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冀中的地道战》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8《冀中的地道战》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09 22:47: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冀中的地道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认识“侵、略”等 8 个生字,会写“侵、略”等 10 个字。正确读写“侵略、修筑”等词语。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以及地道的结构特点。
感悟我国人民的无穷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以及地道的结构特点。
难点: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叙述的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播放电影《地道战》的片段,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电影吗?
介绍地道战的背景:1942 到 1944 年,日本侵略军在冀中平原上“大扫荡”,还修筑了封锁沟和封锁墙,想搞垮我们的人民武装。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这就是地道战。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冀中的地道战》这篇课文。
3.作者介绍
周而复,原名周祖式,安徽旌德人,1939 年 2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上海的早晨》《白求恩大夫》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侵(qīn)略:侵略行为。
造句:我们必须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侵略行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垒(lěi)球:垒球比赛。
造句:我们学校垒球队在全市比赛中获得了冠军,大家都非常高兴。
任(rèn)务:重要任务。
造句:这项任务非常重要,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完成它。
丘(qiū)陵:丘陵地带。
造句:这个地区是丘陵地带,风景非常优美。
搁(gē)置:暂时搁置。
造句: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我们暂时搁置一下,等想到更好的解决办法再来处理。
陷(xiàn)阱:险恶陷阱。
造句:我们要警惕周围的险恶陷阱,保护好自己的人身安全。
拐(guǎi)角:在拐角处。
造句:请在拐角处等我一下,我马上就来。
岔(chà)路:岔路口。
造句:我们走到岔路口时,要注意看清楚路标,选择正确的方向前进。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1)出示词语:侵略、修筑、碉堡、共产党、妨碍、隐蔽、陷坑、拐弯、迷惑、孑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不计其数、无穷无尽(2)指名读,相机正音。
(3)齐读。
3.思考: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介绍冀中地道战的?
(1)学生交流。(2)教师小结:作者先介绍冀中地道战出现的原因,接着介绍地道的样式和特点,然后介绍地道的出口和作用,最后对地道战作出高度评价。
4.分段
第一部分(1-3 自然段):写冀中地道战出现的原因、背景。
第二部分(4-7 自然段):介绍地道的样式和特点。
第三部分(8 自然段):写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的地位。
(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
【第1自然段讲解】
1942年,日本侵略者为确保战略后方,集中兵力在无险可守的冀中大平原上,采用“铁壁合围”、“纵横梳篦”的清剿战术,进行“大扫荡”,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并有计划地建据点、修公路、挖封锁沟,在六万平方公里的冀中平原上修据点炮楼1783处,修公路2万多公里,挖封锁沟8878公里,把冀中平原细碎分割成2670块。冀中人民为了有力地保存自己,有效地杀伤敌人,群策群力,挖沟掘道,改造地形。地道的形式弥补了平原作战的缺陷,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
【第2自然段讲解】
1942年,日本侵略者为确保战略后方,集中兵力在无险可守的冀中大平原上,采用“铁壁合围”、“纵横梳篦”的清剿战术,进行“大扫荡”,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并有计划地建据点、修公路、挖封锁沟,在六万平方公里的冀中平原上修据点炮楼1783处,修公路2万多公里,挖封锁沟8878公里,把冀中平原细碎分割成2670块。冀中人民为了有力地保存自己,有效地杀伤敌人,群策群力,挖沟掘道,改造地形。地道的形式弥补了平原作战的缺陷,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
【第3自然段讲解】
地道战是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在冀中平原上,当地人民根据地势和敌人情况,创造的一种独特的游击战术。
在广阔的冀中平原上,家家户户相连,村村相通,为了抵御敌人的侵略和骚扰,人们开始在地下挖掘地道,形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地道网络。这个地道网络使得人们在敌人的扫荡中得以生存和逃脱,也使得人民能够有效地进行游击战争。
当敌人来临时,人们就迅速钻入地道,让敌人扑空。这些地道设计巧妙,出口隐蔽,敌人很难发现。当敌人走了之后,人们就从地道里出来,照常生活和生产,有时候还会利用地道进行反击,打击敌人。
这种地道战的方式,使得冀中平原上的人民得以在敌后坚持游击战争,有效地打击了敌人的侵略和统治。这也是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的智慧和勇气的一个缩影。
地道战不仅是一种战争方式,更是一种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体现。它展示了中国人民在面对困难和敌人时的坚强和勇气,也为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第4自然段讲解】
地道的式样有一百多种。就拿任丘的地道来说吧,村里的地道挖在街道下面,跟别村相通的地道挖在庄稼地下面。地道有四尺多高,个高的人弯着腰可以通过;地道的顶离地面三尺,不妨碍上面种庄稼。地道里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大洞,洞顶用木料撑住,很牢靠。大洞四壁又挖了许多小洞,有的住人,有的拴牲口,有的搁东西,有的做厕所。一个大洞容得下一百来人,最大的能容二百多人。洞里经常准备着开水、干粮、被子、灯火,在里面住上个三五天,不成问题。洞里有通到地面的气孔,从气孔里还能漏下光线来。气孔的口子都开在隐蔽的地方,敌人很难发现。人在洞里,既不气闷,又不嫌暗。有的老太太把纺车也搬进来,还嗡嗡嗡地纺线呢。 详细讲解
