反射 B.光的直线传播 C.光的折射
14.下列现象中,光的传播路线不会发生变化的是( )。
A.光由空气斜射入水
B.光由水斜射入空气中
C.光由空气垂直射入水中
15.地震是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自然现象,下列有关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如果我们来不及离开房间就躲藏在牢固的床、桌子等家具下面
B.如果我们在一楼,就迅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
C.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迅速跑到窗边,打开窗户大声呼救
二、识图与作图题(21分)
16.小科同学的卧室的结构如图所示当外面的光来从阳台射入时,请你想办法帮他将光来引到室内照亮书桌。
17.光的反射现象在生活中有着重要应用。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夜晚,我们可以通过光在水面发生的 来判断前方的路况。
(2)在有月光的夜晚,当我们迎着月光走时,看到地面上( )处是小水坑。
A.较亮 B.较暗 C.亮度适中
(3)请画出人迎着月光走时,月光经过水面反射的线路图。
18.认识地球
(1)地球的内部结构
在图上填写地球内部结构的名称。
(2)地壳的运动
地壳的运动常常会使岩层发生 。
(3)依据下图写出相应的地形名称
( )( )( )
19.从自制潜望镜下面的孔可以看到外面的物体,请画出光的传播路线图。
三、实验探究(共34分)
20.把泥土按30°的角度在两侧堆好(如图),在低洼处安上接水桶,在A坡种上草皮,B坡裸露不种任何植被,用洒水壶以相同的水量、相同的速度分别在两个坡面洒水,两个坡面的水流运动和水沟的汇水情况如下表所示。
序号 水流运动的速度 引入水沟的水量 汇入水沟的泥沙量
A 水量少 泥沙量少
B 水量大 泥沙量大
(1)根据实验观测,请完成以上表格。
(2)分析以上实验情况,得出: 对土壤有重要的保护作用,而裸露的地面没有就容易发生水土流失。
(3)水土流失现象往往与人们 等不合理的利用方式密切相关。
(4)水土流失还可能与 有关。
21.下图是小刚同学做“探究光的传播规律”的实验过程。请仔细观察图片,回答相关问题。
(1)在图甲中,用手电筒的光从第1张卡纸的小孔中射入,最终 在纸屏上形成光斑;在图乙中,用手电筒的光从第1张卡纸的小孔中射人,最终 在纸屏上形成光斑。(均填“能”或“不能”)
(2)从两次实验现象中可以得出结论: 。
(3)在图乙中,将第 张卡纸向 移动,可以得到与图甲相同的实验效果。
22.万花筒是一种光学玩具,只要往筒眼里一看,就会出现一朵美丽的“花”样。将它稍微转一下,又会出现另一种花的图案。不断地转,图案也在不断地变化,所以叫万花筒。根据下面简易万花筒的制作步骤,回答问题。
制作步骤:①准备三面大小相同的长方形平面镜。
②将平面镜的反射面朝里用胶带将三面平面镜相互对着粘成一个三棱柱(形状类似于三棱镜)。
③用透明塑料纸将柱体一端封闭。
④用硬纸板将三棱柱包住,也可以用好看的彩纸代替。
⑤从开口的一端放入剪好的彩纸碎屑。
⑥将开口端用黑纸封好,中间剪个观察孔。
(1)万花筒由三面平面镜组成,再从开口一端放入剪好的彩纸碎屑,这些碎屑经过三面平面镜的作用,就会出现对称的图案,看上去就像一朵朵盛开的花。万花筒是根据光的 制成的。
(2)白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这与万花筒的原理 (填“相同”或“不同”)。
(3)光在生活中有很多运用,光的反射的运用: ;光沿直线传播的运用: 。
2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光学小实验
轩轩在进行光单元学习时,做了以下四个实验,请你帮助他完成下面的实验记录:
(1)图一:快速旋转彩色轮,我们发现红、绿、蓝三种颜色混合变成了 光。
(2)图二: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照射到白屏上,会被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 光位于最上方。
(3)图三:当被子中装上水后,光线垂直照射水底的小球时,小球 被照亮(选填“可以”或“不可以”)。
(4)图四:当被子中装上水后,当光线斜射水底的小球时,小球 被照亮(选填“可以”或“不可以”),因为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偏折现象,为光的折射,三棱镜可将光折射后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
2.【答案】C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司机从观后镜中观看车后的情况、水中月亮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看到的河底比实际的浅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选C。
3.【答案】A
【知识点】岩石、 沙和黏土的特征
【解析】【分析】河流从崎岖不平的山地流到地势平缓的地方,上游河床布满了大石头、中游河床堆积了很多的鹅卵石,下游河床堆满细沙。故选A。
4.【答案】C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光源是指本身可以发光的物体,月亮本身是不发光的,是反射的太阳的光。
5.【答案】C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根据对光的利弊的认识,太阳能热水器、激光手术、光导纤维都是对光的利用,城市的玻璃幕墙反射阳光会造成光污染,属于光的弊端。故选C。
