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部编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学习目标
1、通过史料解读,知道平型关大捷、《论持久战》、敌后根据地的建设、百团大战等基本史实重要的事件、人物、现象等,知道共产党敌后战场抗战的过程。
2、分析评价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认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3、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配合对抗战的重要意义,认识中国军民抵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的优良传统。。
一、平型关大捷
1、背景
结合地图,指出八路军要在平型关设伏的原因。
必要性:日军南下进攻太原,平型关地处太原门户。
可能性:平型关地形险要,易守难攻,适合伏击战。
山西四面环山,地势险要,是华北地区的制高点,一旦山西失守,很快就可南下,攻占陕西等地。平型关位于山西东北部,连接着山西和河北,通过平型关可以很快的进入太原。平型关两侧高峰耸立,左侧有老爷庙等高地,右侧有白崖台等山岭,在山峰之间有一个狭窄的通道,非常适合打伏击战。
一、平型关大捷
2、概况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梳理平型关大捷的基本史实。
材料一 捷报传出,举国欢腾,震惊中外。9月26日,毛泽东兴奋地致电会德、彭德怀:“祝贺我军的第一个胜利!”……石家庄、太原等城市各界群众集会,庆祝八路军出师抗日旗开得胜,首战大捷。
——高风山《说不尽的平型关》
材料二 有日一战,歼寇如麻,足证官兵用命,指挥得宜。捷报南来,良深嘉慰。尚希益励所部继续努力,是为至盼。
——1937年9月28日,蒋介石给朱德、彭德怀的贺电
材料三 现在我们已打下了一个胜仗,兴奋了友军与人民,从此更加努力,最后胜利是我们的。 ——中共中央军委致电八路军嘉勉
一、平型关大捷
3、影响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平型关大捷的影响。
影响: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二、毛泽东《论持久战》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一)、毛泽东《论持久战》
结合材料,概括《论持久战》发表的目的。
材料一 牺牲两字是严酷的,我们牺牲自己,我们并且要牺牲全国同胞一齐牺牲。因为我们是弱国,我们是弱国之民,我们所谓抵抗,无他内容,其内容只是牺牲。 ——汪精卫《最后关头》
材料二 再战半年,最多一年,敌人虽胜于战场,亦必因经济之破产,而全局瓦解。中国获得最后胜利,为期不远也。
——1938年10月,《中央周刊》
目的:为了驳斥国民党内流行的“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观点
1、目的
二、毛泽东《论持久战》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一)、毛泽东《论持久战》
结合材料,概括《论持久战》发表的内容。
材料 于是问题是:中国会亡吗?答复:不会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中国能够速胜吗?答复:不能速胜,抗日战争是持久战。……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毛泽东《论持久战》
2、主要内容
3、影响
①敌强我弱,中国不能速胜日本;②抗战是持久战;③要实行人民战争路线。
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二、毛泽东《论持久战》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2、建立抗日根据地
二、毛泽东《论持久战》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2、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
材料 1940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强调敌后政权在性质上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指示规定,在政权的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 ——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结合材料,概括巩固与发展抗日根据地的措施。
◎地道战情境图
二、毛泽东《论持久战》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2、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
军事: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
政治: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民主选举,精兵简政。
经济: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开展大生产运动。
措施
作用
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中国抗战的整体
相关史事:狼牙山五壮士
1941年9月,晋察冀军区战士马宝玉、葛振林、 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为掩护群众和主力撤退, 毅然决然地把日军引上了狼牙山峰顶绝路,在子弹打光、石头砸光的情形下,宁死不做日军俘虏,纵身跳下万丈悬崖,三人牺牲,两人身负重伤。狼牙山五壮士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显示了中华儿女宁死不屈的伟大精神。
知识拓展:比较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三、百团大战
1、概况
目的
时间
指挥者
主要目标
粉碎日军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
1940年下半年
彭德怀
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和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
三、百团大战
2、意义
材料 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粉碎了日寇围困抗日根据地的“囚笼政策”,使日寇在华北陷于困难的境地。这次战役的胜利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使全国人民认识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力量的地位与作用,以铁的事实粉碎了八路军“游而不击”的滥调。同时,这次战役的胜利,冲击了当时投降妥协的逆流,坚定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信心。
——陈红民、赵晓红《抗战为什么可以赢》
意义: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结合材料,概括百团大战的意义。
课堂小结
陕甘宁·延安
开展人民游击战争
敌后战场的抗战
平型关大捷
抗日根据地
百团大战
时间:1937年9月
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建立民主政权
领导人:林彪
意义:主动…粉碎了
时间:1940年下半年
领导人:彭德怀
意义: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课堂检测
1.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评价是对历史现象或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
