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了解淝水之战的基本情况;知道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或原因)、措施及意义。
通过分析图片,了解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表现;通过研读史料,了解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意义。
通过学习孝文帝改革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理解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增强对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感。
《北魏帝王出御图》
图中人物服饰有何特点?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一、淝水之战
1、背景
四世纪后期,氐族建立的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
4世纪后期
前秦
(氐族——苻氏)
强大的前秦,疆域东濒大海,南抵汉水,西至龟兹,北达沙漠,与南方的东晋形成对峙的局面。
前秦为何能够强大统一黄河流域?
一、淝水之战
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锐意改革
整顿吏治、厉行法治、加强集权、招抚流民、兴办学校、提倡儒学等。
前秦境内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有所缓和
措 施
结 果
苻坚
交战双方:
结果:
前秦、东晋
东晋胜利(以少胜多)
战役中的成语故事:
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淝水之战示意图
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混战状态
时间:
公元317年
一、淝水之战
2、阅读课本,完成淝水之战的概况:
人数对比:
80万 VS 8万
特点:
以少胜多
影响:
材料二: 在民族矛盾尖锐的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少数民族内部存在着极深的心理隔阂,这成为民族交融的最大阻力。在此情况下,苻坚的柔性民族理论能有效的化解这种阻力,促进北方民族交融,但是民族间的裂痕并未随着北方的统一而迅速弥合,他的民族观过于理想化,民族矛盾……暂时掩盖起来,一旦缺少了强大的国家机器这个后盾,由不同民族构建而成的和平局面,就会在民族矛盾下迅速瓦解。所以,当前秦淝水之战败后,北方立即陷入群雄割据的局面。
——袁宝龙《魏晋民族史观语境下的苻坚民族思想》
材料一:(淝水之战前的前秦)当时的北方民族关系处于紧张而混乱的状态还不存在统一南北的现实可能。
——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
一、淝水之战
从民族关系的角度,说说强大的前素政权为何会败于淝水并迅速瓦解 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
前秦的怀柔民族政策虽然有利于民族交融,但是 (由于还处于一个内迁时期) 民族间的隔阂并未真正消除,缺乏民族凝聚力,所以南北统一条件不成熟,战败之后民族矛盾凸显,导致前秦政权崩溃瓦解,北方再度陷入战乱。
认识:民族交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在北方再度分裂的50年间,胡汉民族在争战杂居之中继续交融内迁各族在生产、生活和习俗上与汉族相互渗透。
4世纪后期,游牧在阴山地区的鲜卑族拓跋部迅速崛起,建立北魏。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内蒙古呼伦贝尔鲜卑族发祥地
——嘎仙洞遗址
嘎仙洞刻石拓片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
(1)北魏政权的建立:4世纪后期,游牧在阴山地区的鲜卑族拓跋部迅速崛起,建立北魏。
(2)统一北方: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鲜卑拓跋部因内迁较晚,仍保持鲜卑族的习俗,致使与已经和汉族交融的各族矛盾尖锐,北魏改革迫在眉睫……
问题思考:这两则材料中反映出当时的北魏面临什么样的状况?
①鲜卑经济文化相对落后
②社会内部、民族矛盾尖锐。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材料二:据史料记载拓跋贵族“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
译:北方长期以来受到少数民族的战乱之苦,赋税征收不上来,农民破产严重。
译:在战争中往往驱使汉人为先锋,鲜卑骑兵在后面督阵并任意践踏汉人。
材料一:“北境白染逆虏,穷苦备罹,征调肮敛,靡有止已。所求不获,则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
——南朝谢灵运
2.改革目的:为了缓和社会矛盾,用文治移风易俗;加强对北方地区的统治。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孝文帝,原名拓跋宏,后改汉姓元。他即位时才5岁, 由祖母冯太后临朝听政。冯太后进行一系列改革,推动了鲜卑族汉化,促进了民族交融。孝文帝受她的影响很大。冯太后去世后,他继续推行改革。
①迁都洛阳
北魏孝文帝即位后,力排众议,494年迁都洛阳,把百余万包括鲜卑族在内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
3、改革具体措施:
材料一: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
——王肃《悲平城诗》
材料二: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
——(北齐) 魏收《魏书》
孝文帝为何要迁都洛阳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①平城位置偏僻,气候干旱,交通不便。
②保守势力强大,不利于改革。
③洛阳是中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便于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北魏时的洛阳北魏迁都以后,洛阳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城内外有许多大的市场,各地名贵特产都集中在这里交易。全城 10 多万户居民中,来自国内外的商人就有上万人。洛阳城西的大市,开市、闭市都以击鼓为号。市内设有专门管理贸易和税收的官吏。城南还有馆舍,专供外来商人居住。城中不少富商大贾“资财巨万”。
知识拓展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②说汉语,禁用鲜卑语。(打破语言障碍,便于鲜卑族与汉族的交流学习。)
“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30岁以上的鲜卑官员要逐步改说汉语,30岁以下的要立即改说汉语,故意说鲜卑语的,要罢官降爵。
——《资治通鉴》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③穿汉服,以汉服代替鲜卑服。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胡服俑
汉服俑
④改汉姓:改鲜卑姓为汉姓。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元
贺楼 楼
邱穆陵 穆
步六孤 陆
贺赖 贺
独孤 刘
问题思考:孝文帝改鲜卑姓为汉姓的目的是什么?
