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密★启用前
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2024届高三12月大联考
生物学
本试卷共6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有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1.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成功举办,中国运动员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比赛期间,运动员要接受血
检、尿检等生化检查,严防运动员使用非法违禁药物,确保比赛公平。下列不属于内环境组分的是
A,白细胞
B.甘油三酯
C.尿素
D.免疫球蛋白G
2.秋冬季节是支原体肺炎的高发期。感染肺炎支原体后的症状跟新冠的症状有些相似,但发病起势
相对缓慢,主要体现在发热和咳嗽。患者发热后可能出现脱水现象,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肺炎支原体可吸附在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表面,引起肺部局部炎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患者体温维持在39℃时,患者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B.患者肺部局部炎症导致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肺部组织液增加
C.患者出现脱水现象后,体内的抗利尿激素增加,抑制肾脏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
D.抗生素可通过抑制细胞壁的形成达到治疗支原体肺炎的效果
3.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核苷酸碱基修饰,从而开发出有效的
mRNA疫苗。下列关于mRNA说法正确的是
A.RNA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生物大分子,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还有DNA、蛋白质、脂肪、
多糖
B.RNA的基本单位在磷酸基团位置再加上2个磷酸基团后就是ATP分子
C.RNA疫苗以胞吞的形式进入细胞,体现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D.mRNA疫苗以自身为模板在人体内合成抗原蛋白,最终引起免疫反应
4.DNA复制时,5一溴尿嘧啶脱氧核苷(BrdU)可作为原料,与腺嘌呤配对,掺入新合成的子链。用
Giemsa染料对复制后的染色体进行染色,DNA分子的双链都含有BrdU的染色单体呈浅蓝色,只
有一条链含有BrdU的染色单体呈深蓝色。现将不含BrdU的洋葱(2N=I6)根尖分生区放在含
有BrdU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对处于不同细胞周期的细胞进行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每条染色体的着色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视野中观察到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每条染色体中的两条染色单体都呈深蓝色,推测该细
胞应处于第一个细胞周期
B.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漂洗的目的是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
C.若观察细胞在第二个细胞周期的后期,那么细胞中呈深蓝色的染色体应有32条
D.若观察到子细胞中所有染色体都呈深蓝色,那么细胞有可能进行减数分裂
【高三生物学试题第1页(共6页)】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2024届高三12月大联考·生物学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A细胞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甘油三酯(营养物质)、尿素(代谢废物)、免疫球蛋白G(抗体)都是内环境中存在
的物质。
2.B体温维持不变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A错误;局部炎症导致肺组织间隙有蛋白质、红细胞等,使肺部组织液
渗透压上升,导致组织液增加,B正确;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脏对水的重吸收,C错误;支原体没有细胞壁,D
错误。
3.D脂肪不是生物大分子,A错误;只有含腺嘌呤的基本单位再加上2个磷酸基团才可得一分子ATP,B错误;
胞吞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C错误;mRNA疫苗进入人体细胞后,能翻译出抗原蛋白,激发机体的特异性免疫,
D正确。
4.A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复制一次后DNA只有一条链含有BrdU,染色单体呈深蓝色,故在视野中观察到
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每条染色体中的两条染色单体都呈深蓝色,推测该细胞应处于第一个细胞周期,A正确:
漂洗所用的是清水,B错误:复制二次产生的每条染色体的染色单体中只有1/2的DNA带有1条模板母链(呈
深蓝),其他全为新合成的链,当姐妹单体分离时,若观察到细胞在第二个细胞周期的后期,那么细胞中呈深蓝色
的染色体应为一半,即16条,C错误;祥葱根尖细胞不能进行减数分裂,D错误。
5.C塑料袋密封会产生一个低氧、高CO2的环境,可降低呼吸速率,起到一定的保鲜的作用,A正确;高浓度的
CO2有利于厌氧菌的繁殖,B正确;马铃薯块茎储藏时应减弱细胞呼吸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所以应控制通风,提
供低氧环境,既抑制无氧呼吸又使有氧呼吸较弱,C错误;早春气温低,塑料薄膜覆盖有保温作用,有利于细胞呼
吸,能促进种子萌发,D正确。
6.C如图1结果显示,进人细胞间期的G期后,Wh5蛋白浓度逐渐升高,之后恢复到一般水平,由此推测Wh5
蛋白主要在G,期发挥作用,而G1期不是进行DNA复制,A错误;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先是间
期,然后是分裂期,故图1中a~c才可以作为一个细胞周期,b~d不行,B错误;据图1,在细胞分裂期,Whi5蛋
白浓度降低,而据图2可知,用NaC1或乙醇处理后Whi5蛋白含量增加,故在缺少营养或不良环境中,酵母菌可
能停留在G,期时间更长,细胞周期会变长,C正确;据图可知,不同处理条件下Wh5蛋白的含量相对稳定,说明
不同环境中的Whi5蛋白均不降解,则酵母细胞不分裂(不进入S期),而Wi5蛋白浓度降低可以促进细胞分
裂,故推测细胞会感知到环境中的不利信号,直至核内的W5蛋白浓度恢复到升高前的水平,故酿酒的过程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酵母菌细胞中Wh5蛋白浓度不会越来越低,D错误。
7.B根据题干,蛋白S参与Ca2+的运输,蛋白S基因突变,会导致进入内质网的C2+减少,降低膜内外浓度差,A
错误;脂肪是疏水性物质,那么脂滴膜内应是疏水环境,因此脂滴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单分子层(疏水尾在内),B
正确;脂肪合成消耗能量,C错误:蛋白S基因突变小鼠细胞质基质中的C+浓度改变,如果敲除了蛋白N基
因,还需要检测线粒体内C+含量,小鼠脂肪合成不一定会恢复正常水平,D错误。
8.B由图可知,图1表示双向复制,复制起始点区域利用低放射性原料,其放射性低,两侧的新合成区域利用高放
射性原料,其放射性高,A正确;图2表示单向复制,由于DNA聚合酶只能从5'向3'方向延伸子链,因此每条子
链延伸的方向都是从5'向3',两条子链的延伸方向相反,B错误;图3表示相向复制,两端复制起始点区域利用
低放射性原料,其放射性低,中间的新合成区域利用高放射性原料,其放射性高,C正确:不同方向的DNA复制
都需要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且需要能量的驱动,D正确。
9.D本实验采用的方法是同位素标记法,A正确;标记朊病毒需先培养带标记的牛脑组织细胞,再让朊病毒侵染
带标记的牛脑组织细胞,完成标记,且朊病毒蛋白质的合成需要S,因此试管5的目的是获得具有放射性的朊病
毒,B正确;从理论上讲,甲组实验离心后上清液中几乎不能检测到2P,沉淀物中几乎不能检测到32P,因为朊病
毒没有核酸,只有蛋白质,蛋白质中P含量极低,所以朊病毒几乎不含P,即均无放射性,C正确:乙组实验用S
标记的朊病毒侵入牛脑组织细胞,因此放射性物质主要随细胞到沉淀物中,同时会有少量的朊病毒不能成功侵
【高三生物学试题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