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溶解度分层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图曲线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是盛水的烧杯中放着t2℃下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试管(不考虑溶剂的蒸发)。根据图像和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向烧杯的水中加氢氧化钠固体后,只有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B.向烧杯的水中加硝酸铵固体后,只有盛放甲溶液的试管中有晶体析出
C.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甲>乙
D.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都从t2℃降温的t1℃时,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蜡烛燃烧后变轻,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液化气压入钢瓶,分子间的间隙变小
C.饱和氯化钠溶液可再溶解少量硝酸钾 D.铜与稀盐酸可产生氢气
3.NaCl、KC1、MgCl2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将NaCl、KCl的饱和溶液从80℃降到t℃,析出NaCl的质量大
B.t℃时,NaCl和KCl的溶解度相同
C.t℃时,KCl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40%
D.NaCl中含有少量MgCl2,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NaCl
4.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2∶5
B.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溶液仍饱和
C.t1℃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2℃降温到t1℃,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5.下列关于溶解度图像分析(不考虑结晶水合物)正确的是
A.高于t1℃时甲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更大
B.降温是将a处的甲溶液变饱和的唯一方法
C.t2℃时相同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乙溶液中溶剂质量更大
D.t1℃时50g乙加入水中一定能完全溶解
6.分析、推理和类比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或类比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所以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化学变化都伴随有能量变化,所以发光放热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7.某“天气瓶”通过樟脑在酒精溶液中的结晶情况反映气温变化。如图为该“天气瓶”在三种不同气温下的状况,则瓶内溶液一定为相应气温下樟脑饱和溶液的是
A.甲、乙 B.丙 C.乙、丙 D.甲、乙、丙
8.将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有晶体析出,在此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A.溶质质量 B.溶液质量 C.溶剂质量 D.溶解度
9.20℃时,某固态物质M 的溶解度为 25g。现有 20℃时该物质质量分数 5%的溶液甲和 20%的溶液乙,下列有关甲、乙两种溶液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乙溶液为饱和溶液
B.等质量的甲、乙溶液中,溶剂质量:甲>乙
C.向溶液乙中加入一定量食盐搅拌后,溶液的质量增加
D.冷却溶液甲后,溶液的质量一定减少
10.下列如图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加热一定质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B. 一定温度下,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的关系
C. 向一定量铁粉中滴加稀盐酸
D. 向一定量氯化铜溶液中不断加入铁粉
二、判断题
11.不饱和溶液一定可以通过蒸发溶剂变成饱和溶液( )
12.增加溶剂或者溶质可以增加物质的溶解度。( )
13.任何一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都是一定的,只有一个值( )
14.温度相同,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不同。( )
15.向饱和的食盐溶液中加入少量蔗糖固体,蔗糖固体不能溶解( )
三、综合应用题
16.如表是KNO3和NH4Cl分别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NH4Cl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55.2
(1)根据数据,绘制二者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a点为曲线的交点。回答下列问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填序号)。
A.二者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曲线M为KNO3的溶解度曲线
C.a点对应的温度在30℃与40℃之间
D.a点对应的溶解度在37.2g与41.4g之间
(2)60℃时,c点的KNO3溶液属于 (填“饱和”或“不饱和”)状态。欲将处于c点的KNO3溶液转变为b点,可以采取 (填“降低温度”或“增加溶质”)的措施。
(3)若不改变溶剂的质量,将60℃时的155.2g饱和NH4Cl溶液降温至10℃,能析出NH4Cl晶体的质量为 g。
(4)将t1℃时M、N的饱和溶液,均升温到60℃,所得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M N(填“>”、“<”或“=”)。
17.水和金属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
①水是很好的溶剂。下表是NaCl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回答问题。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100g水) NaCl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KNO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0
Ⅰ.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是 ;
Ⅱ.60℃时,按图示操作:
A中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C中溶液的总质量是 g;
Ⅲ.50℃时,将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加热蒸发10g水后,再恢复到50℃,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选填编号)。
a有NaCl晶体析出,无KNO3晶体析出
b两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都增大
c剩余溶液的质量:NaCl溶液大于KNO3溶液
d析出NaCl晶体3.7g
