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同步精品课堂课件:第5课 离骚(基础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同步精品课堂课件:第5课 离骚(基础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5-03 07:44: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第二单元第五课 离 骚【本节要点】
1、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2、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 要学会哟☆温故知新☆ 1.给加点字注音
修姱( ) 侘傺( ) 揽茝( ) 蕙纕( ) 芰荷( )
溘死( ) 攘诟( ) 谣诼( )
2.指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偭规矩而改错 ②忳郁邑余侘傺兮
③进不入以离尤兮 ④芳菲菲其弥章
⑤延伫吾将反 先学一点☆温故知新☆ 3.解释下列一词多义现象

①余虽好修姱
②虽九死其犹未悔

①长太息以掩涕
②谣诼谓余以善淫
③竞周容以为度
之????
①哀民生之多艰?
②高余冠之岌岌兮 先学一点☆温故知新☆ 4.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字并解释
①步余马于兰皋兮
②固前圣之所厚
③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5.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①不吾知其亦已矣
②长余佩之陆离??????????
③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先学一点☆温故知新☆ 6.翻译。
①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②背绳墨以追曲,竞周容以为度
③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④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先学一点☆温故知新☆ 矫正一下1. kuā chà chì chǎi xāing jì hé kè gòu zhuó
2.①“错“通“措”,措施;②“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③“离”通“罹”,遭受;④“章”通“彰”,明显;⑤“反”通“返”,返回。
3.虽:①虽然;②即使。
以:①连词而,表并列;②介词,用;③以(之)为,把……作为。
之:①主谓之间,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②定语后置的标志词。☆温故知新☆ 矫正一下4. ①步:使动,使马走上。
②厚:形容词活用动词,推重。
③高,长:形容词活用使动,使……加高 使……加长。
5.①宾语前置②定语后置③状语后置
6. ①世俗本来善于投机取巧啊,违背规矩而任意改变措施。
②违背准绳而随意歪曲啊,竞相把苟合取悅于人奉作法度。
③不了解我也罢了啊,只要我本心确实是好的。
④即使被肢解我还是不会改变,难道我的志向是可以因受挫而改变的吗?☆课堂探讨☆ 《离骚》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诗歌史上的杰作,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梳理思路,找出诗中表现情感的词和诗句,结合具体词句分析课文节选部分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探究一下☆课堂探讨☆ 这是一道分析作者思想情感的题目,解答时需要结合诗人的理想、追求、生平经历、写作背景等因素进行分析。本题可在了解作者生平理想的基础上,读懂全诗,梳理出全诗的结构,找出直接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词汇,并总结每一种情感针对的对象及产生的原因,抓住关键句子来分析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你知道吗?☆课堂探讨☆ 做的怎样?表现情感的词:
哀—民生多艰  怨─君王不察  悔─相道不察  忧─国运艰难  愤─奸佞当道
作者的思想情感:
①课文表现了屈原伟大的爱国精神。他关心人民疾苦,“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他关心国家命运,因此怨恨楚王昏庸,“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乎民心”。他虽然“朝谇而夕替”,无端被怀王废弃,但没有灰心,“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幻想再返朝廷效力,只是在“进不入以离尤”,一切努力失败之后,才产生“退将复修吾初服”的念头。特别是他虽然在一再遇挫的情况下,也萌生过出走他国的念头,“将往观乎四荒”,但是,由于他“眷顾楚国,系心怀王”,因此又“忽回顾以游目”,其”忠君爱国之情,耿耿如斯!☆课堂探讨☆ ②课文还集中表现了屈原敢于坚持真理的精神。他在政治上遭受巨大打击的时候,毅然表示:“苟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他极力反对朝中奸佞之臣的恣意妄为,蝇营狗苟,因此受到嫉妒和诋毁,对此,屈原大义凛然:“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更难能可贵的是,屈原在被迫离开政坛之后,仍然不改初衷,“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以为常。虽体解吾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小结:两千三百多年前的屈原,用他那卓越的人格力量和悲壮的精神情怀,用他那强烈的、为理想为志向坚贞不屈的牺牲精神,用他那对祖国对人民无限热爱的赤子之心,为中华文化平添了一种深沉而刚烈的精神,为中国文人平添了那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强大勇气和历史责任感。做的怎样?☆课堂提高☆ (15届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8分)
登楼感怀①
于 谦
晩来无事漫登楼,曲曲栏干总是愁。
渺渺乡关何日到,茫茫天地此生浮。
太行有路东西去,汾水无情日夜流。
华发苍颜成底事,可能辜负钓鱼舟。
