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2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形成参考课件(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2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形成参考课件(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5-03 08:58:52

文档简介

课件58张PPT。第10课美国民主宪政的扩展线索:
美国公民民主权利扩展:
早期民主改革(白人权利扩展)
——民主制度向西部扩展(空间
上)——黑人民主的发展1.熟悉美国早期民主改革的主要内容,掌握美国公民权扩大的表现。
2.分析美国西进运动对美国政治、经济的影响。
3.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及影响,《宅地法》和《解放奴隶宣言》颁布的意义。
4.内战后美国的修宪对美国民主政治扩展的作用。
5.美国黑人争取民权运动的基本事实以及结果。【基础知识】一、早期的民主改革 美国颁布了1787年宪法后为什么还要开展民主改革?是谁开展了美国早期的民主改革?右边的人物是谁?以及其贡献?问题11.杰斐逊:坚持民主政治改革的榜样
1)消除党派成见,保护少数人权力;
2)废除限制民众言论自由的法令;
3)废除进口奴隶的贸易。从以上事实可以看出杰斐逊在扩展美国民主宪政方面的突出贡献是什么?
主要是扩大了公民的自由权 2.杰克逊:平民总统
1)取消对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
2)基本上实现了成年白人男子的普选权。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美国早期的民主改革在推动民主宪政的扩展方面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扩大了公民权二、西进运动与民主建州1.美国领土扩张二、西进运动与民主建州1.美国领土扩张方式:
低价购买
武装颠覆
侵略战争问题:
什么是西进运动呢?
西进运动对美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含义:美国独立后进行的领土扩张和移民跟进开发的运动,史称西进运动 。
它是印第人的血泪之路,也是美国资本主义在空间方面发展的过程。 2.西进运动西进运动也是印第安人的“血泪之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批批的东部移民像洪水似地涌入西部地区,一望无际的西部荒原逐步得到开发。……西进运动推动美国农业较早地实现了机械化。 随着西部工业的兴起,西进移民的开拓能力进一步增强……从而把工业革命的浪潮进一步引向西部过远地区,直至太平洋沿岸……60年代前,大西洋沿岸各州生产的工业品约占全国的80%,到1890年降为58%……中西部各州发展成为新的工业中心. 受西进运动的影响,美国的交通运输业发展特别迅速……从30年代起,在政府的鼓励和资助下,全国掀起修筑铁路的热潮,在几十年内便建成了横贯大陆的5条铁路干线
正是在西进运动的影响和推动下,美国先于法国、德国迅速完成了工业革命,一跃成为仅次于英国的世界工业强国。 材料二
美国对西部新扩张领土采取了“美国化”政策。随着西部疆域的扩展,美国联邦体制也不断扩大。西部地区以民主方式建立新洲,并以平等身份加入联邦。材料三
(美国西进运动是)向北美大陆西部移民拓殖、掠夺印第安人土地的运动,也是美国资本主义向宽广方面发展的过程。
 --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历史》西进运动对美国的影响根据材料一,指出西进运动使美国经济发生了哪些变化,产生了什么重要结果?

