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6张PPT。第三单元第十课 游褒禅山记【本节要点】
1、掌握重点字词,积累文言知识。
2、理清思路,把握主旨。 要学会哟☆温故知新☆ 1.给加点字注音
褒禅山 孰能讥之 盖音谬也 窈然 咎其欲出者 好游者
夫夷以近 始舍于其址 有碑仆道 萧君圭 昏惑
无物以相之 庐冢 王回深父
2.形近字辨析(注音并组词)
①址( ) 趾( )
②婢( ) 碑( )
③谬( ) 缪( )
④禅( ) 蝉( ) 婵( ) 先学一点☆温故知新☆ 3.解释下列词语和句子:
⑴卒葬之 ⑵阳 ⑶仆道
⑷其文漫灭 ⑸盖音谬也 ⑹侧出
⑺窈然 ⑻拥火 ⑼怠
⑽不能十一 ⑾其至又加少 ⑿方是时
⒀明 ⒁既其出 ⒂咎
⒃夷以近 ⒄幽暗昏惑 ⒅慎取之
⒆何可胜道 ⒇此所以先学一点☆温故知新☆ 矫正一下1.bāo chán shú miù yǎo jiù hào fú shè pū guī huò xiàng zhǒng fǔ
2. ①址:(zhǐ)地址 趾:(zhǐ)趾高气扬
②婢:(bì)婢女 碑:(bēi)石碑
③谬:(miù)谬误 缪:(móu)绸缪
④禅:(chán)褒禅山 蝉:(chán)蝉鸣 婵:(chán)婵娟
3.⑴死后葬在那里。 ⑵指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
⑶“仆于道”的省略,倒在路旁。仆,跌倒。
⑷碑文模糊,磨灭。文,指碑文。下文“独其为文”的“文”指文字。
⑸大概是由于读音错误。盖,承接上文,解释原因,有“大概”的意思。谬,错误。☆温故知新☆ 矫正一下⑹从旁边涌出。 ⑺深远幽暗的样子。
⑻拿着火把。拥,持、拿。 ⑼懈怠。
⑽不及十分之一。不能,不及、不到。
⑾那些到(的人)更加少。加少,更少。加,更。
⑿正当这个时候。方,当、正在。是时,指决定从洞中退出的时候。
⒀照明,动词。
⒁已经出洞。其,助词,无实在意义。 ⒂责怪。
⒃(路)平而近。夷,平坦。以,而且。
⒄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
⒅谨慎地采取。之,指流传的书籍等材料。 ⒆哪能说得完。胜,尽。
⒇这(就是)……缘故。☆课堂探讨☆ 研读课文,找出你认为重要的文言实词(含词类活用)、虚词、特殊句式(包括你没有解释出来的词语和句子)。要求找出句子,写出词语的解释。积累文言知识,并翻译全文。 探究一下☆课堂探讨☆ 掌握相关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积累文言知识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本题要求学生在通读翻译课文的基础上,积累课文中的重点文言知识。实词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活用、偏义复词等语言现象,要掌握一些常用实词含义推断的方法,如,字形推断法,语境推断法,结构推断法,成语对照法等。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句式,高中阶段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变式)句、省略句。本题学生可边读课文边翻译,圈点出重点的实词、虚词、句式,最后归纳整理,并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全文。你知道吗?☆课堂探讨☆ 1.古今异义词
⑴ “非常”古义:不平常。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⑵ “学者”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⑶ “所以”古义: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原因”。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⑷ “于是”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为单音词连用。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
⑸“十一”古义:十分之一。今义:数词。
2.一词多义
⑴文:做的怎样?☆课堂探讨☆ 其文漫灭:文章,这里指碑文。
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碑上残存的文字。
⑵其:
距其院东五里:那,代词,指代慧空禅院。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他们,代词,指代“古之人”。
