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第一单元第二章素养检测试题(原卷 解析卷)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第一单元第二章素养检测试题(原卷 解析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2-12 15:16:4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第一单元第二章检测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因此不会遭到破坏
B. 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是指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
C. 一片森林中的所有松树是一个生态系统
D. 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作“地球之肾”
2.绣球花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花,园艺师通常采用改变土壤酸碱度的方法来影响花的颜色。这一实例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A. 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B. 环境能够影响生物
C. 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D. 生物的生存依赖环境
3.在美国的罗亚岛上,狼是驼鹿唯一的天敌,而驼鹿也是狼唯一的食物来源,下列哪一项能正确表示驼鹿与狼的数量变化关系( )
A. B.
C. D.
4.“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前提。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 蚯蚓喜欢生活在干燥的土壤中吗 B. 鼠妇喜欢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
C. 哪种月季漂亮 D. 菜青虫喜欢食用哪种绿色植物
5.许多成语或谚语中蕴含着一定的生物学道理。以下成语或谚语与非生物因素对应合理的是( )
选项 成语或谚语 非生物因素
A 春兰秋菊 光照
B 北雁南飞 大气
C 五九和六九,河边看杨柳 水分
D 冬春雨水贵如油,莫让一滴白白流 温度
A. A B. B C. C D. D
6.在探究光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实验中,给黄粉虫提供明暗不同但是相通的两种环境,观察黄粉虫的分布情况。这样设计的实验属于( )
A. 模拟实验 B. 对照实验 C. 直接实验 D. 检测实验
7.下列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
A. 青蛙螟虫水稻 B. 水稻螟虫青蛙
C. 大鱼小鱼虾米 D. 虾米小鱼大鱼
8.“春雨惊春清谷天”点出了春天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和谷雨的节气。惊蛰时节,我国南方常出现春旱现象,民间有“惊蛰雷鸣,成堆谷米”的农谚。这说明此时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A. 阳光 B. 水分 C. 声音 D. 温度
9.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说法中,最为确切的是 ( )
A. 菊花之所以在秋天开花,与秋天的温度较低有直接关系
B. 影响生物生活的生物因素仅指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C.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是各种非生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D. 生物不仅能适应一定的环境,而且能改变环境
10.某地有人大量捕食青蛙,最准确地说这样做会( )
A. 破坏生态平衡 B. 破坏生物圈
C. 影响青蛙的生长和繁殖 D. 破坏食物链
11.一种雄性极乐鸟在生殖季节,会长出蓬松的长饰羽,显得极为漂亮。这种生命活动的意义是( )
A. 打扮自己,愉悦心情 B. 生长的需要
C. 获得营养物质的需要 D. 繁殖的需要
12.“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下列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 流水潺潺 B. 春雨绵绵 C. 阳光灿烂 D. 绿草如茵
13.如图表示受到重金属汞污染的某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 B. 鸟和青蛙之间没有关系
C. 图中细菌和真菌是分解者 D. 体内汞积累量最多的是芦苇
14.下列实例中 ,不属于观察法的是()
A. 用放大镜研究蝉的取食
B. 用望远镜研究鸟类的飞行
C. 用给金鱼喂食前鼓掌的方法研究金鱼的听觉
D. 用摄像机拍摄狮群的生活方式
15.小梅家有一批盆栽的郁金香,过去一直开红色花,现在却开出了紫色的花,有人认为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小梅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后,还是开紫色的花。这说明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说是不符合的,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
A. 修改假说,重新实验 B. 实验不成功,停止探究
C. 修改结果,使之与假说相符 D. 修改实验过程,使之与假说相符
16.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生物的关系,甲、乙、丙分别是( )
A. 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
B. 乙是生产者,甲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
C. 丙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甲是分解者
D. 甲是生产者,丙是消费者,乙是分解者
17.小明同学为探究光照对鼠妇分布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鼠妇的数量/只 光照 温度/℃ 土壤
对照组 20 阴暗 25 湿润土壤
