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2.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应用 同步练习 (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3.4.2.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应用 同步练习 (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1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2-10 12:51: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4.2.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应用课后练习-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一、单选题
1.为了除去氯化镁酸性溶液中的Fe3+离子,可在加热搅拌下加入一种试剂,这种试剂是( )
A.氢氧化镁 B.氢氧化钠 C.碳酸钠 D.氨水
2.要除去MgCl2 酸性溶液里少量的 FeCl3 , 不宜选用的试剂是
A.MgO B.MgCO3 C.NaOH D.Mg(OH)2
3.已知:,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向饱和的FeS溶液中加水,变大
B.溶液和溶液混合后,一定有
C.向含等浓度、的溶液中滴加溶液,先沉淀
D.FeS可用作除去废水中的沉淀剂
4.难溶电解质AB2饱和溶液中,c(A+) = xmol·L-1,c(B-) = ymol·L-1,则Ksp值为
A.
; B.xy; C.xy2 D.4xy2
5.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书写错误的是
A.C(s) +H2O(g)CO(g) +H2(g)
B.N2(g) +3H2(g) 2NH3(g)
C.I- (aq)+ AgCl(s) Cl-(aq)+AgI(s)
D.Cl2(g) + H2O(l) HCl(aq) + HClO(aq)
6.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B 为放热反应
C 验证溶解度大于
D 的水解程度比强
A.A B.B C.C D.D
7.牙齿表面釉质层的主要成分是难溶的,含氟牙膏中的可将其自发转化为,从而保护牙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的溶解度大于
B.食物在口腔中分解产生的有机酸会破坏的溶解平衡
C.高氟地区的人群以及6岁以下的儿童不宜使用含氟牙膏
D.坚持饭后刷牙能有效预防龋齿
8.某电镀厂废水的pH为0.45,主要含有Sn2+、Ni2+和SO,还含有少量的Fe2+和Co2+,处理该废水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氧化沉铁”时,可适当升高温度加快反应速率
B.调节pH至6.5,进行“氧化沉钴”的离子方程式为ClO-+2Co2++H2O+4OH-=2Co(OH)3↓+Cl-
C.“滤液”中溶质主要为Na2SO4,可回收利用
D.“酸溶”所得SnSO4经电解可回收得到金属Sn
9.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炭粉中加入浓硝酸并加热,导出的气体通入少量澄清石灰水 有红棕色的气体产生,石灰水变浑浊 有CO2和NO2产生
B 蔗糖中滴加浓硫酸并不断搅拌 产生黑色蓬松多孔的固体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和氧化性
C 向NaOH溶液中滴加足量的MgCl2溶液后,再滴加CuCl2溶液 先有白色沉淀,后出现蓝色沉淀 Ksp[Cu(OH)2]D 向Na2S溶液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非金属性:Cl>S
A.A B.B C.C D.D
10.某同学在研究氢氧化镁性质的过程中观察到如下现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试管①放在暗处用激光笔照射,液体中会产生一条光亮的通路
B.试管①溶液中等于试管③溶液中
C.试管③溶液变红的原因是氢氧化镁的沉淀溶解平衡逆向移动
D.试管①、③的溶液中均有
11.下列实验中,现象及推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推论
A 常温下将晶体与晶体在小烧杯中混合 烧杯壁变凉 该反应的熵变
B 测定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的 后者更大 的水解程度小于
C 向悬浊液中加入少量固体 沉淀由白色转化为黄色
D 将相同大小的铜片、铝片用导线连接,平行放入浓硝酸中 铜片不断溶解 活泼性:
A.A B.B C.C D.D
12.化学在环境污染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治理措施没有运用相应化学原理的是
选项 治理措施 化学原理
A 向燃煤中添加生石灰以减少酸雨的形成 CaO具有碱性氧化物的通性
B 在汽车尾气系统中安装催化转化器以减少尾气污染 CO和NO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无毒气体
C 用聚乳酸塑料替代传统塑料以减少白色污染 聚乳酸具有生物可降解性
D 向工业废水中添加FeS以除去废水中的 FeS具有还原性
A.A B.B C.C D.D
13.常温下,向含AgCl的饱和溶液中滴加数滴浓的氢碘酸(忽略体积变化)。下列数值增大的是
A.Ksp(AgCl) B.c(OH-) C.c(Ag+) D.c(Cl-)
14.下列各步制取物质,最终无法达到目的的有
A.AlAl2O3Al(NO3)3Al(NO3)3晶体
B.CuCuOCuSO4溶液CuSO4·5H2O
C.FeFeCl3Fe(OH)3Fe2O3
D.CuSO4溶液CuSCuS