②某校学生学习金属后,用一定量AgNO3溶液进行了如图实验。
Ⅰ.向固体乙上滴加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则固体乙一定不含 。
Ⅱ溶液甲呈蓝色,溶液甲中一定含的溶质是 。
使溶液呈蓝色的化学反应是 。(写化学方程式)
18.空间站是一种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可供多名航天员巡访、长期工作和生活的载人航天器。其中的水循环过程如图所示。
(1)航天员的食品包括主食、副食、即食、饮品、调味品以及功能食品等六大类。葡萄糖、水、氯化钠中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是 。葡萄糖经过灼烧会生成黑色物质,这是因为葡萄糖含 元素。
(2)空间站里电解水的过程中能量主要转换形式是 。
(3)尿液中含有尿素【化学式为CO(NH2)2】。CO(NH2)2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4)在中国空间站上宇航员王亚平“变”出奥运五环庆祝冬奥会开幕。其中变色的原理是盐酸、KI溶液、溶液与淀粉混合发生反应。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 。
(5)宇航员王亚平在“太空冰雪实验”中用到了过饱和醋酸钠溶液,它在太空中形成液体球,用带有结晶核的绳子接触液体球,它就会瞬间结冰,变成“冰球”,这个“冰球”其实是“热球”。
①过饱和醋酸钠溶液结晶过程 (填“放热”或“吸热”)。
②生活中可用醋酸()和纯碱反应通过复分解反应得醋酸钠(),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t1°C时,分别用等质量的醋酸钠和氯化钾无水晶体配制成该温度下的两种饱和溶液,需水较多的是 。
④当氯化钾饱和溶液中混有少量醋酸钠时,可采用 结晶的方法提纯氯化钾。
四、综合题
19.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及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请根据图表回答:
温度/℃ 20 30 40 50 60 70 80
溶解度/g NaCl 36.0 36.3 36.6 37.0 37.3 37.8 38.4
KNO3 31.6 45.5 63.9 85.5 110 138 169
(1)表示NaCl溶解度曲线的是 选填“甲”或“乙”,t1℃对应的温度范围是 。
(2)60℃将100gKNO3溶解在100g水中,然后降温到40℃,降温后溶液的质量是 g。
(3)等质量的KNO3、NaCl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2℃,溶质的质量分数是:甲 乙填“>”、“=”、“<”。
(4)如图甲所示,要使广口瓶中有晶体析出,加入的a是 填序号。
A生石灰 B氢氧化钠固体 C硝酸铵固体 D氯化钠固体
(5)KNO3固体含有少量NaCl,为提纯KNO3,实验过程是:溶解、蒸发浓缩、 、过滤、洗涤,晾干得到较纯净KNO3。
20.根据NaCl和KNO3的溶解度数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溶解度/g NaCl 35.5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37.8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10℃时,NaCl的溶解度是 g;
(2)30℃时,溶解度较大的是 (选填“NaCl”或“KNO3”);
(3)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10℃时,能够配置出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9%的KNO3溶液
B.20℃时,20gNaCl固体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得到NaCl的不饱和溶液
C.20℃到30℃之间,能配置出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NaCl饱和溶液和KNO3饱和溶液
D.将KNO3溶液经过某种操作后,析出KNO3晶体,过滤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原溶液相比,可能变大、变小或不变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则此时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解度大的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则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的溶质质量分数,故A说法正确;
B、NH4NO3固体溶于水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析出晶体,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变为不饱和溶液,不会析出晶体,故B说法正确;
C、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使溶液温度升高,甲物质逐步溶解,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乙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溶质质量减小,溶剂不变,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故C说法正确;
D、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都从t2℃将至t1℃时,甲析出晶体,乙的溶解度与降温前相等,从图可知:t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t2℃时乙的溶解度,所以降温后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的溶质质量分数,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2.D
【详解】A.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所有化学变化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逸散到空气中,质量变轻,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正确;B. 液化气压入钢瓶,分子间的间隙变小,正确;C. 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该物质的饱和溶液。饱和氯化钠溶液只是不再溶解氯化钠,可再溶解少量硝酸钾,正确; D. 铜与稀盐酸不反应,错误。故选D。
3.B
【详解】A、氯化钠和氯化钾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所以降温后其饱和溶液都有晶体析出,但不知道溶液质量的多少,所以无法确定析出晶体质量的多少,错误;
B、t℃时,NaCl和KCl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1点,则两物质该温度时溶解度相同,正确;
C、t℃时,KCl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约为,错误;
D、氯化钠和氯化镁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氯化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所以氯化钠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镁,使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氯化钠,错误;
故选B。
4.A
