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单元基础测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河姆渡村落以稻作农业为主,兼营渔猎、采集、家畜饲养,这极大丰富了当时人们的食物来源。同时,河姆渡人很重视保存和储藏食物。河姆渡人用来储存食物的器具主要是( )
A.陶器 B.青铜器
C.铁器 D.瓷器
2.信息化是未来世界农业发展的大趋势。据调查,挤奶机器人的使用,可以提高奶牛奶产量的20%~50%,精准农业技术能够提高土地产出的15%~30%。这体现了( )
A.信息化促进农业效益提高
B.信息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C.信息化促进生产与市场的有效对接
D.信息化促进农产品质量提高
3.据相关部门预测,未来20年,发展中国家对鱼类、猪肉、家禽的需求量将增长30%~40%。未来30~40年,全球粮食将需要增加60%的供应。由此可知影响粮食安全问题的因素是( )
A.人口的增加
B.耕地面积的减少
C.饮食结构和消费需求发生变化
D.土地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4.在蔬菜专用的收获机器收获莴苣时,会先用射线照射莴苣头以确定其是否成熟。当机器横向通过作物时,作物发出的辐射能量下降到低于某预定数值时,仪器就会发出一个信号,用以说明射线所照射的莴苣是可以摘取的,机器上的切割机就会自动切下所选定的莴苣。这主要体现了现代农业生产工具的( )
A.社会化 B.规模化 C.市场化 D.智能化
5.旧大陆禽畜的传入和繁衍极大地改变了美洲的动物群落,大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有力地推动了畜牧业、农业的发展。但也有人认为旧大陆禽畜的传入破坏了美洲的植被,损害了生态环境。这些看法反映了( )
A.物种交流的影响的复杂性
B.不同阶级的看法不同
C.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艰难性
D.人们看待问题的片面性
6.新航路开辟后,各大洲间的粮食作物得以互相传播,为全球范围内的交流提供了物质基础;经济作物的种植与贸易,则促进了各地商业的发展和白银的跨洲流动,各大洲纷纷成为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材料反映出(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基本形成
B.资本成为全球化的主要动力
C.农业变革推动了早期的全球化
D.新航路开辟改变了经济结构
7.西欧的海外殖民扩张,也促进了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美洲特有的作物玉米、甘薯、马铃薯、烟草、橡胶等传入旧大陆,后来又传入大洋洲;旧大陆的水稻、小麦、油菜籽、甘蔗、麻类等作物,鸡、猪、马、牛、羊、驴等禽畜也传入美洲,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当地人的生活。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传入美洲的欧亚粮食作物有小麦、大麦、水稻
B.传入美洲的蔬菜有黄瓜、甜瓜、豌豆,经济作物有甘蔗等
C.欧洲移民把鸡、牛、驴、猪、羊等禽畜传入美洲,禽畜主要用作食用
D.欧洲禽畜在美洲繁衍生息,极大地改变了美洲的动物群落
8.有学者认为,明末以来,美洲的豆类、番茄、玉米、甘薯、辣椒、花生等作物向中国、东南亚等广大亚洲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这一现象被称为“餐桌革命”。“餐桌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工业革命的开展
C.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D.亚洲人口的膨胀
9.到了18世纪,在亚欧人的饮食中,玉米和马铃薯的比重大大提高,使人口得到增长。从西欧到中国的土地上,美洲的豆类提供了蛋白质,番茄和辣椒提供了维生素,并使饮食有滋有味。对这一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
A.欧洲的本土作物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
B.物种交流有利于改善世界各地的饮食结构
C.工业化带来的粮食产量增加使世界人口激增
D.粮食作物是早期亚欧贸易的主要交易品
10.在生活在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的文学作品中,常出现这样的词句:“猖獗的洪水呀,没人能和它对抗,它使苍天动摇,使大地颤抖。……庄稼成熟了,猖獗的洪水来将它淹没。”为了保证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当地的统治者采取的措施是( )
A.修建水利工程,维护灌溉系统
B.颁布《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土地所有权