实验组 20 ① 25 ②
该实验方案中①、②应为 ( )
A. 阴暗、干燥土壤 B. 阴暗、湿润土壤
C. 明亮、干燥土壤 D. 明亮、湿润土壤
18.在我国西双版纳有一种能预报风雨的粉红色小花--“风雨花”.暴风雨来临前,由于气温高、气压低,“风雨花”体内的开花激素猛增而开放出许多花朵。这种现象说明(  )
A. 生物能影响环境 B. 生物离不开环境
C. 环境能适应生物 D. 环境能影响生物
19.关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生物生活需要营养 B. 生物之间相互制约
C. 构成完整的食物链 D. 体现了捕食关系
20.彤彤想制作一个微型生态系统,希望生活在其中的水草和小鱼能生存较长时间。下列装置和材料中,最好选用(  )
A. 无色透明玻璃瓶、池塘清水 B. 棕色玻璃瓶、池塘清水
C. 无色透明玻璃瓶、蒸馏水 D. 棕色玻璃瓶、蒸馏水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
21.生活中我们通常会用到一些描述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谚语或诗句,这些谚语或诗句同时也蕴含了一定的人生哲理.分析下列的谚语或诗句,请利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问题:
(1)请写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暗含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如果黄雀被大量捕杀,那么在一定时间内蝉的数量将__________________(填“增多”、“减少”或“不变”)
(2)“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黄鼠狼没安好心的原因是黄鼠狼和鸡之间是__________________关系.
(3)“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是在强调__________________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一个重要非生物因素.
(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说的是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__________能将花瓣中的有机物转变成简单的物质并供植物体重新利用.
(5)“沧海桑田”是指____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与农田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转变,其寓意是世界变化很大.
(6)“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两句诗中蕴含了很多的生物学知识,“红杏出墙”是杏树受墙外阳光照射的刺激引起的,从这个意义说红杏出墙表现了生物具有对外界__________________作出反应的特征;杏树伸到墙外的枝条可以充分利用光照,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自身所需要的有机物,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杏具有______和繁殖的特征;杏树的种子种下后长出的是杏,而不是桃子,但是杏之间也有差别,并不是完全相同,这属于生物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
(7)所有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环境也影响生物。比如生活在雪地的老鼠毛色为白色,这对它躲避天敌十分有利,这体现了生物_________________环境;如果冬天推迟到来,毛色白色老鼠反而更容易被吃掉,说明环境的不断变化会____生物。
22.请运用所学过的生物学名词或生物学原理填空
(1)荒漠地区动植物种类稀少,是因为那儿缺少生物生长所需要的______________.
(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
(3)假定在一个由草原、鹿和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把狼杀绝,鹿群的数量变化将会是__________________.
(4)樟树的蒸腾作用是对陆生环境的一种适应,樟树通过蒸腾作用又可以增加空气湿度,改善气候。这一事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场很难恢复原样。这一事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23.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请据图回答:
(1)图中的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____________ 者,其生殖方式是 ________ 生殖。
(2)绿色植物能利用光能,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变成储存能量的 ____________ ,从而促进了植物的生长。
(3)请写出其中的一条食物链: 。
24.生物兴趣小组根据鼠妇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这一现象,提出了“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 ”这一问题,并制订和实施了如下实验操作。
步骤1:在一纸盒内撒上一层湿土,以盒的横轴中线为界分为A、B两区(如下图)。
步骤2: 选10只大小、健康状况相同的鼠妇, 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分别放在A、B两区的中央,A区盖上纸板,B区盖上玻璃板。
步骤3:静置2分钟后,每隔1分钟观察统计1次鼠妇在两区的数量,连续统计6次,统计数据如表。
次数 1 2 3 4 5 6
A区(只) 5 6 7 9 9 10
B区(只) 5 4 3 1 1 0
请你根据以上实验操作和实验统计数据 ,回答下列问题。
(1)该探究实验作出的假设是 。
(2)该实验是否设计了对照实验 ____________ ,其理由是A、B两区除了 ____________ 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
(3)该实验的变量是 ,根据实验现象,你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4)有同学认为该结果不是很科学,其理由是探究实验除了变量唯一外,还需要 ____________ ,减小实验误差。
