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课件 练习含解析(8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课件 练习含解析(8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2-09 20:11:12

文档简介

第二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
第一节 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资源安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发展所需的自然资源供给能够得到满足的状态或能力。资源安全在国家安全中占有基础地位。据此完成第1~3题。
1.资源安全意味着(  )
①资源的供给不低于各种用途所需的最低数量和质量要求 ②资源供给稳定、及时和经济 ③资源的开发和使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供给服务功能 ④尽量减少资源的使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资源安全问题源于(  )
A.资源供需失衡
B.资源环境破坏
C.资源需求大
D.资源供给能力降低
3.资源安全问题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
①资源禀赋 ②资源生产能力 ③资源消费需求 ④资源供给能力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清洁生产成为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下图是传统经济和循环经济流程图。读图,完成第4~5题。
4.两种流程的最大区别是(  )
A.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的资源数量不同
B.向自然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不同
C.产出的经济效益不同
D.投入的多少不同
5.在循环经济流程中,评估产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应(  )
A.从资源开发环节评估
B.从产品生产环节评估
C.从废弃物排放情况评估
D.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评估
在特殊的地质条件下,含铝矿物和煤炭同时沉积形成了高铝煤炭资源,内蒙古准格尔煤田的煤炭就属于高铝煤炭。下图为高铝煤炭资源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读图,完成第6~7题。
6.图示产业链中电解铝厂建立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
A.劳动力丰富
B.科技发达
C.能源充足
D.交通便利
7.图示产业链加强了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其主要优点有 (  )
①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资源的附加值 ②缓解了当地水资源紧缺问题 ③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④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减轻了环境污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海洋渗透能是利用咸水与淡水之间的渗透压推动涡轮发电机而获得的能源。在盐度大的水域里,渗透发电的效果更好,但在发电厂附近必须有充足的淡水供给。挪威某能源集团研发出了获取这种新绿色能源的技术,目前我国海洋渗透能的研发尚处于初期阶段。下图示意海洋渗透能的工作原理。读图,完成第8~9题。
8.我国依靠海洋渗透能发电最理想的地区是(  )
A.青海西部察尔汗盐湖
B.山西南部运城盐湖
C.江苏东部地区
D.新疆东部巴里坤盐湖
9.下列关于利用海洋渗透能发电与资源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受天气影响小,利于能源的持续提供,增强国家资源安全
B.受地域的影响小,到处可以开发利用,增强国家能源安全
C.电站建造成本低,可以迅速提高国家能源资源的安全性
D.技术难度小,便于操作,适于我国发展以增强国家资源安全
黑河是我国西北地区第二大内陆河,研究黑河中游灌区的水资源配置对当地水资源合理利用和农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读黑河中游灌区水资源配置要素表,完成第10~11题。
概念 含义
水量 引用 灌区年地表水引用量与灌区面积之比
灌区年地下水引用量与灌区面积之比
供需比 灌区实际引水量与生态需水量之比
基础 设施 各灌区干渠长度与灌区面积之比
各灌区支斗渠长度与灌区面积之比
有效灌溉农田比例 有效灌溉农田面积所占比例
注:支斗渠是干渠的分支水渠,支渠是干渠的分支,斗渠是支渠的分支。
10.对黑河中游灌区水资源配置要素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水量供需比大小取决于地表水和地下水引用密度高低
B.有效灌溉农田比例越大,农业种植规模越大
C.水量供需比越大,农业种植规模越大
D.水资源配置要素水平越高,农业发展水平越高
11.据悉,当地耕地面积2000—2011年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农作物数量增加,供需比逐渐下降
B.耕地面积增加必然导致地表水引用量的增加
C.耕地面积增加是有效灌溉农田比例增加的结果
D.若支斗渠密度与耕地变化呈负相关,新增耕地的区域可能基础设施不完备
第二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
第一节 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资源安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发展所需的自然资源供给能够得到满足的状态或能力。资源安全在国家安全中占有基础地位。据此完成第1~3题。
1.资源安全意味着(  )
①资源的供给不低于各种用途所需的最低数量和质量要求 ②资源供给稳定、及时和经济 ③资源的开发和使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供给服务功能 ④尽量减少资源的使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资源安全问题源于(  )
A.资源供需失衡
B.资源环境破坏
C.资源需求大
D.资源供给能力降低
3.资源安全问题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
①资源禀赋 ②资源生产能力 ③资源消费需求 ④资源供给能力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1.A 2.A 3.B
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清洁生产成为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下图是传统经济和循环经济流程图。读图,完成第4~5题。
4.两种流程的最大区别是(  )
A.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的资源数量不同
B.向自然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不同
C.产出的经济效益不同
D.投入的多少不同
5.在循环经济流程中,评估产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应(  )
A.从资源开发环节评估
B.从产品生产环节评估
C.从废弃物排放情况评估
D.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评估
答案:4.B 5.D
解析: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传统经济流程直接向自然环境中排放废弃物,而循环经济流程则是对废弃物进行回收和循环利用。因此,两种流程最大的区别在于向自然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不同。第5题,循环经济流程是复杂的,在复杂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因此,在循环经济流程中,评估产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应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评估。
在特殊的地质条件下,含铝矿物和煤炭同时沉积形成了高铝煤炭资源,内蒙古准格尔煤田的煤炭就属于高铝煤炭。下图为高铝煤炭资源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读图,完成第6~7题。
6.图示产业链中电解铝厂建立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
A.劳动力丰富
B.科技发达
C.能源充足
D.交通便利
7.图示产业链加强了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其主要优点有 (  )
①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资源的附加值 ②缓解了当地水资源紧缺问题 ③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④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减轻了环境污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6.C 7.D
海洋渗透能是利用咸水与淡水之间的渗透压推动涡轮发电机而获得的能源。在盐度大的水域里,渗透发电的效果更好,但在发电厂附近必须有充足的淡水供给。挪威某能源集团研发出了获取这种新绿色能源的技术,目前我国海洋渗透能的研发尚处于初期阶段。下图示意海洋渗透能的工作原理。读图,完成第8~9题。
8.我国依靠海洋渗透能发电最理想的地区是(  )
A.青海西部察尔汗盐湖
B.山西南部运城盐湖
C.江苏东部地区
D.新疆东部巴里坤盐湖
9.下列关于利用海洋渗透能发电与资源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受天气影响小,利于能源的持续提供,增强国家资源安全
B.受地域的影响小,到处可以开发利用,增强国家能源安全
C.电站建造成本低,可以迅速提高国家能源资源的安全性
D.技术难度小,便于操作,适于我国发展以增强国家资源安全
答案:8.C 9.A
解析:第8题,察尔汗盐湖、运城盐湖、巴里坤盐湖都位于我国内陆地区,盐分浓度大,但气候较干旱,缺乏充足的淡水;江苏东部地区濒临海洋,且有充足的淡水,故选C项。第9题,依据图示信息可知,利用海洋渗透能发电需在密闭的环境中进行,受天气影响小,可以持续发电,从而增强国家能源安全;海洋渗透能发电受地域的影响很大;海洋渗透能发电需在水体中进行,电站建造成本高;海洋渗透能发电技术在发达国家刚刚研发成功,在我国还处于研发初期阶段,说明其技术难度较大。
黑河是我国西北地区第二大内陆河,研究黑河中游灌区的水资源配置对当地水资源合理利用和农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读黑河中游灌区水资源配置要素表,完成第10~11题。
概念 含义
水量 引用 灌区年地表水引用量与灌区面积之比
灌区年地下水引用量与灌区面积之比
供需比 灌区实际引水量与生态需水量之比
基础 设施 各灌区干渠长度与灌区面积之比
各灌区支斗渠长度与灌区面积之比
有效灌溉农田比例 有效灌溉农田面积所占比例
注:支斗渠是干渠的分支水渠,支渠是干渠的分支,斗渠是支渠的分支。
10.对黑河中游灌区水资源配置要素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水量供需比大小取决于地表水和地下水引用密度高低
B.有效灌溉农田比例越大,农业种植规模越大
C.水量供需比越大,农业种植规模越大
D.水资源配置要素水平越高,农业发展水平越高
11.据悉,当地耕地面积2000—2011年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农作物数量增加,供需比逐渐下降
B.耕地面积增加必然导致地表水引用量的增加
C.耕地面积增加是有效灌溉农田比例增加的结果
D.若支斗渠密度与耕地变化呈负相关,新增耕地的区域可能基础设施不完备
答案:10.D 11.D
解析:第10题,结合表格中的概念和含义可知,水资源配置要素水平越高,区域水资源越丰富,农业发展水平越高;水量供需比大小取决于实际引水量和生态需水量;有效灌溉农田比例越大,农业种植规模越小;水量供需比越大,农业种植规模越小。第11题,若支斗渠密度与耕地变化呈负相关,随着耕地面积的不断增加,支斗渠密度会减小,新增耕地的区域可能基础设施不完备;随着耕地面积的增加,农作物数量增加,灌区实际引水量增加,供需比会逐渐上升;耕地面积增加,不一定导致地表水引用量增加,也可能导致地下水引用量增加;耕地面积增加是有效灌溉农田比例减少的原因。(共37张PPT)
第二章
第一节 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地 理
内容索引
自主预习 新知导学
合作探究 释疑解惑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课 标 定 位
1.了解资源安全的含义及资源安全问题发生的影响因素
2.结合实例,说明资源安全问题如何影响国家安全
3.结合实例,说明保障资源安全的措施
素 养 阐 释
1.通过材料分析,了解资源供需失衡产生的原因,加强区域认知,提高综合思维素养
2.通过材料分析,判断资源安全类型,理解资源安全对国家发展及国家安全的影响,培养综合思维素养和保护资源的意识
3.通过案例分析,理解保障和维持资源安全的重要性,掌握保障和维持资源安全的具体措施,培养人地协调观素养和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
自主预习 新知导学
一、资源安全问题
1.资源安全
(1)概念:一个国家或地区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发展所需的自然资源供给能够得到满足的状态或能力。
(2)内涵:①资源的供给不低于各种用途所需的最低数量和质量要求,且是稳定、及时和经济的;资源的开发和使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供给服务功能。
2.资源安全问题
(1)概念:源于资源供给与需求的失衡。
(2)影响因素:资源安全问题的发生是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资源禀赋(指资源类型、数量、质量、分布等总体状况)、资源生产与供给能力、资源消费需求。
【思考感悟】 人类对资源的需求在不断增加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人口数量的增加、经济规模的扩大、人均消费水平的提高,导致人类对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
二、资源安全问题影响国家安全
1.国家安全
(1)常规国家安全。
传统意义上的国家安全指一个主权国家领土、财产等不受侵犯,主要包括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
(2)国家总体安全。
除常规国家安全外,将资源安全、环境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等非常规国家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中。
(3)国家总体安全体系中各领域安全的关系。
各有侧重点;都与其他领域的安全相互关联、密不可分。
2.资源安全
(1)地位:在国家安全体系中居于基础地位。
(2)分类。
①战略资源安全。
战略资源是指事关国计民生、社会发展全局和经济安全的自然资源,这些资源具有稀缺性且无可替代。
②非战略资源安全。
(3)影响。
①直接影响:战略资源严重短缺导致的资源安全问题,能够动摇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
②间接影响:资源安全问题可通过触发和放大环境、经济、军事甚至政治等领域的国家安全危机,间接影响国家安全。
【思考感悟】 全球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北非和西亚缺水尤为严重。区域性的资源安全危机可能会引发哪些问题
提示:可能会影响生产、经济和社会的正常运行,触发重大社会危机;国家间的各种资源冲突,有可能导致多国的经济与政治纠纷或武装冲突,成为多国的安全问题。
