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综合素质达标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综合素质达标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10 16:45: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综合素质达标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 号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总 分
得 分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42分)
一、根据语境,看拼音写字词。(6分)
  我最爱吃的食物有两样:一是妈妈精心制作的là bā zhōu(    ),用文火熬个tōng xiāo(    ),第二天早晨恰好出锅,nóng chóu(    )适宜,香甜xì nì (    ),十分可口;二是妈妈包的各种馅儿的jiǎo zi(    ),蘸点儿cù (    ),别提有多好吃了。
二、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对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22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正月(zhēnɡ) 掺和(cān) 獠牙(liáo) 水浒传(hǔ)
B.黄焖鸡(mēn) 似的(shì) 藏戏(zànɡ) 吞咽(yàn)
C.搅和(jiǎo) 汤匙(chí) 间断(jiàn) 哄堂大笑(hōnɡ)
D.火炽(chì) 榛子(zhēn) 俩人(liǎng) 演绎(zhé)
2.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B.
C. D.
3.根据形声字声旁表音的特点推测,下面哪个选项最有可能是“糠”字的读音?(  )
A.kàn    B.mǐ C.kāng D.míng
4.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城无处不飞花(指春天的京城) B.迢迢牵牛星(遥远)
C.中庭地白树栖鸦(即庭中,庭院中) D.盈盈一水间(形容饱满的样子)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这种奇缺的药品,不到万不得已,是不能动用的。
B.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我们不能随心所欲地开发﹑利用。
C.祖父与老战友相聚时,客厅里不时传来他哄堂大笑的声音。
D.春风拂过,草儿抽芽,花朵绽放,蜂蝶飞舞,一派万象更新的景象。
6.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哪一项?(  )
A.此时八儿的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
B.雨水冲洗过的树叶碧绿透亮,犹如翡翠一般。
C.那水灵灵的枣一个个都眨着调皮的眼睛。
D.小笼汤包的皮儿娇嫩得像胖娃娃肥嘟嘟的小脸蛋儿。
7.与下面句子中加点部分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运动会上,程程在跳远比赛中勇夺第一。
A.名列前茅 B.摘得桂冠 C.喜获金牌 D.拔得头筹
8.下列对习俗的寓意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节在门窗上画鸡寓意团圆。 B.建筑物上雕刻云纹寓意高升、如意。
C.正月初一不能动用扫帚寓意聚财。 D.过年蒸花馍寓意蒸蒸日上。
9.下列诗句与所描述的传统节日不对应的一项是(  )
A.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除夕)
B.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七夕节)
C.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端午节)
D.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清明节)
10.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北京的春节》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再现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热闹和喜庆场面。
B.“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既然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也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这句话没有语病。
C.“晚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这句话比喻生动,突出八儿粥吃得多,吃得饱,吃得尽兴。
D.“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这句话用反问句强调了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的特点。
11.“初一到十二叫‘送灯’,只是全城敲锣打鼓各处玩去。”把这句话插入语段中,最恰当的位置是(  )
①我生长的家乡是湘西边上一个居民不到一万户的小县城,狮子龙灯焰火在那里极著名。②逢年过节,各街坊多有自己的灯。③白天多大锣大鼓在桥头上表演戏水,或在八九张方桌上盘旋上下。④晚上则在灯火下玩蚌壳精,用细乐伴奏。⑤十三到十五叫“烧灯”,主要比赛转到另一方面,看谁家焰火出众超群。
