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 压强第2节《液体压强》教学设计(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鲁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 压强第2节《液体压强》教学设计(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5-05-03 16:10:36

文档简介

第二节 液体压强
教材分析:
压强是本章的重点知识,教材以压强-液体压强-大气压强这样的编排顺序,让学生一步一步去探究和掌握压强的知识。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基本建立了压强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概念,知道了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并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这节课我们希望能扩展学生对压强的认识。
这节课在本章中的要求并不高,但相关知识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实际中的应用却不少,因此,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清晰的了解液体压强特点,为学习液体压强的应用(连通器、船闸的工作过程)作一个充分的准备;同时,也可令学生通过进行自主研究,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受到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本节的重点是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在设计这节课时注意突出“学生是主体”的原则,按照“猜想-探究-归纳”的步骤,启发学生去猜想液体内部压强跟什么因素有关,通过探究实验去验证猜想,并进行归纳和总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到的是主导的作用,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适当的提醒,帮助他们渡过难关。难点在于要明确液体的“深度”指的是什么?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而与其他因素无关。
教学目标:
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以及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
2、启发学生通过实验去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3、帮助、引导学生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并推导出计算液体压强的公式;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手段:
1、分组演示实验。证明液体也会产生压强
2、分组实验,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及规律
3、利用多媒体手段,必要时把实验的关键部分放大、定格,引导学生从看到的关键部分,总结和归纳出规律性的知识,提高学习的效率。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杯子对桌面有压强,我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以用公式p=F/S求出这个压强的大小,其中由于F是由G产生的,所以上式可以写为p=F/S=G/S。这时我们往往会说,这个压强的产生是因为物体受到重力的缘故。
如果用这个杯子装上水,水对杯子有压强吗?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思考,看看每个实验都说明了什么?
分组演示实验,证明液体对盛载它的容器有压强
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
说明: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这是因为液体受到重力的缘故。(板书1)
液体内部有压强。
说明:液体内部有压强,这是因为液体受到重力的缘故。
液体对容器侧壁有压强。
说明:液体对容器侧壁有压强,这是因为液体具有流动性的缘故。
得到结论:液体对盛载它的容器的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也有压强。(板书2)
提出问题:为什么越靠近塑料瓶底部的水柱射程越远?
〔猜想与假设〕
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可能有: 。
要验证猜想和假设,需借助有效的实验。用什么样的方法和仪器可以实现这组实验?
压强计的构造:U型管,软胶管和带有薄膜的探头。(让学生自己先摸索一下使用方法)
压强计的原理:用手指轻摁薄膜,对薄膜施加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定的压力,这个压力产生的效果体现在:可以令U型管左、右两管的液柱产生高度差,且用力越大,产生的高度差越明显,即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强)越大。
压强计的使用:当我们把压强计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探头放入液体中,我们就可以根据U型管左、右两管内液柱的高度差来判断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了。同时,我们可以把压强计挂在容器壁上,用手调节方向旋钮,观察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各个方向的压强有什么关系。
(三)分组实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另附学生实验报告)
〔实验器材〕压强计、盛液体的容器、水等
在猜想的基础上,我们要学会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问题。
〔记录与分析〕
假设,我们研究深度对液体压强的影响,我们往往令到密度、质量、体积、温度等物理量都不变。因此我们应该设计出一个这样的表格:

实验次数 深度 压强计的高度差
1 较深
2 较浅
3 同一深度 朝上
4 同一深度 朝下
5 同一深度 朝侧面
实验并填表。
猜想一、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提示: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液体在不同方向上的压强有何关系?
结论:液体内部压强跟液体的深度有关,深度越深压强越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板书)
得出结论后,启发同学们思考“深度”指什么?让学生明确:深度指从液面到液体内部某一位置的距离。(课件)
猜想二、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种类(密度)有关。
结论: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的情况下,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板书)
猜想三、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温度有关。
结论:无关。
猜想四、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重量有关。
结论:无关。
利用课件对比,帮助学生抓住重点,准确归纳出结论。(课件)
〔归纳结论〕液体压强的特点:

引出液体压强公式。(板书3)
(四)课堂练习:(课件)
板书设计:
二、液体压强
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液体受到重力
2、液体压强的特点:
液体对盛载它的容器的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也有压强;
液体内部压强跟液体的深度有关,深度越深压强越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液体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的情况下,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3、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液gh
ρ液—指液体密度,单位是kg/m3。
h—指从液面到液体内部某一位置的距离,单位是m。
实验: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
〔提出问题〕液体的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
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可能有:


