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喀什地区巴楚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疆喀什地区巴楚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10 10:25:32

文档简介

高二12月份月考答案
1.C 2.B 3.B
4.①首先指出文化符号与载体是节日内涵的重要内容,带给人们丰富的享受,我们要注重传统节日文化符号与载体的建设;
②其次强调仪式对人们形成文化认同、获得精神享受以及彰显传统文化、重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的重要性;
③最后指明重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加强文化符号与载体建设,需要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
5.①全力打造节日文化盛宴,举办多彩文旅活动。
②充分利用群众假日需求,实施文化惠民措施。
③新式体验享别样节日,科技助力文化推广。
④借外国友人视角平台树文化自信,推广传统节日文化。
6.C 7.C
①既是对上文中父亲微信朋友圈的视频的详细介绍,又为下文的“卖小米”做好了铺垫,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②突出父亲种谷子时的认真细致,真实自然,不辞辛苦,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更具有典型性。
9.①父亲具有新时代农民的先进意识。父亲种“羊粪小米”,卖各种地方农产品,特色鲜明。②父亲善于学习,接受新事物,运用新科技。父亲能够熟练使用微信,展示小米的种植过程和优点,让“我”帮忙宣传,这都是积极学习的成果。③父亲更具有经营智慧,重视经营服务。父亲用三瓶矿泉水解决了西藏朋友的“米不好喝”的问题,售后服务到位。
10. B 11. C 12. C
13. (1)不久派遣中官告诉家屏,嘉奖他的忠诚。家屏上疏谢恩,再请皇上多多上朝。
(2)家屏认为口说无凭,想要皇上特别颁发诏谕,马上写奏章进谏。
三 、诗歌鉴赏
14.C
15.①“美人零落依草木,志士憔悴守蒿蓬”,颔联以比喻、拟人来写此地梅花命运悲苦。把梅花拟人化,比作美人、志士。②本句采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借写憔悴零落、无人欣赏的梅花的遭遇,表达了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士的同情,抒情较为含蓄委婉。(每点3分)
四.默写题
16.(1)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2)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3)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17. A 18. D 19. C
20. ①似乎是变幻无常、乱七八糟的 ②这在大自然中随时可见 ③都与生俱来地呈现对称状态(每点2分)
21. ①运用连续举例,说明大自然中时间对称的现象是随时可见的;②使说明具体形象、科学严谨。(每点2分)
22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的材料作文题。巴楚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
语文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文化符号、载体及仪式。文化符号与载体是节日内涵的重要内容,文化是依靠具体载体来传承的,文化载体让文化变得生动可感,能够给予人们视觉、听觉、触觉的多元享受。如春节流行的对联、年画、龙灯、窗花、舞龙等;端午节的包粽子、赛龙船;中秋节的月饼、赏月、玩花灯等,都是传统节日符号、载体与仪式感的体现。作为农历年节文化的主要载体,这不仅是对节日形象的点缀,还是一部地域文化的辞典,也是中华文化传播、信仰传承、道德凝聚、审美形塑的良好载体。这些节日载体不仅内涵丰富、形式多样,而且展示过程也轻松活泼、贴近自然,使人们在其中体会亲情,感受欢娱,传递温暖。在传统节日文化符号与载体的建设过程中,要注重挖掘文化性强、参与度高、特色鲜明、群众喜闻乐见、寄托情怀的节日物品和象征物,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文化自信和国际竞争力。
