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陆地水与洋流
第一节 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
基础巩固
下图为我国新疆沙拉依灭勒河某年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该年洪峰比正常年份高得多。读图,完成1~2题。
1.该年河流汛期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
A.湖泊水
B.高山冰雪融水
C.季节性积雪融水
D.地下水
2.该年洪峰比正常年份高得多,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冬季降雪量过大
B.春夏季气温过低
C.夏季降水异常偏多
D.夏季冰川融水量过大
读我国某区域河、湖水位变化示意图,该区域内湖泊与河流有互补关系,完成3~4题。
3.关于该河流和湖泊的位置关系可以确定的是( )
A.湖泊位于河流的源头
B.湖泊地势高于河流
C.湖泊地势低于河流
D.湖泊与河流相通
4.下列关于该区域河、湖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湖泊储水量最小的时间点是②
B.湖泊水位与河流水位同步变化
C.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湖水补给河水
D.时间点③河、湖之间水体补给比时间点①更快
国家地理频道“探寻欧洲河流”摄制组到欧洲采访,历时一年,绘制出欧洲四条河流年相对流量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河流流量变化受气温影响明显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6.①②③④四条河流依次位于( )
A.欧洲北部、欧洲东部、欧洲南部、欧洲西部
B.欧洲西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部、欧洲南部、欧洲东部
C.欧洲东部、欧洲北部、欧洲西部、阿尔卑斯山区
D.欧洲南部、阿尔卑斯山区、欧洲东部、欧洲西部
读我国某河流径流量变化示意图,完成7~8题。
7.图中M、N洪峰的主要补给水源分别是( )
A.大气降水、地下水
B.积雪融水、大气降水
C.地下水、冰川融水
D.冰川融水、积雪融水
8.该河流最可能位于( )
A.青藏高原 B.江南丘陵
C.四川盆地 D.东北地区
9.下图为我国四条河流流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河流在4月份流量增大主要是 补给的结果,该河流可能位于我国的 地区。
(2)乙河流主要是靠 补给,判断依据是 。
(3)丙、丁两河流中,靠冰雪融水补给的是 河,依据是 。
(4)四条河流中,水量最大的是 河,水量最小的是 河,流量最平稳的是 河。
能力提升
松木希错流域位于我国青藏地区,属于内流区。下图为松木希错流域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野马滩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
A.冰川融水 B.雨水
C.地下水 D.湖泊水
2.关于松木希错流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河流夏季流量最大
B.气温高,蒸发强烈
C.地势高,湖泊水外泄方便
D.冬季河流有汛期
下图为我国某河流域各月每旬降雨、降雪量及融雪、融冰产水量年内变化图。读图,完成3~5题。
3.该河流汛期较长的原因是( )
A.植被覆盖好,有利于下渗
B.融雪时间长,补给水量多
C.降雨总量大,持续时间长
D.补给类型多样,时间错开
4.对该河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广布
B.植被根系发达
C.夏秋季节多沙尘暴
D.土壤有机质丰富
5.影响该河流域降水季节差异的因素是( )
A.大气环流 B.海陆位置
C.地形分布 D.人类活动
下图为我国某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该河流位于( )
A.亚热带季风区
B.我国西北地区
C.温带季风区
D.高寒地带
7.该河流最有可能是( )
A.珠江 B.塔里木河
C.淮河 D.松花江
8.下图是我国某条河流流量与气温的关系示意图,该地全年降水量比较均匀。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比较该河流甲、丙两个汛期形成原因的异同。
(2)分析乙时段河流流量较小的原因。
(3)归纳该河的主要水文特征。
(4)近几十年来该河流量明显减少,甚至夏季出现断流现象,请分析其原因。
第四章 陆地水与洋流
第一节 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
基础巩固
下图为我国新疆沙拉依灭勒河某年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该年洪峰比正常年份高得多。读图,完成1~2题。
1.该年河流汛期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
A.湖泊水
B.高山冰雪融水
C.季节性积雪融水
D.地下水
2.该年洪峰比正常年份高得多,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冬季降雪量过大
B.春夏季气温过低
C.夏季降水异常偏多
D.夏季冰川融水量过大
答案:1.C 2.A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该河流在4、5月出现汛期且流量较小,故该年河流汛期最主要的补给类型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第2题,该年洪峰比正常年份高得多,主要是因为冬季降雪量大。
读我国某区域河、湖水位变化示意图,该区域内湖泊与河流有互补关系,完成3~4题。
3.关于该河流和湖泊的位置关系可以确定的是( )
A.湖泊位于河流的源头
B.湖泊地势高于河流
C.湖泊地势低于河流
D.湖泊与河流相通
4.下列关于该区域河、湖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湖泊储水量最小的时间点是②
B.湖泊水位与河流水位同步变化
C.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湖水补给河水
D.时间点③河、湖之间水体补给比时间点①更快
答案:3.D 4.D
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4—8月河流水位高于湖泊且河流与湖泊的水位变化基本一致,说明此时河流水补给湖泊水;10—11月湖泊水位高于河流水位,且两者水位都在下降,说明湖泊水补给河流水,因而可确定湖泊与河流是相通的。第4题,据图中信息可知,在时间点②时湖泊水位较高,所以此时其储水量并非最小;湖泊水位和河流水位变化大体一致,但并非同步变化,总体上湖泊水位的变化滞后于河流水位的变化;湖泊和河流有互补关系,其补给状况由两者的水位高低确定,图示大多数时间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所以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河水补给湖水;时间点③河流和湖泊之间的水位差比时间点①大,所以时间点③河、湖之间水体补给更快。
国家地理频道“探寻欧洲河流”摄制组到欧洲采访,历时一年,绘制出欧洲四条河流年相对流量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河流流量变化受气温影响明显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6.①②③④四条河流依次位于( )
A.欧洲北部、欧洲东部、欧洲南部、欧洲西部
B.欧洲西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部、欧洲南部、欧洲东部
C.欧洲东部、欧洲北部、欧洲西部、阿尔卑斯山区
D.欧洲南部、阿尔卑斯山区、欧洲东部、欧洲西部
答案:5.B 6.D
解析:图示河流都位于欧洲,①河流7月相对流量小,说明此时降水少,应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分布在欧洲南部;②河流7月份相对流量大,而冬季相对流量较小,说明受气温影响显著,主要为冰雪融水补给,可能分布在阿尔卑斯山区;③河流在春季相对流量较大,形成春汛,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而其他月份相对流量小,最可能位于欧洲东部;④河流全年相对流量变化小,径流稳定,说明该河位于欧洲西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读我国某河流径流量变化示意图,完成7~8题。
7.图中M、N洪峰的主要补给水源分别是( )
A.大气降水、地下水
B.积雪融水、大气降水
C.地下水、冰川融水
D.冰川融水、积雪融水
8.该河流最可能位于( )
A.青藏高原 B.江南丘陵
C.四川盆地 D.东北地区
答案:7.B 8.D
解析:第7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河流有两个汛期,即春汛和夏汛。春汛主要由季节性积雪融水造成,夏汛主要由大气降水造成。第8题,结合汛期状况及流量可知,该河流最可能位于我国东北地区。
9.下图为我国四条河流流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河流在4月份流量增大主要是 补给的结果,该河流可能位于我国的 地区。
(2)乙河流主要是靠 补给,判断依据是 。
(3)丙、丁两河流中,靠冰雪融水补给的是 河,依据是 。
(4)四条河流中,水量最大的是 河,水量最小的是 河,流量最平稳的是 河。
答案:(1)季节性积雪融水 东北
(2)地下水 流量比较稳定且很小
(3)丙 河流冬季断流,流量较小
(4)丁 乙 乙
能力提升
松木希错流域位于我国青藏地区,属于内流区。下图为松木希错流域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野马滩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
A.冰川融水 B.雨水
C.地下水 D.湖泊水
2.关于松木希错流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河流夏季流量最大
