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七单元测试卷
班级 . 姓名 . 学号 .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一、字词练习。(24分)
1.看拼音,写词语。(4分)
cài pǔ máng mù dān chún
( ) ( ) ( )
qín xuán pù shài wēi é
( ) ( ) ( )
jǐn shàng tiān huā jiàn pán
( ) ( )
2.找出每组加点字读音错误的一项,并改正。(8分)
⑴恬静(tián) 曝光(pù) 入场券(juàn)
⑵一缕(lǔ) 驰骋(chěng) 莱茵河(yīn)
⑶琴弦(xuán) 少选(shào) 陌生(mò)
⑷戛然而止(gá) 嵩山(sōng) 皮鞋(xié)
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4分) 陶醉 沉醉
⑴我( )在贝多芬的月光曲中,仿佛看到了那淡淡的月光。
⑵那甜美的歌声真让人( )。
著名 驰名
⑴贝多芬是德国( )的音乐家。
⑵长江三峡( )中外。
4.词语搭配。(4分)
( )的钢琴曲 ( )的小路 ( )的烛光
( )的月光 ( )的海面 ( )的琴声
( )的脸 ( )的浪花
5.按要求写成下列词语。(4分)
⑴形容情绪低落的词语:( )、( )
⑵字为同一类的词语 :( )、( )
⑶第一个字带“不”字的词语:( )、( )
⑷“ABAC”式词语:( )、( )
二、句子训练(8分)
1.按要求写出下列句子。(4分)
⑴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哪!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
(改为转述句)
⑵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么弹的,就好了。(改为感叹句)
⑶这,哪里还是戏剧?这,不是太像杂技了吗?(改为陈述句)
⑷姑娘说:“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改为转述句)
2.根据意思写成对应的句子。(4分)
⑴弹得真美啊!像流水一样浩荡!
⑵弹得真好啊!像大山一样高俊!
⑶不一会儿,伯牙又想到流水。
⑷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这个道理不会改变。
三、课文内容回顾(10分)
1.《月光曲》的作者是 国 家、 家 。
《月光曲》的创作灵感来自 ,分为
, 三个阶段。
2.京剧曾称 ,是我国 之一。
四、课内阅读(10分)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解释加点字词。
志: 善哉:
少选: 汤汤:
2.伯牙和钟子期为什么成为知音?
3.钟子期在伯牙死后为什么破琴绝弦?
4.请说一说你在这篇文章中得感悟?
五、课外阅读(18分)
音乐巨人贝多芬
客人敲开了贝多芬的家门。
“他不肯接见你的,”一个女佣站在门槛上为难地说,“他谁都不肯接见。他厌恶别人打扰他,他要的是孤独和安静……”
但是这个好心肠的女人经不住客人的苦苦哀求,捏弄着她的围裙答应去试试看,不过,她说:“答应我,你们一定要按照我的意思决定去留。”
她带领来客到贝多芬工作的屋子,在那里最惹人注目的是两架对放的大钢琴。女佣在一旁指点着说:
“他在这架钢琴上工作,他在那架琴上经常弹奏。别以为这房间杂乱无章,我曾经想收拾一下,后来发觉那是徒劳的。他不喜欢我整理房间,就算整理好了,两分钟内就会弄得零乱不堪。过去那一边是他的厨房,他自己做东西吃,吃得简单随便,也不让我帮他一点忙。可怜他几乎完全聋了,又常常不舒服,什么声音他都听不清楚,看着真叫人难受。还有他那个流氓一样的侄子,一天到晚来麻烦他。——瞧,他下来了,我希望他不会责怪我。”
沉重的脚步声踏在楼梯上清晰可闻。到第二层的时候,他稍稍停留。随后他走进门来了。一个身高五英尺左右的人,两肩极宽阔,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而他给人明显的印象就是他能担负得起。
这一天他身上的衣服是淡蓝色的,胸前的纽扣是黄色的,里面一件纯白的背心,所有这些看上去都已经显得十分陈旧,甚至是不整洁的。上衣的背后似乎还拖着什么东西。据女佣解释,那拖在衣服后面的是一副助听器,可是早已失效了。
他无视屋内的人,一直走向那只巨熊一样蹲伏着的大钢琴旁边,习惯地坐下来,拿起一支笔,人们可以看见他那只有力的大手。
客人带着好像敬畏又好像怜惜的神情,默不作声地望着他。他的脸上呈现出悲剧,一张含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火一样蓬勃的头发,盖在他的头上,好像有生以来从未梳过;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长而笨重的鼻子下一张紧闭的嘴,衬着略带方形的下颌,整个描绘出坚忍无比的生的意志。
女佣略一踌躇后,走上前去引起他的注意,可是他的表情是不耐烦的。
“什么?又怎么了?”他大声说。接下去倒像在自言自语:“倒霉,今天!哦,今天我碰到的是那些孩子,嘲笑我,捉弄我,模仿我的样子。”
女佣向客人指了指。
贝多芬说:“谁?那是谁?”
