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综合复习题(内蒙古地区适用)2023-2024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综合复习题(内蒙古地区适用)2023-2024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4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2-10 11:19: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综合复习题
一、选择题
1.(2023上·内蒙古巴彦淖尔·七年级校考期中)某班开展了一次主题为“远古人类”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即通过已知的遗存研究古人类的生产活动。下列探究中有误的一项是( )
A.A B.B C.C D.D
2.(2023上·内蒙古包头·七年级校考期末)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古人类是( )
A.元谋人 B.山顶洞人 C.北京人 D.蓝田人
3.(2023上·内蒙古赤峰·七年级统考期中)1929年12月2日,一位考古队员发现泥土中裸露出一件圆圆的东西,考古学家裴文中激动地喊起来:“这是猿人头骨!”这是第一个完整猿人头盖骨化石出土的情形,下图是根据该遗址出土化石复原的远古人头像。据此判断,这一古人类是( )
A.北京人 B.半坡居民 C.元谋人 D.河姆渡居民
4.(2023上·内蒙古巴彦淖尔·七年级校考期中)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下列研究北京人的史料中可信度最高的是( )
A.B.C.
D.《韩非子 五蠹》“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5.(2023上·内蒙古巴彦淖尔·七年级统考期中)以下是北京人遗址的考古发掘情况简表,据此得出的合理结论是( )
人类化石200余件,分属40多个个体 5个灰烬层及大量动物烧骨
动物化石100多种 石器10多万件
A.北京人遗址是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遗址 B.北京人过着定居生活
C.北京人从事狩猎活动并开始饲养牲畜 D.北京人遗址考古发掘丰富
6.(2023上·内蒙古巴彦淖尔·七年级校考阶段练习)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前,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手脚分工明显,会使用天然火的远古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
7.(2023上·内蒙古通辽·七年级校联考期中)最早学会挖井的原始人类是( )
A.山顶洞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8.(2023·内蒙古赤峰·统考中考真题)中国新闻两报道:“红山文化是中华文化满天星斗中闪亮的一颗,”由此可知,红山文化( )
A.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中的重要成员
B.是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唯一依据
C.代表性的器物是“人面鱼纹彩陶盆”
D.直接证明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
9.(2020上·内蒙古乌海·七年级校考期中)袁隆平,我国著名的科学家,他被誉为当代神农氏。他的杂交水稻被称为继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和活字印刷之后的第五大发明!下列原始居民中最早种植水稻的是( )
A.北京人 B.半坡原始居民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原始居民
10.(2023上·内蒙古通辽·七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是五个具有民族特色的福娃。其中,福娃贝贝的头部文饰,借鉴了我国原始居民彩陶中的鱼纹装饰图案。看到这个可爱的福娃,我们应该感谢制造这种彩陶的( )
A.北京人 B.河姆渡原始居民 C.半坡原始居民 D.元谋人
11.(2022·内蒙古赤峰·统考中考真题)“红山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文化极为重要的一支,因其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赤峰红山而得名。从考古发掘来看,距今5000多年前的红山人墓地多为积石冢,是规划的墓地,处于中心的大墓随葬品是精美的玉器,向边缘依次为少量的玉器、猪狗、陶器,个别的没有随葬品。这些随葬品的分布反映了( )
A.阶级分化的出现 B.宗教信仰的多元化 C.敬畏祖先观念的产生 D.生产力水平的低下
12.(2020·内蒙古赤峰·统考三模)某美食记录片摄制组需要录制一组以“主食”为主题的内容,其中“华夏先民的口粮----粟”的外景地应该选择在哪里?