【第5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详细描述了地道的出口设计以及地道的防御措施,体现了地道战中的策略和智慧。
地道的出口设计得非常隐蔽,外面堆满荆棘,这样敌人就很难发现。有些地道甚至在出口旁边挖一个陷坑,坑里插上尖刀或者埋上地雷,上面用木板虚盖着,板上铺些草,敌人一踏上去就翻下坑里送了命。这种设计不仅增加了地道的防御力,也使得敌人不敢轻易靠近。
在地道里,离出口不远的地方挖几个特别坚固的洞,民兵拿着武器在洞里警戒。这样,一旦敌人进入地道,就会受到民兵的袭击。同时,拐弯的地方挖一些岔道,叫“迷惑洞”,敌人万一进来了,分不清哪条是死道,哪条是活道。进了死道,就有地雷埋在那儿等着他们;就算进了活道,他们也过不了关口。这种迷惑性的设计使得敌人很难在地道中行动,从而有效地阻止了敌人的进攻。
地道的防御措施还包括“孑口”的设计。原来地道里每隔一段就有个很窄的“孑口”,只能容一个人爬过去。只要一个人拿一根木棒,就可以把“孑口”守住,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种设计使得地道的防御力大大增强,敌人很难通过孑口进入地道内部。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展示了地道战中的策略和智慧,体现了中国人民在面对困难和敌人时的勇气和创造力。同时,也说明了地道战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性和作用。地道战是一种独特的游击战术,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6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描述了敌人对地道的破坏以及冀中人民如何巧妙地防备这些破坏。
敌人尝到了地道的厉害,于是想方设法来破坏,包括火攻、水攻和毒气攻等。然而,冀中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而是想出了许多妙法来防备。例如,洞口准备着土和沙,可以用来灭火。当地道遭到火攻时,人们迅速使用土和沙来扑灭火源,防止火势蔓延。
另外,“孑口”上装着吊板,如果敌人放毒气,就把吊板放下来挡住,不让毒气往里透。这种巧妙的设计使得地道能够有效抵御敌人的毒气攻击。当地道内出现毒气时,人们迅速放下吊板,阻止毒气进入地道内部,从而保护了自己。
对付水攻的法子更妙了,冀中人民把地道跟枯井暗沟连接起来,敌人放水的时候,水从洞口进来,就流到枯井暗沟里去了。这种设计不仅使得地道能够抵御水攻,还能够将敌人的水引到枯井暗沟中,从而造成敌人的困扰。
最后,任敌人想出什么毒辣的法子也不怕,因为各个村子的地道是相通的,大不了转移到旁的村子去。这种互相连接的地道网络使得冀中人民可以在敌人攻击时迅速转移,从而保证了自己的安全。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展示了冀中人民在面对敌人破坏时的智慧和勇气。他们通过巧妙地设计和使用地道,成功地抵御了敌人的攻击,保护了自己和家园。这也体现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坚强和创造力。
【第7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描述了地道内人们如何了解地面上的情况。在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平原的人民为了抵御敌人的侵略和骚扰,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斗争方式DD地道战。在地道中,人们需要随时了解地面上的情况,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和应对敌人的攻击。
为了了解地面上的情况,民兵指挥部派出一些人分布在各处,发现了敌情就吆喝起来,一个接一个,一直传到指挥部里。这种传递信息的方式非常迅速、直接,能够让指挥部及时了解地面上的情况。老百姓将这种吆喝称为“无线电”,形象地描述了这种信息传递方式的特点。
在地道内部,人们使用了一种更为巧妙的方法来传递信息。他们用一根铁丝牵住一个小铜铃,这儿一拉,那儿就响,拉几下表示什么意思是早就约好了的。这种方法类似于现代的电报系统,通过拉动铁丝和小铜铃来传递不同的信号,从而表达不同的意思。这种传递信息的方式非常准确、快速,能够让地道内的人们及时了解地面上的情况。
为了打击敌人,地道战中的斗争方式多种多样。人们想出了各种方法来防御敌人的攻击,如设置陷阱、使用武器等。同时,他们也利用地道内的通讯系统来传递信息,协调行动,打击敌人。这些方法都是冀中平原上人民的智慧结晶,展示了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敌人时的勇气和创造力。
总之,这段文字描述了地道内人们如何了解地面上的情况,以及他们为了打击敌人所采取的各种方法。这些方法展示了冀中平原上人民的智慧和勇气,也体现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坚强和创造力。
【第8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总结了地道战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通过使用地道战这种斗争方式,冀中平原上的人民不仅成功地抵御了敌人的“扫荡”,还积极地进行生产,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创造了惊人的奇迹。
地道战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防御和反击敌人的斗争方式。通过在地道中挖掘、修建各种设施,人们可以在隐蔽的情况下进行战斗、防御和生产。地道内部的设计和设施也非常巧妙,如陷阱、暗器、射击孔等,能够有效地抵御敌人的攻击,保护人民的安全。
除了防御敌人的攻击,地道战还为冀中平原上的人民提供了生产和生活条件。在地道中,人们可以储存粮食和其他必需品,保证了自己的生存和生产。同时,通过与其他村庄的地道相连,人们可以方便地进行贸易和交流,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地道战的影响不仅局限于冀中平原上的人民。在全国范围内,地道战的成功经验也为其他地区的抗日斗争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人们学习冀中平原上的地道战经验,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创新出了许多适合当地情况的斗争方式,有效地打击了敌人。
总之,地道战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中国人民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它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也体现了中国人民在面对困难和敌人时的坚强和创造力。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提问: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 学生交流。
教师总结: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了独特的斗争方式,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五)布置作业
课后观看电影《地道战》,并写一篇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