【详解】A、由图可知,t2℃时,甲的溶解度为40g,根据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可知,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40g:(40g+100g)=2:7,选项错误;
B、由图可知,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乙的溶解度减小,溶液的底部有乙的晶体结晶析出,溶液仍饱和,选项正确;
C、由图可知,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同,则t1℃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选项正确;
D、由图可知,甲、乙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同,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2℃降温到t1℃,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选项正确,故选A。
5.C
【详解】A、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高于t1℃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故不符合题意;
B、 a处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方法可以有降低温度、恒温蒸发溶剂、添加溶质,故不符合题意;
C、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得出t2℃时溶解度甲>乙,则此温度下,相同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甲的质量大于乙,则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乙大于甲,故符合题意;
D、 t1℃ 时乙的溶解度为50g,则此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50g乙,若水的质量小于100g,则投入50g乙不能完全溶解,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B
【详解】A、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比如熟石灰的水溶液即使饱和它的溶质质量分数依然低于未饱和但接近饱和的蔗糖溶液,选项错误;
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选项正确;
C、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酒精灯物质也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但不是混合物,不是溶液,选项错误;
D、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通电后发光放热,不是化学变化,选项错误。
故选B。
7.C
【详解】甲中固体全部溶解,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恰好饱和溶液,乙、丙中有固体析出,一定是饱和溶液。故选C。
8.C
【详解】将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有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减少,溶剂质量不变,溶液质量减小,降温,有晶体析出,溶解度变小,故没有发生改变的是溶剂质量。
故选C。
9.D
【详解】A、20℃时,物质M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0%,故乙溶液为饱和溶液,正确;
B、乙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甲溶液,等质量的甲、乙溶液中,溶剂质量:甲>乙,正确;
C、乙溶液不是食盐的饱和溶液,向溶液乙中加入一定量食盐搅拌,食盐会溶解,溶液的质量增加,正确;
D、冷却溶液甲后,溶液的质量不一定减少,有可能不变;
故选D。
10.D
【详解】A、加热一定质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一开始就不产生氧气,反应开始固体质量逐渐减少,完全反应固体质量不变,A不正确;
B、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B不正确;
C、铁粉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一开始就产生氢气,图像从原点开始,C不正确;
D、向一定量的氯化铜溶液中不断加入铁粉,,56份质量的铁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64份质量的铜,故溶液的质量减少,反应完全后则质量不变,D正确。
故选D。
11.错误
【详解】部分不饱和溶液可以通过蒸发溶剂的方式变成饱和溶液,但是有一部分溶质比溶剂更容易挥发的溶液就不能采用这种方法,比如盐酸溶液,故错误。
12.错
【分析】根据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来解决问题。
【详解】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增加溶剂或者溶质不能增加物质的溶解度,故说法错误。
13.错误
【详解】根据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最多溶解的质量为该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温度、溶质的性质和溶剂的性质是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的因素,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不是一定的,故填:错误。
14.正确
【详解】温度相同,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不同,如碘溶于酒精,不溶于水,原说法正确。
15.错误
【详解】饱和的食盐水指的是食盐的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液食盐,但不是蔗糖的饱和溶液,蔗糖固体可以溶解。
16.(1)C
(2) 不饱和 增加溶质
(3)21.9
(4)=
【详解】(1)A、通过表格可知,二者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选项正确;
B、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氯化铵大,所以M 为KNO3的溶解度曲线,选项正确;
C、a点两物质溶解度相等,表中20°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铵,30°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铵,故交点的范围应在20°C到30°C之间,选项错误
D、a 点对应的温度在20°C到30°C之间,所以溶解度的区间应该在这个温度区间内二者都存在的溶解度,所以a点对应的溶解度在37.2g与41.4g之间,选项正确;
故选:C ;
(2)60°C时,c点是硝酸钾溶解度曲线的线下点,所以c点的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故答案为:不饱和;欲将处于c点的KNO3溶液转变为b点,可以采取增加溶质或减少溶剂的办法,根据题目要求,故答案为:增加溶质;
(3)60°C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55.2g,60°C时,155.2g氯化铵的饱和溶液是由100g水和55.2g氯化铵组成的,降温到10°C,最多溶解33.3g氯化铵,析出晶体质量为55.2g-33.3g=21.9g,故答案为21.9g;
