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复习导入
唐玄宗后期
安史之乱
由盛转衰
藩镇割据
削弱君权
黄巢起义
动摇统治
907年,朱温建立后梁
唐朝灭亡
五代十国
五代(907—960)(中原地区)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十国(891—979) 前蜀 后蜀 吴 南唐 吴越 闽 楚 南汉 南平 北汉
谁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
壹
夺权立天下
1.北宋的建立
北宋的建立:
时间:
人物:
典故:
都城:
960年
赵匡胤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开封(东京)
一:夺权立天下
2.北宋的统一
北宋的统一:
策略:
意义:
先南后北
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注意:北宋没有实现大一统,只是局部统一
一:夺权立天下
贰
集权安天下
二:集权安天下
1.加强统治-原因
五代建立者简历 后梁 朱温 宣武节度使
后唐 李存勖 河东节度使
后晋 石敬瑭 原任河东节度使
后汉 刘知远 河东节度使
后周 郭威 原任邺都留守将军
为什么从唐末以来,数十年间政权不断更迭,争战无休无止?我想要停止战乱、让国家长治久安,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赵匡胤
此无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赵普
1、赵普认为五代更替频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针对这些问题,赵普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
(原因)
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武将专权
(措施)
稍夺其权、制其钱谷 、收其精兵
措施2.统调分离
调兵权与统兵权分离(枢密院掌握军队调动)
措施3.兵将分离
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兵符出于密院,
而不得统其众;
兵众隶于三衙,
而不得专其制。
——《梁溪全集》
(注:枢密院有调兵之权,
三衙直接掌管军队。)
措施1.收回兵权
解除高级将领的兵权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2.统治措施 集兵权
兵将分离
?????
我是你们的将军!
二:集权安天下
研读史料:宋太祖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强化中央集权?有何利弊
“天下营兵,纵横交互,
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
——《续资治通鉴长编》
利:加强了对军队的控制
弊:削弱军队战斗力
研读史料:宋太祖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强化中央集权?有何利弊
二:集权安天下
宋朝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
唐朝三省六部制示意图
中央
路
府州军监
县
↑
↑
↑
→
→
→
→
→
→
→
安抚司
转运司
提点刑狱司
提举常平司
知州(或知府)
通判
知县(或县令)
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
1在中央措施:
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①设置若干个副宰相,共同议政。
②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2.在地方:
①派文官任地方州县长官,三年一换。
②设通判分割知州的权力。
2.统治措施 集行政权
1.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2.加强了中央集权
3.官员增加,造成冗官冗费
4加强统治措施集中财政权
中央
路
府州军监
县
↑
↑
↑
→
→
→
→
→
→
→
安抚司
转运司
提点刑狱司
提举常平司
知州(或知府)
通判
知县(或县令)
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摘自朱熹《朱子语类》
思考:
1.“财也收了”是什么意思?
2.这一措施有什么影响?
积极: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
二:集权安天下
①取消节度使收税权力。
②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二:集权安天下
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余,有时三五个人担任同一官职。官员互相推卸责任,大多不干实事,既导致了办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课本30页相关史事
思考:结合材料和所学思考,宋朝采取的集权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宋代
汉—唐
积极:中央集权得到强化,皇权大大加强,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消极:削弱了地方实力和军队的战斗力,造成了北宋官僚机构臃肿。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摘自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吾宋制治,有县令、有郡守,有转运使,以大系小,丝牵绳联,总合于上。虽其地在万里外,方数千里,拥兵百万,而天子一呼于殿陛间……召而归之京师,则解印趋走,唯恐不及。
——(宋)苏洵《嘉佑集》
5.影响
目的 措施 影响
1.军事上(收其兵)
2.在中央(夺其权)
3.在地方(夺其权) (制其钱谷)
防止
武将专权
①解初禁军高级将领兵权
②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
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加强了对军队的控制
但削弱了军队战斗力
利
弊
削弱
宰相权力
①政事堂分割行政权
②枢密院分割军事权
③三司使分割财政权
分化相权,加强皇权
利
造成中央冗员、冗费
弊
加强
对地方的控制
①派文官任地方长官
②设通判分割知州的权力
加强了中央集权
利
造成地方冗员、冗费
弊
③设转运使,地方财政收归中央
二:集权安天下
叁
重文治天下
三.重文治天下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天天舞刀弄枪,还不如多读点书。
说的是啊!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北宋)汪洙
唐朝
社会风气发生什么变化?
为什么发生这种变化?