〔需要器材〕 。
〔实验、记录与分析〕
猜想一、液体内部的压强与 有关。
不变的量 水
实验次数 变量 深度(方向) 压强计的高度差
1 较深
2 较浅
3 同一深度 朝上
4 同一深度 朝下
5 同一深度 朝侧面
结论:

猜想二、液体内部的压强与 有关。
不变的量
实验次数 变量 压强计的高度差
1
2
结论:

〔归纳结论〕液体压强的特点:

我还想知道第二节 液体压强
一、教学指导思想:
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过程.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本节课按照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教学理念设计,综合运用创设情境、问题引导、直观演示、合作探究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辅助,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重视教师在探究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预设问题,力争让学生能够自主发现、合理探究,使其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从“学会”到“会学”。
二、教学内容分析:
《液体压强》选自鲁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二节。这节内容由<液体压强特点>、<液体压强的大小>组成。是继压力压强之后,大气,流体压强之前的内容。研究液体的压强,既是压强知识的延伸扩展,又是学习大气压强和浮力知识的基础与铺垫,对前后知识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液体的压强在课标中隶属运动和相互作用这一部分的机械运动和力的范畴,此内容比较抽象,在教学设计中注意从学生实际出发,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本节课我安排了“实验演示,感受液体压强的存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自主设计简单实验,定性验证猜想”、“科学实验探究,分析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在学生通过实验对液体压强的特点有了进一步认识后,另辟溪径从理论的角度推导(理想状况下)液体压强公式,理性认识液体压强特点。由浅入深,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分析、验证、理论归纳。这样不但符合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而且可以让学生体验较为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同时本节课也是典型的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的课例,因此要把控制变量的方法贯穿始终,内化为学生的一种思想,应用于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
三、学生情况分析:
初中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 ( http: / / www.21cnjy.com )跃;具有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思维方式正处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他们对直观内容感兴趣,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化思维过程。通过半年多的物理学习,已具备了初步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的能力,具体操作时,严谨性不高,需要教师适当的引导。
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建立了压强概念,知道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常生活中增大和减小压强的的方法,并能用压强公式解决有关问题。可对“深度”的理解个别学生还不准确,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深度”是指由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一位置的距离。即要区别于高度,又要理解自由液面的含义。由液体压强特点产生的现象是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但液体压强毕竟是规律,比较抽象,为了便于理解,激发兴趣,采用“观察思考—动手尝试—科学探究—理论验证”的教学设计以符合他们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
四、教学目标分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实验,认识到液体内部存在压强,液体对容器底部、侧壁都有压强。
(2)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知道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深度和密度有关。会利用液体压强特点解释相关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液体压强特点的实验过程,提高观察、分析、归纳等方面的探究能力。
(2)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在微小压强计的使用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观察演示实验和参与探究液体压强特点的定性和定量实验过程中,树立合作意识,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2)密切联系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加强将所学液体压强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液体压强的特点。
教学难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探究过程。
五、教学资源:
(一)学生分组实验资源:微小压强计、水槽、塑料袋、锥子、可乐瓶、玻璃试管、
一次性水杯、气球、橡皮圈、细线、刻度尺、水、盐水,大烧杯