中国是礼仪之邦,仪式表达着中国人对事物重要性、价值性的认同,没有仪式感的节日难以让人们对节日产生心理上的认同和依从,而仪式本身又是让人参与进来的重要方式。一系列依次展开的程序,代表着节日文化内涵的逐层展示,也是让心灵参与其中审美的过程。在这样一套看似繁琐的仪式里,人们的情感得到表达和宣泄,节日的文化内涵和意义也得到彰显和传承。仪式让传统节日变得庄重,富有意义,为生活增添了趣味和价值。通过举办仪式,人们可以领略到人生的美好、自然的瑰丽,人性的善良,感受到对生命的虔诚和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仪式感让节日成为节日,能唤醒人们内心对于节日的尊重。当传统节日丧失了仪式感,节日应有的庄重感、吸引力、投入性、参与性也就消失了。因此,我们要有仪式感地过好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蕴含着敬天爱人、崇尚团圆、以和为贵等精神内核,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的挖掘,以及对文化符号、载体、仪式的重视,离不开国家宏观层面的正确引导和积极干预,也需要各类媒体、学者、商家、民俗学家、艺术家等社会主体的共同参与。党和政府要切实加强传统文化的宣传、普及与教育,发挥各级组织的引导作用,共同宣传、解释、介绍及传播传统节日中优秀的文化元素,使其成为滋养民族精神、民族气质的重要内容。
(摘编自人民论坛《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
材料二:
又到月圆中秋时,沪上多彩文旅活动让广大市民在节日里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9月9日,松风听音名家古琴展(首展)亮相上海松江泗泾古镇,李朝阳、吴明涛等古琴演奏名家将为观众带来一场独特的中秋古琴音乐会。次日,上海市民艺术大课堂——淮音戏曲课堂迎来中秋专场,学员将在此学唱中秋歌曲的淮音表达。上海保利大剧院也发出“穿上国风服装,打卡不一样的花好月圆”的邀约。
内蒙古博物院在9月8日至9月11日连续推出“中秋手作——千秋鉴团圆”“中秋课堂《玉·见文明》”“特别企划——趣看文物·中秋篇”等活动,让观众在博物馆里感受中秋古韵、共话家国团圆。其间,博物院还将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第一实验小学沁苑校区全体师生奉献一场别开生面的中秋文化课堂,让大家深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历史文化内涵。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于9月7日发放5000张陕西文旅惠民卡,游客可用来购买享受惠民补贴的文化演出和旅游景区门票。陕西多家景区也准备了丰富多彩的节日惠民礼包。白鹿原影视城推出“走进白鹿秋色,惠享美好生活”中秋微度假系列主题活动,游客可以在景区吃月饼、赏月圆、诵诗书、行汉礼,感受传统文化。景区还向全国教师发出邀请,教师本人凭相关证件即可免费乘坐观光扶梯、观看演出。
湖北不少景区推出光影盛宴,点亮中秋夜空,将赏月、拜月祈福等民俗活动融入现代科技之中。9月10日至12日,荆州方特将推出超级月亮主题造景,炫酷的动态光影秀和柔美的汉服舞蹈快闪携手营造“月下游园,共赏风雅”的唯美浪漫意境。武汉植物园“奇幻森林夜游”活动精彩继续,游客可在王莲展示区看明月映水照花影,还能与10米高的“超级大月亮”合影留念。
9月10日至11日,第四届全球文旅创作者大会暨千机秀点亮云台山表演秀将在河南焦作云台山景区上演。届时,1000架无人机集结,融合中秋月圆、竹林七贤、嫦娥奔月等传统文化元素,打造让人耳目一新的视听奇观。云台山中秋游园会国风演艺、潮玩打卡、浪漫夜游等项目将为游客带去别样体验。
(摘编自中国文化报《多彩文旅活动 感受花好月圆》)
材料三:
这个中秋,在烟台体验过中秋节的还有一批“特殊”的外国友人。中秋节前夕,俄罗斯第一电视台北京分社社长巴沙以及俄罗斯塔斯社驻上海记者伊万等一行走进烟台,以外国记者的视角记录烟台,实地感受中秋的浓厚氛围。
“我在中国待了很多年了,对中秋节最大的感受就是很热闹。”在东山宾馆,巴沙带着女儿一起跟师傅学习制作月饼,看着女儿开心的模样,巴沙高兴地说:“以前只吃过月饼,不知道制作过程是什么样子的,这是一次很有趣的体验,这个中秋节我和家人们也在中国团圆了。”
学习制作月饼、打卡百年老街所城里、观摩海阳沙滩雕塑……作为俄罗斯第一电视台的记者,巴沙这次来烟台,也带着自己的任务。“烟台是一座很美的城市,有文化浓厚的老街,也有现代化的建筑。”在烟台,他们一路观摩一路用镜头记录,巴沙告诉记者,这次回去之后,他也会把中国的发展变化以及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自己的方式传递给俄罗斯的观众。
(摘编自潇湘晨报《“老外”在烟台过中秋节,难忘!》)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传统节日习俗是文化载体之一,抽象的节日文化内涵通过具体载体而变得生动可感,带给人丰富的享受。
B.注重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可以展示我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自信和国际竞争力。
C.传统节日让仪式变得庄重,富有意义,人们通过传统节日可以感受到对生命的虔诚和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