B.气温高,蒸发强烈
C.地势高,湖泊水外泄方便
D.冬季河流有汛期
答案:1.A 2.A
解析:第1题,该流域属于内流区,图中显示野马滩河上游有大量冰川,可以判断其主要补给水源是冰川融水。第2题,该流域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河流夏季有汛期,A项正确;该流域位于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B项错误;松木希错是内流湖泊,湖水无法外流,C项错误;冬季气温较低,没有冰川融水,不存在汛期,D项错误。
下图为我国某河流域各月每旬降雨、降雪量及融雪、融冰产水量年内变化图。读图,完成3~5题。
3.该河流汛期较长的原因是( )
A.植被覆盖好,有利于下渗
B.融雪时间长,补给水量多
C.降雨总量大,持续时间长
D.补给类型多样,时间错开
4.对该河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广布
B.植被根系发达
C.夏秋季节多沙尘暴
D.土壤有机质丰富
5.影响该河流域降水季节差异的因素是( )
A.大气环流 B.海陆位置
C.地形分布 D.人类活动
答案:3.D 4.B 5.A
解析:第3题,该地夏季降水少,冬春季节降水较多,而且降雪时间长,综合分析可知该河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植被覆盖并不好,A项错误;融雪时间集中在4—6月,时间不算长,B项错误;降雨量在200毫米左右,总量较小,C项错误;补给类型有降雨、融雪、融冰等多种方式,D项正确。第4题,西北地区温带落叶阔叶林较少,A项错误;西北地区降水较少,气候干旱,植被为吸收更多的水分,根系往往较发达,B项正确;西北沙尘暴主要集中在春季,C项错误;土壤比较贫瘠,D项错误。第5题,该河流域降水主要集中在冬春季节,主要是由西风带来的水汽形成,A项正确。
下图为我国某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该河流位于( )
A.亚热带季风区
B.我国西北地区
C.温带季风区
D.高寒地带
7.该河流最有可能是( )
A.珠江 B.塔里木河
C.淮河 D.松花江
答案:6.C 7.D
解析:图中各月径流量不均匀,其中在7、8月和4月分别形成了两个汛期,可知此河有雨水补给和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两种补给类型,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所属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
8.下图是我国某条河流流量与气温的关系示意图,该地全年降水量比较均匀。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比较该河流甲、丙两个汛期形成原因的异同。
(2)分析乙时段河流流量较小的原因。
(3)归纳该河的主要水文特征。
(4)近几十年来该河流量明显减少,甚至夏季出现断流现象,请分析其原因。
答案:(1)相同点:影响因素均为气温。不同点:甲汛期是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所致,丙汛期是夏季冰川融水所致。
(2)4、5月份,随着气温的升高,蒸发量增加,季节性积雪的融化量不断减少,补给河流的水量减少;同期,农业用水量较大,致使河流流量较小。
(3)流量小;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出现在夏季和春季。
(4)人类活动规模扩大,沿岸过度使用水资源;全球变暖,冰川退缩。
解析:第(1)题,该河流汛期出现在春季和夏季,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气温。第(2)题,河流径流量减少与补给水源减少和人类用水多有关。第(3)题,该河流补给水源主要是冰雪融水且流量小,则必然位于内陆地区,水文特征注意归纳图中信息,从水量及季节变化、汛期等角度分析即可。第(4)题,该河流流量减少,与全球变暖导致冰川减少有关,也与人类过量用水有关。(共31张PPT)
第四章
第一节 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
地 理
内容索引
自主预习 新知导学
合作探究 释疑解惑
随堂训练
课标定位
1.相互联系的各种陆地水体
2.河流的补给类型以及各种补给类型的特点
素养阐释
1.结合图文材料,综合分析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加深对陆地水体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2.结合实例,掌握河流的各种补给类型及其特点,提高区域认知能力
自主预习 新知导学
一、相互联系的陆地水体
1.陆地水:分布在陆地的各类水体的总称。
2.分类(空间分布)
(1)地表水:河水、湖泊水、沼泽水、冰川、生物水等地表水体。
(2)地下水:埋藏于地表以下的水。
3.相互关系:陆地水体之间的运动、转化及其水源补给关系。
【思考感悟】 “井水不犯河水”的说法科学吗 为什么
提示:不科学。陆地各水体之间存在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井水是地下水的一种,它与河流水之间具有相互补给的关系,所以“井水不犯河水”的说法从地理角度来看是不科学的。
二、河流的补给
因降水形式、储水方式、水流路径的不同,通常把河流的补给类型分为雨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冰川融水补给、湖泊和沼泽水补给、地下水补给等。
1.雨水补给
(1)雨水补给是河流最重要的补给类型和水量来源,其过程主要受制于降雨的季节变化。
(2)雨水补给具有不连续性和集中性的特点。
(3)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的水量变化,与流域降雨量及其变化关系密切。
2.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1)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一般是指流域地表冬季的积雪,至次年春季随着天气转暖而融化,对河流进行的补给。
(2)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具有连续性和日变化的特点。
(3)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的河流的水量变化,与流域的积雪厚度、地形状态有关。
3.冰川融水补给
(1)冰川融水补给是指永久性冰川的消融对河流的补给。
(2)冰川融水对河流径流的丰枯具有调节作用。
(3)每年4—5月的西北灌溉期,由于气温较低,冰川消融量小,常导致缺水;6月中旬以后,冰川消融常与雨水叠加,易造成洪涝灾害。
4.湖泊和沼泽水补给
(1)特点:流域内的湖泊,尤其是大型湖泊,对河流径流具有调节功能,表现为“削峰补枯”。
(2)湖泊规模和所在位置直接影响到湖泊的调蓄功能。
(3)沼泽水补给,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不明显,补给的水量也比较小,补给河流的过程很平缓。
5.地下水补给
(1)特征:地下水是河流较为稳定和均匀的补给来源,河流径流中15%~30%来源于地下水补给。
(2)相互补给关系:地下水与河流之间的补给关系,取决于地下水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
(3)类型。
①深层地下水:河流稳定的补给来源,受外界影响小,水量只有年际变化,季节变化不明显。
②浅层地下水:补给受外界条件影响较大,补给水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合作探究 释疑解惑
[问题引领]
探究 河流的补给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
结合材料探究:
(1)从空间分布看,长江水属于哪种水体
(2)哪些水体能够补给长江水
提示:(1)陆地水体中的河流水。
(2)大气降水、冰雪融水、地下水、湖泊水等。
[归纳提升]
1.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
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能够相互转化,具有相互补给的关系。
(1)从陆地水体的水源补给看,雨水补给是河水和其他陆地水体最主要的补给类型。
(2)冰川对河水及其他陆地水体的补给,主要是单向的,即仅以冰川融水补给河水及其他水体。
(3)河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依据水位、流量的动态变化,具有相互补给的关系(如下图)。
(4)大气降水与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如下图)
2.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
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和地质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特点亦存在差异。
[典型例题]
下图为我国某河流3—10月径流量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河流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
A.大气降水 B.地下水
C.冰雪融水 D.湖泊水
(2)该河流可能是我国的( )
A.珠江 B.塔里木河
C.松花江 D.长江
答案:(1)C (2)B
解析:第(1)题,该河流径流量小,随气温变化而变化,其补给水源应为冰雪融水。第(2)题,在我国,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且径流量小的河流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地区,所以可能是我国的塔里木河。
调查家乡的河流
1.分组:将全班同学分成六个小组,每组6~7人。
2.调查方法:实地勘察、走访有关部门、查阅有关资料、登录相关网站(可安排每个小组进行其中的一项)。
3.注意事项:(1)调查之前,集思广益,列出一张调查访问的表格。
(2)去河流实地勘查,应注意安全。
地理实践
