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单元基础测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美国记者哈里森·埃文斯·索尔兹伯里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说:“从红军1934年10月16日在华南渡过浅浅的于都河,直至毛泽东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长征把中国这段历史紧紧地联系在一起。”2022年10月21日,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6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提到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信念的胜利。哈里森与习近平均着重强调( )
A.长征精神的巨大作用
B.长征实现我们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
C.长征胜利,革命形势转危为安
D.长征保存了革命火种,成为人民革命战争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
2.1927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并在会上作出决议,规定“苏维埃的组织,首先应当在那些中心的地方如广州、长沙等”成立,而小县城和农村则暂不组织苏维埃。该决议表明( )
A.革命策略尚未反映具体国情
B.农村缺乏组织苏维埃的条件
C.中国共产党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
D.中心城市的革命条件较优越
3.20世纪20 年代末,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南方掀起了一场汹涌澎湃的苏维埃运动,中国共产党活动地区被称为苏维埃区域,所建政权被称为苏维埃政权。苏维埃运动的发展直接得益于( )
A.国民革命
B.南昌起义
C.工农武装割据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4.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制定和通过了一系列计划和议案,如1928年的“基本工业建设计划”、1931年的“实业建设程序案”、1933年的“实业四年建设计划”、1937年的“中国经济建设方案”等。这些计划和议案的制定( )
A.化解了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冲击
B.加强了对经济的管理和干预
C.阻止了日本对华北地区的渗透
D.促成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5.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中国,其不能真正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是( )
A.国民党各派军阀争权夺利矛盾加重
B.封建经济的分散性和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侵略政策
C.蒋介石排斥异己,但力量不足以消灭其他军阀
D.国共对峙,斗争激烈
6.1931年,中共中央在干部任用问题上提出“坚决提拔新的工人干部来参加指导机关工作”,派遣大批工人干部担任红军的指挥员与政治委员,还要求各地“洗刷党内富农小地主”的成分。中共中央的上述做法( )
A.确保了干部队伍的纯洁性
B.表明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
C.带有一定的“左”倾色彩
D.没有发挥农民阶级的作用
7.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某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当前中国革命的性质是民主主义革命;民族资产阶级也是革命的力量之一;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这次全国代表大会( )
A.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成立
B.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C.标志着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D.标志着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
8.中国国民党曾报告某一事件为“暴动”。它是一次以国民党名义对国民党的“暴动”,是中国共产党走上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始。这一事件是指( )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土地革命
D.红军长征
9.下表是近代中国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产值比较表,从中可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
1920年产值(亿元) 1936年产值(亿元)
官僚资本 1.84 2.22
民族资本 2.51 16.32
A.国民党统治时期官僚资本迅速膨胀
B.民族资本发展得益于南京临时政府的扶持
C.民族资本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
D.民族资本发展速度快于官僚资本
10.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这表明( )
A.农民阶级是革命主力军
B.纠正王明等人的“左”倾错误
C.国民革命运动取得胜利
D.“工农武装割据”符合国情
11.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被评价为“找到了与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一些学者认为这次大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点”。这次会议( )
A.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探索
B.提出了民主革命时期的革命纲领
C.探索出中国特色的武装斗争的道路
D.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
12.习近平总书记在南湖讲话中指出,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的红船,这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这一说法是指中共“一大”( )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
C.开始探索中华民族解放的道路
D.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13.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的表现是( )
A.积极发动工人运动
B.提出中国民主革命纲领
C.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D.独立探索革命发展道路
14.下表是近代中国部分年份进出口商品贸易比重表(占总值百分比)。据此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年份 进口商品 出口商品
钢铁和机械 棉纱及棉织品 棉花 矿砂及金属
1925年 6.5 20.7 3.8 2.9
1928年 7.2 15.8 3.4 2.1
1931年 9.3 7.9 2.9 1.6
A.中国轻、重工业发展趋于平衡
B.南京国民政府优先发展重工业
C.当时国内工业建设有所发展
D.民族工业在一战后迅速萧条
15.有誓词称:“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从来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日月。”该誓词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
A.北伐战争
B.辛亥革命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16.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土地问题决议案》规定没收豪绅地主土地,“实现土地国有”。1931年,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要求苏维埃各级政府发布通告,告之民众所分得的土地,“由他私有,别人不得侵犯”。这一转变( )
A.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
B.造成了土地政策严重脱离实际
C.有利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D.意味着党内“左”倾思想得以根除
17.“中国最初的共产主义支部是于1920年5月在上海和北京组织起来的”,这表明当时( )
A.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C.筹备工人阶级政党
D.工农运动蓬勃开展
18.1934年,中国银行以低于市场的价格买走烟台张裕酒厂25万的股票,从而控制了这家当时国内最大的工业化葡萄酒厂。这反映出影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是( )
A.外国资本的压制
B.封建主义的束缚
C.官僚资本的侵蚀
D.股票市场的紊乱
19.索尔兹伯里在评论某个事件时写道:“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而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则是中国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材料中的“分水岭”是指( )
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形成
B.长征胜利结束
C.中华苏维埃政权建立
D.遵义会议召开
20.下图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八块浮雕之一。浮雕采用了立体层次构图,背景为天安门、华表、五色旗。该浮雕所纪念的历史事件( )
A.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B.揭开了反对军阀统治的序幕
C.推动国共两党走向联合
D.宣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
材料二 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摘编自陈勤、李刚、齐佩芳著《中国现代化史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中国时局的特点。为改变这一状况,国共两党发动了哪一重大军事行动 结果如何 (12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呈现出怎样的新特点。(8分)
22.(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太平天国运动不仅借助外来的思想武器,动员、鼓舞、组织了革命力量,而且在自己的政治纲领中,表现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因素。
——摘编自曹德本《中国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摘编自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材料三 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
——摘编自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
(1)材料一中的“政治纲领”名称叫什么 其核心是什么 从主观方面分析这一纲领没有真正实行过的原因。(8分)
(2)材料二中孙中山所述“三个革命”的核心是什么 (3分)
(3)分别概括三则材料所反映的近代中国三种政治力量及其主要思想理论。(9分)
参考答案:
1-5AACBB
6-10CBADD
11-15BBDCA
16-20CCCDA
21.
(1)特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混战。
军事行动:国共联合发动北伐战争。
结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动摇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根基。
(2)新特点:宣传发动广,群众参与多(群众基础更广泛);国共两党合作;以新三民主义作指导;具有明确的反帝目标。
22.
(1)纲领:《天朝田亩制度》。(2分)核心: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2分)原因:从主观方面说,平均分配土地和生产、生活资料统归圣库的规定都是空想,根本无法实施。(或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4分)
(2)政治革命。(3分)
(3)农民阶级:绝对平均主义;(3分)资产阶级革命派:三民主义(民主革命思想);(3分)无产阶级: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