(4)t1℃时M、N的饱和溶液的溶解度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等, M、N溶液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升温到60℃,M、N溶液均成为不饱和溶液,但是溶质的质量和溶剂的质量均未变化,故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M=N。
【点睛】本题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和有关溶液的计算。
17. 硝酸钾 不饱和 167.6 cd Zn 硝酸铜和硝酸锌
【详解】①Ⅰ.由表中的数据可知,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是KNO3;
II .由表中的数据可知,在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110.0g,故在100g的水中加入40g的硝酸钾,形成的A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由于在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31.6g,氯化钠的溶解度是 36g,所以C中溶液的总质量是:100g+ 31.6g + 36g= 167.6g;
Ⅲ. 50℃时,将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 100g,分别加热蒸发10g水后,再恢复到50°C,
a、饱和溶液蒸发水之后溶剂的质量减少,故有 NaCl晶体析出,也会有 KNO3晶体析出,故错误;
b、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所以两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都不变,故错误;
c、 50°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蒸发相同质量的水硝酸钾析出的晶体多,所以剩余溶液的质量: NaCl溶液大于KNO3溶液,故正确;
d、 50°C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 37 g/100 g水,所以析出 NaCl晶体3.7 g,故正确。
②由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运用可知,金属活动性:Zn> Cu > Ag,所以锌粉优先与 AgNO3发生反应,铜粉后与 AgNO3发生反应。
Ⅰ .Zn、 Cu 、 Ag三种金属只有锌与盐酸反应且有气体生成,故向固体乙上滴加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则固体乙一定不含锌;
II .溶液甲呈蓝色,说明了锌完全参加了反应,铜也与硝酸银发生了反应,则溶液甲中一定含的溶质是硝酸铜和硝酸锌;
使溶液呈蓝色的化学反应是 。
18.(1) 葡萄糖 碳
(2)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3)有机物
(4)6KCl
(5) 放热 醋酸钠 蒸发
【详解】(1)葡萄糖、水、氯化钠中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是葡萄糖;灼烧后变黑,则一定含有碳元素,葡萄糖经过灼烧会生成黑色物质,因为葡萄糖含碳元素。
(2)根据图示可知空间站里电解水的过程中能量主要转换形式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3)尿素属于有机氮肥,故属于有机物。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和种类不变推断,反应前有6个钾原子、6个碘原子、3个氧原子、6个氢原子、6个氯原子,反应后有6个碘原子、3个氧原子、6个氢原子,故应为6个KCl,答案为6KCl。
(5)过饱和醋酸钠溶液接触液体会瞬间结冰,这个“冰球”其实是“热球”。根据题目信息可知,过饱和醋酸钠溶液结晶过程放热;醋酸和碳酸钠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醋酸钠、二氧化碳、水,化学方程式为;t1°C氯化钾溶解度大于醋酸钠,则溶解度小的醋酸钠配置成饱和溶液时需要水的质量更多;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氯化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提纯方法为蒸发结晶。
19. 乙 20~30℃ 163.9 = C 降温结晶
【详解】(1)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并且硝酸钾是甲,氯化钠是乙;t1℃对应的温度范围是:20~30℃ ;
(2)60℃将100gKNO3溶解在100g水中,然后降温到40℃,降温后溶液的质量=100g+63.9g=163.9g;
(3)等质量的KNO3、NaCl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2℃,溶质的质量分数是:甲=乙,因为升温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4)如图甲所示,要使广口瓶中有晶体析出,加入的a是硝酸铵,因为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
(5)KNO3固体含有少量NaCl,为提纯KNO3,实验过程是:溶解、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洗涤,晾干得到较纯净KNO3。
20. 35.8 KNO3 BCD
【详解】(1)从NaCl溶解度表中可知10℃时,NaCl的溶解度为35.8g;
(2)根据NaCl和KNO3的溶解度数据表,30℃时,溶解度较大是KNO3;
(3)A、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0.9g,此温度下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值是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故不能配制出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9%的硝酸钾溶液,说法错误;
B、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0g,20gNaCl固体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得到NaCl的不饱和溶液,说法正确;
C、20℃到30℃之间,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36.0g,小于36.3g,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31.6g,小于45.8g,在此温度之间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可能相等,故能配置出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氯化钠饱和溶液和硝酸钾饱和溶液,说法正确;
D、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在恒温蒸发水时,溶质硝酸钾的质量不变而溶剂水的质量不断减小,根据,随蒸发时间增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因溶剂水的减小而增大,直到硝酸钾达到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在不断增大;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水时,硝酸钾晶体不断析出,由于水和硝酸钾同时按一定比例减小,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再发生改变;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降温结晶时,溶剂的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在减小,此时溶质的质量分数在减小;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