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怎样认识力》教学设计
课题: 6.1 怎样认识力
科目: 物理 教学对象:初二 课时:1
提供者: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力"无处不在,离开力,整个宇宙都将不复存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因此,认识"力",研究"力",显得十分必要.力学知识在物理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初中阶段,我们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力,辨别力.而这一章,主要学习力的初步概念,同时对重力,摩擦力等概念由一个粗略的了解.而这一节则要让学生认识物理中力的概念,明白什么是力,力的作用是什么,为以后逐步深化力的概念作必要的铺垫.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1)根据日常生活中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较为熟悉的"推,拉 ( http: / / www.21cnjy.com ),提,压"等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实例,让学生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并能分析简单情况下的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2)通过观察实验结合实例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和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知道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例和实验现象,让学生体会物>概念的建立过程和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力的学习,鼓励学生立志科学研究,为人类的进步做贡献;通过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的学习,教育学生在处理问题的时候要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力的现象学生很熟比如用桨划 ( http: / / www.21cnjy.com )船,学生常见,一般学生以为早就懂得如何划船,但是不会作深入分析;对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同时也受到后者对它的力”较难理解。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以实例为基础,根据日常生活中学生较为熟 ( http: / / www.21cnjy.com )悉的"推,拉,提,压"等实例,将"蚂蚁,运动员,起重机,水流,磁体"等用"一个物体"来概括,讲"物体,杠铃,重物,物体,磁体"等用"另一个物体"来概括,将"推,拉,提,压"等用"作用"来概括,从而建立力的初步概念;通过观察实验结合实例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和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1,力的概念; 2,力的作用效果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力的三要素难点: 1,力的概念;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请学生谈谈对力的认识,举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力的实例。师:人们对力的认识是从日常生活中开始的,,提水,挑物体,拉车,射箭等都有什么感觉?.师:你对力是怎样认识的? 答:提水,挑物体,拉车,射箭等都要用力答:感觉到肌肉紧张。 引入课题
(二)探索新知一,什么是力1分析书本几张图片的情况,并在教师的指引下加以分析:蚂蚁 拉 物体运动员 举 杠铃起重机 提 重物水流 推 物体磁体 推 磁体(补充在物理学中推,拉,提,压等都称之为”作用”)2.请学生回答:(1) 力是什么(2) 力的存在要有几个物体 教师总结并进行多媒体投影(结论):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2)力的存在必须要两个物体,施力物体:施加力的物体,受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指出上面实例中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二、力的作用效果教师1.多媒体展示书本图片(学生分析)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2. 多媒体展示踢球动画3. 多媒体展示:力的两个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三.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学生实验(并带领学生分析)A选甲,乙两同学均穿滑冰鞋,当其中一人用力推时,两人的运动情况.B.选一组的同学用手拍课桌,2.概括:(1)先请学生回答:上面的实验,说明了什么(2)教师总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四.力的三要素1.学生活动A.学生甲在门上同一点用大小不同的力推门B.学生乙在门上不同点用大小相同的力推门2.概括A.学生总结刚才的活动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有关B.老师总结: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力的大小有关,还跟力的方向和作用点有关.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学生讨论,相互补充。学生思考、回答问题。学生分析: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学生分析: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学生实验让学生活推门B.学生推门谈感受学生分析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有关 认识力的概念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出发,将对力的概念加以理解。设计情景,让学生体会研究力的作用效果的重要性.