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声现象 期末复习题含答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人教版第二章 声现象
一、选择题。
1、下列各事物不属于声源的是( )
A.“声呐”探测敌方潜艇 B.蝙蝠在黑夜中飞行
C.挂在胸前的哨子 D.手臂振动
2、有一根很长的正在送水的钢管,一个工人从管的一端用锤子敲了一下,则关于另一个工人在管子的另一端听到响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听到两次响声,他们按先后次序是由钢管、空气传来的
B.听到两次响声,他们按先后次序是由水、空气传来的
C.听到三次响声,他们按先后次序是由钢管、水、空气传来的
D.听到三次响声,他们按先后次序是由水、空气、钢管传来的
3、老师敲击了一下音叉,同学们发现,音叉在一段时间内都能发出声音,但响度逐渐变小,原因是( )
A.有回声 B.音叉还在振动,振幅变小
C.音叉已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 D.音叉还在振动,振幅不变
4、有一种电子牙刷,它发出的超声波,能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子牙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5、下面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钟内振动了 次的物体,能发出人耳容易听到的声音
B.人们用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音调
C.同一个发声体发出 的声音比 的声音振幅大
D.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是从声源处降低噪声
6、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泡沫塑料球,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 )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
C.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7、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原因是
( )
A.蝴蝶翅膀振动响度太小 B.蚊子翅膀振动响度太小
C.蝴蝶翅膀振动音调太低 D.蚊子翅膀振动音调太低
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
B.人们能分辨蛙声和蝉鸣,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
C.用超声波对钢铁钻孔,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人们利用超声检测锅炉是否有裂纹,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9、吸收声音。根据上面的描述,你认为在会堂、剧院的四壁和屋顶都做的凹凸不平,或采用蜂窝状的材料,主要是为了( )
A.减弱声波的反射 B.增强声波的反射
C.增强声音的响度 D.装饰的美观些
10、声音在下列物质中传播同样的距离时,用时间最短的是( )
A.在空气中 B.在水中 C.在真空中 D.在钢铁中
11、下列关于音乐会上用小提琴演奏乐曲时说法正确的是( )
A.演奏前调节小提琴的琴弦松紧程度可改变声音的响度
B.演奏时,用力拉小提琴的同一根琴弦可以提高声音的音调
C.小提琴的音色与二胡的音色相同
D.小提琴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入听众的耳朵
12、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 B.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
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
C.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 D.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
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13、下列做法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
A.摩托车装有消声器 B.城市路旁设有隔声板
C.工人带防噪声耳罩 D.考场附近禁止鸣笛
14、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噪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
D.声音的传播速度在固体中一定比在液体中快
15、21世纪初,LIGO“引力波探测器”探测到13亿年前两个黑洞合并时产生的引力波,它的频率大约是100Hz,人的听觉范围一般在20~20000Hz,关于这个引力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属于次声波 B.在1s内,振动约100次
C.它属于超声波 D.频率太低,人耳听不到它
1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耳听不到次声波,是因为响度太小
B.大声说话是为了提高声音的音调
C.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片,说明超声波能够传递能量
D.辨别某人的声音主要是根据音调来判断
二、填空题。
17、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被_______。回声传到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才能将回声和原声区分开,要想听到回声,障碍物跟发声体的最近距离应该为_______。(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
18、如图所示,小强同学有节奏地敲击鼓面,鼓面发出低沉的“咚咚”声,用大力敲击鼓面,听到的声音变大,鼓面上的小纸片跳动的幅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表明声音的响度与 有关;人站在远处听到的声音较小,站在近处听到的声音较大,表明传到耳朵里的声音的强弱还与 有关。
19、2022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人们手捧“柳枝”会聚在场地中央惜别冬奥,折柳寄情。正如李白的“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其中李白听出是玉笛发出的声音是根据声音______判断的,李白听出吹笛人演奏的是“闻折柳”,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