D.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要携起手来不断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加强文化符号与载体建设。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传统节日习俗使节日具备了更多的仪式感,没有仪式感的节日无法让人们对节日产生心理上的认同和依从。
B.传统节日的仪式使人的身体和心灵均参与到节日中来,它对节日的庄重感、吸引力、投入性、参与性均有影响。
C.上海、陕西、湖北等地的中秋活动有音乐会、吃月饼、赏月圆等,这些活动依然是中秋节重要的传统活动形式。
D.湖北一些景区的中秋活动融入现代科技,推出光影盛宴,如荆州方特炫酷的动态光影秀和云台山千架无人机表演。
3.下列诗句中,不体现中国传统节日仪式的一项是( )(3分)
A.思亲堂上茱初插,忆妹窗前句乍裁。 B.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C.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筵开听颂椒。 D.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思路。(4分)
5.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谈谈我国当前应如何更好地推广传统节日文化。(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父亲和我的时代(节选)
杨遥
①有一天,父亲突然打来电话,让我加他的微信,帮他在微信朋友圈里转发一下视频。我欣喜父亲终于有变化了,赶忙加上他的微信,打开发来的视频。父亲在施肥,他穿着脏兮兮的蓝色中山装,头上脸上都是土,不多的头发被风扬起,上面沾着碎草屑。他施的肥黑乎乎的,父亲捧着一捧,用我们老家的方言说:“这是纯天然的羊粪,我们的农产品不用化肥、不打农药,是真正的绿色食品。”视频中的父亲样子很认真,像背课文的小学生。因为他的认真,方言听起来特别生硬、难听。
②原来父亲让我转发这样的内容。看架势,他要卖啥农产品了。
③现在父亲竟要做微商了,我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想起微信圈里被我屏蔽掉的那些卖东西的朋友,做微商一定很难,怎样能让别人信任你,买你的东西?我们镇坐落在山西中北部,一半盆地,一半山丘。人们在盆地种些玉米、高粱等大田作物,山坡上种谷子、荞麦、胡麦、豆类等小杂粮,没啥特别的东西,谁买呢?而且想到父亲邋遢的样子,如果被朋友们看到……我便没有帮他转发,想过段时间,父亲或许会知难而退。他不适合干这个。
④没想到到了晚上,父亲在微信里问我:“怎么没有看到你转发的视频?”我不知道该怎样回答父亲,便索性装作没看见他的信息。侥幸地想,父亲刚用微信,大概不太熟悉它的功能,能糊弄过去;或者,他能猜测到我的想法,不再问。但是第二天一早。刚打开手机,就窜出父亲的微信。他还是问怎么没有看到我转发的视频。没办法搪塞了,想到父亲的执拗,便不情愿地转发了。
⑤到了傍晚,父亲的微信又来了,这么多年,我们从来没有这么频繁地联系过。这次他是来批评我的,他说朋友圈要互动,你不回复别人的留言,人家就不会给你点赞、留言了。
⑥过了几天,父亲又给我打来电话,很认真地说需要帮他一个忙。我对父亲的电话已经有些头疼了,我情愿他问我要一些东西,哪怕贵些也不怕。现在他这样认真和我说话,我预感不大好。果然,父亲说:“你在外面工作,认识的人多,拉我进你的几个微信朋友群。那里面肯定有许多人需要绿色食品。”我一听头大了,怎么能把父亲拉进我的微信朋友群呢?便回绝道:“拉不进来,进这些群都要群主审核。”父亲不死心地问:“你和他们说一下不行吗?”我说:“人家都是搞文艺的。”父亲叹口气,挂了电话。拒绝了父亲,我心里有些不安,想父亲这样着急是不是缺钱?便给他微信转账发去个大红包。父亲打都没有打开,回复说他不缺钱,这些年挣的钱连他死后打发也够用了,只是想让我多帮他做宣传,多帮他加一些微信好友。
⑦芒种过后十多天,父亲又发来他的视频。他在锄草。这次他脱下长衫了,却换了件穿过很多年的湖蓝色半袖衫,当初那鲜亮的湖蓝早已褪去,变得发灰,像湖水被大面积污染了。
⑧父亲满脸的胡子和头发连在一起,像从草堆里长出来的一棵最高的草。我气愤给父亲买了那么多件新衣服他不穿,总是让我转发他邋里邋遢的视频,便索性关掉朋友圈。
⑨一日有同学问,乡下可有绿色农产品?忽然想到有次父亲好像谈到在种什么“羊粪小米”,给他打电话。父亲的手机意外地占线,等了好长时间,才把电话打进去。我问父亲能不能买下好小米。父亲大概没有想到我问小米,有些意外,马上回答:“新米刚下来。今年咱家种的是羊粪小米,完全没污染,口感特别好。”我找到父亲的微信朋友圈,让同学们看视频,但没有告诉他们这是我的父亲。
⑩父亲记日记一样,在微信朋友圈里记录着谷子成长的过程。几天过去,谷子已经冒出一截儿。然后父亲锄草、施肥,施的是羊粪肥。长出谷穗了,刚开始手指头肚那么大,慢慢变成狗尾巴那么大。突然长出虫子了,父亲对着镜头说:“我们不打农药。”他每天用小刷子蘸着烟蒂泡的水刷谷穗,好半天才刷完一只。刷谷穗的时候,父亲的脸拼命往上凑。我知道他眼神不好,看不清那些小虫子。他抬起头来的时候,脸上沾着黑一道、绿一道的植物汁液。谷子地一眼望不到尽头。同学们没有把视频看完,就敲定了买父亲的小米,五斤、十斤下了订单。那天帮父亲卖了五十斤小米。第二天父亲告诉我已经快递发货了。他对我说:“你认识的人不一样,以后有机会多给我介绍啊!”
