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戎不取道旁李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戎、尝”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折”,会写“竞、唯”等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4、解重点句子“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意思。体会王戎善于观察分析,不盲从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重点
1、理解重点句子“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意思。体会王戎善于观察分析,不盲从的优秀品质。
三、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来表现人物特点。
四、教具准备:课件、音频
五、教学过程
(一)小先生展示
1、小先生展示,分享杨氏之子。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带着人物读一遍 带着事件读一遍)(问:王戎为什么不取道旁的李子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一起走入今天这篇文言文)
(二)朗读课文 准音通句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读自己的,开始吧。(自由读)
2、指名朗读(认准多音字)
预设1:“折”。(同学们听他读古文,把文中的两个多音字读得多准确呀,那么你为什么读“zhé”这个音呢?请你领着大家再读读这两句话。)(在书中标上声调)
3、大家都能读的正确、流利,想不想听听老师来读?(学着老师的样子,自己练练吧。)
指名朗读(最少两名)全班齐读。
(三)结合注释 理解文意
1、文言文不像今天的白话文那样好懂,怎样才能把文言文读懂呢?大家结合《精卫填海》的心得说说吧(课后注释 插图 工具书)
2、课下注释使我们学习文言文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课文中还出现一些未提及但是需要我们理解的词语,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补充一下呢?预设(竞争去之 人问之的之字 等字)
教师引导,文言文里经常出现,“之”意思就是我们现在所的的“他”“她”“它”,这两个“之”分别指什么呢?预设:第一个“之”指李子。第二个“之”指取李子这件事。
3、通过朗读课文,我们不知不觉地读出了四幅画面,谁能根据画面找到相应的句子呢?预设:学生找到句子
这四幅图的内容,你能分别用几个字来概括吗?预设:与诸儿游—唯戎不动—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我们通过四幅图用简要的语言来概括了故事,请同学根据课下注释和补充的重点字词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结合注释大家说一说故事。(一人练说一句,四人合作完成故事)
小组展示讲故事,教师相机进行点拨和拓展。
(1)(诸在注释里没有解释,谁能知道这个意思?引导学生各位说成诸位,万事顺利说成诸事顺利,很多小朋友说诸小儿。)
(2)理解“多子折枝”
借助图片理解。引导:见过成熟的李子吗?(出示李子)看到了什么?
借助诗句,拓展理解。唐代诗人杜甫看到千朵万朵鲜花把枝条都压得低垂,用诗句“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来描写,你能模仿杜甫的诗句来填一填吗?(出示填空)
(3)
①诸位,看到折枝的李子,老师想采访大家,如果你当时也在现场,你准备怎么“竞走取之呢?”学生预设:快走去摘李子,争先恐后
②引读。可是你们瞧瞧你们的身后,王戎怎么表现?我们一起读一读(学生齐读:唯戎不动)
③再读。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画面,谁来读好他?
(4)拓展练习
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回到场景。谁来演一演他们的对话?(出示练习)
(5)尝试背诵
教师给出四幅图,让学生自己练习背诵,之后找同学背诵,全班齐背。
3.连起来讲故事
读着读着我们发现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就清晰了。谁能尝试一下,把整个故事连起来讲一讲,争取把故事讲完整。如果你还能展开想象,讲得更生动些,那就更好!(学生讲故事)
4 .同学们娓娓道来的声音,好像让老师也进入了这个场景。现在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呢?
预设:王戎知道如果李子甜的话被人摘走了,但是这里还剩下很多的李子,所以代表李子是苦的。
5.王戎没有亲自品尝就发现李子是苦的,王戎给了你一个怎么样的印象呢?预设:机智 聪慧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王戎不取道旁李》这个故事,结合注释、展开想象讲了故事。课后我们还可以用今天学习的方法读一读另一则有关王戎的故事,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读一读《世说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