6.【答案】C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排队时,如果前面一位同学将前面所有的同学都挡住了,说明队伍是直的,这主要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物体遮挡时,无法再传播,会变成阴影。故选C。
7.【答案】B
【知识点】设计、制作模型
【解析】【分析】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这种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分析实验可知,实验中需要用放大镜观察岩石表面的痕迹,用砂纸打磨是模拟风卷起沙子从岩石刮过的过程,打磨越快表示风越大。这种实验方法为模拟实验,故选B。
8.【答案】A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用番茄酱做岩浆,用土豆泥做成火山的形状,做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一个小洞,用酒精灯给混合物加热,模拟地球内部力量。实验时我们会看到:有热气冒出,土豆层开始微微震动,然后番茄酱从小洞向外溢出。过实验我们知道,火山喷发的原因是:地球内部充满着炽热的岩浆。在极大的压力下,岩浆便会从薄弱的地方冲破地壳,喷涌而出,造成火山爆发。故选A。
9.【答案】C
【知识点】植被对侵蚀的影响
【解析】【分析】在研究土地上有无植被覆盖对侵蚀的影响实验时,只能改变一个条件,要达到实验目的,实验组土上覆盖草,对照组的土上没有草,两组土地坡度、降雨量、降雨高度相同。故选C。
10.【答案】C
【知识点】认识地球的形状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总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1.49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3.61亿平方千米,海洋占大部分。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29%,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包围着,AB观点正确;C观点错误,中国地形是东低西高。故选C。
11.【答案】C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水流速大,冲击力大,土壤侵蚀更严重。
12.【答案】B
【知识点】矿物的组成
【解析】【分析】 火山喷发后岩浆冷却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又称火成岩,是由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冷却凝固所形成的岩石,有明显的矿物晶体颗粒或气孔,约占地壳总体积的65%,总质量的95%。
13.【答案】A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教室里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说明光向各个方向反射,这是因为光在黑板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漫反射同样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选A。
14.【答案】C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当光线垂直射向两种介质交界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所以光垂直射入水中,光的传播路线不变;当光斜射入水中,光的传播路线改变。故选C。
15.【答案】C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防护的较好方法,发生地震时可以快速离开房间、躲在桌子下、可以躲进厨房里,如果我们在一楼,就迅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AB做法正确;C做法错误,会威胁到自己的生命健康。故选C。
16.【答案】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利用光的反射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径。
17.【答案】(1)反射
(2)A
(3)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1)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水面比较平整,月光照在水面上又发生反射现象,在夜晚,我们可以通过光在水面发生的反射来判断前方的路况,如果前面比较亮,说明有水坑,需要避让。
(2)在有月光的夜晚,当我们迎着月光走时看到地面上较亮处是小水坑,是月光照在水面上反射形成的。故选A。
(3)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18.【答案】(1)由上到下依次为地壳、地幔、地核
(2)弯曲变形
(3)山地 丘陵 高原 盆地 平原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1)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一般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同心球层:地核、地幔和地壳。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地球表面是由岩石构成的。岩石是固体块状矿物,它们组成了地壳。