三、保障资源安全
1.策略
有针对性地采取技术、经济和政策措施,调节资源供给与消费需求之间的平衡,保障资源安全。
2.途径
(1)资源供给方面:增加资源供给和保障能力。
①挖掘资源潜力。
②开发替代资源。
③增加区外资源调配与贸易。
④有效管控战略资源。
(2)资源消费方面:通过节约和优化资源利用降低资源需求。
①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
②使用效益最大化。
③规避各种利用风险。
(3)规避衍生安全风险。
①权衡资源开发利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不危害自然环境及其可持续供给资源的能力。
②权衡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关系,不能危害其他国家或区域的
资源安全,避免因资源争夺引发国家或地区间的冲突。
【思考感悟】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前,人们穿的大多是棉布衣裤,而有限的土地顾得了吃就顾不了穿。“的确良”是一种化纤产品,被称为“不用从地里长出来的布”,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引领了我国的服装风潮。
“的确良”的生产属于保障资源安全的哪一途径 这一现象的出现对我国产生了哪些有利影响
提示:属于增加资源供给和保障能力,为开发替代资源。缓解了我国因棉花产量不足,造成的纺织品原料供应紧张问题;缓解了种棉与种粮争地的矛盾;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条件。
合作探究 释疑解惑
探究一 资源安全问题
[问题引领]
水是重要的战略资源,2023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一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三十六届“中国水周”。联合国确定2023年“世界水日”的主题为“加速变革”。水利部确定我国纪念2023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主题为“强化依法治水 携手共护母亲河”。下图为我国水资源分布图。
结合材料探究:
(1)我国水资源在空间分布和时间分配上具有什么特点
(2)分析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水资源紧缺的原因。
(3)如何缓解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
提示:(1)空间分布: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时间分配: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2)自然原因:该区西部深居内陆,降水少,地表径流少;该区东部雨季短,降水少;水资源总量少。
人文原因:该区西部农业用水量大,东部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以及生活用水需求量大。
(3)兴建水库;南水北调(跨流域调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缩减高耗水工业数量;发展节水农业。
[归纳提升]
在分析资源安全问题的发生原因或存在隐患时,既要考虑自然因素,也要考虑人类活动因素,分析安全对策时要依据产生安全问题的原因全面考虑。比如,当前值得关注的我国水资源安全问题。
跨区域、跨境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极易引发区域甚至国家的发展与安全问题。区域应协调一致,统一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方案,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
[典型例题]
读中国与世界10个人口最多国家的资源平均状况对比图和世界10个人口最多国家按资源环境安全分类表,完成下列各题。
按资源环境安全分类 国家
高安全度国家 美国、a、巴西
低安全度国家 一般低安全度国家 孟加拉国、尼日利亚
次低安全度国家 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印度、中国
完全低安全度国家 b
注:图表为2010年数据。
(1)图中所列自然资源中,我国有一种资源优于10国均值,其优势在于我国(  )
A.林木蓄积量大 B.煤炭储量丰富
C.水能蕴藏量丰富 D.耕地面积大
(2)表中a、b两个国家分别是(  )
A.澳大利亚、日本 B.俄罗斯、德国
C.俄罗斯、日本 D.意大利、日本
(3)印度属于“次低安全度国家”的原因是(  )
A.水旱灾害频繁 B.矿产资源短缺
C.人口众多 D.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
答案:(1)B (2)C (3)C
解析:第(1)题,根据图例,图中所列自然资源中,我国的能源矿产优于10国均值,其优势在于我国煤炭储量丰富。第(2)题,图表为2010年数据,澳大利亚、德国、意大利都不属于2010年世界10个人口最多的国家。俄罗斯地广人稀,资源丰富;日本地狭人稠,资源短缺。第(3)题,印度属于“次低安全度国家”的原因是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对少。
探究二 保障资源安全
[问题引领]
材料一 截至2017年底,我国已发现矿产种类173种,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总量约占世界的12%,是世界上矿产资源总量丰富、种类比较齐全的少数几个资源大国之一。在我国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中,钨、锡、锑、稀土等矿产居世界第一位,煤、钒、钼、锂等矿产居世界第二位。但我国人口众多,人均矿产探明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8%。
材料二 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我国绝大多数能源、工业原材料和农业生产资料都来自矿产资源。我国现为世界上消费矿产资源最多的国家,矿产品进口量逐年增加,不少矿产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随着全球矿产资源竞争的加剧,境外矿产资源利用成本陡增,矿产资源的供给风险显著加剧。下图为我国2017年部分矿产资源的对外依存度示意图。
结合材料探究:
(1)如何保障矿产资源安全
(2)为保障我国矿产资源安全,可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提示:(1)可采取技术、经济、政策措施,调节矿产资源供给与消费需求之间的平衡。
(2)①加大勘查力度,增加矿产资源的储备量;②挖掘资源潜力,开发替代资源;③加强管理,提高资源开采和利用效率;④改善矿区生态环境;⑤加强国际合作,拓宽进口渠道。
[归纳提升]
资源安全问题的影响因素、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及保障资源安全的途径
保障资源安全与技术的关系
①挖掘资源潜力与开发替代资源,高度依赖于技术的进步。
②在资源消费方面,节约和优化资源利用也高度依赖于技术、管理水平和消费观念。
[典型例题]
乙醇汽油是一种由粮食及各种植物纤维加工成的燃料乙醇和普通汽油按一定比例混配形成的替代能源。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从自然资源的自然属性来看,汽油属于矿产资源,而乙醇属于(  )
A.气候资源 B.矿产资源
C.生物资源 D.土地资源
(2)推广使用乙醇汽油的突出意义是(  )
A.提高能源利用率 B.改善大气质量
C.缓解交通拥挤 D.强化能源安全
答案:(1)C (2)B
解析:第(1)题,按自然资源的自然属性划分,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等,因此从自然资源的自然属性来看,汽油属于矿产资源。由材料可知,乙醇是由粮食及各种植物纤维加工成的,属于生物资源。第(2)题,根据乙醇汽油的原料构成可知,它可以有效改善油品的性能和质量,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故推广使用乙醇汽油的突出意义是改善大气质量。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1.人类对资源需求增长的直接原因有(  )
①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②人口数量的增加 ③生存压力增大 ④人均资源需求量的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D
解析:随着人口数量和人均资源需求量的逐渐增加,人类对资源的需求也是持续增长的,②④属于直接原因,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其根本原因。
全球淡水资源日益紧张,如果考虑现有的经济、技术水平,扣除无法取用的冰川和高山顶部的冰雪储量,理论上可以开发利用的淡水不到地球总水量的1%。由此可见,尽管地球上的水是取之不尽的,但适合饮用的淡水资源是十分有限的。据此完成第2~4题。
2.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丰歉程度的主要指标是(  )
A.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B.多年平均降水总量
C.多年平均蒸发量 D.多年降水量与径流量之和
3.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有(  )
①河流水 ②湖泊淡水 ③冰川 ④浅层地下淡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A
D
4.下列关于保障水资源安全的各项措施中,属于节流措施的是(  )
A.修筑水库,拦蓄洪水
B.开渠引水,跨流域调水
C.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
D.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推广喷灌、滴灌技术
解析:第2题,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丰歉程度的主要指标是多年平均径流总量。第3题,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有河流水、湖泊淡水和浅层地下淡水。第4题,选项中属于节流措施的是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推广喷灌、滴灌技术。A、B、C三项均属于开源措施。
D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我国约90%的煤炭资源分布在秦岭以北地区;华北平原耕地面积约占全国的23%,但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3.8%。
材料二 我国是资源大国,经济发展迅速。但在45种主要矿产资源中,有十几种资源的探明储量不能满足需要。
材料三 我国农田灌溉水的利用率为25%—4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20%—30%。
(1)材料一说明我国的资源问题是         ,这不仅导致运输成本增加,还增加了        。
(2)材料二说明我国矿产资源储备存在的问题是          ,这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有什么影响
(3)材料三说明我国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是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答案:(1)资源分布不均衡,资源配置不协调 生产成本
(2)有些矿产资源相对短缺 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水资源利用率低 提高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
解析:第(1)题,通过材料一可知,我国的煤炭资源北多南少,分布不均衡,会增加运输成本;水资源北少南多且水土资源配置欠佳,会增加生产成本。第(2)题,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我国有些矿产资源相对短缺,这给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较大压力。第(3)题,从材料三可以看出,我国水资源利用率低,该问题可通过提高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等来解决。第二节 中国的能源安全
读图,完成第1~2题。
1.下列关于我国各地能源产销状况及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方各省级行政区大部分能自给,储量不足但需求量小
B.南方各省级行政区大部分不能自给,储量丰富但需求量大
C.西北地区各省级行政区均能自给,储量丰富且需求量小
D.东部沿海大部分省级行政区不能自给,储量不足且需求量大
2.我国下列省级行政区所采取的缓解能源短缺状况的措施,合理的有(  )
①甘肃省发展风能 ②四川省发展水能 ③辽宁省加大煤炭开发力度 ④东南沿海各省级行政区发展核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0年11月,第三届亚洲海洋风能大会在上海举行,大会旨在帮助海上风电开发商、运营商对新兴市场的发展机会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对本地区的技术挑战做好准备。下图为单个漂浮式风力电机示意图。据此完成第3~4题。
3.我国大力发展海上风电场的主要原因是(  )
A.陆地风能资源匮乏
B.海上风能资源丰富
C.海上发电成本较低
D.陆地狭小,土地价格高
4.上海建立图示漂浮式海上风电场(  )
A.可以解决我国石油供应紧张问题
B.叶片一年中大多数时间面向西南方向
C.对海洋生物及鸟类生存没有影响
D.有利于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
煤炭地下气化是将地下煤炭通过热化学反应在原地转化为可燃气体的技术,该技术不需要采掘煤炭,也不需要工作人员进入地下。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德国等主要产煤国均大力投入这一领域的研究。我国对这一技术的研究始于1958年,并在1980年以后先后在徐州、唐山等地进行了试验,初步实现了煤炭地下气化技术从试验到应用的突破。据此完成第5~6题。
5.我国选择在徐州、唐山等地进行煤炭地下气化试验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  )
A.煤炭资源丰富,技术人才集聚
B.人口稠密,市场需求大
C.邻近经济发达地区
D.便于借鉴国外经验
6.与传统采煤方式相比,煤炭地下气化更适用于(  )
①安全性较差的薄煤层 ②经济性较差的深煤层 ③分布于深海地下的煤层 ④出露地表的高品位厚煤层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生物质燃气可利用秸秆、林木废弃物、食物菌渣、禽畜粪便等可燃性物质作为原料转换获得,是一种通过各种技术手段获得的高质量合成气。法国环境和能源管理署发布研究报告,计划逐步让全法国1100万家庭都使用可再生的生物质燃气,取代目前依赖进口的化石天然气。2018年,生物质燃气只占法国燃气消耗的0.1%,但发展迅猛,法国政府希望到2030年这一比例增长至30%,到2050年达到100%。据此完成第7~8题。
7.与化石天然气相比,使用生物质燃气的主要优点是(  )
①增加农民收入 ②减少酸性气体排放 ③带动农业发展 ④促进基础设施完善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8.现阶段制约法国生物质燃气推广的主要因素是(  )
A.市场 B.技术
C.交通 D.成本
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为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位于甘肃酒泉的瓜州风能资源丰富,素有“世界风库”之称。2021年5月28日,瓜州县泰源北大桥第六风电场D区20万千瓦风电项目开工,标志着瓜州县风电二期二批项目进入了全面建设阶段。下图示意瓜州等地年大风(≥8级)日数。
(1)分别与煤炭、水能相比,指出开发风能的优势。
(2)说明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有利自然条件。
