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核心知识点填空
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1.埃及地理位置:位于非洲东北角,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古埃及文明“ ”。
2.国家的出现和统一:约公元前 年,尼罗河陆续出现若干小国家。公元前 年左右,古埃及初步实现了统一。法老 统治时期,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
3.灭亡:公元前525年, 帝国吞并古埃及;
4.成就:( )
5. 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 )
二.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两河”:指西亚的 与 ;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2.国家的出现和统一:①约公元前 年,两河流域逐渐产生了一些小国。②约公元前 世纪,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③古巴比伦王国时期, 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成就:苏美尔人发明了“ ”,制定了 ,发明了60进位制。
4.《汉谟拉比法典》地位:( )
目的:为了维护 的统治。意义:( )
三、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地理位置:古代印度是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2.发源地: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 流域。
3.早期文明:约公元前23世纪至前18世纪,出现 和 等早期文明。
4.国家的出现:公元前1500年左右, 人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印度北部出现许多小国。
5.鼎盛时期: 统治时期是古达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印度基本实现了统一。首都 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6.文化:“ ”起源于印度;佛教艺术(如寺院、佛塔等);
7.种姓制度(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的)
最高 掌管
第二级 掌管
第三级 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
第四级 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贱民 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在社会上遭到其实和凌辱。
特点:种姓制度各个等级之间
影响: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护统治及社会安定。
8.佛教的创立时间 。创始人: ,后来被称为“ ”。
9.教义:( )
10.传播:公元前1世纪(西汉时)佛教经 传入中国。后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
名 称 位 置 统 一 文 明 成 果
古埃及 公元前( )年左右
古巴比伦 约公元前( )世纪
古代印度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
11.★人类早期文明为什么都出现在大河流域?
第二单元 古代欧洲文明
一、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
1.希腊城邦
特点:环海、多山、多岛屿,适宜 和 的发展。文明产生于 海地区,爱琴文明包括 文明和 文明。公元前8世纪,希腊出现城邦,特点是“ ”。 最大。
居民分为公民和非公民,二者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 公民有参与统治的权利;
2.雅典的民主政治
(1)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 主政时期,雅典民主达到全盛。
(2)雅典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 中抽签产生。 是最高权力机构。伯里克利还建立了 制度。
(3)评价:利:( )
弊( )
3.亚历山大帝国(发源于 王国)
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消极:( )
积极: ( )
二、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1.罗马的兴衰历程:
罗马城邦(公元前1000年)-->罗马 (公元前 年/公元前6世纪末)-->控制西地中海(布匿战争)-->称霸 (公元前 世纪)-->共和国衰落(公元前73年 起义)-->罗马帝国(公元前 年/公元前1世纪后期;人物: )-->地跨欧亚非三洲( 世纪)-->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日耳曼人,标志着西欧开始进入封建社会)-->东罗马帝国灭亡(1453年)
罗马共和国国家统治的决策权在 手里;形式上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
保护平民利益的是: 官。
法治建设:《十二铜表法》影响及地位:( )
( )
3.简析自然地理环境对亚非文明和欧洲文明的形成有何影响?
