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6.1《记念刘和珍君》课件(共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6.1《记念刘和珍君》课件(共3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10 16:46: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记念刘和珍君
鲁迅
一个苦难的民族的需要什么样的人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鲁迅的灵柩,在夜阴里被埋入浅土中去了;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
郁达夫
《怀鲁迅》
鲁迅的魅力
清醒的
 孤独的
  深刻的
   悲凉的
    力量之声
政论文
鲁迅
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
原名周樟寿,后改为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新文化运动的奠基人
小说集:《呐喊》(《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
《彷徨》(《祝福》)
《故事新编》
作品简介
散文集:《朝花夕拾》(《藤野先生》、《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 《阿长与〈山海经〉》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南腔北调集》、《而已集》、《二心集》、《且介亭杂文》《华盖集》等。
他的作品是一部记录着对黑暗的愤懑和对光明渴慕的民族启示录。——巴金
正字音
追悼 喋血 桀骜
长歌当哭 尸骸 好高骛远
菲薄 不惮 趋之若鹜
洗涤 创伤 黯然
踌躇 攒射 谙熟
诧异 浸渍 喑哑
赁屋 绯红 屠戮
噩耗 殒身不恤 戳穿
dào
dàng
fěi bó

chóu chú
chà
lìn
è
dié xuè
hái
dàn
chuāng
cuán
jìn zì
fēi
yǔn
jié ào


àn
ān
yīn

chuō
【资料链接】
资料一:1926年3月,奉系军阀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进兵关内,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同奉军作战。日本帝国主义公开援助奉军,派军舰驶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开炮还击。日本帝国主义便向当时的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提出抗议,又联合英、法、意、荷、比、西等国驻北京公使,借口维护《辛丑条约》,提出种种无理条件,并且在天津附近集中各国军队,准备武力进攻。3月18日,北京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犯我国主权,在天安门前集会抗议,会后到执政府前请愿。段祺瑞竟命令卫兵向请愿群众开枪,并用大刀铁棍追打砍杀,打死打伤200余人,造成屠杀爱国人民的“三·一八”惨案。
【资料链接】
资料二:据当时报纸披露,执政府于3月17日夜开会,进行部署,还预备了数十具棺材。段祺瑞还对卫队旅军官说:“你去告诉卫队旅官兵,(杀了人)我不但不惩罚他们,我还要赏他们呢!这一群土匪学生……”
三·一八天安门前集会
学生结队前往段祺瑞执政府请愿
三·一八惨案
  周作人在惨案发生的次日就写下《死法》《对于大残杀的感想》等文,愤怒谴责军阀政府的暴行;
  北大代校长蒋梦麟在北大遇难同学公祭大会上致悼词,全场痛哭;
朱自清先生参加了三一八集会游行,亲眼目睹了血腥一幕,愤怒地写了《执政府大屠杀记》,记下了那骇人听闻的暴行;
  女师大教务长、刘和珍的英文老师林语堂,写了《悼刘和珍杨德群女士》,深切回忆了自己的学生刘和珍;
闻一多发表了《文艺与爱国——纪念三月十八》,称赞烈士们的死难“不仅是爱国,而且是伟大的诗”。
会后,群众举行游行请愿,段祺瑞执政府竟命令卫兵向请愿群众开枪,并用大刀铁棍追打砍杀
当噩耗传来的时候,鲁迅正在写《无花的蔷薇之二》,他怀着满腔的悲愤,当天晚上就写下了该文的4-9则,揭露控诉反动派的这一暴行,并指出:“这不是一件事的结束,而是一件事的开头。墨写的谎言,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付更大的利息。”
后来,鲁迅又相继写了《死地》《可惨与可笑》等文。
4月1日,写下了著名的《记念刘和珍君》,后收在《华盖集续编》。
作 业
请你概述下文章的行文思路?
结合原文,用一句话分别概括各部分内容
一、写作缘由:祭奠烈士,表达哀痛
二、写作目的:警醒庸人,牢记血债
三、回忆认识过程,表达敬意
四、遇难经过概况,表示愤慨
五、叙述遇难细节
六、经验教训
七、深远意义
记念刘和珍君的缘由
叙述刘和珍的
生平和遇难经过
“三 一八”惨案的思索
记录了一个怎样的人?
  请速读课文,找出记叙段落,列出与刘和珍直接有关的记叙事实。