其孰能讥之乎:难道,语气助词,表反问语气。
吾其还也,亦去之:还是,语气助词,表委婉语气。
⑶道:
有碑仆道:道路,名词。
何可胜道也哉:说,动词。做的怎样?☆课堂探讨☆ ⑷观:
古人之观于天地:观察,动词。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景象,名词。
⑸然:
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但是。
3.词类活用
⑴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舍:筑舍定居,名词作动词。
⑵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名:命名,名词作动词。
⑶有泉侧出 侧:从旁边,名词作状语。
⑷入之甚寒,问其深 深:深度,形容词作名词。做的怎样?☆课堂探讨☆ ⑸则其好游者不能穷 穷:走到尽头,形容词作动词。
⑹火尚足以明也 明:照明,形容词作动词。
⑺往往有得 得:收获、心得,动词作名词。
⑻常在于险远 险远:险峻僻远的地方,形容词作名词。
⑼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谬:使……错误,形容词使动用法。传:流传的文字,动词作名词。名:识其本名,名词作动词。
⑽则其见愈奇 见:见到的景象,动词作名词。
⑾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到达的人,动词作名词。
4.特殊句式
A省略句:做的怎样?☆课堂探讨☆ ⑴而卒葬之(“葬”后省略“于”)
⑵有碑仆道(“仆”后省略“于”)
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以”后省略“之”)
⑷有志矣,不随以止也(“随”后省略“之”)
⑸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以”后省略“之”)
⑹然力足以至焉(“焉”后省略“而不至”)
B判断句:
⑴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者……也”表示判断)
⑵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者……也”表示判断)
⑶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者……也”表示判断)
⑷此余之所得也(“……也”表示判断)做的怎样?☆课堂探讨☆ ⑸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因果关系的判断句)
C状语后置:
⑴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⑵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这两个句子都是“于”和它后边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构成的介词结构作状语。)
D文言固定句式:
⑴其孰能讥之乎? (难道……吗?)
⑵何可胜道也哉! (哪里……呢!)
⑶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这就是……的缘故。)做的怎样?☆课堂提高☆ (15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三第一次调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甘霖亭记 韩日缵
①甘霖亭者,为前太守荆公纪雨也。荆公守惠之明年,岁在壬戌,自夏五至秋七月不雨,田畴龟坼,郡之人戚曰:“不有播,其曷有获?”一月不雨谓之干,再月不雨谓之亢,一时不雨谓之槁,槁则无岁,无岁是无民也。太守荆公容有蹙曰:“天于民务殖之也,非天弃民,太守其不勤民,实弃守也!”
②于是罪躬简事,禁酷徙市,损膳恶服。撤盖谢乘暴赤日中自宫徂郊日行数十里遍吁于群神。其衷疚,其词伤,其足疻,其形容憔悴。如是者日行之,不雨;旬行之,不雨。行之不辍,尔乃润风墨云密布并发,淹淹祁祁,自原野达于畎亩,无不优渥霑足者。三农慰望,百谷仰荣,咸欢然谓太守格于天而惠于民。郡人平越守张孟奇为甘霖之歌,绅衿之能言者和之。灵活运用哟☆课堂提高☆ ③无何,荆公以内计中考功令,郡之人戚曰:“民无岁,赖公以有岁,国人望公如望岁焉,奈何夺我公?”群走藩臬大夫御史台、都御史台为公留行。业裹三月粮,叩阍乞还我良守,不许。荆公去之日,日集万众,积公车不得发,两岸攀号至百里外。时余偕诸荐绅饯公州中,挥涕而别。诗云:“试看东江两岸哭,为官何必要封侯?”