没几天,一位西藏的朋友给我打来电话。我有些诧异,他这么快就和我联系?没想到他开口就说:“你介绍的米贵,熬上不好喝。”我心里咯噔一下,赶忙说给他问一下。我给父亲打电话,父亲听完后说:“放心,我还能让你丢脸?”几天后,西藏的朋友又打来电话,他说:“我错怪你介绍的那位卖米的大爷了,是我们这儿的水有问题。以后我就吃他家的小米。”我不清楚父亲怎样处理的,忙去问。父亲说:“咱的米能有啥问题,我自己种的还不知道?肯定是他的水出了问题。我给他又寄了三斤小米,同时寄了三瓶矿泉水。我告诉他说你熬的米不好喝,可能是水的问题,这次你用矿泉水熬上,不要拿你们的水,要是不好喝就是我的米有问题。”父亲笑了一下:“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水土,他们那儿和咱们的水土不一样。一用矿泉水熬上,他就告诉我好喝。”我心里叹服父亲能想到这么个点子。说以后有朋友要小米,我就给介绍。父亲说:“我不光卖小米,还有核桃、蜂蜜、酸枣、荞麦、胡油、土鸡蛋。需要啥有啥,质量绝对没问题。”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父亲要“我”加他微信,帮他加一些微信好友,帮他宣传农产品,这些情节暗示父亲有变化了,懂得了用新媒体卖农产品的便利好处。
B.“我便没有帮他转发,想过段时间,父亲或许会知难而退”,没转发的主要原因是“我”推测父亲推销的农产品没有销路,转发也没用。
C.“像从草堆里长出来的一棵最高的草”,这既写出了父亲田间劳作时的“邋里邋遢”形象,也暗示了“我”对父亲有一种看不起的情绪。
D.文章写的虽是父亲推销农产品的小事,但微信朋友圈、视频转发、快递发货等新事物的出现,却构成了社会大背景,反映了农村的新变化。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他不适合干这个”到“说以后有朋友要小米,我就给介绍”,形成叙事转折。这变化的背后,显示出“我”对父亲做微商的认可。
B.父亲发来的前两段视频都是展现了他在忙活农活儿的情景,但文章描写侧重点的选取有所不同,收到了“同中有异”的表达效果。
C.先写西藏的朋友怪“羊粪小米”不好喝,再写认可父亲的小米好喝,最后通过父亲叙述交代背后原委,这种插叙有利于凸显父亲形象。
D.文章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我”既是文章中的叙述人,起到串联情节作用;又是文章中的重要人物,对父亲形象起到重要衬托作用。
8.本文第十段细致描写了父亲在微信朋友圈里记录谷子成长及料理过程的情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9.有人评论说本文中“父亲与传统农民相比,具有新时代特色”,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家屏,字忠伯,大同山阴人。隆庆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预修《世宗实录》。高拱兄捷前为操江都御史,以官帑遗赵文华,家屏直书之。时拱方柄国,嘱稍讳,家屏执不可。万历初,进修撰,充日讲官。敷奏剀挚,帝尝敛容受,称为端士。张居正寝疾,词臣率奔走祷祈,独家屏不往。再迁侍讲学士。十二年,擢礼部右侍郎,改吏部。甫逾月,命以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预机务。去史官二年即辅政,前此未有也。
申时行当国,许国、王锡爵次之,家屏居末。每议事,秉正持法,不亢不随。越二年,遭继母忧。诏赐银币,驰传,行人护行。服阕,诏进礼部尚书,遣行人召还。抵京师,三月未得见。家屏以为言,请因圣节御殿受贺,毕发留中章奏,举行册立皇太子礼。不报。复偕同官疏请。帝乃于万寿节强一临御焉。俄遣中官谕家屏,奖以忠爱。家屏疏谢,复请帝勤视朝。居数日,帝为一御门延见,自是益深居不出矣。
评事雒于仁进四箴,帝将重罪之。家屏言:“人主出入起居之节,耳目心志之娱,庶官不及知、不敢谏者,辅弼之臣得先知而预谏之,故能防欲于微渺。今于仁以庶僚上言,而臣备位密勿,反缄默苟容,上亏圣明之誉,下陷庶僚蒙不测之威,臣罪大矣,尚可一日立于圣世哉!”帝不怿,留中,而于仁得善去。
时储位未定,廷臣交章请册立。其年十月,阁臣合疏以去就争。帝不悦,传谕数百言,切责廷臣沽名激扰,指为悖逆。时行等相顾错愕,各具疏再争,杜门乞去。独家屏在阁,复请速决大计。帝乃遣内侍传语,期以明年春夏,廷臣无所奏扰,即于冬间议行,否则待逾十五岁。家屏以口敕难据,欲帝特颁诏谕,立具草进。帝不用,复谕二十年春举行。家屏喜,即宣示外廷,外廷欢然。而帝意实犹豫,闻家屏宣示,弗善也,传谕诘责。时行等合词谢,乃已。明年秋工部主事张有德以册立仪注请帝复以为激扰命止其事国执争去时行被人言不得已亦去锡爵先以省亲归,家屏遂为首辅,以国谏疏己列名,不当独留,再疏乞罢,不允,乃视事。
(选自《明史》,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明年秋/工部主事张有德以册立仪注请帝/复以为激扰/命止其事/国执争去/时行被人言不得已/亦去/