(2)地壳在不断地运动,地球内部的岩浆在不停地涌动,有时会通过地震和火山喷发让我们感受到。地壳的运动常常会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
(3)地形,是指地势高低起伏的变化,即地表的形态。地表常见的陆地地形有:高原、平原、丘陵、山地、盆地等。岩石和土壤构成了高低起伏、形态多样的陆地地形。地球的地形地貌是不断变化的。
19.【答案】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潜望镜是利用了平面镜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制成的,外面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两块相对的45°角放置的平面镜的反射,射入到人的眼睛中,从而看到物体。
20.【答案】(1)较慢 较快
(2)植被
(3)乱砍滥伐
(4)不合理使用土地等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1)在A坡种上草皮,B坡裸露不种任何植被,所以A坡水流速度较慢,B坡水流速度较快。
(2)根据实验,分析得出植被对土壤有重要的保护作用,而裸露的地面没有植被覆盖就容易发生水土流失。
(3)水土流失现象往往与人们乱砍滥伐、过度放牧等不合理的利用方式密切相关。
(4)水土流失与人类活动有关,如不合理开发利用土地等。
21.【答案】(1)能;不能
(2)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3)2;左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图甲中,三张纸的孔洞在同一条直线上,用手电筒的光从第1张卡纸的小孔中射入,最终能在纸屏上形成光斑;在图乙中,三张纸的孔洞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用手电筒的光从第1张卡纸的小孔中射入,最终不能在纸屏上形成光斑。
(2)从两次实验现象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3)在图乙中,若将第2张卡纸向左移动,三张纸的孔洞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可以得到与图甲相同的实验效果。
22.【答案】(1)反射
(2)不同
(3)汽车后视镜;激光准直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1)平面镜是用来反光的,因为万花筒由三面平面镜组成,由此判断万花筒是根据光的反射制成的。
(2)白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不同颜色的光,是因为光的折射造成的,这与万花筒利用光的反射原理不同。
(3)生活中的光有很多应用,应用光的原理制作的物品很多,例如光的反射原理运用:医生额镜、汽车后视镜等;光沿直线传播的运用:小孔成像、激光准直等。
23.【答案】(1)白
(2)红
(3)可以
(4)不可以;光会发生折射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1)图一:快速旋转彩色轮,我们发现红、绿、蓝三种颜色混合变成了白光。
(2)图二:阳光由许多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照射到白屏上,会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七种不同颜色的光。
(3)图三: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由空气垂直射入水中,光的传播路线不会发生变化。当光线垂直照射水底的小球时,小球可以被照亮,因为此时光的传播路线不会改变。
(4)图四: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会产生折射,光的传播路线会发生变化。当光线斜射水底的小球时,小球不可以被照亮,因为此时光的传播路线会改变。
1 / 1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小学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2021五上·塔河期末)制造一个黑暗的场景,然后让一束阳光通过三棱镜照到白屏上,会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光沿直线传播 B.光的折射 C.光的反射
【答案】B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偏折现象,为光的折射,三棱镜可将光折射后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
2.在下列现象中,( )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A.司机从观后镜中观看车后的情况
B.水中月亮
C.看到的河底比实际的浅
【答案】C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司机从观后镜中观看车后的情况、水中月亮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看到的河底比实际的浅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选C。
3.一条河流从崎岖不平的山地流到地势平缓的地方,各个部分的样态如图所示,最有可能处于上游的是( )