④郡人乃鸠工程物,作甘霖亭于江之浒。亭成,父老数十辈造韩子之庭请焉,曰:“伐石为亭以记太守之泽,不日成之矣。我辈登兹亭也,如瞻顾复焉,愿得子之言以勒诸石。”余曰:“公之雨我民也,渗漉于闾阎,沦渍于心髓,其为雨也非一日矣,乃公精诚所结,叩于天而天答之,泽于民而民戴之。”父老徘徊亭下,旦夕必祝。
⑤公名之琦,镇江丹阳县人,万历甲辰进士。灵活运用哟☆课堂提高☆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再月不雨谓之亢 再:二,两个
B、无岁是无民也 岁:岁月
C、行之不辍 辍:停止
D、父老数十辈造韩子之庭请焉 造:前往灵活运用哟☆课堂提高☆ 【答案】(3分)B做的怎样?☆课堂提高☆ 【解析】
试题分析:岁:年成,收成。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找到窍门了吗?☆课堂提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甘霖亭者,为前太守荆公纪雨也。 绅衿之能言者和之。
B、荆公守惠之明年 不日成之矣
C、太守其不勤民 其形容憔悴。
D、自原野达于畎亩 渗漉于闾阎灵活运用哟☆课堂提高☆ 【答案】(3分)D做的怎样?☆课堂提高☆ 【解析】
试题分析:D、“到”。(A、表提顿/定语后置的标志。B、结构助词,的/代亭子。C、表测度/他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是高考的一个高频考点,平时复习中要注意了解文言虚词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及题型种类。积累常考文言虚词的意义和基本用法。另外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同时还需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找到窍门了吗?☆课堂提高☆ 3.将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3分)三农慰望,百谷仰荣,咸欢然谓太守格于天而惠于民。
②(4分)我辈登兹亭也,如瞻顾复焉,愿得子之言以勒诸石。灵活运用哟☆课堂提高☆ 【答案】①(3分)所有种田人欢喜仰望,各种农作物欣欣向荣,人们全都高兴地说太守感动了上天而对老百姓有恩德。
②(4分)我们登上这个亭子,就好像看到荆公又回来了,希望得到你的题记用来刻在石碑上。做的怎样?☆课堂提高☆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1)句中“三农”,所有种田人;“仰荣”,欣欣向荣;“格于天”,感动了上天。(2)句中,“兹”,这个;“复”,回来;“勒诸石”,刻在石碑上。找到窍门了吗?☆课堂提高☆ 【参考译文】
①甘霖亭是为纪念前太守荆公求雨而建的。荆公任惠州太守的第二年,是壬戌年,从夏季的五月到秋季的七月没有下雨,田地都龟裂了,郡里的人悲伤地说:“没有播种,哪里会有收获?”一个月不下雨称作“干旱”,两个月不下雨称作“亢旱”,三个月不下雨称作“枯槁”,枯槁就会没有年成,没有年成老百姓就没办法生活。太守荆公眉头紧锁说:“上天是愿意让百姓生活繁衍的,不是上天抛弃了老百姓,应该是太守不勤政爱民,实际上是上天抛弃太守啊!”
②于是太守思过自责,裁减扰民的政务,禁止酷刑,迁移市场。减少膳食,穿粗布衣服。撤去车盖,出门不坐车子。冒着烈日曝晒,从府衙到郊外,一天走几十里,向群神吁请。他的心里内疚,他的言辞伤感,他的脚又青又肿,他的找到窍门了吗?☆课堂提高☆ 身形面容显得憔悴。像这样整日施行,没有下雨;施行了十天,没有下雨。仍然施行不停止,这才凉风渐起乌云密布,雨挟风势下得又大又多,从原野到耕地,全都下了齐脚深的雨水。所有种田人欢喜仰望,各种农作物欣欣向荣,人们全都高兴地说太守感动了上天而对老百姓有恩德。郡人平越太守张孟奇写了《甘霖之歌》,有文才的士绅们都来唱和。
③没过多久,荆公由于朝廷考核优等当上了考功令,郡里的人悲伤地说:“百姓没有年成,依靠荆公才有了年成,百姓们盼望荆公就像盼望好的年成,为什么要夺走我们的父母官?”众人群聚奔走于藩臬大夫御史台、都御史台,希望荆公能留下来。备办了三个月的粮食,前往朝廷申诉请求归还自己的好太守,不被允许。荆公离开的时候,一天就聚集了万余人,让公车停下来不能出发,找到窍门了吗?☆课堂提高☆ 两岸的老百姓互相挽着哭泣送到了百里之外。当时我陪同各位士绅在州府中为荆公饯行,挥泪告别。有首诗说:“试看东江两岸哭,为官何必要封侯?”