B. 明年秋/工部主事张有德以册立仪注请/帝复以为激扰/命止其事/国执争去/时行被人言/不得已亦去/
C. 明年秋/工部主事张有德/以册立仪注请帝/复以为激扰/命止其事/国执争去/时行被人言/不得已亦去/
D. 明年秋/工部主事张有德/以册立仪注请/帝复以为激扰/命止其事/国执争去/时行被人言不得已/亦去/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编修,官名,主要负责文献修撰工作,明清时与修撰、检讨同称为史官。
B. 东阁,古代宰相招致、款待宾客地方,明清两代是大学士殿阁之一。
C. 服阕,古丧礼规定,父母死亡,服丧三年,处在服丧期间,称服阕。
D. 外廷,外朝,相对皇宫内(内廷)而言,指群臣等待上朝和办公议事的地方。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王家屏秉笔直书。他在预修《世宗实录》时,并没有因高拱权柄在握而隐讳其兄长在操江都御史任上犯下的贿赂之过。
B. 王家屏持心公正。申时行主持国事,王家屏虽然居于末位,但只要讨论政事,他总是秉持公正之心,严格执行法律,不盲目跟从附和。
C. 王家屏支持同僚。评事雒于仁多次进言劝谏惹恼皇上,要不是王家屏好言劝雒于仁罢手,他就很难得以好好地脱身。
D. 王家屏忠心进谏。皇上在立太子这件事上始终犹豫不决,虽然王家屏和大臣们一再上疏请求,皇上最终还是下旨停办这件事。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俄遣中官谕家屏,奖以忠爱。家屏疏谢,复请帝勤视朝。
(2)家屏以口敕难据,欲帝特颁诏谕,立具草进。
三、诗歌鉴赏(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独 山 梅 花
王安石
独山梅花何所似,半开半谢荆棘中。美人零落依草木,志士憔悴守蒿蓬。
亭亭孤艳带寒日,漠漠远香随野风。移栽不得根欲老,回首上林颜色空。
[注]上林,指上林苑,皇家园林,暗指朝廷。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写出了梅花生长的环境和状态,以“何所似”发问,意在强调独山梅花的与众不同。
B.即使处在寒日野风中,梅花仍是亭亭而立,虽然孤独寂寞,却依然花开艳丽,花香遍野。
C.尾联写梅花坚守自我,扎根独山直至老去,而不愿意移栽到上林苑中和别的花木争奇斗艳。
D.这首诗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借半开半谢的独山梅花喻人喻世,展示了作者深深的情感寄托。
15.本诗以梅喻人,请具体分析第二联的意蕴。(6分)
四、默写题(8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的原因是:
, 。
2)《老子》第三十三章中指出能了解、认识别人叫作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以加强个人品行修养作为根本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生多愁苦,古人也多用诗句来书写自己内心的“愁”,请写出你最喜欢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19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冬奥盛会遇见中国文化。从开幕式上惊艳全场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黄河之水天上来”等中华文化展示,到颁奖典礼上穿戴“瑞雪祥云”“鸿运山水”“唐花飞雪”服饰的礼仪人员;从造型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 ① 的“雪如意”“冰玉环”等场馆,到灵感来自古代同心圆玉璧的奖牌……一系列 ② 的中国元素讲述着“东方故事”,呈现着中国文化和冰雪文化、奥运文化的完美融合。
北京冬奥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也是一场文化盛宴,讲述着动人的中国故事,彰显着美丽的中国风采,传递出强烈的中国自信。北京在为世界呈现了一届 ③ 的夏季奥运会之后,又为世人呈上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季奥运会。从“奥运三问”到“双奥之城”,本身就是百年沧桑巨变的缩影,也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注脚。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向世界展现了阳光、富强、开放、充满希望的国家形象。
透过北京冬奥会这扇窗口,世人能看到5000多年文明的深厚积淀,也能一览当代中国 ④
