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单元复习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单元复习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2-09 21:52: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第一单元:史前文明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单元复习
课标要求
1.通过了解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等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及其文化遗存,知道中国境内原始社会时期的人类活动;
2.通过了解河姆渡、半坡、良渚、陶寺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知道中国的原始农耕生活;
3.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产生;
4.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的重要依据;
5.通过古代文献中记述的黄帝、炎帝等神话传说,了解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
史学基础素养
一、区分“历史事实”和“历史解释”
1、历史事实:即史实。阐述历史事实发生的概况,平铺直叙,没有感彩。
2、历史解释:基于史实分析而作出的论断,常见的有“影响”、“意义”、“作用”、“评价”,等等。历史评价带有感彩。
(1)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 )
(2)商鞅变法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
历史事实
历史解释
二、区分“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
1.一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
2.二手史料: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
例:下列史料中,对研究北京人用火情况最有用的是?( )
A.北京人的头盖骨化石 B.北京人使用的打制石器
C.北京人遗址的灰烬坑 D.《北京人的一天》想象图
C
三、区分历史事件的“原因、表现、影响”
原因
表现
影响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是( )。
A.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技术
B.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C.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D.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大量荒地被开垦
影响
原因
原因
表现
D
历史事件
四、“世纪”、“年代”的换算
公元元年
公元 年
300
公元前 年
300
为了直观教学,我们通常用年代尺表示时间:
公元前 年
100
公元 年
100
公元前1世纪
公元1世纪
每100年=一个世纪;无论公元前后,只要将公元年的百位数+1,即可换算出对应的世纪。每10年=一个年代。习惯上每个世纪头20年叫某世纪初,最后10年又叫某世纪末。
公元前221年=( )世纪代( )年代
公元前3
20
约公元前2070年
公元前
476年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1840年
封建社会
1949年
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现在
距今约
170万年
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石器时代
青铜时代
铁器时代
五、社会形态演变(根本原因:生产力的进步)
生产力的进步
六、中国古代朝代更替


西周
春秋
战国
东周
秦朝
西汉
新朝





西晋
十六国
东晋
北朝
南朝


“北朝”包含:( )、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南朝”包含:( )( )( )( )
北魏




时空建构
元谋人
北京人
山顶洞人
河姆渡原始居民
半坡原始居民
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和尧舜禹时期
夏朝建立
距今约170万年
距今约70万年--20万年
距今约3万年
距今约7千年
距今约五六千年
约公元前2070年
群居生活
氏族部落
部落联盟
国家产生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旧石器时代(打制)
新石器时代(磨制)
禅让制
世袭制
史前文明: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历史时期:
文明进程:
社会形态:
政治制度:
社会组织:
考点排查一:第1课 北京人
课程标准:1、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2、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时间
距今约70万~20万年
地点
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
体质特征
北京人(也称“北京直立人”),头骨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
生产、生活
状况
(1)过群体生活,共同劳动
(2)使用打制石器等猎取动物和采集果实
(3)会使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并会保存火种
发现的意义
1)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
(2)北京人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原始农业
(2)北京人遗址中的发现,为复原北京人的特征和生产、生活状况提供了重要证据
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1)埋藏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骸、遗物或遗迹经过自然作用变成石头,称为“化石”
化石
山顶洞人
北京人
元谋人
用火
情况
工具
制造
体质
特征
距今
年代
生活
地点
原始人类名称
云南
元谋县
人工取火
磨光和钻孔技术
和现代人
差不多
约3万年
打制石器
保留猿的特征
约70-20万年
周口店龙骨山
自然火
约170
万年
周口店龙骨山