15.龋齿是牙釉质溶解后病菌趁虚而入的结果。已知牙釉质的主要成分是羟磷灰石,口腔中存在如下平衡:
①羟磷灰石Ca5(PO4)3OH(s)5Ca2+(aq)+3PO(aq)+OH(aq)
②氟磷灰石的化学式是Ca5(PO4)3F,Ca5(PO4)3F(s) 5Ca2+(aq)+3PO (aq)+F(aq),
氟磷灰石的溶解度比羟磷灰石小。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一定条件下,羟磷灰石可以转化为氟磷灰石
B.氟磷灰石可阻止龋齿的发生
C.使用添加NaF等氟化物的牙膏可以防治龋齿
D.当糖附着在牙齿上发酵时,会产生H+,所以多吃糖可以防治龋齿
16.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
A. 研究阳离子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B. 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 研究酸碱性对平衡移动的影响
D. 研究沉淀的转化
A.A B.B C.C D.D
17.化学与生活、生产、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使用含氟牙膏能预防龋齿,是发生了沉淀的转化
B.将草木灰与铵态氮肥混合施用,可降低氮肥的肥效
C.燃料电池发电相较火力发电,不仅能量转化率高,而且更绿色
D.合成氨工业采用铁触媒做催化剂,目的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NH3的产率
18.已知:T℃时,Ksp(CaSO4)=4.90×10-5、Ksp(CaCO3)=2.8×10-9、Ksp(PbCO3)=8.4×10-14,三种盐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pM=-lgc(阴离子)、pN=-lgc(阳离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线代表的是PbCO3
B.T℃时,向10 mL水中加入CaCO3和PbCO3至二者均饱和,溶液中c(Ca2+):c(Pb2+)=3×10-5。
C.T℃时,向CaSO4沉淀中加入1 mol/L的Na2CO3溶液,CaSO4沉淀会转化为CaCO3沉淀
D.T℃时,向CaCO3悬浊液中加入NH4Cl固体,会使图像中d点向f点转化
19.下列“类比”结果正确的是
A.在溶液中滴加氨水,先产生沉淀后沉淀溶解,则在溶液中滴加氨水,也先产生沉淀后沉淀溶解
B.溶液加热蒸干得到固体,则溶液加热蒸干得到固体
C.常温下,溶解度比大,则溶解度比大
D.与水反应会生成,则与足量作用可得到
20.可用作有机化工的催化剂,一种以钒渣(主要含、、)为原料回收制备的工艺流程如图。其中,“氧化焙烧”时钒氧化物转化为可溶性盐。
已知:时,铝元素完全沉淀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钒渣与纯碱混合后与空气逆流而行,目的是增大气固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
B.滤渣1的主要成分是
C.“沉钒”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D.气体3通入盐酸后所得溶液可循环使用
21.有关下列图像的分析正确的是
A.图①表示在合成氨反应达到平衡后,减少NH3浓度时速率的变化
B.图②中a、b曲线分别表示在硫酸工业的接触室中有催化剂和无催化剂存在下建立平衡的过程
C.图③说明酸HA是比酸HB更弱的酸
D.图④表示AgBr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在AgBr饱和溶液中加入固体NaBr,可使c点变到b点
22.化工生产中常用MnS作沉淀剂除去工业废水中的Cu2+:Cu2+(aq)+MnS(s)CuS(s)+Mn2+(aq),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MnS的Ksp比CuS的Ksp大
B.该反应达到平衡时c(Mn2+)=c(Cu2+)
C.往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CuSO4固体后,c(Mn2+)变大
D.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23.化学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含氟牙膏可以有效防止龋齿
B.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油污
C.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存水果
D.化学药品着火,都要立即用水或泡沫灭火器灭火
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AgCl和AgI固体的悬浊液中c(Ag+)>c(Cl-)=c(I-)
B.25 ℃时Cu(OH)2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在Cu(NO3)2溶液中的溶解度
C.在含有BaSO4沉淀的溶液中加入Na2SO4固体,c(Ba2+)增大
D.25 ℃,AgCl在同浓度的CaCl2和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相同
25.HA是一元弱酸,微溶盐的饱和溶液中随而变化,不发生水解。25℃时,实验测得pM与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点对应的pH=5.0.[已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5℃时,
B.25℃时,
C.25℃时,b点溶液中,
D.a、b、c三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a>b>c
二、填空题
26.的影响因素
(1)内因:物质本身的性质.