的发展面貌。奥运史上首次实现场馆绿色电力全覆盖,“冰丝带”首次采用碳排放趋近于零的制冰技术,国家游泳中心成为全球首个完成“水冰转换”的场馆,开幕式使用超大的8K超高清地面显示系统,5G信号覆盖竞赛场馆……科技、智慧、绿色、节俭成为北京冬奥会的鲜明特色,也是新发展理念的生动呈现。不仅参赛选手能体会到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为奥运、为世界注入的强劲动能,他们更能感受到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朝气蓬勃。
(节选自人民日报《当冬奥会遇见中国文化》,有删改)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美轮美奂 匠心独运 无与伦比 日新月异
B.美妙绝伦 别出心裁 难以言喻 日新月异
C.美轮美奂 别出心裁 难以言喻 标新立异
D.美妙绝伦 匠心独运 无与伦比 标新立异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参赛选手不仅能体会到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为奥运、为世界注入的强劲动能,更能感受到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朝气蓬勃。
B.不仅参赛选手能感受到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朝气蓬勃,更能体会到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为奥运、为世界注入的强劲动能。
C.不仅参赛选手能体会到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为奥运、为世界注入的强劲动能,更能感受到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朝气蓬勃。
D.参赛选手不仅能感受到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朝气蓬勃,更能体会到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为奥运、为世界注入的强劲动能。
19.下列句子中省略号的作用,与文中第二处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①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蛐蛐儿叫铮铮……”
②对政治的敏感,对生活的敏感,对性格的敏感……这都是作家必须要有的素质。
③海浪轻柔地。有节奏地拍打着海岸,哗,哗……多美的旋律呀!
④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担心呢!”
⑤他站在山顶听到小镇上古老的钟嘶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①② B. ③④ C. ②⑤ D. ③⑤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10分)
气象万千、扑朔迷离的大自然,看起来 ① ,其实不然,大自然有着种种严密的规律,是井然有序的。比如对称——图形或物体等相对的部分,在大小、形状、距离和排列方面相等或相当。 ② 。地球自转一周,日夜轮回;地球公转一年,寒暑易节;候鸟随季节迁徙,周而复始,便是时间对称的结果。大自然的空间对称更是无处不在,并且妙不可言。人的四肢,鸟的双翅,鱼的内鳍,植物的叶子、花瓣、果实等, ③ 。可见,对称是大自然的一种奇妙而有趣的现象,其实质是大自然的一种规律。
20.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3个字。(6分)
21. 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六、材料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自古以来中国人崇尚英雄,中华民族英雄辈出。为理想信念英勇牺牲的革命者,为国家富强无私奉献的改革者,为百姓免受灾难奋不顾身的普通人……虽然时代变迁,但是英雄主义情怀,始终不能被磨灭。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英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阅读上述材料,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你有哪些思考和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