A.云南元谋县 B.北京周口店 C.浙江河姆渡 D.陕西半坡村
13.(2023上·内蒙古巴彦淖尔·七年级统考期中)“黄陵谒祖祈福中华”——2020全球华人新年祈福大典,于2019年12月31日晚在陕西省黄帝陵祭祀广场举行,全球华人华侨和社会各界代表千余人齐聚桥山,缅怀人文初祖黄帝,鸣钟祈福。如图所示属于黄帝贡献的是( )
A.①③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4.(2023上·内蒙古巴彦淖尔·七年级统考期中)梁启超:“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从材料可体现出华夏族形成的显著特点( )
A.多元一体 B.交错杂居 C.历史悠久 D.复杂多样
15.(2023上·内蒙古通辽·七年级校考阶段练习)下列传说人物中,被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是( )
A.尧和舜 B.女娲 C.炎帝和黄帝 D.后羿
16.(2020上·内蒙古通辽·七年级校考阶段练习)五六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相传,当时活动着几个较大的部落,他们生活在我国古代的
A.长江流域 B.淮河流域 C.黄河流域 D.珠江流域
17.(2023上·内蒙古巴彦淖尔·七年级统考期中)习近平主席曾指出:“同自然灾害抗争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与黄河水患进行了10多年的斗争,“三过家门而不入”是( )
A.炎黄大战蚩尤 B.黄帝发明舟船 C.神农尝百草 D.大禹治水
二、简答题
18.(2023上·内蒙古通辽·七年级校考阶段练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
——《白虎通》
材料二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
——孙中山
(1)材料一的“神农”和材料二的“轩辕”分别指谁?他们被尊称为什么?
(2)“神农”与“轩辕”如何结成联盟的?
(3)联盟后来逐渐形成什么?
(4)材料反映的是中国什么历史时期?
(5)“平定蚩尤乱”与哪场战役有关?
三、识图题
19.(2023上·内蒙古赤峰·七年级统考期中)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请将上述四幅图片进行归类。(填写序号)
河姆渡居民: ;半坡居民:
(2)请从四幅图片中任选取两个,说说其反映的历史信息。
(3)如果我们要进一步探究我国早期人类的生活情况,除了从出土文物中了解外,还有哪些途径?
四、综合题
20.(2023上·内蒙古乌兰察布·七年级校联考期中)为探究我国远古人类的生活,某校举行了主题为“远古祖先的拜访”的研究活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任务一对号入座】
(1)请将下列相关史实填入表格中的相应位置。(只填序号)
①河姆渡人②元谋人③半坡人④北京人⑤山顶洞人
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A:
定居时代的原始居民. B:
【任务二图说历史】
材料一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写出图1、图2所示房屋结构的名称。造成其结构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任务三归纳概括】
材料二 我国是早期人类化石和文化发现的重要地区之一……我国旧石器时代初期文化遗址有二十余处,北起辽宁,南及云南,沿黄河、长江两大河流域分布较为密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早期人类分布的特点。
【任务四史说炎黄】
材料三 查阅新闻,可以看到炎黄子孙的说法在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华人华侨里出现的频率很高,例如台湾政治家连战、宋楚瑜、马英九等都曾说自己是炎黄子孙,这也从侧面印证了炎黄子孙的亲和力与凝聚力,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起到重要作用。
(4)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弘扬和认同“炎黄子孙”在当今时代的重要意义。
21.(2023上·内蒙古呼和浩特·七年级校考阶段练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史记》
材料三 在郭家庄发掘160号商代墓,出土青铜礼器40件,……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兵器和900多枚铜镞,……墓主人可能是地位较高的武将。
——《新中国考古五十年》
材料四 经历十余年的孜孜以求,“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专家们在浙江良渚遗址、山西陶寺遗址、陕西石峁遗址和河南二里头遗址等地开展大规模考古调查和发掘,以考古资料实证了中华大地5000年文明。悠久的文明传承,自此不再仅仅是史书中泛黄的记忆;每一块铸就民族血脉的基石上,都深深镌刻着文化自信。
(1)结合所学,指出七八千年前“中国南方农耕部落”的典型代表。根据材料一,列举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南方农耕部落的“精神生活”得到了发展。
(2)根据材料二,文中“轩辕”指的是谁?“平定蚩尤乱”指的是哪场战争?他在中国历史上具有什么地位?
(3)根据材料四及上述材料,概括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发展有哪些特点?
22.(2023下·内蒙古巴彦淖尔·七年级校考阶段练习)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
(1)写出图A和B房屋样式的名称。
(2)最早建造AB房屋的分别是哪里的居民?
