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测评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各种益处,就是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下图为某一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这一结构被文化生态学家盛赞为“江河—梯田—村寨—森林”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读图,完成第1~2题。
1.图中维持生态系统“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关键是( )
A.江河 B.森林
C.村寨 D.梯田
2.图中村寨布局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 )
A.可以减轻劳动强度
B.是为了避免洪涝灾害
C.可以获得清洁的水源
D.是为了观赏梯田美景
对人类来说,森林既有作为林产品的经济价值,还有各种生态和文化价值,能为人类提供各种服务功能。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全球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发挥着巨大的生态效益。读图,完成第3~4题。
3.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是因为( )
A.能够吸纳和调节大量降水
B.深刻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C.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D.能涵养水源,净化水质
4.热带雨林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
A.为降水提供了50%的水汽来源,是当地水循环的重要环节
B.大量水汽被带离了雨林地区,减少了当地的降水
C.水循环的水汽主要来自海洋,跟热带雨林没有关系
D.热带雨林能储存大量的水分,会减弱当地的水循环
西藏的拉鲁湿地位于拉萨市西北角,面积为1000多公顷,为典型的高原湿地。该湿地的主要植被是沼泽草甸,覆盖度达95%。据此完成第5~6题。
5.拉鲁湿地对周边地区的服务功能主要表现在( )
①为拉萨市提供氧气补给 ②增加拉萨市的空气温度和湿度 ③吸附空气中的尘埃,吸收有毒气体,是拉萨市的“空气净化器” ④有强大的蓄洪能力,可有效降低拉萨市周边的山洪威胁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6.为了持续利用拉鲁湿地的服务功能,下列行为不可取的是( )
A.通过湿地建设和草种改良,合理发展畜牧业
B.利用湿地的大面积水域,适当发展水产养殖业
C.利用其独特的高原湿地风貌和动植物种类,发展旅游业
D.利用湿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拉萨市的广阔市场,建立蔬菜、瓜果生产基地
如果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数量和速度超过自然环境的供给能力,就会使自然资源的供给难以为继。下图为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图。读图,完成第7~8题。
7.图示虚线箭头展现了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存在的激烈矛盾,图中上部的虚线箭头主要是( )
A.资源的破坏与短缺
B.促进经济迅速发展
C.新材料应运而生
D.资源利用范围越来越广
8.人类对自然资源无节制地开发利用主要是因为( )
A.自然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B.人类可以无限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C.人口剧增和错误的认识
D.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种类不断增多
下图①②③分别为自然资源、能源资源和可再生资源之间的关系。读图,完成第9~11题。
9.下列属于图中阴影部分的是( )
A.煤炭 B.水能
C.铁矿 D.焦炭
10.下列自然资源没有地带性规律的是( )
A.水资源
B.煤炭资源
C.土地资源
D.森林资源
11.按自然资源的属性,下列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生物资源
B.气候资源
C.水资源
D.铁矿资源
氢是自然界中分布很广泛的一种物质,在地球上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氢燃烧的产物是水,氢能是清洁能源。科学家们认为氢能是控制地球升温、解决能源危机的最优选择。由于受到技术水平的限制,氢能一直没有得到有效开发,目前只有少数国家有制氢的能力。下图为氢能工业链图。读图,完成第12~13题。
12.下列关于氢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属于自然资源 ②清洁无污染 ③储运灵活 ④深受地域限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3.氢能一直没有得到有效开发,但以后会被各国大量地开发和利用,这主要得益于( )
A.技术水平提高
B.全球气候变化
C.经济发展需求
D.氢能储量丰富
生态系统服务指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都来源于自然生态系统。下图示意某年我国部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基于各生态系统生物量因子估算)一年内的动态变化。据此完成第14~15题。
14.图中甲、乙代表的生态系统分别可能是( )
A.冰川、荒漠
B.冰川、草地
C.荒漠、草地
D.草地、荒漠
15.推测我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的空间分布与( )
