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七下7.2东南亚教学设计+同步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地理七下7.2东南亚教学设计+同步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5-05-03 12:24: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东南亚》教学设计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李庄镇中学 牛业翠
一、教学目标
1.利用地图确定东南亚的位置和范围,分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东南亚位置的特殊性,特别是马六甲海峡位置的重要性;利用东南亚地形图分析东南亚的地形特征,认识主要的国家、河流,分析主要城市的分布与地形、河流的关系;明确东南亚的气候类型及特点,并分析这种气候对东南亚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东南亚的旅游资源。
2.引导学生探究并认识河流与城市分布的联系 ( http: / / www.21cnjy.com )、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位置与气候形成的关系。让学生明白日常消费习惯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从而树立地理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观念。掌握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地理环境观。
3.通过阅读“方便面对东南亚红猩猩的影响” ( http: / / www.21cnjy.com )材料,增强生活中处处有地理的观念,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通过认识东南亚的华人文化,提高对东南亚的亲切感和学习兴趣,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认识东南亚的位置、地形及气候特点、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气候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教学难点
理解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东南亚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策略
这部分教学内容非常丰富,既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自然地理知识的学习探究,又有人文地理中农业及旅游业等知识的拓展。依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与技能基础,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技能出发,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目标,充分利用时政要闻、教材、地图册上的景观图片等教学资源,将地理学习设计成为一次拯救行动(地理考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在考察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技能,以及地理归纳的基本方法和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探究地理信息间的相互联系,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地理,学习终身有用的地理。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
地理教材、地图册、其他学习用具。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与马航失联相关的文字内容及图片,带学生回顾马航事件的影响。
学生:阅读相关材料,在老师的引领下,感 ( http: / / www.21cnjy.com )受到东南亚的国家有一天可能会与自己产生联系,甚至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会与整个世界息息相关,激起学生学习、认知东南亚地区相关地理知识的兴趣。
教师:机上载有239人,其中227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为乘客(包括两名婴儿),12人为机组成员。乘客中有中国大陆152人和1名婴儿,中国台湾1人,马来西亚38人,印尼12人,澳大利亚7人,美国4人,法国3人。此外机上还有新西兰、乌克兰、加拿大、俄罗斯、意大利、奥地利和荷兰人。同学们,当你看到“乘客中有中国大陆152人和1名婴儿,中国台湾1人”时,你想到什么?想要做什么?假如他们的生命还在,你愿意做拯救他们的上帝吗?怎么做?想要更多地了解马来西亚这个国家,找到那架载有154名同胞的飞机,让我们再来看看海上搜救地图,搜救范围更接近哪一个地理分区呢?
学生读图回答预设:东南亚。
教师:要想尽快搜救到那架飞机,我们有必要熟悉东南亚的一切信息,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任务开始东南亚的学习吧。
板书:东南亚
设计意图:以国际新闻为引子激情导趣,引发学生对马来西亚及东南亚的好奇心,提高学习的兴趣,增强热爱祖国、认知世界的情感和使命感。
讲授新课
教师:那架飞机是在哪里起飞的呢?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们可以确定失联的飞机最后的活动区域就在东南亚。那里有怎样的自然环境?有多少国家?气候如何?等等。要想成功解救失联飞机上的同胞,我们要做许多准备工作。我们分成几个东南亚考察小组,大家分组做好营救准备,考察内容的全面与否、知识运用是否准确,将直接影响我们的搜救工作。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选择小组加入。
出示小组:
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小组加入。(在相应的学生姓名栏里写上自己的名字)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兴趣和特长分组,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活动一:考察准备(二步)