(1)经济:推动美国农业较早地实现了机械化;推动了美国的工业化;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美国成为仅次于英国的工业强国。根据材料二,指出西进运动对美国政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政治:美国联邦制得到扩展。西部地区以民主方式建州。 从以上材料,可归纳出关于美国西进运动的哪些主要特点?主要特点有:
①是资本主义向宽广方面的发展;
②是对印第安人的掠夺;
③是东部普通群众的大迁移运动;
④推动了西部的开发和美国经济特别是工业革命的发展。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西进运动的认识。
认识:西进运动的过程既是美国领土扩张的过程,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西扩展的过程,还是美国民主制度在空间上不断扩展的过程,它极大的推动了美国社会的发展。但是他对印第安人来说,则是印第安人的血泪之路。在这两重作用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前者。 美国的西部在当时是美国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就其地理位置和美国当时经济发展水平“东高西低”的历史背景来看,与我国目前东西部经济呈现出的“东高西低”的经济现象较为相似。为此,借鉴美国在西部开发中的一些成功经验,对推进我国西部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思考与探究】 美国的西进运动对我国现在西部大开发有什么积极的借鉴作用?二、西进运动与民主建州1.美国领土扩张2.西进运动3.民主政治在西部的扩展1787年《西北条例》三、美国内战问题:
美国为什么会爆发内战? 内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它与美国西部大开发有着怎样的关系?课本P54页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美国内战原因示意图缺工业原料输入工业品缺销售市场占有大量劳动力缺自由劳动力焦点:奴隶制存废问题结果内战矛盾自由州蓄奴州降低关税提高关税三、美国内战1)美国领土的扩张:西进运动
2)根本原因:南北方两种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之间的矛盾
3)导火线:1861年林肯当选总统 1.内战的原因:北: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南:奴隶制种植园经济VS我相信我们的政府不能永远忍受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状况。我不认为联邦会瓦解,我也不认为这个家会没落。
       ----林肯思考:为什么林肯的当选会成为内战爆发的导火线?三、美国内战爆发:1861年
推动:《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结束:1865 2、 内战主要经过:美国内战期间,南北方力量对比表思考:北方在实力上占优势,但为什么战争初期北方会失利?阅读课文第55页《林肯总统就职演说》,思考:林肯在战争初期的态度对战争有什么影响?《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的宣言》在美国内战以及民主建设方面有着怎样的作用?《宅地法》的作用《宅地法》的颁布是美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争取自由土地斗争的胜利,满足了人民对于土地的需求,它大大激发了美国农民和外来移民参加南北战争的热情。《解放黑人奴隶的宣言》的作用 废除了美国的奴隶制,充分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大量的黑人参加联邦军队,促使北方在内战中扭转战局并迅速获胜,南方分裂国家的计划没有得逞,美国的统一得到维护。也使黑人奴隶获得了人身自由。 三、美国内战1.内战的原因:2.内战主要经过:3.意义:三、美国内战3. 意义:(1)维护了国家统一。(2)联邦制经受住了考验并更加巩固(3)内战期间和期后一系列法案的颁布,废除了奴隶制并保障黑人权益,体现了民主宪政的发展。四、由法律保障公民权——修宪问题:
内战结束后的3个宪法修正案主要内容以及宪法修正案的意义是什么?还存在着什么缺陷?内容:废除奴隶制和保障黑人公民权
意义:使美国民主的范围扩展到所有生活在美国的人种。
(黑人通过这三个修正案获得了公民权)
缺陷:没有在法律上解决种族歧视问题内容: 颁布了废除奴隶制和保障黑人公民权的相关宪法修正案。1865年第13条修正案:在合众国内受合众国管辖的任何地方,奴隶制和强制劳役都不得存在。1868年第14条修正案规定:所有在合众国出生或归化合众国并受其管辖的人,都是合众国和他们居住的州的公民,享有公民权。
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任何法律;不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州在其管辖范围内,不能拒绝给予任何人以平等的法律保护。15条修正案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种族、肤色或以前是奴隶而被合众国任何一州加以拒绝和限制。意义这些条款和原则的确立,扩大了联邦政府对公民权利的保护范围,表明美国民主范围扩大,公民权由仅局限于白人扩大到在美国领土上的任何其他人种。
美国内战中北方获胜对美国的政治、经济有着怎样的影响?对我们祖国在台湾问题上有什么积极的启示?(1)经济上:发展和深化了统一的全国市场;推动了美国工业化进程,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工业产值跃居世界首位;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更加优越的条件。
(2)政治上:强化了民族意识,巩固了国家的统一;维护了联邦制共和制;消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推动了美国的宪政改革。
(3)启示:对分裂势力必须进行坚决的斗争;统一有利于国家的全面发展 奴隶制的灭亡并不自动地意味着自由的降生。
 ----美国历史学家方纳思考:内战后一系列保障民权的法案的颁布,是否真正使黑人获得了民主权利?为什么?1.黑人民权运动出现的背景内战后种族歧视现象严重。表现:种族隔离、限制黑人选举权、三K党对黑人进行迫害;
二战后种族歧视制度在道义基础上动摇;
黑人群众在战后的觉醒。2.战后黑人争取民权的运动“公共汽车罢乘事件”
       --揭开序幕
进军华盛顿运动--高潮五、“我有一个梦”1.黑人民权运动出现的背景2.战后黑人争取民权的运动五、“我有一个梦”——真正的平等问题:
1.“我”指谁?“梦”指的是什么?