(2)外因:仅与有关,与浓度、压强、催化剂等无关.
27.草酸(H2C2O4)是常见的二元弱酸,常温下电离平衡常数Ka1=6×10-2、Ka2=2×10-4。
(1)草酸的第一步电离方程式为。
(2)下列叙述能说明草酸具有弱酸性的是___________(填标号)。
A.分别向等体积等浓度的草酸溶液和盐酸中投入大小、纯度均相同的锌粒,后者反应更剧烈
B.中和等体积等浓度的草酸溶液和稀硫酸,稀硫酸消耗碱的量更多
C.pH=2的草酸溶液和稀硫酸,分别稀释100倍后,前者pH更小
D.将草酸晶体加入Na2CO3溶液中,有CO2放出
(3)0.1 mol·L-1 NaHC2O4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4)某温度下,Ksp(CaC2O4)=4×10-8,Ksp(CaCO3)=3.6×10-9。在含CaCO3和CaC2O4的悬浊液中,则溶液中。
(5)常温下,反应NH3 H2O(aq)+HC2O(aq)C2O (aq)+NH (aq)+H2O(l)的平衡常数K=3×105,则NH3·H2O的电离平衡常数Kb=。
(6)某实验小组利用氧化还原滴定测定草酸晶体(H2C2O4·xH2O)中x的值。实验步骤如下:准确称取m g样品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溶解,再加入少量稀硫酸,然后用c mol·L-1酸性KMnO4标准溶液进行滴定至终点,共消耗标准溶液V mL。判断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是,以下操作会造成所测x值偏高的是(填标号)。
A.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溶液润洗
B.滴定终点读取滴定管刻度时,仰视标准液液面
C.配制标准溶液时,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D.在滴定前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28.溶洞中钟乳石、石笋的形成过程,写出有关的方程式。
29.已知在25 ℃的水溶液中,AgX、AgY、AgZ均难溶于水,但存在溶解平衡。当达到平衡时,溶液中离子浓度的乘积是一个常数(此常数用Ksp表示,Ksp和水的KW相似)。
如:AgX(s)Ag+(aq)+X-(aq) Ksp(AgX)=c(Ag+)·c(X-)=1.8×10-10
AgY(s)Ag+(aq)+Y-(aq) Ksp(AgY)=c(Ag+)·c(Y-)=1.0×10-12
AgZ(s)?Ag+(aq)+Z-(aq) Ksp(AgZ)=c(Ag+)·c(Z-)=8.7×10-17
(1)根据以上信息,判断AgX、AgY、AgZ三者的溶解度(用已被溶解的溶质的物质的量的浓度表示)S(AgX)、S(AgY)、S(AgZ)的大小顺序为。
(2)若向AgY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AgX固体,则c(Y-)(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在25 ℃时,若取0.188 g的AgY(相对分子质量为188)固体放入100 mL水中(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则溶液中Y-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4)①由上述Ksp判断,在上述(3)的体系中,能否实现AgY向AgZ的转化,并简述理由:。
②在上述(3)体系中,能否实现AgY向AgX的转化?根据你的观点选答一项。
若不能,请简述理由;
若能,则实现转化的必要条件是:。
30.用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含少量Fe3O4、Al2O3)和BaS制备高纯MnCO3的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MnO2是一种两性氧化物;25℃时相关物质的Ksp见表。
物质 Fe(OH)2 Fe(OH)3 Al(OH)3 Mn(OH)2
Ksp
净化时需先加入的试剂X为(填化学式)。再使用氨水调溶液的pH,则pH的理论最小值为(当溶液中某离子浓度时,可认为该离子沉淀完全)。
试卷第2页,共11页
参考答案:
1.A
