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
第1课时 大气的水平运动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基础巩固
下图示意某一等高面。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M、PN,M、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据此完成1~3题。
1.若此图位于北半球,PM>PN,则O点风向为( )
A.⑥或⑦ B.②或⑥
C.④或⑧ D.③或④
2.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M
A.③或④ B.②或⑧
C.③或⑦ D.⑥或⑦
3.近地面,空气作水平运动时,所受摩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合力方向( )
A.与空气运动方向成180°角
B.与空气运动方向成90°角
C.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90°角
D.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180°角
读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完成4~5题。
4.图中①②③④四处,风向表示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图中①②③④四处,风力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示意图,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读图,完成6~7题。
6.图例所示的气压带名称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7.下图中能正确表示P风带风向的是( )
下图为中纬和高纬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
8.甲处的地理纬度可能是( )
A.90°N B.30°S
C.0° D.90°S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是副热带高气压带,丁是极地高气压带
B.乙是干冷气流,丙是暖湿气流
C.乙是西南风,丙是东北风
D.甲是极地高气压带,丁是副热带高气压带
10.读近地面风向形成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a、b、c、d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 ; b ;c ; d 。
(2)该图所示为 半球风向,判断依据是 。
(3)如果不受d的影响,b最终将 。
(4)如果不受c、d的影响,b最终将 。
(5)A、B两地风力较大的是 ,理由是 。
能力提升
下图为北半球等压线(单位:百帕)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如果图示等压线位于近地面,F1、F2、F3为A处空气所受的外力,则F1、F2、F3依次为( )
A.摩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B.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地转偏向力
C.地转偏向力、摩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
D.摩擦力、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
2.如果图示等压线位于高空,F1为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则风向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若该图为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图中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则( )
A.该环流圈为高纬环流
B.该环流圈为低纬环流
C.近地面,甲、乙之间盛行风向为西北风
D.近地面,甲、乙之间盛行风向为西南风
读图,完成4~5题。
4.若图示为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示为北半球的低纬环流
B.b气压带的成因为热力因素
C.a气压带控制的区域干燥
D.Q地位于信风带
5.若图示地区在北半球,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气压带影响下降水少
B.Q地盛行东北风
C.a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D.该环流属于高纬环流
6.读北半球三圈环流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1)纬度为0°、30°、60°、90°的点依次是: 、 、 、 。
(2)A处是 气压带,B处是 风带,它们是 环流的组成部分。
(3)D处风带若在南半球,吹 风。
(4)在北极点上空观察F处风带,其风向呈 时针方向运动。
第一节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
第1课时 大气的水平运动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基础巩固
下图示意某一等高面。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M、PN,M、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据此完成1~3题。
1.若此图位于北半球,PM>PN,则O点风向为( )
A.⑥或⑦ B.②或⑥
C.④或⑧ D.③或④
2.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MA.③或④ B.②或⑧
C.③或⑦ D.⑥或⑦
3.近地面,空气作水平运动时,所受摩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合力方向( )
A.与空气运动方向成180°角
B.与空气运动方向成90°角
C.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90°角
D.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180°角
答案:1.A 2.C 3.D
解析:第1题,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M>PN,则O点风向应考虑两种情况,近地面为⑥,高空由于忽略摩擦力的作用,向右偏转至与等压线平行,即⑦。第2题,高空不考虑摩擦力,所以风向应与等压线平行。由于不确定此图所在半球,所以在北半球高空应为③,在南半球高空应为⑦。第3题,在近地面,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共同影响风向。两力的合力与另一力的方向成180°角。
读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完成4~5题。
4.图中①②③④四处,风向表示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图中①②③④四处,风力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4.C 5.C
解析:第4题,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应由高压指向低压,且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风向右偏。故③风向表示正确。第5题,在同一幅等压线分布图上,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就越大,图中③处等压线最密集。
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示意图,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读图,完成6~7题。
6.图例所示的气压带名称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7.下图中能正确表示P风带风向的是( )
答案:6.B 7.B
解析:第6题,由地球自转方向可知,该半球是北半球。图例所示的气压带位于北纬30°附近,故其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第7题,图中P风带是北半球西风带,其风向是西南风,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
下图为中纬和高纬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
8.甲处的地理纬度可能是( )
A.90°N B.30°S
C.0° D.90°S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是副热带高气压带,丁是极地高气压带
B.乙是干冷气流,丙是暖湿气流
C.乙是西南风,丙是东北风
D.甲是极地高气压带,丁是副热带高气压带
答案:8.B 9.A
解析:第8题,根据60°S附近来自不同纬度的气流的位置可知,来自甲纬度的气流暖而轻,位置靠上,故可知甲可能位于30°S,丁可能位于90°S。第9题,甲是副热带高气压带,丁是极地高气压带。乙是西北风,丙是东南风。乙是暖湿气流,丙是干冷气流。
10.读近地面风向形成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a、b、c、d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 ; b ;c ; d 。
(2)该图所示为 半球风向,判断依据是 。
(3)如果不受d的影响,b最终将 。
(4)如果不受c、d的影响,b最终将 。
(5)A、B两地风力较大的是 ,理由是 。
答案:(1)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2)北 风向右偏
(3)与等压线平行
(4)与等压线垂直
(5)B 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解析:第(1)题,在近地面,风除了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的影响,还受到摩擦力的影响,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近地面风向总是与等压线斜交。第(2)题,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在北半球向右偏。第(3)题,在高空,摩擦力忽略不计,风向主要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所以高空的风最终与等压线平行。第(4)题,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第(5)题,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就越大。
能力提升
下图为北半球等压线(单位:百帕)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如果图示等压线位于近地面,F1、F2、F3为A处空气所受的外力,则F1、F2、F3依次为( )
A.摩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B.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地转偏向力
C.地转偏向力、摩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
D.摩擦力、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
2.如果图示等压线位于高空,F1为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则风向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B 2.D
解析:第1题,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应与等压线垂直,且由高压指向低压,故F1为水平气压梯度力,B项正确。第2题,高空大气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又因位于北半球,故风向是④。
3.若该图为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图中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则( )
A.该环流圈为高纬环流
B.该环流圈为低纬环流
C.近地面,甲、乙之间盛行风向为西北风
D.近地面,甲、乙之间盛行风向为西南风
答案:C
解析:从题干中可知,甲地纬度较乙地低,且该大气环流为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故图中从甲地向乙地的空气运动,应是从低纬流向高纬,故应为西风带。因此,该环流应为中纬环流,近地面风向应为西北风,故选C项。
读图,完成4~5题。
4.若图示为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示为北半球的低纬环流
B.b气压带的成因为热力因素
C.a气压带控制的区域干燥
D.Q地位于信风带
5.若图示地区在北半球,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气压带影响下降水少
B.Q地盛行东北风
C.a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D.该环流属于高纬环流
答案:4.A 5.C
解析:第4题,低纬环流是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的环流,b地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赤道低气压带,是由热力因素形成的;a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大气下沉,气候干燥;a、b之间为信风带。赤道低气压带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以北,故该环流位于南半球,A项错误。第5题,a地空气下沉,为高气压带,b地空气上升,为低气压带。如果在北半球,并且低气压带在高气压带以北,则a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b为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降水较多。所以,该环流属于中纬环流,Q地为盛行西风带,北半球盛行西南风。
6.读北半球三圈环流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1)纬度为0°、30°、60°、90°的点依次是: 、 、 、 。
(2)A处是 气压带,B处是 风带,它们是 环流的组成部分。
(3)D处风带若在南半球,吹 风。
(4)在北极点上空观察F处风带,其风向呈 时针方向运动。
答案:(1)A C E G
(2)赤道低 东北信 低纬
(3)西北
(4)顺
解析:第(1)题,根据三圈环流的高度,可判断自左向右分别是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根据三圈环流的构成,即可作答。第(2)题,根据上题的分析,A位于赤道附近,所在的气压带是赤道低气压带;B位于赤道与30°N之间,所以应是东北信风带,它们都是低纬环流的组成部分。第(3)题,D所在的风带是西风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在南半球向左偏转形成西北风。第(4)题,F处风带是极地东风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在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运动。(共42张PPT)
第三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大气的水平运动 气压带、
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地 理
内容索引
自主预习 新知导学
合作探究 释疑解惑
随堂训练
课标定位
1.大气的水平运动
(1)大气水平运动的形成原因
(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