4.调查内容:(1)河流的基本概况,包括源地、流向、长度、注入的海洋(湖泊)、流经的地形区、流域范围、流域内气候和植被的基本状况。(2)河流的补给类型(水源)、汛期、水位变化大小及原因、流量和水位变化造成的灾害。(3)河流水质状况,即含沙量大小、污染情况及沿岸居民使用河水的情况。(4)河流的开发利用状况,即灌溉、航运、养殖、发电等方面的效益。
5.成果展示:对各组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写出关于家乡河流的调查报告,其中包括对该河流治理和开发的具体建议。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1.下列水体属于地表水的有( )
①海洋水 ②冰川
③土壤水 ④生物水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地表水包括河水、湖泊水、沼泽水、冰川、生物水等。
2.陆地水体最主要的水源补给形式是( )
A.冰川融水补给 B.湖泊水补给
C.地下水补给 D.雨水补给
答案:D
解析:河水、湖泊水、地下水都属于陆地水体,其水源补给主要是雨水补给。
3.河流最重要的补给类型是( )
A.雨水补给 B.冰川融水补给
C.湖泊水补给 D.地下水补给
答案:A
解析:雨水补给是河流最重要的补给类型。
4.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主要的补给来源是( )
A.冰雪融水 B.雨水
C.湖泊水 D.地下水
答案:A
解析:塔里木河位于塔里木盆地,当地降水稀少,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5.伏尔加河春季水量最大,其主要补给来源是( )
A.冰川融水 B.大气降水
C.季节性积雪融水 D.湖泊水
答案:C
解析:春季水量最大,说明伏尔加河有春汛,春汛的形成主要与季节性积雪融水有关。
读长江全年补给水源示意图,完成6~7题。
6.下列关于长江补给水源的判断,正确的是( )
A.a是雨水,b是地下水
B.a是地下水,c是冰雪融水
C.a是雨水,b是冰雪融水
D.a是冰雪融水,c是地下水
7.图中显示冬季补给水源b没有,
其原因是( )
A.雨季结束,降水较少 B.气温较低,冰雪不融化
C.地下水水位较低,无法补给河流 D.农业灌溉减少,下渗减少
答案:6.C 7.B
解析:第6题,长江以雨水补给为主,故a是雨水;地下水补给稳定、水量变化小,故c是地下水;冰雪融水补给量较小,受气温变化的影响,春夏季补给略多,冬季无此补给,故b是冰雪融水。第7题,西部山地、高原冬季气温低于0 ℃,冰雪不融化,所以无冰雪融水补给。
8.读我国某河流流量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河流最可能位于我国 地区。
(2)写出A、B、C表示的
该河流的三种补给类型:
A ,
B ,
C 。
A、B、C中受气温变化影响明显的是 ,最为稳定的是 。
(3)A形成 汛,B形成 汛。
(4)C补给量最少的时期应是该河 的时期。
(5)为保证该地区用水,人们在河上修建 ,建坝以后的流量曲线应是 (填“①”或“②”)。请说明理由。
答案:(1)东北
(2)雨水补给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地下水补给 B C
(3)夏 春
(4)流量最大
(5)水库 ② 水库和湖泊一样具有“削峰补枯”(调节河流径流)的作用。
解析:第(1)题,一年有两次汛期,最可能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第(2)题,根据图中A、B、C补给特点判断A、B、C的水源补给类型;积雪融水补给受气温影响显著,地下水是河流最稳定的补给来源。第(3)题,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形成春汛,雨水补给形成夏汛。第(4)题,地下水补给量最少的时期,应是河流流量最大的时期。第(5)题,水库对河流径流有调节作用,水库可使河流流量变化趋于平稳。第二节 洋流
基础巩固
下图为某大洋局部海区常年环流示意图,该海域全部位于东半球。读图,完成1~2题。
1.该大洋为( )
A.北印度洋 B.南印度洋
C.南大西洋 D.南太平洋
2.在该环流中,②④分别表示( )
A.西澳大利亚寒流、马达加斯加暖流
B.加那利寒流、巴西暖流
C.季风洋流、索马里暖流
D.秘鲁寒流、东澳大利亚暖流
下图为某海域洋流模式图,S线代表某一纬线。读图,完成3~5题。
3.该海域可能位于( )
A.北半球中低纬度
B.北半球中高纬度
C.南半球中低纬度
D.北印度洋的冬季环流
4.若该海域地处北印度洋,且洋流②势力强劲,则此时为北半球的(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5.若该海域地处北太平洋,则洋流①为( )
A.墨西哥湾暖流 B.日本暖流
C.加利福尼亚寒流 D.加那利寒流
下图为某海域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该海域位于( )
A.北半球中低纬度
B.南半球中低纬度
C.北半球中高纬度
D.南半球中高纬度
7.图中洋流( )
A.①洋流沿岸地区有荒漠分布
B.②洋流是在西风作用下形成的
C.③洋流对沿岸有降温减湿作用
D.④洋流是在信风作用下形成的
读世界洋流分布局部图,完成8~9题。
8.对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起重要作用的洋流是( )
A.北大西洋暖流
B.北太平洋暖流
C.北赤道暖流
D.墨西哥湾暖流
9.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洋流①对南美洲东部气候降温减湿作用明显
B.洋流②对南美洲西岸气候增温增湿作用明显
C. P处因寒暖流交汇形成世界性大渔场
D.美国东岸海域污染物不会影响欧洲西岸海域
10.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一艘轮船自城市A向南航行,最终到达城市B,在洋流②的作用下其向南航行时,航行速度较 ,当航行至丁海峡时,其航行速度会 ,请说明原因。
(2)说出洋流①的名称,并简析①对甲地气候的影响。
(3)分析图中乙处能形成大规模渔场的原因。
能力提升
下图为某区域海陆分布图,图中a、b是两支洋流。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图中a、b两支洋流的判断,正确的是( )
A.a洋流属于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b洋流为寒流
B.a洋流属于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b洋流为暖流
C.a洋流为寒流 b洋流属于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D.a洋流为暖流 b洋流属于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2.该海域分布的世界著名渔场是( )
A.北海渔场 B.北海道渔场
C.纽芬兰渔场 D.秘鲁渔场
下图示意某沿海地区甲洋流流经区域等温线T1和T2的分布状况。读图,完成3~4题。
3.若甲洋流所处的纬度是30°,下列洋流中能与其构成完整洋流系统的是( )
①本格拉寒流 ②千岛寒流 ③秘鲁寒流 ④西风漂流
⑤南赤道暖流 ⑥东澳大利亚暖流 ⑦阿拉斯加暖流 ⑧巴西暖流 ⑨北太平洋暖流
A.甲→②→⑨→①
B.⑧→①→⑤→甲
C.③→甲→⑦→②
D.⑥→④→甲→⑤
4.若甲洋流的性质属于暖流,则甲洋流的地理位置在( )
A.(10°W,61°N) B.(150°W,4°S)
C.(157°E,28°S) D.(143°E,32°N)
读局部大洋环流模式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某风带的盛行风向),完成5~6题。
5.该海域所处半球和洋流的流向可能是( )
A.北半球 顺时针
B.南半球 逆时针
C.北半球 逆时针
D.南半球 顺时针
6.洋流L1、L2的性质是( )
A.L1—暖流,L2—寒流
B.L1—暖流,L2—暖流
C.L1—寒流,L2—寒流
D.L1—寒流,L2—暖流
下图为某海域表层海水等温线分布图及甲地沿纬线方向的海水温度垂直变化图。读图,完成7~8题。
7.流经甲地的洋流可能( )
A.为北半球寒流
B.为南半球暖流
C.位于北美洲西岸
D.位于南美洲西岸
8.该洋流( )
A.可能使沿岸地区气温升高
B.可能使沿岸地区降水增多
C.有利于大型渔场的形成
D.垂直方向做下沉运动
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海洋渔业资源集中分布在沿海大陆架海域,即从海岸延伸到水下大约200米深的海底部分,这里有丰富的营养盐类,有利于浮游生物繁殖,饵料丰富。下图为世界著名渔场分布图。渔场分布地区往往也是海雾多发区域。
(1)分析甲、乙两渔场形成条件的差异。
(2)索马里东部近海海域,夏季渔业资源比冬季丰富。分析这里渔业资源季节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
(3)渔场分布地区往往也是海雾多发区域,简要说明其原因。
第二节 洋流
基础巩固
下图为某大洋局部海区常年环流示意图,该海域全部位于东半球。读图,完成1~2题。
1.该大洋为( )
A.北印度洋 B.南印度洋
C.南大西洋 D.南太平洋
2.在该环流中,②④分别表示( )
A.西澳大利亚寒流、马达加斯加暖流
B.加那利寒流、巴西暖流
C.季风洋流、索马里暖流
D.秘鲁寒流、东澳大利亚暖流
答案:1.B 2.A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盛行风风向可知,①为盛行西风,③为东南信风,故该环流为南半球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该海域全部位于东半球,因此该大洋只可能为南印度洋。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该海域位于南印度洋,则②④分别表示西澳大利亚寒流和马达加斯加暖流。
下图为某海域洋流模式图,S线代表某一纬线。读图,完成3~5题。
3.该海域可能位于( )
A.北半球中低纬度
B.北半球中高纬度
C.南半球中低纬度
D.北印度洋的冬季环流
4.若该海域地处北印度洋,且洋流②势力强劲,则此时为北半球的(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5.若该海域地处北太平洋,则洋流①为( )
A.墨西哥湾暖流 B.日本暖流
C.加利福尼亚寒流 D.加那利寒流