预定《莽原》
反 抗 校 长
为 母 校 忧
参 加 请 愿
刘和珍印象
预定《莽原》
毅然
追求进步,渴望真理
反抗校长
为母校忧
反抗
坚持正义,敢于斗争
微笑
和蔼亲切,善良乐观
黯然
有事业心,有责任感
参加请愿
欣然
自愿参加,爱国热忱
  渴求真理与进步,富于斗争精神,远见卓识,温和善良而又有爱国热忱的青年学生。
“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情绪变化
初听消息时:怀疑惊诧
消息证实时:悲愤交加
反动势力污蔑:出离愤怒
理性思考:号召抗战
思路
1. 记念缘起
2. 追述惨案
3. 惨案意义
必要在哪?
记念缘起
记奠烈士
控拆罪行
唤醒庸人
作者为何要详写刘和珍等遇害的经过?
(14)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但竟在执政府前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只是没有便死。同去的张静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立仆;同去的杨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但她还能坐起来,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
详写遇害经过的目的:
1.揭露段政府的凶残和黑暗统治;
2.赞扬刘和珍等人的临难从容、互相救助的精神,表达对牺牲者崇高的敬意。
衰亡民族默无声息的缘由是什么?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12)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
缘由:1.反动派的残酷镇压;
2.反动文人的恶毒诬蔑。
~~~~~~~~~~~~~~~~~~~~~~~~~~~~
~~~~~~
感情:1、对反动派的警告;
2、对民众的呼唤、激励。
。。
。。
作者对请愿的评价?
劝诫生者
惨案意义
  改革自然免不于流血,但流血非即等于改革。血的应用,正如金钱一般,吝啬固然是不行的,浪费也大大的失算。
  这回死者的留给后来的功德,是在撕去了许多东西的人相,露出那出乎意料之外的阴毒之心,教给继续战斗者以别种方法战斗。
——《空谈》
作者对请愿的评价?
劝诫生者
惨案意义
激励生者
在第六、七节中找出作者总结“3 18”惨案事件意义的句子,并概括其意义。
1.血不会白流,精神留在心中
2.证明中国女子的勇毅没有消亡
3.给苟活者希望,激励猛士前行
作者笔下写了几种人?他们对惨案的态度如何?作者对这些人的情感又是怎样的?
反动势力
  (当局者、几个所谓学者文人、有恶意的闲人、流言家、八国联军、中外的杀人者)
愤怒
控诉
痛斥
爱国青年
  (刘和珍、杨德群、张静淑、四十余被害的青年、数百死伤者、请愿的群众)
沉痛哀悼
热烈颂扬
激励告诫
中间状态的“庸人”
  (无恶意的闲人)
失望
批评
呼唤
  他们不一定没有爱国心,但是害怕官府;他们可能同情革命者,但是不敢冒死;他们不满现实,但是苟且偷安;他们从皇民变国民,只不过少了一根辫子,一样的都是奴隶;他们谈论英雄的被杀,却丝毫不明白英雄是为大众而死;他们有时会有五分钟热度,但是短暂的狂热过去,他们很快把一切遗忘……
1.“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线 索
纪念烈士,寄托哀思。
2.“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
  对烈士的深切痛惜与悼念,对反动派暴行的无比愤慨,对流言家的诬蔑深恶痛绝到达极点,难以用语言表达。
3.“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线 索
认清世界面目,不要忘记烈士的鲜血,警醒“庸人”世界保持记性,唤醒“沉睡”的易忘的民众觉醒。表达了痛苦感和责任感。
4.“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线 索
  执政府虐杀的惨象,文人诬蔑的流言,使我愤怒到了极点,以此来呼吁衰亡民族奋起反抗。
5.“我还有要说的话”
  欲揭露事实真相,表达了揭露黑暗,记录历史的勇气和责任感。
情 感 线
沉 痛
愤 懑
激 励
唤醒麻木的民众、疗救其愚弱的灵魂