(3)分析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
(4)为保障电网的稳定性,还规划在瓜州建设规模较大的热电站作为调节电站。试解释为大型风电场配建调节电站的原因。
第二节 中国的能源安全
读图,完成第1~2题。
1.下列关于我国各地能源产销状况及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方各省级行政区大部分能自给,储量不足但需求量小
B.南方各省级行政区大部分不能自给,储量丰富但需求量大
C.西北地区各省级行政区均能自给,储量丰富且需求量小
D.东部沿海大部分省级行政区不能自给,储量不足且需求量大
2.我国下列省级行政区所采取的缓解能源短缺状况的措施,合理的有(  )
①甘肃省发展风能 ②四川省发展水能 ③辽宁省加大煤炭开发力度 ④东南沿海各省级行政区发展核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1.D 2.B
解析:第1题,北方各省级行政区能源大部分能自给,主要是因为储量丰富;南方各省级行政区大部分不能自给,主要是因为储量不足且需求量大;西北地区中甘肃省不能自给;东部沿海大部分省级行政区不能自给是因为储量不足且需求量大。第2题,甘肃省位于西北地区,接近冬季风源地,风能丰富;四川省河流众多,多山地,水能丰富;辽宁省煤炭开发较早,煤炭资源趋于枯竭,故不能加大煤炭开发力度;核能清洁无污染,且能量大,适合在东南沿海发展。
2020年11月,第三届亚洲海洋风能大会在上海举行,大会旨在帮助海上风电开发商、运营商对新兴市场的发展机会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对本地区的技术挑战做好准备。下图为单个漂浮式风力电机示意图。据此完成第3~4题。
3.我国大力发展海上风电场的主要原因是(  )
A.陆地风能资源匮乏
B.海上风能资源丰富
C.海上发电成本较低
D.陆地狭小,土地价格高
4.上海建立图示漂浮式海上风电场(  )
A.可以解决我国石油供应紧张问题
B.叶片一年中大多数时间面向西南方向
C.对海洋生物及鸟类生存没有影响
D.有利于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
答案:3.B 4.D
煤炭地下气化是将地下煤炭通过热化学反应在原地转化为可燃气体的技术,该技术不需要采掘煤炭,也不需要工作人员进入地下。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德国等主要产煤国均大力投入这一领域的研究。我国对这一技术的研究始于1958年,并在1980年以后先后在徐州、唐山等地进行了试验,初步实现了煤炭地下气化技术从试验到应用的突破。据此完成第5~6题。
5.我国选择在徐州、唐山等地进行煤炭地下气化试验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  )
A.煤炭资源丰富,技术人才集聚
B.人口稠密,市场需求大
C.邻近经济发达地区
D.便于借鉴国外经验
6.与传统采煤方式相比,煤炭地下气化更适用于(  )
①安全性较差的薄煤层 ②经济性较差的深煤层 ③分布于深海地下的煤层 ④出露地表的高品位厚煤层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5.A 6.A
解析:第5题,煤炭地下气化技术试验首先需要有煤炭,其次需要有相关的技术人员,这两个条件唐山和徐州都具备。与人口稠密、市场需求关系不大。进行试验说明技术尚未成熟,尚未投入市场,煤炭地下气化技术试验对技术水平要求高,与地区经济水平没有直接关系。由材料可知,我国对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的研究始于1958年,时间较早,选择在徐州、唐山等地进行试验并非为了借鉴国外经验。第6题,传统采煤多需要建井,工程量大,且需要工作人员进入地下,风险较大。安全性较差的薄煤层、经济性较差的深煤层开采价值小,利用煤炭地下气化技术,不需要采掘煤炭,也不需要工作人员进入地下,使安全性较差的薄煤层和经济性较差的深煤层的开采风险降低,①②正确。分布于深海地下的煤层,由于海水阻隔,利用传统采煤方式或煤炭地下气化技术都很难对其开采利用,出露地表的高品位厚煤层,是传统采煤方式重点开采的对象,③④错误。
生物质燃气可利用秸秆、林木废弃物、食物菌渣、禽畜粪便等可燃性物质作为原料转换获得,是一种通过各种技术手段获得的高质量合成气。法国环境和能源管理署发布研究报告,计划逐步让全法国1100万家庭都使用可再生的生物质燃气,取代目前依赖进口的化石天然气。2018年,生物质燃气只占法国燃气消耗的0.1%,但发展迅猛,法国政府希望到2030年这一比例增长至30%,到2050年达到100%。据此完成第7~8题。
7.与化石天然气相比,使用生物质燃气的主要优点是(  )
①增加农民收入 ②减少酸性气体排放 ③带动农业发展 ④促进基础设施完善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8.现阶段制约法国生物质燃气推广的主要因素是(  )
A.市场 B.技术
C.交通 D.成本
答案:7.A 8.D
解析:第7题,生物质燃气可利用秸秆、林木废弃物、食物菌渣、禽畜粪便等可燃性物质作为原料转换获得,是一种通过各种技术手段获得的高质量合成气,与化石天然气相比,使用生物质燃气的主要优点是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环境(减少酸性气体的排放),①②正确;通过材料介绍可知,生物质燃气主要是对废弃物的利用,对带动农业的发展或促进基础设施完善作用不大,③④错误。第8题,法国环境和能源管理署发布研究报告,计划逐步让全法国1100万家庭都使用可再生的生物质燃气,故应用市场广阔;现阶段已经可以获取生物质燃气,故技术不再是瓶颈;生物质燃气的推广使用与交通关系不大;生物质燃气需通过各种技术手段获得,成本较高。
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为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位于甘肃酒泉的瓜州风能资源丰富,素有“世界风库”之称。2021年5月28日,瓜州县泰源北大桥第六风电场D区20万千瓦风电项目开工,标志着瓜州县风电二期二批项目进入了全面建设阶段。下图示意瓜州等地年大风(≥8级)日数。
(1)分别与煤炭、水能相比,指出开发风能的优势。
(2)说明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有利自然条件。
(3)分析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
(4)为保障电网的稳定性,还规划在瓜州建设规模较大的热电站作为调节电站。试解释为大型风电场配建调节电站的原因。
答案:(1)与煤炭相比,风能为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与水能相比,开发风能不产生库区淹没等问题。
(2)有风:风能资源丰富(有“世界风库”之称),年大风日数多(近70天)。
有地:可供建设风电场的土地广阔(充足)或戈壁(难利用土地)广布,地形平坦。
(3)当地(经济落后,人口稀少)电能需求少;离东部(用户)较远(,需长距离输电);当地基础设施(如电网等)不足;建设成本高(投资大),当地资金不足。
(4)风电极不稳定,配建热电站可以起到调节、控制作用,以使电网输电平稳(当风力减弱时以热电站补充电量,当风力强劲时减少热电站发电量)。(共55张PPT)
第二章
第二节 中国的能源安全
地 理
内容索引
自主预习 新知导学
合作探究 释疑解惑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课 标 定 位
以某种战略性矿产资源为例,分析其分布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
素 养 阐 释
1.通过材料分析,了解我国能源的战略价值、分布状况、生产与消费情况,提高区域认知水平和图表分析能力
2.通过材料分析,掌握我国能源供需现状及能源开发利用现状并分析其与国家能源安全的关系,培养综合思维能力和能源安全意识
3.通过材料分析,掌握我国未来能源消费的特点及我国未来能源安全的保障措施,培养理论创新、科技强国理念,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
自主预习 新知导学
一、中国能源供需特点
1.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化石能源是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提供了现代社会发展所需的85%以上的能量。
2.能源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1)化石能源是非可再生资源。
(2)全球能源需求高速增长,供应的紧张程度日趋增加。
(3)化石能源消费带来环境污染和全球气候变化等严重的环境问题。
3.中国能源供需特点
我国是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大国,能源资源具有“富煤、少油、缺气、丰水、多风”的禀赋。
(1)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大、增长快。
(2)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
(3)油气资源相对短缺。
(4)能源供给与消费空间配置错位。
【思考感悟】 2018年世界石油总需求的增长主要来源于三个国家,其中中国的石油需求增长量排名世界第一。为什么我国石油需求增长迅速
提示: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能源需求增加;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占比较高;石油资源作为能源和化工原料具有不可替代性。
二、石油供需与我国能源安全
1.能源安全战略
我国确定了“以煤为主自给,以引进油、气为重心”的能源安全战略。
2.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石油供需现状
一方面我国对石油的需求快速增长;另一方面我国传统大油田经过长期开采,面临战略储量减少、稳产难度加大等问题,石油新增探明储量有限。1993年我国再次成为原油净进口国,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
3.中国石油安全问题
(1)石油供给对国际石油市场的高度依赖:出口国社会动荡导致可进口石油数量减少,国际石油市场价格垄断导致进口成本增加。
(2)石油长距离运输:运输通道不畅导致石油不能够及时运达。
【思考感悟】 石油关系到国家的资源安全、经济安全,乃至社会安全。国际原油市场动荡不定,我国石油储量、产量短期内难以实现大的突破,石油消费需求依旧保持高增长,对国际石油市场高度依赖。试分析保障我国石油安全的措施有哪些。
提示:第一,开源。通过技术创新增加石油探明储量和开采能力;积极探索开发页岩油气资源;开发新能源,寻找石油替代品。第二,节流。推广节油技术;倡导节约用油。第三,建立国家石油储备基地。
三、煤炭开发利用与我国能源安全
四、我国未来能源需求与能源安全
1.我国未来的能源消费特点
(1)能源消费总量将继续增长,但增速降低。
(2)仍以煤炭为主,该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将不断降低。
(3)核能、水电、太阳能和风能等非化石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将显著提高。
(4)石油、天然气消费量将进一步增长,对国外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依赖程度高,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可能难以得到根本改善。
2.保障我国未来能源安全的措施
(1)充分发掘常规能源的资源潜力,通过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
发展节能技术、提倡节约消费等途径,提高能源利用率。
(2)改善能源结构,大力发展低碳能源。
(3)开辟多元、稳定的国际能源供应市场,确保能源运输通道畅通;加强国家战略能源储备。
【思考感悟】 新能源一般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说出一种新能源并分析其在我国开发利用的优势条件。
提示:太阳能。太阳能清洁、无污染,利用价值高;我国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高原山地气候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大面积未利用土地可提供工程建设空间。
风能。我国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面积广大,风能资源丰富,且风向较稳定;沿海较大面积滩涂和西北地区大面积未利用土地可供安装风机。(其他新能源亦可)
我国潮汐能的开发
潮汐电站一般建造在海水涨落幅度比较大的海湾上,用大坝和厂房将海和海湾分开,涨潮时,海水位高于库水位,水库充水,机组发电;落潮时,库水位高于海水位,水库泄水,机组发电。由于潮汐规律可以预测,电站电量较为稳定,没有水电站的枯水期问题。
综合开发潮汐能不仅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更能实现沿海地区水产养殖、土地围垦、旅游观光等的有机结合,具有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
我国有漫长的海岸线,潮汐资源蕴藏量丰富。潮汐试验电站的建设,为我国进一步开发海洋清洁能源积累了经验,也为沿海产业带的建设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
合作探究 释疑解惑
探究一 中国能源供需特点
[问题引领]
对能源消费结构进行优化和调整是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任务。经初步核算,2019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比上年增长3.3%。其中,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比上年提高了1.3%,煤炭消费所占比例由59.0%下降至57.7%。
2015—2019年清洁能源消费量占
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
结合材料探究:
(1)说明材料中体现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及变化的特点。
(2)为什么我国要将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作为能源战略的重要任务
提示:(1)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特点: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清洁能源比例较低;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变化特点:煤炭资源消费比例下降,清洁能源消费比例提高,能源消费结构逐渐趋于合理。
(2)我国当前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清洁能源使用比例较低;煤炭资源在开采过程中会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同时还会污染地下水;运输和利用过程中易污染大气环境。
[归纳提升]
我国能源供给与消费特点
我国一次能源供给与消费存在结构性差异和空间配置错位两大特点。我国现阶段的一次能源生产结构以煤炭为主、少油缺气,这与我国的资源禀赋高度相关。以煤炭为主的一次能源生产结构直接形成了以煤炭为主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一方面我国煤炭供应充足,另一方面则是石油供给不足以面对未来庞大的能源需求。
[典型例题]
下图示意2009年和2019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图中的“一次电力”是指核能、水能、风能以及太阳能所发出的电力。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与2009年相比,2019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  )
A.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均下降
B.清洁能源消费比重上升
C.煤炭开采总量下降较明显
D.石油、天然气自给率提升
(2)我国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有(  )
①积极开发新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②加快产业升级,提高重化工业比重 ③根据国情,适度提高煤炭消费比重 ④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1)B (2)D