(5) 兴趣小组想利用该套装置探究土壤湿度对鼠妇分布的影响,设计了如表方案。但指导老师认为该方案有一定的问题,需要改进,你认为将 改为 ,实验会更科学。
项目 鼠妇数量 盖板 土壤湿度
A区 10 玻璃板 湿润
B区 10 玻璃板 干燥
25.为探究某些生态因素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
在四个大小形状相同的透明玻璃瓶中加入等量的清水,另外向C、D瓶中加入等量的河泥;
向B、C、D中放入等量的水藻;
向四个瓶中放入大小形状和生长状况相近的小鱼各两条;
把A、B、C瓶置于阳光下,D瓶放在黑暗的环境中。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实验结果如下:
生态瓶编号 A B C D
瓶中小鱼生存时间/天 3 11 25 2
(1)实验装置A、B、C所模拟的生态系统中,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是 ;比较A、B、C的实验结果可知,小鱼存活的时间与 ___________ 有关。
(2)比较A、B的实验结果可知,水藻的作用是 。
(3)D装置中,小鱼存活的时间比A装置中的存活时间短,最可能的原因是 。
(4)比较C、D的实验结果可以说明,水藻要在有 的条件下,才能释放氧气。
(5)若将以上四个瓶全部置于阳光下,存活时间最短的应是 中的金鱼,原因是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征。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征。
【解答】
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断演变,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
A.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但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故A错误;
B.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故B错误;
C.一片森林中的所有松树只有生物因素,没有非生物因素,不是一个生态系统,故C错误;
D.湿地是地球上生物生产力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它是天然的蓄水池,并能过滤和分解水中的污染物进而改善水质,被誉为“地球之肾”,故D正确。
故选D。
2.【答案】B
【解析】改变土壤酸碱度是改变生物的生活环境,通过改变土壤酸碱度的方法来影响花的颜色,说明环境影响生物。
3.【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答】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狼以驼鹿为食,随着狼数量的减少,驼鹿会因天敌的减少而数量增加。驼鹿的数量增多,狼又会因食物充足而数量增加。两者的数量变化总是维持在动态的平衡状态,即C图,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4.【答案】C
【解析】月季的漂亮与否,是人的主观感觉,“哪种月季漂亮”不属于科学问题。
5.【答案】A
【解析】【分析】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解答】
“春兰秋菊”主要是受春季和秋季的光照的影响。“北雁南飞”是鸟类因温度变化而迁徙。“五九和六九,河边看杨柳”是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冬春雨水贵如油,莫让一滴白白流”是说冬春雨水对庄稼的重要性。
6.【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探究“光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对照实验的特点。
【解答】
在探究光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实验中,给黄粉虫提供明暗不同但是相通的两种环境,是除了光照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属于对照实验。
7.【答案】B
【解析】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最终消费者,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水稻螟虫青蛙。
故选B。
8.【答案】B
【解析】惊蛰时节,我国南方常出现春旱现象,农谚“惊蛰雷鸣,成堆谷米”主要意思是惊蛰时节雷鸣下雨,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说明此时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水分。
9.【答案】D
【解析】A.影响菊花开花的主要因素有光照,因此菊花之所以在秋天开花,与秋天的日照的长短有直接关系,故A不符合题意。
B.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故B不符合题意。
C.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是各种生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故C不符合题意。
D.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0.【答案】D
【解析】在生态系统中,某种动物与其他生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当某种动物被灭杀后,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以致影响该动物所生存的整个生态系统。如果大量捕捉青蛙,以至农田里害虫大量繁殖,破坏了食物链,导致生态平衡失调,使害虫增加,植物减产。所以某地区有人大量捕食青蛙,最准确地说这样会破坏食物链。
故选D。
11.【答案】D
【解析】生物能生长和繁殖,雄性极乐鸟漂亮的长饰羽,有利于它求偶,这是繁殖的需要。
12.【答案】D
【解析】流水潺潺、春雨绵绵、阳光灿烂不具有生命现象;绿草如茵属于生命现象。
13.【答案】C
【解析】A、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所以图中食物链:芦苇→昆虫→青蛙,芦苇→昆虫→鸟,共2条。A错误;
B、鸟和青蛙都以昆虫为食,二者之间形成竞争关系。B错误;
C、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进入生态循环,在生态系统中扮演分解者。C正确;