他又粗着嗓子喊道:“你们说得声音大些,我是个聋子。”
客人小心翼翼递过去一张字条。贝多芬戴上眼镜,专注地凝视了一会,“好,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他说,虽然严肃,但脸上浮现出善良的微笑,“你们很勇敢……可是你们不容易了解我,也很难使我听懂你们的话。过来坐在我旁边,你们知道我听不见的。”
他敲敲自己的耳朵,随手拿过来一张纸一支铅笔给客人。
客人在纸上写道:“我们要知道您的生平,把您的消息带给万千大众,使他们了解您真实的好灵魂。”
看了这几句话,一滴泪在大音乐家眼里闪光。他喃喃地如同独语:“我的好灵魂!人家都当我是个厌世者,你们怎么会想到这个!在这里我孤零零地坐着,写我的音符——我将永远听不见音乐,但是在我心里发出的回响,比任何乐器上演奏得都美。我有时不免叹息,我真软弱……一个音乐家最大的悲剧是丧失了听觉。”
贝多芬神往地说:
“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他接着说:
“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贝多芬激动而又沉郁的情绪深深感染了来访者,客人不停地记下来。
命运加在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将他灵魂锁闭在磐石一样密不通风的“耳聋”之中。这犹如一座不见天日的囚室,牢牢地困住了他。不过,“聋”虽然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不幸和烦忧,却也带来了与人世的喧嚣相隔绝的安静。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贝多芬留客人在他屋子里吃简便的晚餐。在晚餐桌上说起他往昔的许多故事,包括他在童年时跟海顿学习时的生活,包括他为了糊口指挥乡村音乐队的生活……请看一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在那本大书里流着一条大河,那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并且加以引申开的。
贝多芬还向他的客人叙述自己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那次节目是《费黛里奥》。当他站在台上按着节拍指挥时,听众的脸上都有一种奇怪的表情,可是谁也不忍告诉他。演奏告终,全场掌声雷动。贝多芬什么也听不见,很久很久背身站在指挥台上,直到一个女孩拉着他的手向观众答谢时,他才缓缓地转过身来。原来他完全聋了!他永远不能担任指挥了!
贝多芬对客人大声说:“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1.文章中划线的部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中可以看出贝多芬给人们的印象是什么?(3分)
2.从文章中找出一处对贝多芬的描写,并说一说这样的描写是怎样表现贝多芬什么样的品质?(3分)
3.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含义是什么?(3分)
4.为什么贝多芬说:“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3分)
5.倒数第四自然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永恒”指的是什么?
(3分)
6.读完文章后,请说一说你对贝多芬的看法,请结合实际情况谈一谈感受?(3分)
六、习作与表达(30分)
生活中处处充满着艺术,请写出一种你最熟悉的艺术形式。把你对它的了解完整、细致地表达出来。要求:字数不少于500字,语言优美流畅。
答案:
一、字词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
菜谱 盲目 单纯
琴弦 曝晒 巍峨
锦上添花 键盘
2.找出每组加点字读音错误的一项,并改正。
⑴入场券(juàn) quàn
⑵一缕(lǔ) lǚ
⑶少选(shào) shǎo
⑷戛然而止(gá) jiá
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⑴陶醉
⑵沉醉
⑴著名
⑵驰名
4.词语搭配。
著名 幽静 微弱
清幽 波涛汹涌 美妙
恬静 雪亮
5.按要求写成下列词语。
⑴垂头丧气,唉声叹气
⑵喜怒哀乐,琴棋书画
⑶不屑一顾,不拘一格
⑷十全十美,一心一意
二、句子训练
1.按要求写出下列句子。
⑴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她只听别人弹过几遍。
⑵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么弹的,该多好啊!
⑶这,不是戏剧。这,是杂技。
⑷姑娘说,她不过是随便说说罢了。
2.根据意思写成对应的句子。
⑴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
⑵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⑶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⑷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三、课文内容回顾
1.德 作曲 钢琴 贝多芬
月光 月亮升起、月亮升高、月亮照耀
2.平 五大戏曲剧种
四、课内阅读
1.解释加点字词。
志:心志,情志 善哉:好啊
少选:一会儿,不久 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2.钟子期能听出伯牙琴声所表现的意境,两人心意相通,志趣相投。
3.伯牙认为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人能听懂他的琴声。
4.略
五、课外阅读
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可以看出贝多芬给人的印象是脾气暴躁,难以接近。
2.“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这句话表现了贝多芬在遭遇失聪打击后不甘心就此放弃他的音乐事业,“拼命”“巴望”表现了他与不幸命运做斗争的决心、
3.贝多芬以他整个的生命和热情从事音乐创作,音乐在他的笔下和心里,已经成为生命的象征。而乐队只能奏出有声的音符,却不能完美传达心灵的律动和生命的节奏。这句话体现了,贝多芬视音乐如生命的感情。
4.耳聋的他比不上一棵树,因为一棵树尚且可以聆听大自然的声音;树可以远离尘世的喧嚣和纷争。
5.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永恒”是指音乐。
6.略
六、习作与表达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