(有删改)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⑤之间
三、根据语境,填写古诗词。(7分)
1.韩翃笔下的“          ,           ”让我们看到了过寒食节时整个京城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迢迢牵牛星》中的“        ,脉脉不得语”让我们体会到了牛郎织女坚贞的爱情;王建的“          ,           ”委婉地表达了中秋佳节游子思念亲友的感情。
2.你的同学小华经常以自己还小为借口不好好学习,你会用《长歌行》中的“            ,            ”来劝他。
四、语言实践。(7分)
  从下面题目中任选一个作为你即兴发言的内容,提前打腹稿。
  题目一:“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胜利归来,在欢迎仪式上,请你代表小学生讲话。
题目二:你在街上玩耍时,偶遇电视台采访,让你谈谈对“升旗时听到国歌响起站在原地不动,行注目礼”的看法。
  我选题目      
  先说:                             
  接着说:                            
  最后说:                            
第二部分:阅读欣赏(28分)
(一)“傩(nuó)”文化(11分)
  材料一:我国的古傩文化源远流长,傩神起源的传说记述了远古人类灾后余生、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艰苦历程,傩文化极富原始性、积极性和浪漫主义色彩。
  材料二:“傩”在苗语中就是鸟的意思,傩神即鸟神,是光明的象征,代表人间正气,故傩祭常用来驱逐疫鬼。傩神也是中国神鸟——凤凰崇拜文化的起源。汉字“傩”的发音应当来自苗语词汇“鸟”,“傩”字的繁体字由“亻”“” “隹”三部分组成,“亻”表示它与人有关,“”是记音,“隹”就是雀,表示它与远古农耕民族对神鸟的崇拜有关。由此看来,傩神崇拜起源于苗族。
  材料三:傩文化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西南地区。中国的傩,种类繁多,各有特点,分为民间傩、宫廷傩、军傩和寺院傩四种。据有关专家调查表明,贵州是我国傩戏最多、品种较齐全的省份。
  材料四:福建漳州浦南古傩,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和浓厚乡土风情的民俗舞蹈。浦南古傩主要是用来驱逐疫鬼的。逢年过节的时候,当地百姓常举行古傩民俗活动。古傩表演时,表演者不是直接把面具戴在头上,而是在身体外套上一个大竹筐,顶部装上一个巨大的面具,穿上古代戏剧服饰,所以显得形体庞大。浦南古傩与台湾“大仙尪(wānɡ)仔”极为相似,研究它们之间的渊源,可进一步说明台湾与祖国大陆同根同源、一脉相承的关系。
1.对于“傩”字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隹”就是雀。 B.“隹”表示意思。
C.“”表示意思。 D.“亻”表示与人有关。
2.对傩文化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傩神代表人间正气。 B.傩祭常用来驱逐疫鬼。
C.傩神崇拜起源于汉族。 D.傩神是中国神鸟——凤凰崇拜文化的起源。
3.我国傩戏最多、品种较齐全的省份是(  )(2分)
A.福建省  B.贵州省  C.山西省  D.云南省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浦南古傩都是用来驱逐疫鬼的。
B.浦南古傩的表演者直接把面具戴在头上。
C.浦南古傩与“大仙尪仔”极为相似,可进一步说明台湾与祖国大陆同根同源、一脉相承的关系。
D.傩文化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东北地区。
5.请你根据材料四,概括浦南古傩的特点。(至少三点)(3分)
                                   
                                   
(二)【漳州市芗城区期末】福字是最深切的春节符号(17分)
冯骥才
  每年最冷的日子里,当那种用墨笔写在菱形的红纸上的大大小小的福字愈来愈多地映入眼帘,不用问,自然是春节来了。福字带来的是人们心中熟稔的年的信息和气息,唤起我们特有的年的情感,也一年一度地彰显出年的深意。
  关于贴福字的起源传说很多,但我相信的还是民俗学的原理,它是数千年来代代相传、约定俗成、集体认同的结果,它作为一种心灵方式,深切和无形地潜藏在所有中国人的血液里,谁也不可能改变它,谁也不会拒绝它。于是,福字包括贴福字的民俗就成了我们一种根性的文化。
  中国春节的福字早已经是人们喜闻乐见、深具节日内涵的象征性的符号。只要人们需要它,它就不会消失,还会不断被创造。记得多年前一位记者采访我,他想了解此地老百姓怎么过年。我顺手拿一个小福字给他看,这福字比大拇指指甲大一点儿,这记者问我这么小的福字贴在哪儿,我说贴在电脑上。平日电脑屏幕是黑的,过年时将这小福字往上一贴,年意顿时来了。这种微型的福字先前是没有的,但人们对它的再创造还是源自节日的情感,顺应着传统。
  再有,民俗都是可参与的,就像写在红纸上的这个福字,草书、隶书、篆书……怎么好看怎么写,任由人们表达着各自的心愿。因为福字是自己写给自己的,是一种自我的慰藉,自我的支持与勉励,也为了把自己这种生活的兴致传递给别人。
  中国人对生活是敬畏的,对福字更是敬重。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大门上的福字不宜倒贴》,是讲中国人对生活的态度。还有一个小故事,我小时候见一位长者写福字,他写好了看了看,摇摇头,觉得不太满意,但他并不像写一般的字写坏了就把纸扯掉,而是好好地压在一摞纸下边。他说福字是不能撕掉的。这种对生活的敬重与虔诚、对文化的虔诚,一直记在我心里。这是多么美好的生活情感,中华民族不就凭着这种执着不灭的生活精神与追求,在东方大地上生生不息了五千多年吗?