2.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1)三圈环流的形成
(2)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与影响
素养阐释
1.通过大气水平运动的学习,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成因与风向的画法等实际问题,培养地理综合思维
2.阅读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原因、性质及分布,分析对不同气候形成的影响,促进地理综合思维习惯的养成
3.通过绘制简单的风向图、气压带与风带分布示意图,培养地理实践力
4.结合日常生活实际,能够合理解释风向、气压带和风带、天气、气候等方面的问题,具备一定的地理实践力
自主预习 新知导学
一、大气的水平运动
1.风的形成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大气产生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
(1)主要作用力。
(2)风的受力与实际风向。
视野拓展 随着高度的增加,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不断变小。
随着高度的增加,水平运动的气流受地面摩擦力的影响越来越小,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越来越明显,逐渐偏转为与等压线平行。
【思考感悟】 假设北半球不同高度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同,高空和近地面风速有何差异
提示:由于高空没有摩擦力,所以高空的风速大于近地面。
二、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1.大气环流:地球上大范围、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大气环流的意义:调节了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水热分布,对各地的天气和气候具有重要影响。
3.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1)气压带、风带的名称。
A赤道低气压带,B东北信风带,C副热带高气压带,D盛行西风带,E副极地低气压带,F极地东风带,G极地高气压带。
(2)三圈环流的名称。
①低纬环流,②中纬环流,③高纬环流。
(3)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以北半球为例)。
①低纬环流。
②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4)南半球分布:在南半球,同样存在着低纬度、中纬度和高纬度三个环流圈。全球共形成七个气压带,在气压带之间形成六个风带。
视野拓展 形成三圈环流的根本原因是高低纬度之间的受热不均。不同纬度地区,受到的太阳辐射不同,地表受热不均,形成气压差异,产生了气流的水平运动,在此过程中还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因而形成了三圈环流。
【思考感悟】 假如没有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还会形成三圈环流吗 说出理由。
提示:不会。如果没有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水平运动的气流运动方向就不会发生偏转,赤道上空的气流会一直运动到极地,极地的近地面气流会运动到赤道。所以,不会形成三圈环流。
合作探究 释疑解惑
[问题引领]
探究一 风的形成与风的大小
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这是一首描写风的诗,它是从动态上对风的一种诠释和理解。
结合材料探究:
(1)在水平方向上,空气是怎样运动的
(2)风是怎样形成的
(3)影响近地面风向的因素有哪些
提示:(1)在水平方向上,空气总是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
(2)地表受热不均,导致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异,从而产生了水平气压梯度力,它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向低气压区流动,从而形成风。
(3)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地转偏向力。
[归纳提升]
1.影响风的三种力
作用力 方向 大小 对风的影响 风速 风向
水平 气压 梯度力 始终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 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 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地转 偏向力 始终与风向垂直 随纬度增加而增大,赤道上为零 不影响风速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摩擦力 始终与风向相反 下垫面越粗糙,起伏越大,摩擦力越大 可降低风速 与其他两力共同作用,使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2.确定风向的步骤
第一步:定水平气压梯度力。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过切点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定地转偏向力。确定图示位于哪个半球,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若是北半球,风向向右偏;若是南半球,风向向左偏。
第三步:定最终风向(以北半球为例)。
(1)近地面:在三力作用下,最终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定夹角(偏转30°~45°),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如下图所示。
(2)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3.风力大小的判定技巧
(1)同一等压线图中,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等压线越稀疏,风力越小。如下图中,甲处风力大于乙处。
(2)不同等压线图中,若比例尺相同,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差越大,风力越大。如下图中,B处风力大于A处。
(3)不同等压线图中,若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差相等,比例尺越大,风力越大。如下图中,C处风力大于D处。
[典型例题]
下图为某区域某月近地面等压线(单位:百帕)示意图,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N地风向为(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2)M、N、P、Q四地中,
风力最大的是( )
A.M地 B.N地
C.P地 D.Q地
答案:(1)A (2)D
解析:第(1)题,由题意可知,P地气压低于N地,则N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N处的等压线,由北指向南;根据纬度确定该地位于北半球,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风向右偏,因而N地风向为东北风。第(2)题,四地中,Q地等压线最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风力最大。
规律总结 风力大小的分析与描述
风力大小的 影响因素 常考分析语句
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 冬季南北温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距高压远近 距离高压近,风力大
摩擦力大小 地面平坦开阔,风力大;海面上风力大
植被多少 冬季植被少,风力大
地形起伏大小 高原起伏和缓,风力大;山谷口,狭管效应,风力大;地形(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风力大
[问题引领]
探究二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在人类发明蒸汽机之前,航海家们只能靠风力乘帆船在海洋上航行。如哥伦布、麦哲伦以及郑和,都是靠风力乘帆船,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但是,在多次航行中,航海家们发现30°附近总是无风,帆船进入该海区无法航行,使海上贸易受到极大影响。尤其是那些装载马匹的帆船,因无风而无法航行,草料和淡水不足,马匹相继死掉,不得不将其投进大海。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无风的30°叫做“马纬度”。
结合材料探究:
(1)“马纬度”无风的原因是什么
(2)“马纬度”的位置是否是固定不变的 为什么
(3)除“马纬度”外,地球上还有哪些海区是无风地带
提示:(1)全球气压带中,30°附近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以下沉气流为主,水平方向上大气运动很弱。
(2)不是。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有规律地南北移动。
(3)南北纬5°之间的赤道附近海区。
[归纳提升]
1.抓“动力”——突破气压带形成
(1)热力型成因: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气压低,温度低气压高。
①赤道低气压带:近地面受热,空气膨胀上升。
②极地高气压带:近地面冷却,空气收缩下沉。
(2)动力型成因:与温度无关,与气流垂直运动有关,气流上升,则近地面气压低;气流下沉,则近地面气压高。
①副热带高气压带:高空气流堆积下沉而成。
②副极地低气压带:近地面暖空气被迫爬升(抬升)而成。
2.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
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原始风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
3.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
(1)记忆——看纬度位置:0°、30°、60°、90°附近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
(2)辨别——看相间特点:高、低气压带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相间分布。
(3)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
4.理解气压带或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降水形成的两个前提条件:①有充足的水汽;②水汽达到饱和凝结。依据这两个条件,可以总结出以下规律。
[典型例题]
下图为部分大气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P地对应的气压带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极地高气压带
D.副极地低气压带
(2)Q地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 )
A.暖湿的中纬西风 B.冷干的中纬西风
C.暖湿的极地东风 D.冷干的极地东风
答案:(1)A (2)A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图中P地在赤道附近,气流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形成赤道低气压带。第(2)题,读图可知,图示为北半球大气环流圈,其中Q地位于极地东风带和盛行西风带的交会处,由于西风气流来自较低纬度,气温相对较高,密度小,沿着来自高纬度的东风气流爬升,气温降低,容易成云致雨,所以Q地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暖湿的中纬西风。
地理实践
【动动脑,想一想】
在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南侧,南纬40°至60°附近,常年盛行6级至7级的西风,这是南半球的西风带,也称“咆哮西风带”,是进入南极地区必经的一道考验。
问题:南半球“咆哮西风带”的风向是什么 为什么“咆哮西风带”风力强盛
答案:西北风。这一纬度带上南半球是连续的海洋,缺乏地形阻挡。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在低层空气中,各高度上的风并不完全相同。其主要原因是空气运动所受到的摩擦力随高度升高而减小。所以,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不随高度变化的情况下,距地面越远,风力越大,风与等压线的夹角越小。据此完成1~2题。
1.下图是某地不同高度上风的向量投影到同一水平面上的图,正确表示北半球地表到高空的风随高度旋转分布形态的是( )
2.根据风向判定,高空大气的高压可能位于该地的( )
A.东侧 B.南侧
C.西侧 D.北侧
答案:1.A 2.B
解析:第1题,近地面的大气从高压流向低压,北半球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右偏,最终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定夹角,随海拔升高,摩擦力变小,夹角变小,并最终与等压线平行,A项正确。第2题,高压应位于该地的南侧。
读北半球某地近地面气压(单位:百帕)分布示意图,完成3~4题。
3.甲、乙、丙、丁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丁处的风向为( )
A.西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东南风
答案:3.C 4.B
解析:第3题,图中丙处等压线最密集,表明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所以风力最大。故选C项。第4题,该地位于北半球,所以丁处的风从高压流向低压,然后向右偏转,为东北风。故选B项。
读三圈环流图,完成5~6题。
5.空气上升或流向较高纬度时,水汽易遇冷凝结产
生降水。图中降水较多的气压带和风带有( )
A.abc B.bcd
C.ade D.cde
6.正确表示c气压带两
侧大气运动的是( )
答案:5.C 6.D
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a、e气压带空气上升,d风带空气流向较高纬度,水汽易遇冷凝结产生降水 。第6题,c气压带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其南北两侧分别是信风带和西风带,风向是东北风和西南风。
7.读下面的三圈环流简图,图中数码表示的内容,正确的是( )
A.①是极地高气压带
B.②是副极地低气压带
C.③是盛行西风带
D.④为信风带
答案:B
解析:①②是副极地低气压带,③是信风带,④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故B项正确。
8.读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示各气压带的名称:A ,B ,
C ,D 。其中属于热力因素形成的是 (填字母),属于动力因素形成的是 (填字母)。
(2)B和C之间是 (填风带名称);C和D之间是 (填风带名称)。
(3)在图中画出C和D之间风带的风向。
答案:(1)极地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A、D B、C
(2)盛行西风带 东北信风带
(3)图略(CD之间是东北风)。
解析:第(1)题,根据教材知识可知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是热力因素形成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是动力因素形成的。第(2)题,根据各气压带和风带在图中的位置可直接判断。第(3)题,根据图中气压带位置可以画出风向。风从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第2课时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
基础巩固
下图为西非国家毛里塔尼亚位置及该国某城市年内风频变化图。据此完成1~2题。
