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单元基础测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1957年苏联撤销了25个联盟共和国部和113个加盟共和国部,全国划分为105个经济行政区,各区设国民经济委员会管理各地的企业。这一做法( )
A.加速了工业化的完成
B.促使企业获得自主地位
C.冲击了原有经济秩序
D.导致苏联经济陷入困境
2.1973年3月,联合国安理会就巴拿马从美国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问题召开会议。会上第三世界国家对巴拿马的要求一致表示支持,没有一个国家的代表为美国的立场辩护,但美国行使了否决权。后经美巴谈判,巴拿马最终于1999年收回运河全部主权。巴拿马成功收回运河主权得益于( )
A.美国身陷越战,国力严重衰退
B.第三世界对美国霸权的冲击
C.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全力支持
D.巴拿马运河的地位和作用下降
3.德国大众公司原本是一家100%的国有企业,后来把股票按面值金额的80%~90%出售给职工和国内公众,每人的股权不得超过5%,目前大众公司70万个小股东占有公司80%以上的股票,其余在国家手中。这种现象( )
A.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B.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C.国家失去对企业的控制权
D.便于实现资本的社会化
4.二战后,美国不断发生种族危机,引起国际舆论尤其是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强烈批评,迫使联邦政府不断推进民权改革。同时,美国政府也利用改革的成果,向国外讲述美国种族和民主的故事,宣扬民主是解决美国种族问题的唯一方法。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和平与民主成为时代的主流
B.美国对民族问题的处理方式不如苏联
C.国际关系格局影响社会发展
D.美苏通过输出价值观来争夺文化霸权
5.德国学者斯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1918年)中认为西方文明必然走向没落和灭亡;英国学者汤因比在《历史研究》(1934—1961年)中指出西方文明仍有一线希望,可以避免解体的命运;美国学者福山在《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1992年)中认为人类历史以西方文明在全世界的胜利而“终结”。上述对西方文明的看法( )
A.揭示了西方文明发展的客观规律
B.源于学者对西方社会的悲观情绪
C.突破了以西方为中心的史学范式
D.一定程度反映了国际形势的变化
6.下图是漫画《欧盟福利》。该漫画的寓意是( )
A.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B.“福利国家”使欧盟每况愈下
C.发挥福利制度的正面效用
D.“福利国家”使欧盟不堪重负
7.1974—1975年,一些国际组织先后发动“香蕉战”“铝土战”“铜矿战”等。随后,欧共体同非洲、加勒比海、太平洋地区46个发展中国家签署《洛美协定》,规定:46个签字国的全部工业品和94.2%的农产品可免税不限量地进入欧共体成员国,欧共体成员国向46国出口时只享受最惠国待遇。这表明( )
A.发展中国家崛起冲击国际经济旧秩序
B.欧共体国家摆脱经济困境
C.南南合作的程度逐渐加深
D.国际贸易开始朝着体系化制度化发展
8.20世纪80年代以后,东欧各国面对经济危机,虽然有的国家开始进行改革,但由于措施不当,最终导致了社会制度发生变化。这实质上反映了( )
A.社会主义的彻底失败
B.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
C.民族解放运动的失败
D.资本主义制度的彻底失败
9.1989年美国总统布什制定了对苏联的新政策,称之为“超越遏制”战略,主旨是加强美苏合作,把苏联拉进“国际大家庭”,使其融合到国际社会中来。这一政策( )
A.促进了苏联经济发展
B.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C.使美苏实现战略和解
D.标志着冷战的结束
10.1961年,肯尼迪当选美国总统后,提出的增加联邦教育投资、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险、大规模减税等立法方案均被国会否决,但他提出的加速太空开发的方案获得了国会的支持。这表明美国( )
A.世界霸主地位开始出现动摇
B.试图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分权制衡原则发生巨大变化
D.国家政策受到冷战格局影响
11.美国的《商业周刊》曾发表文章《你还相信自由贸易吗 》,文中讲道,“实行还是不实行经济计划性控制已经不是问题了,真正的问题是:谁来实施这一政策”。这篇文章意在( )
A.主张建立计划经济体制B.废除经济的自由贸易
C.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抨击资本主义的罪恶
12.对下图信息的解读,表述正确的是( )
A.科技发展带来生产方式变化
B.科学发挥最重要的作用
C.劳动者的劳动强度越来越大
D.信息化普及贯穿全过程
1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埃及、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家虽使用英语或法语,但都将本土语言规定为官方语言;新加坡、韩国等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国家,重视发扬宽容和谐、吃苦耐劳和社会为先等精神,同时还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这些现象说明二战后( )
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B.经济全球化推动了文化交流
C.各国发展道路一致
D.全球化和多样性的协调统一
14.有人在美国黑人民权运动中说:我们已经叫喊和祈祷三百年了,现在是我们应当自己有所作为的时候。这表明美国黑人民权运动( )
A.促使美国政府废除了种族隔离制度
B.斗争时间长,历时三百余年
C.促使美国黑人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
D.指引了美国独立战争的方向
15.1947—1954年,美国制作了几十部电影,用于刻画美国“共产党分子”的形象,这些人往往是衣冠楚楚,实际上却阴险狡诈且冷酷无情,在背后策划各种暴力活动,对表露出不满情绪的同胞下毒手也毫不手软。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失灵
B.经济危机激化了阶级矛盾
C.美苏冷战的兴起与发展
