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5-04 08:17: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笔下多彩的童年生活,体会文章所描述的乐趣。
2.能品味文中自己喜欢的句段
3.能比较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生活的不同。
教学重难点:
1.能品味文中自己喜欢的句段。
2.能比较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生活的不同
第一课时
我要预习会的内容:
1. 简介鲁迅先生的生平与作品
2. 记住重点字的音形
确凿 菜畦 蟋蟀 攒 缠络
觅食 竹筛 渊博 鼎沸 倜傥
书塾 敛 脑髓 秕谷 东方朔
蝉蜕 锡箔 怪哉
我要学习会的内容:
1.根据文章标题,认真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2.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3.全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写
第二部分写
4.把自己对百草园的感受用“ 的百草园”说出来,并阐
述理由。
5. 把自己对三味书屋的感受用“ 的三味书屋”说出来,并
阐述理由
我要练习会的内容
1. 整理课文中重点的注释:
2.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写一件趣事(200字左右)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体会鲁迅笔下的百草园中的生活。
教学设想:
提出探究问题,再次阅读课文,集体进行讨论探究。
一.基础积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油蛉 攒成 敛在 秕谷
书塾 宿儒 倜傥 拗
2.根据拼音写汉字
桑Shèn( ) chán ( )蜕 kuī( )见 斑máo( )
3.填字并解释:
人迹( )至                    
识破( ) 21cnjy.com
人声 ( )
无处( ) 食
二.重点学习百草园中的生活:
1.写百草园生活的内容共有几个自然段?
2.找出过度段,说说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百草园景物描写的一段文章,探究以下问题:
A写景的顺序
B写了哪些动物和植物?
C写了哪些静景和动景?
  4.由2—3名学生复述美女蛇的故事,讨论文中插叙美女蛇的故事
有什么作用?
  5.冬天的百草园中的乐趣是什么?找出写捕鸟全过程的动词。
三、达标练习:
1.仿句练习 用“不必说… ,也不必说…, 单是… 就有…”
造句,描绘一种情景。
2.填空:作者认为百草园是 的、 的、 的百草园。
表现了儿童 , 的心理。
四.课外背会第2自然段和第7自然段。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体会鲁迅笔下的三味书屋中的生活。
教学设想:
提出探究问题,再次阅读课文,集体进行讨论探究。
1. 检查背诵情况
可以展开竞赛
2. 指导学生学习鲁迅笔下的三味书屋中的生活
1.指生逐段朗读,学会以下问题
A.“我”怎样依依不舍告别百草园?
B三味书屋的布置如何?
C先生教书高明吗?“我”喜欢这位先生吗?
2.讨论完成问题
  (1)你认为作者喜欢三味书屋的理由:
  (2)你认为作者对三味书屋不如意的理由
  
(3)请对文章主题进行概括。
三、课堂练习:
  模仿文中寿先生读书神态动作进行课堂片段练习:用形象风
趣的语言描写某位老师上课的神态、动作和语言。(200字左右)
《雪地贺卡》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作品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主要段落
3.懂得珍惜纯真的童心,对生活多一份热情与幻想。
我要预习会的内容:
1.简介作者
2.认真读课文,注音释词
埋没 屹 雪橇 痴
迹象: 嫉妒:
惊讶:
我要学会:
1.试着用简洁的语言复述课文
2.把握全文,填空:
A 的童年是幸福的。
B在 之后,我决定
C在 之后,李小屹决定
3.问题探究
A、童年为什么有秘密就幸福呢?
B、“我”为什么以雪人的名义给李小屹写了一张贺卡?
C、文中说“我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你认为这样做对吗?
D、你曾有过类似李小屹的爱心行为吗?谈一谈。
拓展延伸:
1.请你给你最希望联系的人物也设计一张贺卡。
作业:
1.请用下面的句式说几句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学到了
深深感受到 。
2.背诵课文第7——10自然段。
阿长与《山海经》
学习目标:
1、记住生字并能解释意思
2、学习从具体的事例中分析人物特点的方法
3、学习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
学习的重难点:
1.写人记事,首先应明确人物特点,然后选取典型事例具体形象的表现。
2.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
第一课时
一.简介鲁迅先生的情况(可从以下方面考虑 : 生卒年代 籍贯原名
毛泽东的评价 主要作品)
二.识记字词
保姆 絮说 辟头 掳 烦琐 灸疮疤
惧惮 莫名其妙 霹雳 震悚 孤孀
三.解词:
疏懒: 惶急:
渴慕: 震悚:
絮说: 霹雳:
孤孀:
四.学生自读课文,完成下列内容:
1.小组合作概括与阿长有关的事(必须是阿长自己以做或将要做的
事,与阿长行为无关的事,不应该概括在内)(七点)
2.从所概括的事中,可以看出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文章内容,
概括人物所做的事,然后从所概括的事中,深入分析人物的特点,
这应是分析人物特点的一个好方法)
五.练习。
1.文中作者“憎恶”“讨厌”阿长的原因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
2. 对阿长产生敬意的原因又是
3. 文章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结尾,
抒发了作者对阿长 之情。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
学习过程:
1.检查字词
2.归纳分析阿长的性格特点
3.小组合作学习,找出文中“我”对阿长情感变化的句子,理出“我”
对阿长情感变化的线索。(提示:从儿时的角度出发作者安排材料
的这种手法叫欲扬先抑)
4.教师讲解欲扬先抑的手法:
作文时,为了肯定表现对象,而先用曲解的方法和嘲讽的态
度去贬抑它,然后在着力进行褒贬。通过抑扬对照,使表现对象在
更高的层次上,得到充分的肯定,并使文章翻出新意。即先批评后
表扬,批评的目的使表扬更肯定。
5.阅读文段,回答问题:(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最为心爱
的宝书)
(1)解词:
震悚
(2)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说明了什么?