【分析】Fe3+易水解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所加入物质起到调节溶液pH的作用,但不能引入新的杂质,以此解答。
【详解】加入氨水、氢氧化钠、碳酸钠等物质,虽可起到调节溶液pH的作用,但引入新的杂质,不符合除杂的原则,Fe3+易水解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可加入碳酸镁、氧化镁或氢氧化镁等物质,调节溶液的pH且不引入新的杂质,故选A。
2.C
【详解】调节溶液的pH使溶液碱性增强可以使铁离子转化为沉淀,但除杂时不能再引入新的杂质,C中引入钠离子,不正确,其余选项都能降低溶液的酸性生成氢氧化铁沉淀,且不再引入新杂质,正确,答案选C。
3.D
【详解】A.只受温度的影响,A错误;
B.溶液和溶液混合后,为定值,但、不一定相等,B错误;
C.,则硫化铜溶解度更小,向含等浓度、的溶液中滴加溶液,先沉淀,C错误;
D.,则硫化铜溶解度更小,FeS可用作除去废水中的沉淀剂,将铜离子转化为硫化铜沉淀,D正确;
故选D。
4.C
【详解】试题分析:根据难溶电解质的化学式可知,Ksp=c(A+)·c2(B-)=xy2,答案选C。
考点:考查溶度积常数的有关判断
点评:本题是常识性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主要是识记性,不难得分。
5.D
【详解】A.C(s) +H2O(g)CO(g) +H2(g) ,A正确;
B.N2(g) +3H2(g) 2NH3(g)  ,B正确;
C.I- (aq)+ AgCl(s) Cl-(aq)+AgI(s)  ,C正确;
D.Cl2(g) + H2O(l) HCl(aq) + HClO(aq) ,D错误;
故选D。
6.B
【详解】A.虽有不同的浓度的硫酸参与反应,但无规定相同的时间,故无法得出结论,A不符合题意;
B.在浸入冷水中,颜色变浅,说明平衡逆移,则反应放热,B符合题意;
C.试管中的银离子是过量的,氯离子与硫离子并不存在竞争关系,所以无法得出溶解度大于,C不符合题意;
D.一定条件下,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溶解度不一样,饱和溶液浓度不同,无法证明两者水解程度强弱,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A
【详解】A.牙齿表面釉质层的主要成分是难溶的Ca5(PO4)3OH,含氟牙膏中的F 可将其自发转化为Ca5(PO4)3F,从而保护牙齿,说明Ca5(PO4)3F溶解度更小,性质更稳定,A错误;
B.食物在口腔中分解产生的有机酸电离出H+与Ca5(PO4)3OH电离的OH-发生反应,破坏Ca5(PO4)3OH电离的平衡,B正确;
C.高氟地区的人群不宜使用含氟牙膏,容易产生氟斑牙,6岁以下的儿童吞咽功能不够熟练,牙缝容易残留较多牙膏,不易用含氟牙膏,C正确;
D.坚持饭后刷牙能有效预防龋齿,及时清理食物残渣,有利于保护牙齿,D正确;
故答案为:A。
8.B
【分析】据题意,废液中的Sn2+、Fe2+和Co2+分别在沉锡、氧化沉铁、氧化沉钴步骤中分离出去,剩余在滤液中的离子主要有Na+、SO,据此分析。
【详解】A.升高温度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A正确;
B.pH=6.5时,溶液呈酸性,离子方程式应为: ,B错误;
C.据题意,废水中主要含有Sn2+、Ni2+和SO,其中Sn2+已经在沉锡过程被分离,且中途加入的NaOH和NaClO中的Na+未被分离出去,故主要为Na2SO4,C正确;
D.“酸溶”所得SnSO4经电解,Sn2+在阴极得电子生成Sn,D正确;
答案选B。
9.C
【详解】A.若有NO2生成,NO2会和石灰水反应生成硝酸钙和亚硝酸钙,二者均不与CO2反应,若观察到有红棕色气体生成,说明NO2过量,石灰水少量,则石灰水不会变浑浊,A错误;
B.实验现象体现的是浓硫酸的脱水性,而不是吸水性,B错误;
C.向NaOH溶液中滴加足量的MgCl2溶液后,则氢氧根完全沉淀,再滴加CuCl2溶液,出现蓝色沉淀,说明氢氧化镁沉淀转化为氢氧化铜,说明氢氧化铜的溶解度更小,二者为同类型沉淀,所以Ksp[Cu(OH)2]D.向Na2S溶液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HCl的酸性比H2S的酸性强,但比较两种元素的非金属强弱,需要比较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氢化物的酸性强弱不能确定非金属强弱关系,D错误;