答案:3.A 4.B 5.B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该海域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可能为北半球以副热带为中心的环流,也可能为北印度洋的夏季环流。第4题,北印度洋在西南季风的吹拂下,形成了顺时针流动的季风环流,北半球夏季时西南季风强盛,即洋流②势力强劲。第5题,若该海域地处北太平洋,则洋流①为日本暖流,洋流②为北太平洋暖流,洋流③为加利福尼亚寒流,洋流④为北赤道暖流。
下图为某海域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该海域位于( )
A.北半球中低纬度
B.南半球中低纬度
C.北半球中高纬度
D.南半球中高纬度
7.图中洋流( )
A.①洋流沿岸地区有荒漠分布
B.②洋流是在西风作用下形成的
C.③洋流对沿岸有降温减湿作用
D.④洋流是在信风作用下形成的
答案:6.B 7.A
解析:第6题,由图中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可知,该海域位于南半球中低纬度。第7题,①洋流为本格拉寒流,其沿岸地区有荒漠分布;②洋流为南赤道暖流,其形成与东南信风有关;③洋流为巴西暖流,对沿岸有增温增湿的作用;④洋流为西风漂流,是在盛行西风作用下形成的。
读世界洋流分布局部图,完成8~9题。
8.对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起重要作用的洋流是( )
A.北大西洋暖流
B.北太平洋暖流
C.北赤道暖流
D.墨西哥湾暖流
9.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洋流①对南美洲东部气候降温减湿作用明显
B.洋流②对南美洲西岸气候增温增湿作用明显
C. P处因寒暖流交汇形成世界性大渔场
D.美国东岸海域污染物不会影响欧洲西岸海域
答案:8.A 9.C
解析:第8题,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欧洲西部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第9题,洋流①为巴西暖流,增温增湿;洋流②为秘鲁寒流,降温减湿;P处位于寒暖流交汇处,有利于形成世界性大渔场;美国东岸海域的污染物可通过北大西洋暖流到达欧洲西岸海域。
10.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一艘轮船自城市A向南航行,最终到达城市B,在洋流②的作用下其向南航行时,航行速度较 ,当航行至丁海峡时,其航行速度会 ,请说明原因。
(2)说出洋流①的名称,并简析①对甲地气候的影响。
(3)分析图中乙处能形成大规模渔场的原因。
答案:(1)快 减慢 因为丁海峡处的洋流为西风漂流,洋流流向与航行方向相反。
(2)秘鲁寒流。秘鲁寒流对流经地区有降温减湿的作用,促进了甲处热带沙漠气候的形成;扩大了甲处热带沙漠气候南北方向上的范围,使其向赤道延伸。
(3)在东南信风(离岸风)的影响下,乙处形成了上升补偿流,使得海底的营养物质上泛,鱼类的饵料丰富,因而形成了大型渔场。
解析:第(1)题,由图中陆地轮廓可知,该区域位于南美洲南部;根据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可知,图中陆地东侧有巴西暖流,向南流,大陆西侧有秘鲁寒流,向北流,轮船自城市A向南航行的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所以轮船航行速度较快。当航行至丁海峡时,由于丁海峡处的洋流为西风漂流,洋流流向与轮船航行方向相反,所以其航行速度减慢。第(2)题,根据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可知,洋流①位于南美洲大陆西侧,是秘鲁寒流;秘鲁寒流对流经地区有降温减湿的作用,促进了甲处热带沙漠气候的形成;扩大了甲处热带沙漠气候南北方向上的范围,使其向赤道延伸。第(3)题,乙处渔场为秘鲁渔场;该地区位于回归线附近,受东南信风影响,风由陆地吹向海洋,为离岸风,表层海水随风而去,底层海水上升,在丙处形成了上升补偿流,使得海底的营养物质上泛,鱼类的饵料丰富,因而形成了大型渔场。
能力提升
下图为某区域海陆分布图,图中a、b是两支洋流。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图中a、b两支洋流的判断,正确的是( )
A.a洋流属于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b洋流为寒流
B.a洋流属于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b洋流为暖流
C.a洋流为寒流 b洋流属于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D.a洋流为暖流 b洋流属于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2.该海域分布的世界著名渔场是( )
A.北海渔场 B.北海道渔场
C.纽芬兰渔场 D.秘鲁渔场
答案:1.B 2.C
解析:第1题,结合图中经纬度可知,a洋流为拉布拉多寒流,属于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b洋流为墨西哥湾暖流,属于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故B项正确。第2题,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在该海域交汇,引起海水扰动,将海洋底层的营养物质带到海洋表层,浮游生物众多,鱼类饵料丰富,渔业资源丰富,形成了世界著名的纽芬兰渔场。
下图示意某沿海地区甲洋流流经区域等温线T1和T2的分布状况。读图,完成3~4题。
3.若甲洋流所处的纬度是30°,下列洋流中能与其构成完整洋流系统的是( )
①本格拉寒流 ②千岛寒流 ③秘鲁寒流 ④西风漂流
⑤南赤道暖流 ⑥东澳大利亚暖流 ⑦阿拉斯加暖流 ⑧巴西暖流 ⑨北太平洋暖流
A.甲→②→⑨→①
B.⑧→①→⑤→甲
C.③→甲→⑦→②
D.⑥→④→甲→⑤
4.若甲洋流的性质属于暖流,则甲洋流的地理位置在( )
A.(10°W,61°N) B.(150°W,4°S)
C.(157°E,28°S) D.(143°E,32°N)
答案:3.D 4.A
解析:第3题,结合“甲洋流所处的纬度是30°”及图中的海陆位置可以判定,该洋流位于副热带地区的大洋东岸。因为北半球副热带海区洋流呈顺时针旋转,大洋东岸该纬度洋流向南流,而南半球副热带海区洋流呈逆时针旋转,大洋东岸该纬度洋流向北流,所以该洋流位于南半球。故排除北半球的②千岛寒流、⑦阿拉斯加暖流、⑨北太平洋暖流。B项中⑧巴西暖流与①本格拉寒流之间缺少西风漂流。⑥→④→甲→⑤可以构成完整的洋流系统。第4题,若甲洋流的性质属于暖流,则其由低纬流向高纬,因其向北流动,所以是北半球暖流。甲洋流位于大洋东岸,所以是北半球副极地海区洋流圈中的暖流。
读局部大洋环流模式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某风带的盛行风向),完成5~6题。
5.该海域所处半球和洋流的流向可能是( )
A.北半球 顺时针
B.南半球 逆时针
C.北半球 逆时针
D.南半球 顺时针
6.洋流L1、L2的性质是( )
A.L1—暖流,L2—寒流
B.L1—暖流,L2—暖流
C.L1—寒流,L2—寒流
D.L1—寒流,L2—暖流
答案:5.A 6.A
解析:第5题,由盛行风向可知,该海域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洋流呈顺时针流动。第6题,该大洋环流模式为北半球以副热带为中心的环流,L1为暖流,L2为寒流。
下图为某海域表层海水等温线分布图及甲地沿纬线方向的海水温度垂直变化图。读图,完成7~8题。
7.流经甲地的洋流可能( )
A.为北半球寒流
B.为南半球暖流
C.位于北美洲西岸
D.位于南美洲西岸
8.该洋流( )
A.可能使沿岸地区气温升高
B.可能使沿岸地区降水增多
C.有利于大型渔场的形成
D.垂直方向做下沉运动
答案:7.D 8.C
解析:第7题,海水的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降低,结合右图可知,甲地表层海水比同纬度的其他海域温度低,故流经甲地的洋流为寒流。再结合左图可知,该海域位于南半球,所以流经甲地的洋流可能位于南美洲西岸。第8题,该洋流位于大陆西岸,属于上升流,有利于大型渔场的形成;寒流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的作用。
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海洋渔业资源集中分布在沿海大陆架海域,即从海岸延伸到水下大约200米深的海底部分,这里有丰富的营养盐类,有利于浮游生物繁殖,饵料丰富。下图为世界著名渔场分布图。渔场分布地区往往也是海雾多发区域。
(1)分析甲、乙两渔场形成条件的差异。
(2)索马里东部近海海域,夏季渔业资源比冬季丰富。分析这里渔业资源季节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
(3)渔场分布地区往往也是海雾多发区域,简要说明其原因。
答案:(1)甲渔场是秘鲁渔场,受离岸风的影响,形成上升流,深层海水上涌把大量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形成大渔场。乙渔场是北海道渔场,位于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受到扰动,将营养物质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两种洋流汇合还可以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形成大渔场。
(2)索马里以东近海海域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深层海水上涌,形成上升流,把大量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形成渔场,渔业资源丰富。冬季受东北信风的影响,不能形成上升流,渔业资源较匮乏。