D、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芦苇的营养级别最低,体内汞的积累最少。D错误。
故选:C。
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2、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3、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食物链的正确书写及生物富集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4.【答案】C
【解析】用给金鱼喂食前鼓掌的方法研究金鱼的听觉属于实验法,不属于观察法。
15.【答案】A
【解析】当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说不符合时,应修改假说,重新实验。
16.【答案】B
【解析】分解者能把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遗体、遗物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返回自然环境,因此丙是分解者。乙可以被甲吃,为甲提供食物,乙是生产者;甲以乙为食,甲是消费者。
17.【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探究光照对鼠妇分布。解答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
对照实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因此小强同学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唯一变量是光照,除光照不同外,其它条件都应该相同且适宜,如鼠妇数量、温度、湿度、土壤干湿度等。因此表中实验该实验方案中①、②应为明亮、湿润土壤。
故选:D。
18.【答案】D
【解析】解: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我国西双版纳有一种能预报风雨的粉红色小花--“风雨花”。暴风雨来临前,由于气温高、气压低,“风雨花”体内的开花激素猛增而开放出许多花朵。这一现象说明气温高、气压低对风雨花的生活习性有影响,体现了环境影响生物。
故选:D。
影响生物生活的生态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所有生物的生活都会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当环境中一个或同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它生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很多其他生物的影响。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19.【答案】C
【解析】解: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其中包含的食物链是:树→蝉→螳螂→黄雀,体现了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A正确;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生物对生物的影响,生物之间相互制约,B正确;
C、蝗螂捕蝉,黄雀在后。不能完整地表示一条食物链,因为其中缺少生产者,C错误;
D、在食物链是:树→蝉→螳螂→黄雀中,螳螂以蝉为食物,黄雀以螳螂为食物,故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关系,D正确。
故选:C。
分析题干可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其中包含的食物链是:树→蝉→螳螂→黄雀。树是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其余为消费者。
本题考查种间关系,要求考生识记种间关系的类型,能根据题干信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确定食物链,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0.【答案】A
【解析】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所以制作一个微型生态系统,应用无色透明玻璃瓶,可以充分利用光能;池塘清水含有多种微生物,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故选:A。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
21.【答案】(1)草→蝉→螳螂→黄雀;增多 (2)捕食 (3)水
(4)分解者 (5)海洋 (6)刺激;生长;遗传变异
(7)适应;影响。

【解析】略
22.【答案】(1)水分
(2)捕食
(3)先增加后减少。
(4)生物既适应环境,又影响环境
(5)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或有一定限度的)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生物生活的基本条件、生物之间的关系、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等内容。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
(1)生物的生活需要一定的基本条件,如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分、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荒漠地区动植物种类稀少,就是因为缺少生物生长所需的水分。
(2)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主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意思是黄雀捕捉螳螂为食,螳螂以蝉为食,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
(3)在生态系统中,某种动物与其他生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当某种动物被灭杀后,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以致影响该动物所生存的整个生态系统。在该生态系统中存在:草→鹿→狼的食物链,把狼杀绝,鹿由于没有天敌即捕食者,因此鹿的数量增加;当鹿的数量超过一定数量时,会破坏草原,使鹿场上的草(鹿的食物)减少,后来鹿因食物不足,鹿的数量会随着植物(鹿的食物)的减少而减少。因此鹿群的数量变化是先增加后减少。