(3)中国古代原始居民房屋样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是逆向选择题。结合所学可知,元谋人是最早开始知道用火,北京人是懂得保存火种,但用的是天然火种,山顶洞人开始会使用工具取火,D项研究有误,符合题意,选择D项;元谋人距今约 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因此我国已知的最早人类在元谋县正确,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考古学者在云南元谋县发掘出远古人类的两颗门齿化石,以及一些粗糙的石器,还发现了炭屑和烧骨,BC研究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BC项。故选D项。
2.A
【详解】根据课本知识可知,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古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A项正确;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北京人距今约20万——70万年,蓝田人生活年代也比元谋人要晚,排除BCD项。故选A项。
3.A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1929年12月2日,一位考古队员发现泥土中裸露出一件圆圆的东西,考古学家裴文中激动地喊起来:‘这是猿人头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年,中国的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同年又发现用火遗迹。此后,又相继发掘出土4个北京猿人头盖骨,共出土40多个个体的直立人化石。可知这一古人类是距今约70-20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北京人,A项正确;生活在距今约6000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与题干信息“1929年12月2日,一位考古队员发现泥土中裸露出一件圆圆的东西,考古学家裴文中激动地喊起来:‘这是猿人头骨’”没有联系,排除B项;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约170万年云南元谋县元谋人,与题干信息“1929年12月2日,一位考古队员发现泥土中裸露出一件圆圆的东西,考古学家裴文中激动地喊起来:‘这是猿人头骨’”没有联系,排除C项;生活在距今约7000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种植水稻,与题干信息“1929年12月2日,一位考古队员发现泥土中裸露出一件圆圆的东西,考古学家裴文中激动地喊起来:‘这是猿人头骨’”没有联系,排除D项。故选A项。
4.B
【详解】据所学可知,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第二手史料是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属于第一手史料,可信度最高,B项正确;ACD三项都是后人所作的研究及诠释,属于第二手史料,排除ACD项。故选B项。
5.D
【详解】根据材料“北京人遗址的考古发掘情况简表”的内容可知,发掘出了人类化石多个、灰烬层、大量动物烧骨、动物化石、石器,表明北京人已经学会用火,使用石器,说明北京人遗址考古发掘丰富,D项正确;元谋人遗址是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遗址,排除A项;北京人时期还没有过定居生活,排除B项; 北京人时期还没有开始饲养牲畜,排除C项。故选D项。
6.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前,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手脚分工明显,会使用天然火的远古人类是北京人,B项正确;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排除A项;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排除C项;河姆渡人距今约7000千年,排除D项。故选B项。
7.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在河姆渡遗址,考古学者发现了木结构水井,这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D项正确;;据考古学者推断,在河姆渡遗址发现的木结构水井,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也就是说生活于距今约三万年的山顶洞人,不可能是我国最早会挖掘和使用木结构水井的人类,排除A项;北京人生活的时间也比河姆渡原始居民早,因此,北京人也不可能是我国最早会挖掘和使用木结构水井的人类,排除B项;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的时间距今约七八千年,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时间是距今约六千年,时间上晚于河姆渡原始居民,而在河姆渡遗址已经发现了木结构水井,因此,半坡原始居民不可能是我国最早会挖掘和使用木结构水井的人类,排除C项。故选D项。
8.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红山文化发源于东北地区西南部,“红山文化是中华文化满天星斗中闪亮的一颗”说明红山文化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A项正确;“唯一依据”说法过于绝对,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依据,有考古发现、文献记载、影视资料等,排除B项;仰韶文化代表性的器物是“人面鱼纹彩陶盆”,排除C项;红山文化无法直接证明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排除D项。故选A项。
9.D
【详解】据所学知识,生活在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坐落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农耕文明的代表,使用磨制石器,骨器、住干栏式房屋,过定居生活。河姆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D项正确;北京人学会使用火,会长时间保持火种,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从而改善了生产条件,A项排除;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6000年,会制作精美的磨制石器,从事农业生产,种植粟,B项排除;山顶洞人掌握钻孔技术和磨制技术,没有从事农业生产,C项排除。故选D项。
10.C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还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为彩陶,典型代表是人面鱼纹彩陶盆,还会制造纺线、织布、制衣,C项正确;北京人和元谋人还没有进入原始农耕生活,排除AD项;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典型代表是猪纹陶钵,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故选C项。