(二)多媒体播放设备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二)多角度实验,启发思维 1、多媒体展示“奇怪”现象①帕斯卡裂桶实验②吃不到活的深海鱼③深海潜水服比浅海的厚重很多④所有大坝截面设计成梯形(板书:液体的压强)2、问题情境,导入课题3、多媒体辅助教学,实验演示,问题引导。(播放液体对容器底和壁有压强视频材料)提出问题:①在两个实验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②液体压强与固体压强有何不同?为什么?③猜猜看?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明确: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液体受重力作用和 液体具有流动性4、交流评价,鼓励肯定,完成预设猜想5、动脑动手,趣味尝试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选择实验器材进行验教师活动 1、观看新奇实验动画、生活图片产生好奇心;生活问题思考,引发求知欲望。2、联系生活认知,初步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3、①认真观察两个实验,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②思考问题,踊跃发言,对比学习,引起认知冲突。明确:液体对器壁、器底都有压强,运用已学知识,分析原因。③回顾实验,大胆猜想4、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归纳猜想根据视频可能出现的猜想:(1)与质量有关;(2)与体积有关;(3)与深度有关;(4)与密度有关;(5)与方向有关;5、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自主设计验证试验。①每组在可乐瓶、试管、学生活动 1、动画、图片直观感受,学生乐于接受。贴近生活引思设疑,积极进入学习状态2、从生活到物理自然过渡3、多媒体视频演示,规范直观、利于学生进行对比分析。问题引导,启发思维,两个实验和新旧知识的对比学习,利于学生进行合理猜想。4、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了空前的锻炼,学生的创造性得到了空前的发挥5、利用身边随处可见东西,甚至废旧物品设计实验,贴近生活,学生乐于设计意图
教学环节
(三)科学实验深入探究(四)理论验证,导出公式(五)学以致用(六)课堂小结,强调重点 提供适当帮助(对有困难的组提供“小锦囊”)明确实验要求:巡视指导,6、组织讨论交流,明确针对有的猜想用上述器材验证不出来,引出探究液体压强特点的实验器材——微小压强计7、介绍液压计的构造,工作原理,视频演示:液压计的基本操作师生交流,运用变量控制法共同制定方案,拟定表格,巡视指导,帮助鼓励8、归纳学生所得,总结液体压强特点,板书强调。9、理论验证,推导压强公式(模型法)①液柱体积:V=sh②液柱质量:m=v=sh③液柱对平面的压力等于重力 F=G=mg=gsh④平面所受压强p==gh(板书公式)10、运用所学,解决疑问①帕斯卡裂桶实验②吃不到活的深海鱼③深海潜水服比浅海的厚重很多④所有大坝截面设计成梯形11、归纳小结,强调重点布置作业(见学习效果评价) 气球、塑料袋、锥子、水槽、一次性水杯、橡皮圈、细线、橡皮膜,刻度尺中任选几种。自主设计,简单验证自己猜想。②要验证什么?——怎么做?——结果如何?——得到什么结论?6、小组之间展示交流(允许失败,分析原因)7、学生明确任务,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填写实验表格。8、结果分析,验证猜想9、联系所学,了解液体压强公式的推导,明确公式内容:液体密度g:重力常数h:液体深度(由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一位置的距离)10、应用所学,积极思考解决问题,学以致用。11、回顾所学,归纳收获 参与,积极性高。问题引导,条理清晰,避免学生实验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盲目性。学生在动手尝试中加深对液体压强的认识,为后续探究实验做好思路铺垫,分散难点。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可以准备“小锦囊”适当提供帮助,开阔学生思路。6、课件演示介绍液压计的基本操作和工作原理,为学生探究实验扫清操作障碍,再次分散难点。7、学生在探究实践中进一步认识液体压强规律,印象深刻。探究活动中运用控制变量法,科学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体验完整的探究过程,逐步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9、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认识液体压强规律后,推导液体压强公式,利于学生前后知识的连接,同时完成直观到抽象,感性到理性的转变。首尾呼应, 通过对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解答,让学生感受到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体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愉悦
七、板书设计
课题:7.2液体压强
一、特点:
投影
1、同一液体,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压强都相等。
2、同一液体,深度越深,压强越大。(深度:点到自由液面的距离)
3、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三、公式:P=ρgh
八、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压强计是研究_____的仪器。当把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入液体内部的某一深度时,
观察到的现象是U形管两边液面_____,这个现象说明______
2.甲、乙两个容器中盛有质量相同的同种液体,则 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大。
甲 乙
3.某同学在“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若保持压强计金属盒所在水中的深度不变,使橡皮膜朝上、朝下、朝任何侧面时,观察压强计的液面高度差如图2所示。通过此实验可以说明:在同一深度,水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4.如图19所示,把同一支压强计的探头先后放 ( http: / / www.21cnjy.com )入A、B两种液体中的不同位置,压强计两管中的液面高度差相等,比较两种液体的密度可知ρA______ρB。
( http: / / www.21cnjy.com )
5.如图22甲所示,小明同学用微小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1)实验时将压强计的探头 ( http: / / www.21cnjy.com )缓慢放入液体中,并逐渐向下移动,在此过程中观察到压强计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现有两个没有标签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杯子,分别盛有清水和盐水,小明想利用压强计将它们区分开,他将压强计的探头先后浸没到两杯液体中,如图22乙和丙,结果图22丙中压强计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大,于是小明认为丙图杯子中盛的是盐水。小明的结论是不可靠的,应将压强计的探头放在
图2
15
图22
甲 乙 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