故选C。
10.D
【详解】A.试管①是浊液,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故A错误;
B.试管①中含氢氧化镁,试管③中含氢氧化镁、氯化镁,氯化镁的存在会使氢氧化镁的溶解平衡逆向移动,则;试管③<试管①,故B错误;
C.试管③中溶液又变红是氢氧化镁的沉淀溶解平衡正向移动,故C错误;
D.试管①、③的溶液中均有,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11.C
【详解】A.常温下将晶体与晶体在小烧杯中混合,烧杯壁变凉,则该反应的焓变,该反应有氨气生成,则熵变,故A错误;
B.饱和溶液和饱和溶液的浓度不同,不能比较水解程度,故B错误;
C.溶度积越小越易形成沉淀,由操作和现象可知发生沉淀转化,则Ksp(AgCl)>Ksp(AgI),故C正确;
D.常温下,铝能被浓硝酸钝化而铜不能,将相同大小的铜片、铝片用导线连接,平行放入浓硝酸中,铜做负极,铜片不断溶解,但活泼性:Al>Cu,因为验证金属活泼性应使用非氧化性酸,故D错误;
答案为C。
12.D
【详解】A.向燃煤中添加生石灰以减少酸雨的形成,是因为氧化钙能和二氧化硫等气体反应,体现了CaO具有碱性氧化物的通性,故A不符合题意;
B.汽车尾气系统中安装催化转化器以减少尾气污染,是排气系统中CO和NO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无毒气体氮气和二氧化碳减少污染,故B不符合题意;
C.聚乳酸具有生物可降解性,易于降解可减少白色污染,故C不符合题意;
D.向工业废水中添加FeS以除去废水中的,是铜离子和FeS生成了硫化铜沉淀,没有体现FeS还原性,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3.D
【详解】AgCl饱和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还存在水的电离平衡:。当加入强酸氢碘酸时,体系温度不变,不变;氢碘酸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增大,水电离平衡逆向移动,减小;加入氢碘酸后溶液中增大,平衡正向移动,生成碘化银沉淀,减小,增大,故选D。
14.A
【详解】A.因为HNO3易挥发,加热过程中Al3+水解平衡右移,最后蒸干灼烧得到Al2O3,无法达到目的,A错误;
B.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蒸发结晶得到CuSO4·5H2O,可以达到目的,B正确;
C.铁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氯化铁与一水合氨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灼烧氢氧化铁得到三氧化二铁,可以达到目的,C正确;
D.CuSO4溶液与硫化氢反应生成硫化铜,硫化铜过滤洗涤蒸干得到CuS,可以达到目的,D正确;
故答案选A。
15.D
【详解】A.氟磷灰石的溶解度比羟磷灰石小,添加NaF等氟化物的牙膏可以使羟磷灰石转化为氟磷灰石,A正确;
B.氟磷灰石溶解度更小,有利于生成更坚硬的牙齿保护层,可阻止龋齿的发生,B正确;
C.根据氟磷灰石的溶解度比羟磷灰石小,使用添加NaF等氟化物的牙膏可以使羟磷灰石转化为氟磷灰石,防治龋齿,C正确;
D.糖附着在牙齿上发酵时,会产生H+,根据Ca5(PO4)3OH(s)5Ca2+(aq)+3PO(aq)+OH(aq) ,氢离子消耗氢氧根离子,使平衡正向移动,导致羟磷灰石溶解,加重龋齿,D错误;
故选D。
16.D
【详解】A.该实验中,阴离子相同,阳离子不同,可以研究阳离子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A项不符合题意;
B.Na2S2O3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反应,加入酸浓度不同,可以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B项不符合题意;
C.NaOH和硫酸改变了溶液中H+的浓度,引起了溶液中和浓度的变化,使得溶液的颜色发生改变,故该实验可以研究酸碱性对平衡移动的影响,C项不符合题意;