解析:第(1)题,化石能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与2009年相比,2019年石油、天然气的消费比重上升;一次电力和其他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上升,表明清洁能源消费比重上升;煤炭消费比重下降不代表煤炭开采总量下降;石油、天然气消费比重上升,但无法根据已有材料判断自给率是否提升。第(2)题,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能源利用率较低,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小,积极开发新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节约使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是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合理措施。提高重化工业比重会加大能源压力,也可能加剧环境污染;根据国情,适度降低煤炭消费比重。
探究二 石油供需与我国能源安全
[问题引领]
作为能源,石油被加工成汽油、煤油、柴油等燃料;作为化工原料,石油可加工成乙烯、丙烯等,由乙烯、丙烯还可进一步生产出三大合成原料,即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其经济价值远远超过石油作为燃料的价值。
结合材料探究:
(1)举例说明国际石油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哪些影响。
(2)举例说明石油资源短缺会对哪些行业产生影响。
提示:(1)①石油价格上涨会导致生活必需的液化石油气、天然气价格上涨;②依赖石油作为原料生产的生活日用品成本提高,物价上涨;③导致交通运输成本加大,物价上涨。
(2)石油加工工业、石油化学工业、汽车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等。
[归纳提升]
石油与国家安全核心概念关系图
我国石油资源对外依存度很高,一旦石油进口出现问题,那么将对我国的能源安全带来威胁。为了保障石油安全,我国主要从三个方面采取措施。
1.保障海上石油航线。
2.从陆地邻国进口,现在已经有中哈石油管道(哈萨克斯坦)、中俄石油管道(俄罗斯)、中缅石油管道(缅甸)、中巴石油管道(巴基斯坦)。
3.建立石油储备基地。
[典型例题]
某数据库显示,2020年1—7月中国原油进口量为32 004万吨,同比增长12.1%。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近70%。下图示意2015—2020年7月中国原油进口量及增长情况。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措施中,从“开源”方面能有效保证我国“石油安全”的措施有(  )
①大力在海外投资石油的开发和经营 ②加速研究开发石油替代产品 ③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库 ④建立多元化的石油进口渠道 ⑤加速国内石油资源的勘探
A.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2)下列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途径,正确的是(  )
A.控制生产规模以减少能源消耗
B.加强技术研发,提高能源利用率
C.压缩不稳定性能源的利用比例
D.立足国内能源,减少利用国外能源
答案:(1)B (2)B
解析:第(1)题,“开源”即适度开发、均衡生产、加强资源勘探、充分利用国内外石油资源和石油市场。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库不属于“开源”方面的措施。第(2)题,用控制生产规模来减少能耗会影响经济发展;不稳定性能源也要正常开发利用;要立足国内外能源市场,确保我国的能源供应。
探究三 煤炭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
[问题引领]
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因采煤形成的采空沉陷区引发的矿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严重。2015年9月,我国将山西省作为采煤沉陷区治理试点省级行政区。经过多年生态修复与治理,沉陷区变身生态风景区。
结合材料探究:
说出煤矿采空沉陷区造成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
提示:危害:耕地损毁、塌陷或被占用;房屋破损、倒塌;破坏水系,污染水体与大气环境,生态环境恶化。
措施:沉陷区回填,土地复垦;恢复自然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加强工矿区土地沉陷规律的监测和预报;实施对土地损害的补偿制度。
[归纳提升]
1.煤炭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2.矿区土地复垦
复垦模式 复垦作用
塌陷区水产养殖 恢复矿区生态环境
煤矸石充填塌陷区营造基建用地 减轻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粉煤灰充填,覆土造林 恢复采矿区土壤肥力
露天采矿剥离物回填采煤沉陷区 增加可利用土地面积
[典型例题]
新疆煤炭资源大多埋藏较浅,甚至可以露天开采。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新疆煤炭资源开发条件
的评价,正确的是(  )
A.煤层开采条件差
B.交通运输便利
C.远离市场,运输成本高
D.基础设施完善
C
(2)与“疆煤东运”相比,“疆电东送”(  )
①有利于改善新疆的环境质量 ②增加新疆的就业机会 ③减轻新疆水资源的压力 ④减轻煤炭运输对交通的压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下列关于在新疆煤炭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可能引发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应对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破坏土地资源造成土地退化——保护好表土层及植被
B.水土流失——植树造林
C.开采区地面塌陷——覆土复垦
D.大量煤矸石等弃置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引燃煤矸石,减小废弃物体积
C
A
解析:第(1)题,由材料“大多埋藏较浅,甚至可以露天开采”可知,新疆煤炭资源开采条件好;新疆深居内陆,距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较远,远离市场,运输成本高;新疆与东部地区相比,经济欠发达,基础设施较差。第(2)题,“疆电东送”是把新疆的煤炭资源转变为电力输送到我国东部,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新疆的就业机会,同时可减轻煤炭运输对交通的压力;“疆电东送”附加值高,效益好,但在促进新疆经济发展的同时,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新疆水资源的压力,在环境质量改善方面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第(3)题,煤炭开采会造成土地退化,应保护好表土层及植被;新疆气候干旱,植树造林不合适;开采区若出现塌陷,应该用煤矸石或废矿石等回填后再覆土;引燃煤矸石会使污染更严重。
探究四 我国未来能源需求与能源安全
[问题引领]
积极开发新能源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上海市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位于上海市临港新城至洋山深水港的东海大桥两侧1 000米以外沿线,由巨大的白色风车组成,形成一片海上风电示范区,通过海底电缆传回电力。据悉,东海大桥海上风电示范项目自投入运营至2017年11月,总计上网电量约22亿千瓦时,节约标准煤70.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95万吨。
结合材料探究:
(1)分析上海市建设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2)从协调人地关系的角度分析人类积极开发新能源的意义。
提示:(1)有利因素:地处沿海地带,受季风影响,风能丰富;经济基础好,科技研发力量强;可以利用海洋空间,节省土地资源。不利因素:成本高,施工难度大。
(2)新能源多为可再生能源,可减少人类对化石能源的依赖,缓解能源危机;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缓全球变暖;有利于改善能源结构,保护环境,促进人地协调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归纳提升]
1.我国能源利用面临的挑战
(1)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仍以煤炭为主。
(2)能源分布不均,人均能源占有量低。
(3)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4)石油对外依存度过大。
(5)能源利用率低,环境问题突出。
2.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措施
(1)立足于国内能源的勘探开发。
(2)积极参与能源安全的国际合作,实现能源供应多元化。
(3)加强石油战略储备,健全能源安全预警应急机制。
(4)加快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5)通过法律政策措施和市场手段,鼓励节能、合理用能、提高能源利用率。
(6)促进人地协调,加强环境保护。
3.我国能源战略选择
(1)以多边合作为依托,重点加入国际能源机构。
(2)以区域合作为基础。
(3)以建立国际能源新秩序为目标,参与国际能源贸易的定价机制。
[典型例题]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世界能源消费构成比例变化图(含预测)。
材料二 2019年10月,日本从中东地区进口的石油占到了日本当月总进口量的92.4%。日本如果能够争取到铺设通往俄罗斯的石油管道,俄罗斯每天向日本出口一定数量的石油,那么日本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度就可以降低。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2030年后天然气的消费比例超过石油,分析其最主要的原因。
(2)材料二是日本针对其能源安全问题的哪一方面而作出的努力
(3)从地理角度思考,我国可以从日本能源安全状况中得到哪些启示
答案:(1)天然气对环境的污染程度较小。
(2)石油来源过分依赖中东(或石油来源单一化)。 
(3)要加强能源消费结构多样化和来源多元化;应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等。
解析:第(1)题,由材料一可知,2030年后天然气消费比例超过石油,最主要的原因是天然气的环境效益更明显。第(2)题,材料二反映的是日本为解决石油来源单一化而作出的努力。第(3)题,根据日本的能源安全状况,可以供我国借鉴的是要加强石油来源的多元化,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实现能源多样化等,同时应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煤炭占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比例长期较高。为化解煤炭产能过剩和石油主要依赖进口等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大力发展煤制油技术和产业,并成功解决了煤制油过程中高耗水、高污染和转换效率低等问题。我国已在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贵州省等省级行政区布局了一批煤制油企业。据此完成第
1~3题。
1.我国煤制油企业布局的区位指向是(  )
A.市场 B.原料 C.交通 D.劳动力
2.在地表水匮乏的地区,煤制油企业长期用水宜采用的方式是(  )
A.循环用水 B.开发地下水
C.远程调水 D.建地下水窖
B
A
3.发展煤制油产业,可以(  )
A.解决我国能源不足的问题
B.减少我国对新能源开发的压力
C.促进我国煤炭产业的绿色转型升级
D.增强我国主导国际石油市场的能力
C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我国的煤制油企业主要位于我国煤炭储量和产量较大的区域,因此,我国煤制油企业布局的区位指向是原料。第2题,一般而言,地表水匮乏地区气候干旱,因此水资源成为人类活动的限制性因素。虽然我国解决了煤制油过程中的高耗水问题,但水资源短缺与耗水量大的矛盾依然存在,循环用水可以实现水资源的重复利用,适用于长期用水。开发地下水容易引发生态问题,远程调水成本太高,建地下水窖能够收集的水量有限。故A项正确。第3题,材料提到,我国成功解决了煤制油过程中高耗水、高污染和转换效率低等问题,发展煤制油产业,可以缓解煤炭资源在运输和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污染问题,有利于促进我国煤炭产业的绿色转型升级。由于煤制油并没有增加我国能源总量,因而不能解决我国能源不足的问题,也不会减少我国对新能源开发的压力。增强我国主导国际石油市场的能力说法有误。故C项正确。
2021年3月15日,我国海上全新“绿色油田”——曹妃甸6-4油田正式投产。该油田以绿色发展理念为主导,引入大量高质量国产设备和创新型环保设备,建设应用“设计施工一体化”理念,实现了海上油田减排增效,完善了我国海上“绿色油田”建设新模式,推动海洋石油工业绿色低碳管理迈上新台阶。据此完成第4~5题。
4.可实现海上“绿色油田”建设的措施是(  )
①淡化海水提供生产、生活用水 ②搭载燃油发电机为海上平台供电 ③引入岸电工程为生产、生活供电 ④应用再生水收集罐收集生活污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设计施工一体化”理念的应用,对该项目的主要益处是(  )
A.提高油区的环境质量 B.缩短油田的建设周期
C.缓解石油的紧张状况 D.助力京津冀经济发展
D
B
解析:第4题,“绿色油田”新理念的主旨是减排增效,淡化海水提供生产、生活用水是开源,达不到减排增效的目的,①错误;燃油发电机在发电的过程中容易造成油区的环境污染,②错误;引入岸电工程可以减少燃油主机消耗的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③正确;应用再生水收集罐回收生活污水,可实现海上油田生活污水“零”排放,④正确。第5题,C、D两项是该项目建成并投产后产生的益处,而不是对该项目的益处。引入大量创新型环保设备的主要益处是保护油区的环境。采用“设计施工一体化”有利于工程设计和施工之间的衔接配合,更好地合理组织分段的设计与施工,缩短建设周期。
安徽淮南作为拥有百年煤炭开采史的中国华东地区最大“煤城”、中国首个亿吨级煤电基地,煤电等传统能源一直以来在该市经济结构中占绝对优势。而早在2012年,中美合资的某科技公司的高倍聚光光伏产业化项目一期在淮南已经顺利投产。据此完成第6~7题。
6.安徽淮南为中国华东地区最大“煤城”表明煤炭资源具有(  )
A.有限性 B.地域性 C.整体性 D.多用性
7.高倍聚光光伏产业化项目一期在淮南投产,给当地带来的突出优势是(  )
A.改输煤为输电,减轻交通运输压力
B.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C.加速煤炭资源的开发,促进经济发展
D.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质量
B
D
解析:第6题,安徽淮南为中国华东地区最大“煤城”,这表明煤炭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具有地域性。第7题,高倍聚光光伏产业化项目一期在淮南投产,给当地带来的有利影响是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质量。与改输煤为输电无关;在提供就业机会,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方面作用不明显;可以减缓煤炭资源的开发,减轻大气污染。
8.下图为中国光照资源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按照可再生能源与非可再生能源分类,太阳能、风能、水能属于
      能源,其中属于新能源的是          。