自然火
打制石器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
考点定向突破1
考点排查二: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课程课标:1、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2、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原始农业
兴起和发展标志
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
距今10 000年左右
原始农业兴起于中国黄河、长江和淮河流域。
长江中下游先民开始栽培稻,北方地区先民开始栽培粟和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
兴起
经过2 000多年的发展,稻作、粟作农业在我国南北方逐渐推广,原始农业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等工具进行耕种。同时,家畜饲养也开始出现
发展
意义
1、是我们的祖先为人类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
2、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农耕生活的差异是由于不同的自然环境造成的,说明了中华文明发源地的多样性。
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在生产生活上的异同点
①处于原始农耕时期;②都以农业为主要生产形态;③都会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④都普遍制作和使用磨制石器、陶器等
遗址名称 河姆渡居民 半坡居民
距今时间 约7 000年 约6 000年
发现地点 浙江余姚 陕西西安
历史地位 长江流域(南方) 黄河流域(北方)
原始 农业 农作物 水稻(水田) 粟(旱田)
农 具 磨制石器、骨耜 磨制石器、耒耜
原始饲养业 猪、狗、水牛 猪、狗
原始手工业 陶器、玉器、原始乐器 彩陶、织布、制衣
建筑形式 干栏式房屋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相同点
考点定向突破2
课程标准:知道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 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
炎黄联盟
四五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
阪泉之战中,黄帝战胜炎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
在涿鹿之战中打败蚩尤,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
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炎帝的传说
1)炎帝,号神农氏,其部落主要活动于陕西渭河流域
(2)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黄帝
的传说
(1)黄帝,名轩辕。相传黄帝已能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发明弓箭和指南车 (2)相传在黄帝时期,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黄帝妻子嫘祖会缫丝,擅长纺织
考点排查三:第3课 远古的传说
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
传说与神话虽有虚构、夸张等成分,但一些传说的真实性在考古发现中得以印证
我们要学会通过了解到的历史史实,提取传说中的真实历史成分
早期社会传说:
炎帝、黄帝的传说,反映了原始社会晚期黄河流域的社会发展水平;尧舜禹时期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通过禅让制传承,反映了远古时代的原始民主;大禹治水的传说,反映了远古民众与自然灾害的伟大抗争等
中考真题速递
1.(2023湖北省武汉市中考)“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参观河姆渡遗址时说,河姆渡先民开拓了人类稻作文明史,表明浙江余姚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这反映了(  )A.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B. 手工业成为当时主要的生产部门
C. 河姆渡居民开始饲养家禽家畜 D. 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起源地之一2.(2023湖北省宜昌市中考)我国拥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是旧石器时代遗址,填补了元谋人与北京人之间的空隙。该遗址属于我国(  )A. 百万年人类史范畴 B. 一万年文化史范畴
C. 五千多年文明史范畴 D. 原始农耕时代范畴
3.(2023山东芝罘中考)下列哪些现象是原始农业出现的重要标志(  )
①聚落 ②农作物种植 ③城市的出现④磨制石器 ⑤家畜饲养出现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
4.(2023北京中考)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以下材料可作为我国原始农业发展证据的是( )
A.北京人制作的石器 B.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C.农耕生活想象图 D.曲辕犁模型
D
A
C
B
4.(2023年甘肃陇南中考)大地湾遗址(位于甘肃天水秦安)是我国新石器时代重要的文化遗址之一。该遗址发掘房址241座,还采集到已碳化的黍和油菜籽。据此推断,大地湾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A. 集体群居 B. 采集渔猎 C. 农耕定居 D. 铁犁牛耕
5.(2022广东中考)皮洛遗址位于四川省稻城县。该遗址中发现了大量距今已有13万年、两面打制的手斧。这些手斧产生于( )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青铜时代 D.铁器时代
6.(2022新疆中考)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发现了近10万件石器,包括刮削器、尖状器、石锤等。这些石器从旱期到晚期有明显变化,打制技术逐步提高。这表明北京人( )
A.会制作工具 B.有爱美意识 C.懂得人工取火 D.掌握磨光技术
7.(2022宜昌中考)2022年3月,陕西西安江村大墓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该项考古成果确认江村大墓即为汉文帝霸陵,否定了元代文献记载霸陵在凤凰嘴的观点,此事表明( )
