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7.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2-09 21:33: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新课导入
1920年年底,苏维埃俄国国内战争逐渐平息。但是,工厂停工,农业产量急剧下降,饥荒严重。面对严重的危机,政府该怎么办?
怎么办?头大……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等举措,认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成就和主要问题。
1.掌握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了解苏联工业化的成就;了解农业集体化的内容;了解苏联模式。
2.通过材料、列表等方式,学会整理、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
3.了解列宁勇于创新的精神;体会苏联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一、新经济政策
(一)背景
材料一 经过4年帝国主义战争和3年国内战争,俄国有2 000多万人丧生,400多万人致残。1920年的粮食产量只及战前的一半,工业产值只有战前的13.8%,生活必需品十分缺乏,经济形势严峻。工人中出现了悲观失望情绪,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城市爆发了工人罢工和抗议游行。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世界历史》
  
材料二 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大国崛起·俄罗斯》
①经历了数年战争的苏维埃俄国,满目疮痍,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
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不适宜苏维埃俄国的发展了。
根据以上材料,归纳出苏维埃俄国此时是社会状况是怎样的?
社会状况:
一、新经济政策
(一)背景
  ……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列宁选集》(第四卷)
  三年内战基本结束后,列宁的观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列宁认识到政府必须调整政策,于是,他决定于1921年实施新经济政策。
列宁会见农民
一、新经济政策
(二)内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农业方面
商业方面
工业方面
分配方式
征收粮食税;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
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
余粮收集制
工业企业国有化
取消自由贸易
统一分配
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新经济政策“新”在哪里?
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允许资本主义存在,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一、新经济政策
(三)影响
这样一来,新经济政策岂不是违背了社会主义的观念,成为资本主义的复辟?
emmmmmmm,你说的好像很有道理!列宁到底在想什么呢!
“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
一、新经济政策
(三)影响
新经济政策的实验,使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象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拄着拐杖走路了!”
根据以上材料,试分析新经济政策的影响。
新经济政策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 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二、苏联的工业化
(一)苏联成立
1922年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沙皇俄国
(1547年—1917年)
苏维埃俄国
(1917年—1922年)
苏联
(1922年—1991年)
俄罗斯
(1991年以后)
1924年1月2 1日下午6时50分,列宁因病在莫斯科与世长辞,终年54岁。先后有数百万各界人士冒着严寒向列宁遗体告别。列宁的逝世对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都是一个重大损失。
二、苏联的工业化
(一)苏联成立
列宁逝世后,斯大林担任苏联人民委员会(后改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
二、苏联的工业化
(二)工业化
  苏联是当时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把苏联看作是“毒瘤”,欲彻底除之而后快。
  虽然新经济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直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
工业落后
受到帝国主义的威胁
国内
国外
  在当时的情况下,为从落后的农业国迅速变成先进的工业国,斯大林采取了什么措施?
二、苏联的工业化
(二)工业化
1925年,斯大林提出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设想。
1926年,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斯大林等苏联领导人认为,苏联经济远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落后,苏联应该摒弃资本主义国家走过的工业化道路,优先发展重工业。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建成6 000多个大企业,建立了拖拉机、汽车、飞机制造以及化工、电力等部门,修建了几千千米铁路,兴建了钢铁煤炭基地和石油基地。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据苏联统计,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已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苏联的工业化速度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特点
T-34型坦克,二战中性能最好的坦克之一
第聂伯河上的水电站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
“喀秋莎”火箭炮
马格尼托哥尔斯克大型钢铁厂
PPSH -41冲锋枪
二、苏联的工业化
(二)工业化
  根据以上材料,思考苏联是如何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迅速变成强大的工业国?这又给苏联带来什么影响?
苏联的工业化是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的。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一方面使苏联能够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另一方面,这种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逐步被固定下来,致使后来苏联的经济体制日益僵化。
——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
方式:
实行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
影响:
①积极影响: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
②消极影响:致使苏联的经济体制日益僵化。
特点
(2)英国通过自由竞争发展起来;苏联则依靠行政手段发展起来。
1.英国与苏联分别是通过什么方式完成工业化的?
英国通过工业革命完成工业化;
苏联通过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工业化。
2.苏联与英国工业化的过程有何不同?
(1)英国工业化道路是先发展轻工业,后发展重工业;苏联则是优先发展重工业。
二、苏联的工业化
三、农业集体化
(一)基本情况
背景
时间
措施
1927年年底至1928年年初,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
20世纪30年代初
①消灭富农,建设集体农庄
②组建拖拉机站,为集体农庄提供机械服务
③监督集体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
苏联的农业机械化
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
三、农业集体化
(二)评价
材料一 全盘集体化运动使农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变化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提供了条件。它使城市居民的粮食供应和工业原材料的供应得到了一定保障。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 斯大林认为,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农民必频要作出牺牲。农业集体化就是把农民的土地和其他主要生产资料公有化。在农业集体化的浪潮中,新经济政策被终止,农民都要加入集体农庄。农民的住宅、家禽、小家畜等一律公有化。在农业集体化过程中,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致使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
——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
  根据以上材料,如何评价苏联的农业集体化?
积极:
消极: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条件,解决了粮食和工业原料问题。
违背了农民的意愿,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致使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
四、苏联模式(斯大林模式)
(一)基本情况
1.背景
2.形成标志
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使苏联的社会经济生活和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新宪法规定,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3.表现
经济上:
政治上:
建立单一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
权力高度集中,各级领导实际上由上级指派,基本不受群众监督。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四、苏联模式(斯大林模式)
(二)评价
材料一 苏联用不到20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过去用了50年到100年所走过的道路。
材料二 对苏联人民而言,五年计划带来的影响是各方面的,从积极的一面来看,它们使国家在经济上和军事上强大起来,得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打败希特勒……
材料三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想一想该如何评价苏联模式?
  积极: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消极: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人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政治权利集中,个人崇拜盛行,缺乏民主监督。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①改革要结合国情,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经济发展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农、轻、重协调发展;
③把市场与计划相结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给我国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带来哪些启示?
课堂小结
列宁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斯大林
1922年:
1921年: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完成一五二五计划)
苏联模式形成
20世纪30年代初:
1936年,公布了新宪法
特征:
评价: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1928年——1937年
新经济政策
成立了苏联
农业集体化
课堂巩固
1. 1922年,列宁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现在,农民精力充沛地、废寝忘食地重整自己的耕地,修复自己的农具、房舍、各种设施。”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 )
A.十月革命的胜利 B.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D.农业集体化的开展
2.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一定要“展开真正的布尔什维克的速度”,“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段距离”。为此,苏联实施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工业化建设 D.垦荒运动
C
C
课堂巩固
3.20世纪30年代,继十月革命之后中国知识界出现了新的一轮“苏联热”,以苏联为主题的报刊书籍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新一轮“苏联热”关注的重点可能是 ( )
A. 苏联经济建设的成就 B.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C.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D. 戈尔巴乔夫改革
4.十月革命后,苏联实行余粮征集制;1921年,决定由固定的粮食税取代余粮征集制;1927年,苏联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把分散的农民组织到集体农庄里。这些政策都( )
A. 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 说明苏联以发展农业为重
C. 在一定时期发挥过积极作用 D. 与当时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A
C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