D.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16.“尼赫鲁”“纳赛尔”“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是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探究性学习时搜集到的关键信息,由此判断其研究的主题是( )
A.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剧变
B.中东地区的民族独立运动
C.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振兴
D.西属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
17.1990年,苏联这个“社会主义”大国已经落到了满世界乞讨购粮款的地步。按戈尔巴乔夫的说法:“苏维埃事业的失败在于奋斗几十年后才发现,我们仅仅是一个拥有很多原子弹的第三世界国家。”这揭示出苏联 ( )
A.经济结构的严重畸形B.国防建设的显著成效
C.社会经济的严重落后D.重工业建设高度发达
18.某同学以“亚非拉的独立与振兴”为主题作探究性学习后,关于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原因得出下列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①帝国主义殖民势力遭到了严重削弱
②国际社会主义革命由一国向多国的发展
③作为主权国家组织的联合国的支持
④第二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9.领导埃及独立运动,实现埃及独立,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的杰出领导人是( )
A.尼赫鲁B.纳赛尔C.卡斯特罗D.阿拉法特
2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拉丁美洲面临的问题是( )
A.过于依赖出口贸易和外国资本
B.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
C.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
D.过分依赖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使这段时间里交替使用外交和武力威胁的心理战达到了顶点,随后双方关系进入了持续10余年的相对缓和状态。这一缓和的主要特征,在于欧洲局势渐趋正常,战略军备控制谈判取得显著进展……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两国关系再度重新紧张,其原因主要在于苏联在亚非两洲进行频繁的直接间接军事干涉,连同美国在越南战争失败后扩展海外军事、政治义务的倾向重新显著抬头。
——摘编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
材料二 这种“两个世界”对抗的格局虽然在历史的长时段中仍属于过渡形态,但毕竟改变了世界体系发展的自发性走向,并由此在战后40余年间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
——摘编自余伟民《俄罗斯道路:历史与现实——中国学者的研究视角》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苏争霸过程的主要特点并说明冷战时期制约世界战争爆发的主要因素。(10分)
(2)材料二认为美苏40余年冷战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以亚洲地区为例,举两例加以说明。(10分)
22.(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在传统的权力斗争中新增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争端,权力关系再调整的进行变得更复杂、更危险。随着冷战的全面展开,一个又一个危机接踵而来。行动和反行动最终以两大军事集团的建立而达到顶峰,欧洲也就和德国一样被冷战一分为二。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数十年的核军备竞赛以其恶性循环加剧了冷战,但也控制了冷战,因为它确立和维持了“恐怖平衡”,使得美苏两国因为惧怕互相毁灭而努力防止它们之间爆发直接军事冲突。它使得两个超级大国能够彼此对抗和争斗而不兵戎相见。……冷战使美国在世界政治的多个重大问题领域和多个重要地理区域,形成了显著的美国霸权。同时,美国在战后初期宽待德国和日本,助其复兴,以后又长期在安全、贸易和金融方面予以照顾和特殊优惠,从而有力地帮助了它们成为世界一流经济强国,或者说成为美国比较强劲的经济竞争对手。
——摘编自时殷弘《国际政治 理论探究·历史概观·战略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国际“权力关系再调整”的主要原因,并指出美苏“行动和反行动”的主要特点。(10分)
(2)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冷战与美国霸权”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10分)
参考答案:
1-5CBDCD
6-10DABBD
11-15CADCC
16-20CABBA
21.
(1)特点:缓和与紧张并存。
因素:美苏力量均势(核威胁的影响);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2)示例:朝鲜半岛分裂为南北两个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实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
22.
(1)原因: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意识形态的冲突。(4分)
特点:军事对峙但不付诸战争;政治对抗但保持和平共处;经济割据并形成两大对抗市场。(6分)
(2)观点:美苏冷战,美国确立世界霸权,但其霸权地位也受到部分削弱。(2分)
论述:美国确立世界霸权。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控制国际货币金融和关贸总协定,成为世界经济霸主;通过操纵联合国、推行杜鲁门主义,确立政治霸权;建立并控制北约,成为军事霸主。
美国霸权地位受到部分削弱。美苏长期对峙,消耗了美国实力,动摇了霸主地位;美国扶持德国和日本复兴,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冲击美国经济和政治霸权;冷战背景下的局部战争拖累了美国,削弱了其霸权地位。(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