A.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大体一致
B.年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大体一致
C.土壤肥力的空间分布大体一致
D.太阳辐射能的空间分布大体一致
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雾霾常见于城市。雾霾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高密度人口的经济及社会活动必然会排放大量细颗粒物,细颗粒物持续积聚,此时如果受静稳天气等的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的雾霾。雾霾天气发生时,空中悬浮的大量尘粒等有害物质,会对人体的呼吸道造成伤害。我们要加强环境保护,远离雾霾困扰。据此完成第16题。
16.下列对于雾霾形成的原因,说法错误的是( )
A.入冬后,受静稳天气影响,污染物开始快速积累
B.逆温状况严重的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C.我国北方秋冬季的雾霾是受火山喷发的火山灰影响形成的
D.我国北方秋冬季雾霾的形成受燃煤取暖的影响很大
“生态脚印”是指各国消耗资源时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冲击程度,它是根据每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和各国自给自足能力的平衡关系得出的。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因消费水平高、国内原油大量出口等成为地球上“生态脚印”最大的国家。人类若依照目前的速度继续消耗地球上的资源,那么很多种类的自然资源会很快被消耗光。据此完成第17~18题。
17.上述材料主要说明地球上自然资源的特点是( )
A.容易被破坏
B.利用潜力大
C.再生能力差
D.数量有限
18.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生态脚印”大,主要是因为( )
A.经济发展速度快
B.自然资源消费量小
C.生态系统承载力小
D.自然资源消耗与环境保护不协调
“生活质量”是经济、社会和生态等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下图为生活质量总指数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电力消耗指数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9~20题。
19.从图中可以看出( )
A.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B.人均电力消耗量与生活质量相关性不明显
C.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3 000—6 000美元时,随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生活质量有所下降
D.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3 000—6 000美元时,随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人均用电量呈下降趋势
20.关于此图给我们的启示,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它必须在经济得到大发展后才能得到彻底治理
B.我国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实现经济、生态、社会的持续发展
C.人均电力消耗多,生活质量就高,所以我们要大力发展高耗能产业
D.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产生环境问题,因此我们要边污染边治理
图1为某地区地形图,图2为该地区人口密度分布情况图。读图,完成第21~22题。
图1
图2
21.该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
A.凌汛
B.水土流失
C.森林面积减少
D.泥石流频发
22.造成这种问题的人为原因是( )
A.人口密度超过本区合理承载力
B.A地区的人口密度高于B地区
C.人口密度在北部最合理
D.本区人口合理承载力较大
环境流量亦称生态流量,是指在用水矛盾突出且用水量可以进行调度的河流、湿地和沿海区域,为维持其正常生态系统及功能所需要的水量。由于人为影响,长江中下游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同时影响着长江口环境流量,对长江口生态系统健康构成威胁。据此完成第23~25题。
23.长江中下游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的主要原因是上游( )
A.水库蓄水、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影响
B.产业高度密集,生产用水持续增加
C.人口不断增加,生活用水持续增加
D.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24.长江口环境流量不稳定,可能给长江口生态系统带来的影响是( )
A.加剧河口泥沙淤积
B.防止海水倒灌
C.生物多样性减少
D.造成水质恶化
25.针对上题所述影响,长江流域应采取的措施是( )
A.上游地区大量植树造林
B.上游地区控制人口规模
C.下游地区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D.确定合理的水资源调配量
二、综合题(共50分)
26.(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据测算,一棵生长50年的树,产生的氧气价值为31200美元,吸收有毒气体、防止大气污染的价值为62500美元,防止土壤侵蚀、增加肥力可创收31200美元,为鸟类及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繁衍场所的价值为21250美元,生产蛋白质的价值为2500美元。