亚非文明以 为中心形成了 文明,盛行君主制;
欧洲文明以 为中心,工商业经济繁荣, 政治兴盛;
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东西文明的差异性。
三、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文学 古希腊神话特点: ,《 》是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文献
雕塑 古希腊:
建筑 古希腊: 罗马:
哲学 古希腊:德谟克利特 ,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的是: 一位百科全书式学者,创立逻辑学的是 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法学 古罗马:《 》
天文学 古罗马:太阳历—— (凯撒)——公历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1500年左右大航海时代)
第7课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1、基督教兴起时间: 世纪;地点:罗马帝国统治下的_ 地区;
基督教的地位:基督教是最大的封建主,是西欧封建社会的 支柱。
2、法兰克王国兴衰:法兰克王国(481年,克洛维)--> 帝国(8世纪,查理,版图与西罗马帝国的欧洲部分基本相当;什一税)-->分裂(843年分裂成
3.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封君封臣制度)的特点: 。
第8课 西欧庄园
1.庄园特征: 2.居民: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
3.土地:庄园的土地分为两部分,领主自己的“ ”,和佃户的“ ”。庄园的周围大多是林地、荒地等,被称为“公用地”。
4.庄园法庭惩罚手段通常是处以 ,罚金全部归领主所有。审判依据 或村法。
作用:起着维护庄园 的作用;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1.自由和自治的城市(1)背景:西欧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
(2)表现:旧的城市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
(3)城市居民争取自由和自治斗争,常用的手段是 和
2.城市居民的身份
由来: 和商人是城市的基本居民, 在自由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获得市民的身份,从此享有自由。
发展: 阶级形成,随着发展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 。
3.大学的兴起
(1)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希腊、罗马的古典著作开始在西欧传播, 文化也不断传入西欧。
(2)兴起: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气象, 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 ”
(3)发展: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免赋税特权、 、教育自主权。
(4)课程设置:基础课程包括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专业课程包括法学、医学、神学。学完基础课程后进入专业课程。课程设置一方面受 的影响,另一方面反映了经济和 的要求。
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1.帝国版图:囊括希腊以及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地区。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进入了“ 时代 ”。
2.查士丁尼: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
编订法典 目的 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
法典 《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统称《 》
内容 承认 制;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
评价 《罗马民法大全》被誉为 的基础
3.拜占庭帝国衰弱:
(1) 人入侵,占领拜占庭帝国部分地区。
(2)9世纪后,帝国面临 军事势力的进攻,版图不断被蚕食。
(3)11世纪时,仅剩 半岛和 海地区的希腊国家。
(4)西欧十字军打败帝国并占领拜占庭帝国的大部分领土,不久复国,国势逐渐衰弱。
4.拜占庭帝国灭亡:1453年, 占领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尔,拜占庭帝国灭亡。
5.拜占庭文化的特点及影响: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古代日本
1.大化改新:①时间、人物及学习对象: 年、 天皇、中国唐朝。
②内容:政治上——建立以 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经济上—— 国有,土地每六年一授田;统一赋税。
③影响:( )
⑤启示:( )
3.武士集团的形成:地方豪强为保护自己的庄园所组织的私人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12世纪晚期,武士集团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_征夷大将军_”称号,设_幕府_于镰仓。日本由此进入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_武士阶层_手中。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_武士道_。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_国家_,而是他的_主公_。
阿拉伯帝国
伊斯兰教创立人 于7世纪初创立。最初在 城传教,遭到传统势力的反对;622年,穆罕默德迁居 ,建立 公社是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国家的雏形;630年,穆斯林占领 ,半岛各部落承认穆罕默德的统治地位, 半岛基本统一。
2、阿拉伯帝国版图:至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形成,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影响:伴随着帝国扩张, 教向阿拉伯半岛以外的地区广泛传播。
3、阿拉伯文化发展原因:哈里发重视知识;哈里发在巴格达设立“ ”,支付与译著同重量的黄金稿酬。表现: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改造了古代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 ”;完整的代数学由阿拉伯人创造;编著了《 》和《 》;《 》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
影响:( )
4.世界古代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波斯帝国、( )
4. 古代世界里文明交流的两种方式: 。
第五单元 走向近代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1.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标志): 和 (11—13世纪)
2.资本主义化的表现:出现货币关系;产品面向市场;形成 关系。
3.社会结构的变化:富裕农民、市民阶层
文艺复兴运动
1.兴起的时间、地点: (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3.核心思想: 思潮 4.形式:复兴古代 、 文化。
5.性质 。
6.代表人物及作品:①但丁:意大利人,文艺复兴的 ,代表作《 》
②达.芬奇:意大利人,代表作《 》《 》
③莎士比亚:英国人,代表作《 》《 》
④“文学三杰”: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 ⑤“美术三杰”: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