重文轻武
材料:宋太祖说:“五代时期藩镇强横,百姓受苦。我现在选派100多名干练的儒臣分别去治理各个藩镇,即使他们全部贪污舞弊,也比不上一个武臣危害大。”
目的: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1.概念和目的
北宋对军队极为重视。
每年的军费开支约占财政支出的七八成。
材料一:“重文轻武之习既成,于是武事废坠,民气柔靡……奄奄如病夫,冉冉如弱女,温温如菩萨,敢敢如驯羊。”——梁启超
探究:重文轻武政策给宋朝带来的影响
材料: 北宋政府的收入和支出表格 年代 收入(单位:贯) 支出(单位:贯)
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 15085万余 12677万余
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 12625万余 “所出无余”
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 11613万余 13186万余
材料二:赵宋王朝是被一而再,再而三的外族势力所颠覆,从王朝内部来说,横亘两宋三百多年始终没有一股政治势力膨胀到足以威胁赵宋皇位的巩固。 ——《浅析宋代文官制度的得失》
3.影响:
三.重文治天下
积极影响: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消极影响:政府机构重叠,官吏冗多办事效率下降,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将不专兵,兵无 常帅,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
2.具体措施:
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宋太祖
宋太宗
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①重用文官,抑制武将: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这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
②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文官地位。
三.重文治天下
时代 统治(年) 录取进士总人数 平均每年录取人数
唐朝 290 7448 26
宋太祖 17 188 12
宋太宗 21 1487 71
宋真宗 25 1760 71
宋仁宗 41 4561 112
肆
变法拯天下
1044年,宋夏和约,北宋送给西夏岁币
1005年,北宋与辽签订澶渊之盟,北宋送给辽岁币
思考:军事积弱,国家积贫,冗官、冗兵、冗费,怎么办?
1.背景:
当22岁的宋神宗赵顼与49岁的王安石经过一番深谈之后,他们共同开启了大宋的变革时代。
边疆危机
四:变法拯天下
财政危机
范仲淹像
奠定基础
先忧后乐,报国利民的家国情怀
2.措施:
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王安石变法涉及经济、军事和教育领域。他们希望通过变法,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领域 措施 内容 目的
经济 募役法(免役法) 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交纳役钱 限制官僚等的特权,增加政府收入
方田均税法 核实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好坏平均征税 使官僚和大地主不能隐瞒土地、逃避赋税,增加国家赋税收入
农田水利法 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促进农业发展
军事 保甲法 把农村人户编制起来,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的人户,出一人为保丁:保丁平时种田,农闭练兵 加强对人民的控制,稳定统治秩序,增强国家的军事力量
富国
强兵
四:变法拯天下
积极
消极
在发展农业方面,各地兴修的农田水利设施达1万余处,使36万余顷的土地获得灌溉之利…新法的推行还使豪强兼并和高利贷者的活动受到一些限制,皇室、官僚减少了一些特权,农民减少了部分差役和赋税负担,政府的财政收入大大增加…… ——张岂之:《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下编:辽宋夏金)》
3.变法成效:
取得了一定成效;增加了财政收入,一定程度达到富国
今介甫为政,尽变更祖宗旧法,先者后之,上者下之,右者左之,成者毁之,矻矻焉穷日力继之以夜,而不得息。使上自朝廷,下及田野,内起京师,外周四海,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
——司马光《传家集》
加重人民负担,引起激烈争议,激化阶级矛盾最终失败。
四:变法拯天下
启示:
①改革是一个国家革除弊政、促进国家富强的一个重要手段,每个国家、民族要发展进步,必须要与时俱进,敢于改革
②改革必然会因损害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而遭到其反对,因而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不会一帆风顺,这就需要在勇于改革的同时,要具备坚决的斗争精神。
根据课本内容,思考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并谈谈认识。
失败原因:
①变法触犯了地主、官僚的利益,导致他们阻挠和破坏变法,这是主要原因(如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
②宋神宗在变法后期动摇,罢免了王安石。
5.结果:
变法收到一些成效,但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主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新法几乎全部被废除。
四:变法拯天下
重文轻武
强干弱枝
分化事权
合作探究:通过学习你认为北宋政治有何特点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北宋的政治
一、夺权立天下
(一)建立: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二)统一:先南后北,局部统一
四、变法拯天下
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收到成效,但失败)
集中兵权
集中行政权
集中财权
二、集权安天下
三、重文治天下
重文轻武政策(文臣统兵、改革科举)
①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造就了宋朝文化昌盛的文治局面;
③但造成北宋冗官、冗兵、冗费、积贫、积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