(2)拉萨和重庆相比,哪里更适宜发展太阳能 结合两地自然条件分别说明理由。
答案:(1)可再生 太阳能与风能
(2)拉萨更适宜发展太阳能。理由:拉萨地处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太阳辐射强,位于我国光照资源丰富带;重庆位于我国光照资源贫乏带,这里阴雨天多,多雾,日照时数少,太阳辐射弱。
9.随着新能源技术的成熟,我国已成为全球风电装机增速最快的国家,全国绝大多数省级行政区有并网风电场,其中甘肃并网风电装机容量位居前列。在河西走廊的戈壁滩上处处都是风力发电设备。然而,风电建设在突飞猛进的同时,对周边环境和生态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试分析风电场的建设可能给河西走廊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提出防治措施。
答案:负面影响:风电场在建设过程中及后期维护时,可能对戈壁和荒漠植被造成破坏;风电场运行后,可能对鸟类的迁徙、繁殖和栖息等产生不利
影响。
防治措施:加强环境意识教育,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尽可能减少对戈壁和荒漠植被的破坏,加强环境执法和保护;尽量避开鸟类的迁徙路线及鸟类栖息、停留地,降低风电场对鸟类生活的影响;做好规划和风险评估工作,把风电场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解析:风电场的建设给周边环境和生态带来的负面影响,可从对戈壁、鸟类的影响等方面分析。针对出现的问题要从立法保护、避开鸟类迁徙路线、合理规划等角度采取措施。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1.粮食生产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立足国内耕地资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以下有关表述有误的是 (  )
A.人多地少是我国基本国情,人均耕地少于世界上许多国家
B.“坚守18亿亩红线”是指确保我国耕地面积不能低于18亿亩(1亩=1/15公顷)
C.除保障性安居工程外,任何住房用地均不得占用基本农田
D.目前,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已被应用于我国耕地保护工作
种子是现代农业的基石,关系着一个国家农业产业的竞争力。20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据此完成第2~3题。
2.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解决种子问题,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①加快构建现代种业产业体系 ②加大保护我国种质资源力度 ③依赖政府扶持,引进育种材料,提升育种水平
④根据市场需求,加大科技投入,创新种质资源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种子库在理想状态下可以保持种子样本安全百年以上,如果在我国建立种子库,下列地区最合适的是(  )
A.青藏高原高山洞穴
B.黄土高原干燥窑洞
C.海南山区地下洞穴
D.云贵高原地下溶洞
粮食总产量是耕地面积与单位面积产量(单产)的乘积,下图示意1980—2020年我国粮食作物单产与总产量的变化。读图,完成第4~5题。
4.1980—2020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增加主要依靠(  )
A.退耕还林、还草
B.扩大耕地面积
C.加大科技投入
D.实施坡改梯工程
5.提高我国粮食单产的可行性措施有(  )
①增加基本农田数量 ②加大农业科技投入 ③提高耕地复种指数 ④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被利用。下图为三江平原部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第6~7题。
6.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可推断出(  )
A.甲地海拔较高
B.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
C.丁地地势低平
D.丁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甲地
7.目前,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大规模经营的主要措施是 (  )
①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②增加耕地面积 ③增加农业资金投入 ④改变耕作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与我国东北地区接壤,两地自然环境有很大的相似性。它是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最重要的农产品产区,但80%的耕地近20年处于撂荒状态。在我国强化粮食安全保障和推动农业“走出去”的背景下,大批中国企业到该地区投资农场种粮再返销国内,返销粮食因其品质高深受国内消费者欢迎。下图示意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地理位置。
(1)分析中国企业去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投资种粮的社会经济原因。
(2)说明滨海边疆区粮食品质高的原因。
(3)简述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从中国企业投资农场中获得的利益。
(4)简述我国强化粮食安全保障的其他措施。
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1.粮食生产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立足国内耕地资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以下有关表述有误的是 (  )
A.人多地少是我国基本国情,人均耕地少于世界上许多国家
B.“坚守18亿亩红线”是指确保我国耕地面积不能低于18亿亩(1亩=1/15公顷)
C.除保障性安居工程外,任何住房用地均不得占用基本农田
D.目前,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已被应用于我国耕地保护工作
答案:C
解析:建设用地需要占用基本农田的,要做到“占补平衡”。
种子是现代农业的基石,关系着一个国家农业产业的竞争力。20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据此完成第2~3题。
2.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解决种子问题,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①加快构建现代种业产业体系 ②加大保护我国种质资源力度 ③依赖政府扶持,引进育种材料,提升育种水平
④根据市场需求,加大科技投入,创新种质资源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种子库在理想状态下可以保持种子样本安全百年以上,如果在我国建立种子库,下列地区最合适的是(  )
A.青藏高原高山洞穴
B.黄土高原干燥窑洞
C.海南山区地下洞穴
D.云贵高原地下溶洞
答案:2.C 3.A
粮食总产量是耕地面积与单位面积产量(单产)的乘积,下图示意1980—2020年我国粮食作物单产与总产量的变化。读图,完成第4~5题。
4.1980—2020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增加主要依靠(  )
A.退耕还林、还草
B.扩大耕地面积
C.加大科技投入
D.实施坡改梯工程
5.提高我国粮食单产的可行性措施有(  )
①增加基本农田数量 ②加大农业科技投入 ③提高耕地复种指数 ④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4.C 5.C
解析:第4题,据图推断,1980—2020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增加,主要依靠的是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故C项正确。退耕还林、还草会使耕地面积减少,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产量的增加,故A项错误。扩大耕地面积不符合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故B项错误。我国并未大规模实施坡改梯工程,故D项错误。第5题,提高粮食单产,可通过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耕地复种指数来实现,故②③正确。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会影响粮食的种植面积,但不会提高粮食的单产,增加基本农田数量也不会提高粮食单产,故①④错误。故选C项。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被利用。下图为三江平原部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第6~7题。
6.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可推断出(  )
A.甲地海拔较高
B.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
C.丁地地势低平
D.丁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甲地
7.目前,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大规模经营的主要措施是 (  )
①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②增加耕地面积 ③增加农业资金投入 ④改变耕作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6.B 7.B
解析:第6题,读图,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甲地由林地变为湿地,可能是海拔较低;丙地位于早期开发的耕地附近,说明其开发条件好于乙地;丁地几十年来都是以林地为主,且位于河流上游,所以地势较高;丁地林地多,地势高,耕地开发条件比甲地差。第7题,该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目前,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大规模经营的主要措施是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①对;增加耕地面积的可能性小,且不利于环境保护,②错;增加农业资金投入,有利于大规模生产,③对;改变耕作制度,与大规模生产经营无关,④错。
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与我国东北地区接壤,两地自然环境有很大的相似性。它是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最重要的农产品产区,但80%的耕地近20年处于撂荒状态。在我国强化粮食安全保障和推动农业“走出去”的背景下,大批中国企业到该地区投资农场种粮再返销国内,返销粮食因其品质高深受国内消费者欢迎。下图示意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地理位置。
(1)分析中国企业去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投资种粮的社会经济原因。
(2)说明滨海边疆区粮食品质高的原因。
(3)简述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从中国企业投资农场中获得的利益。
(4)简述我国强化粮食安全保障的其他措施。
答案:(1)中国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量大,而中国人均耕地资源有限;我国积极推动企业“走出去”,并提供政策支持;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土地资源充足且土地成本低;与我国接壤,距离近,有利于粮食运输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2)纬度高,作物生长周期长;气温低,病虫害少;人类活动少,污染少;黑土广布,土壤肥沃。
(3)促进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增加就业;增加税收;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
(4)坚持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继续保护耕地资源;增加科技投入,促进农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高粮食作物产量;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粮食综合发展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国家粮食储备调控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实施“节约粮食”工程,积极开发“无形粮田”等。
解析:第(1)题,注意题目要求的是社会经济原因。中国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量大,而中国人均耕地资源有限,可开垦耕地有限;我国积极推动企业“走出去”,并提供政策支持;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土地资源充足,80%的耕地近20年处于撂荒状态,土地成本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与我国接壤,距离近,有利于粮食运输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第(2)题,主要从生长期、病虫害、污染及土壤等方面分析。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纬度高,作物生长慢,生长周期长,养分积累多;气温低,病虫害少,作物品质好;人类活动少,环境污染少,作物质量好;黑土广布,土壤肥沃,利于作物生长。第(3)题,中国企业投资,促进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当地的税收;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第(4)题,可从保护耕地、提高产量以及做好粮食储备工作等方面采取措施。(共50张PPT)
第二章
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地 理
内容索引
自主预习 新知导学
合作探究 释疑解惑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课 标 定 位
1.运用图表,说明中国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的特征
2.结合实例,掌握我国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
3.结合实例,说明我国耕地开发利用状况及耕地保障措施
素 养 阐 释
1.通过材料分析,归纳自然条件对我国耕地资源及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加强区域认知,提高综合思维能力
2.通过材料分析,了解我国粮食安全风险并归纳出我国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培养综合思维能力和粮食安全意识
3.通过材料分析,了解我国未来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掌握保障粮食安全的耕地保障措施,培养人地协调观和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
自主预习 新知导学
一、粮食生产安全的资源基础
1.粮食安全
(1)概念:保证人们能够及时得到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物。
(2)环节:粮食生产、储备、流通、进出口四个环节。