C.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利用对太阳神的崇拜组织人力抗洪救灾
11.从16世纪起,玉米、甘薯、马铃薯等原产于美洲的粮食作物传入中国,此后它们的种植面积逐渐扩大,逐步成为重要的农作物品种。据此可知玉米等粮食作物的传入( )
A.缓解了明清人口增长压力
B.改变了明初的农业种植结构
C.推动精耕细作进一步走向成熟
D.使对外开放加速明清经济发展
12.恩格斯说:“随着新的分工,社会又有了新的阶级划分。各个家庭首长之间的财产差别炸毁了各地仍然保守着的旧的共产制家庭公社,同时也炸毁了在各种公社范围内进行的共同耕作制。”据此可知( )
A.耕作方式深受家庭影响
B.家庭劳动必然产生国家
C.贫富分化导致阶级分化
D.社会分工促进经济发展
13.农村土地流转对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利辛县中疃镇姜黄村,当地农业生产合作社集中托管全村6 000多亩耕地,实行小麦、玉米轮作,托管农户土地收益权不变。据合作社负责人介绍,生产全过程由合作社统一组织和采购,对生产实行精细化经营,亩均收益高于周边分散经营的农户。由此可知( )
A.政府要做好农村土地流转的规范、服务和引导
B.农村土地流转是实现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有效形式
C.农村土地流转侵害了农民的自主经营权
D.只要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就没有实现不了的计划和设想
14.农业、畜牧业的产生,使人类的经济从旧石器时代的以采集、狩猎为基础的攫取性经济逐渐转变为以农业、畜牧业为基础的生产性经济。以下关于农业产生的意义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农业的出现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上的第一次革命
B.农业的出现促进了人类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
C.农业的出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D.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开始
15.从采集、渔猎向农耕、畜牧的转变,是人类历史上生产方式的第一次变革。这一变革出现的时间距今约( )
A.10 000年 B.5 000年
C.3 000年 D.2 000年
16.“旧石器时代的人们与周围的世界联系紧密。他们开始知道,哪些动物可以猎杀,哪些植物可以食用。”由此可知,旧石器时代人们的食物来源是( )
A.狩猎和采集
B.种植和饲养
C.栽培和狩猎
D.采集和饲养
17.“在美国,农业机械的发明得到了促进……与这些新机械同样重要的是高粮仓、罐头食品制造厂、冷藏车、船和迅速的运输工具,它们导致了一个不仅提供工业产品、也提供农业产品的世界市场。”据此,20世纪以来美国食物储备技术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发明了新交通工具 B.工业革命的发展与影响
C.工业生产方法的改进 D.政府的推动作用
18.现如今人们的物质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为了能让全国各地的消费者吃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新鲜瓜果和蔬菜,冷链物流产业脱颖而出。下列哪项不是冷链物流产业的优点( )
A.延长物品的保鲜周期
B.为物品创造最佳的储存环境
C.具有非常高的效率
D.对贮藏运输要求不高
19.《周书》记载:“神农耕而作陶。”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半坡原始居民过着以农耕为主的定居生活
B.大汶口墓葬中有大量陶器随葬品
C.原始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原始手工业的产生
D.原始居民中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
20.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加强调味面制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公告》,公告明确对“辣条”类食品统一按照“方便食品(调味面制品)”生产许可类别进行管理,严格食品生产卫生规范。据悉,辣条原料主要为小麦和大豆,此前辣条多次因食品安全问题被曝光。材料认为该类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可能在于( )
①辣条厂家生产环境脏乱差
②工人在辣条生产过程中操作不规范
③辣条加工过程中的机械化程度不够