(4)樟树的蒸腾作用是对陆生环境的一种适应,表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樟树通过蒸腾作用又可以增加空气湿度,改善气候,这表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这一事例说明生物既适应环境,又影响环境。
(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如食物链:草→羊,草→牛,如果草原上放养的牲畜牛羊数量太多,超过了自动调节能力,就会破坏生态平衡,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场很难恢复原样。这一事例说明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故答案为:
(1)水分
(2)捕食
(3)先增加后减少。
(4)生物既适应环境,又影响环境
(5)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或有一定限度的)
23.【答案】(1)分解分裂
(2)有机物
(3)植物昆虫食虫鸟

【解析】(1)细菌的营养方式:细菌细胞体内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即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细菌的生殖方式:分裂生殖,也就是一个细菌成两个细菌。
(2)在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供给了植物自身,也是动物的食物来源,因此,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3)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终止是最高级消费者,箭头指向捕食者。如“植物→昆虫→食虫鸟”是该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
24.【答案】(1)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或光不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2)设计了对照实验 光
(3)光 光影响鼠妇的分布(或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4)多次实验(或多次实验,取平均值)
(5) 玻璃板 纸板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探究实验,掌握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及对照实验设计的原则是解题的关键。
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
【解答】
(1)根据提出的问题,作出的假设是:光会(或不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2)(3)A区盖上纸板,不透光,B区盖上玻璃板,透光。因此该实验中有唯一变量光,有光区与无光区形成了一组对照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光影响鼠妇的分布。
(4)探究实验除了变量唯一外,还需要进行多次实验,取多次实验的平均值,可以减小实验误差。
(5)玻璃板透光,如果用该套装置探究土壤湿度对鼠妇分布的影响,那么实验的变量是土壤的干湿度。而其他实验因素则应是最适宜鼠妇生存的条件,鼠妇喜欢阴暗的环境,应该将玻璃板换成纸板。
25.【答案】(1) 水、阳光、温度、空气、空间等;水藻、河泥
(2)产生氧气
(3)水藻的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
(4)光
(5)A A装置中无水藻,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为小鱼提供氧气
【解析】(1)在这个探究实验中装置A、B、C中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有阳光、水、温度、空气等。装置A与B比较,实验变量是水藻;装置B与C比较,实验变量是河泥。与小鱼存活时间有关的是水藻和河泥。
(2)比较A、B结果可知,B瓶中水藻的作用是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为小鱼提供氧气。瓶中小鱼生存时间比A瓶中小鱼生存时间长。
(3)D装置中小鱼存活时间最短的原因是水藻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与小鱼争夺氧气。水藻在有光的环境下才能释放氧气。
(4)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是光,水藻在有光的环境下才能释放氧气。
(5)若四个装置都在有光环境中,存活时间最短的小鱼应是A装置中的小鱼,原因是装置A中无水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为小鱼提供氧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第二章检测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因此不会遭到破坏
B. 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是指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
C. 一片森林中的所有松树是一个生态系统
D. 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作“地球之肾”
2.绣球花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花,园艺师通常采用改变土壤酸碱度的方法来影响花的颜色。这一实例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A. 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B. 环境能够影响生物
C. 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D. 生物的生存依赖环境
3.在美国的罗亚岛上,狼是驼鹿唯一的天敌,而驼鹿也是狼唯一的食物来源,下列哪一项能正确表示驼鹿与狼的数量变化关系( )
