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单元基础测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巴黎)公社主要是由普通工人组成……公社一举而把所有的职务——军事、行政、政治的职务变成真正工人的职务,使它们不再归一个受过训练的特殊阶层所私有。”这说明巴黎公社( )
A.具有无产阶级专政性质
B.旨在建立工农联合政府
C.解决了人类不平等问题
D.受到了马克思直接指导
2.法国历史学家雅克·鲁热里说,巴黎公社成为法国19世纪的最后一次革命,是19世纪法国的革命史诗的顶点和终点,因为正是在巴黎公社后,法国社会精英分子在对“社会动乱”的进一步恐惧中确立了新制度。材料表明( )
A.巴黎公社的暴力革命带来社会恐怖
B.公社革命后共和派的势力大增
C.公社革命客观上推动了共和制进程
D.公社成就彰显马克思主义价值
3.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只有在现实的世界中并使用现实的手段才能实现真正的解放;没有蒸汽机和珍妮走锭精纺机就不能消灭奴隶制;没有改良的农业就不能消灭农奴制;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和量方面得到充分供应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以现实为基础就能实现人的真正解放
B.把人的解放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
C.蒸汽机和珍妮机消灭了奴隶制
D.把人的解放建立在消灭农奴制基础上
4.1844年,正义者同盟吸收了“真正的社会主义”的观点,宣称人类的爱是消灭贫富之间矛盾的手段,要通过号召相互谅解,“用和平方法建立同志式的劳动组织”。由此可知这( )
A.标志着共产主义同盟形成
B.说明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增强
C.属于空想社会主义的范畴
D.表明社会主义得到初步实践
5.1825年,欧文在美国印第安纳州120多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建立了“新和谐公社”。公社里生产资料公共占有,实行民主管理,共享劳动成果。这一举动( )
A.是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种种弊端的一种尝试
B.是成熟的思想理论在现实中的一次成功实践
C.为工人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个可行案例
D.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坚实的阶级基础
6.1900年后,美国许多大公司纷纷成立工业研究实验室,其中通用电器公司、杜邦公司的实验室等成为现代工业研究实验室的典范。这主要说明了( )
A.科学技术与生产之间紧密结合
B.当时美国科研开发力量最为雄厚
C.公司是现代科技发展的物质基础
D.国力强弱取决于现代科技的发展
7.虽然马克思在1848年发表《共产党宣言》时,就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但他之后仍把全部时间用在了证明自己思想分析的准确性上,花费毕生的精力和心血写出了浩繁卷帙的《资本论》。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 ( )
A.建立在持续不断的理性思考之上
B.强调无产阶级自身的解放
C.继承了人类一切优秀的文化遗产
D.主张用暴力打碎国家机器
8.马克思说:“因为机器本身是人对自然力的胜利,而它的资本主义应用使人受自然力奴役;因为机器本身增加生产者的财富,而它的资本主义应用使生产者变成需要救济的贫民。”马克思认为( )
A.工业革命后机器广泛应用导致生产者贫穷
B.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使生产者逐渐成为奴隶
C.机器是资本家增加财富和战胜自然的工具
D.资本主义制度是生产者贫穷和受奴役的根源
9.下表总结了1500—1960年不同交通工具运输速度的变化情况。据此推知( )
时间 1500—1840年 1850—1930年 1950年 1960年
交通工具和速度 马车、帆船16千米/时 汽船、火车56—104千米/时 螺旋桨飞机480—640千米/时 喷气式飞机800—1 120千米/时
A.科技逐步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
B.科技发明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变革
C.科技发展缩短了人们的空间距离
D.科学技术与生产逐渐实现了结合
10.《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但“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材料充分体现了( )
A.历史唯物主义的观念
B.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
C.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
D.社会主义革命的依据
11.1913年,在总统威尔逊的呼吁下,美国国会通过了《安德伍德—西蒙斯关税法》,降低了900多种关税税率,总平均税率下降到26.67%,较以前大大降低。有人评价该法案“目的是减少保护,使美国工业与欧洲制造商展开真正竞争的尝试”。美国的关税改革 ( )
A.客观上推进世界市场的发展
B.体现出扩大资本积累的客观需求
C.有利于保护美国的国内市场
D.反映了美国对欧洲国家的妥协让步
12.1900年,法国女工和童工的工作时间被限制在每天10个小时,而男性工人每天仍要工作12个小时。到1906年,法律才规定工人每个星期日可以休息1天。与同时代的德国比,法国政府没有进行任何社会保障立法方面的尝试。这反映出当时法国( )
A.工业化发展水平极其低下
B.成为国际工人运动中心
C.民主共和体制尚未建立
D.社会阶级对立现象严重
13.下表是1820—1880年英国棉纺织品出口市场的地区分布和变化表。表中数据的变化说明( )
地区 棉布(100万码)
1820年 1840年 1860年 1880年
欧洲(除土耳其) 127.7 200.4 200.5 365.1
土耳其 9.5 74.6 357.8 588.6
美洲(除美国) 56.0 278.6 527.1 651.6
美国 23.8 32.1 226.8 77.9
英属印度 - 145.1 825.1 1 813.4
其他国家 33.9 59.8 538.9 999.7
A.棉纺织品主导英国出口贸易
B.世界各地区间贸易的增长
C.殖民地对英国经济的重要性
D.英国在欧美影响力的下降
14.1831年,英国《人民之声报》发布工人阶级政纲,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工人们是中间和上层阶级的支持者”;1834年,英国“全国各业统一工会”宣布“要建立一种新的秩序,只有社会中真正有用的和有智慧的阶层,才能管理国家事务”。这一变化反映了( )
A.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
B.工人阶级认识到世界工人联合斗争的必要性
C.英国工人阶级主体意识的自我觉醒
D.马克思主义诞生推动英国工人运动