D.AgNO3溶液过量,再加入KI溶液之后,会直接生成沉淀,不发生沉淀的转化,故该实验不能达到目的,D项符合题意;
答案选D。
17.D
【详解】A.因为Ksp[Ca5(PO4)3F]<Ksp[Ca5(PO4)3OH],所以使用含氟牙膏能预防龋齿,是发生了沉淀的转化反应Ca5(PO4)3OH+F-Ca5(PO4)3F+ OH-,A正确;
B.将草木灰与铵态氮肥混合施用时,草木灰中碳酸盐水解生成的OH-,使铵盐中的转化为一水合氨,再分解为氨气,从而使氮肥的肥效降低,B正确;
C.燃料电池发电时,能量损失少,且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小,所以相较火力发电,不仅能量转化率高,而且更绿色,C正确;
D.合成氨工业采用铁触媒做催化剂,目的是加快反应速率,缩短反应到达平衡的时间,提高平衡前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的转化率,但不能改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和NH3的平衡产率,D错误;
故选D。
18.C
【分析】离子浓度越大,-lgc(离子)的数值越小,因此a曲线对应的是硫酸钙,b曲线对应的是碳酸钙,c曲线对应的是碳酸铅。
【详解】A.根据分析,c曲线对应的是碳酸铅,A错误;
B.CaCO3和PbCO3的饱和溶液中c(Ca2+):c(Pb2+)=,B错误;
C.硫酸钙饱和溶液中c(Ca2+)=0.007mol/L,向硫酸钙沉淀中加入1mol/L的碳酸钠溶液时,此时浓度熵=c(Ca2+)·c(CO)=0.007>Ksp,因此一定有碳酸钙沉淀生成,所以硫酸钙会转化为碳酸钙沉淀,C正确;
D.当向CaCO3悬浊液中加入NH4Cl固体时,铵根水解显酸性,会消耗溶液中的CO,使溶解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溶液中c(Ca2+)增大,d点向e点转化,D错误;
故选C。
19.D
【详解】A.由于氢氧化铝与氨水不反应,则Al(NO3)3溶液中滴加氨水,只生成沉淀,沉淀不溶解,故A错误;
B.FeCl3溶液水解生成氢氧化铁和氯化氢,氯化氢挥发,则FeCl3溶液加热蒸干得到氢氧化铁固体,故B错误;
C.由于碳酸钙是一种沉淀,则Ca(HCO3)2溶解度比CaCO3大,但是Na2CO3的溶解度比NaHCO3大,故C错误;
D.PCl3与水反应会生成H3PO3和氯化氢,PCl3与足量C2H5OH作用可得到P(OC2H5)3和氯化氢,故D正确;
故选:D。
20.C
【分析】根据流程图可知,钒渣氧化焙烧后生成NaVO3,4.5【详解】A.钒渣与纯碱混合后与空气逆流而行,这样可以使气体和固体充分接触,增大了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反应速率,A正确;
B.根据分析可知,4.5C.沉钒时加入了稀硫酸,反应在酸性环境下进行,不会生成氢氧根离子,离子方程式应该为4+10+6H+=(NH4)4H2V10O28↓+2H2O,C错误;
D.气体3为氨气,其通入盐酸后得到氯化铵溶液,可在沉钒这一步中循环使用,D正确;
故答案选C。
21.B
【详解】A.减少NH3浓度,正反应速率不可能增大,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且平衡正向移动,A错误;
B.加入催化剂会加快反应速率,但是不会引起平衡移动,平衡后反应物的百分含量不变,a、b曲线分别表示在硫酸工业的接触室中在有催化剂和无催化剂存在下建立平衡的过程,B正确;
C.等pH时,更弱的酸浓度更大,稀释相同倍数,pH变化较小,则图③说明HB是比HA更弱的酸,C错误;
D.在AgBr饱和溶液中加入NaBr固体后,c(Br-)增大,溶解平衡逆向移动,c(Ag+)减小,D错误;
故答案为:B。
22.B
【详解】A.根据沉淀转化关系可知MnS的溶解度大于CuS,且二者为同种类型沉淀,溶解度大的溶度积也大,故A正确;
B.平衡时两种离子的浓度不再改变,但不一定相等,与该反应的平衡常数有关,故B错误;
C.硫酸铜可以电离出铜离子,使平衡正向移动,锰离子的浓度变大,故C正确;
D.MnS和CuS均为固体,所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B。
23.D
【详解】A.使用含氟牙膏,牙膏中的F-与口腔中牙齿电离产生的离子能够结合生成更难溶解的物质,使牙齿更坚固,所以使用含氟牙膏可以有效防止龋齿,A正确;