注:①诗约作于诗人巡抚山西、河南期间。他长期徘徊于巡抚任上,在四处奔波中感受着岁月的流逝。当时明王朝国势渐颓,诗人虽尽职尽责,却很难有大用之时。灵活运用哟☆课堂提高☆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灵活运用哟☆课堂提高☆ 【答案】在天地宇宙的经行中,他感受到人生的短暂与渺小;在华发苍颜的愁闷失意中,他感受到了归隐不得之愁;在晚来登楼的苍茫中,他感受到思归不得的乡愁;在岁月老去的无奈中也隐约流露出壮志难酬的忧愁和功成身退的期许之情;同时也含蓄地表达出盛世不再的忧思。(任答两点即可得满分)做的怎样?☆课堂提高☆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把握,解答时可结合诗作的写作背景,诗人的生平、理想追求、境遇等,抓住具体诗句来分析,本诗由题目可知是一首羁旅途中登高怀远类的诗歌,从写作背景来看,抒发的也是典型的情感:思乡之愁、家国之忧。找到窍门了吗?☆课堂提高☆ 2.“晚来无事漫登楼”一句,“漫”字用得妙,妙在何处?(4分)灵活运用哟☆课堂提高☆ 【答案】“漫”有随意、漫无目的之意。傍晚时分,诗人于百无聊赖中漫步登楼,“漫”字贴切传神地传达出诗人惆怅满怀而又无可排遣的心情,为后面写“愁”张本。(每点1分)做的怎样?☆课堂提高☆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炼字题,炼字类题目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该字的字典义+临时语境义,该字使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效果,该字所传递的作者的情感、态度。
找到窍门了吗?☆课堂探讨☆ 《离骚》的语言非常美,请从课文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进行赏析,并归纳总结:《离骚》的语言有哪些特色??探究一下☆课堂探讨☆ 本题的设置是为了引导学生对《离骚》语言特色进行分析,解答时可以从以下角度思考:①语句有何特点,一般从长句、短句、词语运用等方面思考;②语言有什么样的风格,如幽默、辛辣、自然和谐、清新明快、含蓄、深刻等;③使用了哪些表达技巧,多从修辞角度思考。学生可先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进行赏析,在诗句赏析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离骚》的语言特色。你知道吗?☆课堂探讨☆ ①大量运用比喻的手法。本文用花草禽鸟来比喻自己美好的品德。还用打比方来说理。如用“鸟之不群兮”来说明自己不同于世俗小人。“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比喻君子与小人不同流合污。“偭规矩而改错”比喻“党人”破坏法制。如以采摘香草喻加强自身修养,佩戴香草喻保持修洁等。
②大量运用象征的手法。多处运用香花、香草的名称来象征政治的、思想意识方面的比较抽象的概念,不仅使作品含蓄长于韵味,而且从直觉上增加了作品的色彩美。做的怎样?☆课堂探讨☆ ③音韵和谐,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全诗以四句为一节,每节中又由两个用“兮”字连接的若连若断的上下句组成,加上固定的偶句韵(双句押韵),使全诗一直在回环往复的旋律中进行,具有很强的节奏感。间以楚地方言,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④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如“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等。
⑤赋的运用有独到之处。本篇的赋既用于叙事,也用于抒情,使人感到真实而又易于接受。例如用于叙事的:“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用于抒情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做的怎样?☆课堂探讨☆ ⑥运用了“移情”技法。作者在诗中实现了“我”与“物”的同化,对那些美好事物“兰皋”“椒丘”“芰荷”“芙蓉”“岌岌之冠”“陆离之佩”缤纷的“繁饰”等等不是停留在客观的欣赏上而是把自己的爱和追求移住到那一件件美好的事物中,那即是“我”的生命和情趣就在那里面。“我”的内心就活动在那些意象中。所以通过那一件件美好的事物,我们就可以体会作者的理想的追求和不悔的斗志。也可以说此时作者的一切情感、美德、追求、斗志都已经变成了那一个个美好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的高尚情操。做的怎样?☆课堂提高☆ (14届山东师大附中高三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后面问题。(8分)
【双调】沉醉东风·闲居
(元)卢挚
恰离了绿水青山那答①,早来到竹篱茅舍人家。
野花路畔开,村酒槽头榨。直吃的欠欠答答②。
醉了山童不劝咱,白发上黄花乱插。
注:①那答:那块,那边。②欠欠答答:疯疯癫癫,痴痴呆呆。灵活运用哟☆课堂提高☆ 1.这首曲子是从哪两个方面表现“闲居”生活的?(4分)灵活运用哟☆课堂提高☆ 【答案】写闲居所见的村野美景,从信步闲游写起,写出了主人公流连山水的悠闲兴致;(2分)描写主人公的醉态与狂态,写出了无拘无束的身心放松的自由状态。做的怎样?☆课堂提高☆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作答不仅要具体概括出主人公的生活情景,还要抽象概括出他的生活情趣和精神追求。“绿水青山”“竹篱茅舍”“野花”写出山村环境清幽美丽,而诗人自己“醉了”不要同山童劝,还要“白发上黄花乱插”,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醉酒后的狂态,表现出一种身心极度放松的状态。找到窍门了吗?☆课堂提高☆ 2.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此曲在语言上的突出特点。(4分)灵活运用哟☆课堂提高☆ 【答案】运用口语,“那答”“早来到”“欠欠答答”等通俗平易地刻画出山村闲居的景物与人物;运用对仗,“恰离了绿水青山那答,早来到竹篱茅舍人家”,在俚俗中透着雅趣;生动传神,用“白发上黄花乱插”的细节准确地写出了人物的酒醉狂态;诙谐有趣,“欠欠答答”“黄花乱插”等语言穷形尽相,令人忍俊不禁。做的怎样?☆课堂提高☆ 【解析】
试题分析:这首小令写饮酒的意趣。全篇语言皆为口语,无一生僻字,无一句直接抒情语,明白如话,却形象生动,甚是传神。绿水青山、竹篱茅舍的景色,构成了生动活泼的田园生活图景,使人赏心悦目;野花路开,村酒槽榨的画面,充满田园情趣,画面清晰,色彩艳丽,又富有流动感,充满生机。“直吃的欠欠答答”一语,直画出主人公将一切置之脑后的酩酊醉态。“醉了山童不劝咱”二句,对山村稚子顽皮神态的刻画,极富动态美,使全诗洋溢着欢快活泼的气氛。找到窍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