15.“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工业革命的前提。正如亚当·斯密所说,市场的扩大会导致生产的专业化,从而提高生产效率。”这里省略的内容是( )
A.民主政治 B.商业革命
C.价格革命 D.世界工厂
16.恩格斯在1883年《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序言中认为,“贯穿《宣言》的基本思想: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恩格斯意在说明马克思主义( )
A.建立在工业革命的基础上
B.必然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
C.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
D.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
17.19世纪30年代,女装流行的面料有薄棉布、白麻布、薄纱、蝉翼纱、条纹毛织物,而19世纪晚期后,人造染料、人造纤维的发明改变了衣料,人造丝袜成为女性的时尚用品。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 )
A.女性社会地位不断提高
B.工业革命中棉纺织业的发展
C.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
D.女性审美情趣发生重大变化
18.巴黎公社客观上实践了《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这主要表现在( )
A.工人通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
B.成立公社委员会作为最高权力机关
C.公社成员均由市民选举产生
D.以国民自卫军取代资产阶级旧军队
19.“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措施就是将印度的棉织品介绍给欧洲。1619—1625年,运往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纺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这一材料主要说明( )
A.市场需求刺激工业革命
B.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
C.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
D.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
20.对于巴黎公社的评价,有人认为它是“无政府主义的实践”;有人认为它是“社会主义的早期实验”;有人认为它是“世界政治左翼运动崛起的里程碑”。这主要反映出( )
A.巴黎公社缺乏群众基础
B.评论者的意识形态不同
C.无产阶级组织思想涣散
D.巴黎公社未获社会肯定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圣西门试图谋取教皇和路易十八的支持。傅立叶提出组建“法郎吉”协作社,幻想资本家和权贵人物来帮助他实现计划,白白等了12年,无人问津。欧文创立的“新和谐公社”,三年就瓦解了,几乎耗尽了他的全部资产。
材料二 资产阶级生存和统治的根本条件,是财富在私人手里的积累,是资本的形成和增殖;资本的条件是雇佣劳动。……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三 资本主义社会行将灭亡的预言是不对的……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马克思与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主张有何不同,并概括指出出现这种不同的根本原因。(12分)
(2)西欧历史上哪一事件可以证明材料三中观点的准确性 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8分)
22.(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部分地区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变化表(%)
时间 欧洲 美国和加拿大 非洲
1750年 19.2 0.1 13.1
1850年 22.7 2.3 8.1
1900年 24.9 5.1 7.4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随着19世纪马铃薯种植的增加,欧洲人的营养水平得到提高,对疾病的自然抵抗力也相应增强。即使农作物歉收,新的铁路网也保证了来自外界的充分供应。与此同时,千百万欧洲人远渡重洋移民美洲,带来了新的政治制度、谋生方法和文化传统。随着殖民扩张步伐的加快,蔗糖、茶叶和棉花等农产品的大规模全球交易不再是新鲜事,对工业机器至关重要的轮胎的主要原料——橡胶,则来自巴西、马来西亚和刚果河流域。以运输、通信和军事技术武装起来的欧洲人强迫殖民地提供自然资源、交换工业品,这激起了殖民地的抵抗。
(1)概括材料一中各地区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发生的变化。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世界一体化进程对国际经济、政治的主要影响。(12分)
参考答案:
1-5ACBCA
6-10AADCA
11-15ADCCB
16-20BCAAB
21.
(1)不同点:空想社会主义者将注意力集中在他们所设计的社会改革方案上,期待富裕的捐助人的支持;马克思从实际出发,坚信阶级斗争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必要手段。
根本原因:空想社会主义是不成熟的资本主义和阶级的产物;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物质、阶级和思想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
(2)事件:巴黎公社运动。
启示:思想发展受社会发展的影响,具有时代性;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从实际出发,才能确保思想发展的科学性。
22.
(1)变化:欧洲、北美地区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迅速提高;非洲地区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大大降低。(2分)
原因:欧美农作物种植规模扩大,人口死亡率降低;新交通工具促进了人口迁移;黑奴贸易等使非洲人口大量减少。(6分)
(2)极大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劳动分工向深度与广度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提高;全球性交流扩大;亚非拉国家逐步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民族民主运动高涨;资本主义国家间矛盾加剧。(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