体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让学生参与探索的过程,直观感受所学知识体验力的三要素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应用新知1、风筝在空中摇晃,以风筝为研究对象,拉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升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2、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______,简称为______,符号为______,用手托起两只鸡蛋所用的力约为______N。3、当物体受到的作用时,可能产生以下两种效果:(1) (2) 4、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必然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另一个物体对它 的作用。受到力作用的物体叫 ,施力的物体叫 。力的作用是 。5、力的三要素指的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学生交流。学生抢答学生集体口答 旨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抢答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巩固练习1、关于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没有物体就不会有力的作用C.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只要有一个物体,就可能产生力的作用2、从深井中提起水桶时,会感到手受到一个向下的力的作用,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A.地球 B.水桶 C.绳子 D.手3、下列物体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A.汽车启动时,从静止变为运动 B.在竖直方向上匀速上升的气球C.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 D.汽车在盘山公路上匀速行驶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对于一个力,可能只有受力物体,没有施力物体B.物体不接触,就一定没有力的作用C.施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受力物体。D.人用力推墙,人先对墙有推力,墙后对人有推力5、火箭起飞时尾部向下喷气,火箭就腾空而起,这一现象说明了 。五)归纳小结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学生做练习学生回答。 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七、教学评价设计
交流20分展示20分反馈40分,个人、组长评议各10分
八、板书设计
一、力是什么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的存在必须要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二.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三.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同时也受到后者对它的力四.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和作用点《怎样认识力》教学应用指导
年级 八年级下学期 学科 物理
章节 《怎样认识力》 学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力的作用效果图片和视频、磁铁改变钢球运动方向的视频,并结合生活中的力作用的场景,让学生知道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2、通过力相互作用的动画,让学生感受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通过开门的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力的三要素是什么。
“五步教学法”应用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活动说明 资源形式 资源位置
学情分析 1、导学发布、导学反馈; 1、发布新课《怎样认识力》预习导学,查看导学反馈情况,通过《怎样认识力》导学检测了解学生预习情况。 在线导学 【同步学习】-[预习导学]- 《怎样认识力》新知预习【同步学习】-[预习导学]- 《怎样认识力》预习检测
教学设计 教案 教案下载、浏览、参考 Word 【快捷备课】-参考教案
课堂应用 1、新课导入 1、展示生活中力的场景:人推车、推土机推土、拖拉机犁地、磁铁吸铁钉等图片,让学生感受力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发学习兴趣。2、展示大炮、飞机的反冲运动的动画,引出为什么大炮发射炮弹时会向后运动,飞机为什么能够飞行? 图片 【教师空间】【快捷备课】-[新课导入]-图片材料/视频材料【授课端】【同步授课】-[新课导入]-图片材料/视频材料
2、新知探究 播放《怎样认识力》授课课件,从课前导入、学习目标、新知探究、课小结、本例题解析五个环节讲解,重点学习以下四个知识点:(1)力的作用效果设计:通过力的作用效果图片和视频、磁铁改变钢球运动方向的视频,并结合生活中的力作用的场景,让学生知道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设计:通过力相互作用的动画,让学生感受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力的三要素设计:通过开门的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力的三要素是什么。 授课课件 【教师空间】【快捷备课】-[新知探究]- 《怎样认识力》授课课件【授课端】【同步授课】-《怎样认识力》授课课件
3、随堂练习 能够举一反三的经典例题,进行知识运用情况检测。 网上题库、随堂课件 【教师空间】【快捷备课】-[随堂练习]- 《怎样认识力》随堂作业【授课端】【同步授课】-[随堂练习]- 《怎样认识力》随堂练习
4、拓展延伸 (1)打开《拓展阅读:力的概念的起源》介绍力是如何发展的。 拓展阅读 【教师空间】【快捷备课】-[拓展延伸]-《拓展阅读:力的概念的起源》【授课端】【同步授课】-[拓展延伸] -《拓展阅读:力的概念的起源》
学生导学 (1)网上作业(2)导学提升(3)导学预习 (1)发布《怎样认识力》课后作业,巩固知识、提高技巧(2)推荐学生查看本节提升导学,拓展、提升知识(3)发布下一课《怎样测量和表示力》预习导学及预习检测,预习下节课知识。 【教师空间】【网上作业】-《怎样认识力》基础练习/拔高练习【教师空间】【同步导学】-[提升导学]- 《怎样认识力》考点点拨/解题方法【教师空间】【同步导学】-[题库]- 《怎样认识力》提升检测【教师空间】【同步学习】-[预习导学]- 《怎样测量和表示力》预习导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