1.冬春季节,盛行风常给毛里塔尼亚带来( )
A.降水 B.风沙
C.冷害 D.风暴潮
2.风频变化对应的城市可能是( )
A.阿尤恩阿特鲁斯
B.阿塔尔
C.弗德里克
D.比尔莫格兰
下图为等压线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气压中心出现时,对应的亚洲地区气压中心名称是( )
A.亚洲高压 B.亚速尔高压
C.夏威夷高压 D.印度低压
4.当该气压中心强盛时( )
A.北极地区有极夜现象
B.我国东部地区吹东南风
C.此时我国东部绝大部分地区河流处于枯水期
D.印度盛行东北季风,为旱季
读世界季风明显地区地理分布图,图中箭头显示了一些地区地面季风风向。据此完成5~7题。
5.1月,图中A地盛行( )
A.东南季风 B.西南季风
C.东北季风 D.西北季风
6.关于B地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夏季风性质暖热、干燥
B.冬季风的形成主要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
C.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产生洪涝灾害
D.冬季风势力弱于夏季风
7.当C地盛行西北季风时( )
A.A地高温多雨
B.正值1月份左右
C.C地形成高压中心
D.B地寒冷干燥
8.亚洲季风气候最为显著,南亚季风的形成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有关,也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关。但研究季风气候时不应只局限在亚洲,北美洲、南美洲、澳大利亚也有类似的地方,只不过不如亚洲典型。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澳大利亚大陆7月最高气压与1月最低气压差值最大接近 百帕。
(2)形成澳大利亚大陆1月、7月气压状况的原因是 和
。
(3)澳大利亚大陆北部1月盛行 风,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4)澳大利亚大陆北部7月盛行 风,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能力提升
青藏高原与四周相同高度自由大气存在着热力差异。据此完成1~3题。
1.与四周相同高度自由大气相比,青藏高原近地面( )
①1月是暖高压 ②7月是暖低压 ③1月是冷高压 ④7月是暖高压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正确表示青藏高原与四周相同高度自由大气之间大气运动的是( )
3.受1月和7月近地面气压场影响,青藏高原( )
①冬季、夏季风向相反,形成独特的高原季风 ②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年较差比四川盆地大 ③干湿季分明,湿季多大风 ④雨季多对流天气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孟加拉湾位于赤道以北,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之间,是印度洋北部的一个海湾。下图示意孟加拉湾3—11月多年平均经、纬向风的变化。经向风速大于0代表南风,小于0代表北风;纬向风速大于0代表西风,小于0代表东风。据此完成4~6题。
4.孟加拉湾经、纬向风的变化特征是( )
A.纬向风比经向风平均风速小
B.西风和南风持续的时间较长
C.纬向风比经向风风速变化小
D.东风转西风的同时南风转北风
5.10月至次年3月孟加拉湾经、纬向风的形成原因是( )
A.亚洲高压减弱
B.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C.印度低压增强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
6.孟加拉湾风向变化对沿岸地区带来的影响是( )
A.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B.耕地复种指数较高
C.中南半岛台风灾害频发
D.印度半岛西岸多雨
7.读季风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用箭头标出①处此时的风向。
(2)图中②处夏季的风向为 风,它的形成过程是怎样的
(3)东亚季风的成因是 ;该地冬季受 高压控制,盛行 季风,气候特点是 ;夏季受 低压影响,盛行 季风,气候特点是 。
(4)受图中季风影响的地区,夏季降水丰沛,特别有利于 (粮食作物)的生长,由于季风的强弱变化很大,使得该地区 灾害频繁,对该作物的生长威胁很大。
第2课时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
基础巩固
下图为西非国家毛里塔尼亚位置及该国某城市年内风频变化图。据此完成1~2题。
1.冬春季节,盛行风常给毛里塔尼亚带来( )
A.降水 B.风沙
C.冷害 D.风暴潮
2.风频变化对应的城市可能是( )
A.阿尤恩阿特鲁斯
B.阿塔尔
C.弗德里克
D.比尔莫格兰
答案:1.B 2.A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毛里塔尼亚位于非洲西部,受东北信风带影响,冬春季节主要盛行东北风,风从内陆吹来,比较干燥,且北部为撒哈拉沙漠,会带来风沙灾害。第2题,由材料可知,该城市大部分时间盛行东北风,夏季受西南季风及西风的影响,应位于毛里塔尼亚纬度相对较低的地区(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偏转形成西南季风),图中阿尤恩阿特鲁斯纬度最低,最有可能受到西南季风的影响。
下图为等压线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气压中心出现时,对应的亚洲地区气压中心名称是( )
A.亚洲高压 B.亚速尔高压
C.夏威夷高压 D.印度低压
4.当该气压中心强盛时( )
A.北极地区有极夜现象
B.我国东部地区吹东南风
C.此时我国东部绝大部分地区河流处于枯水期
D.印度盛行东北季风,为旱季
答案:3.D 4.B
解析:第3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判断,图示区域位于北太平洋,图中气压中心出现时,北太平洋形成高压中心,对应的亚洲地区形成低压中心,气压中心名称是印度低压;亚洲高压出现时,北太平洋是低压中心;亚速尔高压、夏威夷高压出现在海洋上。第4题,结合上题分析,当该气压中心强盛时,北半球是夏季,北极地区有极昼现象,我国盛行东南季风;此时北半球是夏季,我国东部绝大部分地区河流处于汛期;此时印度盛行西南季风,进入雨季。
读世界季风明显地区地理分布图,图中箭头显示了一些地区地面季风风向。据此完成5~7题。
5.1月,图中A地盛行( )
A.东南季风 B.西南季风
C.东北季风 D.西北季风
6.关于B地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夏季风性质暖热、干燥
B.冬季风的形成主要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
C.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产生洪涝灾害
D.冬季风势力弱于夏季风
7.当C地盛行西北季风时( )
A.A地高温多雨
B.正值1月份左右
C.C地形成高压中心
D.B地寒冷干燥
答案:5.D 6.D 7.B
解析:第5题,读图,根据经纬度及海陆轮廓判断,A地位于亚洲东部,1月份是其冬季,盛行西北季风,D项正确。第6题,读图,B地位于南亚,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西南风性质暖热、湿润,A项错误;冬季风是东北季风,冬季风的形成主要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关,B项错误;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产生干旱灾害,C项错误;受山脉阻挡,冬季风势力弱于夏季风,D项正确。第7题,读图可知,C地位于澳大利亚西北部,该地的西北季风是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后向左偏转形成的。当C地盛行西北季风时,南半球是夏季,北半球是冬季,此时正值1月份左右,B项正确;A地寒冷干燥,A项错误;C地此时形成低压中心,C项错误;B地温和少雨,D项错误。
8.亚洲季风气候最为显著,南亚季风的形成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有关,也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关。但研究季风气候时不应只局限在亚洲,北美洲、南美洲、澳大利亚也有类似的地方,只不过不如亚洲典型。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澳大利亚大陆7月最高气压与1月最低气压差值最大接近 百帕。
(2)形成澳大利亚大陆1月、7月气压状况的原因是 和
。
(3)澳大利亚大陆北部1月盛行 风,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4)澳大利亚大陆北部7月盛行 风,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答案:(1)22
(2)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3)西北 1月份,气压带、风带南移,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北风,同时,1月份是南半球夏季,陆地气温高、气压低,海洋气温低、气压高,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在北部形成西北风。
(4)东南 7月份是南半球冬季,陆地气温低、气压高,海洋气温高、气压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在北部形成东南风。
解析:分别观察图中1月和7月澳大利亚大陆的等压线,联系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原理进行分析解题。第(1)题,澳大利亚大陆7月最高气压为1022~1024百帕,1月最低气压为1002~1004百帕,所以气压差值最大接近22。第(2)~(4)题,形成澳大利亚大陆1月、7月气压状况的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澳大利亚大陆北部1月盛行西北风,7月盛行东南风。
能力提升
青藏高原与四周相同高度自由大气存在着热力差异。据此完成1~3题。
1.与四周相同高度自由大气相比,青藏高原近地面( )
①1月是暖高压 ②7月是暖低压 ③1月是冷高压 ④7月是暖高压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正确表示青藏高原与四周相同高度自由大气之间大气运动的是( )
3.受1月和7月近地面气压场影响,青藏高原( )
①冬季、夏季风向相反,形成独特的高原季风 ②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年较差比四川盆地大 ③干湿季分明,湿季多大风 ④雨季多对流天气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答案:1.D 2.D 3.B
解析:第1题,由材料“青藏高原与四周相同高度自由大气存在着热力差异”可知,青藏高原与四周相同高度自由大气相比,7月是热源,形成暖低压;1月是冷源,形成冷高压。故选D项。第2题,夏季或白天,青藏高原为热源,气流上升;冬季或黑夜,青藏高原为冷源,气流下沉。故选D项。第3题,青藏高原与四周相同高度自由大气存在着热力差异,所以冬季、夏季风向相反,形成独特的高原季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日较差大;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夏季气温低,冬季寒冷,所以气温年较差不大。青藏高原属于高原气候,年降水量较少,没有明显的干湿季,冬季多大风。青藏高原夏季(雨季)形成暖低压,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天气。故选B项。
孟加拉湾位于赤道以北,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之间,是印度洋北部的一个海湾。下图示意孟加拉湾3—11月多年平均经、纬向风的变化。经向风速大于0代表南风,小于0代表北风;纬向风速大于0代表西风,小于0代表东风。据此完成4~6题。
4.孟加拉湾经、纬向风的变化特征是( )
A.纬向风比经向风平均风速小
B.西风和南风持续的时间较长
C.纬向风比经向风风速变化小
D.东风转西风的同时南风转北风
5.10月至次年3月孟加拉湾经、纬向风的形成原因是( )
A.亚洲高压减弱
B.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C.印度低压增强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
6.孟加拉湾风向变化对沿岸地区带来的影响是( )
A.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B.耕地复种指数较高
C.中南半岛台风灾害频发
D.印度半岛西岸多雨
答案:4.B 5.D 6.A
解析: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无论是经向风还是纬向风,其风速数值大部分时候都大于0,故表明西风和南风的持续时间较长。纬向风的风速和变化频率显然大于经向风。在风速为0处作一条水平线,会发现其与经向风和纬向风曲线的交点并不重合,故东风转西风和南风转北风的时间存在差异。第5题,从图中看出,10月到次年3月孟加拉湾的经纬向风为东北风,属于南亚季风中的东北季风,其成因为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10月到次年3月亚洲较为寒冷,亚洲高压增强,印度低压减弱。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是南亚夏季西南季风的主要成因,而不是冬季东北季风的主要成因。第6题,夏季西南季风来自海洋,带来丰富的降水。而冬季东北季风来自大陆,较为干旱,因此造成降水量的巨大差异,进而影响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耕地复种指数主要受到热量条件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且孟加拉湾风向的变化容易带来水旱灾害,降低复种指数。中南半岛的台风和孟加拉湾的西南季风关系较小。印度半岛的西岸较为干旱,此项表述错误。
7.读季风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用箭头标出①处此时的风向。
(2)图中②处夏季的风向为 风,它的形成过程是怎样的
(3)东亚季风的成因是 ;该地冬季受 高压控制,盛行 季风,气候特点是 ;夏季受 低压影响,盛行 季风,气候特点是 。
(4)受图中季风影响的地区,夏季降水丰沛,特别有利于 (粮食作物)的生长,由于季风的强弱变化很大,使得该地区 灾害频繁,对该作物的生长威胁很大。
答案:(1)标注略(为西北风)。
(2)西南 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后向右偏,形成西南季风。
(3)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亚洲 西北 寒冷干燥 亚洲 东南 温暖湿润
(4)水稻 旱涝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气压中心的分布、季风环流的形成及其影响。第(1)题,由图可知,此时亚洲内部为高气压,为北半球冬季,①处应为西北风。第(2)题,②处为南亚,其夏季风为西南季风,是由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向右偏转形成的。第(3)题,东亚季风主要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1月,亚欧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吹西北风,寒冷干燥;7月,亚欧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吹东南风,温暖湿润。第(4)题,东亚和南亚季风区适宜种植水稻,但受季风影响,降水的季风分配不均,有明显的旱涝灾害。(共35张PPT)
第三章
第2课时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
地 理
内容索引
自主预习 新知导学
合作探究 释疑解惑
随堂训练
课标定位
1.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1)移动原因
(2)移动规律
2.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
(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