(3)我国粮食安全:建立在国内粮食生产的基础之上,需要粮食总产量与
粮食需求量大致持平。
2.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特征
(1)人均耕地少,后备耕地资源有限。耕地质量总体欠佳,退化和污染问题严重。
(2)耕地空间分布不均,水土资源配置不佳。
(3)农业气象灾害频发,粮食产量年际波动大。
二、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
1.国内粮食生产:意味着需要不断增加粮食总产量,以满足人口和消费水平增长带来的粮食消费需求。
2.两个基本途径:1949年以前主要通过扩大耕地面积来实现;1949年以后,主要是通过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实现的。
3.粮食跨区调剂:解决粮食生产与消费空间配置不均衡问题。如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南粮北调”,从南方调拨大米到北方,保障北方居民的食用粮需求;自1985年起“北粮南运”,北方向南方调运的粮食以玉米为主,适应畜牧业发展对饲料用粮的需求。
4.充分利用国际粮食市场: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以净进口谷物为主,主要通过进口小麦,解决我国食用粮总量不足与结构性短缺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我国粮食进出口大体平衡;21世纪以来,我国粮食净进口量持续增加,其中进口大豆约占进口粮食总量的60%,占大豆消费总量的80%以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粮食安全。
5.建立粮食储备:保障体系中最为重要的是“统购统销”政策和国家粮食
储备制度,后者是维护我国粮食安全的基本制度,现代粮食储备具备救荒、调节国内外粮食市场秩序、应对突发事件等功能。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粮食储备体系的演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逐步组建粮食管理机构。
(2)计划经济时期,粮食储备与粮食经营一体发展。
(3)改革开放后,逐步理顺体制机制,大力推进政府粮食储备体系完善和
发展。
①1985年,国家决定取消粮食统购,实行粮食合同定购,标志着自1953年以来实行了32年的粮食统购统销制度开始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②1990年9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建立国家专项粮食储备制度的决定》,正式建立国家专项粮食储备制度。
③2014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若干意见》。2015年起,用5年时间实施“粮安工程”,建设粮油仓储设施、打通粮食物流通道、完善应急供应体系、保障粮油质量安全、强化粮情监测预警、促进粮食节约减损等。
④2019年,《关于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加强粮食储备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见》的审议通过,标志着政府粮食储备在构建统一的国家物资储备体系上有了新突破。
2.农产品、粮食、谷物和口粮的关系
推进农业现代化,要坚持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其中,“口粮”指的是小麦和水稻。
三、未来粮食安全的耕地保障
1.我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是“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目标是“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2.在一定技术条件下,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3.我国划定了18亿亩耕地红线(1亩=1/15公顷)
(1)数量上:守住耕地红线,首先要做到已经确定的耕地红线绝不能突破,已经划定的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绝不能随便占用;其次,要做到占补平衡。
(2)质量上:目标是实现以质换量、藏粮于地。措施有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及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水土保持与坡耕地改造、高效节水等一系列水土资源保护项目,以实现高产田的稳产保育和中、低产田的地力提升,增加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减小对耕地数量需求的压力。
东北黑土区小流域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措施
东北黑土区小流域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措施示意图
第一道防线是坡顶防护林体系。在坡顶栽种防护林,在林缘和耕地之间开挖截流沟。
第二道防线是坡面防护体系。对不同坡度的坡面合理配置以等高种植为主的耕作措施、梯田工程措施及植物防冲带等。
第三道防线是沟道防护体系。对侵蚀沟采取工程和植物措施相结合的
办法。
合作探究 释疑解惑
探究一 粮食生产安全的资源基础
[问题引领]
东北黑土层大量流失以及粮食单产演变示意图。
结合材料探究:
东北黑土层大量流失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
提示: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肥力下降,单位面积粮食产量降低;农民种粮积极性受到影响,种植结构变化造成粮食总产量降低;东北粮食商品率高,是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粮食产量减少危及国家粮食安全。
[归纳提升]
我国耕地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表现
原因 表现
自然 原因 空间分布不均 耕地空间分布不均,水土资源配置不佳
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农业气象灾害等造成耕地减产
原因 表现
人为 原因 人口数量增加 人均耕地减少
土壤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工业“三废”造成土壤污染,使我国耕地的质量和数量呈下降趋势
土地退化 人类不合理利用土地导致的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沼泽化、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
非农业建 设用地增加 城市、能源、交通、水利、工矿建设用地等不断增加
生态退耕 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耕还湖等措施的实施
浪费现象严重 闲置抛荒、占而不用
农业结构调整 生产条件较差的耕地转变为草场,发展畜牧业;丘陵区耕地转变为林果业用地;地势低洼区耕地转变为鱼塘
[典型例题]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耕地撂荒是指在耕地利用过程中,生产经营者由于主观原因放弃耕种而造成的耕地处于闲置或未充分利用的状态。通过对2016年重庆东南部的酉阳和武隆以及重庆东北部的巫山等区域的12个比较典型的村庄的调查发现,当地劳动力外出务工较多,耕地撂荒情况严重。2021年3月,重庆出台了《统筹利用撂荒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实施方案》,有效遏制耕地撂荒,充分挖掘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的保供潜力。
材料二 巫山、酉阳和武隆地处四川盆地东部,以丘陵山地为主,喀斯特地貌发育,生态脆弱,土地利用率普遍偏低。下图分别为巫山、酉阳和武隆位置示意图。
(1)从耕地资源的角度分析图示三个区域耕地撂荒的原因。
(2)说明图示三个区域耕地撂荒产生的影响。
答案:(1)耕地破碎,交通不便;耕地地块面积小,难以实现机械化操作;以丘陵山地为主,耕地坡度大,不利于耕作;多喀斯特地貌,土壤肥力低。
(2)有利影响:耕地撂荒可减少对植被的破坏,恢复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有利于当地的水土保持,降低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有利于改善当地的气候。
不利影响:农作物播种面积减少,粮食产量大大降低。
探究二 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
[问题引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国粮食产量稳步增长,人均占有量稳定在世界平均水平以上,单产显著提高。下图为我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统计图(1996—2020年)。
结合材料探究:
我国通过哪些途径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
提示:培育推广粮食高产品种,研发综合配套栽培技术;提高耕地复种指数,发展间作套种;发展农业机械化;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大力施用农家有机肥和增施化肥;修建农田水利设施,扩大农田灌溉面积与防洪排涝,平整土地;加强灾害监测预警预报,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
[归纳提升] 粮食安全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粮食安全面临的问题 解决途径
当前面临的问题 中长期发展面临的问题 人均粮食占有量少 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 (1)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单产和生产效率;
(2)调控粮食跨区调剂;
(3)建立粮食储备;
(4)政策支持,精准扶持,鼓励农民种粮;
(5)增加进口来源地,确保粮食安全;
(6)加强商品粮基地的保护与建设;
(7)促进节粮减损,倡导适度消费
粮食增产难度大 供需区域性矛盾突出 粮食总体质量偏低 品种结构性矛盾加剧 粮食种植收益较低 国内粮食生产成本高 [典型例题]
1.到2025年,我国计划建成10.75亿亩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1.05亿亩高标准农田,以此稳定保障5 500亿千克以上粮食产能;到2035年,全国高标准农田保有量和质量进一步提高,形成更高层次、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基础。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主要工作是(  )
A.改善农业水利条件 B.培育良种
C.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D.大力开发耕地后备资源
(2)今后我国粮食产量的增长应主要依靠(  )
A.扩大耕地面积 B.提高粮食单产
C.大规模使用化肥、农药 D.减缓城镇化进程
A
B
解析:第(1)题,“旱涝保收”,其“旱”和“涝”主要和农业水利条件有关。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主要工作是改善农业水利条件,排灌结合,既能抗旱也能防涝。第(2)题,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了我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不能通过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因此今后我国粮食产量的增长,应主要依靠科技,提高粮食单产。农业生产应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减缓城镇化进程不切实际。
2.2020年7月22—24日,习近平主席在吉林省考察时强调,要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探索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上创造更多经验。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吉林省农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
A.土壤肥力 B.经营方式
C.劳动力 D.农业科技
(2)为稳步提高吉林省粮食产能,保障粮食安全,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A.增加劳动力投入 B.发展多种经营
C.扩大耕地面积 D.加大技术投入
答案:(1)B (2)D
解析:第(1)题,材料“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探索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上创造更多经验”表明吉林省在农业发展方面,需要扩大生产规模,转变发展方式。目前吉林省农业以家庭经营为主,生产规模较小,对生产资料和科技的投入有限,农业经营方式成为农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吉林省耕地面积广,土壤肥沃,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优越;劳动力和农业科技都具备很强的流动性,不会成为主要的限制因素。第(2)题,为稳步提高吉林省粮食产能,保障粮食安全,最合理的途径是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增加劳动力投入不是提高粮食产能的有效途径;发展多种经营会减少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不利于保障粮食安全;随着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保护工程的实施,东北地区靠扩大耕地面积来增加粮食产能的途径将受到限制。
探究三 未来粮食安全的耕地保障
[问题引领]
材料一 《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要求,到2030年我国耕地保有量要保持在18.25亿亩以上。这是一个约束性指标,即要严格执行、不能突破。
材料二 2012—2016年全国耕地面积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2017中国土地矿产海洋资源统计公报》。
结合材料探究:
我国为什么强调要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
提示:耕地具有生产、生活、生态等多重功能;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耕地面积少;近年来我国耕地面积减少,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粮食安全所必需的耕地资源。
[归纳提升]
保护耕地资源,保障粮食安全
1.确保耕地数量
2.提高耕地质量
3.提高耕地利用率
调动和保护好主产区农民种粮积极性和主产区政府抓粮积极性,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规模经营。
4.提高耕种粮食作物的积极性
5.加强农田科技应用
[典型例题]
1.我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中,全国落实保护面积15.50亿亩,其中水田和水浇地面积占划定面积的48%;坡度15°以下占划定面积的88%;城市周边划定9 740万亩,通过优先确定永久基本农田布局,把城市周边围住,把公路沿线包住。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全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的主要目的是(  )
A.摸清耕地分布 B.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C.优化农业生产布局 D.统筹我国城乡规划
(2)城市周边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有利于(  )
