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三上第七单元 语文园地七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三上第七单元 语文园地七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14 11:18: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语文园地七
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同步课件
一、交流平台
我五六岁时,就喜欢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好玩的东西。高远的天空,广阔的大地,空中的浮云飞鸟,水里的虾蟹游鱼,地上的走兽昆虫、花草树木······世界万物,不仅好玩,还让人沉思和遐想。
读书时,我会画出写得好的语句,记录在摘抄本上。
描写风的语言:
1,风如鞭抽打树丛,树如针切削着风。
2,风的力量,已经可以预先觉到,好像蹲伏的猛兽,不再睡觉,正要纵身远跳。
3,二月里的春风,在白天,暖洋洋的,带点潮湿味儿,吹在脸上,却有点像棉花絮拂着脸上的味道;可是一到夜晚,特别是深夜,那股尖厉劲儿,真有点像剪刀呢。
我喜欢归类摘抄。把指写同类事物的语句分门别类地写下来,经常翻看,对我的习作很有帮助。
摘抄时,遇到写得生动的语句,我会在旁边写写感受,特别喜欢的我还会背下来
站在瀑布脚下仰望,
好伟大呀,
一座珍珠的屏!
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瀑布的颜色纯白、形状美丽,如烟如雾如尘,又准确写出了瀑布的细腻、动态美。
我会在合适的地方给摘抄的内容注明出处。
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下雨的时候,他喜欢玩打击乐器。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
P88 语文书21课《大自然的声音》
同学们更赞同哪个学习方法呢?跟老师总结下吧!
1,摘录优美词句。
2,分门别类整理好词好句,归纳总结。
3,能学会赏析优美词句,并背诵运用。
4,能注明出处,方便查阅。
希望大家记住这些好的经验总结哟~
二、词句段运用
读一读,想象句子描写的情形,然后照样子写句子。
它的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了
王老师急得直跌脚
他跑得像免子-样快。
妈妈累得-----------
------------得----------
它的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了
王老师急得直跌脚
他跑得像免子-样快。
我发现得后面主要是对前面情况的补充说明,会让我们有更真切更直接的感受,更加生动具体了!
同学总结得非常好!那请同学们根据发现来写一写下面的例句吧。下课后请给老师交上来上个含得的句子。
例句分享:
妈妈累得直喘气。
我打球打得酣畅淋漓。
我兴奋得手舞足蹈。
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小溪淙淙,流向河流; 河流潺潺,流向大海; 大海哗哗,汹涌澎湃。
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
我发现前一个分句的一部分,与后一个分句的一部分是重合的。我可以接着往下写,弯弯的小桥下面是那弯弯的帆船。

熟练运用得,可以使得文章准确表达作者的感受,前后句的几个字重合会有突出强调的作用,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同学们学会了吗?
三、书写提示
撇和捺写得舒展字形就优美,同学们
试试吧。一笔一划写出最佳水平哟~
四、日积月累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昌龄被贬龙标时所做,约作于唐玄宗天宝七载(748)夏。此时,王昌龄任龙标尉已经有了一段时间,一次,王昌龄独自一人在龙标城外游玩,在东溪的荷池,见当地酋长的公主、蛮女阿朵在荷池采莲唱歌的情景,深深被其所吸引,遂作《采莲曲》。
诗词大意:
采莲女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
出水的荷花正朝着采莲女的脸庞开放。
碧罗裙芙蓉面混杂在荷花池中难以辨认,
听到歌声才发觉池中有人来采莲。
诗词主旨赏析:
以写意手法,表现了采莲女子的整体印象,诗人将采莲少女置于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少女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营造了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同步课件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