(3)哪些事为下文阿长赠书设下伏笔和悬念?
(4)作者感情变化的句子是:
(5)“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作者为什么
这样说?
6.作业:完成课本29页练习二 (批注在课本上)
拣 麦 穗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及其作品。
2、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3、理解从“小女孩”身上折射出的人性美。
4、体会质朴的语言,真挚的情感。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家及其作品。
2、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一、走近作者:
张洁 当代女作家,原籍辽宁,1978年发表第一篇小说《从森林
里来的孩子》,获同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翌年加入中国作协。1982年
加入国际笔会中国中心,并随中国作家代表团赴美国参加中美第一次中美
作家会议。任北京市作协副主席。著有作品集《张洁小说剧本选》,散文
集《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小说集《祖母绿》等。张洁获意大利1989
年度“玛拉帕尔帝”国际文学奖。她的《谁的生活更美好》《条件尚未成
熟》分别获得1979年、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短篇小说《有一个
青年》改拍成电视剧播映。张洁以“人”和“爱”为主题的创作,常引起
文坛的论争。她不断拓展艺术表现的路子,作品以浓烈的感情笔触探索人
的心灵世界,细腻深挚,优雅醇美。
二、自学指导
默读课文,掌握下列生字词
1、注音
麦穗 积攒 磕碰 戏谑
皱纹 山坳 步履 蹒跚
2、解释词义
戏谑
大言不惭
蹒跚
三、自学指导
本文从农村最常见的生活画面入手,从最朴实、最真挚的思想感情入
题,由拣麦穗而生发出的幻想,引发了一个生动而真实的故事。文章
通过对一个农村小孩天真烂漫、充满无边的遐思幻想心情的描写,歌
颂了人性美和情感美。
四、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
1、课文开头写农村姑娘们拣麦穗时的梦,后来写“我”的梦,删掉
开头部分,文章也依然是个整体,可以删吗?
2、联系课文,说说“我”是怎样的一个小女孩?“卖灶糖的老汉”
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我”与“卖灶糖的老汉”间是一种怎样的情
感?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从“小女孩”身上折射出的人性美。
2、体会质朴的语言,真挚的情感。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步履 匿名 杳无音信
B、婆娑 戏谑 挑拨离间
C、恬静 山坳 皱皱巴巴
D、害臊 摇曳 大言不惭
2、下列词语的写法有误的是 ( )
A、包裹 穿戴 跌跤 颤悠
B、害臊 山坳 顶梢 前抑后合
C、丑陋 蹒跚 喜盈盈 贼眉贼眼
D、疙瘩 戏谑 步履 皱皱巴巴
3、根据语境,将备选词语的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A 呈现 B镌刻 C、承载
“舞动的北京”是一方中国印, 着一个有着13亿人口
和56个民族的国家对于奥林匹克运动的誓言;“舞动的北京”是一
幅中华民族的图腾, 着悠久的岁月与民族的荣耀;“舞
动的北京”是一种现代中国的表情, 着华夏文明独具的
人文特质和优雅品格。
二、问题探究:
1、“小女孩”身上的人性美具体体现在哪里?找出相应的语句。
2、文章最后一句写道“像猪肚子一样的烟荷包”“早已不知被我丢
到哪里去了”,如此珍贵的荷包,却被“我”弄丢了,是否让人感
到一种无奈?是否使文章传达的情感因此而大打折扣?