④原料加工过程中违规使用了添加剂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很可能男子和妇女都有寻找食物的责任,妇女可能在离宿地不远的地方采集坚果、浆果和植物颗粒,男子大都去猎杀大型动物,这一般是在远离宿地处进行。可以看出,男子和妇女都负责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猎杀野兽、采集野生植物无疑导致了一定的生活模式。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是不断迁徙的,因为除了随动物的迁徙和植物的枯荣而迁徙外,他们没有别的选择。
——摘编自[美]杰克逊·斯皮尔福格尔《世界历史(学生版)》
材料二 在《汉谟拉比法典》中,涉及土地制度的条例有十二条,内容为不同等级的人对于田园房屋买卖的问题。古巴比伦王国兴起之时,土地所有制关系演化为王室占有的土地、私人占有的土地和村庄残存的土地三种。土地所有权以法律条文形式予以明确并向公众公布,促使民众按照法律条文行事,限制了民众的行为,但同时对于国家等级制度的维护起到了一定的成效,对于不同等级的不同人员的田园房屋予以不同的处理方法。
材料三 土地耕种者的新生活也意味着新的神——新的宗教信仰开始出现。过去狩猎者所崇拜的神灵和巫术这时已不合时宜。农夫们开始需要并设想了种种能保护他们的田地、牲畜和家庭的新的神灵。他们通常已模模糊糊地想象出在所有这些神灵的背后有一位造物主。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为什么当时的人类需要不断的迁徙 (9分)
(2)材料二中《汉谟拉比法典》将土地所有制分为几类 划分等级占有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5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古代宗教崇拜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结合所学试举一例。(6分)
22.(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原产于美洲的粮食作物玉米、马铃薯和甘薯,蔬菜作物番茄、辣椒、南瓜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之后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其他各洲。美洲作物外传的同时,也有很多欧亚作物传入美洲,主要有:粮食类的小麦、大麦、水稻;水果类的苹果、葡萄、甜橙、柠檬;蔬菜类的黄瓜、甜瓜、豌豆;经济类的甘蔗等。除农作物外,欧洲移民还把牛、驴、骡、马、猪、羊、鸡等畜禽传入了美洲,或用作役畜,或用于食用。
材料二 明代的疆域,大于宋代,至少增加了西南地区、河北大部分地区与东北地区。但是,仅以这些地区生产的食粮,犹不足以维持明代中叶以后增加的人口。明代开始,有许多新的食粮作物引进中国,最为重要者为甘薯与玉米。甘薯初入中国时,福建地方官员当作歉收时的救荒粮。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两者皆富于淀粉,可充主食,以补稻米与麦类之不足。甘薯与玉米不拘土壤与地形,或可在山地种植,或可在沙地栽培,将过去认为无法使用的土地,一变为农田。……因为土地使用的方式改变,边缘土地的植被改变,也严重地改变了地貌与生态。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
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16世纪以来物种传播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玉米、甘薯在明代传入中国并得以广泛种植的原因,简析其对明清社会经济的影响。(14分)
参考答案:
1-5AACDA
6-10CCABA
11-15ACBDA
16-20ABDCD
21.
(1)植物生长存在季节性;动物的活动具有流动性;采摘和猎杀都具有不确定性。
(2)类别:分为王室占有土地、私人占有土地和村庄残存土地三类。
目的:维护等级制度,维护奴隶制社会性质。
(3)原因:需要新的神灵来保佑农业丰收、六畜兴旺、家庭健康。
示例:古埃及对尼罗河和太阳神的崇拜。
22.
(1)种类多且以食物为主:粮食类、果蔬类、经济作物类、畜禽类等。范围广:涉及欧、亚、非、美各洲。
双向交流:既有美洲物种的外传,也有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
(2)原因: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中国人地矛盾突出;玉米与甘薯高产且不拘土壤与地形。
积极影响:扩大了耕地面积,缓和了人地矛盾;丰富了食品资源,增加了粮食供应总量;提高了抗饥荒能力,加速了人口的增长;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密切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消极影响:过度的垦荒造田导致水土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