④郡里的人们于是聚集工匠计算准备物料,在江边建造了甘霖亭。亭子建成,几十位父老到我家里请求说:“采伐石料修建亭子用来纪念太守的恩泽,很快就要建成了。我们登上这个亭子,就好像看到荆公又回来了,希望得到你的题记用来刻在石碑上。”我说:“荆公为我们的百姓求来好雨,洒落在每户人家,润泽在每个人的心里,他求雨不只是一天,这是他的精诚所聚结,向天叩请而天应答了他,惠泽了百姓而百姓也感激他。”父老们在亭下徘徊,早晚一定前往祝祷。
⑤荆公的名字叫做之琦,是镇江丹阳县人,万历甲辰科进士。找到窍门了吗?☆课堂探讨☆ 王安石三十四岁时(1054年)从舒州判通任上辞职,在回家的路上游览了褒禅山,三个月后以追记的形式写下《游褒禅山记》。虽然是游记,但却是借记述游山来说理。研读课文,思考,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写了什么内容,分别使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本文借记游阐明了什么道理?请填写下表,理清本文的写作思路。探究一下☆课堂探讨☆ 本题要求学生在研读课文的基础上,划分文章的层次,理清行文思路,归纳文章的主旨。解答时可先归纳出每一自然段的内容,然后划分全文的结构层次,填写表格。你知道吗?☆课堂探讨☆ 做的怎样?☆课堂探讨☆ 小结:作者通过记叙游览褒禅山,进而议论抒发了感想:无论治学处事,都首先要有百折不挠的意志,才能无讥无悔,同时还应该有“深思而慎取”的态度。对于今天,仍有其积极意义。今天我们也强调立志,我们所说的“志”,和王安石所说的“志”,具体内容虽然不同,但“尽吾志”的精神,“深思慎取”的态度,仍有借鉴意义。做的怎样?☆课堂提高☆ (14届安徽蚌埠高三二次质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容春堂记
明·归有光
①兵溪先生为令清漳之上,与监郡者不合,例得移官,即拂衣以归。占园田于县之西小虞浦,去县治二里所。盖自太湖东,吴淞江蜿蜒入海,江之南北,散为诸浦如百足,而小虞浦最近县,乘舟往来,一日可数十回。园有堂,启北牖,则马鞍山如在檐际。间植四时之花木,而户外清水绿畴如画,故先生名其堂曰容春。其谓春于天地之间,虽阴山雪岭,幽崖寒谷,无所不之,而独若此堂可以容之者。诚以四时之景物,山水之名胜,必于宽闲寂寞之地;而金马玉堂,紫扉黄阁,不能兼而有也。
②昔孔子与其门人,讲道于沂水之滨。当春之时,相与鼓瑟而歌,悠然自灵活运用哟☆课堂提高☆ 适。天下之乐,无以易于此矣。夫子使二三子言志,乃皆舍目前之近,而驰心于冠冕佩玉之间。曾点独能当此时而道此景,故夫子喟然叹之。盖以春者众人之所同,而能知之者惟点也。
③陶渊明《归去来辞》云:“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渊明可以语此矣。先生属余为堂记,因遂书之。
④余之曾大父,与兵溪之考思南公,成化甲午,同举于乡。是岁,王文恪公为举首。而曾大父终城武令,思南公至郡太守。余与兵溪同年生,而兵溪先举于乡者九年。庚戌岁,同试南宫。兵溪就官广平,甫三载,已倦游,而余至今犹系六馆之籍。故为此记,非独以两家世契,与兵溪相知之厚,而于人生出处之际,盖有感云。灵活运用哟☆课堂提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与监郡者不合,例得移官 例:照例
B、启北牖,则马鞍山如在檐际 牖:窗户
C、天下之乐,无以易于此矣 易:改变
D、甫三载,已倦游 甫:刚刚灵活运用哟☆课堂提高☆ 【答案】C做的怎样?☆课堂提高☆ 【解析】
试题分析: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理解,通则对,不通则错。“易”在此是“替换”的意思。