A. B.
C. D.
4.“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前提。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 蚯蚓喜欢生活在干燥的土壤中吗 B. 鼠妇喜欢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
C. 哪种月季漂亮 D. 菜青虫喜欢食用哪种绿色植物
5.许多成语或谚语中蕴含着一定的生物学道理。以下成语或谚语与非生物因素对应合理的是( )
选项 成语或谚语 非生物因素
A 春兰秋菊 光照
B 北雁南飞 大气
C 五九和六九,河边看杨柳 水分
D 冬春雨水贵如油,莫让一滴白白流 温度
A. A B. B C. C D. D
6.在探究光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实验中,给黄粉虫提供明暗不同但是相通的两种环境,观察黄粉虫的分布情况。这样设计的实验属于( )
A. 模拟实验 B. 对照实验 C. 直接实验 D. 检测实验
7.下列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
A. 青蛙螟虫水稻 B. 水稻螟虫青蛙
C. 大鱼小鱼虾米 D. 虾米小鱼大鱼
8.“春雨惊春清谷天”点出了春天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和谷雨的节气。惊蛰时节,我国南方常出现春旱现象,民间有“惊蛰雷鸣,成堆谷米”的农谚。这说明此时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A. 阳光 B. 水分 C. 声音 D. 温度
9.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说法中,最为确切的是 ( )
A. 菊花之所以在秋天开花,与秋天的温度较低有直接关系
B. 影响生物生活的生物因素仅指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C.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是各种非生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D. 生物不仅能适应一定的环境,而且能改变环境
10.某地有人大量捕食青蛙,最准确地说这样做会( )
A. 破坏生态平衡 B. 破坏生物圈
C. 影响青蛙的生长和繁殖 D. 破坏食物链
11.一种雄性极乐鸟在生殖季节,会长出蓬松的长饰羽,显得极为漂亮。这种生命活动的意义是( )
A. 打扮自己,愉悦心情 B. 生长的需要
C. 获得营养物质的需要 D. 繁殖的需要
12.“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下列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 流水潺潺 B. 春雨绵绵 C. 阳光灿烂 D. 绿草如茵
13.如图表示受到重金属汞污染的某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 B. 鸟和青蛙之间没有关系
C. 图中细菌和真菌是分解者 D. 体内汞积累量最多的是芦苇
14.下列实例中 ,不属于观察法的是( )
A. 用放大镜研究蝉的取食
B. 用望远镜研究鸟类的飞行
C. 用给金鱼喂食前鼓掌的方法研究金鱼的听觉
D. 用摄像机拍摄狮群的生活方式
15.小梅家有一批盆栽的郁金香,过去一直开红色花,现在却开出了紫色的花,有人认为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小梅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后,还是开紫色的花。这说明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说是不符合的,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
A. 修改假说,重新实验 B. 实验不成功,停止探究
C. 修改结果,使之与假说相符 D. 修改实验过程,使之与假说相符
16.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生物的关系,甲、乙、丙分别是( )
A. 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
B. 乙是生产者,甲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
C. 丙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甲是分解者
D. 甲是生产者,丙是消费者,乙是分解者
17.小明同学为探究光照对鼠妇分布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鼠妇的数量/只 光照 温度/℃ 土壤
对照组 20 阴暗 25 湿润土壤
实验组 20 ① 25 ②
该实验方案中①、②应为 ( )
A. 阴暗、干燥土壤 B. 阴暗、湿润土壤
C. 明亮、干燥土壤 D. 明亮、湿润土壤
18.在我国西双版纳有一种能预报风雨的粉红色小花--“风雨花”.暴风雨来临前,由于气温高、气压低,“风雨花”体内的开花激素猛增而开放出许多花朵。这种现象说明(  )
A. 生物能影响环境 B. 生物离不开环境
C. 环境能适应生物 D. 环境能影响生物
19.关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生物生活需要营养 B. 生物之间相互制约
C. 构成完整的食物链 D. 体现了捕食关系
20.彤彤想制作一个微型生态系统,希望生活在其中的水草和小鱼能生存较长时间。下列装置和材料中,最好选用(  )
A. 无色透明玻璃瓶、池塘清水 B. 棕色玻璃瓶、池塘清水
C. 无色透明玻璃瓶、蒸馏水 D. 棕色玻璃瓶、蒸馏水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
21.生活中我们通常会用到一些描述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谚语或诗句,这些谚语或诗句同时也蕴含了一定的人生哲理.分析下列的谚语或诗句,请利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问题:
(1)请写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暗含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如果黄雀被大量捕杀,那么在一定时间内蝉的数量将__________________(填“增多”、“减少”或“不变”)
(2)“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黄鼠狼没安好心的原因是黄鼠狼和鸡之间是__________________关系.
(3)“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是在强调__________________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一个重要非生物因素.
