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一节 温 度
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一、温度 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实验:两手先分别放在冷水和热水中一段时间,然后同时放入同一杯温水中,说出两手的感觉? 准确判断温度的高低仅凭人感觉无法做到,需要用到温度计。二、温度计自制温度计:
在小瓶里装满带颜色的水。给小瓶配一个橡皮塞,橡皮塞上插进一根细玻璃管,使橡皮塞塞住瓶口。 将小瓶放入热水中,观察细管中水柱的位置;然后把小瓶放入冷水中,观察细管中水柱的位置。
讨论:
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水柱高度变化的原因。 温度计的原理:
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温度计里的液体有的用酒精,
有的用水银,有的用煤油。思考:
1、为什么放在热水中液面高,放到冷水中低?自制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
2、为什么要用小瓶?
减少瓶内液体,可以减少对待测液体的影响,从而更准确地反映待测液体的温度。
3、为什么要用细管?
放大液体的体积变化效果。 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常 用 温 度 计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三、摄氏温度在标准大气压下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
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
0 ℃和100 ℃之间分成100个等份,
每个等份代表1 ℃ 。读出下列温度:1、水的沸点是100℃
2、水的凝固点是0℃
3、人的正常体温是37℃
4、温度的最低值——
绝对零度是-273.15 ℃
100摄氏度 0摄氏度37摄氏度零下273.15摄氏度或负273.15摄氏度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0
-20 四.温度计的使用量程1℃~110℃-20℃量程:温度计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温度范围。分度值:每一小格代表的温度值。 1.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测量温度时要注意: 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微等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偏大偏小1、总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
(1)观察它的量程。 (2)认清它的分度值。
使用中:
(1)温度计的玻璃泡应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放)
(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等)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4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面相平。(读)22、温度计的读数
1)液注面在0 ℃以上,应从0 ℃向上读;
返回2)液注面在0 ℃以下,应从0 ℃向下读。
1.如图1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 练习:36 2.如图2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 -143、书52页 1 体温计用于测量人体温度。根据人体温度的变化情况,体温计的刻度范围通常为35~42 ℃。 思考:
为什么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后再读数?试着从书中找到答案。五、体温计 水银膨胀能 缩口升到直管内。测体温时 体温计离开人体,水银遇冷收缩,直管内水银来不及退回玻璃泡就在缩口处 ,故仍然指示原来的温度。读体温时使用体温计前要往下用力甩几下。!通过断开体温计35 ℃ ~42 ℃ (2)分度值:0.1 ℃ 。体温计(1)量程:(3)体温计的特殊结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4)特殊用法: 在测量体温前必须拿着体温计用力往下甩,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人的正常体温约 ℃ )37三种常见温度计-20 ℃ -
100 ℃35 ℃ -
42 ℃-25 ℃
-50 ℃0. 1℃1℃1℃无无有1.温度是表示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测量工具是 ,其工作原理是______________。物体冷热程度液体的热胀冷缩温度计2、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使用中,经过
下列5个步骤,请填上正确的顺序 。
A、选择温度计,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B、估计被测水的温度;
C、让温度计与被测的水充分接触;
D、取出温度计;
E、观察温度计的示数。BACED本节练习: 3.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____的规律制成的。 4.如图3所示,体温计的示数为_____℃。 热胀冷缩 36.9 4、一只没有甩过的医用体温计指示38.2 ℃,一位同学用其先后测了自己和一位病人的体温(都没有往下甩),如果两人的实际体温分别是36.5 ℃和39.1 ℃ ,则他从这支温度计上先后得到的读数是
和 。38.2 ℃39.1℃拓展训练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3、摄氏温度的规定。
4、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作业:
全做: 练习册 一、二、三大问题
选作:1、为什么温度计里装的液体 不同
2、书52页43.1温度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通过媒体展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温度的概念;
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育他们的观察、想象能力不断发展。但是刚接触物理,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且在他们的逻辑思维还需要经验支持。因此应以学生身边现象引入知识,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突出以学为本,因学论教。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引导启发,评价方案,分析讨论,指导实验,归纳结论。尽量利用学生身边的物品为材料探究长度测量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运用提问法、类比法、讨论法、直观法、探究法等
教学工具
自制温度计,烧杯,水,实物投影仪(数张已准备好的胶片),实验室用的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①重点: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②难点:体温计的特点。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在生活中用冷、热、温、凉、烫等有限的词来形容物体的冷热程度,在物理学中,为了准确地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引入了温度这一概念
新课:一、温度的概念
1、 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
2、自制作简易的温度计:(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分组实验)
在广口瓶内加入一些带颜色的水,配一个橡皮塞,橡皮塞上插进一根一端封闭的细玻,将广口瓶放入热水里,仔细观察细管中水柱的位置,再放入冷水里,观察水柱位置,得出结论。
生1:放入热水里,细管中水柱上升。
生2:放入冷水里,细管中水柱下降。
二、温度计
1、工作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2.常见的温度计:常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3.摄氏温度的定标与读法
常用的表示温度的方法是摄氏温度。温度计上有一个字母℃,它表示摄氏温度。
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沸水温度规定为100度。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叫1摄氏度,写作1 ℃。
例如,1)人体正常温度为37 ℃,读作37摄氏度。
2)-5℃读作“负5摄氏度或零下5摄氏度”
3)我国最低气温为-52.3 ℃读做负52.3摄氏度或零下52.3摄氏度。
三、常用温度计的使用
1.使用前:1)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选取合适的温度计。
2)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使用时:
(1)放: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没于被测液体,不接触容器底、壁。
(2)等:要稍微等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
(3)读:温度计的玻璃泡不离被测液体,视线与液面相平。
四、体温计
1.测量范围:35℃-42℃ 最小刻度:0.1℃
2.特殊构造:
玻璃泡上方有一很细弯曲管道(可离开人体读数)
3.使用:可离开人体读数,用完将水银甩回玻璃泡
五、提问:
1、测体温前,为什么要拿着体温计用力下甩?
因为体温计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很细的缩口,水银收缩时,水银从缩口处断开,管内水银面不能下降,指示的仍然是上次测量的温度,所以再用时必须向下甩。
2、体温计为什么能离开人体读数?
体温计离开人体后,水银变冷收缩,水银柱在缩口处断开不能退回玻璃泡,所以仍指示原来的温度。
学生想象
学生自己动手
学生总结
学生看书总结
学生看书总结
学生自己看实物
学生思考
引起兴趣
引起兴趣
提高效率
重视课本
重视课本
引起兴趣
开动脑筋
小结:1、知道温度计的定义和原理与使用
2、体温计的量程与分度值
板书设计
4.1 温度计
一、温度计
1.温度定义
2.温度计原理
3.温度常用单位
4.温度计正确使用
二、体温计 量程:35℃至42℃,分度值是0.1℃
作业: 全做: 练习册 一、二、三大问题
选作:1、为什么温度计里装的液体不同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