意义或影响
第15课 探寻新航路
一:原因:(1)经济(根本原因) 。
(2)社会根源:《 》,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无限想象和的向往。
(3)商业因素: 控制东西方贸易所有重要商道。
(4)客观条件: 学说的流行、“ ”导航技术及 技术也取得了突破。
2.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①积极:
②消极:
三:新航路开辟对比表
航海家 国 别 资助国 时 间 主 要 成 就
迪亚士 葡萄牙 葡萄牙 1487-1488
哥伦布 意大利 西班牙 1492
达·伽马 葡萄牙 葡萄牙 1497-1498 第一个找到从西欧直通东方国家的新航路
麦哲伦 葡萄牙 西班牙 1519-1522
评价哥伦布远航:
第16课 早期殖民掠夺
1.根本原因:西欧商品经济空前繁荣,需要拓展市场,推销产品,寻找原料
2.最早进行殖民的国家: 和 。
3.西班牙“ ”;荷兰“ ”;英国“ ”
4.罪恶的三角贸易(英国是最大的奴隶贩子,是三角贸易的主要经营者)
①含义:以贩卖 为中心的贸易。
②经过:出程:欧洲→非洲(火器、机械制品、酒)中程:非洲→美洲( )。
归程:美洲→欧洲(蔗糖、烟草)。
③影响:对欧洲— ;
对非洲— ;
对美洲— 。
早期殖民掠夺的影响:客观上有助于 ;
有助于 ;但也给( )
第六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第17课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1.根本原因:( )
2.领导人: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3.革命过程:(1640——1688)①开始标志:1640年, 重新召开。
②高潮:1649年处死国王 、建立共和国。③结束:1688年 “ ”(玛丽、威廉)。
革命成果的巩固: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 》,确立了 政体(特点:议会权力至上,君主统而不治)。该文献颁布的目的: ,体现的原则: 高于王权;
颁布的意义: 。
5.人类政治文明的演进趋势:从 治到 治,从 到 。
6.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
第18课 美国的独立(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
1.根本原因: 。
2.开始标志:1775年4月, 的枪声。
3.建军:第二届大陆会议组建大陆军,委任 为总司令。
4.建国: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杰斐逊起草的《 》。
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标志
诞生了)。
《独立宣言》的评价:①是第一个以国家的名义明确表述 阶级政治纲领的文献,被称为“第一个 ”。②局限性:宣言没有宣布废除 ,天赋人权的享有者不包括黑人和印第安人。《独立宣言》倡导的原则:独立、自由、民主、平等、天赋人权、主权在民。
5.转折:1777年 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胜利:1781年, 战役,英军投降。
7.独立: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标志美国独立),美国独立战争结束。
8.1787年美国宪法:依据 原则设计,规定美国是一个 (政体), 、 、 三权分立;总统、国会、最高法院各司其职,相互制衡;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分享权力,总统和议员选举产生。
意义: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 。
局限性:允许 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政治权利。
★ 美国的民主政治原则由1787年宪法确立,而不是《独立宣言》
9.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 )
第19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一.法国大革命
1.根本原因:( )
2.理论:18世纪的“启蒙运动”宣传自由、平等、民主,反对专制。孟德斯鸠主张分权制衡,美国最先应用。
3.导火线:1789年 的召开。
4.开始: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 (7月14日为法国庆日)。
5.文件:制宪议会通过了《 》: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 等基本原则,是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6.建立共和国:1792年废除君主制,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3年 被送上断头台。
7.高潮:以 为首的雅各宾派打退了反法联盟,平息了国内叛乱(1794年)。
二、拿破仑帝国
1.夺权:1799年拿破仑发动政变,夺取政权。
2.称帝: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帝,建立 ;性质:资产阶级军事独裁的帝国.
3.制定民法典:名为《 》,体现了自由平等和 不可侵犯的原则。法典巩固了 的成果,确立了近代欧洲各国 的规范,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是拿破仑最大的贡献。
4.对外战争的评价:
比较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
项目 内 容
根本原因 英国
美国
法国
进程特点 英国 处死 ,颁布《 》,具有长期性、曲折性
美国 发表《 》,性质:
法国 颁布《 》,处死 ,革命具有彻底性
政体 英国 建立了
美国 建立
法国 建立
影响
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1.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
(1)政治前提:
(2)经济原因:
2.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1765年, 发明了“珍妮机”行业: 业
3.主要标志(最重要的发明): 。
4.完成标志:19世纪, 代替手工工场,成为主要生产方式,现代 制度确立。
5.交通工具的变革:1825年 设计蒸汽机车(火车)。
6.工业革命的影响:
积极:
消极:
(对国际格局的影响: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7.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能源: ;动力机:
8.生产方式的变化: 生产代替手工生产; 生产组织方式变化: 代替工场
9.工业革命的启示:
10.英国成为工业强国的条件: 、 、 。
第2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1.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个组成部分: 学、 学、 。
2.国际工人运动:法国的里昂工人起义、英国的 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织工起义,表明 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 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3.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的标志: 年,《 》的发表(人物:马克思和恩格斯)。
4.《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和作用:
5.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1871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 阶级政权----
相关歌曲:《 》
6.社会主义的发展:由空想到科学——《 》的发表:由理论到实践—— 运动
由理想到现实-----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