步骤1──推选小组长、制定考察方案,明确分工。
教师布置任务
(1)教师建议根据平时表现选择思考敏捷、敢于担当的同学做组长。
(2)引导学生根据考察的具体方向,制定考察方案,并准备相应资源。
(3)引导学生根据考察方案,设定不同的角色,分派具体任务。
(4)教师要求小组长口述考察方案及设计意图,其他小组给出评价。
学生完成任务
(1)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要求推选组长、制定考察方案并明确分工。
(2)小组长口述考察方案及设计意图。
(3)听取其他小组的考察方案,并给出评价及建议。
设计意图:磨刀不误砍柴工,此环节帮助学生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树立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
步骤2──读取组内考察提示,完善自己的考察方案的具体内容
教师布置任务
(1)提供“考察提示”
(2)引导各小组根据考察方向,初步完善考察方案的具体内容。
(3)引导学生口述考查内容的调整情况及原因。
(4)要求其他小组认真听并积极评价。
学生完成下列任务
(1)认真参考考察内容提示,完善考察方案的具体内容。
(2)小组长口述考查内容调整情况及原因。
(3)认真听取其他小组的口述,并积极评价。
设计意图:制定考查内容的过程是培养学生主动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习、积极思考的重要环节。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并积极参与讨论是终身学习、发展的必要能力。此环节的设置也是为了弥补学生只考察组内知识的单一性缺陷问题。
活动二:学生分组考察东南亚
教师布置任务
(1)教师出示“金点子”口袋
(2)学生根据“活动一”中完善的考察方案和内容,按照分工开始小组合作考察。
(3)考察过程中要注意做好记录。
(4)准备考察结束后的小组汇报。
学生完成下列任务
(1)组内按照完善的考察方案开始考察。
(2)做好记录,准备小组交流汇报。
活动三:全面考虑问题,寻找组间联系
教师布置任务
(1)整理好自己组内考察结果。
(2)根据事物间的联系,特 ( http: / / www.21cnjy.com )别是地理信息间的相互影响,找出与自己考察内容相联系的地理信息组,并说明有什么联系,地理信息间相互影响的结果是什么?
(3)找出联系,准备交流汇报时一起汇报。
学生完成下列任务
(1)整理组内考察结果。
(2)找出与自己组考查内容相联系的知识点,探究相互联系。
(3)准备汇报。
设计意图:教学中采用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组探究的方法,能够激发同学们的探究兴趣,探究的指向性较强,有利于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但是,这样的学习方式,往往会导致地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得不到深入探究,而且学生学习的知识不够全面。教学中“活动三”这个环节的设计,就是为了引导学生重视地理信息间的相互联系,使学习的知识更加全面。
活动四:课堂展示组内考察结果,组间相互评价、学习
步骤1:汇报、巩固、评价
教师布置任务
(1)出示汇报要求:①将本组考察结果准 ( http: / / www.21cnjy.com )确描述,并带领大家理解、巩固你们的考察结果(引用金点子口袋内的信息);②本组考察内容与哪一组内容有联系?有什么联系?
(2)引导并鼓励学生积极、准确地汇报考察结果,并引导大家做好知识巩固。
(3)及时评价小组的合作考察情况。
(4)引导学生组间互相评价、学习。
学生完成下列任务
(1)认真汇报考察结果和知识间的联系。
(2)采取一定的方法带领大家巩固考察结果。
(3)认真听取汇报,积极评价、学习。
步骤2:教师点拨、总结
课堂小结
在东南亚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阅读了教材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形图、景观图片、时政图片等资料,通过小组合作,我们不仅学习了东南亚的位置、地形、气候、城市分布、农业特点以及旅游资源等的基础知识和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更重要的是我们掌握了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方式、方法,也就是世界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和思路。
六、教学反思
七年级的学生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世界地理中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以及学习的方法和规律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感悟,对于地理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在前面的学习中也有所接触。与七年级上学期世界地理总论中基础知识的学习相比,在这学期对区域地理的学习中,更应重视学习方法和学习思路的培养,培养自己敢于设计学习思路、然后积极主动探索的学习品质。因此,课上我主要是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学习方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路展开小组合作探究。教师课堂上的重要任务就是利用地形图、景观图等多种资源,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同时通过这些相应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学会合理使用多元化的资源进行探索、学习。如果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能够做到游刃有余,那么在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课堂学习过程中,学习能力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就会逐渐养成自主或合作学习区域地理知识的素养,为后续的地理学习积累宝贵的学习经验。