2.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的为圆梦进行了怎样的活动?“我”是指马丁·路德·金 ,
“梦”是实现黑人和白人间的真正平等,完全消除种族歧视,让黑人享有和白人同样的权利。 我梦想着,有那么一天,就在邪恶的种族主义者仍然对黑人活动横加干涉的阿拉巴马州,就在其统治者拒不取消种族歧视政策的阿拉巴马州,黑人儿童将能够和白人儿童如兄弟姊妹一般携起手来。 我梦想着,有那么一天,沟壑填满,山岭削平,崎岖地带铲为平川,坎坷地段夷为平地,上帝的灵光大放光彩,芸芸众生共睹光华。
————马丁·路德·金
演说中反映了演说者什么感情和要求?
反对美国的种族歧视,争取黑人的民主权利。 I have a dream黑人民权运动归纳序幕:1955年,阿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的“公交汽车罢乘事件”高潮:1963年马丁·路德·金 领导的进军华盛顿运动结果:美国国会和总统相继颁布全面的民权法令,最高法院也宣布种族隔离违宪。黑人获得各种平等权。(三个民权法案)【综合探究】 结合本课内容,谈谈你对美国民主宪政的认识?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美国民主宪政的基础和根本推动力;
民主的扩展不是统治者的恩赐,而是人民群众长期斗争的结果;
任何一种民主制度的建立与完善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其进程充满坎坷与曲折;
美国的民主是资产阶级的民主,是不彻底不完善的。 2000年,约10万名黑人参与这次名为“重拾梦想”的游行活动,示威者聚集在华盛顿林肯纪念碑前,聆听小马丁发表演说。小马丁选取了其父在37年前大游行中曾发表《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并高声疾呼,“一定会实现梦想”。 “重拾梦想”思考:小马丁为什么还要高呼“一定要实现梦想”?说明了美国人权还存在着怎样的问题?【小结】早期的民主改革(言论自由权、普选权)
---公民权扩大
西进运动——民主宪政在空间上扩展
美国内战——维持了联邦制、共和制
——巩固民主宪政
宪法修正案——民主范围扩大
民权运动——排除民主宪政的法律障碍【趁热打铁】1、《宅地法》的实施,对当时美国经济发展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A、使美国的经济重心转移到了西部
B、加速了西部的开发,扩大了国内市场
C、种植园经济被小农经济所取代
D、加速了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趁热打铁】2、对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的归纳中,不正确的是
A、引起战争的经济原因与英国有关
B、战争都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战争都带有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
D、战争都改变了美国的社会性质【趁热打铁】3、美国内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激化
B、废奴运动的高涨
C、共和党人林肯当选为总统
D、种族歧视制度4、19世纪中期,美国南北矛盾的焦点是
A、市场和原料问题
B、保护关税问题
C、自由劳动力问题
D、奴隶制的存废问题【趁热打铁】5、美国西进运动的实质是
A、美国历史上的罪恶
B、对印第安人的驱逐和掠夺
C、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扩展
D、种植园经济和工业资本主义经济的争夺【趁热打铁】 6、下列关于美国民主宪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杰斐逊主张新闻言论自由
B、杰斐逊下令废除了进口奴隶贸易的法令
C、杰克逊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平民总统
D、杰克逊统治结束时,美国基本上实现了成年白人男子的普选权三K党 KuKluxKlan 美国最悠久、最庞大的恐怖主义组织。Ku-Klux二字来源于希腊文KuKloo,意为集会。Klan是种族。因三个字头都是K,故称三K党。又称白色联盟和无形帝国。1865年创建于田纳西州的普拉斯基城。党旗呈三角形,黄底红边,上有一条黑龙。党员的制服是白外套和套在头部的白色垂胸布罩,给人一种神秘恐怖感。党员只限于生在美国的新教徒中的白种人。战后三K党将矛头指向共产主义、进步人士和黑人群众,党常与提倡种族歧视的一些法西斯组织交往,相互支持。课件11张PPT。 第11课
综合探究:政体比较前提:必须掌握的两个概念
国体:
政体:即国家性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
家中所处的地位,统治阶级的阶级
性质决定国家性质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即统治阶
级采取何种形式来组织自己的政权
机关结论:同一国体的国家可以根据各自的
不同的国情采用不同的政体。
一、现代西方国家的两种主要政体
—— 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
1、君主立宪制
(1)概念:P59
(2)特征:A、宪法至上
B、分权体制
君主虚位
总理(首相)主政
