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章 机械能及其转化 第1节《动能》参考教案(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鲁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章 机械能及其转化 第1节《动能》参考教案(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5-05-02 20:08:59

文档简介

一、动能
一、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课设计立足体现“从生活 ( http: / / www.21cnjy.com )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路,由生活实例分析引入动能的概念,进而诱发学生产生学习动能的动机。以学生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为主线,在教学过程中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具有求知的欲望,积极探索问题的答案,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大大地提高了能力,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以创新为主旨”的教育观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动能的概念。
②在探究中理解影响动能的因素。
③用能量的初步知识理解分析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认识动能的存在。
②通过归纳概括得到动能的概念
③在讨论探究实验中总结影响动能的因素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实验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敢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及交流合作的团队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动能的概念;
2.动能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探究动能的影响因素
四、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1、活动一:比一比,生活中我们常涉及各种能量,哪一组能想到的多
(学生纷纷动脑,把生活中学过的听到的各种能量写在白纸上,小组交流后抢着回答)教师汇总学生所提的能量(板书),评出优胜小组。
2、活动二:比一比,哪组想得快,让同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找出这些能量中有共性的一些,并说出它们的共性。(学生讨论后抢着回答,小组补充后得出)风能、水能、潮汐能等有共同点,它们都是运动
3、教师及时点拨得出能量和动能的定义,引出课题
4、演示小实验: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吹动小纸屑,流动的水冲击风车,冲击摆中射出的钢球打击重物
5、学生举例生活中也碰到有动能的物体。
通过这一个环节,学生已积极地投入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节课中来了,且通过4、5两步已经把动能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有学物理的必要,产生主动探索的动机。
(二):探究动能大小的相关因素:
1、提出问题:教师提问:“同学们已 ( http: / / www.21cnjy.com )经初步认识了物体具有动能,那你最想了解动能的什么呢?(把自主权留给学生,学生积极性更高,纷纷提出自己的意见。“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而问题是思维的动因,是探究的起点,人们只有发现和提出了问题,才会积极认真地思考,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总结学生的观点大部分是想了解动能的大小又什么决定?由此提出探究的主题。
2、猜想:教师提问:“那你能否根据生活中的实 ( http: / / www.21cnjy.com )际情况猜一猜物体动能的大小由什么决定?”(学生有的猜物体的大小,有的猜摩擦力的大小,有的说力的大小,有的说接触面积,有的说速度,有的说质量。各种答案都有,有的同学的猜测是有一定的道理,有的同学确实是乱猜得)
教师又引导:“猜想也不是凭 ( http: / / www.21cnjy.com )空乱猜的,因根据物体本身来猜的,物体的动能肯定与物体的运动有关,另一个肯定与物体的本身有关,你联系一下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再想想到底于什么有关”(学生得到提示后,边讨论边思考最后得出与物体的速度有关,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通过这一步让学生学会正确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猜想,从物体本身猜,也要学会舍弃错误的观点。(猜想与假设是科学探究的核心环节。能使探究者明确探究方向,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探究)
3、设计实验:(让学生根据提示设计实验)
①你准备分几大步进行实验?要用到什么方法?