(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
3.季风环流
(1)东亚季风
(2)南亚季风
素养阐释
1.通过分析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原因及规律,培养地理综合思维
2.阅读1月和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理解不同季节北半球大气活动中心的分布、形成与移动,分析其影响,促进地理综合思维习惯的养成
3.通过绘制不同季节的气压中心分布图、季风示意图,培养动手能力和地理实践力
4.结合日常生活实际,能够合理解释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以及季风环流带来的影响,解释有关的天气现象及气候成因,具备一定的地理实践力
自主预习 新知导学
一、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气压带、风带移动的原因及规律(以北半球为例),如下图所示。
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
1.大气活动中心的形成
2.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3.影响
冬、夏两季,海洋与陆地上的这些高、低气压中心,势力强,范围广。它们随季节南北移动,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着重要影响;其位置和强度一旦异常,会造成世界各地天气、气候异常。
【思考感悟】 北半球冬、夏季高、低气压中心主要有哪些
提示:
三、季风环流
1.季风的概念
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向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
2.形成原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3.典型地区
亚洲东部和南部。
4.亚洲季风风向与成因
视野拓展 亚洲东临太平洋,北美洲东临大西洋,但东亚是世界上重要的季风区,而北美洲却没有显著的季风现象。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而北美洲和大西洋面积相对较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并不如亚洲明显。加之地形的影响,北美洲季风不显著。
【思考感悟】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成因有何不同
提示:东亚季风的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南亚季风的成因:冬季风(东北季风)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风(西南季风)的成因是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合作探究 释疑解惑
[问题引领]
探究一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
北半球陆地面积比南半球陆地面积大,且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冬季,陆地降温快于海洋,往往形成高气压。夏季,陆地升温快于海洋,往往形成低气压。
结合材料探究:
(1)图中所示高气压的名称是什么
(2)图中所示高气压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1)亚洲高压。
(2)冬季,北半球陆地气温低,气流冷却
收缩下沉,形成高气压。
[归纳提升]
1.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如下图所示:
2.北半球冬、夏季大气活动中心的形成与分布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气压带有重大影响,会影响到海陆气压的分布,从而破坏气压带的带状分布。尤其是北半球的陆地比重相对较大,对气压带的影响更为明显。
(1)北半球1月份的气压中心。
北半球1月份,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尤其是亚洲高压(又叫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势力最强,控制范围最广,这就使副极地低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上的阿留申低压和北大西洋上的冰岛低压。
(2)北半球7月份的气压中心。
北半球7月份,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所切断,尤以亚洲低压(又叫印度低压)最为突出,这就使副热带高气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上的夏威夷高压和北大西洋上的亚速尔高压。
[典型例题]
读图,图中箭头表示气流运动方向,圆柱为空气柱,空气柱形成的气压中心将所在的气压带切断。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a、b两图表示季节及气压中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a表示冬季、高气压 B.图b表示冬季、低气压
C.图a表示夏季、低气压 D.图b表示夏季、高气压
(2)图a中气压中心切断的气压带是( )
A.极地高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
C.赤道低气压带 D.副热带高气压带
答案:(1)A (2)B
解析:第(1)题,图a中亚欧大陆上的气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为高压中心,即亚洲高压,故此时为北半球冬季,图b中亚欧大陆上的气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为低压中心,即亚洲低压,故此时为北半球夏季。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亚洲高压位于60°N附近,故切断了60°附近的副极地低气压带。
[问题引领]
探究二 季风环流
郑和下西洋时,曾多次在太平港(位于福建省长乐区境内)观察风向,出航大多选在10月至次年3月,返航多选在6月到9月。
结合材料探究:
(1)郑和船队出航时期,我国沿途海域的风向及天气特征是怎样的
(2)郑和船队返航时,北印度洋和南海海域的风向分别是什么
提示:(1)冬季,在亚洲高压的影响下,我国东部沿海一般多吹西北风,而且多晴朗天气。
(2)返航在6月到9月,此刻北印度洋吹西南风,中国大陆沿海海域吹东南风,此时返回顺风。
[归纳提升]
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比较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成因并不完全相同,二者特征差异较大,具体如下。
比较项目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季节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风向 西北风 东南风 东北风 西南风
源地 蒙古、西伯利亚 太平洋 蒙古、西伯利亚(亚欧大陆内部) 印度洋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性质 寒冷干燥 温暖湿润 温暖干燥 高温高湿
比较项目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比较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分布 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对农业生 产的影响 有利 雨热同期 不利 旱涝、寒潮等灾害 旱涝灾害
规律总结 季风不仅仅存在于东亚、南亚和东南亚。非洲和澳大利亚西北部,都是季风活动明显的地区,但以东亚、南亚和东南亚最为典型。
[典型例题]
读世界部分区域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的季节应为北半球的(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图中①是( )
A.亚洲高压 B.亚洲低压
C.夏威夷高压 D.阿留申低压
(3)此时,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的盛行风向为( )
A.东北风 B.西南风
C.东南风 D.西北风
答案:(1)B (2)B (3)C
解析:第(1)题,图示亚欧大陆形成低压中心,故判断为北半球的夏季。第(2)题,图示亚欧大陆上形成低压中心,名称为亚洲低压。第(3)题,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季,故东亚盛行东南季风。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下图为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甲所示季节,关于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0°~10°N主要盛行下沉气流
B.10°N~20°N盛行东南风
C.20°N~30°N盛行西北风
D.30°N~40°N盛行西南风
2.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北
半球季节,正确的是( )
A.图甲表示3月份、春节 B.图乙表示7月份、夏季
C.图甲表示9月份、秋季 D.图乙表示1月份、冬季
答案:1.D 2.B
甲 乙
解析:第1题,图中0°~20°N受东北信风的影响,盛行东北风;20°N~30°N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盛行下沉气流;30°N~40°N受西风带的影响,盛行西南风。故选D项。第2题,图甲中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因其位于30°N以南地区,向南移动,所以表示1月份,为北半球冬季;图乙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均向北移动,所以表示7月份,为北半球夏季。故选B项。
3.甲地(位置见下图)气温年较差较小,5—8月降水稀少。甲地5—8月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
A.处在盛行西风的背风坡
B.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C.受干燥的东北信风影响
D.受高纬干冷气流影响
答案:B
解析:5—8月气压带和风带北移,甲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B项正确。
撒哈拉沙漠是全球最大的沙尘源之一,每年从这里吹出的沙尘超过1.8亿吨,这些沙尘随着强风影响多地。2021年在撒哈拉沙尘暴活跃的时期,美国国家航空卫星在大西洋上空捕捉到了大量灰黄色的尘埃,哥白尼大气监测局监测到撒哈拉沙尘席卷了中、东欧多个国家。据此完成4~5题。
4.部分来自撒哈拉沙漠的沙尘可影响到挪威和瑞典南部,其传输路线可能是( )
A.西南季风—中纬上升—盛行西风—极地东风垂直下沉
B.垂直上升—盛行西风—西北季风—极地东风垂直下沉
C.垂直上升—高空西南风—垂直下沉—盛行西风—极地东风
D.东北信风—赤道上升一高空西南风—副热带下沉—盛行西风
D
5.大量沙尘飘落各处,会( )
A.减缓阿尔卑斯山积雪融化速度
B.影响高空飞机的飞行视线
C.影响当地的光照和降水
D.增大风力,增加风力发电量
C
解析:第4题,当撒哈拉沙漠的细小沙尘被强风扬起,东北信风将其挟带至赤道地区,在赤道对流空气影响下上升,上升后由高空西南风挟带至副热带地区高空,在副热带地区下沉,并随着北半球的盛行西风被带向欧洲。D项正确。第5题,沙尘覆盖在积雪表面会改变积雪颜色,加大其吸收太阳辐射的效率,从而加速积雪的融化速度,A项错误;飞机通常在平流层中飞行,沙尘对飞机飞行的影响较小,B项错误;沙尘影响大气透明度,光照减弱,大气中凝结核增加,影响降水,C项正确;沙粒会加剧风机磨损,影响风力发电量,D项错误。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1月和7月海平面气压和风向图,①~⑥处的箭头表示风向。读图,完成6~7题。
6.从季风的形成原因看,与气压带、
风带季节移动有关的是( )
A.①② B.②⑤
C.③⑤ D.③⑥
7.图中形成的气压中心,
与其控制地区原气压带特点
相似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6.C 7.D
解析:第6题,图中的③是北半球的东北信风随着气压带、风带的南移,越过了赤道,受向左的地转偏向力影响而形成的西北风;图中的⑤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随着气压带、风带的北移,越过了赤道,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而形成的西南风。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丁为高压中心,该高压中心位于副热带地区,该地原来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基础巩固
下图为某月海陆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1.导致X、Y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正午太阳高度
B.昼夜长短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大气环流
2.造成M、N、P三地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大陆轮廓 B.大气环流
C.地形 D.海陆位置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毫米)。在该区域南部地区生活的富拉尼人,以游牧业为主。读图,完成3~4题。
3.影响该区域年降水量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高低 B.地形起伏
C.大气环流 D.距海远近
4.富拉尼人迁徙的时间最有可能是( )
A.10月北迁,4月南迁
B.10月南迁,4月北迁
C.10月东迁,4月西迁
D.10月西迁,4月东迁
读世界某地区气候资料图(平均每月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12,月降水距平=该月多年平均降水量-平均每月降水量,本月平均气温累计=本月平均气温+上月平均气温累计),完成5~6题。
5.位于该地区的城市最可能是( )
A.孟买 B.上海
C.悉尼 D.圣地亚哥
6.该地区12月和1月降水距平较大是因为受到( )
A.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B.盛行西风影响
C.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D.西南季风影响
一般来说,凡受海洋气团影响的地区,就带有海洋性气候的特点;凡受大陆气团影响的地区,就带有大陆性气候的特点。下图阴影部分表示冬季受海洋影响明显的地区,①②③④⑤⑥表示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据此完成7~8题。
7.图中夏季具有海洋性气候特征的地区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⑥
C.①②④⑤ D.②④⑤⑥
8.下图为世界某地气温和降水量图,该地可能位于上图中的( )
A.③地 B.④地
C.⑤地 D.⑥地
9.西西里岛是地中海最大的岛屿,面积约2.57万平方千米,人口约500万人。西西里岛是典型的地中海气候,但岛上不同地区气温、降水、风力状况明显不同;沿海地区,尤其是西南部,夏季更加酷热。岛上发展林业的自然条件较好,但时常受森林火灾的困扰。下图示意西西里岛位置及地形分布状况。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区域位置和地形的角度,分析与其他地区相比,甲地夏季更加干热的原因。
(2)推测岛上冬季风力最强劲的地区,并说明理由。
(3)简要分析西西里岛时常受森林火灾困扰的原因。
能力提升
下表数据是图中四个城市的海拔、气温和降水资料。据此完成1~3题。
四个城市的海拔、气温和降水资料
地点 海拔/米 气候 1月 4月 7月 10月
P 9 气温/℃ 13.5 18.5 26.5 23
降水/毫米 53 4 0 9
M 122 气温/℃ 1.5 12.5 23 13.5
降水/毫米 64 82 68 100
N 56 气温/℃ 11 15 22 18.5
降水/毫米 110 64 5 80
Q 71 气温/℃ 8.5 15 27.5 23
降水/毫米 57 31 6 53