B.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C.百团大战振奋了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D.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多次击退敌军
2.“1940年8月至1941年1月,八路军对敌占交通线和日伪据点进行大规模的反击作战,参战兵力共105个团,还有许多游击队和民兵参战,取得了辉煌的战果。”材料描述的是( )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武汉会战 D.百团大战
C
D
课堂检测
3.1938年,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提出:“抗日战争的政治目的是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建立自由平等的新中国,必须把这个目的告诉一切军民等,方能造成抗日的热潮。”据此可推知,《论持久战》( )
A.指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B.已提出建立社会主义政权的目标
C.强调广大群众参与抗战的重要性
D.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4.历史学习小组模拟“红色旅游”的推介活动,下列适用于介绍延安的是( )
A.红色的小船﹣﹣见证了党的诞生B.英雄的城市﹣﹣诞生了八一军魂C.革命的摇篮﹣﹣开创了革命新路 D.抗战的灯塔﹣﹣敌后战场总后方
C
D
课堂检测
5.1937年9月,有一场战役粉碎了“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令八路军威名远扬,极大地振奋和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战士气,它是( )
A.平型关大捷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淮海战役
6.对同类历史事件进行对比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下面两段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的共同影响是( )
A.正面战场国民政府组织一系列大规模会战
B.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战场振奋了军民士气
C.两个战场相互配合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
D.两个战场在战争不同阶段发挥的作用不同
台儿庄捷报传开,全国各界、海外华侨一片欢腾。家家户户门前挂起青天白日国旗,以示爱国;街道上到处是横的竖的大幅标语:“庆祝台儿庄大捷”“中国必胜”;在陕北延安,毛泽东以这次大胜利的喜悦心情发表演讲。
百团大战参战兵力达105个团,破坏铁路474公里,公路1502公里,桥梁213座,火车站37个,隧道11个,铁轨21.7万余根,枕木154.9万余根,电线杆10.9万余根,收电话线42.4万余公斤。
A
C
课堂检测
7.“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面对日军大肆侵略,中国军队英勇抗击,筑起了血肉长城。下列抗战史实搭配正确的是( )
A.赵登禹——台儿庄战役 B.杨靖宇——豫湘桂战役
C.李宗仁——平型关大捷 D.彭德怀——百团大战
8.有回忆录写道:民国二十九年,住在延安窑洞里的毛泽东、朱德,最让人佩服之处,是他们的政治远见,他们知道在需要的时候打一场合适的仗,依我看,这一仗的政治意义远远大于它的军事意义。“这一仗”( )
A.坚定了全民族抗战的信心 B.取得了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C.推动了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D.粉碎了日军速亡中国的企图
D
A
课堂检测
9.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先后建立以陕甘宁边区为指挥中枢、晋察冀根据地、晋绥根据地、晋察豫根据地、山东根据地、华中根据地等抗日敌后根据地。敌后战场的开辟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使日军腹背受敌,受到极其严重的威胁。共产党、八路军、新四军和党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在敌后迅速发展壮大起来,成为坚持长期抗战的基本力量。从1937年9月到1938年10月,华北八路军与敌人战斗1500余次,毙伤5万多人,牵制敌人兵力30万以上。八路军迅速发展到15万多人,新四军发展到2.5万人。这是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和独立自主地开展游击战争的战略方针的重大成果。
——摘编自王桧林著:《中国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根据地发展壮大的原因。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坚持独立自主地开展游击战争。
课堂检测
材料二:太原会战是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阎锡山的晋绥军和蒋介石的中央军)在华北抗击日本侵略军的一次大规模的激烈的战役。与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并称抗战第一期四大会战。会战自1937年9月13日大同失守至11月8日太原陷落,历时近两个月,由平型关战斗、忻口防御战、正太线防御战等组成。会战由第二战区指挥实施.
——郭雄等编著:《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
材料三:九一八事变后,全国各民族团结一致,投入抗战。东北地区的满族、朝鲜族等各族人民积极投身各种抗日团体和抗日义勇军。东北、华北等地的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先后成立了蒙边骑兵、蒙汉同盟军、蒙汉抗日游击队等,对日开展武装斗争。西藏宗教领袖第九世班禅额尔德尼和第十三世达赖喇嘛通电全国,声讨日本侵略罪行。新疆的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等各族人民掀起了大规模募捐活动,支援抗日前线。壮族、苗族、瑶族、仡佬族、京族、黎族、布依族、水族、高山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也都通过各种方式参加了抗日斗争。
——义务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课堂检测
(2)从上述材料中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2﹣3个抗日战争中的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观点: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论述: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开辟了敌后战场,建立起敌后抗日根据地,使日军腹背受敌,受到极其严重的威胁,牵制了敌人大量的兵力,配合了正面战场的抗战。国民党先后组织了太原会战、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使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破灭,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九一八事变后,全国各民族团结一致,投入抗战。东北地区的满族、朝鲜族等各族人民积极投身各种抗日团体和抗日义勇军。新疆的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等各族人民掀起了大规模募捐活动,支援抗日前线。壮族、苗族、瑶族、仡佬族、京族、黎族、布依族、水族、高山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也都通过各种方式参加了抗日斗争。最终1945年,我们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综上所述,全民族抗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