A.保证城市农副产品供应 B.限制农业人口迁入城市
C.限制城市用地无序扩张 D.促进都市农业健康发展
B
C
解析:第(1)题,耕地分布可通过科技方法测算;统筹我国城乡规划无需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我国人口众多,全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的主要目的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便于国家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有利于因地制宜发展生产,但这不是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主要目的。第(2)题,城市周边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主要发展种植业,不能保证城市农副产品供应;农业人口迁入城市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过程,不受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的限制;城市周边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是为了保护耕地,限制城市用地无序扩张,保障粮食安全,而都市农业是以观光休闲农业、高科技现代农业为标志,以大都市市场需求为导向,不属于粮食安全的范畴。
2.我国中部粮食生产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省,土地面积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0.69%,耕地面积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24.06%,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产量的30%,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该区域人口众多,自然资源丰富,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有明显优势。
读我国各区域耕地面积及等级结构图(见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注:根据我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成果,将我国耕地划分为1—15等,1等地质量最好,15等地质量最差。
(1)图中耕地质量最优的地区是(  )
A.黄土高原区 B.黄淮海区
C.长江中下游区 D.四川盆地区
(2)图中反映出四川盆地区和云贵高原区的耕地面积较小,主要原因是(  )
A.位置偏远,农业技术落后
B.地表崎岖,平地面积小
C.地表岩石裸露,无法耕作
D.人口少,土地资源开发力度小
答案:(1)C (2)B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优等地、高等地面积最大,且平均等级最高,因此耕地质量最优。第(2)题,四川盆地四周多山地,平地面积小,而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因此两地区的耕地面积较小。四川盆地的成都平原人口密集,土地资源开发力度较大。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海水稻是在现有自然存活的高耐盐碱性野生稻的基础上,利用遗传工程技术选育出的水稻品种,每亩产量达200—300千克。2019年12月18日,我国海水稻研究取得较大进展,区域试验种植基地平均亩产突破400千克。我国约有1亿公顷盐碱地,其中有2亿多亩可以开发利用。据此完成第1~2题。
1.与高耐盐碱性野生稻相比,海水稻单产高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科技 B.劳动力 C.地形 D.土壤
2.成功推广种植海水稻有利于(  )
A.减少水污染 B.提高土壤肥力
C.保障粮食安全 D.促进多种经营
答案:1.A 2.C
解析:第1题,由材料“海水稻是在现有自然存活的高耐盐碱性野生稻的基础上,利用遗传工程技术选育出的水稻品种”可推断,与高耐盐碱性野生稻相比,海水稻单产高的主要区位因素是科技。第2题,由材料“区域试验种植基地平均亩产突破400千克”“我国约有1亿公顷盐碱地,其中有2亿多亩可以开发利用”可推断,成功推广种植海水稻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
我国粮食形势已从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从2003年到2016年,我国粮食产量大幅增长,但在产量大幅增长的同时,玉米、稻谷阶段性过剩特征明显,小麦优质品种供给不足,大豆产需缺口巨大。此外,粮食生产日益向东北等水热条件并不占优势的北方核心产区集中,粮食跨区域流通和平衡的压力越来越大。据此完成第3~4题。
3.我国粮食流通成本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要高的主要原因是(  )
A.玉米、稻谷库存量大 B.粮食生产向水热条件好的地区集中
C.产销区距离远、运距长 D.粮食进口多,加大运输压力
4.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高达80%,为减少大豆进口,合理的措施有(  )
①对大豆进口实行更严格的配额管理 ②增加农业补贴,实行大豆收购保护价 ③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提高耕地质量 ④加快土地流转,培植专业的大豆承包大户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C
D
解析:第3题,粮食产区向东北地区集中,主要消费区与主产区相距较远,导致粮食流通成本偏高。第4题,对大豆进口实行更严格的配额管理与市场经济不相符,①错误;增加农业补贴,实行大豆收购保护价,可以调动农民种植积极性,②正确;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提高耕地质量短期内不能提高大豆竞争力,降低进口依存度,③错误;加快土地流转,培植专业的大豆承包大户,可以提高大豆的市场竞争力,④正确。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从自然因素讲也就是耕地的基本国情,可概括为
“一多三少”,即耕地总量多,人均耕地少、高质量的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
(1)有人说,长江流域有非常多的湖泊,既然耕地资源如此紧张,我们为什么不把这些湖泊填平,改造成耕地 你认为这个提议是否可行 请说明你的
理由。
(2)对于我国耕地资源短缺问题,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请列举两项。
答案:(1)不可行。长江流域降水丰富,长江洪峰到来时,湖泊对长江具有调节作用。(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2)①开垦后备土地资源;②禁止滥占耕地;③提高耕地利用率。第四节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
陆地空间和资源日趋紧张,21世纪将成为海洋的世纪。据此完成第1~2题。
1.下列关于海洋油气资源的分布或开发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海底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大陆坡
B.我国近海石油资源的分布仅限于东海
C.美国、日本、英国、法国等国的海底油气资源丰富
D.海底油气资源集中分布在波斯湾、墨西哥湾、北海等地区
2.下列属于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的是(  )
A.海洋牧场 B.海洋化工
C.潮汐发电 D.海水淡化
3.下列关于海洋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洋资源是可再生资源
B.海水淡化是解决世界淡水缺乏的最重要途径
C.深海锰结核是未来可利用的重要金属矿产
D.波浪的能量巨大,既无污染,又可再生,且能量密集,是未来前景最好的能源
澳门特别行政区依靠填海造陆扩大了三分之二的土地,澳门国际机场是全球第二个、中国第一个完全由填海造陆而建成的机场,它的建成结束了澳门与世界其他地区不能直接通航的历史。据此完成第4~5题。
4.关于澳门填海造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建设周期短,造陆成本低
B.淤泥浅滩多,填海造陆易
C.可增加湿地面积,提高生物多样性
D.从根本上解决了土地紧张问题,促进经济发展
5.澳门国际机场的建设对澳门产生的显著影响不包括 (  )
A.改善交通状况,加强与珠海的联系
B.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C.促进优势发挥,利于产业结构调整
D.提升国际知名度,促进繁荣稳定
西亚城市迪拜努力发展非石油产业,打造梦幻之城。下图反映了该城市从海里填出棕榈形岛屿的示意图。据此完成第6~7题。
6.迪拜填造棕榈形岛屿的主要原因是(  )
A.防御飓风的袭击 B.发展海水养殖业
C.提高旅游吸引力 D.承接炼油业转移
7.填海造陆建新城可能导致(  )
A.近海生物的多样性减少
B.沿海湿地生态效益增强
C.地下径流入海更加通畅
D.海岸带不再受海浪侵蚀
近年来,长江三角洲经济圈新建了一系列大桥,加快了各地人员、物资的交流。下图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东海大桥和杭州湾跨海大桥景观图。据此完成第8~10题。
8.按照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分类,跨海大桥属于 (  )
A.耕海牧渔 B.海洋运输
C.围海造地 D.海岛开发
9.连接上海南汇和洋山深水港的东海大桥主要通行(  )
A.旅游大客车 B.公交大客车
C.集装箱卡车 D.水产冷藏车
10.杭州湾跨海大桥采用“S”形设计,使桥梁与航道水流保持基本垂直。这一设计思路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
A.海啸 B.赤潮 C.潮汐 D.寒潮
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沿海滩涂因土壤盐度高、有机质含量少,一直难以发展种植业。传统的滩涂种植业开发模式是“筑堤挖渠—淡水脱盐—粮棉复垦”,但始终投入多产出少。江苏盐城(下图)的滩涂占全省滩涂的65%以上,盐城L公司在滩涂上种植用海水浇灌的蔬菜(主要是海蓬子、碱蓬),深受国内外市场青睐。
(1)分析沿海滩涂传统开发模式投入多产出少的原因。
(2)评价盐城发展“海水蔬菜”的自然条件。
(3)“海水蔬菜”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各方的协同参与。请从蔬菜生产公司、盐城政府部门两方中任选一方,阐述其应采取的举措。
第四节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
陆地空间和资源日趋紧张,21世纪将成为海洋的世纪。据此完成第1~2题。
1.下列关于海洋油气资源的分布或开发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海底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大陆坡
B.我国近海石油资源的分布仅限于东海
C.美国、日本、英国、法国等国的海底油气资源丰富
D.海底油气资源集中分布在波斯湾、墨西哥湾、北海等地区
2.下列属于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的是(  )
A.海洋牧场 B.海洋化工
C.潮汐发电 D.海水淡化
答案:1.D 2.A
解析:第1题,海底石油是埋藏于海洋底层以下的沉积岩及基岩中的矿产资源之一,主要分布在大陆架地区。目前,世界最著名的海上产油区有波斯湾、委内瑞拉马拉开波湖、欧洲北海、南美洲墨西哥湾。海上天然气的储量以波斯湾第一,被称为“石油海”;北海第二;墨西哥湾第三。中国大陆架的海底石油产量远景很大,很有可能成为将来的“石油海”,渤海、黄海、东海及南海的南北两翼都有面积广大的储油区。第2题,海洋牧场属于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化工、潮汐发电、海水淡化均属于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
3.下列关于海洋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洋资源是可再生资源
B.海水淡化是解决世界淡水缺乏的最重要途径
C.深海锰结核是未来可利用的重要金属矿产
D.波浪的能量巨大,既无污染,又可再生,且能量密集,是未来前景最好的能源
答案:C
澳门特别行政区依靠填海造陆扩大了三分之二的土地,澳门国际机场是全球第二个、中国第一个完全由填海造陆而建成的机场,它的建成结束了澳门与世界其他地区不能直接通航的历史。据此完成第4~5题。
4.关于澳门填海造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建设周期短,造陆成本低
B.淤泥浅滩多,填海造陆易
C.可增加湿地面积,提高生物多样性
D.从根本上解决了土地紧张问题,促进经济发展
5.澳门国际机场的建设对澳门产生的显著影响不包括 (  )
A.改善交通状况,加强与珠海的联系
B.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C.促进优势发挥,利于产业结构调整
D.提升国际知名度,促进繁荣稳定
答案:4.B 5.A
解析:第4题,澳门填海造陆建设周期较长,成本较高,A项错误;澳门沿海无深水区,填海造陆相对容易,B项正确;填海造陆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沿海湿地,使生物多样性减少,C项错误;澳门地狭人稠,填海造陆只能缓解土地紧张状况,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D项错误。故选B项。第5题,澳门国际机场的建设,主要是加强与较远距离国家和地区的交通联系,澳门与珠海紧邻,可通过高速公路等进行联系。交通便利,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澳门是旅游休闲之地,建设机场有利于发挥其旅游业的优势。交通方便,国外游客增多,利于提升国际知名度。故选A项。
西亚城市迪拜努力发展非石油产业,打造梦幻之城。下图反映了该城市从海里填出棕榈形岛屿的示意图。据此完成第6~7题。
6.迪拜填造棕榈形岛屿的主要原因是(  )
A.防御飓风的袭击 B.发展海水养殖业
C.提高旅游吸引力 D.承接炼油业转移
7.填海造陆建新城可能导致(  )
A.近海生物的多样性减少
B.沿海湿地生态效益增强
C.地下径流入海更加通畅
D.海岸带不再受海浪侵蚀
答案:6.C 7.A
近年来,长江三角洲经济圈新建了一系列大桥,加快了各地人员、物资的交流。下图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东海大桥和杭州湾跨海大桥景观图。据此完成第8~10题。
8.按照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分类,跨海大桥属于 (  )
A.耕海牧渔 B.海洋运输
C.围海造地 D.海岛开发
9.连接上海南汇和洋山深水港的东海大桥主要通行(  )
A.旅游大客车 B.公交大客车
C.集装箱卡车 D.水产冷藏车
10.杭州湾跨海大桥采用“S”形设计,使桥梁与航道水流保持基本垂直。这一设计思路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
A.海啸 B.赤潮 C.潮汐 D.寒潮
答案:8.B 9.C 10.C
解析:第8题,耕海牧渔是综合利用现代海洋工程技术,对海洋资源的集约或立体开发利用的生产管理方式;海洋运输方面的开发利用方式包括海上航道、海港、海底隧道和跨海大桥等;围海造地是将海域转变为陆地,以此来拓展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空间;海岛开发是指开发利用海岛上的资源。第9题,东海大桥连接上海南汇和洋山深水港,洋山深水港主要进行集装箱运输,因此东海大桥主要通行集装箱卡车。第10题,杭州湾是世界三大强潮海湾之一,其风力大、潮差大、潮流急、冲刷深、腐蚀强,为了减小潮水对桥梁的冲击作用,确保大桥的安全,因此采用“S”形设计,使桥梁与航道水流保持基本垂直,C项正确。
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沿海滩涂因土壤盐度高、有机质含量少,一直难以发展种植业。传统的滩涂种植业开发模式是“筑堤挖渠—淡水脱盐—粮棉复垦”,但始终投入多产出少。江苏盐城(下图)的滩涂占全省滩涂的65%以上,盐城L公司在滩涂上种植用海水浇灌的蔬菜(主要是海蓬子、碱蓬),深受国内外市场青睐。