1.表中P、M、N、Q四地与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A.P、M、N、Q B.Q、N、M、P
C.M、N、P、Q D.N、M、Q、P
2.上述图表资料反映P、M、N、Q四地的共性是( )
A.都属于地中海气候
B.都位于地中海沿岸
C.都位于30°N~40°N大陆西岸
D.都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
3.P、M、N、Q四地中,M地7月降水最多的原因可能是( )
A.距离大西洋近,海陆位置优越
B.气温高,昼夜温差大,近地面水汽容易凝结
C.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全年温和多雨
D.位置偏北,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小,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时间短
下图为某地逐月累计降水量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下列四幅气候统计图中,能反映该地气候状况的是( )
5.如果该地位于北半球,则下列有关该地区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气候类型中,6—8月累计降水量曲线平缓,这是西风影响的结果
B.该气候类型夏季降水少、光照强,适合亚热带水果的生长
C.该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
D.该气候类型雨热不同期,是不同季节受不同风带影响的结果
6.非洲大陆有甲、乙、丙三个气象测站,三地纬度大致相当,气候类型相同,但由于所处海拔高度、离海洋远近不同,气温与降水量存在一定差异。读图,三个测站部分月份降水较多,其主要原因是受到某一气压带或风带的影响。该气压带或风带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东南信风带
C.西风带 D.东北信风带
7.下图示意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及卑尔根和巴黎的气候资料。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巴黎和卑尔根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性。
(2)从纬度位置和地形角度,分析上述两地气候特征差异产生的原因。
(3)以北海为界,概括温带海洋性气候在欧洲大陆南北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4)从气候角度,推测卑尔根和巴黎所在地区的小麦生产规模及原因。
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基础巩固
下图为某月海陆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1.导致X、Y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正午太阳高度
B.昼夜长短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大气环流
2.造成M、N、P三地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大陆轮廓 B.大气环流
C.地形 D.海陆位置
答案:1.C 2.B
解析:第1题,读图,X位于海洋,Y位于陆地,两地的纬度相近,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相差不大,A、B两项错误。图示区域位于大陆西岸,受相同气压带、风带的影响,D项错误。陆地升温快,降温也快,海洋则相反,所以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相反,C项正确。第2题,读图,根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判断,M地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N地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冬季受西风带影响,降水较多,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降水少;P地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常年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所以造成三地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大气环流,B项正确。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毫米)。在该区域南部地区生活的富拉尼人,以游牧业为主。读图,完成3~4题。
3.影响该区域年降水量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高低 B.地形起伏
C.大气环流 D.距海远近
4.富拉尼人迁徙的时间最有可能是( )
A.10月北迁,4月南迁
B.10月南迁,4月北迁
C.10月东迁,4月西迁
D.10月西迁,4月东迁
答案:3.C 4.B
解析:第3题,根据经纬网可以判断,图示地区位于非洲西北部。图中南北两侧年降水量多,中心区域年降水量少;从纬度来看,中部地区是撒哈拉沙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降水量稀少;南侧为热带草原气候,受信风带和赤道低气压带交替控制,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的时候降水量较多;北侧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的地中海气候,降水量也较多。故该区域年降水量分布主要是受大气环流影响。第4题,游牧活动的迁徙是为了牲畜食物,食物一般为植被,植被的生长条件一般受气候直接影响,气候的变化最终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该区域南部为热带草原气候,据此可以判断,游牧业的富拉尼人应该是10月份向南迁徙,4月份则向北迁徙。
读世界某地区气候资料图(平均每月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12,月降水距平=该月多年平均降水量-平均每月降水量,本月平均气温累计=本月平均气温+上月平均气温累计),完成5~6题。
5.位于该地区的城市最可能是( )
A.孟买 B.上海
C.悉尼 D.圣地亚哥
6.该地区12月和1月降水距平较大是因为受到( )
A.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B.盛行西风影响
C.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D.西南季风影响
答案:5.D 6.A
解析:第5题,根据各月平均气温累计曲线可知,该地1月气温高,平均气温大于20℃,气温累计增长快,7月气温累计增长慢,说明1月是夏季,7月是冬季,应位于南半球。孟买、上海位于北半球,A、B两项错误。根据月降水距平可知,该地1月降水少,7月降水多。故该地是地中海气候。悉尼是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C项错误。故选D项。第6题,12月和1月降水距平值是负值,且绝对值较大,原因是降水少。通过上题分析可知,该地是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
一般来说,凡受海洋气团影响的地区,就带有海洋性气候的特点;凡受大陆气团影响的地区,就带有大陆性气候的特点。下图阴影部分表示冬季受海洋影响明显的地区,①②③④⑤⑥表示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据此完成7~8题。
7.图中夏季具有海洋性气候特征的地区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⑥
C.①②④⑤ D.②④⑤⑥
8.下图为世界某地气温和降水量图,该地可能位于上图中的( )
A.③地 B.④地
C.⑤地 D.⑥地
答案:7.B 8.C
解析:第7题,由图可知,①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②地是温带季风气候,③地是地中海气候,④地是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⑤地是热带沙漠气候,⑥地是热带季风气候。其中夏季具有海洋性气候特征的是①②④⑥。第8题,图中显示,该地终年高温,最大降水量不足30毫米,故为热带沙漠气候。
9.西西里岛是地中海最大的岛屿,面积约2.57万平方千米,人口约500万人。西西里岛是典型的地中海气候,但岛上不同地区气温、降水、风力状况明显不同;沿海地区,尤其是西南部,夏季更加酷热。岛上发展林业的自然条件较好,但时常受森林火灾的困扰。下图示意西西里岛位置及地形分布状况。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区域位置和地形的角度,分析与其他地区相比,甲地夏季更加干热的原因。
(2)推测岛上冬季风力最强劲的地区,并说明理由。
(3)简要分析西西里岛时常受森林火灾困扰的原因。
答案:(1)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北移,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间较长,晴天多;北部地形的阻挡造成热量在甲地集聚;北部多山,该地位于阳坡,光照时间长。
(2)西部地区。理由:冬季,地处西风的迎风坡;直布罗陀海峡加剧了西风的强度;滨海地区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风力较大。
(3)地处板块交界地带,火山活动或地球内能释放易引发森林大火;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间长,空气干燥;地狭人稠,常有人为火灾。
解析:第(1)题,分析甲地夏季更加干热的原因,主要从区域所处的气压带、风带位置和地形角度分析。从区域所处的气压带、风带位置角度分析,当地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晴天多;从地形角度分析,北部多山,该地位于阳坡,加剧了干热程度。第(2)题,冬季风力最强劲的地区是西部地区,主要从所处风带、风口及滨海位置等角度分析。第(3)题,西西里岛时常受森林火灾困扰的原因,主要从地球内能释放、空气干燥程度、人为火灾等角度分析。
能力提升
下表数据是图中四个城市的海拔、气温和降水资料。据此完成1~3题。
四个城市的海拔、气温和降水资料
地点 海拔/米 气候 1月 4月 7月 10月
P 9 气温/℃ 13.5 18.5 26.5 23
降水/毫米 53 4 0 9
M 122 气温/℃ 1.5 12.5 23 13.5
降水/毫米 64 82 68 100
N 56 气温/℃ 11 15 22 18.5
降水/毫米 110 64 5 80
Q 71 气温/℃ 8.5 15 27.5 23
降水/毫米 57 31 6 53
1.表中P、M、N、Q四地与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A.P、M、N、Q B.Q、N、M、P
C.M、N、P、Q D.N、M、Q、P
2.上述图表资料反映P、M、N、Q四地的共性是( )
A.都属于地中海气候
B.都位于地中海沿岸
C.都位于30°N~40°N大陆西岸
D.都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
3.P、M、N、Q四地中,M地7月降水最多的原因可能是( )
A.距离大西洋近,海陆位置优越
B.气温高,昼夜温差大,近地面水汽容易凝结
C.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全年温和多雨
D.位置偏北,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小,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时间短
答案:1.D 2.A 3.D
解析:第1题,表中数据显示,P地海拔最低,冬季(1月)气温最高,且降水量最少,其中夏季(7月)降水量为0;④地位于尼罗河三角洲,应是地中海气候,且④地纬度最低,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间最长,降水量最少,故P与④对应。M地海拔较高,降水量较多,而②地在亚平宁山脉附近,纬度较高,受西风控制时间长且降水较多,故M与②对应。N地在冬季(1月)降水最多,与位于西风迎风坡的①地对应;③地位于背风坡,1月降水偏少,对应Q地。第2题,表中信息显示,四地的共同特点都是夏季(7月)气温高、降水少,冬季(1月)气温低、降水多,雨热不同期,是地中海气候的特征。第3题,地中海气候冬季(1月)受西风带控制时降水多,夏季(7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降水少。北半球的西风带在北侧、副热带高气压带在南侧,随着气压带和风带的南北移动,纬度较高的地中海气候区受西风带控制时间长,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间短,故降水较多;纬度较低的地中海气候区则反之。
下图为某地逐月累计降水量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下列四幅气候统计图中,能反映该地气候状况的是( )
5.如果该地位于北半球,则下列有关该地区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气候类型中,6—8月累计降水量曲线平缓,这是西风影响的结果
B.该气候类型夏季降水少、光照强,适合亚热带水果的生长
C.该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
D.该气候类型雨热不同期,是不同季节受不同风带影响的结果
答案:4.D 5.B
解析:第4题,该地6—8月的累计降水量变化很小,说明这段时间降水少;而在12月前后的一段时间内累计降水量变化较大,即该段时间降水丰富。故该地可能为南半球的季风气候或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A为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B为北半球的温带季风气候,C为热带雨林气候,D为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第5题,如果该地位于北半球,则该地为地中海气候。该气候夏季降水少,是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结果;该地夏季高温、少雨、光照强的特征适合亚热带水果的生长;该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是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的。
6.非洲大陆有甲、乙、丙三个气象测站,三地纬度大致相当,气候类型相同,但由于所处海拔高度、离海洋远近不同,气温与降水量存在一定差异。读图,三个测站部分月份降水较多,其主要原因是受到某一气压带或风带的影响。该气压带或风带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东南信风带
C.西风带 D.东北信风带
答案:A
解析:读图可知,该气候类型为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多。
7.下图示意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及卑尔根和巴黎的气候资料。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巴黎和卑尔根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性。
(2)从纬度位置和地形角度,分析上述两地气候特征差异产生的原因。
(3)以北海为界,概括温带海洋性气候在欧洲大陆南北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4)从气候角度,推测卑尔根和巴黎所在地区的小麦生产规模及原因。
答案:(1)巴黎年均温较高,卑尔根年降水量远大于巴黎。
(2)巴黎的纬度位置较低,年均温较高(或卑尔根纬度位置较高,年均温较低)。卑尔根地处西风迎风坡,年降水量大。
(3)特征:北部面积狭小且呈带状,南部面积广大。
原因:南部地势平坦广阔,利于西风深入内陆;北部近南北向的高大山脉阻挡西风。
(4)规模:卑尔根小麦生产规模小,巴黎小麦生产规模大。