三、当堂练习: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
A、月色朦胧的夜晚,同学们聚在一起开篝火晚会,欢声笑语,尽
情的享受着天伦之乐。
B、如果台湾当权者胆敢铤而走险,制造“台独”重大事变,中国
人民将不惜一切代价,坚决的粉碎“台独”分裂阴谋。
C、老师语重心长的给我讲解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列举了许多同
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
D、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王刚和他的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
决定组成一个名为“绿色先锋”的课外活动小组。
2、为了引导同学们对生命价值有更深的思考和理解,学校准备开
展以“珍爱生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①、同学们拟定了以下几个选题,你认为不合适作为选题的是
A、珍爱生命与保护环境 B、珍爱生命与仿生技术
C、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D、珍爱生命与见义勇为
②、假如你们小组的综合性学习报告题目拟定为《珍爱生命需要
智慧》,你会选用下面哪一则材料,为什么?
甲:邰丽华身残志坚,为实现梦想,和同伴们一起克服重重困
难,经过艰苦训练,终于为人们奉献了精彩绝伦的“千手观音”。
乙:22岁的乐刘会,困在地震废墟中冷静等待救援。听不到任
何声音,她就平静呼吸,保存体力;听到有人经过的声音,她
就大声呼救。在被困70多个小时后,她终于获救。
③、星期天,课题组的同学们终于完成了综合性学习报告。由于
天热,有位同伴提议到江边去游泳,你不赞同他的想法。这时,
你看了看学习报告的题目“呵护生命从现在做起”,灵机一动,
说:“ ”
童年絮味
舒 婷
学习目标:
1、掌握课文中的字词及相关的文学常识。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文中风趣幽默、生动形象的语言,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会作者童年时物质生活的艰辛与对美好世界的向往,进而更加热爱今天的幸福生活。
学习重点难点:
1. 品味文中风趣幽默、生动形象的语言,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对比手法的运用。
学习过程:
1、 我要预习会的内容:
1. 了解作者:舒婷,原名 ,中国当代_______, 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代表作品有诗集《    》《    》等,散文集《 》《 》等。
2. 给下列生字注音
掴( ) 箧( ) 啜( ) 糠( ) 鬈( ) 撮 ( ) 绰(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黝( ) 惮( ) 叱( ) 噙( ) 撅( ) 譬 ( ) 蹭( )21教育网
3.填字并解释词义
雷( )万钧: 百无( )赖:
肆无忌( ): 不可一世:
随心所欲:                心旷神( ):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速读课文,思考:课文都讲了哪些童年往事?并用小标题概括这些童年趣事。
2、作者向我们展示她的童年生活,蕴含着什么思想感情?
三、小组合作探究
1、本文语调诙谐,真切地写出了童年心情,充满童趣,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并谈谈喜欢的理由。
2、本文多处运用对比,有今昔对比,有自己感受与他人态度的对比,请从文中找出来并分析其作用。
四、阅读拓展
作者的童年生活和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不同?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补充资料: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出生于福建厦门石码镇,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与北岛、顾城齐名。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秋天的情绪》、《硬骨凌霄》、《露珠里的“诗想”》、《舒婷文集》(3卷)等。诗歌《《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获1980年全国中青年优秀诗歌作品奖,《双桅船》获全国首届新诗优秀诗集奖、1993年庄重文文学奖。21·cn·jy·com
舒婷的诗,有明丽隽美的意象,缜密流畅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思维逻辑,从这方面说,她的诗并不“朦胧”。只是多数诗的手法采用隐喻、局部或整体象征,很少以直抒告白的方式,表达的意象有一定的多义性。www.21-cn-jy.com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 祖国啊!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窝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生命》学案
学习目标:
一、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的音、形、义。
二、品读文章,领会作者的感情。
三、学会从小事中领悟深刻的生活哲理,激发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
学习重点及难点:
一、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从而理解作者对生命的看法。
二、学会从小事中领悟深刻的生活哲理,激发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感。
学法指导:
1、在整体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概括文中记叙的事件,领悟作者对生命的看法;
2、抓住文中关键句,联系自己经历和认识,理解句子含义。
学习过程:
一、我预习了,我会做:
1、我能读准并写出下列字词的音:
呵斥( )( ) 如法炮制( ) 调侃( )( ) 牢骚( )
2、我能说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A、如法炮制:
B、调侃:
C、景致:
3、文中写了“我”的哪些见闻?
二、自学导读:
根据课文,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写了“我”的哪些见闻?
2、作者感悟到的生命的含义是什么?(请用课文中的原句回答)
3、作者感悟到生命的意义后对待生活中的人和事发生了哪些变化?
三、品读课文,说说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
1. 看着那儿的草由绿到黄,又由黄到绿;也看着太阳由低到高又由高到低。
2.我笑了,我为那事而笑 ,但我的心灵湿润了。我为生命而感动,为一根草,一棵树,
为万物。
四、课堂拓展延伸:
同学们,你从日常生活中对生命有过感触吗?不妨告诉大家!
仿照例句,对生命作一个生动的描述。
例句:生命像浪花,有风平浪静,也有惊涛骇浪。
仿句:生命像 。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