《东南亚》同步测试
江苏省邳州市岔河中学 宋 成
一、单项选择题

1.(原创)下列关于东南亚位置、范围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东南亚位于亚洲南部

B.东南亚位于亚洲与大洋洲、印度洋与大西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C.东南亚范围主要包括印度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

D.东南亚地区与我国山水相连,中南半岛就是因位于中国以南而得名

考查目的:本题综合考查东南亚的位置、范围。

答案:D

解析: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处在亚洲与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主要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组成,中南半岛与我国山水相连,因位于中国以南而得名。故答案选D。

2.(2012·辽宁葫芦岛学业考)东南亚“十字路口”的咽喉A是( )


A.霍尔木兹海峡 B.马六甲海峡 C.直布罗陀海峡 D.英吉利海峡

考查目的:本题考查马六甲海峡的位置。

答案:C

解析:东南亚的陆地组成部分是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2013·福建南平学业考)读“东南亚图”,据图回答3~4题。


3.有关图中序号代表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代表的国家是菲律宾,主要物产是蕉麻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椰子 ②处是南海,南海诸岛是我国的固有领土 ③处是重要的海上通道──马六甲海峡 ④地所在国家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口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考查目的:本题考查东南亚的相关知识。

答案:C

解析:图中③处不是马六甲海峡,马六甲海峡地处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故答案选C。

4.图示区域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产地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热量、水分充足 B.平原为主,地势平坦

C.种植历史悠久、生产技术高 D.市场需求量大

考查目的:本题考查东南亚的相关知识。

答案:A

解析:东南亚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热带经济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产地的主要自然原因是因为东南亚纬度低,大部分位于热带,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热量、水分充足,适合热带经济作物生长。故答案选A。

5.(2010·山东烟台学业考 ( http: / / www.21cnjy.com ))东南亚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产区,稻米生产精耕细作,每年的出口量很大,东南亚稻米生产特点的形成与下列哪种因素关系十分密切( )

①高温多雨的气候 ②多山的地形 ③人口稠密,劳动力众多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考查目的:本题考查东南亚的农业生产与气候的关系。

答案:A

解析:东南亚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产区,稻 ( http: / / www.21cnjy.com )米生产精耕细作,这种特点的形成与东南亚高温多雨的气候有关,高温多雨的气候适宜水稻的生长;东南亚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人均耕地较少,便于对水稻生产精耕细作。多山的地形不利于水稻生产,东南亚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故答案选A。

6.(原创)东南亚主要物产与出口最多的国家相对应正确的是( )

A.椰子──印度尼西亚 B.棕榈油──菲律宾

C.石油──马来西亚 D.天然橡胶──泰国

考查目的:本题考查东南亚的物产与国家的分布。

答案:D

解析:菲律宾是椰子的最大生产国;泰国是棕榈油和天然橡胶的最大生产国;印度尼西亚是重要的石油输出国。故答案选D。

(2012·广东东莞初一期末)读东南亚局部地区示意图,完成7~8题。


7.图中甲半岛的地形特征是( )

A.平原为主,地势平坦 B.高原为主,地表崎岖

C.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D.地形复杂,中高周低

考查目的:本题考查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

答案:C

解析:从东南亚局部地区示意图可知,其河流主要为南北走向,从而推断其地形特征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故答案选C。

8.该半岛人口和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地区,主要原因是( )

①水流湍急,水能丰富 ②地形平坦 ③水源充足 ④交通便利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考查目的:本题考查中南半岛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原因。

答案:D

解析:中南半岛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地区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为人口和城市的分布提供了有利条件。故答案选D。

(2013·山东临沂学业考)下图为东南亚部分区域示意图,回答9~10题。


9.图中序号代表的四条河流中,表示湄公河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考查目的:本题考查东南亚的河流。

答案:C

解析: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湄公河、红河。故答案选C。

10.下列经济作物中,不可能在图示区域大面积种植的是( )

A.天然橡胶 B.棉花 C.甘蔗 D.椰子

考查目的:本题考查东南亚的物产。

答案:B

解析:棉花适于生长在炎热干燥且有稳定灌溉水 ( http: / / www.21cnjy.com )源的气候条件下,东南亚的气候过于湿热,不适合棉花的生长,适于天然橡胶、甘蔗、椰子等热带作物的生长。故答案选B。