材料二 我国森林分布示意图。
(1)材料一的数据说明了 。
(2)我国森林主要分布在 、 、 地区。
(3)若A处森林资源遭到破坏,会给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自然环境带来哪些负面影响
(4)我国现有天然林正逐步减少,请你谈一谈保护森林的主要措施。
27.(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水资源宝库。
气候变化给鄱阳湖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曾经鄱阳湖连续出现枯水时间提前、枯水期延长、水位超低等问题。长江上游大型水库的建设,显著改变了天然径流的时空分布,给中下游防洪形势带来新变化。为提高鄱阳湖枯水期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保住鄱阳湖“一湖清水”,江西省政府提出兴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
(1)说明鄱阳湖水位超低可能对自然环境哪些服务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2)列举兴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对自然环境服务功能产生的有利影响。
2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工程建设开挖基、坑产生的弃土、淤泥等称为建筑弃土,包括表层弃土和深层弃土。与深层弃土相比,表层弃土具有土壤成熟、土质疏松、结构完好、肥力较高等特点,是优质的土壤资源。表层弃土在建筑基、坑中被开挖出来后,通常与其他建筑垃圾一起随意堆放,不仅造成资源浪费,也会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
(1)分析建设施工过程中将表层弃土随意堆放可能产生的大气环境问题。
(2)提出一条对表层弃土合理利用的措施。
29.(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克里雅河发源于昆仑山北坡,自南向北贯穿于田县,后消失在沙漠之中。为了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水资源,科学家们对该河流域的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了研究。该地区的天然降水对绿洲农业生产和绿洲边缘自然植被的形成几乎没有实际意义。水源来自河流、泉水与地下水,农业是用水支出大户。生态用水主要指下游“绿色走廊”天然荒漠林、草的需水。
材料二 克里雅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系统模拟流程图。
材料三 克里雅河水量供需平衡图(单位:万立方米)。
(1)从气候角度说明“该地区的天然降水对绿洲农业生产和绿洲边缘自然植被的形成几乎没有实际意义”的原因。
(2)简述克里雅河的水资源供需状况。
(3)为了更好地利用水资源,有人提出扩大水库容量,但有人提出反对意见。分析在该流域扩大水库库容的利弊。
第一章测评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各种益处,就是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下图为某一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这一结构被文化生态学家盛赞为“江河—梯田—村寨—森林”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读图,完成第1~2题。
1.图中维持生态系统“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关键是( )
A.江河 B.森林
C.村寨 D.梯田
2.图中村寨布局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 )
A.可以减轻劳动强度
B.是为了避免洪涝灾害
C.可以获得清洁的水源
D.是为了观赏梯田美景
答案:1.B 2.C
解析:第1题,森林是维护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关键。第2题,村寨布局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可以获得较清洁的水源,避免农业生产对饮用水的污染。
对人类来说,森林既有作为林产品的经济价值,还有各种生态和文化价值,能为人类提供各种服务功能。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全球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发挥着巨大的生态效益。读图,完成第3~4题。
3.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是因为( )
A.能够吸纳和调节大量降水
B.深刻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C.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D.能涵养水源,净化水质
4.热带雨林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
A.为降水提供了50%的水汽来源,是当地水循环的重要环节
B.大量水汽被带离了雨林地区,减少了当地的降水
C.水循环的水汽主要来自海洋,跟热带雨林没有关系
D.热带雨林能储存大量的水分,会减弱当地的水循环
答案:3.B 4.A
解析: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是因为其光合作用影响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热带雨林为大气提供丰富的水汽,是当地水循环的重要环节。
西藏的拉鲁湿地位于拉萨市西北角,面积为1000多公顷,为典型的高原湿地。该湿地的主要植被是沼泽草甸,覆盖度达95%。据此完成第5~6题。
