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4节 电流的测量教学设计
课题 15.4 电流的测量 学科 物理 年级 九年级 设计者
教材分析 电流是摸不着,看不着的,电流的强弱只有间接地通过其他手段知道。课本中就是通过 “同一个小灯泡接在不同电路中,明暗不同”来引出电流的概念、单位以及生活中常见的电流值。然后告诉学生电路中的电流可以用电流表来测量。 引导学生怎样连接电流表,以及怎样读数。I是表示电流这个物理量的符号,而A是电流单位名称安培的符号,这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很容易混淆,教学中应该反复区别它们。正确连接电流表、读出电表的读数,是电学实验中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是教学重点。如何将电流表连入电路是教学的难点。
学情分析 虽然学生连接过简单的电路,但电流表有三个接线柱,既要考虑量程的选择,还要考虑电流的方向。所以,把电流表连入电路是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认识电流大小,说出电流的单位、符号,关心生活中有关用电器工作的电流值;(2) 知道电流的单位间的换算方法;(3) 明确电流表的用途、符号,知道正确使用电流表的规则,并会将电流表正确接入电路,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4) 能正确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研究电流的强弱,提高学生用间接研究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通过连接电路的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3)通过电流表的读数,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准确读数的技能.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学生实验培养学生使用电学仪器的技能和良好习惯; (2)通过电流表读数,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点 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难点 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包括实物接线和读数
教具 电流表,小灯泡,电源,开关,导线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活动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提问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引入新课。 实验两节电池分别供电给一盏灯和两盏灯发光,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进行回答。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疑惑和强烈的好奇心,引发其学习兴趣。
活动二:电流的强弱 怎样表示电流的强弱?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是什么?它的单位是什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的第一部分内容,怎样表示电流的强弱。不同的用电器工作时,电流大小一般不同,请阅读课文的小资料。编写单位换算题进行课堂练习。 学生阅读相应的课本P45内容后回答问题。学生阅读小资料。学生进行单位换算练习。 使学生对常用的用电器电流大小有具体的认识。引导学生寻找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真正体现物理教学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理念。 增加练习量,强化对电流单位的记忆和换算。
环节三:电流的测量 教师提出问题:电路中的电流大小用什么仪器测量? 怎样连接电流表?引导学生观察电流表的外观、刻度值和接线柱,问三个接线柱分别表示什么?电流表的刻度为什么会有两种标度?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46实验:练习使用电流表,了解基本操作。引导学生总结电流表的连接方法和电流表读数方法。指导学生进行一些练习。同学们已经懂得了电流表的连接读数方法,请同学们按照自己拟订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分组实验后要求学生交流,评估和小结。 学生思考后回答。 学生观察电流表,阅读课文,思考回答问题。学生看书P46,归纳出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并进行实验。 学生回答电流表的示数,小结读数步骤。学生连接电路进行探究实验,练习使用电流表。 培养联想能力。使学生对电流表的构造和使用有一定的认识,便于学生使用。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动口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亲自参与探究、发现和体验,训练学生实验探究能力,排除故障能力,同时使学生掌握操作特点。并逐步形成一种善于质疑、乐于探索、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训练学生会读电流的大小培养学生的交流、评估和小结的能力。
环节四:归纳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1)电流的单位及其换算(2)电流表的使用及其读数 学生小结。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环节五:布置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中的第1、2、3、4题。课后作业:《一本》相关练习 学生完成课堂作业 引导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尝试应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
§15.4 电流的测量
一、电流:
二、电流表的使用:
三、正确读出电流表的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