减少胡汉观念,促进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促进民族交融。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材料1:“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帝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元也,宜改姓元氏。
——《资治通鉴》
⑤通汉婚: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为了使鲜卑贵族懂得门第的重要性,孝文帝为他的六个弟弟聘妇。所聘之妇均出八族及清修之门。
——摘编自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⑥习汉礼:采用两汉、曹魏的官制、法律等。
北魏冯太后死后,老文帝不顾诸王百僚反对,坚持守孝三年……亚守礼制……绝酒肉……促进孝观念在北魏的传播。
——出白《丧礼改革视野下的北魏考文帝汉化政策》
自孝文帝之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
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①促进了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②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有利于北方经济发展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材料一:北魏时期的洛阳是一座繁华的都城,城内有很大的市场,从四面来的商人汇集这里,交流着来自不同地方的物品,他们中有很多人说着夹杂鲜卑语的汉语,穿着和汉族一样的服饰,……从他们身上,已经看不出鲜卑族和汉族的区别了。
材料二:孝文帝改革以后。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感慨的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皆译白 (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1、民族交融的表现:
请你就下列素材进行分析,北方地区胡汉各族哪些方便发生了变化?
农业技艺
北方内迁少数民族耕耙图
胡
农业生产
穿汉服的孝文帝
生活 服饰
北魏歌舞俑(以汉族礼仪形式进行的歌舞表演)
艺术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1、民族交融的表现:
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砖画
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
请你就下列素材进行分析,北方地区胡汉各族哪些方便发生了变化?
汉
生活 饮食
生活 服饰
生活 用具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1、民族交融的表现:
(1)生产生活
内迁人民学习汉族农业技艺、从事农产;汉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接受北方各族人民的食物、服装、用具等。
(2)政治制度
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3)文化艺术
①汉语更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
②西北乐器受欢迎。
(4)民族心理
“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课后活动:1、下面三幅图画摹绘自敦煌莫高窟壁画。这些原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坐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引入内地。根据图画说一说,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对汉族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丰富了汉族生活,改变了汉族席地而坐的生活习俗。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2、民族交融的影响
①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北朝的强盛来自……变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
——摘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结合材料谈谈,民族交融对我国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
②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1、淝水之战是中国古代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东晋以8万精兵打败了号称有百万大军的前秦。东晋获胜的根本原因是 ( )
A.前秦将士无心恋战,有意想输掉战争
B.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江南经济发展快
C.前秦士兵不习水战,晕船怕水忙逃跑.
D.东晋将领指挥得当,火烧连营建奇功
B
2、北魏孝文帝禁止在朝廷上说鲜卑语和穿胡服,通用汉语、汉服。汉族传统的坐姿是席地而坐,魏晋以来引入北方游牧民族的胡床,从而开始垂足而坐。材料说明( )
A.少数民族深受汉文化影响
B.北方民族矛盾得到充分缓解
C.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D.各民族之间相互交流交融
D
3、《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有关花木兰所属民族,大多认为是鲜卑族,也有一些学者提出木兰代父从军体现了对国家忠义、对父母孝道的汉族儒家观念,这种分歧表明南北朝时期 ( )
A.北方民族与汉族的差异仍然较大
B.北方民族与汉族的隔阂逐渐加强
C. 北方民族已经全部被汉化的现象
D.北方民族交融已深入到文化层次
D
4、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
A.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