(3)暖流与寒流交汇形成的渔场,由于海面水平气温差异大,形成冷暖流锋区,暖湿气流沿锋面爬升,形成海雾。上升流形成的渔场,由于表层海水温度低,与其上的空气有温差,易形成海雾。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甲渔场为秘鲁渔场,它是上升流把海底营养物质带到表层而形成的大渔场;乙渔场为北海道渔场,它是暖流与寒流交汇形成的大渔场。第(2)题,索马里东部近海海域属于北印度洋海域,受季风的影响,洋流的流向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索马里东部近海海域夏季盛行西南季风,流经该海域的洋流属于上升流,能够把大量营养物质带到海水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繁殖,鱼类饵料丰富,冬季该海域不能形成上升流,故夏季渔业资源比冬季丰富。第(3)题,暖流与寒流交汇形成的渔场,海面水平气温差异大,形成冷暖流锋区,多海雾;上升流形成的渔场,表层海水与其上的空气有温差,易形成海雾。(共40张PPT)
第四章
第二节 洋流
地 理
内容索引
自主预习 新知导学
合作探究 释疑解惑
随堂训练
课标定位
1.洋流的形成
2.全球洋流模式
3.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素养阐释
1.了解洋流的成因分类,明确洋流形成的主要因素,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2.理解洋流分布规律,能够说出主要洋流的名称和具体分布,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3.根据资料和图表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与洋流有关的地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自主预习 新知导学
一、洋流的形成
1.洋流的概念:海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流速和流向的大规模海水运动,称为洋流。
2.洋流的分类
3.影响洋流形成的条件
(1)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
(2)地转偏向力以及陆地的形状突出,也迫使洋流的流向发生改变。
二、全球洋流模式
洋流模式图
1.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图中A)
(1)中心:在南北纬25°~30°的副热带海区。
(2)组成。
①赤道洋流:在赤道两侧,东北信风与东南信风驱动表层海水自东向西流动形成的。
②赤道逆流:赤道洋流到达大洋西岸,受到陆地阻挡,一小股回头向东形成赤道逆流。
③西风漂流:沿海岸向较高纬度流动的洋流至中纬度地区受西风吹动,形成西风漂流。
2.副极地环流(图中B)
(1)中心:位于60°N附近的副极地海区。
(2)形成:北冰洋向较低纬度流动的寒流,到达北纬40°附近与副热带环流中的洋流相遇后,一同参与到西风漂流的运动中,形成了呈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副极地环流。
3.季风环流
北印度洋海区,由于季风的影响,洋流冬季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夏季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三、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1.影响气候
(1)平衡全球热量: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的输送。
(2)影响沿岸气候。
①暖流:增温增湿。
②寒流:降温减湿。
2.影响海洋生物和渔场
寒暖流交汇海区,海水受到扰动,可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往往形成大型渔场。
3.影响海洋航行
(1)洋流可为航海提供辅助动力,在航海技术不发达的帆船时代,其作用更加明显。
(2)寒暖流相遇,容易形成海雾,影响海上航行。
4.影响海洋污染:洋流使得海洋污染物随之扩散,加快净化速度,但也扩大了污染范围。
【思考感悟】 南、北半球的西风漂流性质有何不同 为什么
提示:北半球的西风漂流为暖流,南半球的西风漂流为寒流。北半球西风漂流是由低纬度的暖流转向形成;南半球由于没有陆地阻挡,南极冷水汇入,浮冰融化吸热,再加上干冷的极地东风的吹拂加剧了海水的降温,所以西风漂流成为寒流。
合作探究 释疑解惑
[问题引领]
探究一 洋流的形成及模式
地中海夏季炎热,海水盐度高,密度大。而相邻的大西洋,海水含盐量比地中海低,海水密度小。这样就会造成大西洋的表层海水通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地中海。而地中海盐度大的海水从底层流入大西洋。战争时期,某国潜水艇曾利用直布罗陀海峡的洋流,成功躲避敌人设在直布罗陀海峡的雷达监测,多次进出地中海而不被发现。
结合材料探究:
(1)从成因上看,直布罗陀海峡的洋流属于哪类洋流
(2)该国潜水艇是如何进出直布罗陀海峡而不被发现的
提示:(1)密度流。
(2)出地中海时,潜水艇降至海面以下比较深的地区,关闭发动机,顺着洋流流出地中海,进入大西洋。进地中海时,将潜水艇升到比较浅的地区,关闭发动机,顺着表层洋流流入地中海。这样就躲避了雷达侦察。
[归纳提升]
1.洋流的分类
分类 形成 举例
风海流 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并且使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流动,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称为风海流 北大西洋暖流、北太平洋暖流、西风漂流、赤道暖流、季风洋流、东格陵兰寒流、拉布拉多寒流等
密度流 由于水温、盐度不同,导致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引起海水的流动,称为密度流 地中海与大西洋之间的洋流
补偿流 由风力和密度差异所形成的洋流,使出发海区的海水较少,而由相邻海区的海水来补充,这样形成的洋流,称为补偿流 秘鲁寒流、日本暖流、西澳大利亚寒流、东澳大利亚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本格拉寒流、加那利寒流、墨西哥湾暖流
2.全球洋流模式
3.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
在北印度洋海域,由于受季风影响,洋流流向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在冬、夏两个季节,该海域的环流系统不仅流向不同,而且组成该环流系统的洋流也不同。
[典型例题]
读某大洋环流局部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若AB线是30°纬线,则( )
A.该海域位于北半球
B.甲洋流为寒流
C.乙为西风漂流
D.丙不可能为秘鲁寒流
(2)若AB线是60°纬线,则( )
A.甲处等温线向北弯曲
B.乙洋流的性质为寒流
C.丙可能是阿拉斯加暖流
D.丁处盛行东南风
(3)若该环流位于北印度洋,则此时( )
①北京昼长夜短 ②丁处附近居民有可能发现正午日影朝南
③洛杉矶阴雨连绵 ④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1)C (2)C (3)B
解析:第(1)题,若AB线是30°纬线,由图中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可知,该大洋环流应位于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甲为暖流,乙为西风漂流,丙有可能为秘鲁寒流。第(2)题,若AB线是60°纬线,则该大洋环流应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甲为寒流,等温线向南弯曲;乙洋流为暖流;丙可能是阿拉斯加暖流;丁位于极地东风带,应为东北风。第(3)题,若该环流位于北印度洋,则此时应为北半球的冬季,北京昼短夜长;丁处附近正午日影朝北;洛杉矶为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影响,阴雨连绵;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规律总结 洋流分布的记忆方法
在记忆世界各洋流的分布时,可把洋流模式想象成分数式“ ”;中间分数线为赤道,分子“8”,按笔顺代表北半球大洋环流及洋流流向;分母“0”,按笔顺代表南半球大洋环流及洋流流向(南半球中高纬度没有形成环流),如上图中的右图。
[问题引领]
探究二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摩尔曼斯克港位于(69°N,33°E),是俄罗斯在北冰洋的重要港口,是俄罗斯最大的渔港和北方最大的商港,也是俄罗斯乃至世界最大的军港之一。摩尔曼斯克港是世界最北的一个不冻港。尽管冬季外界气温低于-30 ℃,但港湾终年不冻。
结合材料探究:
(1)摩尔曼斯克港为什么终年不冻
(2)比摩尔曼斯克港纬度低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有很长的封冻期,原因是什么
提示:(1)该港口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而增温增湿,故终年不冻。
(2)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受千岛寒流的影响而降温减湿,故封冻期较长。
[归纳提升]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影响方面 具体表现 实例
气候 全球 影响 低纬度向中高纬度输送热量,洋流占了一定比例 低纬度海区温度不会持续升高,高纬度海区温度不会持续降低
大陆 沿岸 暖流流经地区空气暖湿,大气不稳定,对流强烈,降水较为丰沛 北大西洋暖流对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形成的影响
寒流影响地区,大气中水汽含量少,下层冷却,易形成逆温,降水稀少 副热带大陆西岸寒流对荒漠形成的影响
影响方面 具体表现 实例 海洋生物 寒暖流交汇海区,海水受到扰动,可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往往形成大型渔场 纽芬兰渔场 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
北海道渔场 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
北海渔场 北大西洋暖流和北冰洋南下的沿岸冷水