20、在汽车的排气管上加消音器是在__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在道路两旁种植树木是在声音的___________减弱噪声。
21、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缓慢接触用细线挂起的乒乓球,乒乓球会反复被弹开,利用这一实验可以研究_______________ ;如图的装置,用抽气机将钟罩内容空气渐抽掉,听到闹钟的声音逐渐减弱,此实验可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某种昆虫靠翅膀的振动而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s时间内共振动了600次,则它翅膀振动的频率是 Hz,我们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该频率的声音。
三、实验题。
23、如图所示,用钢尺做实验,探究与声音高低、强弱有关的因素,实验过程如下:
(1)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先让一端伸出桌边短一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然后一端伸出桌边长一些,再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实验现象是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 (选填“快”或“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选填“高”或“低”),说明音调的高低与 有关。
(2)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保持一定,先拨动钢尺,让其振动的幅度小一些,再让钢尺振动的幅度大一些。实验现象是钢尺振动的幅度越小,发出声音的响度越 (选填“大”或“小”),站在离钢尺越远的地方,听到发出的声音越 (选填“强”或“弱”)。
24、(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以 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若使音叉发出更大的声音,被泡沫塑料球被弹开的距离也变得更大.此实验说明声音的响度与 有关。在实验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 。
(2)如图乙所示,完全相同的两个音叉,敲响右边的音叉,紧靠在左边音叉的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说明声可以传递 。若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左边 弹起(填”会”或”不会”),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 。
四、计算题。
25、校田径运动会上100米赛跑时,某记时裁判员听到发令枪响后才开始按表记时,问:记时员的记时方法正确吗?若不正确,记时员给运动员多记还是少记了多少秒?( v空气 =340m/s)
第二章 声现象 期末复习题含答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人教版第二章 声现象
一、选择题。
1、下列各事物不属于声源的是( )
A.“声呐”探测敌方潜艇 B.蝙蝠在黑夜中飞行
C.挂在胸前的哨子 D.手臂振动
【答案】C
2、有一根很长的正在送水的钢管,一个工人从管的一端用锤子敲了一下,则关于另一个工人在管子的另一端听到响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听到两次响声,他们按先后次序是由钢管、空气传来的
B.听到两次响声,他们按先后次序是由水、空气传来的
C.听到三次响声,他们按先后次序是由钢管、水、空气传来的
D.听到三次响声,他们按先后次序是由水、空气、钢管传来的
【答案】C
3、老师敲击了一下音叉,同学们发现,音叉在一段时间内都能发出声音,但响度逐渐变小,原因是( )
A.有回声 B.音叉还在振动,振幅变小
C.音叉已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 D.音叉还在振动,振幅不变
【答案】B
4、有一种电子牙刷,它发出的超声波,能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子牙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答案】B
5、下面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钟内振动了 次的物体,能发出人耳容易听到的声音
B.人们用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音调
C.同一个发声体发出 的声音比 的声音振幅大
D.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是从声源处降低噪声
【答案】C
6、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泡沫塑料球,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 )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
C.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答案】C
7、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原因是
( )
A.蝴蝶翅膀振动响度太小 B.蚊子翅膀振动响度太小
C.蝴蝶翅膀振动音调太低 D.蚊子翅膀振动音调太低
【答案】C
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
B.人们能分辨蛙声和蝉鸣,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
C.用超声波对钢铁钻孔,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人们利用超声检测锅炉是否有裂纹,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答案】C
9、吸收声音。根据上面的描述,你认为在会堂、剧院的四壁和屋顶都做的凹凸不平,或采用蜂窝状的材料,主要是为了( )
A.减弱声波的反射 B.增强声波的反射
C.增强声音的响度 D.装饰的美观些
【答案】A
10、声音在下列物质中传播同样的距离时,用时间最短的是( )
A.在空气中 B.在水中 C.在真空中 D.在钢铁中
【答案】D
11、下列关于音乐会上用小提琴演奏乐曲时说法正确的是( )
A.演奏前调节小提琴的琴弦松紧程度可改变声音的响度
B.演奏时,用力拉小提琴的同一根琴弦可以提高声音的音调
C.小提琴的音色与二胡的音色相同
D.小提琴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入听众的耳朵
【答案】D