A.历史文献可信度高于考古发现 B.考古发现可信度高于历史文献
C.考古发现不能作为历史证据 D.历史文献记载的都不是真实的
8.(2022黔东南中考)2022年5月22日是第四届海水稻插秧节,今年我国的海水稻种植面积将超100万亩。我国种植水稻的历史悠久,下列原始人中种植水稻的是( )
A.北京人 B.山项洞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C
A
A
B
D
9.(2022郴州中考)小华暑假参观了陕西一处古人类遗址,在这里他看到粟的遗存、彩陶和半地穴式房屋复原模型。他参观的遗址可能是(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10.(2022宜昌中考)下图是中国某原始农耕遗址里干栏式建筑的复原图。该建筑是用木桩插于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而成的,它应当属于( )
A.河姆渡遗址 B.陶寺遗址 C.大汶口遗址 D.半坡遗址
11.(2022邵阳中考)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如果要考证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下列史料最可信的是( )
A.北京人遗址中发现的灰烬 B.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C.良渚遗址出土的玉琮和玉璧 D.炎帝教民开垦耕种的传说
12.(2022怀化中考)中国广袤的大地,曾孕育早期的人类。我们从考古发掘出的一些遗址中,能够看出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情况。符合生活在黄河流域、居住半地穴式房屋、种植粟等条件的远古遗址是( )
A.半坡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良渚古城遗址 D.周口店猿人遗址
13.(2022江西中考)根据半坡遗址出土的骨针、骨锥,陶制和石制的纺轮,可推断出半坡人( )
A.会制作玉器 B.会简单的纺织和制衣 C.主要种植粟 D.会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D
A
B
A
B
14.(2022平凉中考)考古花狂发现,陕酉省西安市东郊淄桥区的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粮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据此推断,半坡人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A.集体群居 B.采集渔猎 C.农耕定居 D.铁型牛耕
15.(2022连云港中考)下列材料都涉及了河姆渡居民生活的历史,其中史料价值最高的是( )
A.当地传说 B.地区风俗 C.经典文献 D.出土文物
16.(2022河南中考)据统计,当今中国流行的前200个姓氏中,出自炎帝姜姓系统的姓氏约占10%,出自黄帝姬姓系统的姓氏约占89%。这表明( )
A.百家姓氏,皆自炎黄 B.中华姓氏,源远流长
C.人文初祖,拓土开疆 D.姓氏文化,包罗万象
17.(2022重庆A卷)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了黄帝、尧、舜等远古传说。有学者指出,司马迁对五帝关系的记述不一定准确,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远古时期我国部落集团逐渐融合的历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远古传说纯属后人主观臆造 B.司马迁的记述完全符合事实
C.考古材料是了解古史的唯一依据 D.远古传说可为探究历史提供参考
C
D
B
D
18.(2022昆明中考)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巢和黍均发现于中国。日本农学家认为,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桑就向东传到日本、朝鲜,向西传入阿拉伯、小亚细亚、俄国等国家和地区。
———据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等
(1)中国粟作、稻作农业分别起源于图中的哪两个区域?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稻、粟和黍的人工栽培及中国粟的对外传播为人类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
【参考答案】(1)粟作农业起源于①区,稻作农业起源于②区。重要贡献:丰富了世界不同地区的食物多样性;促进了世界农业的发展;巩固了相关地区的社会稳定。
19.(2022湘潭)农为天下本。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神农教耕生谷,以致利。 ——《管子》卷二十神农耕而作陶。 ——《太平御览》卷八百三十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传说中神农氏的贡献。这些传说是否有科学根据?请以考古发现举一例说明。
【答案】(1)贡献:教百姓耕种粮食作物和制造陶器。有科学依据。举例:河姆渡等地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稻谷的遗存和猪纹陶器。
20.(高频考点)爱好观察,喜欢思考是当代中学生的共同特征。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分别写出图1、图2所示的远古居民居住的房屋的名称。
(2)造成图1、图2房屋样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文物识别:分别说出使用图3、图4中文物的远古居民。
答案(1)图1: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图2:干栏式房屋。
(2)自然环境的不同。
(3)图3:半坡居民;图4:河姆渡居民。
21.(高频考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二 每年清明节的祭祀轩辕黄帝陵,为我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祀大典。据史书记载,中华民族对轩辕黄帝的祭祀,始于部落时代。自春秋时期开始成为了一种由官方组织的公祭活动。千百年来,不论是皇亲贵族,朝廷重臣,还是江湖游客,草泽布衣;不论显达富贵,抑或困顿寒微,无论海内裔子,还是城外侨胞,民不论汉满回蒙等各族,都无一例外地登临祭祀。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
(2)从古到今中华儿女祭祀黄帝的活动绵延不绝体现了什么?
(1)华夏族是由众多民族在不断的交往中逐渐融合而成。
(2)体现了华夏儿女对人文初祖的崇敬与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