B.碳酸钠溶液水解显碱性,碳酸钠的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可促进盐的水解,使溶液碱性增强。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易水解,所以用热的碳酸钠溶液可以更好的洗涤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油污,B正确;
C.水果保存过程会释放乙烯气体,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会氧化消耗水果产生的乙烯,降低其浓度从而具有保鲜作用,故常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存水果,C正确;
D.金属钠着火燃烧产物Na2O2能够与H2O或CO2反应放出O2而具有助燃作用,使火势加剧,因此不是所有化学药品着火都要用水或泡沫灭火器灭火,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D。
24.B
【详解】A.含有AgCl和AgI固体的悬浊液中存在AgCl(s)+I-(aq)AgI(s)+Cl-(aq),其平衡常数K=,因Ksp(AgCl)>Ksp(AgI),则c(Cl-)>c(I-),A错误;
B.氢氧化铜在水中存在溶解平衡Cu(OH)2(s)Cu2+(aq)+2OH-(aq),向溶液中增加硝酸铜,则铜离子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氢氧化铜溶解度减小,因此25 ℃时Cu(OH)2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在Cu(NO3)2溶液中的溶解度,B正确;
C.在含有BaSO4沉淀的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BaSO4(s)Ba2+(aq)+(aq),向饱和溶液中加入硫酸钠,则溶液中硫酸根离子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钡离子浓度减小,C错误;
D.因存在溶解平衡AgCl(s)Ag+(aq)+Cl-(aq),氯离子浓度越大,AgCl溶解度越小,因同浓度的CaCl2和NaCl溶液中,氯离子浓度不同,故AgCl溶解度不同,D错误;
答案为B。
25.C
【分析】在a点时,=0.2,所以c(HA)=4c(A-),pH=5,故c(H+)=10-5mol/L,Ka==0.25×10-5=2.5×10-6。
【详解】A.25℃时,当δ(A-)=1时,pM=3,即c(M2+)=10-3mol/L,=1说明c(HA)=0,即溶液中的A-均为MA2电离的,根据MA2M2++2A-,c(M2+)=10-3mol/L时,c(A-)=2c(M2+)=2×10-3mol/L,Ksp(MA2)= c(M2+) c2(A-)=4×10-9,则,A错误;
B.HA是一元弱酸,微溶盐的饱和溶液中随、c(A-)而变化,则25℃时,不是定值,B错误;
C. 25℃时,b点溶液中,=0.5,因此c(HA)=c(A-),pM=2.8,则c(M2+)=10-2.8mol/L,c(HA)=c(A-)= ,,C正确;
D.越大,则c(HA)越小,氢离子浓度越小,水的电离程度越大,a、b、c三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a<b<c,D错误;
答案选C。
26.温度
【详解】溶度积的大小反映了难溶电解质的溶解能力,的影响因素分为外因和内因,其外因仅与温度有关,与浓度、压强、催化剂等无关。
27.(1)H2C2O4H+ + HC2O
(2)AC
(3)c(Na+)>c(HC2O)>c(H+)>c(C2O)>c(OH-)
(4)9:100或0.09
(5)1.5×10-5
(6) 加入最后半滴标准溶液,溶液由无色变浅紫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C
【详解】(1)草酸为弱酸,第一步电离出氢离子和草酸氢根离子,H2C2O4H+ + HC2O;
(2)A.分别向等体积等浓度的草酸溶液和盐酸中投入大小、纯度均相同的锌粒,后者反应更剧烈,说明草酸中氢离子浓度较小,部分电离,草酸为弱酸,A正确;
B.草酸、硫酸均为二元酸,中和等体积等浓度的草酸溶液和稀硫酸,稀硫酸消耗碱的量应该相同,不能说明草酸为弱酸,B错误;
C.pH=2的草酸溶液和稀硫酸,分别稀释100倍后,前者pH更小,说明草酸溶液中存在草酸的电离平衡,稀释后草酸又电离出氢离子,故其为弱酸,C正确;