12、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 B.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
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
C.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 D.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
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答案】D
13、下列做法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
A.摩托车装有消声器 B.城市路旁设有隔声板
C.工人带防噪声耳罩 D.考场附近禁止鸣笛
【答案】B
14、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噪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
D.声音的传播速度在固体中一定比在液体中快
【答案】B
15、21世纪初,LIGO“引力波探测器”探测到13亿年前两个黑洞合并时产生的引力波,它的频率大约是100Hz,人的听觉范围一般在20~20000Hz,关于这个引力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属于次声波 B.在1s内,振动约100次
C.它属于超声波 D.频率太低,人耳听不到它
【答案】B
1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耳听不到次声波,是因为响度太小
B.大声说话是为了提高声音的音调
C.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片,说明超声波能够传递能量
D.辨别某人的声音主要是根据音调来判断
【答案】C
二、填空题。
17、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被_______。回声传到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才能将回声和原声区分开,要想听到回声,障碍物跟发声体的最近距离应该为_______。(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
【答案】反射 17m
18、如图所示,小强同学有节奏地敲击鼓面,鼓面发出低沉的“咚咚”声,用大力敲击鼓面,听到的声音变大,鼓面上的小纸片跳动的幅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表明声音的响度与 有关;人站在远处听到的声音较小,站在近处听到的声音较大,表明传到耳朵里的声音的强弱还与 有关。
【答案】变大 振幅 距离声源的远近
19、2022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人们手捧“柳枝”会聚在场地中央惜别冬奥,折柳寄情。正如李白的“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其中李白听出是玉笛发出的声音是根据声音______判断的,李白听出吹笛人演奏的是“闻折柳”,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
【答案】音色 信息
20、在汽车的排气管上加消音器是在__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在道路两旁种植树木是在声音的___________减弱噪声。
【答案】声源 传播过程中
21、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缓慢接触用细线挂起的乒乓球,乒乓球会反复被弹开,利用这一实验可以研究_______________ ;如图的装置,用抽气机将钟罩内容空气渐抽掉,听到闹钟的声音逐渐减弱,此实验可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声音产生的原因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2、某种昆虫靠翅膀的振动而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s时间内共振动了600次,则它翅膀振动的频率是 Hz,我们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该频率的声音。
【答案】300 能
三、实验题。
23、如图所示,用钢尺做实验,探究与声音高低、强弱有关的因素,实验过程如下:
(1)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先让一端伸出桌边短一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然后一端伸出桌边长一些,再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实验现象是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 (选填“快”或“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选填“高”或“低”),说明音调的高低与 有关。
(2)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保持一定,先拨动钢尺,让其振动的幅度小一些,再让钢尺振动的幅度大一些。实验现象是钢尺振动的幅度越小,发出声音的响度越 (选填“大”或“小”),站在离钢尺越远的地方,听到发出的声音越 (选填“强”或“弱”)。
【答案】(1) 快 高 频率 (2) 小 弱
24、(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以 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若使音叉发出更大的声音,被泡沫塑料球被弹开的距离也变得更大.此实验说明声音的响度与 有关。在实验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 。
(2)如图乙所示,完全相同的两个音叉,敲响右边的音叉,紧靠在左边音叉的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说明声可以传递 。若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左边 弹起(填”会”或”不会”),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 。
【答案】(1)振动;波;振幅;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2)能量;不会;介质
四、计算题。
25、校田径运动会上100米赛跑时,某记时裁判员听到发令枪响后才开始按表记时,问:记时员的记时方法正确吗?若不正确,记时员给运动员多记还是少记了多少秒?( v空气 =340m/s)
【答案】记时员的记时方法不正确;少记了0.2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