A. B. C.
【答案】A
【知识点】岩石、 沙和黏土的特征
【解析】【分析】河流从崎岖不平的山地流到地势平缓的地方,上游河床布满了大石头、中游河床堆积了很多的鹅卵石,下游河床堆满细沙。故选A。
4.(2021五上·荆州期中)关于寓言故事“猴子捞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水中的月亮是光源
B.天上的月亮是光源
C.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答案】C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光源是指本身可以发光的物体,月亮本身是不发光的,是反射的太阳的光。
5.下列哪项是光的弊端 ( )
A.太阳能热水器
B.激光手术
C.城市的玻璃幕墙反射太阳光
【答案】C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根据对光的利弊的认识,太阳能热水器、激光手术、光导纤维都是对光的利用,城市的玻璃幕墙反射阳光会造成光污染,属于光的弊端。故选C。
6.我们排队时,如果一位同学看到前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就表明队伍排整齐了,这是因为( )。
A.光的折射 B.光的反射 C.光沿直线传播
【答案】C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排队时,如果前面一位同学将前面所有的同学都挡住了,说明队伍是直的,这主要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物体遮挡时,无法再传播,会变成阴影。故选C。
7.我们研究风卷起的沙子对岩石的影响时,使用的实验方法( )。
A.对比实验 B.模拟实验 C.理想实验
【答案】B
【知识点】设计、制作模型
【解析】【分析】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这种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分析实验可知,实验中需要用放大镜观察岩石表面的痕迹,用砂纸打磨是模拟风卷起沙子从岩石刮过的过程,打磨越快表示风越大。这种实验方法为模拟实验,故选B。
8.在做模拟火山形成的实验中,用酒精灯加热模拟的是( )。
A.地球内部的作用 B.地球外部的作用 C.人类的活动
【答案】A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用番茄酱做岩浆,用土豆泥做成火山的形状,做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一个小洞,用酒精灯给混合物加热,模拟地球内部力量。实验时我们会看到:有热气冒出,土豆层开始微微震动,然后番茄酱从小洞向外溢出。过实验我们知道,火山喷发的原因是:地球内部充满着炽热的岩浆。在极大的压力下,岩浆便会从薄弱的地方冲破地壳,喷涌而出,造成火山爆发。故选A。
9.在研究土地上有无植被覆盖对侵蚀的影响实验时,保持相同的条件是( )。
A.植被覆盖、土地坡度、降雨量相同
B.植被覆盖、土地坡度、降雨高度相同
C.土地坡度、降雨量、降雨高度相同
【答案】C
【知识点】植被对侵蚀的影响
【解析】【分析】在研究土地上有无植被覆盖对侵蚀的影响实验时,只能改变一个条件,要达到实验目的,实验组土上覆盖草,对照组的土上没有草,两组土地坡度、降雨量、降雨高度相同。故选C。
1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地球上大部分是海洋,陆地面积较小
B.地球的陆地被海洋包围着
C.中国的地势是“东高西低”
【答案】C
【知识点】认识地球的形状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总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1.49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3.61亿平方千米,海洋占大部分。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29%,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包围着,AB观点正确;C观点错误,中国地形是东低西高。故选C。
11.下列关于表达河流侵蚀和沉积作用正确的语句为( )
A.陡坡处容易形成土壤沉积
B.缓坡处水流速度较大
C.水流速度大的地方容易把土壤侵蚀
【答案】C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水流速大,冲击力大,土壤侵蚀更严重。
12.(2022五上·巨野期中)在火山喷发过程中流淌出来的熔岩冷却后形成的岩石是( )
A.沉积岩 B.岩浆岩 C.变质岩
【答案】B
【知识点】矿物的组成
【解析】【分析】 火山喷发后岩浆冷却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又称火成岩,是由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冷却凝固所形成的岩石,有明显的矿物晶体颗粒或气孔,约占地壳总体积的65%,总质量的95%。
13.白天在教室里,同学们能看到黑板上的字,是利用了( )。
A.光的反射 B.光的直线传播 C.光的折射