11.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墓葬中随葬品的多与少,显示出贫富不均的社会现实;随葬品 有多有少 有贵有贱,墓葬等级有大有小,这就是阶级分化,这就是阶级对立。因此这些随葬品的分布反映了阶级分化的出现。A项正确;宗教信仰的多元化,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敬畏祖先观念的产生、生产力水平的低下,在题干内容中没有体现,排除CD项。故选A项。
12.D
【详解】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D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BC项不符,排除。故选择D。
13.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黄帝名轩辕。相传黄帝已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据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所以①②属于黄帝的贡献,B项正确;相传在黄帝时期,仓颉创造文字,黄帝的妻子嫘祖会缫丝,擅长纺织,所以③④不属于皇帝的贡献,排除ACD项。故选B项。
14.A
【详解】题目中引用了梁启超的观点,指出华夏民族并非由单一族群形成,而是经历了多元民族的交融和发展,强调了华夏民族是由多个族群交融形成的,体现了多元一体的特点,A项正确;题目中的材料提到了诸族接触交通,但B项并没有体现出华夏民族形成的显著特点,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提到华夏民族形成的过程有多久,排除C项;虽然华夏民族的形成过程中可能涉及到多种民族,但这个选项也没有体现出华夏民族形成的显著特点,排除D项。故选A项。
15.C
【详解】根据所学,距今约四五千年,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活动着许多部落。炎帝和黄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炎、黄大败蚩尤后,炎帝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他们被尊奉为人文始祖,C项正确;尧和舜是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但不是“人文始祖”,排除A项;女娲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但不是“人文始祖”,排除B项;后羿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擅于射箭,但不是“人文始祖”,排除D项。故选C项。
16.C
【详解】五六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相传,当时黄河流域活动着几个较大的部落,如炎帝、黄帝、蚩尤等部落。部落之间展开攻伐,又不断合并,进而结成部落联盟,并推出部落联盟首领。黄帝联合一些部落,在阪泉与炎帝展开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最后炎帝失败,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后来,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黄帝部落的军队在战鼓的激励下冲锋陷阵,最终打败蚩尤。黄帝部落的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的华也以“炎黄子孙”自称。故选C;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17.D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三过家门而不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禹曾经为治理黄河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治理了水患,造福了人类,D项正确;炎黄大战蚩尤的地点是涿鹿,排除A项;“炎帝发明舟船”“神农尝百草”均与材料无关,排除BC项。故选D项。
18.(1)炎帝;黄帝;人文初祖。
(2)涿鹿一战中大败东方的蚩尤部落。
(3)形成了华夏族。
(4)传说时期。
(5)涿鹿之战。
【详解】(1)人物:根据材料一的“神农”和材料二的“轩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传炎帝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因此号称神农氏;黄帝,姓公孙,名轩辕。相传黄帝已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弓箭。可知“神农”是指炎帝;“轩辕”是指黄帝。
尊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大约五六千年前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有炎帝和黄帝,他们结成联盟打败东方的蚩尤部落,黄帝部落的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可知他们被尊称为人文初祖。
(2)途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大约五六千年前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有炎帝和黄帝,他们结成联盟,在涿鹿一战中打败东方的蚩尤部落,黄帝部落的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可知“神农”与“轩辕”在涿鹿一战中大败东方的蚩尤部落之后结成联盟的。
(3)名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大约五六千年前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有炎帝和黄帝,他们结成联盟,在涿鹿一战中打败东方的蚩尤部落,黄帝部落的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可知联盟后来逐渐形成了华夏族。
(4)时期: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大约五六千年前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有炎帝和黄帝,他们结成联盟打败东方的蚩尤部落,黄帝部落的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中国传说时期。
(5)战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大约五六千年前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有炎帝和黄帝,他们结成联盟,在涿鹿一战中打败东方的蚩尤部落,黄帝部落的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可知“平定蚩尤乱”与涿鹿之战有关。
19.(1)河姆渡居民:图一、图三;半坡居民:图二、图四。
(2)历史信息:图一说明河姆渡居民居住环境比较潮湿,所以居住在干栏式房屋内,图三说明河姆渡居民会种植水稻。
(3)途径:在网上查找;去图书馆查找;参观历史博物馆;考古发现等。