(原创)看了喜剧电影《泰囧》之后,平时喜爱旅游的大连的罗女士对到“新马泰”旅游产生了浓厚兴趣。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1~13题。

11.罗女士在到该地区旅游前准备的出行物品中不需要的是( )

A.雨伞 B.御寒衣物 C.摄像机 D.地图

考查目的:本题考查东南亚的地理环境。

答案:B

解析:东南亚地区气候为热带季风和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所以不需要准备御寒衣物。故答案选B。

12.罗女士游览期间,她对新加坡最大的感受是( )

A.环境优美洁净,不愧是“花园城市” B.气候湿热,水上市场是当地最具特色的景观

C.金碧辉煌的大金塔是新加坡的象征 D.商店里摆满了产自当地的苹果、梨等水果

考查目的:本题考查东南亚的地理环境和旅游资源方面的知识。

答案:A

解析:新加坡环境优美洁净,被称为“花园城市”。故答案选A。

13.下面是罗女士在世界各地旅游时拍到的一些旅游景观图片,请你帮她挑出属于泰国的一幅是( )


考查目的:本题考查东南亚的地理环境和旅游资源方面的知识。

答案:C

解析:C图是泰国的水上市场。故答案选C。

14. (2012·福建福州学业考)世界上华人、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是( )

A.东南亚 B.拉丁美洲 C.北非 D.西亚

考查目的:本题考查东南亚的华人文化。

答案:A

解析:世界上华人、华侨最集中的地区是东南亚。故答案选A。

二、综合题

15.(原创)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东南亚主要邻国:①________,②________。

(2)东南亚由C________半岛和D________群岛两部分组成,其中国家③________是该地区唯一的内陆国,国家④________占据了群岛D的大部分。④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________(热带作物)生产国。

(3)在图中用字母P标注出马六甲海峡。它沟通了大洋A________和大洋B________。

考查目的:本题考查东南亚的邻国、范围、主要国家、农产品及交通位置的重要性。

答案:(1)中国 印度(2)中南 马来 老挝 印度尼西亚 椰子(3)标注略 太平洋 印度洋

解析:第(1)题,东南亚北邻中国,西北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印度、孟加拉国接壤。第(2)题,东南亚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组成。③为老挝,是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④为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最大的椰子生产国。第(3)题,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沟通了太平洋和印度洋。

16.(2013·山东聊城学业考)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是我国的近邻,也是海外华人最集中的地区。读东南亚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l:东南亚简图


材料2:据资料统计,2004~2013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以来,印度尼西亚每年都有强烈地震发生。2004年12月26日。地震震级曾达到9.3级,并引发海啸,波及多个国家,共造成20多万人死亡或失踪。北京时间2012年4月11日l6时38分,印度尼西亚北苏门答腊西海岸发生里氏8.7级地震,印尼政府估计在这场地震中流离失所的灾民人数超过了34万,受到严重损毁或是完全被毁的房屋数量达到了217000座。

(1)A所在的区域属于 半岛。从该半岛山脉、河流的分布状况概括其地表形态特征: 。

(2)印度尼西亚地震活动频繁发生,且危害 ( http: / / www.21cnjy.com )严重。试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简要解释该地区地震多发的原因。 。

(3)M处是世界著名的 海峡,该海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表现在 。

(4)B岛属于 气候。下面两幅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中,能够反映该气候类型特点的是 。


(5)东南亚各国普遍种植水稻,盛产优质稻米。试分析东南亚种植水稻的有利气候条件。

考查目的:本题考查东南亚的地形特征、火山地震分布的原因、气候等相关知识。

答案:(1)中南 山河相间、纵列分布(2) ( http: / / www.21cnjy.com )印度尼西亚地处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3)马六甲 是连接两大洲、沟通两大洋的“十字路口” (4)热带雨林 甲(5)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热量、水分充足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A所在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区域属于中南半岛,其地表形态特征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第(2)题,印度尼西亚地处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第(3)题,M地处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是马六甲海峡,该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第(4)题,B岛是马来群岛的一部分,地处赤道附近,全年高温多雨,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甲图能够反映该气候类型特点。第(5)题,东南亚各国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热量、水分充足,适宜水稻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