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具店》教案
教材分析
《文具店》是北师大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小数的认识》中第一节内容。本节课主要是联系现实生活,以元角分为背景初步认识小数、读写小数、理解小数的意义,感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本节课是在二年级学习了元角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为以后学习小数的意义、小数的加减法、小数的乘除法和分数的初步认识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学生虽然是第一次在书本上接触小数,但是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却已经不止一次的接触过小数,所以说,学生对小数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它的表示式形,陌生的是它的含义。但这些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没有经过系统的总结和梳理。
三、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元角分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把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改写成几元几角几分的形式。
2.会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3.能把几元几角几分用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
4.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认、读、写简单的小数,理解小数的意义。
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几元几角几分用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
五、教法学法
由于小数的认识是抽象的概念课,所以我采用情景教学法导入新课,讲授法、引导发现法教学小数的概念和意义。学生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法学习本课内容。
六、教学过程
环节一:旧知复习引出情境
师:同学们,人民币大家都熟悉吗?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又是怎样换算的?通过对人民币之间的换算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趁热引入新的话题文具是自己买的还是家长帮助买的?引出文具店。(看文具店里有哪些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
【设计意图:这样的情景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领学生轻松走进生活,走近小数,初步感受小数在现实生活中地应用,明白学习小数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环节二:探索新知
1.初步理解小数意义
课件出示主题图说说你在文具店里发现了什么?这些数你们以前见过吗?在哪里见过?举例说说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样的数?像这样的数还有很多,我们叫它“小数”。(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板书)
这些数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这个“.”叫做“小数点”。
出示笑笑说每本笔记本是3.15元是3元15角;淘气说:不对,应该是3元1角5分分析得出小数与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学生:动手完成尝试探究第二小题然后组长汇报。
学生汇报时,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说出:0.50中,左边的0 表示0元,右边的0表示0分。6.66元中三个6表示的意思不同,即点左边的6表示6元,点右边第一个6表示6角,点右边第二个6表示6分。
【设计意图:以3.15元为例,引导学生理解数字在小数中不同位置代表的含义是什么,尤其是相同的数字在不同位置表示的含义不同。以元角分为背景,让学生初步体会小数与元角分之间的联系,知道表示单价的小数的实际含义,进而达到教学目标1。】
2.认识小数
小数和整数不仅写法不同,读法也不同,即小数点前面的数是整数部分,读法和整数一样,小数点后面的数是小数部分,要分别读出每一个数。读作的时候要大写,小数点读成“点”,0读成“零”。(板书:3.15读作:三点一五 零点五零 0.50读作:零点五零)
生动手完成尝试探究读出下列小数。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在反复读小数的过程中,体会小数的特点,强化小数的读法,理解小数的意义,突出本课重点,进而达到教学目标2和目标4,为以后小数比较大小做铺垫。】
3.进一步理解小数意义
通过出示二次尝试一些纠错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读法以及与人民币之间的关系。【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了学生思维,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4。】
环节三:课堂检测
本节课我设计读小数和写小数两道练习题:(主要是加强对新课的理解)
环节四:总结提升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都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自我总结,体现出教师重知识、重能力、重情感的学习体验。】
七、板书设计
文具店
元 角分
3.1 5 表示3元1角5分 3.15 读作:三点一五
0.5 0 0.50 读作:零点五零
1.0 6
6.6 6 小数 小数点
4.9 2
1 2.3 4
……
【设计意图:本节课我设计的板书简洁大方,直观地突出本课的重难点,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