【详解】(1)归类:依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稻谷,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河姆渡村(长江流域),种植水稻。图二是人面鱼纹彩陶盆,是半坡居民制造的,半坡居民种植粟。图三是河姆渡居民住的干栏式房屋,图四是半坡居民居住的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故河姆渡居民:图一、图三;半坡居民:图二、图四。
(2)依据所学可知,图一说明当时的河姆渡居民已经开始栽培稻;图二说明:当时的半坡居民已经会制作陶器;图三说明河姆渡居民根据天气比较潮湿的特性建造了干栏式房屋;图四说明:黄河流域的先民能根据自然条件建造房屋半地穴式房屋。
(3)途径: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在网上查找;去图书馆查找;参观历史博物馆;考古发现等。
20.(1)内容:A:②④⑤。B:①③。
(2)名称:图1是河姆渡人居住的干栏式建筑;图2是半坡人居住的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主要原因: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
(3)特点:分布范围广泛;分布不平衡;数量众多。
(4)意义:海峡两岸血脉相连、文化相通,这提高了中国人的亲和力与凝聚力。
【详解】(1)内容:根据材料“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定居时代的原始居民”和所学知识可知,洞穴时代的远古人类主要是旧石器时代的居民,所以是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定居时代的远古人类主要是新石器时代的居民,例如河姆渡人、半坡人。所以,A有②④⑤。B有①③。
(2)名称:根据材料图1、图2和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以木桩插于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成屋。半坡人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多用木头作柱子,屋内有灶坑。所以,图1是河姆渡人居住的干栏式建筑;图2是半坡人居住的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主要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的干栏式房屋,采用木结构的地面建筑;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的半地穴房屋,来用半地穴的土木合筑。河姆渡居民生活的长江流域,地势低洼,空气潮湿,干栏式房屋具有良好的通风和防潮功能;半坡居民生活的黄河流域,冬季比较寒冷,夏季炎热,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在冬季有较好的保暖效果,在夏季又比较凉爽。由此可知,造成其结构不同的主要原因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
(3)特点:根据材料二“我国旧石器时代初期文化遗址有二十余处,北起辽宁,东到安徽,沿黄河”和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早期人类分布的特点是分布范围广泛;分布不平衡;数量众多。
(4)意义:根据材料三“查阅新闻,可以看到炎黄子孙的说法在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华人华侨里出现的频率很高”和所学知识可知,弘扬和认同“炎黄子孙”在当今时代的重要意义为海峡两岸血脉相连、文化相通,这提高了中国人的亲和力与凝聚力。
21.(1)代表:河姆渡原始居民;表现: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举例:制作简单的玉器或原始乐器。
(2)轩辕:黄帝;战争:涿鹿之战,地位:是中华文明由野蛮时代走向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和转变。
(3)特点:历史悠久;分布广泛,丰富多样,不断传承。
【详解】(1)代表:据所学可知,七八千年前“中国南方农耕部落”的典型代表有河姆渡原始居民。河姆渡人生活在距今约 7000 年的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住宅是干栏式房屋。使用磨制石器,如骨粗;种植水稻。饲养猪、狗和水牛。制造陶器、玉器和乐器;会雕刻,懂得使用天然漆。表现:据材料一“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未粗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可知,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是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举例:据所学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精神生活”得到发展的表现是制作简单的玉器或原始乐器。
(2)轩辕:据材料二“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结合所学可知,“轩辕”指的黄帝。据说他是少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 ,名轩辕。战争:据所学可知,“平定蚩尤乱”指的是炎联盟打败蚩尤部落的涿鹿之战。地位:据所学可知,涿鹿之战是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一块里程碑,是中华文明由野蛮时代走向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和转变,在中国文明发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3)特点:据材料四“以考古资料实证了中华大地000年文明”可得出历史悠久;据材料是“浙江良渚遗址、山西陶寺遗址、陕西石遗址和河南二里头遗址”可得出分布广泛,据材料是“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可得出丰富多样,据材料四“悠久的文明传承”可得出不断传承。
22.(1)A:半地穴式房屋;B:干栏式房屋。’
(2)A:半坡原始居民;B:河姆渡原始居民。
(3)地理环境不同。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A是半地穴式房屋;B是干栏式房屋。
(2)根据所学知识,距今6000多年的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的是半地穴式房屋;距今7000多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是干栏式房屋。
(3)根据所学知识,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北方的黄河流域,气候干燥寒冷,建筑半地穴式房屋有利于保暖。河姆渡原始居民所处的长江流域,地势低洼,潮湿温热,主要建筑干栏式房屋,这种房屋,即可防虫野兽之害,又可避潮湿。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原始居民房屋样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地理环境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