D.将草酸晶体加入Na2CO3溶液中,有CO2放出,说明草酸酸性大于碳酸,但是不能说明草酸为弱酸,D错误;
故选AC。
(3)0.1 mol·L-1 NaHC2O4溶液中钠离子浓度最大,HC2O的水解常数为,则其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故溶液显酸性,由于水也电离出少量的H+,则c(H+)>c(C2O)>c(OH-),故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Na+)>c(HC2O)>c(H+)>c(C2O)>c(OH-);
(4)在含CaCO3和CaC2O4的悬浊液中,;
(5)常温下,反应NH3 H2O(aq)+HC2O(aq)C2O (aq)+NH (aq)+H2O(l)的平衡常数,则NH3·H2O的电离平衡常数;
(6)高锰酸钾和草酸反应生成锰离子和二氧化碳、水,,则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是加入最后半滴标准溶液,溶液由无色变浅紫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A.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溶液润洗,导致标准液用量增大,则计算出草酸物质的量增大,使得x值减小,A不符合题意;
B.滴定终点读取滴定管刻度时,仰视标准液液面,导致标准液用量读数偏大,则计算出草酸物质的量增大,使得x值减小,B不符合题意;
C.配制标准溶液时,定容时俯视刻度线,使得标准液浓度偏大,滴定时导致标准液用量偏小,计算出草酸物质的量偏小,使得x值增大,C符合题意;
D.在滴定前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导致标准液用量读数偏大,则计算出草酸物质的量增大,使得x值减小,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8.潮湿的岩洞内CO2浓度较大的地方形成Ca(HCO3)2造成岩石被侵蚀CaCO3+CO2+H2O=Ca(HCO3)2
【解析】略
29. S(AgX)>S(AgY)>S(AgZ) 减小 1.0×10-6 mol·L-1 能;Ksp(AgY)=1.0×10-12>Ksp(AgZ)=8.7×10-17 能;当溶液中c(X-)>1.8×10-4 mol·L-1时,可实现AgY向AgX的转化,若要实现AgY向AgX的完全转化,必须保持溶液中的c(X-)>1.8×10-4 mol·L-1
【详解】(1) AgX、AgY、AgZ三种物质组成和结构相似,根据各物质的Ksp可知其溶解度S(AgX)>S(AgY)>S(AgZ);
(2)由于AgY比AgX更难溶,则向AgY饱和溶液中加入AgX固体,则发生沉淀的转化:AgX(s)+Y-(aq)AgY(s)+X-(aq),c(Y-)减小;
(3)25℃时,Ksp(AgY)=1.0×10-12,即溶液达到饱和时,c(Ag+)=c(Y-)=1.0×10-6mol·L-1,可知100 mL水溶解AgY的质量约为:0.10 L×1.0×10-6 mol·L-1×188 g·mol-1=1.88×10-5 g<0.188 g,即0.188 g AgY固体放入100 mL水中,形成AgY的饱和溶液且固体还有剩余,则溶液中c(Y)=1.0×10-6 mol·L-1;
(4)①AgY、AgZ二种物质组成和结构相似,由于Ksp(AgZ)②在(3)中c(Ag+)=1.0×10-6 mol·L-1,虽然Ksp(AgX)>Ksp(AgY),但当c(X-)>=1.8×10-4 mol·L-1时,也可实现AgY向AgX的转化。
30. H2O2 4.9
【详解】净化时更好的除去Fe元素需要将Fe2+氧化为Fe3+,为了不引入新的杂质,且不将Mn元素氧化,加入的试剂X可以是H2O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Fe(OH)3和Al(OH)3为同类型的沉淀,而Al(OH)3的Ksp稍大,所以当Al3+完全沉淀时,Fe3+也一定完全沉淀,当c(Al3+)=1.0×10-5mol/L时,c(OHˉ)==10-9.1mol/L,所以c(H+)=10-4.9mol/L,pH=4.9,即pH的理论最小值为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