上升流将深层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形成著名渔场 秘鲁渔场 海洋航行 顺洋流航行速度加快,逆洋流航行速度减慢 最佳航行线路的选择 寒暖流交汇处易形成海雾 海洋污染 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油轮泄漏、陆地近海污染 [典型例题]
下图为三个海区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洋流中( )
A.①为暖流 B.②为寒流
C.③位于北半球 D.④位于南半球
(2)图示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
A.①洋流北部有大渔场
B.②洋流有降温减湿作用
C.③洋流加大同纬度不同
海区的温差
D.④洋流加大沿岸地区降水量
答案:(1)C (2)C
解析:第(1)题,根据洋流的分布规律可知:①洋流位于中高纬度的大陆东岸,是北半球寒流;②洋流和③洋流是以副热带为中心的顺时针洋流圈,则该洋流圈位于北半球,②为暖流,③为寒流;④洋流位于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自北向南流,为北半球的寒流。第(2)题,渔场多位于洋流交汇处,根据全球洋流分布,①洋流和其他洋流的交汇处应该在①洋流的南部,故其北部不可能有大渔场;②为暖流,有增温增湿的作用;③为寒流,其同纬度的大洋对岸为暖流,寒流有降温减湿作用,加大了同纬度不同海域的温差;④是寒流,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不可能加大沿岸地区的降水量。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洋流是( )
A.秘鲁寒流 B.加利福尼亚寒流
C.南赤道暖流 D.西澳大利亚寒流
2.关于图中③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按性质分类属于寒流
B.属于中高纬度大洋环流的一部分
C.按成因分类属于风海流
D.该洋流的名称为东澳大利亚暖流
答案:1.A 2.D
解析:由图中的经纬度及洋流的流向可以判断此海域为南太平洋中低纬度海域,①为秘鲁寒流;②为南赤道暖流;③为东澳大利亚暖流,按成因分类属于补偿流;④为西风漂流。
读某大洋某季节局部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3~4题。
3.图示洋流环流系统最有可能出现的月份是( )
A.4月 B.7月
C.11月 D.1月
4.甲海区洋流向东流的主要动力是( )
A.东北信风 B.东北季风
C.西南季风 D.东南信风
答案:3.B 4.C
解析:第3题,从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可知,甲处海域是北印度洋,此时海水呈顺时针方向流动,故为北半球夏季,B项正确。第4题,北印度洋洋流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呈顺时针方向流动,C项正确。
读大西洋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5~7题。
5.关于洋流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半球副热带环流呈逆时针流动
B.南半球副热带环流呈顺时针流动
C.中低纬大洋西侧为暖流,东侧为寒流
D.30°N附近海域为西风漂流
6.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表现在( )
A.阻隔高低纬度间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交换
B.顺洋流而行,会加快航行速度
C.寒流对沿岸气候起到增温增湿作用
D.在暖流流经的地区,多形成大渔场
7.墨西哥湾(甲)海底石油发生泄漏,下列四地最可能受到污染的是( )
A.亚洲东海岸 B.非洲南部沿海
C.欧洲西海岸 D.南美洲东海岸
答案:5.C 6.B 7.C
解析: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中低纬大洋西侧洋流自低纬流向高纬,为暖流;东侧自高纬流向低纬,为寒流。北半球副热带环流呈顺时针流动,南半球副热带环流呈逆时针流动。西风漂流位于南纬40°~60°的海域。第6题,顺洋流而行,会加快船舶的航行速度;洋流会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交换;寒流对沿岸气候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在寒暖流交汇的地方以及有上升流的地方易形成渔场。第7题,墨西哥湾(甲)海底石油发生泄漏,泄漏的石油在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下最终会到达欧洲西海岸。
8.读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①处洋流名称为 。
(2)②③代表的洋流中,
主要受东北信风吹拂而形成的是 。
(3)④代表的洋流对沿岸气候有 作用。
(4)分析A处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
(5)一艘货轮从图中的B城市返航至C港口,选择
甲、乙两航线中较为合理的航线,并说明理由。
答案:(1)秘鲁寒流
(2)②
(3)增温增湿
(4)位于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渔业资源丰富。
(5)乙航线。既能顺东北信风,又可顺北赤道暖流,速度快;节省燃料。
解析:第(1)题,图示为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①位于南半球副热带环流东侧,为秘鲁寒流。第(2)题,②为由东北信风吹拂而形成的北赤道暖流。第(3)题,④为东澳大利亚暖流,对沿岸有增温增湿作用。第(4)题,图中A位于寒暖流交汇处,因此形成世界性大渔场。第(5)题,从B城市到C港口,沿乙航线顺风顺水,速度快,节省燃料。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
基础巩固
读海—气相互作用模式图,完成1~3题。
1.图中表示海—气相互作用中水分交换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海洋是陆地降水的主要水汽来源,但从长远看,海洋水体总量变化不大,主要得益于过程( )
A.① B.②
C.③ D.④
3.在全球水循环和水平衡中,向大气输送水汽的基础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降水再循环率是指局地蒸发的水汽对降水的贡献率,反映了该区域陆气相互作用的强度。研究发现,当前一年冬天发生厄尔尼诺事件时,次年夏季对流层低层有大尺度的异常反气旋环流抑制了印度半岛中北部降水,进而影响青藏高原。下图为青藏高原夏季大气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
4.推测前冬发生厄尔尼诺事件后,青藏高原夏季降水再循环率(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5.在厄尔尼诺事件影响下,青藏高原夏季降水再循环率变化的原因是( )
①高压控制下,青藏高原降水减少 ②高压北部的偏西风促进热带水汽向青藏高原输送 ③多晴天,蒸发加强
④阴雨天增加,蒸发减弱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下图为热带太平洋沃克环流图。读图,完成6~7题。
6.沃克环流形成的原理是( )
A.海面冷热不均
B.降水分布不均
C.水平气压差异
D.气流升降运动
7.厄尔尼诺现象可能导致( )
A.东太平洋渔业歉收
B.西太平洋地区气候变湿
C.东太平洋水循环减弱
D.西太平洋沿岸暴雨成灾
8.读170°W附近海洋的大洋环流(ABCD)、大气环流(③④⑤⑥)示意图及①②观测站水温随深度变化的曲线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四个海域中,水循环最活跃的是 。原因是 。
(2)据图可以看出,维持全球水热平衡的基础是 和 。
(3)根据图中信息判断,A、B、C、D四个海域中向大气输送热量最少的海域是 ,为什么
(4)①海域热量收入 (填“大于”或“小于”)热量支出,为何从长远看①海域年均温变化不大
(5)与同纬度的陆地相比,②海域气温的日较差要 (填“大”或“小”)一些。
能力提升
下垫面与大气之间存在水热交换,由蒸发而产生的潜热释放被称为潜热通量。我国某湖泊常年水量稳定,下图反映该湖泊一年内潜热通量日均值变化及累计降水量。读图,完成1~2题。
1.该湖泊的主要补给水源为( )
A.季节性积雪融水 B.大气降水
C.地下水 D.冰川融水
2.对该湖泊12月至次年2月潜热通量特点的解释,正确的是( )
A.下渗强烈 B.湖面结冰
C.云量增大 D.风速减小
水循环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下图为全球多年平均水循环模式图,假设水循环总量为100单位。据此完成3~4题。
3.按照全球水的动态平衡规律,图中陆地降水量和入海径流量分别是( )
A.79 13 B.79 8
C.21 13 D.21 8
4.甲、乙为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则( )
①甲环节参与地表形态塑造 ②甲环节主要动力源自太阳辐射 ③乙环节不断地向海洋输送泥沙 ④乙环节可以输送水汽和热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图为某科学考察队考察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若船只出发时,A处是夏季(1月),经过6个月后到达B处,此时B处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A.海水向大气补充热量
B.大气向海洋补充热量
C.大气和海洋未发生任何联系
D.此时B处为春季,海洋无法向大气补充热量
6.图中①和②处相比,海—气相互作用更活跃的是( )
A.①处
B.②处
C.①②处相等
D.无法判断
7.读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箭头①②为东风,它所处的风带是 ,位于B处附近的群岛国家的名称是 。
(2)位于A处的著名渔场是 ,说明厄尔尼诺现象对A处渔业生产的影响。
(3)在拉尼娜现象发生的年份,东风强度异常加强,为此B国需要防御的自然灾害主要有( )