C、实行代议制民主、民选议会为权力中心
搜索:当今世界的君主立宪制已经日益凋零,你
能列举出几个当今世界的君主立宪国家吗?(3)补充:君主立宪制的种类
①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议会是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君主是象征性
的国家元首,其职责多是礼仪性的。内阁由议会
产生并对议会负责。
如:英国、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日本(战后)
②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世袭君主为国家元首,拥有实权,由君主任
命内阁成员,政府对君主负责,议会行使立法权
但君主有否决权。
如:1871~1918年的德意志帝国
1889~1945年的日本
今天的尼泊尔王国、沙特阿拉伯等
2、民主共和制
(1)概念:
指国家的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
有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
知识拓展:
(2)分类:
①议会制共和制
政府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总统只有虚位
没有实权
如:德国、意大利、印度、新加坡等 
②总统制共和制
政府和议会互相独立,不能兼任,总统既是国
家元首,又是掌握实权的行政首脑,由单独的总
统选举产生
如:美国、墨西哥、埃及、巴西、印度尼西亚等
二、思考讨论:同为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英国、日本实行君主立宪制,美国、法国却实行民主共和制呢?你觉得与哪些因素有关?
英国:
A、资产阶级力量薄弱、与新、旧贵族妥协的结果
B、英国有限君主制的历史传统
C、“统而不治”的君主超然于政党、议会之外,便
于平衡、协调矛盾,成为国家的象征。日本:A、日本的资本主义发展相对滞后,资产阶级弱小
B、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中下级武士脱胎于封建社
会,带有强烈的封建忠君色彩。
C、日本长期以来的历史文化传统(天皇崇拜)美国:A、相对旧大陆而言,北美没有封建君主专制的历史
文化传统
B、殖民宗主国——英国的影响(资本主义的生产方
式,民主自治的管理方式)
C、启蒙思想的影响(民主、自由、平等、法治理念)法国:A、18C晚期资本主义发展迅速,资产阶级实力壮大
B、三个等级的尖锐对立使中小资产阶级和城市平民广泛参与革命(思想、主张、行为激进)
C、启蒙思想的影响和美国政体的示范课件31张PPT。第8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完善 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其他不满国王专制统治的人士发动宫廷政变,结束了詹姆斯二世的统治,另立詹姆斯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女婿荷兰执政威廉共同担任。 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力,1689年,英国国会通过了《权利法案》。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时间:1689年2.内容:
法律的权力高于国王的权力;
过去国王拥有的“搁置”法律的权力是非法的;
国王未经议会同意,无权征税;
在和平时期,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招募和维持常备军;
议会选举必须自由,议会议员拥有言论自由,议会应经常集会……
《权利法案》(摘录)1.时间:1689年2.内容:①法律高于王权
②从立法、财政、司法、军事等方面限制国王的权力
③确立议会主权至上3.意义:巩固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完善(一)责任内阁制的确立内阁开会的情景 内阁原是指国王召集亲信大臣商议国家机密的秘密小房间,后来指决议国家大事的最高行政班子。1.18世纪,国王逐渐退出内阁,首相产生(一)责任内阁制的确立沃波尔(1676—1745) 英国第一财政大臣(1721—1742),辉格党领袖。沃波尔早年任陆军大臣和财政大臣,1721年起成为政府实际领导人。在他任期内英国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1742年去职。 伦敦唐宁街10号(首相官邸)