原因:卑尔根降水量大,晴天少,多雨多雾的天气不利于小麦的生长;而巴黎降水较少,晴天多,光合作用强烈,有利于小麦的生长。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两地的气温特征相似,巴黎的年均温较高,而巴黎的年降水量较小,卑尔根的年降水量较大。第(2)题,年均温差异与纬度位置有关,巴黎纬度更低,年均温更高;卑尔根位于沿海地区,属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而巴黎距海较远,受盛行西风的影响较小,降水较少。第(3)题,以北海为界,温带海洋性气候在北部分布的范围较窄,只集中在沿海地区,而在南部分布的范围较大,因为北海以北地形以山脉为主,沿海一带属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而内陆地区很难受到盛行西风的影响,降水较少,所以北海以北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的狭长地带。北海以南地形以平原为主,有利于盛行西风深入内陆,影响内陆的广大地区,温带海洋性气候的面积较大。第(4)题,卑尔根降水量大,晴天少,多雨多雾的天气不利于小麦的生长,小麦的生产规模较小;而巴黎降水较少,晴天多,光合作用强烈,有利于小麦的生长,所以巴黎小麦的生产规模较大。(共45张PPT)
第三章
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地 理
内容索引
自主预习 新知导学
合作探究 释疑解惑
随堂训练
课标定位
1.赤道低气压带与热带雨林气候
(1)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及特点
(2)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分布与特征
2.西风带与温带海洋性气候
(1)西风带的位置及特点
(2)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成因、分布与特征
3.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地中海气候
(1)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规律
(2)地中海气候的成因、分布与特征
课标定位
4.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热带草原气候
(1)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规律
(2)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分布与特征
素养阐释
1.通过学习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影响,理解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成因、分布及特点,理解单一气压带或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培养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2.结合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理解地中海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特点,运用综合思维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成因,促进地理综合思维习惯的养成
3.通过绘制简单的气候特征图、气候分布示意图,培养地理实践力
4.结合日常生活实际,能够合理解释气候成因、特征、影响等方面的问题,具备一定的地理实践力
自主预习 新知导学
一、赤道低气压带与热带雨林气候
1.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
赤道及其南北两侧,全年处在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之下,盛行上升气流,高温多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2.特点
(1)全年皆夏,气温季节变化小;年平均气温在26 ℃左右。
(2)全年多雨,分配比较均匀,年降水量大多在2 000毫米以上。
(3)南、北半球的信风在此辐合上升,容易成云致雨。
3.分布
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是主要的热带雨林气候区。
4.植被:典型植被是热带雨林,是世界上植物生长率最高的地区,植物资源丰富。
5.土壤:为砖红壤,化学风化强烈,在一些地区可形成厚达数米至十数米的风化壳。
视野拓展 赤道经过的非洲东部不是热带雨林气候,而是热带草原气候。其原因是非洲东部地处东非高原,地势较高,气温较低,使空气的对流运动减弱,降水偏少。
【思考感悟】 热带雨林气候是不是仅分布于赤道附近地区 试举例说明原因。
提示:不是。美洲南北回归线之间迎风的大西洋沿岸,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岸迎风地带等也有热带雨林气候分布。这些地区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主要原因是地处纬度较低的热带地区——气温高,位于从大洋吹来的信风的迎风坡——地形抬升,加强了地形雨,降水较多。所以,热带雨林气候不是仅分布在赤道附近。
二、西风带与温带海洋性气候
1.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成因
在中纬度大陆西岸,全年盛行西风,受海洋暖湿空气的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2.特征
(1)气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温年变化较小。
(2)降水:全年湿润,冬雨较多,年降水量一般为700~1 000毫米。
3.分布
(1)规律: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地区。
(2)典型地区:欧洲大西洋沿岸、美洲太平洋沿岸等地区。
4.植被:典型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夏季盛叶,冬季枯叶;显著特征是群落外貌上的季相更替。
视野拓展 40°~60°的大陆西岸是温带海洋性气候,而东部却是温带季风气候。40°~60°的大陆西岸主要受西风带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大陆东岸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形成温带季风气候。
【思考感悟】 与温带其他气候类型相比,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和最热月气温有何区别
提示: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均温高于0 ℃,而温带其他气候类型低于0 ℃;最热月均温低于20 ℃,而温带其他气候类型最热月均温高于20 ℃。
三、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地中海气候
1.地中海气候的成因与特征(以北半球为例)
2.分布
(1)规律: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地区。
(2)典型地区:地中海沿岸。
(3)其他地区:北美洲加利福尼亚沿海、南美洲智利中部、非洲南端好望角地区,以及澳大利亚大陆的东南和西南海岸等地。
3.植被: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叶面多有“蜡质层”,有些植物的叶子甚至退化或缩小变成刺。
【思考感悟】 地中海气候在气温、降水的组合方面,有什么明显特征
提示:雨热不同期。
四、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热带草原气候
1.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
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2.特征
具有明显的干湿变化。当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形成闷热多雨的湿季;当信风带控制时,形成干旱少雨的干季。全年降水较多,年降水量为
750~1 000毫米。
3.分布
(1)规律:大致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
(2)典型地区:非洲中部和南部大部分地区,澳大利亚大陆北部、东部和南部,南美洲巴西等地。
4.植被
植被以热带草原为主,湿季高温多雨,草原一片葱绿;干季天气燥热,草原上的植物凋萎,一片枯黄。
【思考感悟】 非洲热带草原气候区的食草动物为什么会进行季节性迁徙 参与大迁徙的兽群迁徙到马赛马拉国家公园时,该地区受什么气压带控制
提示:草原上的食草动物以草和枝叶为食。热带草原气候区一年中有明显的干湿两季,湿季草木葱茏,动物们食物充足;干季草类枯黄,动物们便追随降水由南往北迁徙到马赛马拉。迁徙至马赛马拉时,该地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丰富,正处于湿季。
合作探究 释疑解惑
[问题引领]
探究一 单一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无边无际的草原,一片翠绿,被晨光一照,像是刷了一层金粉,随着阵阵的晨风,掀起了碧波金浪。盛开着的各色各样的野花,这里一丛,那里一片,沐浴着阳光,在广阔的草原上争奇斗艳,散发着浓郁的芳香,放眼望去,野花如同色彩缤纷的云雾,飘落在绿色的草原上。
结合材料探究:
(1)以上描写的是英国某地的景观,它是在什么气候类型下形成的
(2)该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哪里 是怎样形成的
(3)除了以上分布地区,该气候类型还分布在哪些地方
提示:(1)温带海洋性气候。
(2)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地区。该地区常年受西风带影响,海洋带来大量的暖湿水汽,终年温和湿润,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3)澳大利亚东南部和新西兰。
[归纳提升]
1.气压带、风带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1)对大陆西部气候的影响。
(2)对大陆东部气候的影响。
2.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
这类气候具有气温和降水相对单一、季节变化小的特点。
气候类型 气压带、风带 气候特点
温带海洋 性气候 终年都受盛行西风带控制 终年温和湿润
冰原气候 常年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 全年严寒,降水稀少
热带沙漠气候 终年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终年炎热干燥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都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终年高温多雨
[典型例题]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阴影表示的气候类型是( )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高山气候
(2)与图示气候形成密切相关的大气环流是( )
A.西南季风 B.盛行西风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副热带高气压带
答案:(1)C (2)B
解析:由图中轮廓可知,图中阴影部分位于欧洲大西洋沿岸和北美洲太平洋沿岸,所处纬度为40°N~60°N。该地区常年盛行西风,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规律总结 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形成原因是位于西风带内,但地处山脉的背风坡。如: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问题引领]
探究二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非洲动物大迁移有固定的规律,每年随着旱季的来临,数以百万计的角马、斑马等食草野生动物就会组成一支迁徙大军,浩浩荡荡地从非洲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国家公园,向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国家自然保护区进发,寻找充足的水源和食物。而12月至次年5月,野生动物向南迁移。
结合材料探究:
该地区出现以上景观的原因是什么 该地区的气候类型是什么
提示:野生动物向水草丰美的地方迁徙,是由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导致的。该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
[归纳提升]
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气压带、风带 气候特点
地中海 气候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热带草 原气候 干季时受信风带控制,湿季时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降水分为干、湿两季
热带季 风气候 旱季时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东北季风的控制,雨季时受气压带、风带北移形成的西南季风的控制 全年高温,降水分为旱、雨两季
技巧点拨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
不同气压带、风带控制区形成的气候类型不同,有的气候由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形成,还有的由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其对应关系如下图所示。
规律总结 北半球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
[典型例题]
下图为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形成原因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处的气温特点是( )
A.终年严寒
B.冬暖夏热
C.全年高温
D.夏无酷暑
(2)乙处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
答案:(1)C (2)D
解析:第(1)题,甲处位于热带,全年高温。第(2)题,乙处位于亚热带,冬季主要受西风带影响,降水多,夏季干燥,属于典型的雨热不同期的地中海气候。
规律总结 除南极洲以外,其他大洲都有分布的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读局部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完成1~2题。
1.图甲中①控制下的气候类型与特点是( )
A.热带雨林气候——高温多雨
B.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
C.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和多雨
D.地中海气候——寒冷干燥
2.图乙所示的气候类型是受图甲中
的 控制而形成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A 2.D
图甲
图乙
解析:第1题,①②③④分别为赤道低气压带、东北信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和盛行西风带。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的地区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纬度又低,所以形成的气候类型是热带雨林气候,气候特点为终年高温多雨,A项正确。第2题,读图可知,图乙所示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成因是终年受西风带影响,故D项正确。
图中①②③④为北半球二分二至日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的一部分。读图,完成3~4题。
3.如果图中风带皆影响大陆西岸,那么最不可能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4.如果图中风带和气压带皆影响大陆西岸,那么①②③④都有可能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
答案:3.C 4.B