(1)分析沿海滩涂传统开发模式投入多产出少的原因。
(2)评价盐城发展“海水蔬菜”的自然条件。
(3)“海水蔬菜”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各方的协同参与。请从蔬菜生产公司、盐城政府部门两方中任选一方,阐述其应采取的举措。
答案:(1)工程量大,投资大,成本高;工程周期长,见效慢;需要大量的淡水脱盐;复垦土地易产生次生盐碱化。
(2)有利条件:地形平坦开阔,利于大规模种植;滩涂面积宽广,可开发土地资源丰富;临海,海水资源丰富,取水便利;位于中低纬度,热量较充足,适宜种植时间长。(任写三点即可)
不利条件:多台风、寒潮等气象灾害。
(3)生产公司:加大科技投入,培育蔬菜新品种;扩大种植规模,提高产量;开展市场营销,创建品牌;延长产业链,促进深加工。(任答三点)盐城政府部门:提供优惠政策;加大农业技术扶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节省生产建设成本;加强监督管理,确保食品安全;加强滩涂环境的保护。(任答三点)
解析:第(1)题,沿海滩涂传统开发模式是“筑堤挖渠—淡水脱盐—粮棉复垦”,工程量大,投资大,成本高;工程周期长,见效慢;需要大量的淡水脱盐;复垦土地易产生次生盐碱化,故投入大产出少,收益低。第(2)题,评价盐城发展“海水蔬菜”的自然条件要从气候、地形、土地、水源、气象灾害等方面分析,但要考虑有利条件、不利条件两方面。第(3)题,蔬菜生产公司角度,应从产品质量及产品价值挖掘方面分析。盐城政府部门应做好各项辅助服务工作和监管工作。(共43张PPT)
第二章
第四节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
地 理
内容索引
自主预习 新知导学
合作探究 释疑解惑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课 标 定 位
结合实例,说明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素 养 阐 释
1.结合案例,了解人类开发海洋空间资源的背景及存在的问题,能举例说明不同类型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式。从时空角度分析地理问题,加强区域认知,提高综合思维能力
2.通过案例分析,掌握海洋空间赋存的资源及资源开发对国家资源安全的影响,培养综合思维能力和国家资源安全意识
3.通过案例分析,理解开发和利用海洋空间资源的战略意义及其对国家海洋国土安全的影响,培养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
自主预习 新知导学
一、海洋空间资源开发
1.滩涂的开发
(1)概念:滩涂是位于大潮时高潮线以下、低潮线以上的亦海亦陆的特殊地带,是海洋空间资源中人类开发最早、利用最多的部分。
(2)主要利用方式:滩涂可为人类提供盐田、耕地、水产养殖、旅游等多种服务。
2.海洋空间资源开发
(1)面临的困难。
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技术难度大、资金投入大、风险大。
(2)意义:缓解沿海地区人地矛盾、开发海洋资源、扩展人类生存空间。
(3)发展方向:开发范围逐步向深海及海底延伸,服务于工业、农业、军事、交通运输等多个领域。
二、对国家资源安全的影响
1.拓展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空间
2.开发利用海洋资源
3.开发利用海底空间
【思考感悟】 蓝色的海洋围绕在大陆周围,是美丽的风景,更是人们向往的旅游胜地。你知道吗 中国约有96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领土面积,还有广阔的海洋国土,这些蓝色的海洋国土也是我国神圣国土的一部分。这片特殊的“蓝色国土”,蕴藏着丰富的宝藏。
你能说出当前我国海洋空间资源的利用领域吗
提示:①交通运输领域:低成本的海洋运输,港口建设、跨海大桥、海底隧道建设;②海底电缆:通信电缆、电力输送等;③仓储用地:利用海洋建设仓储设施;④旅游空间:开发海洋旅游;⑤海上生产空间:海上生产项目建设,如油气开发、核电站建设等;⑥科学考察研究空间利用:建设科考平台或水文、气象观测平台。
海上钻井平台
分为三类:第一种,钻井平台下方有“长腿”,被固定在海底,如图1;第二种,虽然平台是漂浮着的,但是被许多根锚链固定住,属于半潜式平台,如图2;第三种,平台确实漂浮在海面上,在底部带有动力装置,以对抗海水的流动,使平台固定在某一位置,如图3,这种平台技术最为先进。我国已探明的可燃冰都埋藏在1 000多米的海底,这就需要能在深海开采的设备,承载这一使命的就是我国自主研发、全球最先进的超深水钻井平台“蓝鲸1号”。
图1
图2
图3
三、对国家海洋国土安全的影响
1.海洋国土概念:在国家主权管辖下的特定的海域及其上空和底土,不仅包括一国的内水和领海,还包括该国管辖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
2.主权权力
3.中国海洋空间资源
海洋国土划分
合作探究 释疑解惑
探究一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
[问题引领]
山东省青岛市某河两岸,尽管土壤含盐度最高处达到0.9%,但在中国技术团队的努力下,这片滨海盐碱地不仅长出了海水稻,最高亩产甚至超过600千克。中国约有151.23万公顷沿海滩涂,随着海水稻技术的不断升级,化滩涂为良田,沿海滩涂也会稻花飘香。
结合材料探究:
滩涂除了可开发种植耐盐碱的作物外,还有哪些开发利用方式
提示:开辟为盐田;发展水产养殖;发展观光旅游;排盐后植树造林。
[归纳提升]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及其优缺点
利用空间 主要方式 举例 优点 缺点
海岸、滩涂、海域上空、海面及水体 生产 场所 盐田、水产养殖、海上发电等 空间范围广阔;不与粮争地,无需移民搬迁;可以开展海面—水体—海底立体化综合利用;水下环境相对稳定,可以作为储藏场所;减轻对城市的污染和影响;大容量、抗干扰;安全性较强;海洋旅游资源独特且丰富,利于开展海洋娱乐活动 海面上活动要抗御多变的海洋气象状况和海水的运动;深海活动要适应黑暗、高压、低温和缺氧的环境。海水的腐蚀性强,海冰的破坏性大,对工程设备材料和结构有严格的要求。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技术难度大,资金投入大,风险大
海上、海底 储藏 场所 海上油库、海底仓库等  利用空间 主要方式 举例 优点 缺点
海岸、海上及海底 交通运输场所 建设港口、桥梁、机场、海底隧道等
海岸、滩涂、海面及水体、海底 生活、旅游场所 观光休闲、建设海上城市等 海岸、海面及水体、海底 军事场所 潜艇活动、建设海底军事基地等 [典型例题]
1.下图是海洋开发利用模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有关内容的数码填入相应的空格中。
①滨海旅游 ②海洋经济 
③海洋资源开发 ④海洋空间利用 ⑤海洋盐业
A   B   C_____   
D   E  
(2)石油和锰结核是重要的海底矿产资源。从形成条件分析,石油主要分布在      ;锰结核主要分布在        。
(3)结合图分析,合理开发沿海滩涂,可发展        、
            等。
答案:(1)② ④ ③ ⑤ ①
(2)大陆架 深海大洋底
(3)滨海旅游 水产养殖(或海洋盐业)
2.海南省三沙市政府驻地永兴岛,是一座由白色珊瑚、贝壳沙堆积在礁平台上而形成的岛屿。下图为海南省局部示意图和永兴岛景观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处的海底地形类型为      。按成因,永兴岛所属的岛屿类型是    岛。
(2)指出永兴岛淡水资源缺乏的主要原因并分析该岛获取淡水资源的可能方式。
(3)永兴岛机场跑道的建设主要是对海洋    资源的开发利用;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三沙市可重点发展的产业是      和    。
(4)为保护海洋空间资源和环境,三沙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1)大陆坡 珊瑚
(2)淡水资源缺乏的主要原因:岛屿面积小,难以集水;获取淡水资源的可能方式:收集雨水;海水淡化;从岛外输入淡水。
(3)空间 旅游业 渔业
(4)面积小,接待能力低,要控制旅游规模;适度捕捞;做好环境保护,严格控制废弃物的排放。
探究二 对国家资源安全的影响
[问题引领]
法属波利尼西亚位于太平洋东南部。在2017年,法属波利尼西亚曾与美国某研究所签署了一项合约,要在太平洋上建立一座海上“漂浮城市”,但“漂浮城市”项目遭到了法属波利尼西亚很多民众的抗议。
结合材料探究:
(1)分析法属波利尼西亚建立“漂浮城市”的原因。
(2)推测民众抗议“漂浮城市”项目的理由。
(3)我国将南海的永暑礁转变成一个“海上都市”是否可行
提示:(1)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该国有被淹没的危险;建设“漂浮城市”可扩大居住空间,缓解陆地空间不足的问题;为了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2)“漂浮城市”会影响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破坏海洋生态环境;造价太高。
(3)可行。可通过填海造陆扩大永暑礁面积;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空间;永暑礁四周海域资源丰富,更有利于开发海洋资源,保障国家资源安全;国家政策支持。
[归纳提升]
海洋空间资源
与国家安全
[典型例题]
海洋是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对海洋的开发。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叙述不属于海岸带开发利用优势的是(  )
A.地理位置优越
B.森林资源丰富
C.生物生产力高
D.海岸带人口稠密,具有技术和资金方面的优势
(2)下列关于滩涂开发利用现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滩涂主要用于开发海滨浴场
B.滩涂主要用于开采矿产资源
C.进行水产养殖是滩涂利用的主要方式之一
D.滩涂主要用来种植粮食
B
C
解析:第(1)题,有些海岸带虽然有森林资源,如红树林海岸,但不属于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优势。第(2)题,现阶段,水产养殖是沿海地区利用滩涂的主要方式之一。
探究三 对国家海洋国土安全的影响
[问题引领]
三沙市总面积200多万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20多平方千米。三沙市不仅是国防要地和旅游胜地,更是一个蕴藏着众多资源的国家宝库,这里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地下石油资源储备占全国石油储量的1/3。下图为三沙市地理位置示意图。
结合材料探究:
(1)三沙市是一座年轻的城市。读图分析永兴岛的地理位置特征及其意义。
(2)简述三沙市的设立对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3)结合三沙市的自然环境特点,你认为其未来应如何发展
提示:(1)位于我国南海,具有丰富的石油和海洋生物资源;位于我国航运要冲,是联系太平洋和印度洋、亚洲和大洋洲的必经之地;邻近东南亚,有利于发展国际贸易。
(2)有利于加强我国对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和中沙群岛有效的行政管理;有利于强化海洋国土意识、维护国家安全;有利于促进海洋资源的开发。(任答两点)
(3)三沙市拥有丰富的热带岛屿风光,可发展旅游业;三沙市处于我国南海渔场,渔业资源丰富,可发展海洋捕捞、水产养殖;三沙市处于国际航线的交通要道,可建设港口,发展海洋运输业;三沙市岛屿很分散,可在永兴岛建设通信和信息处理基地;处在海防前沿,为军队驻防提供配套服务。
[归纳提升]
1.确保我国海洋国土安全的措施
(1)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2)培育全民族海洋意识。
(3)强化海防,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4)完善我国的海洋立法。
(5)建立多边合作安全机制,加强与周边国家的交流与沟通。
(6)加强我国海上执法力量建设。
2.在发展海洋开发技术的同时,必须注意发展海洋环境和海洋灾害监测技术,搞好海洋资源管理和海洋环境保护,使海洋开发利用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海洋生态破坏示意图如下所示。
[典型例题]
在21世纪海洋经济、网络经济背景下,打造具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对沿海区域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简述图示省级行政区发展海洋经济的有利自然条件。
(2)简述我国发展海洋经济的意义。
答案:(1)地处我国东部沿海;滨海平原面积较大;气候温暖湿润;海岸线曲折,多港湾;大陆架宽阔,海洋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底矿产资源、海洋旅游资源)丰富。
(2)海洋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发展海洋经济可以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建设海洋强国。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图1为黄海南部油气勘探示意图,图2为公元11世纪后长江口北岸冲积平原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图1中油气勘探钻井平台
所在的海底地形类型是(  )
A.大陆架
B.大陆坡
C.大洋盆地
D.大洋中脊
2.图2海岸适宜的开发利用方式是(  )
A.港口建设 B.海上油库 C.海底探险 D.滩涂养殖
答案:1.A 2.D
解析:第1题,图1中油气勘探钻井平台所在的海域深度小于10米,海底地形类型是大陆架。第2题,图2区域位于长江口北岸,为冲积平原,是泥质海岸,沿海滩涂面积广,适宜的开发利用方式是滩涂养殖。
滩涂是位于大潮时高潮线以下、低潮线以上的亦海亦陆的特殊地带。滩涂是我国最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具有面积大、分布集中、区位条件好、农牧渔业综合开发潜力大的特点。下图示意江苏沿海局部由于海岸线向海洋推进而引起的滩涂面积的变化。读图,完成第3~4题。
3.图示区域滩涂面积不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变暖,地壳抬升 B.泥沙淤积,海水顶托
C.河流改道,波浪侵蚀 D.围海垦殖,地壳下沉
4.由滩涂改造成的耕地,土地质量一般不高,
主要原因是(  )
A.使用频率较高 B.海水污染严重
C.有机质含量少 D.盐碱化程度高
B
D
解析:第3题,图示区域滩涂向海洋推进,但滩涂面积不断变窄,主要原因是泥沙淤积,海水顶托。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会淹没沿海低地。河流改道,波浪侵蚀,海岸线会向陆地推进。地壳下沉,海岸线向陆地推进。第4题,土地质量实质上是土地生产力高低的差异。由滩涂改造成的耕地,土地质量一般不高,主要原因是土壤盐分含量高,盐碱化程度高,不适宜作物生长;土地质量低,导致使用频率较低;海水污染严重、有机质含量少不是主要原因。
5.海南省琼海市潭门镇位于海南省东部沿海,优越的海湾自然环境使之成为鱼虾产卵、索饵、越冬的主要场所。潮间带滩涂养殖、浅海浮筏式养殖和小网箱养殖是该地近海养殖的传统方式。该类养殖高度集中于养殖条件较好的海湾地区,随着养殖技术的发展以及传统养殖方式逐渐显现的弊端,传统捕捞业收益急剧下降,并逐渐进入困境。近年来,海南省提倡深水网箱养殖,即在水深15米以上的沿海开放性水域设置大型网箱养殖。该地渔民在西沙永乐群岛附近约200公顷海面上投资建设深水网箱,养殖龙胆石斑鱼、龙虾等名贵海产。下图为深水网箱养殖景观图和深水网箱示意图。
(1)分析海南东部沿海渔场成为鱼虾产卵、索饵、越冬的主要场所的原因。
(2)深水网箱养殖相较传统养殖方式有何优点
(3)近年来,我国加强对南海的执法力度,维护了我国的海洋权益。阐述我国维护海洋权益的重大意义。
答案:(1)位于低纬度地区,光热条件好;暖流流经,水温适宜;河流入海口,营养物质丰富,饵料充足;位于浅海大陆架,生存空间广。
(2)抗风浪、海流等的能力强;养殖容量大;水质较好,污染小,利于水产品品质的提高;养殖空间充足,提高病虫害的防治能力;减轻近海的环境压力。
(3)有利于缓解对陆地环境的压力;有利于增加渔业、油气资源的保有量;有利于巩固、维护国家安全;有利于强化海洋意识,树立海洋国土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