(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说的是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__________能将花瓣中的有机物转变成简单的物质并供植物体重新利用.
(5)“沧海桑田”是指____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与农田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转变,其寓意是世界变化很大.
(6)“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两句诗中蕴含了很多的生物学知识,“红杏出墙”是杏树受墙外阳光照射的刺激引起的,从这个意义说红杏出墙表现了生物具有对外界__________________作出反应的特征;杏树伸到墙外的枝条可以充分利用光照,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自身所需要的有机物,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杏具有______和繁殖的特征;杏树的种子种下后长出的是杏,而不是桃子,但是杏之间也有差别,并不是完全相同,这属于生物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
(7)所有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环境也影响生物。比如生活在雪地的老鼠毛色为白色,这对它躲避天敌十分有利,这体现了生物_________________环境;如果冬天推迟到来,毛色白色老鼠反而更容易被吃掉,说明环境的不断变化会____生物。
22.请运用所学过的生物学名词或生物学原理填空
(1)荒漠地区动植物种类稀少,是因为那儿缺少生物生长所需要的______________.
(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
(3)假定在一个由草原、鹿和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把狼杀绝,鹿群的数量变化将会是__________________.
(4)樟树的蒸腾作用是对陆生环境的一种适应,樟树通过蒸腾作用又可以增加空气湿度,改善气候。这一事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场很难恢复原样。这一事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23.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请据图回答:
(1)图中的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____________ 者,其生殖方式是 ________ 生殖。
(2)绿色植物能利用光能,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变成储存能量的 ____________ ,从而促进了植物的生长。
(3)请写出其中的一条食物链: 。
24.生物兴趣小组根据鼠妇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这一现象,提出了“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 ”这一问题,并制订和实施了如下实验操作。
步骤1:在一纸盒内撒上一层湿土,以盒的横轴中线为界分为A、B两区(如下图)。
步骤2: 选10只大小、健康状况相同的鼠妇, 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分别放在A、B两区的中央,A区盖上纸板,B区盖上玻璃板。
步骤3:静置2分钟后,每隔1分钟观察统计1次鼠妇在两区的数量,连续统计6次,统计数据如表。
次数 1 2 3 4 5 6
A区(只) 5 6 7 9 9 10
B区(只) 5 4 3 1 1 0
请你根据以上实验操作和实验统计数据 ,回答下列问题。
(1)该探究实验作出的假设是 。
(2)该实验是否设计了对照实验 ____________ ,其理由是A、B两区除了 ____________ 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
(3)该实验的变量是 ,根据实验现象,你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4)有同学认为该结果不是很科学,其理由是探究实验除了变量唯一外,还需要 ____________ ,减小实验误差。
(5) 兴趣小组想利用该套装置探究土壤湿度对鼠妇分布的影响,设计了如表方案。但指导老师认为该方案有一定的问题,需要改进,你认为将 改为 ,实验会更科学。
项目 鼠妇数量 盖板 土壤湿度
A区 10 玻璃板 湿润
B区 10 玻璃板 干燥
25.为探究某些生态因素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
在四个大小形状相同的透明玻璃瓶中加入等量的清水,另外向C、D瓶中加入等量的河泥;
向B、C、D中放入等量的水藻;
向四个瓶中放入大小形状和生长状况相近的小鱼各两条;
把A、B、C瓶置于阳光下,D瓶放在黑暗的环境中。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实验结果如下:
生态瓶编号 A B C D
瓶中小鱼生存时间/天 3 11 25 2
(1)实验装置A、B、C所模拟的生态系统中,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是 ;比较A、B、C的实验结果可知,小鱼存活的时间与 ___________ 有关。
(2)比较A、B的实验结果可知,水藻的作用是 。
(3)D装置中,小鱼存活的时间比A装置中的存活时间短,最可能的原因是 。
(4)比较C、D的实验结果可以说明,水藻要在有 的条件下,才能释放氧气。
(5)若将以上四个瓶全部置于阳光下,存活时间最短的应是 中的金鱼,原因是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