1732年乔治二世将其赠给沃波尔,从此成为首相官邸。1.18世纪,国王逐渐退出内阁,首相产生2.18、19世纪,逐渐确立了内阁对议会负责的制度(一)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英国第一任首相沃波尔于1739年对西班牙宣战,随后卷入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皆失利,因此而失去了议会的信任。1742年去职。内阁得不到议会的信任就辞职 英国的第二任首相因与国王意见发生分歧,遂率全体内阁成员辞职。开创了政府集体辞职的先例。小皮特(1759—1806) 1783年,国王任命24岁的小皮特为首相遭到议会下议院的反对。小皮特要求国王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结果获得了新议会的支持。内阁失去议会多数信任时,可以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小皮特的权力超过以往任何一届首相,但他仍然不能完全摆脱国王的控制。1801年,他提出了宽容天主教徒的议案,遭到了国王的反对,小皮特别无他谋,只好辞职。小皮特在下议院发表演讲 英国女王(1837—1901),印度女皇(1876—1901)。她在位期间,英国工商业快速发展,扩大对殖民地的掠夺(号称“日不落帝国”),几乎享有对世界贸易和工业的垄断地位,被西方史学家称为英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这种发展不是因为她做出了多么轰动的事业,而是因为她什么也不做,仅仅恪守立宪君主的本分。确立议会多数党组阁,多数党领袖为首相内阁大臣免去了向国王呈报公文的例行手续1.18世纪,国王逐渐退出内阁,首相产生2.18、19世纪,逐渐确立了内阁对议会负责的制度①内阁得不到议会的信任就辞职 ②内阁失去议会多数信任时,可以解散议会重新选举④议会多数党组阁,多数党领袖为首相3.19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最终确立下来③内阁大臣免去了向国王呈报公文的例行手续(一)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在选任政府方面,不管我们的宪法在理论上授予女王多么大的自由,在实践中这种自由是不存在的。
拥有下院多数事事可行,没有下院多数一事无成。
——19世纪英国政治家评论 根据英国君主立宪制,下院议员由选民普遍直接选举产生,由国王任命在下议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由首相提出内阁成员和政府成员名单,送交国王批准,组成责任制内阁,即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或首相负责的“责任制政府”。
  首相即政府首脑,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二)议会改革1.1832年议会改革:背景:内容:意义:18C后半叶,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贿选(William Hogarth绘,1754年) 题为《改革者向老病树发起进攻》的讽刺画1.1832年议会改革:背景:内容:意义:① “光荣革命”后,土地贵族长期操纵着议会议员的选举。
②工业革命展开后,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参与国家管理。
③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的冲击降低了选民和候选人的财产资格限制;取消了一些衰败选区;给予新兴的工业城镇代表名额新兴工业资产阶级首次进入议会(二)议会改革2.1867年议会改革:背景:意义: 工人、群众运动风起云涌 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城市工人获得选举权3.1884年议会改革:背景:意义: ①经济繁荣,人口素质提高 ②议会两党为了争取选票,竞相改革 农业工人获得选举权,英国基本实现男性户主的选举权(二)议会改革4.妇女获得选举权:(二)议会改革1908年争取妇女选举权的旗子1914年以呼吁给与妇女选举权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妇女在兵工厂里担当起最繁重最危险的工作,如制造炮弹、为炮弹填料等。4.妇女获得选举权: ①1918年,妇女获得选举权②1928年,妇女选举权的年龄资格降低到21岁(二)议会改革(三)两党制的演变托利党1832年辉格党保守党自由党保守党工党土地贵族
国教僧侣新贵族
城市商人
金融家20世纪初贵族
其他阶层工商业资产阶级知识结构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完善确立标志:《权利法案》颁布,用法律形式认定了议会主权至上原则发展过程 内阁的形成与发展议会三次改革两党制的演变沃波尔时期
小皮特时期
维多利亚女王时期辉格党和托利党的演变;
工党的兴起。课件22张PPT。东营市胜利第十五中学 颜子明第9课法国共和制的确立法国政体的演变(1)1789年革命前:波旁王朝(封建君主专制)(3)1792——1804: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共和制) (4)1804——1814:法兰西第一帝国(帝制)(5)1815——1830:波旁王朝复辟(君主立宪制(6)1830——1848:七月王朝(君主立宪制)(7)1848——1852: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共和制) (8)1852——1870:法兰西第二帝国(帝制)(9)1870——1940: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共和制) 标志着共和制的确立: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2)1791年宪法 :君主立宪制1875年宪法
确认法国为议会制共和国。此宪法是君主派和共和派的产物,但它为共和国的存在提供了法律依据,限制了所有君主派的复辟。
1879年
共和政体最终确立。共和派赢得总统选举,由此操控了(议会两院、内阁和总统)三大机构,共和派一统天下