①森林火灾 ②泥石流 ③地震灾害 ④洪涝灾害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西亚和菲律宾等太平洋西部地区盛行上升气流,降水较多,极易发生泥石流和洪涝灾害。
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
基础巩固
读海—气相互作用模式图,完成1~3题。
1.图中表示海—气相互作用中水分交换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海洋是陆地降水的主要水汽来源,但从长远看,海洋水体总量变化不大,主要得益于过程( )
A.① B.②
C.③ D.④
3.在全球水循环和水平衡中,向大气输送水汽的基础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C 2.B 3.C
解析:海—气间水分的交换,是通过蒸发、降水环节实现的。海水通过蒸发,不断向大气输送水汽。水循环是实现海陆间水平衡的重要途径,其中的径流输送环节,是海洋水体总量变化不大的主要原因。
降水再循环率是指局地蒸发的水汽对降水的贡献率,反映了该区域陆气相互作用的强度。研究发现,当前一年冬天发生厄尔尼诺事件时,次年夏季对流层低层有大尺度的异常反气旋环流抑制了印度半岛中北部降水,进而影响青藏高原。下图为青藏高原夏季大气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
4.推测前冬发生厄尔尼诺事件后,青藏高原夏季降水再循环率(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5.在厄尔尼诺事件影响下,青藏高原夏季降水再循环率变化的原因是( )
①高压控制下,青藏高原降水减少 ②高压北部的偏西风促进热带水汽向青藏高原输送 ③多晴天,蒸发加强
④阴雨天增加,蒸发减弱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4.B 5.B
解析: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前冬发生厄尔尼诺事件后,流出水汽较正常年份增多,且蒸发转化为降水的水汽变少,所以夏季降水再循环率变小。第5题,从图中可看出,外部水汽流入量增加,降水量增加,①错,②对;也可看出蒸发量变小,③错,④对。
下图为热带太平洋沃克环流图。读图,完成6~7题。
6.沃克环流形成的原理是( )
A.海面冷热不均
B.降水分布不均
C.水平气压差异
D.气流升降运动
7.厄尔尼诺现象可能导致( )
A.东太平洋渔业歉收
B.西太平洋地区气候变湿
C.东太平洋水循环减弱
D.西太平洋沿岸暴雨成灾
答案:6.A 7.A
解析:第6题,沃克环流形成的原理是海面冷热不均。海面气温差异,引起空气垂直运动,从而产生了水平气压差异,形成大气环流。第7题,读图可知,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东太平洋偏暖,海面气温较高,沿岸秘鲁寒流上升流减弱,鱼类饵料减少,可能导致东太平洋渔业歉收,A项正确;东太平洋上升气流增强,降水增多,水循环增强,C项错误;西太平洋地区下沉气流增强,降水减少,气候变干,B、D两项错误。
8.读170°W附近海洋的大洋环流(ABCD)、大气环流(③④⑤⑥)示意图及①②观测站水温随深度变化的曲线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四个海域中,水循环最活跃的是 。原因是 。
(2)据图可以看出,维持全球水热平衡的基础是 和 。
(3)根据图中信息判断,A、B、C、D四个海域中向大气输送热量最少的海域是 ,为什么
(4)①海域热量收入 (填“大于”或“小于”)热量支出,为何从长远看①海域年均温变化不大
(5)与同纬度的陆地相比,②海域气温的日较差要 (填“大”或“小”)一些。
答案:(1)A 纬度较低,蒸发旺盛;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量大
(2)大洋环流 大气环流
(3)C 纬度较高,且有寒流经过,温度低,蒸发量小。
(4)大于 该海域不停地通过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向较高纬度地区输送热量,使得该海域水温不会持续升高。
(5)小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解题时关键抓住以下几点:(1)海水温度的高低决定蒸发量的大小,进而决定水分交换活跃程度及热量输送的多少。(2)较低纬度地区热量收入大于支出,较高纬度地区相反。(3)与同纬度的陆地相比,海洋的气温日较差要小。
能力提升
下垫面与大气之间存在水热交换,由蒸发而产生的潜热释放被称为潜热通量。我国某湖泊常年水量稳定,下图反映该湖泊一年内潜热通量日均值变化及累计降水量。读图,完成1~2题。
1.该湖泊的主要补给水源为( )
A.季节性积雪融水 B.大气降水
C.地下水 D.冰川融水
2.对该湖泊12月至次年2月潜热通量特点的解释,正确的是( )
A.下渗强烈 B.湖面结冰
C.云量增大 D.风速减小
答案:1.C 2.B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湖泊常年水量稳定”可知,主要补给水源为地下水,C项正确。季节性积雪融水、大气降水、冰川融水补给的水量季节变化明显。第2题,读图,该湖泊12月至次年2月潜热通量很小,主要因为此时是冬季,湖面结冰,阻断了湖泊与大气之间的水热交换,B项正确。
水循环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下图为全球多年平均水循环模式图,假设水循环总量为100单位。据此完成3~4题。
3.按照全球水的动态平衡规律,图中陆地降水量和入海径流量分别是( )
A.79 13 B.79 8
C.21 13 D.21 8
4.甲、乙为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则( )
①甲环节参与地表形态塑造 ②甲环节主要动力源自太阳辐射 ③乙环节不断地向海洋输送泥沙 ④乙环节可以输送水汽和热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3.D 4.B
解析:第3题,根据水循环原理可知,甲环节为水汽输送,乙环节为径流,图中21表示陆地降水,图中13表示陆地蒸发和植物蒸腾量,陆地降水量减去陆地蒸发和植物蒸腾量等于入海径流量,故入海径流量为8。第4题,根据水循环原理,甲环节为水汽输送,可以输送水汽和热量,其动力来自大气运动,而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地表受热不均,故太阳辐射是根本的能量来源,④错误,②正确;乙环节为径流,可以塑造地表形态,向海洋输送泥沙,①错误,③正确。故选B项。
下图为某科学考察队考察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若船只出发时,A处是夏季(1月),经过6个月后到达B处,此时B处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A.海水向大气补充热量
B.大气向海洋补充热量
C.大气和海洋未发生任何联系
D.此时B处为春季,海洋无法向大气补充热量
6.图中①和②处相比,海—气相互作用更活跃的是( )
A.①处
B.②处
C.①②处相等
D.无法判断
答案:5.A 6.B
解析:第5题,6个月后为7月,是北半球夏季,海水温度较高,海水向大气补充热量。第6题,②处为赤道海域,海水获得的热量较多,海水温度较高;①处为南半球副热带海区,海水温度较低,故②处海—气相互作用更活跃。
7.读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箭头①②为东风,它所处的风带是 ,位于B处附近的群岛国家的名称是 。
(2)位于A处的著名渔场是 ,说明厄尔尼诺现象对A处渔业生产的影响。
(3)在拉尼娜现象发生的年份,东风强度异常加强,为此B国需要防御的自然灾害主要有( )
①森林火灾 ②泥石流 ③地震灾害 ④洪涝灾害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答案:(1)信风带 印度尼西亚
(2)秘鲁渔场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东太平洋附近海水温度升高,导致浮游生物和鱼类大量死亡,对A地的渔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3)C
解析: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都分布在赤道附近,图中箭头①②处在信风带。A处是南美洲西海岸秘鲁附近,B处位于亚洲,其附近群岛国家是印度尼西亚。正常年份中,南美沿岸及东太平洋赤道地区冷水上泛,海水中饵料丰富,有利于海洋渔业的增产;但当发生厄尔尼诺现象时,冷水上泛减少,饵料不足,且海水温度升高,大量冷水鱼死亡,秘鲁渔业生产大受影响。当拉尼娜现象出现时,太平洋西部暖性海水增加,海水表面温度升高,大气的对流旺盛;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太平洋西部地区盛行上升气流,降水较多,极易发生泥石流和洪涝灾害。(共35张PPT)
第四章
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
地 理
内容索引
自主预习 新知导学
合作探究 释疑解惑
随堂训练
课标定位
1.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
2.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
3.厄尔尼诺、拉尼娜及其影响
素养阐释
1.理解海—气之间的水热交换过程和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2.理解在全球水热平衡过程中的海—气间的相互作用,增强对大洋环流和大气环流作用的把握,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地理实践力
3.了解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并举例说明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自主预习 新知导学
一、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
海—气相互作用是指海洋与大气间物质、能量持续交换的相互影响过程。
1.水分交换
海洋的蒸发量约占地球表面总蒸发量的86%,海水蒸发时会把大量水汽输送给大气。大气中的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并以降水的形式返回海洋,从而实现与海洋的水分交换。