解析:第3题,①图中风向为西南风,为北半球西风带,气压带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处于偏北位置,因而可推知,①为夏至日;同理,根据风向和气压带位置可推知,②为夏至日,③为冬至日,④为春分日或秋分日。根据风向可知,①②④图中都有西风带,都有可能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第4题,地中海气候是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而①②④图中都有西风带,③图中有副热带高气压带。
下图为2019年亚热带某地降水量逐月累加柱状图。读图,完成5~6题。
5.若该地位于北半球,关于该地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终年受西风带控制,温和湿润
B.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
C.冬季盛行西北风
D.降水量季节变化小
6.若该地位于南半球,关于该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主要分布在30°~40°的大陆西岸
B.雨热不同期
C.主要分布在非洲地区
D.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答案:5.B 6.D
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该地12、1、2月降水量大,而6、7、8月降水量小;若该地位于北半球亚热带,可判断该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湿润,降水季节变化大。第6题,若该地位于南半球亚热带,可判断该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主要分布在30°~40°的大陆东岸,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雨热同期。
南美洲的“瓶子树”,因其独特的体形而闻名。多雨时期,它利用发达的根系,最大限度地吸收并贮存水分;干旱季节,则通过落叶或开花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和损失。下图为“瓶子树”景观图。读图,完成7~8题。
7.“瓶子树”在南美洲主要分布在( )
A.亚马孙平原 B.巴西高原
C.巴塔哥尼亚高原 D.潘帕斯草原
8.南美洲的“瓶子树”储水的时期为( )
A.4—9月 B.6—9月
C.7—8月 D.10月至次年3月
答案:7.B 8.D
解析:第7题,“瓶子树”分布区降水季节差异显著、干湿季分明,应分布在南美洲的热带草原气候区。亚马孙平原为热带雨林气候,巴西高原为热带草原气候,巴塔哥尼亚高原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潘帕斯草原为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故选B项。第8题,“瓶子树”储水时期应为当地的多雨时期;热带草原气候区的湿季应为所在半球的夏半年。
9.图甲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图乙为世界海陆分布的局部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甲
图乙
(1)简述A气压带名称及受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
(2)画出B所在风带的风向。
(3)说出图甲中Ⅰ、Ⅱ两阶段气压带位置的差异及成因。
(4)简述图乙中C海沿岸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
答案:(1)赤道低气压带。受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为终年高温多雨。
(2)画图略(提示:B所在风带的风向为东北风)。
(3)Ⅰ阶段气压带位置比Ⅱ阶段偏北,原因是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或回归运动)。
(4)C海沿岸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原因: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
解析:第(1)题,A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为赤道低气压带,在其控制下气候终年高温多雨。第(2)题,B位于东北信风带,多吹东北风。第(3)题,Ⅰ阶段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Ⅱ阶段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这是由太阳直射点季节移动造成的。第(4)题,图乙中C为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第三节 天气系统
基础巩固
读长江中游某地连续六天的天气情况统计图,完成1~2题。
1.图示天气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A.冷锋过境 B.暖锋过境
C.气旋过境 D.反气旋过境
2.有关该地区这几日天气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温日较差不断缩小
B.空气的湿度不断增大
C.7 日洪水水位最高
D.7、8日大气的保温作用最强
下图示意某次广州市“阴阳天”景观,天空中一半是白云,一半是蓝天。“阴阳天”是北方冷空气突然南下,干冷空气击退暖湿气流时形成的产物。据此完成3~4题。
3.“阴阳天”现象出现时,冷暖空气的位置是( )
①冷空气位于“阳天”一侧 ②冷空气位于“阴天”一侧 ③暖空气位于“阴天”一侧 ④暖空气位于“阳天”一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阴阳天”现象结束后,广州市天气状况可能是( )
A.阴雨天气 B.狂风大作
C.云层变厚 D.气温降低
读我国某地某时段气温变化示意图,完成5~6题。
5.经过该地该时段的天气系统可能是( )
A.冷锋 B.暖锋
C.台风 D.寒潮
6.与该地图示时段的气压变化对应的是( )
下图中实线为等压线,虚线M、N为脊线或槽线。读图,完成7~8题。
7.根据虚线M、N 两侧气流的运动方向可以判断( )
A.虚线M为槽线,虚线N为脊线
B.虚线M、N均为槽线
C.虚线M为脊线,虚线N为槽线
D.虚线M、N均为脊线
8.图中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的是( )
A.①②两处 B.③④两处
C.②③两处 D.①④两处
9.下图为某气象站1月上旬根据观察作出的气象资料图,影响该地的天气系统是( )
A.冷锋 B.暖锋
C.气旋 D.反气旋
10.读北半球某区域冬季某月地面天气形势图(单位:百帕),完成下列问题。
(1)此时,A地受 气压控制,其天气状况是 。
(2)图中a、b、c、d四处风向表示正确的是 地;甲地比乙地( )
A.气压高 B.风力大
C.气温高 D.湿度大
(3)近日,将有 锋从④地过境。锋面过境后,①地将会 。
(4)暖空气在锋面上常有大规模的 (填“上升”或“下降”)运动。在②④两地的暖空气中,被迫抬升的是 地。
能力提升
下图是某区域某时近地面稳定风向轨迹图。读图,完成1~2题。
1.若该区域处于北半球,则甲地可能位于( )
①高压中心 ②低压中心 ③低压槽 ④高压脊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若该区域处于北半球,则虚线附近可能出现的天气系统及天气状况是( )
A.冷锋,乙地为阴雨天气
B.冷锋,丙地为阴雨天气
C.暖锋,乙地为晴朗天气
D.暖锋,丙地为晴朗天气
下图为某年5月1日14时亚洲部分地区气压形势图。读图,完成3~4题。
3.该日,下列地区可能出现的现象,正确的是( )
A.江苏大部分地区遭受冻害
B.重庆发生滑坡、泥石流
C.青海大部分地区普降暴雨
D.浙江沿海受台风袭击
4.图中锋面系统过境前后,下列图示与江苏天气变化相符的是( )
右图示意海平面两条闭合等压线,中心气压为990百帕,且生成于热带太平洋海域,M点风向为东南风。读图,完成5~6题。
5.该天气系统所处的位置和性质分别为( )
A.北半球、气旋 B.北半球、反气旋
C.南半球、气旋 D.南半球、反气旋
6.该天气系统中心移动的方向通常为( )
①南 ②西 ③北 ④东南 ⑤西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7.读北半球某地区的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完成下列问题。
(1)影响甲处的天气系统是 。在该系统的控制下,甲处的天气特点是 。
(2)图中①处的风向为 。①处与⑤处相比,风力较大的是 处。
(3)若干小时后,②将受 (天气系统)影响。若此天气系统出现在我国的冬季,受其影响的地区可能出现 等天气现象(双项选择)。
A.天气晴朗 B.大风
C.气温下降 D.气温升高
(4)图中属于暖气团控制的地点是①②③④四处中的 处。
(5)图中②③④处有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天气的是 处。
(6)当台风中心位于厦门的东部时,厦门吹 风,台风中心的天气为 。
第三节 天气系统
基础巩固
读长江中游某地连续六天的天气情况统计图,完成1~2题。
1.图示天气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A.冷锋过境 B.暖锋过境
C.气旋过境 D.反气旋过境
2.有关该地区这几日天气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温日较差不断缩小
B.空气的湿度不断增大
C.7 日洪水水位最高
D.7、8日大气的保温作用最强
答案:1.B 2.D
解析:第1题,由图示知,该天气系统过境时出现阴雨天气,过境后气温升高,天气转好,为暖锋过境。第2题,7、8日为暖锋过境时,云量最大,大气的保温作用最强。
下图示意某次广州市“阴阳天”景观,天空中一半是白云,一半是蓝天。“阴阳天”是北方冷空气突然南下,干冷空气击退暖湿气流时形成的产物。据此完成3~4题。
3.“阴阳天”现象出现时,冷暖空气的位置是( )
①冷空气位于“阳天”一侧 ②冷空气位于“阴天”一侧 ③暖空气位于“阴天”一侧 ④暖空气位于“阳天”一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阴阳天”现象结束后,广州市天气状况可能是( )
A.阴雨天气 B.狂风大作
C.云层变厚 D.气温降低
答案:3.A 4.D
解析:第3题,由所学知识可知,云是水汽遇冷凝结形成的,冷空气一般较干燥,不易形成云;暖空气水汽含量较多,易形成云,故暖空气位于“阴天”一侧,冷空气位于“阳天”一侧,①③正确,②④错误。第4题,由材料信息“‘阴阳天’是北方冷空气突然南下,干冷空气击退暖湿气流时形成的产物”可知,“阴阳天”现象结束后,广州市主要受干冷空气控制,风速减小,气温降低,云层变薄,天气晴朗。
读我国某地某时段气温变化示意图,完成5~6题。
5.经过该地该时段的天气系统可能是( )
A.冷锋 B.暖锋
C.台风 D.寒潮
6.与该地图示时段的气压变化对应的是( )
答案:5.B 6.D
解析:第5题,图中显示该天气系统过境后,最低气温升高,可判断该天气系统是暖锋。第6题,暖锋过境后,该地气温呈上升趋势,气压呈下降趋势。
下图中实线为等压线,虚线M、N为脊线或槽线。读图,完成7~8题。
7.根据虚线M、N 两侧气流的运动方向可以判断( )
A.虚线M为槽线,虚线N为脊线
B.虚线M、N均为槽线
C.虚线M为脊线,虚线N为槽线
D.虚线M、N均为脊线
8.图中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的是( )
A.①②两处 B.③④两处
C.②③两处 D.①④两处
答案:7.B 8.D
解析:第7题,从图中风向标可知,风大体吹向虚线,虚线M、N都应该为槽线。若是脊线,风向应背离虚线。第8题,由上题解析可知,虚线M、N为槽线,根据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从风向可推知,图示地区位于北半球,此天气系统为锋面气旋。虚线M处形成冷锋,降水在锋后;虚线N处形成暖锋,降水在锋前,即①④两处可能出现阴雨天气。
9.下图为某气象站1月上旬根据观察作出的气象资料图,影响该地的天气系统是( )
A.冷锋 B.暖锋
C.气旋 D.反气旋
答案:A
解析:读图可知,该天气系统引起了气温下降、气压升高,由此判断该天气系统为冷锋。
10.读北半球某区域冬季某月地面天气形势图(单位:百帕),完成下列问题。
(1)此时,A地受 气压控制,其天气状况是 。
(2)图中a、b、c、d四处风向表示正确的是 地;甲地比乙地( )
A.气压高 B.风力大
C.气温高 D.湿度大
(3)近日,将有 锋从④地过境。锋面过境后,①地将会 。
(4)暖空气在锋面上常有大规模的 (填“上升”或“下降”)运动。在②④两地的暖空气中,被迫抬升的是 地。
答案:(1)高 晴朗
(2)c B
(3)冷 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4)上升 ④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A地受高气压控制,天气晴朗。第(2)题,风向从高气压指向低气压,北半球向右偏转,c处正确;甲地较乙地等压线密集,风力大,B项正确。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④地将受冷锋影响;①地将受暖锋影响,暖锋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第(4)题,冷、暖空气相遇,暖空气被迫抬升形成冷锋。
能力提升
下图是某区域某时近地面稳定风向轨迹图。读图,完成1~2题。
1.若该区域处于北半球,则甲地可能位于( )
①高压中心 ②低压中心 ③低压槽 ④高压脊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若该区域处于北半球,则虚线附近可能出现的天气系统及天气状况是( )
A.冷锋,乙地为阴雨天气
B.冷锋,丙地为阴雨天气
C.暖锋,乙地为晴朗天气
D.暖锋,丙地为晴朗天气
答案:1.B 2.A
解析:第1题,该区域处于北半球,且稳定风向轨迹呈逆时针方向,故可判断甲地可能位于低压中心或低压槽。第2题,北半球锋面气旋西侧为冷锋,降水多在锋后。
下图为某年5月1日14时亚洲部分地区气压形势图。读图,完成3~4题。
3.该日,下列地区可能出现的现象,正确的是( )
A.江苏大部分地区遭受冻害
B.重庆发生滑坡、泥石流
C.青海大部分地区普降暴雨
D.浙江沿海受台风袭击
4.图中锋面系统过境前后,下列图示与江苏天气变化相符的是( )
答案:3.B 4.B
解析:第3题,从该气压形势图看,该日江苏大部分地区处于冷锋前方,暖气团控制一侧,未曾遭受冻害,故A项错误;重庆处于冷锋锋线附近,伴随阴雨天气,降雨可能会诱发滑坡、泥石流,B项正确;青海大部分地区受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C项错误;此时处于春季,海洋上不会形成强热带气旋,所以浙江沿海不会受台风袭击,D项错误。故选B项。第4题,图中锋面系统过境后,冷气团代替暖气团,气温大幅下降。锋线附近为低压槽,锋线两侧气压较高,因此气压先降低后升高。故选B项。
右图示意海平面两条闭合等压线,中心气压为990百帕,且生成于热带太平洋海域,M点风向为东南风。读图,完成5~6题。
5.该天气系统所处的位置和性质分别为( )
A.北半球、气旋 B.北半球、反气旋
C.南半球、气旋 D.南半球、反气旋
6.该天气系统中心移动的方向通常为( )
①南 ②西 ③北 ④东南 ⑤西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答案:5.A 6.C
解析:第5题,若M点吹东南风,则该天气系统的气流水平运动方向是从四周流向中心,是低气压系统(气旋);根据风向可知,该系统呈逆时针方向辐合,应在北半球。故选A项。第6题,中心气压为990百帕,且生成于热带太平洋海域,为台风,多向西、向西北、向北移动。
7.读北半球某地区的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完成下列问题。
(1)影响甲处的天气系统是 。在该系统的控制下,甲处的天气特点是 。
(2)图中①处的风向为 。①处与⑤处相比,风力较大的是 处。
(3)若干小时后,②将受 (天气系统)影响。若此天气系统出现在我国的冬季,受其影响的地区可能出现 等天气现象(双项选择)。
A.天气晴朗 B.大风
C.气温下降 D.气温升高
(4)图中属于暖气团控制的地点是①②③④四处中的 处。
(5)图中②③④处有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天气的是 处。
(6)当台风中心位于厦门的东部时,厦门吹 风,台风中心的天气为 。
答案:(1)高气压(或反气旋) 晴朗少雨
(2)偏北风 ⑤
(3)冷锋 BC
(4)②③
(5)④