②你的探究方案:1、 ;
2、 。
③你所需要的器材: ;
④在你设计的方案中,比较动能大小的依据是 。
⑤步骤:
⑥你设计的实验表格:
(学生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制定计划与设 ( http: / / www.21cnjy.com )计实验是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一环。一开始老师不要急于向学生出示实验的原理,器材,实验步骤,而是先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通过讨论,确定实验器材,制定实验计划及实验步骤来验证前面的猜想与假设.这样做可充分调动同学思维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在课堂讨论中老师可适当提问加以引导给铺设知识和思维台阶,让学生自己分析找出实验所需的器材,实验方案及实验步骤。此环节由学生做的优点很多:由于是学生自己制定的计划与设计的实验,会使学生思路更加清晰,实验更有兴趣,实验探讨更有主动性与创造性,印象更加深刻,后续影响是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趣味性,使学生有了敢于思考,敢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同时让部分在设计实验中存在困难的学生也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教学过程面向全体学生。)
4、进行实验:学生交流各自的实验步骤,然后根据自己的步骤开始实验。
通过这一步,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动地和教师、教材、同学、教具相互作用,进行信息交流,自我调节,形成了一种和谐亲密、积极参与的教学气氛,一个思维活跃、鼓励创新的环境。学生的思维在开放、发散中涨落,在求异、探索中又趋于有序;这培养了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发展了学生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5、分析论证:让学生总结实验结论,引导学生说结论的时候注意体现控制变量法。
6、评估和交流:出示下列表格
[师赠语]仔细分析下表中的数据,或许你会对动能有更深的了解,试一试,挖掘你自身的潜能
下表给出了一头牛慢步行走和一名普通中学生百米赛跑时的一些数据
物体 质量m/Kg 速度v/(m.s-1) 动能E/J
牛 约600 约0.5 约75
中学生 约50 约6 约900
教师介绍P95“小资料”——一些物体的动能
你的收获是:
这一步是在学生认识动能的大小有什么决定后,进一步对动能进行认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三):应用拓展,延伸课题。
1、让学生判别小明在学习中产生的想法是否正确
(1)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理由:
(2)速度大的物体比速度小的物体动能大。( )理由:
(3)铅球的动能一定比乒乓球的动能大。( )理由:
(4)撒水车在平直的马路上缓慢匀速 ( http: / / www.21cnjy.com )前进,在它边走边撒水的过程中,它的动能不变。( )理由:
2、仔细研读书中95页的图表内容,考虑城市限速的问题,并思考“想想议议”,写下自己的收获:
3、请联系实际,举出两列动能在你的生活中的应用。
4、动能和其它形式的能一样,既能为人类带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财富,使用不当,也会给我们带来灾难,请举例说明,并提出预防措施。(学生积极的讨论着,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同学把电视上看到的印度洋的大海啸都提了出来,认为是海水的动能带来的危害,教师及时地进行表扬,鼓励学生多了解生活中的物理)
这样设计前两步是对知识点的巩固,后两 ( http: / / www.21cnjy.com )步是联系生活中的应用,学以致用,学生联系生活中的物理,感觉物理并不是枯燥的概念,因此大大的提高了学习物理的兴趣。
5、小结本课:①通过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学到了什么方法?你还想了解哪些有关动能的知识?
②让学生回顾本课的探究过程:发现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进行猜想→探索研究→得出结论。指明这是研究物理的基本思路。物理教学中应注意渗透科学研究方法,同时也应进行学法指导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一、动能
授课人 学科 物理 课型 新授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道物体的动能能举出物体具有动能的实例能简单解释生活中的动能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的能力经历影响动能大小因素的探究学会从实验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学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的兴趣,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点 通过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
教学难点 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关键 分析实例找出共同特征
教学方法 讨论、探究式教学法;猜想与反驳教学法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学生讲故事、观看情景再现:小鸟撞毁飞机。学完这节课,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进行新课
(一)动能的定义
1、让学生举出所知道的各种形式的能
2、出示画面,让学生分析画面中的物体是否具有能量?有什么共同特点?
子弹击穿玻璃杯、风吹动柳枝、随波逐流的小船等
3、引导学生根据以上物体的特点将这种能量命名——动能(引出课题)
4、学生给动能下定义;
板书: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动能。
强调: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5、学生举例比赛:举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能实例。
过度: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了解了动能,请看大屏幕,阅读研究
流动的空气就是风,风能就是空气的动能。四五级风能推动帆船“逆水行舟”;八九级风能使大树“前仰后合”;飓风能把大树连根拔起······
请根据以上情景提出你要探究的课题(各学习小组讨论)
(二)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1、学生讨论猜想:动能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并举例支持自己的观点
2、其他学生反驳上述猜想
3、形成假说: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物体运动的速度有关
4、学生设计实验验证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的关系
5、学生展示实验
6、评估
7、得出结论: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
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也越大。
8、介绍一些物体的动能。
(三)想一想、议一议
1、小鸟撞毁飞机
2、交通部为什么要对车辆限速?
3、为什么同一路段不同车辆限速不同?
4、看《新闻简报》回答:馒头为什么能伤人?
三、小结。
让学生说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那些收获,教 ( http: / / www.21cnjy.com )师强调本节课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影响动能大小因素的探究,使我们学会了一种研究问题的思维程序,这就是提出问题 猜想 反驳 形成假说 实验检验 得出结论。
四、作业到当地交通管理部门调查,因车辆超速行驶引起的交通事故,占交通事故总数的比例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