5.拉鲁湿地对周边地区的服务功能主要表现在( )
①为拉萨市提供氧气补给 ②增加拉萨市的空气温度和湿度 ③吸附空气中的尘埃,吸收有毒气体,是拉萨市的“空气净化器” ④有强大的蓄洪能力,可有效降低拉萨市周边的山洪威胁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6.为了持续利用拉鲁湿地的服务功能,下列行为不可取的是( )
A.通过湿地建设和草种改良,合理发展畜牧业
B.利用湿地的大面积水域,适当发展水产养殖业
C.利用其独特的高原湿地风貌和动植物种类,发展旅游业
D.利用湿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拉萨市的广阔市场,建立蔬菜、瓜果生产基地
答案:5.C 6.D
解析:第5题,拉鲁湿地植被丰富,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产生氧气,因此拉鲁湿地可为拉萨市提供氧气补给,①正确。拉鲁湿地可以增加拉萨市的空气湿度,调节拉萨市的气温变化幅度,②错误。拉鲁湿地可吸附空气中的尘埃,吸收有毒气体,是拉萨市的“空气净化器”,③正确。拉鲁湿地面积大,蓄洪能力强,可有效降低拉萨市周边的山洪威胁,④正确。第6题,通过湿地建设和草种改良,增加产草量,合理发展畜牧业,是可取的发展方向。在不影响湿地生态的情况下,利用湿地的大面积水域,适当发展水产养殖业,是可取的发展方向。利用其独特的高原湿地风貌和动植物种类,发展旅游业,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且对湿地的破坏程度小,是可取的发展方向。建立蔬菜、瓜果生产基地,必然要占用湿地,使湿地面积减小,不利于发挥湿地的服务功能,是不可取的。
如果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数量和速度超过自然环境的供给能力,就会使自然资源的供给难以为继。下图为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图。读图,完成第7~8题。
7.图示虚线箭头展现了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存在的激烈矛盾,图中上部的虚线箭头主要是( )
A.资源的破坏与短缺
B.促进经济迅速发展
C.新材料应运而生
D.资源利用范围越来越广
8.人类对自然资源无节制地开发利用主要是因为( )
A.自然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B.人类可以无限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C.人口剧增和错误的认识
D.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种类不断增多
答案:7.A 8.C
解析:第7题,虚线箭头展示人类面临的资源问题主要是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的资源破坏与短缺。第8题,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无节制地开发,一方面是因为人口增加,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增大;另一方面是人口素质较低,导致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下图①②③分别为自然资源、能源资源和可再生资源之间的关系。读图,完成第9~11题。
9.下列属于图中阴影部分的是( )
A.煤炭 B.水能
C.铁矿 D.焦炭
10.下列自然资源没有地带性规律的是( )
A.水资源
B.煤炭资源
C.土地资源
D.森林资源
11.按自然资源的属性,下列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生物资源
B.气候资源
C.水资源
D.铁矿资源
答案:9.B 10.B 11.D
解析: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从自然环境中获得并能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需求的物质和能量,按其性质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如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等,它们的分布具有地带性规律;非可再生资源主要是矿产资源,其分布受地质作用的制约,具有地质成矿规律。
氢是自然界中分布很广泛的一种物质,在地球上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氢燃烧的产物是水,氢能是清洁能源。科学家们认为氢能是控制地球升温、解决能源危机的最优选择。由于受到技术水平的限制,氢能一直没有得到有效开发,目前只有少数国家有制氢的能力。下图为氢能工业链图。读图,完成第12~13题。
12.下列关于氢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属于自然资源 ②清洁无污染 ③储运灵活 ④深受地域限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3.氢能一直没有得到有效开发,但以后会被各国大量地开发和利用,这主要得益于( )
A.技术水平提高
B.全球气候变化
C.经济发展需求
D.氢能储量丰富
答案:12.C 13.A
解析:第12题,由图可知,氢能不是从自然环境中直接获取的,而是人类制造出来的,因此不属于自然资源,①错误。氢燃烧的产物是水,氢能是世界公认的清洁能源,无污染,②正确。据图可知,氢能储存方法和运输方式多样,③正确。氢是自然界中分布很广泛的一种物质,不受地域限制,④错误。第13题,受技术水平的限制,氢能一直没有得到有效开发,所以未来能大量开发氢能主要得益于技术水平提高。
生态系统服务指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都来源于自然生态系统。下图示意某年我国部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基于各生态系统生物量因子估算)一年内的动态变化。据此完成第14~15题。
