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解答题全册专项训练
1.2022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3周年,这一年,第24届冬季奥运会在中国北京和张家口举行,我国首列全自主研发磁浮3.0列车完成调试,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党的二十大顺利召开……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也了解到我国综合实力的强大。中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读左“中国的疆域和邻国示意图”和图右,完成下列各题。
(1)北回归线穿过的省区自西向东依次是云、____、粤、台。(填简称)
(2)③省比①自治区人口____(稠密或稀疏),请分析导致这种现象的自然原因____。(任写一点)。
(3)④是____海峡,该海峡东侧是我国最大的岛屿,该岛的主要少数民族是____族。
(4)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2万多千米,相邻陆上国家有14个,其中⑤是____(国家);我国海岸线长达1.8万多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有6个。其中⑦是____(国家)。
(5)读图,通过气候、地貌分析推测“葫芦娃”有可能出生在____省(填序号)。以下判读依据正确的是( )
①屋顶坡度大,降水丰富②喀斯特地貌广布③地表坡度小④生物种类多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案例分析】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突破26402万人,到2050年将达到全国人口的1/3,“银发潮”对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案例思考】
(1)写出图中序号所代表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2)我国人口地理界线大致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请分析该线东部地区人口稠密的原因。
(3)材料二中“银发潮”体现我国人口问题之一是________,试列举该人口问题会引发的社会经济问题________。
3.读图1“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和图2“我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示意”,完成下列问题。
(1)甲乙丙位于第一级阶梯的是____,它与第二级阶梯的界线丁是____山脉。
(2)从图1中可知,我国地势特征为:____。受其影响河流的流向多为____。
(3)从图2中可知,我国地形类型以____为主,对生产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有____等。
(4)A线的东南一侧受季风影响明显,所以称为____区。夏季风活动不稳定容易导致____灾害。
4.近年来,国家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推动长江经济带沿江高铁通道建设实施方案》。读沿江通道示意图,结合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城市A是汉江与长江干流的交汇城市____,图中海域Ⅱ是东海,Ⅰ是____。
(2)图中山脉①是____,其西侧地形区是____,东侧地形区是____。
(3)山脉④是____,该山脉以南的地区耕地类型以____为主,属于我国温度带中的____;受该山脉的影响,冬季成都气温比上海偏____。
(4)图中②③两地适宜开发水电的是____地(选填②或③)。长江____河段,航运发达,有“黄金水道”之称;设计建设沿江高铁通道,是因为与水运相比,高铁具有____的优势。
(5)2020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缓解长江流域洪涝灾害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
5.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新华社雅加达2022年10月2日电,据印度尼西亚气象、气候和地球物理局网站消息,截至2日上午,北苏门答腊省继10月1日发生6.0级地震后又发生92次余震。
材料二:地震逃生口诀:地震来,忌乱跑,三角地,就近找,家首先,卫生间;次安全,厨房间;第三名,承重墙;第四名,实木(铁制)床。不近火,近水好,若被困,敲管道。
(1)世界上主要有两大火山地震带,分别是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带和环太平洋地带,请在图中圈出这两个火山地震带。
(2)印度尼西亚北苏门答腊省在发生了6.0级地震后,又发生了92次余震。据图分析该图地震频繁的原因是____,印度尼西亚是地震多发国家,试写出一条减轻地震灾害的措施:____。
(3)据板块运动方向推测,喜马拉雅山的海拔变化情况是不断升高,原因是____。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各地干湿状况差异很大,土地类型多种多样。读“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图”和“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中,土地类型①为____,主要分布在我国的____(南方/北方/西北)地区;土地类型④为____,该类型与图二中的____干湿地区分布较吻合。
(2)在西部的土地类型④和⑤中,也有零星分布的绿洲农业区,其发展依赖的主要自然条件是____。
(3)在我国东部的湿润、半湿润区,农耕区畜牧业较发达,并逐渐在我国畜牧业中占重要地位,其发展的有利条件是:自然条件:____。社会条件:____。