2.热量交换
海洋吸收了到达地表太阳辐射能的70%,并将其中85%的热量储存在海洋表层,再通过潜热、长波辐射等方式将储存的太阳辐射能输送给大气。同时,大气也向海洋输送能量。大气通过风作用于海洋,驱动海水运动,把部分能量返还给海洋。
二、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
海—气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是维持全球水热平衡的基础。
三、厄尔尼诺、拉尼娜及其影响
海—气相互作用能够调控全球水热平衡,对气候变化、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产生巨大影响。
1.厄尔尼诺现象:在秘鲁寒流流经海岸附近,圣诞节前后海水明显变暖,同时突降大雨。
2.厄尔尼诺的影响:使得当地冷水性鱼类因不适应温暖海域的环境而大量死亡,导致以这类鱼为食物的鸟类死亡或迁徙。
3.拉尼娜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域水温异常下降的现象。拉尼娜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故有“反厄尔尼诺现象”之称,但它对气候的影响程度及威力比厄尔尼诺要小。
合作探究 释疑解惑
[问题引领]
探究一 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水热平衡
材料一 下图为海—气相互作用模式图。
材料二 全球水平衡示意图。
材料三 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随纬度的变化。
结合材料探究:
(1)结合材料一分析海洋与大气之间是怎样进行水分交换的。
(2)结合材料一分析海洋与大气之间是怎样进行能量交换的。
(3)结合材料二计算海洋降水量与陆地降水量之和、海洋蒸发量与陆地蒸发量之和。比较这两个数据,可以说明什么问题
(4)结合材料三分析北半球低纬度海区和高纬度海区热量收支的差异。高低纬度海区是如何实现热量输送的
提示:(1)海水蒸发为大气输送水分,大气中的水分凝结,以降水的形式返还给海洋,从而实现海洋与大气之间的水分交换。
(2)海洋吸收太阳辐射能,以潜热、长波辐射等方式向大气输送热量;大气通过风作用于海洋,驱动海水运动,把部分能量返还给海洋。
(3)海洋降水量(458×103千米3)与陆地降水量(119×103千米3)之和为577×103千米3,海洋蒸发量(505×103千米3)与陆地蒸发量(72×103千米3)之和为577×103千米3,这两个数据相同,说明全球的蒸发量和降水量基本相同,维持了全球水量的平衡。
(4)在低纬度地区海洋热量收入大于热量支出,有热量盈余;在高纬度地区海洋热量支出大于热量收入,存在热量亏损。低纬度海区盈余的热量主要通过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输送到高纬度地区。
[归纳提升]
1.海—气间水热交换方式
2.影响海—气水热交换的因素
3.海洋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
4.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
[典型例题]
下图为某大洋部分海区年平均每日从海洋输入大气的热量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等值线分布图反映的是
两者之间的热量补给
关系。( )
A.太阳和陆地
B.海洋和大气
C.太阳和大气
D.太阳和海洋
(2)图中A处的值可能是( )
A.230 B.180
C.110 D.90
(3)图中A海区表层海水热量的直接来源是( )
A.太阳辐射 B.洋流
C.陆地 D.大气
答案:(1)B (2)A (3)B
解析:第(1)题,根据题意可知,图中曲线表示的是海—气热量传递的分布图。第(2)题,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可知,A处的数值为200~250,A项正确。第(3)题,A处海水温度明显高于两侧,应该是受到暖流的影响。
[问题引领]
探究二 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太平洋表层水温异常现象
结合材料探究:
(1)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太平洋海域水温有何异常变化
(2)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太平洋海域沿岸地区气候有何异常
(3)厄尔尼诺现象对秘鲁附近海洋生物资源有何影响
提示:(1)中、东部水温较常年均温偏高,西部水温较常年均温偏低。
(2)赤道东太平洋沿岸地区往往降水增加,发生暴雨、洪涝灾害的概率增大;而赤道西太平洋沿岸地区往往降水减少,出现旱灾的概率增大。
(3)使得当地冷水性鱼类因不适应温暖海域的环境而大量死亡,导致以这类鱼为食物的鸟类死亡或迁徙。
[归纳提升]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区别与联系
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 拉尼娜现象
东南信风 减弱,甚至转为西风 增强
南赤道暖流 减弱 增强
赤道逆流 增强 减弱
秘鲁寒流 西偏,被暖流取代 增强
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 拉尼娜现象
太平洋 两岸水温 东岸 升高 降低
西岸 降低 升高
太平洋 两岸气候 东岸 降水增加 降水减少
西岸 降水减少 降水增加
对全球的影响 导致全球大气环流异常,并对全球广大范围内的气候产生很大影响 关联性 拉尼娜现象一般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 [典型例题]
下列四幅图反映厄尔尼诺强盛时热带海洋大气环流状况及对全球气候影响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厄尔尼诺强盛时,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的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升高,下沉气流变为上升气流,原有的环流系统被打破。当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以往多雨的太平洋西部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地,由于四周海水温度下降,下沉气流活跃,降水减少,甚至出现明显的干旱灾害;相反,原热带太平洋东部下沉气流活跃、终年比较干旱的地区,因为表层海水温度明显上升,水汽蒸发量明显增加,上升气流异常活跃,有利于降水的形成。如南美沿岸的秘鲁、智利、厄瓜多尔等原降水较少地区,这时往往出现暴雨,发生洪涝灾害。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读全球各纬度带的水平衡(降水量-蒸发量)图,完成1~2题。
1.下列选项对图中显示的水平衡规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陆地水平衡为正值
B.高纬度海洋水平衡为正值
C.中纬度海洋水平衡值随纬度增高而不断减小
D.低纬度海洋水平衡为负值
2.20°~30°纬度区海洋水平衡带来的影响是( )
A.海水温度升高
B.海水温度降低
C.海水盐度升高
D.海水盐度降低
答案:1.C 2.C
解析:第1题,据图分析,中纬度海洋的水平衡值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陆地水平衡值和高纬度海洋水平衡值均大于零;低纬度海洋水平衡值小于零,C项符合题意。第2题,20°~30°纬度区的海洋水平衡值为负值,说明该区域的降水量小于蒸发量,因此20°~30°纬度区海洋水平衡带来的影响是海水盐度升高;海洋水蒸发会耗热,但海水温度还受到太阳辐射量的影响,因此由图中信息不能确定海水温度的变化。
读厄尔尼诺成因示意图,图中①表示东南信风减弱,②表示水温比正常值高,③表示温暖的海水向东移动,④表示水温比正常值低。据此完成3~4题。
3.从目前大多数科学家的观点看,形成厄尔尼诺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代表的地理事物。( )
A.① B.② C.③ D.④
4.在厄尔尼诺年,下列事件发生可能性较大的是( )
A.南赤道暖流势力加强
B.澳大利亚东部降水增多
C.南美洲西部干旱区出现“绿洲”
D.全球范围内冰川储存量增加
答案:3.A 4.C
解析:第3题,目前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形成厄尔尼诺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东南信风减弱。第4题,在厄尔尼诺年,信风减弱,南赤道暖流势力减弱;信风减弱,澳大利亚东部降水减少;南美洲西部附近海域较往年平均温度高,气流上升,沿岸干旱区降水增加,出现“绿洲”;由于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全球温度在不断上升,全球范围内冰川融化,冰川储存量减少。
沃克环流是指正常情况下发生在赤道附近太平洋洋面上的一种热力环流。当某些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秘鲁附近)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海水表层温度比多年平均值低0.5 ℃以上时,出现拉尼娜现象。读沃克环流示意图,完成5~6题。
5.在沃克环流中( )
A.甲地为高气压
B.乙地为低气压
C.水平气流由乙地吹向甲地
D.近地面甲地垂直方向气流下沉
6.当拉尼娜现象发生时,下列地区降水可能增加的是( )
①秘鲁沿海 ②我国南方 ③北美南部 ④印度尼西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5.C 6.D
解析:第5题,由材料和图可知,甲地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为低气压;乙地为高气压,故水平气流由乙地吹向甲地。第6题,拉尼娜现象发生时,乙地气温异常下降,乙地下沉气流增强,乙地附近气候更加干旱,而甲地上升气流增强,甲地附近的区域降水可能增加,如我国南方地区和印度尼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