  别小看这小小的红纸上简简单单的一个墨写的福字,它竟然包含着我们民族的生活情感与追求的全部和极致。它称得上是我们的一种深切的春节符号。因而,每每春节到来,不论是陕北的山村还是江南水乡,不论是声光化电的都市还是地远人稀的边城,大大小小的耀眼的福字随处可见。一年一度,它总是伴随着纷飞的雪花,光鲜地来到人间,来到我们的生活和生活的希望里。 (有删改)
1.作者认为中国人对生活持有怎样的态度?(  )(2分)
A.积极 B.乐观 C.敬畏 D.执着
2.文章中的长者为什么没有把写坏了的福字扯掉?(  )(2分)
A.春节时,家里需要贴很多福字。 B.敬重福字,“撕福”不吉利。
C.留下来做对比,才能看出进步。 D.勤俭节约,写坏了可以再利用。
3.为什么说“福字是最深切的春节符号”?(  )(2分)
  ①春节到来之际,各种福字随处可见。②福字包含着人们对生活的盛情与企盼。③贴福字是数千年来代代相传、约定俗成、集体认同的结果。④福字只需要在小小的红纸上简简单单地用墨来写,容易实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面对记者的采访,作者用一个贴在电脑上的小福字来回答当地百姓怎么过年。他的这一举动说明了什么?(  )(2分)
A.当地老百姓在电脑上与亲人“云过年”。
B.当地老百姓顺应传统,创造性过年。
C.当地老百姓宅家上网,年味比较淡。
D.当地老百姓和家人一起居家做手工。
5.“一年一度,它总是伴随着纷飞的雪花,光鲜地来到人间”中的“光鲜”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2分)
①强调用墨水在红纸上写福字的独特之处。
②与“纷飞的雪花”构成一冷一热的反差。
③突出福字所蕴含的希望、生机与热情。
④写出中国人在新年到来之际对生活的期盼。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6.文章从哪些方面对“福文化”进行了详细说明?请简要概括。(3分)
7.现在,中国已步入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在科技的助推下,你的身边出现了哪些关于春节福字的再创造?(4分)
                                 
第三部分:习作表达(30分)
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相信这些节日一定给你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请选择一个传统节日,把节日中发生的某件事写下来。
第一单元综合素质达标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
一、腊八粥 通宵 浓稠 细腻 饺子 醋
二、1.C 2.B 3.C 4.D 5.C 6.C 7.A 8.A 9.D 10.B 11.B
三、1.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盈盈一水间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2.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四、示例:二
我认为这样做是对国旗的尊重,是维护国旗的尊严、热爱祖国的表现。
我们这样做的原因是国旗是我们祖国的象征和标志,我们尊敬它、热爱它就是热爱我们的祖国,维护我们祖国的尊严。
当国歌响起、国旗升起时,我们要心怀敬意,庄严肃立,行注目礼。
第二部分:阅读欣赏
(一)1.C 2.C 3.B 4.C
5.示例:具有浓厚的乡土风情;历史悠久;主要是用来驱逐疫鬼的;面具巨大,表演者显得形体庞大。
(二)1.C 2.B 3.A 4.B 5.D
6.可创造性 可参与性 敬畏心
7.示例:①机器人用毛笔写福字。
②许多无人机在夜空中组成福字。
第三部分:习作表达
思路点拨:首先,写自己经历过的真实的事,真实的事才能打动读者。其次,注意事情应与节日风俗相关。再次,要能从事情中发现积极意义,并表达出明确的主题。 例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