找到窍门了吗?☆课堂提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与监郡者不合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B、去县治二里所 若属皆且为所虏
C、乃皆舍目前之近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非独以两家世契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灵活运用哟☆课堂提高☆ 【答案】C做的怎样?☆课堂提高☆ 【解析】
试题分析:C项,均为副词,表转折。A项,介词,和;连词,和。B项,数词,表示不确定数目,可译为“左右”;助词,表被动。D项,介词,因为;连词,表并列。找到窍门了吗?☆课堂提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容春堂坐落于吴淞江畔的小虞浦。堂外有园,园外清水绿畴,风景如画;园中间植有四季花木,春意自来,故名此堂为“容春堂”。
B、在第二段中,作者引了孔夫子与门徒赏春言志的故事。别人都在春光美景中说想当官的志向,惟独曾点说志在享受这一派春光。
C、第三段引了陶渊明《归去来辞》中的语句,作者说“渊明可以语此矣”,因为他认为陶渊明是一个离开官场、享受春光的人。
D、第四段简述“我”和兵溪先生两家为世交,上一代就情意相投,而且“我”和兵溪先生相知很深,因此写下《容春堂记》。灵活运用哟☆课堂提高☆ 【答案】D做的怎样?☆课堂提高☆ 【解析】
试题分析:错在“而且‘我’和兵溪先生相知很深,因此写下《容春堂记》”,原文是说“故为此记,非独以两家世契,与兵溪相知之厚,而于人生出处之际,盖有感云。”可知“我”写《容春堂记》,不仅因为“我”和兵溪先生两家为世交,相知很深,更是因为“我”对人生进退有感慨。找到窍门了吗?☆课堂提高☆ 【参考译文】
①兵溪先生在山西漳河上游任县令,因为和监督州郡的御史合不来,按例必须挪动职务,便愤怒地回到故乡。他在昆山县西境的小虞浦购置了一块园田,离县城才两里左右。吴淞江从太湖往东流,蜿蜒入海,江的南北,散布着许多连通江的河渠如同百足,其中的小虞浦离县城最近,坐船往来,一天可以走几十回。园中有个大屋子,向北开了窗户,由此往外看,那马鞍山就如同在屋檐边一样。园中间植有四季花木,园外河流、田野如画,所以先生给这座堂取名容春。他认为,春存在于天地之间,虽然阴山雪岭、幽岩寒谷,无处不到,唯独像这样的堂才可以容纳它。实际上四时的景物,山水的名胜,必定存在于广大而少人烟的地方,那金马玉堂、紫门黄阁的地方是不能兼而有之的。找到窍门了吗?☆课堂提高☆ ②从前孔子和他的门徒在沂水河岸论道。在春天的时候,他们一起鼓瑟唱歌,那么悠然闲适。天下之乐,没有可以替代此时之乐了。孔夫子让几位弟子谈志向,却都舍弃近在眼前的事,而神往于做官当贵族,唯独曾点在这时候能说此风景,所以引起孔夫子喟然长叹。大概是由于春光是大家所共同享有的,而知道其中乐趣的只有曾点一人。
③陶渊明写的《归去来辞》说:“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只有陶渊明先生才可以说这样的话。兵溪先生嘱咐我写堂记,于是我就写了这篇文章。
④我曾祖父的哥哥和兵溪先生的已故的父亲思南公,于成化十年同时被举荐参加乡试。那年王文恪公是乡试登第的第一名。后来我曾祖父的哥哥官至城武县找到窍门了吗?☆课堂提高☆ 令,思南公官至郡太守。我和兵溪先生是同年生的,可是兵溪先生乡试中举比我早九年。嘉靖二十九年,我们又一同在南京的考场应试。兵溪先生在广平做官,刚三年就已经厌倦宦游生活了,而我到现在还在设馆授徒,靠教书吃饭。所以,我写这篇堂记,并不仅仅因为两家上一代就情意相投,也不仅因为我和兵溪先生相知很深,而是因为对人生进退的际遇有所感触的缘故。找到窍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