(6)西北(偏北) 风和日丽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的气压分布特征可以看出,甲处的气压具有中间高、四周低的特点,属于高气压中心,从气流运动特征来看,表现为高空气流下沉辐散,属于反气旋。在此系统控制下,天气晴朗少雨。第(2)题,根据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转的规律,可以判定①处的风向为偏北风;①处与⑤处相比,⑤处的等压线较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风力较大。第(3)题,结合图中锋面气旋西侧冷锋移动的方向(向东南方向移动)可以判定,②地目前正处在冷锋锋前,若干小时后,②地就会迎来冷锋过境,这种天气系统过境时会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第(4)题,根据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所处的锋面气旋的位置可以判定,②③正处在暖气团控制下。第(5)题,冷锋的降水在锋后,暖锋降水在锋前,一般情况下,暖锋出现的是连续性降水,故由此可以推定,②③④处有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天气的是④处。第(6)题,台风的实质是一个低压中心,只不过它与一般低压中心的上升气流有一定的差异,台风的中心区域是下沉气流,天气是风和日丽。一般低压中心多阴雨天气,台风的狂风暴雨出现在其旋涡风雨区。如果台风中心位于厦门的东部,则低压中心出现在厦门的东部,根据气流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转的规律,可以判定出此时厦门的风向为西北风(偏北风)。(共53张PPT)
第三章
第三节 天气系统
地 理
内容索引
自主预习 新知导学
合作探究 释疑解惑
随堂训练
课标定位
1.锋与天气
(1)气团和锋的分类
(2)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的形成原因、特点以及对天气的影响
2.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与天气
(1)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的形成原因、特点以及对天气的影响
(2)锋面气旋
素养阐释
1.通过对不同天气系统的学习,理解各种天气系统的形成原因、特点、发展过程以及对天气的影响,培养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2.通过绘制简单的锋面示意图、气旋和反气旋示意图,培养动手能力和地理实践力
3.结合日常生活实际,能够合理解释锋、气旋、反气旋等方面的问题,学以致用,具备一定的地理实践力
自主预习 新知导学
一、锋与天气
1.基本概念
(1)气团:位于对流层下部,在水平方向的一定范围内,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相对均匀的大团空气。
图中A为暖气团,B为冷气团。
(2)锋。
2.锋面类型与天气
(1)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暴发的寒潮。
(2)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3)准静止锋:冷暖气团势力相当,或遇地形阻挡,锋面移动缓慢,或较长时间在一个地区徘徊。如: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初夏的梅雨天气、冬半年的昆明准静止锋等。
视野拓展 冷气团和暖气团都是一个相对概念,是与该气团到达地区的温度相比而言的,所以不能说冷气团温度一定低而暖气团温度一定高。
【思考感悟】 锋前、锋后是怎样确定的
提示:锋前、锋后是以锋面移动方向,即主动前进气团的移动方向来决定的,以锋线为界,沿锋面移动方向,锋线前为锋前,锋线后为锋后。
二、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与天气
1.气流状况与天气
图甲(北半球)
图乙(北半球)
2.锋面气旋
气旋受到地面起伏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在等压线转折比较显著的地方,常形成锋面。气旋常常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
视野拓展 受高气压控制的地区,在垂直方向上,气流下沉,气温升高,水汽不易凝结,故多晴朗天气。
【思考感悟】 低气压中心一定会产生阴雨天气吗
提示:不一定。当低气压势力较弱,中心气流上升幅度较小时,不易产生降水,或低气压存在的区域十分干燥,空气湿度小,水汽供应不充分时,也不会产生降水。
合作探究 释疑解惑
[问题引领]
探究一 锋面与天气
2020年2月13日,当年首个寒潮天气启程,自北向南影响我国。受其影响,西北地区和中东部地区出现大范围雨雪和大风、强降温天气,湖北及江南、华南的部分地区还出现冰雹、雷电等强对流天气,开启“雨雪模式”。此次天气过程具有雨雪范围广、天气现象复杂、降温幅度剧烈等特点。多地降温超14 ℃,局部地区降温18 ℃以上。
结合材料探究:
(1)此次促使我国部分地区开启“雨雪模式”的寒潮天气,是由哪种天气系统造成的
(2)为什么锋面附近天气变化剧烈
(3)如果空气比较干燥,该天气系统还能带来降水吗
提示:(1)冷锋。
(2)锋面是冷暖气团相交的交界面,其两侧气团的温度、湿度、气压等存在明显的差异,导致大气稳定度差,故天气变化剧烈。
(3)不能。如果空气比较干燥,不会形成降水,可能会有大风天气,甚至是沙尘暴天气。
[归纳提升]
1.锋面的构成及特点
(1)剖面特征:无论冷锋
还是暖锋,都是由冷暖气
团相遇形成,锋面都向冷
气团一侧倾斜。
(2)气团运动特征:冷暖气团相遇,暖气团总是沿锋面向上抬升。
(3)锋面系统分区:任何一个锋面天气系统都分为锋面影响区域和锋面两侧的单一气团控制区域(如上图所示),只有锋面影响区域的天气变化剧烈。
2.冷锋与暖锋的判断技巧
(1)根据锋的符号判断。
如果天气形势图中出现符号 ,则表示冷锋,且有三角锯齿的一侧是锋前,也是锋的移动方向;若出现符号 ,则表示暖锋,且有半圆形的一侧是锋前,也是锋的移动方向。
(2)根据冷、暖气团运动方向判断。
若冷气团的运动只向暖气团一个方向,说明冷气团势力强,应为冷锋;若冷气团遇到暖气团时有回转运动,则说明暖气团势力强,为暖锋。
(3)根据锋面坡度判断。
冷气团运动速度快,冷气团势力强大时,暖气团被强烈抬升,形成的冷锋锋面坡度较大;而暖气团运动速度慢,暖气团势力强大时,暖气团缓慢爬升,形成的暖锋锋面坡度较小。
(4)根据雨区范围及位置判断。
不论冷锋还是暖锋,降水都主要在冷气团控制范围内。
(5)根据气温、气压的变化判断。
3.我国典型的锋面天气现象
(1)冷锋天气: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天气;冬季的寒潮;“一场秋雨一场寒”。
(2)暖锋天气:华南地区春暖多晴,春寒雨起;“一场春雨一场暖”。
(3)准静止锋天气: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冬半年,贵阳多阴雨冷湿天气。
[典型例题]
锋面性质不同,产生的天气现象也不相同,下面两图中箭头表示气流运动方向。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乙两图中,关于受
锋面影响可能产生的天气
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暖气团被迫抬升,
可形成降雨天气
B.图甲中锋过境后出现升温、降压、晴朗天气
C.图乙中暖气团主动爬升,形成阵性降水
D.图乙中锋过境后狂风大作,出现短时雷暴天气
(2)两图所示天气系统过境后,出现的共同天气现象是( )
A.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B.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C.连续性降水
D.天气转晴
(3)受图甲中锋面影响,我国东部可能会出现的天气现象是( )
A.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
B.华北平原地区春旱
C.北方地区寒潮
D.江淮地区梅雨
答案:(1)A (2)D (3)C
解析:第(1)题,图甲所示天气系统为冷锋,图乙所示天气系统为暖锋。冷锋中暖气团被迫抬升,易形成大风、暴雨等天气。冷锋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降低、天气转晴。暖锋移动速度比冷锋慢,可形成连续性降水天气。暖锋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第(2)题,两图所示天气系统过境后,出现的共同天气现象是天气转晴。第(3)题,受冷锋影响,我国北方可能出现寒潮天气。
[问题引领]
探究二 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与天气
2021年第7号台风“查帕卡”于7月20日21时50分前后在广东省阳江市江城区沿海登陆,登陆时强度为台风级。这也是2021年
首个登陆我国的台风。右图为“查帕卡”卫星云图。
结合材料探究:
(1)台风属于哪种天气系统
(2)台风过境为什么会引发狂风暴雨
提示:(1)台风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特殊形式。
(2)由于低气压势力强,气流向中心汇集快,所以台风过境时会引发大风;由于中心气流上升快,所以台风过境时会引发强降雨。
[归纳提升]
1.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与天气
(1)低气压、高气压的风向。
(2)低气压、高气压的垂直气流状况。
(3)低气压、高气压的天气状况。
气压 低气压(气旋) 高气压(反气旋)
天气 多阴雨天气 多晴朗、干燥天气
我国天气 典型实例 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 夏季: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
秋季: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
冬季:我国北方干冷的天气
(4)低气压、高气压过境前后的气压变化状况。
2.锋面气旋与天气
近地面气旋一般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它主要活动在中纬度地区,其结构图(北半球)如下所示。
解读上述锋面气旋结构图,应主要抓住以下几点。
(1)锋面的位置:锋面总是出现在低压槽处,锋线往往与低压槽线重合,如图中的M、N线。
(2)锋面的类型与移动。
①锋面类型:在锋面气旋中,位置偏左的一定是冷锋(如图中的M锋),位置偏右的一定是暖锋(如图中的N锋)。
②锋面移动:锋面气旋中,锋面移动方向与气旋的旋转方向一致。
(3)锋面附近的风向:根据北半球风向的判断,可确定锋面附近的风向,如图中①处为偏北风,②处为偏西风,③处为偏南风。
(4)锋面气旋的天气特点:由图可知,气旋的前方由暖锋N控制,故在锋前③处附近出现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气旋的后方为冷锋M控制,故在锋后①处附近出现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
[典型例题]
2019年12月24日,台风“巴蓬”登陆菲律宾萨马岛东南部沿海地区。受其影响,南海台风中心经过的附近海域风力有11~13级,阵风14~15级,这是该年度最后一次生成的台风。结合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形成“巴蓬”的天气系统是( )
(2)图中曲线a、b、c、d表示“巴蓬”过境前后气压变化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1)C (2)A
解析:第(1)题,台风是
热带气旋,气旋垂直方向上中心气流上升,水平方向上四周气流向中心辐合。第(2)题,气旋过境前后的气压变化是先降低后升高。
方法技巧 低气压、高气压风向的判断方法
(1)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判断风向。如图所示,为北半球气旋。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再向右偏转30°~45°,即风向。东侧:东南风;西侧:西北风;南侧:西南风;北侧:东北风。
(2)气流规律记忆方法(南北半球分别用左、右手定则)。
由图可以判断出低气压、高气压低空水平气流的运动方向,也可判断垂直方向气流的运动。
【动动手,做实验】
锋面的形成过程
1.实验器材
1个塑料盒,1个塑料隔板,1瓶红色墨水,1瓶蓝色墨水。
2.实验步骤
第一步:在塑料盒中间插一隔板,两侧分别注入同体积的红色暖水(代表暖空气)与蓝色冷盐水(代表冷空气)。
第二步:向上抽出隔板,观察冷暖水之间出现的现象。
第三步:分析该实验模拟的是哪种天气系统,该实验存在的主要不足有哪些。
地理实践
3.实验记录
(1)在向上抽出隔板后的数秒内,出现倾斜交界面,红色水在上。
(2)该实验模拟的天气系统是锋。
(3)该实验存在的主要不足:①没有模拟出主导气流的运动方向;②没有模拟出成云致雨的天气现象;③没有模拟出冷锋与暖锋。
4.提炼地理原理
锋的形成过程。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下图为某同学通过网络获得的某城市未来三天的天气预报(部分)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周一时,该城市在某天气系统中的位置,最可能是下图中甲、乙、丙、丁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2.下列诗句或谚语对应的天气系统与控制该城市未来三天的天气系统一致的是(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一年三季东风雨,独有夏季东风晴
C.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D.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
3.下面各图与该城市未来三天气温、气压变化相符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1.A 2.A 3.D
解析:第1题,根据该城市未来三天天气的变化可知,该城市经历了一次冷锋降雨,周一时为阴雨天气,说明其正处于冷锋的锋后,与甲地的位置相符。第2题,根据诗句或谚语对应的时间及描述的天气变化状况,并结合不同天气系统的特点可以确定,四句诗或谚语对应的天气系统依次是冷锋、高气压、准静止锋和暖锋。第3题,冷锋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降低。
读某地天气系统图,完成4~5题。
4.该天气系统是( )
A.南半球气旋
B.北半球气旋
C.北半球反气旋
D.南半球反气旋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处为暖锋
B.M处雨后气温上升
C.N处为冷锋
D.N处出现连续性降水
答案:4.B 5.D
解析:第4题,图中气流逆时针辐合运动,说明是北半球的低压系统,即北半球气旋。第5题,依据气流运动方向,或依据锋面气旋图中“左冷右暖”规则,可判断M处为冷锋,N处为暖锋。冷锋过境后,受冷空气控制,气温下降;暖锋过境多出现连续性降水。
读我国某天气系统在某地过境时的气压与风速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示意图,完成6~7题。
6.该天气现象是( )
A.东南沿海台风天气
B.冬季北方寒潮天气
C.华北地区沙尘暴天气
D.长江流域伏旱天气
7.该天气系统是( )
A.冷锋 B.反气旋
C.热带气旋 D.准静止锋
答案:6.A 7.C
解析:第6题,从图中可看出,此天气系统过境时气压降低,周围风速增大,而中心风速小,说明是台风天气。第7题,台风是由热带气旋强烈发展形成的。
8.下图为东亚某地区2019年10月下旬某时海平面的气压分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甲天气系统的名称为
;此时北京的风向
是 ,
东京的天气为 。
(2)比较乌兰巴托与福州的风力
大小并说明原因。
(3)画出丙天气系统的剖面示意图。
(4)描述首尔受乙天气系统影响的
天气变化过程。
答案:(1)高气压 西南风或偏西风 晴
(2)福州的风力较大。因为福州所处地区的等压线较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
(3)画图略。
(4)目前首尔受冷锋控制,出现大风、降温、阴雨天气;冷锋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解析:第(1)题,图中甲处等压线闭合,越往中心气压值越大,是高气压中心;根据气压高低及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判断北京的风向为西南风或偏西风;目前,东京位于冷锋锋前,受单一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第(2)题,与乌兰巴托相比,福州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因而风力较大。第(3)题,丙处的天气系统为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方向移动,综合考虑锋面移动及锋面性质,画出示意图。第(4)题,目前首尔受冷锋控制,且逐步变为受单一冷气团控制,天气状况要从气温、气压、天气现象等方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