14.图中甲、乙代表的生态系统分别可能是( )
A.冰川、荒漠
B.冰川、草地
C.荒漠、草地
D.草地、荒漠
15.推测我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的空间分布与( )
A.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大体一致
B.年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大体一致
C.土壤肥力的空间分布大体一致
D.太阳辐射能的空间分布大体一致
答案:14.D 15.A
解析:第14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与生物量呈正相关。读图可知,甲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介于水域与农田之间,最有可能是选项中的草地;乙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最小,可能是荒漠或冰川。第15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的大小与植被生物量密度呈正相关。受气候的影响,我国植被生物量密度的空间分布特点是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这与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大体一致。
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雾霾常见于城市。雾霾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高密度人口的经济及社会活动必然会排放大量细颗粒物,细颗粒物持续积聚,此时如果受静稳天气等的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的雾霾。雾霾天气发生时,空中悬浮的大量尘粒等有害物质,会对人体的呼吸道造成伤害。我们要加强环境保护,远离雾霾困扰。据此完成第16题。
16.下列对于雾霾形成的原因,说法错误的是( )
A.入冬后,受静稳天气影响,污染物开始快速积累
B.逆温状况严重的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C.我国北方秋冬季的雾霾是受火山喷发的火山灰影响形成的
D.我国北方秋冬季雾霾的形成受燃煤取暖的影响很大
答案:C
解析:入冬后,受静稳天气影响,污染物快速积累形成雾霾天气。逆温状况严重的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我国北方秋冬季雾霾的形成受燃煤取暖的影响很大。
“生态脚印”是指各国消耗资源时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冲击程度,它是根据每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和各国自给自足能力的平衡关系得出的。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因消费水平高、国内原油大量出口等成为地球上“生态脚印”最大的国家。人类若依照目前的速度继续消耗地球上的资源,那么很多种类的自然资源会很快被消耗光。据此完成第17~18题。
17.上述材料主要说明地球上自然资源的特点是( )
A.容易被破坏
B.利用潜力大
C.再生能力差
D.数量有限
18.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生态脚印”大,主要是因为( )
A.经济发展速度快
B.自然资源消费量小
C.生态系统承载力小
D.自然资源消耗与环境保护不协调
答案:17.D 18.D
解析:第17题,由“人类若依照目前的速度继续消耗地球上的资源,那么很多种类的自然资源会很快被消耗光”可知,材料主要说明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具有数量有限的特点。第18题,根据“生态脚印”的定义可知,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生态脚印”大,主要是因为其消耗自然资源时对自然环境造成了较大的破坏,即自然资源消耗与环境保护不协调。
“生活质量”是经济、社会和生态等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下图为生活质量总指数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电力消耗指数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9~20题。
19.从图中可以看出( )
A.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B.人均电力消耗量与生活质量相关性不明显
C.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3 000—6 000美元时,随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生活质量有所下降
D.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3 000—6 000美元时,随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人均用电量呈下降趋势
20.关于此图给我们的启示,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它必须在经济得到大发展后才能得到彻底治理
B.我国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实现经济、生态、社会的持续发展
C.人均电力消耗多,生活质量就高,所以我们要大力发展高耗能产业
D.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产生环境问题,因此我们要边污染边治理
答案:19.C 20.B