(4)土地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但是需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在内蒙古半干旱地区由于开垦荒地,造成了生态环境恶化,应该采取什么措施重现当年“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____。
7.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为确保粮食运输(“漕运”)安全,由国家投资开凿和管理的巨大工程体系。读“我国部分河流流域人均水资源柱状图及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读左图可知,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____(填“均匀”或“不均”),____地区水资源丰富。
(2)我国夏秋季节大部分地区降水多,冬春季节降水少,这说明我国降水季节差异____(填“大”或“小”)。
(3)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缓解了我国____(填“华北”或“西北”)地区的缺水问题,该地区工农业发展快速,水资源利用效率____(填“高”或“低”),浪费现象严重。为了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下列措施中不合理的是____(填字母)。
A.开展水质监测,修建蓄水工程B.大水漫灌农田,保证农业的生产
C.推广节水产品和技术D.兴建污水处理厂
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中国秉承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思想,加快亚太经济圈与欧洲经济圈的互通互联。如图示意“义新欧”中欧货运班列铁路运输路线。
【交通桥梁】
一列列奔驰不息的中欧班列,构筑起世界联通新桥梁。从中国到欧洲的铁路运输时间是海运所需时间的一半,运输成本是空运的1/4。
(1)中欧班列从义乌出发到巴黎,沿途降水量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
(2)通过中欧班列运输货物的优势有___________。(答一点)
【文化桥梁】
中欧班列不仅促进亚、欧两地货物的流转,还促进两地文化的交流。每年大量具有鲜明“中国元素”的货物运往欧洲,传播中国的优秀文化。
(3)中欧两地人文风俗差异大。中国居民属于____________人种,信仰佛教、道教等;欧洲西部居民以白色人种为主,多信仰____________教。
(4)请列举一种带有“中国元素”的物品:____________。
【经济桥梁】
2022年,中国—欧洲班列达到16000次,运送160万个标准箱,中国和欧洲之间的流量达到一个新的里程碑。
(5)请简要说明中欧班列的开通意义。(答两点)
9.左图为我国两种主要粮食作物集中产区分布图,右图为我国二十年来粮食总产量变化统计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农业生产存在明显地域差异,400mm年等降水量线以东地区以____(农业部门)为主,以西地区以____(农业部门)为主。
(2)据左图判断,A粮食作物是____,B粮食作物是____。两种作物集中产区的界线,与我国____线基本重合。A作物集中产区的主要地形类型是____,B作物集中产区的耕地类型是____。
(3)读右图可知,二十年来我国粮食产量整体表现为( )。
A.波动下降 B.先增后降 C.稳步增长 D.迅速增长
(4)青藏地区的两个牧区是____、____。
(5)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海口及其周围地区主要的经济作物____(不少于两种)。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1)桂
(2) 稠密 气候温湿
(3) 台湾海峡 高山族
(4) 俄罗斯 韩国
(5) ② C
2.(1) 甘或陇 云或滇 粤 藏
(2)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湿润;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等。(任答两点)
(3) 人口老龄化 劳动力减少、国防兵源不足、养老医疗社会投入增加(加大社会养老负担)等。
3.(1) 甲 昆仑
(2)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自西向东流
(3) 山地和高原 不利于发展交通运输业和种植业
(4) 季风 旱涝
4.(1) 武汉 黄海
(2) 巫山 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3) 秦岭 水田 亚热带 高
(4) ③ 中下游 速度快
(5) 加固堤坝 退田还湖
5.(1)
(2) 位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 建设有抗震功能的房屋
(3)喜马拉雅山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处
6.(1) 水田 南方 草地 半干旱
(2)有灌溉水源
(3) 饲料资源丰富 接近消费市场
(4)退耕还林、还草
7.(1) 不均 长江及其以南
(2)大
(3) 华北 低 B
8.(1) 先减少后增加 海陆位置
(2)运量大、速度快、运价较低等(任答一点即可)
(3) 黄色 基督
(4)瓷器、汉服、剪纸等(任写一例,合理即可)
(5)加强区域合作,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增加居民生活消费品的选择;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等等。(任答两点即可)
9.(1) 种植业 畜牧业
(2) 小麦 水稻 秦岭—淮河 地形 水田
(3)C
(4) 青海牧区 西藏牧区
(5)甘蔗、椰子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