【答案】A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教室里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说明光向各个方向反射,这是因为光在黑板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漫反射同样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选A。
14.下列现象中,光的传播路线不会发生变化的是( )。
A.光由空气斜射入水
B.光由水斜射入空气中
C.光由空气垂直射入水中
【答案】C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当光线垂直射向两种介质交界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所以光垂直射入水中,光的传播路线不变;当光斜射入水中,光的传播路线改变。故选C。
15.地震是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自然现象,下列有关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如果我们来不及离开房间就躲藏在牢固的床、桌子等家具下面
B.如果我们在一楼,就迅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
C.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迅速跑到窗边,打开窗户大声呼救
【答案】C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防护的较好方法,发生地震时可以快速离开房间、躲在桌子下、可以躲进厨房里,如果我们在一楼,就迅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AB做法正确;C做法错误,会威胁到自己的生命健康。故选C。
二、识图与作图题(21分)
16.小科同学的卧室的结构如图所示当外面的光来从阳台射入时,请你想办法帮他将光来引到室内照亮书桌。
【答案】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利用光的反射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径。
17.光的反射现象在生活中有着重要应用。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夜晚,我们可以通过光在水面发生的 来判断前方的路况。
(2)在有月光的夜晚,当我们迎着月光走时,看到地面上( )处是小水坑。
A.较亮 B.较暗 C.亮度适中
(3)请画出人迎着月光走时,月光经过水面反射的线路图。
【答案】(1)反射
(2)A
(3)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1)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水面比较平整,月光照在水面上又发生反射现象,在夜晚,我们可以通过光在水面发生的反射来判断前方的路况,如果前面比较亮,说明有水坑,需要避让。
(2)在有月光的夜晚,当我们迎着月光走时看到地面上较亮处是小水坑,是月光照在水面上反射形成的。故选A。
(3)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18.认识地球
(1)地球的内部结构
在图上填写地球内部结构的名称。
(2)地壳的运动
地壳的运动常常会使岩层发生 。
(3)依据下图写出相应的地形名称
( )( )( )
【答案】(1)由上到下依次为地壳、地幔、地核
(2)弯曲变形
(3)山地 丘陵 高原 盆地 平原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1)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一般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同心球层:地核、地幔和地壳。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地球表面是由岩石构成的。岩石是固体块状矿物,它们组成了地壳。
(2)地壳在不断地运动,地球内部的岩浆在不停地涌动,有时会通过地震和火山喷发让我们感受到。地壳的运动常常会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
(3)地形,是指地势高低起伏的变化,即地表的形态。地表常见的陆地地形有:高原、平原、丘陵、山地、盆地等。岩石和土壤构成了高低起伏、形态多样的陆地地形。地球的地形地貌是不断变化的。
19.从自制潜望镜下面的孔可以看到外面的物体,请画出光的传播路线图。
【答案】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潜望镜是利用了平面镜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制成的,外面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两块相对的45°角放置的平面镜的反射,射入到人的眼睛中,从而看到物体。
三、实验探究(共34分)
20.把泥土按30°的角度在两侧堆好(如图),在低洼处安上接水桶,在A坡种上草皮,B坡裸露不种任何植被,用洒水壶以相同的水量、相同的速度分别在两个坡面洒水,两个坡面的水流运动和水沟的汇水情况如下表所示。
序号 水流运动的速度 引入水沟的水量 汇入水沟的泥沙量
A 水量少 泥沙量少
B 水量大 泥沙量大
(1)根据实验观测,请完成以上表格。
(2)分析以上实验情况,得出: 对土壤有重要的保护作用,而裸露的地面没有就容易发生水土流失。