解析:第19题,从图中看出,人均电力消耗指数与生活质量指数相关性高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生活质量指数相关性;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生活质量总体上呈正相关,但局部出现负相关。由图中信息不能直接判断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人均用电量的相关性。第20题,从图中看出,人均电力消耗指数以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是复杂的,单纯追求人均电力消耗量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并不能保证生活质量的持续上升。
图1为某地区地形图,图2为该地区人口密度分布情况图。读图,完成第21~22题。
图1
图2
21.该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
A.凌汛
B.水土流失
C.森林面积减少
D.泥石流频发
22.造成这种问题的人为原因是( )
A.人口密度超过本区合理承载力
B.A地区的人口密度高于B地区
C.人口密度在北部最合理
D.本区人口合理承载力较大
答案:21.B 22.A
解析:第21题,读图可知,该地区位于黄土高原,受黄土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以及夏季多暴雨的影响,该地区水土流失现象严重。第22题,读图可知,本区的人口合理承载力为每平方千米30人,目前A、B地区的人口密度已分别高达每平方千米64人、每平方千米47人,说明该地的人口密度已超过该地区的承载力,从而导致人为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现象。
环境流量亦称生态流量,是指在用水矛盾突出且用水量可以进行调度的河流、湿地和沿海区域,为维持其正常生态系统及功能所需要的水量。由于人为影响,长江中下游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同时影响着长江口环境流量,对长江口生态系统健康构成威胁。据此完成第23~25题。
23.长江中下游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的主要原因是上游( )
A.水库蓄水、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影响
B.产业高度密集,生产用水持续增加
C.人口不断增加,生活用水持续增加
D.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24.长江口环境流量不稳定,可能给长江口生态系统带来的影响是( )
A.加剧河口泥沙淤积
B.防止海水倒灌
C.生物多样性减少
D.造成水质恶化
25.针对上题所述影响,长江流域应采取的措施是( )
A.上游地区大量植树造林
B.上游地区控制人口规模
C.下游地区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D.确定合理的水资源调配量
答案:23.A 24.C 25.D
解析:第23题,长江上游大型水库的建设以及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对长江中下游用水产生了影响。第24题,要注意设问强调的是给生态系统带来的影响。按上题的分析,长江口环境流量不稳定的主要表现为径流量减少,泥沙搬运能力减弱,入海泥沙量减少;可能会导致海水倒灌;入海口环境改变,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质恶化是环境污染问题,不是生态系统的问题。第25题,解决措施要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水库蓄水、跨流域调水,因此措施应为确定合理的水资源调配量。
二、综合题(共50分)
26.(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据测算,一棵生长50年的树,产生的氧气价值为31200美元,吸收有毒气体、防止大气污染的价值为62500美元,防止土壤侵蚀、增加肥力可创收31200美元,为鸟类及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繁衍场所的价值为21250美元,生产蛋白质的价值为2500美元。
材料二 我国森林分布示意图。
(1)材料一的数据说明了 。
(2)我国森林主要分布在 、 、 地区。
(3)若A处森林资源遭到破坏,会给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自然环境带来哪些负面影响
(4)我国现有天然林正逐步减少,请你谈一谈保护森林的主要措施。
答案:(1)树木(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远远大于它的经济效益
(2)东北 西南 东南
(3)河流含沙量增大;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河、水库泥沙淤积加剧;洪涝灾害频发。
(4)加强执法管理;建立自然保护区;采伐与更新相结合;防治森林火灾和虫灾;加强宣传教育。
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中的数据很容易判断出,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远远大于它的经济效益。第(2)题,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我国森林的主要分布地区。第(3)题,A处位于长江上游,其森林资源遭到破坏后,会导致水土流失,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带来各种不利影响。第(4)题,保护森林资源,除加强森林资源的更新外,还要加强管理和宣传教育,同时要防止各种自然灾害对森林的影响。
27.(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水资源宝库。