标志着法国任命反封建斗争任务的完成,为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知识结构法国共和制的确立波旁王朝复辟1830年七月革命七月王朝的统治第二共和国时期第二帝国时期(1852年路易.波拿马当选总统)1848年二月革命六月起义1870年第三共和国时期(1870-1940) 波旁王朝复辟——封建君主专制(1)时间: (4)措施:(2)背景: A
B
C1815—1830(3)掌权者:封建王室贵族恢复君主、贵族、教会的政治特权白色恐怖颁布<宪章>,保留议会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5)结果:七月革命推翻波旁王朝背景源于七月革命
画面描绘的是法国“七月革命”中一次有名的街垒战,1830年7月22日巴黎的市民、手工业者、学生发动起义,占领王宫,查理十四被迫逃亡英国。画上正中一位青年妇女,一手高举象征自由、平等、博爱的红白兰三色国旗,一手紧握武器英勇的向前冲击。一、七月革命——光荣的三日(1)时间: (2)背景: 1830年7月27日专制统治阻碍了工业革命 1830年7月27-29日。推翻波旁王朝统治,起义三天内胜利结束。(3)经过:建立七月王朝——君主立宪制。
——大资产阶级政权。(4)结果1、七月革命的背景 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工业革命中资本主义的发展
--根本原因 《七月敕令》的签署
--导火线
(资产阶级议会选举的胜利)
二、七月王朝——三色旗的君主政体(1)时间: 1830—1848(2)掌权者:——大资产阶级政权。(3)措施:镇压工人起义拒绝政治改革
—引起下层资产阶级和工人的不满(4)结果:1848年二月革命推翻七月王朝(5)评价:(5)评价
结束了复辟的封建波旁王朝。
民主权的扩大只限于中上层资产阶级——一个大资产阶级政权。三、从狂欢到血泊
二月革命——六月起义(1)时间: (2)背景: 1848年2月——6月工业革命二月革命——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4)结果:六月起义——失败,起义工人淹没在血泊中矛盾激化(3)经过: 二月革命:中小资产阶级联合工人,3天六月起义:中小资产阶级镇压工人,5天 二月革命的背景 ①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力量壮大。七月王朝严重阻碍了法国工业革命的进一步发展。
--根本原因
②欧洲农业歉收和工商业危机,人民生活难以为继
--直接原因六月起义的背景 根本原因:工人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开始激化。
直接原因:资产阶级政府强行解散国家工场。标语面包或死亡,自由或死亡。
——反映了无产阶级强烈要求成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民主共和国六月起义性质:无产阶级革命
失败的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处于上升阶段,还未发展到被消灭的程度。三、法兰西第二共和国—从狂欢到血泊(1)时间: 1848—1852(2)掌权者:资产阶级共和派——中小资产阶级
成立“临时政府”(3)措施:A、宣布法国人民有普选权、
劳动权和全民免费教育权B、开办“国家工场”,收容失业工人C、排斥工人代表,解散“国家工场”D、增加税收拿破仑神话的延续 1848年12月
路易.波拿巴
当选总统四、法兰西第二帝国—拿破仑神话的延续(1)时间: 1852—1870(3)掌权者:路易.波拿巴—全民皇帝(拿破仑三世)
——代表大资产阶级中的金融贵族和大工业家A、局势动荡,人心思定,其伯父有威望C、1851年军事政变,解散议会(2)背景: B、1848年12月路易.波拿巴当选总统四、法兰西第二帝国—拿破仑神话的延续(1)时间: (3)掌权者:(4)措施:A、专制统治,高压和怀柔稳定局势B、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经济繁荣C、对外侵略扩张,在普法战争中失败
(第二次鸦片战争)
(克里木战争)(2)背景: 五、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1870
——共和制最终确立 1879(2)掌权者:——资产阶级共和派(1)背景: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的背景
——普法战争失败共和制最终确立的背景
——普鲁士军队入侵,法国割地赔款,巴黎公社被镇压。
君主派内讧(主要原因)问题: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后,经历了怎样的耻辱和血污的洗礼?“耻辱”和“血污”分别是指什么? “耻辱”是指对外战争失利,国防政府接受了割地赔款的屈辱条约。
“血污”是指1871年工人阶级建立的革命政权--巴黎公社遭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血腥镇压。五、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共和制最终确立(1)背景: (2)掌权者:(3)措施:与普鲁士媾和,割地赔款1875年宪法通过(标志确立)→
1877年共和派议会选举获胜→
(国歌,国庆日)
1879年最终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