(3)水土流失现象往往与人们 等不合理的利用方式密切相关。
(4)水土流失还可能与 有关。
【答案】(1)较慢 较快
(2)植被
(3)乱砍滥伐
(4)不合理使用土地等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1)在A坡种上草皮,B坡裸露不种任何植被,所以A坡水流速度较慢,B坡水流速度较快。
(2)根据实验,分析得出植被对土壤有重要的保护作用,而裸露的地面没有植被覆盖就容易发生水土流失。
(3)水土流失现象往往与人们乱砍滥伐、过度放牧等不合理的利用方式密切相关。
(4)水土流失与人类活动有关,如不合理开发利用土地等。
21.下图是小刚同学做“探究光的传播规律”的实验过程。请仔细观察图片,回答相关问题。
(1)在图甲中,用手电筒的光从第1张卡纸的小孔中射入,最终 在纸屏上形成光斑;在图乙中,用手电筒的光从第1张卡纸的小孔中射人,最终 在纸屏上形成光斑。(均填“能”或“不能”)
(2)从两次实验现象中可以得出结论: 。
(3)在图乙中,将第 张卡纸向 移动,可以得到与图甲相同的实验效果。
【答案】(1)能;不能
(2)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3)2;左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图甲中,三张纸的孔洞在同一条直线上,用手电筒的光从第1张卡纸的小孔中射入,最终能在纸屏上形成光斑;在图乙中,三张纸的孔洞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用手电筒的光从第1张卡纸的小孔中射入,最终不能在纸屏上形成光斑。
(2)从两次实验现象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3)在图乙中,若将第2张卡纸向左移动,三张纸的孔洞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可以得到与图甲相同的实验效果。
22.万花筒是一种光学玩具,只要往筒眼里一看,就会出现一朵美丽的“花”样。将它稍微转一下,又会出现另一种花的图案。不断地转,图案也在不断地变化,所以叫万花筒。根据下面简易万花筒的制作步骤,回答问题。
制作步骤:①准备三面大小相同的长方形平面镜。
②将平面镜的反射面朝里用胶带将三面平面镜相互对着粘成一个三棱柱(形状类似于三棱镜)。
③用透明塑料纸将柱体一端封闭。
④用硬纸板将三棱柱包住,也可以用好看的彩纸代替。
⑤从开口的一端放入剪好的彩纸碎屑。
⑥将开口端用黑纸封好,中间剪个观察孔。
(1)万花筒由三面平面镜组成,再从开口一端放入剪好的彩纸碎屑,这些碎屑经过三面平面镜的作用,就会出现对称的图案,看上去就像一朵朵盛开的花。万花筒是根据光的 制成的。
(2)白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这与万花筒的原理 (填“相同”或“不同”)。
(3)光在生活中有很多运用,光的反射的运用: ;光沿直线传播的运用: 。
【答案】(1)反射
(2)不同
(3)汽车后视镜;激光准直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1)平面镜是用来反光的,因为万花筒由三面平面镜组成,由此判断万花筒是根据光的反射制成的。
(2)白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不同颜色的光,是因为光的折射造成的,这与万花筒利用光的反射原理不同。
(3)生活中的光有很多应用,应用光的原理制作的物品很多,例如光的反射原理运用:医生额镜、汽车后视镜等;光沿直线传播的运用:小孔成像、激光准直等。
2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光学小实验
轩轩在进行光单元学习时,做了以下四个实验,请你帮助他完成下面的实验记录:
(1)图一:快速旋转彩色轮,我们发现红、绿、蓝三种颜色混合变成了 光。
(2)图二: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照射到白屏上,会被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 光位于最上方。
(3)图三:当被子中装上水后,光线垂直照射水底的小球时,小球 被照亮(选填“可以”或“不可以”)。
(4)图四:当被子中装上水后,当光线斜射水底的小球时,小球 被照亮(选填“可以”或“不可以”),因为 。
【答案】(1)白
(2)红
(3)可以
(4)不可以;光会发生折射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1)图一:快速旋转彩色轮,我们发现红、绿、蓝三种颜色混合变成了白光。
(2)图二:阳光由许多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照射到白屏上,会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七种不同颜色的光。
(3)图三: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由空气垂直射入水中,光的传播路线不会发生变化。当光线垂直照射水底的小球时,小球可以被照亮,因为此时光的传播路线不会改变。
(4)图四: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会产生折射,光的传播路线会发生变化。当光线斜射水底的小球时,小球不可以被照亮,因为此时光的传播路线会改变。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