气候变化给鄱阳湖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曾经鄱阳湖连续出现枯水时间提前、枯水期延长、水位超低等问题。长江上游大型水库的建设,显著改变了天然径流的时空分布,给中下游防洪形势带来新变化。为提高鄱阳湖枯水期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保住鄱阳湖“一湖清水”,江西省政府提出兴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
(1)说明鄱阳湖水位超低可能对自然环境哪些服务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2)列举兴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对自然环境服务功能产生的有利影响。
答案:(1)湿地萎缩,调节气候作用减弱,旱涝灾害频繁;湖区生态系统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难以维持;水体自净能力下降,造成水污染加剧。(任答三点即可)
(2)为沿湖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水资源;可发展航运、水产养殖、农副产品加工;可发展旅游业。(任答两点即可)
解析:第(1)题,湖泊湿地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鄱阳湖水位超低使相应的湖泊湿地生态环境效益减弱,甚至可能引发生态环境问题,所以该题可以围绕湿地生态环境效益减弱甚至丧失进行分析。第(2)题,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对鄱阳湖区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可从提供水资源、航运、养殖、农副产品加工与发展旅游业等方面带来的经济效益进行考虑。
2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工程建设开挖基、坑产生的弃土、淤泥等称为建筑弃土,包括表层弃土和深层弃土。与深层弃土相比,表层弃土具有土壤成熟、土质疏松、结构完好、肥力较高等特点,是优质的土壤资源。表层弃土在建筑基、坑中被开挖出来后,通常与其他建筑垃圾一起随意堆放,不仅造成资源浪费,也会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
(1)分析建设施工过程中将表层弃土随意堆放可能产生的大气环境问题。
(2)提出一条对表层弃土合理利用的措施。
答案:(1)因表层弃土土质疏松、土壤颗粒较小,受风力等作用易产生扬尘,导致大气中颗粒物增多,空气质量降低。
(2)示例:改良后种植适合的作物或作为城市绿化用土;土地整治等。
解析:第(1)题,由材料“表层弃土具有土壤成熟、土质疏松、结构完好、肥力较高等特点”可知,表层弃土土壤颗粒较细小,与其他建筑垃圾一起随意堆放,会使地表多出一些疏松的堆积物,若该地有大风天气,便会将这些细小、疏松的颗粒物吹向空中,增加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形成扬尘现象,降低大气能见度。第(2)题,表层弃土“土壤成熟、土质疏松、结构完好、肥力较高”,可将其改良,种植适合的作物或作为绿化用土,也可在工程建设结束后进行整治,之后继续使用。
29.(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克里雅河发源于昆仑山北坡,自南向北贯穿于田县,后消失在沙漠之中。为了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水资源,科学家们对该河流域的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了研究。该地区的天然降水对绿洲农业生产和绿洲边缘自然植被的形成几乎没有实际意义。水源来自河流、泉水与地下水,农业是用水支出大户。生态用水主要指下游“绿色走廊”天然荒漠林、草的需水。
材料二 克里雅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系统模拟流程图。
材料三 克里雅河水量供需平衡图(单位:万立方米)。
(1)从气候角度说明“该地区的天然降水对绿洲农业生产和绿洲边缘自然植被的形成几乎没有实际意义”的原因。
(2)简述克里雅河的水资源供需状况。
(3)为了更好地利用水资源,有人提出扩大水库容量,但有人提出反对意见。分析在该流域扩大水库库容的利弊。
答案:(1)该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或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
(2)总体而言,供水大于需水;夏季是水量最丰富的时期,盈余量最大;3—6月和9月是主要的缺水期。
(3)利:扩大库容,可有效调节下游地区水资源的季节变化;满足当地农业用水的需求;改善库区的小气候。
弊:下游泄洪量减少,生态供水减少;不利于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剧库区周围耕地的盐碱化。
解析:第(1)题,据材料可知,克里雅河发源于昆仑山北坡,该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加之地形阻挡,水汽难以到达,全年降水稀少;由于气候干旱,蒸发旺盛,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所以天然降水对绿洲农业生产和绿洲边缘自然植被的形成几乎没有实际意义。第(2)题,从克里雅河水量供需平衡图可以看出,克里雅河在7、8月供水量最大,水平衡为正值,盈余量最大;3—6月、9月水平衡为负值,最缺水;但是,总体上供水大于需水。第(3)题,在该流域扩大水库库容,有利的方面:对库区周边地区来说,蓄水增加,可以满足当地农业用水的需求;可以增大库区及周边地区空气湿度,减小气温日较差,改善库区的小气候;对下游来说,可以调节下游地区水资源的季节变化。不利的方面:对库区周边地区来说,扩大库容,下渗增加,库区周边地下水位升高,加上灌溉面积增加,不合理灌溉,加重库区周围耕地的盐碱化;对下游地区来说,泄洪量减少,生态供水减少,加剧下游水资源短缺,造成下游绿洲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